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3.19)

合集下载

2014年教师资格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教师资格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教师资格真题及答案解析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A.2岁B.4岁C.4—5岁D.5—6岁2.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三种教养模式,不包括()A.专制型B.任意型C.放纵型D.民主型3.在试误学习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映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这符合下列哪一条学习规律()A.准备律B.近因律C.练习律D.效果律4.班杜拉认为,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这种强化属于()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性强化D.自我强化5.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B.任务越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越低C.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适中D.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6.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这属于哪种迁移()A.具体迁移B.重组性迁移C.同化性迁移D.顺应性迁移7.化学老师演示KMnO4制取O2的实验,这属于哪种直观方式()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图像直观D.言语直观8.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作()A.上位学习B.命题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下位学习9.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因此,操作技能在结构上具有()A.简缩性B.客观性C.外显性D.展开性10.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二个阶段是()A.认知阶段B.定向阶段C.联结阶段D.自动化阶段11.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A.操作的熟练B.操作的整合C.操作的模仿D.操作的定向12.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这属于问题解决的哪一阶段()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13.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种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B.词汇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14.某学生十分喜欢某位教师,就会自愿接受该教师的教育,在态度和行为方面与教师的要求保持一致。

2014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4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4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选题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是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高一(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主任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连续性C.差异性D.顺序性【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即在一定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

由于年轻一代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

3.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A.选择功能B.发展功能C.传递功能D.保护功能【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教育可以对文化进行“简化”并消除不良因素而非全盘接受,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A.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A.永恒性B.依附性C.时代性D.独立性【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存在,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学发展历史上的知名著作的识记。

A、B两项是中国古代的著作,C、D两项是西方古代的著作。

《论语》虽然更早但并非教育学专著,可以排除;《理想国》也并非教育学专著,也可以排除。

本题的关键是比较《学记》和《论演说家的教育》的编著时间。

《学记》属于《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礼记》最早由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著于西汉末期。

比西方古代第一本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论演说家的教育》至少早100年,因此《学记》的写成时间更早。

故A项正确。

B项:《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但并非记录孔子专门针对教育的思想,不属于教育学著作。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论演说家的教育》的作者为昆体良,他是公元1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

从他的生平年代可以看出,比《学记》编著的时间至少晚一个世纪,排除。

D项:《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品,但并非教育学专著,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的心理发展的特征的理解与掌握。

人的心理发展的特征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五个方面。

其中,差异性是指虽然任何一个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不同个体发展起始时间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最终达到的水平有高有低,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也存在千差万别。

解答本题的根本要点是区分不“一刀切”针对的是年龄特征的差异,还是在年龄一致的情况下的个别差异。

题干中指明王老师不“一刀切”的对象是一个班的学生。

我国现在的学校都是按年龄编班,因此可以排除年龄特征的因素。

故C项正确。

A项: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为持续发展的积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出现新的心理特征,从而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如上分析,关注年龄特征的差异是阶段性的要点,不能因为出现“一刀切”这个现象就不顾题干前后逻辑,一律认为一定是阶段性。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和答案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和答案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本⼤题共29⼩题,每⼩题2分,共58分)黄老师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音乐课教学中,这种做法体现了黄老师( )。

校本教研的意识课程开发的意识长善救失的意识示范领导的意识高中一年级入学开始,班主任王老师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并据此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这种做法表明王老师关注( )。

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发展的互补性学生发展的平衡性学生发展的顺序性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奖励每学期末前三名的学生,孙老师的做法( )。

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正确,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重要依据不正确,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政治课上,老师误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表述成“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联系的”,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为了面子,将错就错坚持实事求是,马上纠正如果学生不问,不予纠正为了教学进度,课后再说某中学对违反校规的学生进行罚款,该校的做法( )。

合理,学校有自主管理学生的权利合法,这是塑造良好校风的有效手段不合法,侵犯了学生及其监护人的财产权不合法,罚款之前应得到主管部门的许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管理学生权教育教学权学术自由权民主管理权教师王某在课堂上使用方言而不是普通话教学,王某的教学行为( )。

合法,只要课堂教学效果好,用哪种语言教学无所谓合法,都是当地学生,用方言更易与学生交流不合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不合法,违反了教育应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规则某教育局为将一所初级中学打造成示范学校,将全县的所有优秀教师都调配给该校,该县教育局的做法( )。

正确,利于提高该校教学质量正确,有利于扩大教育的影响不正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不正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某初级中学开展“法制教育日”活动,要求学生的父母配合,有些父母说:“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应负责他的所有教育,我们平时工作忙,哪有时间管呢?”父母的做法( )。

201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3.10)

201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3.10)

201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3.10)1.目前在我国部分中小学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一种( )。

A.学科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2.教师李某从公立学校辞职去一所私立学校任教,但学校迟迟不给他办离职手续,依据相关法律,他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是( )。

A.教师申诉B.刑事诉讼C.申请仲裁D.民事诉讼3.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学校中教师就成为学生的心理依赖,这表明学生具有( )。

A.依赖性B.可塑性C.向师性D.主观能动性4.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lg(a+b)=lga+1gb,这是一种( )。

A.负迁移B.正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5.“勤能补拙”是指( )对智力的影响。

A.遗传B.早期因素C.社会实践D.主观因素6.小明从初中到大学一直喜欢打篮球,这是形容兴趣的( )。

A.稳定性B.效能C.中心D.广度7.一个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暴躁易怒,易感情用事,这个人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8.“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说明教学应重视( )原则。

A.启发性B.直观性C.循序渐进D.巩固性9.黄梅戏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代表剧目是( )。

A.《红楼梦》B.《刘巧儿》C.《天仙配》D.《花木兰》10.一下名画,那幅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所作(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中公教育专家解析: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属于活动型综合课程,故本题选C。

2.【答案】A。

中公教育专家解析:教师对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决定或处分不服可以采取教师申诉。

3.【答案】A。

4.【答案】A。

中公教育专家解析: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lg(a+b)=lga+lgb,这是一个错误推导,说明两种学习之间发生了干扰,属于负迁移。

2014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3

2014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3

2014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3)2014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3)本文导航第1页:单项选择题(一)第2页:单项选择题(二)第3页:材料分析题+写作题第4页:答案:单选题第5页:答案:材料分析+写作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

A.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B.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C.吸食、注射毒品D.杀人2、( )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教书育人D.关心集体3、( )是师德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A.关爱学生B.爱岗敬业C.教书育人D.关心集体4、“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 ) A.泰山B.华山C.黄山D.衡山5、( )是根据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而且已知其中一类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的推理。

即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A.直言推理B.归纳推理C.演绎推理D.类比推理6、( )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为结论的推理。

即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A.直言推理B.类比推理C.演绎推理D、归纳推理7、下列哪一项不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 A.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B.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C.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D.必须坚持以学校为主导地位8、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说法不正确的是( )。

14、(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元,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01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2.19)

201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2.19)

201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2.19)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再认指的是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这里熟悉的歌再次出现,只需听到几个旋律就可以判定,就是一种再认。

2.【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李亦看到朋友的行为后果,进而影响了自己的行为。

这种现象属于替代学习。

3.【答案】A。

4.【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操行评定是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和文体活动等方面表现作出的评价。

5.【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似动指的是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它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即动景运动、诱发运动和自主运动。

动景运动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看到原来两个静止的物体的连续运动的现象。

诱发运动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邻近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

自主运动是缺乏外在参照物的情况下,把静止的对象视为运动的一种幻觉。

这里题干描述的是似动中的诱发运动现象。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复杂的课题时,应尽量使气氛轻松自由。

信息来源唐山人才网:/。

201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2.18)

201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2.18)

2014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2.18)1.对一首熟悉的歌曲,只要听到几个旋律就能立即确认出歌名。

这种现象是( )。

A.识记 B.回忆 C.再认 D.回顾2.学生李亦看到自己的朋友体育课不守纪律,随便离开操场却没有遇到麻烦,于是他下次也参与进去,朋友的行为对他产生了影响。

这种学习属于( )。

A.直接学习B.替代学习C.亲历学习D.试误学习3.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设的课程是( )。

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4.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评价。

这项工作属于( )。

A.建立学生档案B.班主任工作总结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5.天空有大片云彩飘动时,我们看到月亮好像在云彩中穿行,而云彩好像没动,这是( )运动知觉现象。

A.真动B.似动C.幻想D.自动6.学校不得向学生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这主要体现了学生具有( )。

A.身心健康权B.人格尊严权C.上课学习权D.公正评价权7.一个学生过分害怕兔子,我们可以依次让他选看兔子的照片,与他谈论兔子,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子中的兔子,让他靠近笼中的兔子,最后让他摸兔子、抱起兔子,消除对兔子的惧怕反应。

这样一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 )。

A.代币奖励法B.行为塑造法C.系统脱敏法D.肯定性训练8.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A.布鲁纳B.奥苏贝尔C.加涅D.桑代克9.将“青蛙桌子”想象为青蛙在桌子上跳来跳去,是运用了哪种记忆术?( )。

A.缩简法B.谐音联想法C.关键词法D.视觉想象法10.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

A.高B.低C.一样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题型及答案(3.19)
1.王老师在对新老师的培训过程中把训练的目标按照教学技能中备课技能、授课技能、反思技能等几个模块进行分解,这属于( )。

A.纵向分解
B.横向分解
C.示范分解
D.完整分解
2.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的阶段( )。

A.注意阶段—接触阶段—融合阶段
B.接触阶段—注意阶段—融合阶段
C.注意阶段—了解阶段—融合阶段
D.接触阶段—了解阶段—融合阶段
3.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材料,自由地学习自己认为需要学习的知识,这属于( )。

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性学习
4.综合课程的形式主要有( )。

A.融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广域课程
D.分科课程
5.下列属于社会心理学的作用的有( )。

A.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社会化的“教科书”
B.社会心理学是个体认识自我的“教科书”
C.社会心理学是理解他人和群体的“教科书”
D.社会心理学是融入社会和生活的“教科书”
6.根据社会抑制的原理,教师应该( )。

A.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严密监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B.采取较为宽松的教学环境
C.取消监考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教师监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D.训练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7.活动课程的缺点是学生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判断题)
8.皮革马利翁效应是教育心理学术语,意思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暗示:你很行,你能做得更好,从而使受教育者认识自我,挖掘潜力,增强信心。

(判断题)
9.群体相似性越大,群体凝聚力越强。

(判断题)
10.优势效应告诉我们,成功与否不是由我们的有点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缺点。

因此要帮助学生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

(判断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横向分解是按照教学技能的构成进行分解,引导受训者一项一项地练习,分别达到目标,以免顾此失彼,影响训练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的阶段:(1)注意阶段;(2)接触阶段;(3)融合阶段。

3.【答案】B。

解析:有意义的自由学习是学习者所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地学习,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

这种学习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持有的观点。

4.【答案】ABC。

解析:融合课程是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学科; 广域课程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的课程。

分科课程是和综合课程相对应的概念。

5.【答案】BCD。

6.【答案】BD。

7.【答案】√。

8.【答案】×。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翁格玛丽效应。

9.【答案】×。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群体相似性越大,凝聚力越强;但这种相似性需适度。

10.【答案】×。

解析:优势效应指的是一个人只能从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弱点中成功。

题干表述属于短板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