《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阅读: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

高中文言文阅读: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王来,未到。

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赵王少,不能蚤起。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七年秋,孝惠帝崩。

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丞相乃如辟彊计。

太后说,其哭乃哀。

吕氏权由此起。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

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今王吕氏,非约也。

”太后不说。

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

勃等对曰:“无所不可。

”太后喜,罢朝。

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王陵无以应之。

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

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怨:埋怨B.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用事:掌权C.王陵让陈平、绛侯曰让:责备D.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全:保全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

史记·吕太后的阅读理解答案附翻译

史记·吕太后的阅读理解答案附翻译

史记·吕太后的阅读理解答案附翻译史记·吕太后的阅读理解答案附翻译史记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王来,未到。

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赵王少,不能蚤起。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仓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七年秋,孝惠帝崩。

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丞相乃如辟彊计。

太后说,其哭乃哀。

吕氏权由此起。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

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今王吕氏,非约也。

”太后不说。

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

勃等对曰:“无所不可。

”太后喜,罢朝。

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王陵无以应之。

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

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

司马迁《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原文_译文_赏析

司马迁《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原文_译文_赏析

司马迁《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原文_译文_赏析司马迁《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原文_译文_赏析原文作者:司马迁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吕后兄二人,皆为将。

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是时高祖八子:长男肥,孝惠兄也,异母,肥为齐王;馀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为赵王,薄夫人子恒为代王,诸姬子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子长为淮南王,子建为燕王。

高祖弟交为楚王,兄子濞为吴王。

非刘氏功臣番君吴芮子臣为长沙王。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

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

王且亦病,不能奉诏。

”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

赵相徵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王来,未到。

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赵王少,不能蚤起。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

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於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

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

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二年,楚元王、齐悼惠王皆来朝。

十月,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

史记讲读·吕太后本纪

史记讲读·吕太后本纪

史记讲读·吕太后本纪题解:《吕太后本纪》在《史记》中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篇章。

司马迁为一个女性单独立传,而且列在本纪之中,可见司马迁对于吕后的重视。

在《吕太后本纪》中,司马迁主要表现了吕后的自私、狭隘和凶残,但是司马迁又不是简单地对吕后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从文中可以看出,司马迁认为,吕后的主要功绩体现在刘邦死后的十几年间,为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吕后为人“刚毅”,作风蛮横,稍不如意便大发雷霆,而且一定会采取严厉的手段。

她把戚夫人制成“人彘”,连其亲生儿子都说:“此非人所为”;孝惠帝与其庶兄齐王刘肥在宴会上行“家人”之礼使吕后大为光火,她立即派人拿来毒酒,想把刘肥毒死,吓得刘肥赶紧献出一座城池作为吕后女儿的“汤沐邑”,而且还尊她为“太后”,方得解脱;刘邦的另一个儿子赵王友,因为不喜欢吕后给他指定的王后,竟被吕后活活饿死,另两位赵王也先后被她迫害致死;为了集中权力,吕后规定刘邦所有的子侄都要娶吕姓女子为妻,于是乎竟发生了孝惠帝娶了他同胞姐姐的女儿做皇后的咄咄怪事。

“王诸吕”和“诛诸吕”是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核心,也是本文的主要叙事线索。

在后世不少史家看来,“王诸吕”是对刘氏正统政权的极大危害,所以都视之为十恶不赦。

而司马迁则在《吕太后本纪》的一开头就点明了吕后的两个哥哥都在刘邦身边为将、那位“长兄”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吕后本人更是“佐高祖定天下”。

司马迁不仅如实记述了吕氏家族为汉朝开国立下的汗马功劳,而且还点出吕后执政时也并不放任她的宗亲们胡作非为,特别记载了吕王嘉由于“居处骄恣”,被吕后废黜的事情。

整体看来,诸吕还是比较安分的,没做多少祸国殃民的坏事,并不如东汉的外戚问题那样严重。

这些,司马迁都作了相当客观的表现,不像后世史家以有色眼镜看待“王诸吕”事件。

史记·吕太后本纪(9)全文

史记·吕太后本纪(9)全文

史记·吕太后本纪(9)全文①劳:慰劳。

②因:凭。

③分部:分班。

④笞:古代用鞭子竹板拷打的一种刑罚。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①: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

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之子②,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强吕氏。

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③。

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

或言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适子为齐王④,推本言之,高帝适长孙,可立也。

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⑤,乱功臣。

今齐王母家驷(钧)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

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

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⑥,最长,仁孝宽厚。

太后家薄氏谨良。

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

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

代王使人辞谢。

再反⑦,然后乘六乘传⑧。

后九月晦日己酉⑨,至长安,舍代邸。

大臣皆往谒,奉天子玺上代王,共尊为天子。

代王数让,群臣固请,然后听。

①阴谋:秘密策划。

②子之:以之为子。

按:上文已说孝惠后宫子,又说孝惠皇后无子,取美人子名之,那么梁王、淮阳王、常山王都是孝惠之子,只不过不是张皇后之子。

诸大臣所以这样说,是为了诛绝吕氏而制造的借口。

(参用梁玉绳说)③吾属:我们这班人。

无类:绝种。

指被杀光。

④适:同嫡。

⑤外家:即外戚。

⑥见子:现存的儿子。

见,同现。

⑦反:同返。

⑧六乘传:六辆驿车。

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传,驿车。

⑨后九月:闰九月。

晦日:月末那天。

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除宫①。

乃与太仆汝阴侯滕公入宫,前谓少帝曰:足下非刘氏,不当立。

乃顾麾左右执戟者掊兵罢去②。

有数人不肯去兵,宦者令张泽谕告,亦去兵。

滕公乃召乘舆车载少帝出③。

少帝曰:欲将我安之乎④?滕公曰:出就舍。

舍少府。

乃奉天子法驾⑤,迎代王于邸。

报曰:宫谨除。

代王即夕入未央宫⑥。

有谒者十人持戟卫端门⑦,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代王乃谓太尉。

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

代王遂入而听政⑧。

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⑨。

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译文

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译文

⼗⼆本纪·吕太后本纪译⽂⼗⼆本纪·吕太后本纪译⽂吕太后者,⾼祖微时妃也,⽣孝惠帝、⼥鲁元太后。

及⾼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仁弱,⾼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戚姬⼦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夜啼泣,欲⽴其⼦代太⼦。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为赵王後,⼏代太⼦者数矣,赖⼤⾂争之,及留侯策,太⼦得⽏废。

吕后为⼈刚毅,佐⾼祖定天下,所诛⼤⾂多吕后⼒。

吕后兄⼆⼈,皆为将。

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吕台为郦侯,⼦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

⾼祖⼗⼆年四⽉甲⾠,崩长乐宫,太⼦袭号为帝。

是时⾼祖⼋⼦:长男肥,孝惠兄也,异母,肥为齐王;馀皆孝惠弟,戚姬⼦如意为赵王,薄夫⼈⼦恆为代王,诸姬⼦⼦恢为梁王,⼦友为淮阳王,⼦长为淮南王,⼦建为燕王。

⾼祖弟交为楚王,兄⼦濞为吴王。

⾮刘⽒功⾂番君吴芮⼦⾂为长沙王。

吕后最怨戚夫⼈及其⼦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召赵王。

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帝属⾂赵王,赵王年少。

窃闻太后怨戚夫⼈,欲召赵王并诛之,⾂不敢遣王。

王且亦病,不能奉诏。

”吕后⼤怒,乃使⼈召赵相。

赵相徵⾄长安,乃使⼈复召赵王。

王来,未到。

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迎赵王霸上,与⼊宫,⾃挟与赵王起居饮⾷。

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帝晨出射。

赵王少,不能蚤起。

太后闻其独居,使⼈持酖饮之。

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於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

夏,诏赐郦侯⽗追谥为令武侯。

太后遂断戚夫⼈⼿⾜,去眼,煇⽿,饮瘖药,使居厕中,命⽈“⼈彘”。

居数⽇,乃召孝惠帝观⼈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乃⼤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使⼈请太后⽈:“此⾮⼈所为。

⾂为太后⼦,终不能治天下。

”孝惠以此⽇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年,楚元王、齐悼惠王皆来朝。

⼗⽉,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之礼。

太后怒,乃令酌两卮酖,置前,令齐王起为寿。

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

《史记》晋世家第九

《史记》晋世家第九

《史记》晋世家第九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

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女:同“汝”。

】生子,名虞,余与之唐。

”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

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圭:玉制礼器名,上圆下方。

】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若:你。

】。

”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

成王曰:“吾与之戏耳。

”史佚曰:“天子无戏言。

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

”于是遂封叔虞于唐。

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姓姬氏,字子于。

唐叔子燮,是为晋侯。

晋侯子宁族,是为武侯。

武侯之子服人,是为成侯。

成侯子福,是为厉侯。

厉侯之子宜臼,是为靖侯。

靖侯已来,年纪可推。

自唐叔至靖侯五世,无其年数。

靖侯十七年,周厉王迷惑暴虐,国人作乱,厉王出奔于彘,大臣行政,故曰“共和”。

十八年,靖侯卒,子厘侯司徒立。

厘侯十四年,周宣王初立。

十八年,厘侯卒,子献侯籍立。

献侯十一年卒,子穆侯费王立。

穆侯四年,取齐女姜氏为夫人。

七年,伐条。

生太子仇。

十年,伐千亩,有功。

生少子,名曰成师。

晋人师服曰:“异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雠也。

少子曰成师,成师大号,成之者也。

名,自命也;物,自定也。

今适【适,通“嫡”。

】庶名反逆,此后晋其【其:难道。

】能毋乱乎?”二十七年,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

殇叔三年,周宣王崩。

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

文侯十年,周幽王无道,犬戎杀幽王,周东徙。

而秦襄公始列为诸侯。

三十五年,文侯仇卒,子昭侯伯立。

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

曲沃邑大于翼。

翼,晋君都邑也。

成师封曲沃,号为桓叔。

靖侯庶孙栾宾相【相:辅佐。

】桓叔。

桓叔是时年五十八矣,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

君子曰:“晋之乱其在曲沃矣。

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七年,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

桓叔欲入晋,晋人发兵攻桓叔。

桓叔败,还归曲沃。

晋人共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孝侯。

诛潘父。

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卒,子鳝代桓叔,是为曲沃庄伯。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参考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参考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参考《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参考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王来,未到。

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赵王少,不能蚤起。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仓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七年秋,孝惠帝崩。

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丞相乃如辟彊计。

太后说,其哭乃哀。

吕氏权由此起。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

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今王吕氏,非约也。

太后不说。

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

勃等对曰:无所不可。

太后喜,罢朝。

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王陵无以应之。

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

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怨:埋怨B. 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用事:掌权C. 王陵让陈平、绛侯曰让:责备D. 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全:保全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原文及翻译
史记
原文: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王来,未到。

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赵王少,不能蚤起。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仓耳,饮?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七年秋,孝惠帝崩。

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 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 丞相乃如辟?? 计。

太后说,其哭乃哀。

吕氏权由此起。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

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

今王吕氏,非约也。

”太后不说。

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

勃等对曰:“无所不可。

”太后喜,罢朝。

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王陵无以应之。

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

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

译文:
吕后,是高祖地位低贱时的妻子,生儿子孝惠帝和女儿鲁元公主。

等到高祖做了汉王,取了定陶戚姬,非常宠爱,生了赵隐王如意。

孝惠帝为人仁慈
懦弱,高祖认为不类我”,经常想废掉太子,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因为如意
类我”。

戚姬受到高祖的宠幸,常跟着皇上去关东。

吕后年纪太大,经常留在关中。

如意被立为赵王后,好几次几乎取代太子。

靠着大臣的力争,太子才没有被废掉。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高祖在长乐宫驾崩后,太子继承皇位。

吕后最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下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宫,而且把赵王招来。

赵王受诏而来,还未到长安,孝惠帝很仁慈,知道太后发怒,便亲自到灞上迎接赵王,一起进宫,亲自陪着赵王一起饮食起居。

太后想杀赵王而没有机会。

孝惠帝元年十二月,皇帝一大早出去狩猎,赵王年幼,不能早起。

太后听说他独自在家,就派人拿毒酒给他喝。

黎明孝惠帝回来时,赵王已经死了,太后又斩断戚夫人的双手双足,挖去眼珠,熏聋耳朵,给她灌了哑药,让她住在猪圈里,把她叫作人彘”过几天,就叫孝惠帝来观看人彘”,孝惠帝看了问了以后才知道是戚夫人,于是大哭,因而生病,一年多不能起床。

从此每天喝酒淫乐不理朝政。

七年秋,孝惠帝驾崩。

发丧后,太后哭却没有眼泪。

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疆,才十五岁,对丞相说:太后只有孝惠帝一个儿子,现在孝惠帝死了,太
后却哭的并不伤心,您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丞相说:什么原因?”张辟疆说:
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害怕你们这些人。

如今您请求拜吕台、吕禄为将军,率兵驻扎南、北两军。

再请求让吕氏子弟进宫,在宫中掌权,这样太后就会心里塌实。

你们就可以逃避灾祸了。

”丞相按此行事,太后大喜,这才悲伤哭泣。

吕氏的权势从此兴起。

太后行使皇帝的权利,与大臣商议,准备封吕家的人为王,询问右丞相王陵,王陵说:高祖杀白马立下誓言:不是刘氏子弟而称王的,天下的人可以共同讨伐他。

现在吕氏称王,不合乎盟约”。

太后不高兴,又问陈平、周勃,他们说:没什么不可以的。

”太后很高兴,退朝回宫。

王陵责备陈平、绛侯说:
当初和咼帝歃血为盟,难道你们不场吗?现在咼帝死了,太后以女主临朝,意欲封吕氏子弟为王,你们放纵太后的想法,阿谀奉承,背弃盟约,你们有何面目见高帝于九泉之下?”陈平、绛侯说:今天在太后面前公幵反对,当朝力争,我们不如你,要说保全国家,安定刘氏后代的君王地位,你又不如我们了。

”王陵无言以对。

^一月,太后想要罢免王陵,拜王陵为皇帝的太傅,剥夺了他的相权。

陈平为右丞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