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现代发现史
德国哥廷根大学的一位教授于1928年荣获 诺贝尔奖,以表彰其在研究固醇与维生素关系的 工作。在20世纪30年代,他成功的研究出维生 素D的化学结构。 人类史上对维生素D的利用开始渐渐多了起 来。
LOGO
来源
维生素D是类固醇衍生物。 鱼油、蛋黄、肝富含维生素D3(胆钙化醇); 植物中富含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 通过日光的照射,人体皮下储存7-脱氢胆固醇转 变为维生素D,以满足人体的需要。 维生素D的活化形式是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D3),具有调节血钙和组织细胞分化的 功能。
LOGO
来源
天然维生素A:A1(视黄醇)和A2(3-脱氢视黄 醇)。我们通常所说的维生素A就是维生素A1。 来源:动物性食品,如肝、肉类、蛋黄、乳制品 、鱼肝油等。 植物: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其中以β-胡萝 卜素最为重要。
LOGO
吸收代谢
动物性维生素A 小肠 视黄醇 β-胡萝卜素 小肠 6分子β-胡萝卜素可 获得1分子视黄醇
LOGO
生理功能 2.具有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
①.抗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和抑制细胞增殖的作 用; ②.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浓度 因此,维生素E在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肿瘤和延缓衰老方面具有一定 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维生素E治疗先兆性流产和 习惯性流产。
LOGO
生理功能
3.促进血红素生成
维生素E可以提高血红素合成关键酶的活性, 促进血红素合成。早产的新生儿缺维生素E可引起 轻度溶血性贫血。 维生素E一般不易缺乏,在严重的脂类吸收障 碍和肝严重损伤时可引起缺乏症,可出现溶血性 贫血。 人类尚未发现维生素E中毒症。
LOGO
维生素K
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
它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之一,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
人体每日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缺乏时,可引起一类特殊的疾病,称“维生素缺乏症”。
目前已发现的维生素有60余种,多已能人工合成。
被世界公认的有14种,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及水溶性维生素两类。
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在食物中常与脂类共存,脂类吸收不良时其吸收也减少,甚至发生缺乏症。
常用的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
1 维生素A1.1 结构:维生素A是指具有全反式视黄醇生物活性的一组类视黄醇物质。
视黄醇可以被可逆地氧化为视黄醛,视黄醛具备视黄醇的全部生物活性;还可以进一步被氧化成视黄酸,视黄酸不能满足视觉或动物繁殖的需要。
参与视觉循环的维生素A形式是11-顺视黄醛,而维生素A主要是以视黄酰棕榈酸酯的形式储存。
1.2 生理作用:某些形式的类视黄醇参与了机体所有细胞的功能。
视觉、细胞间信息交流、黏液素生成、胚胎形成、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是维生素A所有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维生素A的全部功能包括参与视觉、造血、免疫细胞、成骨和破骨、肺泡和神经组织的功能。
除影响正常健康相关进化功能外,维生素A还有纠正多种病理状态的调节作用。
(1)抗增殖作用:维生素A及其异构体能够促进终未分化、抑制增殖、促进凋亡,该作用对组织恶变过程中的肿瘤发挥作用。
(2)促进膳食铁的吸收。
1.3 维生素A缺乏:目前世界范围内评估结果认为,维生素A缺乏症是第二大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
(1)视觉症状:眼症是维生素A 缺乏的典型临床特征。
(2)其他上皮功能异常:毛囊增厚是维生素A 缺乏的皮肤表征。
从咽扁桃体、支气管和肺组织到消化道的黏膜内,黏蛋白生成减少,造成伴有症状的疼痛,并易受细菌侵袭。
(3)高死亡率。
(4)高感染发病率。
脂溶性维生素

生物功能
• 1. 促进垂体促性腺激素 性腺激素的分泌,促进精子的生成 性腺激素 和活动,增加卵巢功能,卵泡增加,黄体细胞增大并 增强孕酮的作用。 2. 改善脂质代谢 改善脂质代谢。缺乏时导致血浆胆固醇(TC) 与甘油三脂(TG)的升高,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3. 减少过氧化脂质的生成,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自 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自 由基的毒害,充分发挥被保护物质的特定生理功能。 由基的毒害 4. 稳定细胞膜和细胞内脂 稳定细胞膜和细胞内脂类部分,减低红细胞脆 性,防止溶血。缺乏时出现溶血性贫血。 5.大剂量可促进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增生 促进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增生,改善 促进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增生 周围循环。
注意事项
• • 1、维生素E它应该避光保存 避光保存。 避光保存 2、每日服用维生素E300毫克 300毫克 300毫克以上,可使机体免疫功 能下降,体内T淋巴细胞、B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功能低下,从而容易发生各种疾病。 • 3、每日服用维生素E400毫克 400毫克 400毫克以上,会发生头痛、眩 晕、恶心、视力模糊以及月经过多或闭经,甚至因血小 板聚集而引起血栓性静脉炎与肺栓塞。这一点对老年人 尤为重要,因为肺栓塞后会引起栓塞附近区域的水肿和 肺不张,影响弥散功能,降低动脉血氧分压,特别是在 栓塞前就有肺心病,或存在肺血管阻力异常的老年人, 较少的栓塞就可引起肺动脉高压,继而发生心衰等并发 症。
一、维生素A 维生素A
(Vitamin A)
维生素A主要包括从海洋鱼类鱼肝油中分离得 到的视黄醇(Retinol),现在命名为维生素A1;从淡 水鱼肝中分离得到的维生素A2(3-脱氢视黄醇)。另 外,存在于植物体内的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在人体 内可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维生素A,被称为维生素 A原,其中以β-胡萝卜素转化率最高。维生素A分A1, A2两种,是不饱和一元醇类。维生素A又称抗干眼醇。 肝脏是储存维生素A的场所。 肝脏
脂溶性维生素

22
—Vitamin D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与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关系:
▪ 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表皮 细胞都有VD受体, VD缺乏使皮肤颗粒细胞层变薄, 角蛋白改变和细胞内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等。
27
—Vitamin D
维生素D的缺乏表现
▪ 佝偻病:小儿佝偻病在我国患病率普遍较高,是影响 1岁以内小儿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北方地区新生儿佝 偻病的发病率很高,达42.1%,南方地区为11.2%。新 生儿佝偻病发生于胎儿期或新生儿期,以早产儿和极 低体重儿多见。佝偻病还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 免疫等器官的功能。一般6个月以内婴儿多见急性佝 偻病,以骨质软化为主;较大儿童多见亚急性佝偻病 ,以骨质增生为主。佝偻病患儿的血浆25(OH)D3水平 可从未检出到8 μg/ml。
激活可分别转化形成维生素D3。 ▪ 麦角固醇—维生素D2的前体,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和微生物中,
经紫外线激活可分别转化形成维生素D2。 ▪ 维生素D溶于脂肪与脂溶剂。 ▪ 维生素D对热、碱较稳定,光及酸可促进其异构化。
18
—Vitamin D
维生素D的形成与吸收
▪ 人类从两个途径获得维生素D,即膳食获取和皮肤内维 生素D原。
▪ 维生素D的皮肤形成与吸收:人体的表皮和真皮内含有 一定量的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或紫外线照射形成前维 生素D3,然后再需3天左右完成转化成为维生素D3。这 个转化过程进展较慢,所形成的维生素D不易达到中毒 剂量。
▪ 膳食来源维生素D的吸收:摄入的维生素D在小肠,主 要在空肠、回肠与脂肪一起被吸收。胆汁的存在使吸 收达到最佳状态,吸收的维生素D或与乳糜微粒结合, 或维生素D结合蛋白输送到肝脏。
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中以维生素A和D在营养上更为重要,缺少他们将分别引起维生素A或D缺乏病。
维生素E缺乏病仅在动物实验时观察到,至于维生素K,因肠道细菌可以合成它,所以人类维生素K缺乏病多系吸收障碍或因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维生素K的代谢拮抗药(metabolic antagonists)所致。
一、化学特点1.维生素A维生素A是由β-白芷酮环和两分子2-甲基丁二烯构成的不饱和一元醇。
一般所说维生素A系指A1而言,存在于哺乳动物和咸水鱼肝脏中。
在淡水鱼肝油中尚发现另一种维生素A,称为A2,其生理效用仅及A1的40%。
从化学结构上比较,维生素A2在β-白芷酮环上比A1多一个双键。
维生素A的侧链含有4个双链,故可形成多种顺反异构体,其中较重要的有全反型(AⅡ-trans)和Ⅱ-顺型(11-cis)。
视黄醇在体内可被氧化成视黄醛(retinal),此反应是可逆的。
视黄醛进一部被氧化则成视黄酸(retinoicacid),但此反应在体内是不可逆的。
视黄醇是黄色片状结晶,通常与脂肪酸形成酯存在于食物中。
不论是维生素A1或A2都可与三氯化锑起反应,呈现深兰色。
这种性质可用于测定维生素A。
维生素A的化学性质活泼,易被空气氧化而失去生理作用,紫外线照射亦可使之破坏,故维生素A的制剂应装在棕色瓶内避光贮存。
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肝、蛋、肉)中,但是在很多植物性食品如胡萝卜、红辣椒、菠菜、芥菜等有色蔬菜中也含有具有维生素A 效能的物质,例如各种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其中最重要者为β-胡萝卜素(β-carotene)。
β-胡萝卜素可被小肠粘膜或肝脏中的加氧酶(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作用转变成为视黄醇,所以又称做维生素A元(provitamin A)。
尽管理论上1分子β-胡萝卜素可以生成2分子维生素A,但由于胡萝卜素的吸收不良,转变有限,所以实际上6微克β-胡萝卜素才具有1微克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
脂溶性维生素

代谢
• 机体主要的调节因子:
– 1,25(OH)2D3本身 – 甲状旁腺激素 – 血清钙和磷的浓度
化学结构与性质
•
• • • • • •
维生素D有两种形式:
1. 胆钙化醇cholecalciferol(维生素D3) 2. 麦角钙化醇ergocalciferd(维生素D2)
哺乳动物对两者利用无区别 维生素D是一族A、B、C和D环结构相同,但侧链不 同的开环类化合物的总称。A、B、C和D环的结构 来源于类固醇的环戊烷多氢菲环。 7-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3的前体,存在于人体皮肤 内,经紫外线激活可分别转化形成维生素D3。 麦角固醇—维生素D2的前体,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和 微生物中,经紫外线激活可分别转化形成维生素D2。 维生素D溶于脂肪与脂溶剂 维生素D对热、碱较稳定,光及酸可促进其异构化。
– 夜盲症、干眼—全球每年约50万学龄前儿童因维生素A 缺乏而至盲。 – 无临床体症缺乏—全球尚有一亿儿童属于维生素A不足, 一般表现为死亡率和严重感染较高。
维生素A中毒
• 急性—一次或多次连续摄入大剂量维生素A, 常常大于成人RNI的100倍、儿童RNI的20倍 • 表现—恶心、呕吐、头痛、眩晕、视觉模糊、 搔痒、鳞片样脱皮、昏迷、惊厥。 • 幼猴维生素A LD50为:560,000 IU/kg • 2.25 kg男婴11天接受1,000,000 IU (440,000 IU/kg)维生素A后死亡。
主要食物来源
• 植物性食物只能提供维生素A原类 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深绿色或红 黄色蔬菜和水果中。
– – – – 胡萝卜 西兰花 芒果 菠菜 668 μgRE/100g 1,202 μgRE/100g 1,342 μgRE/100g 478 μgRE/100g
脂溶性维生素整理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共性:⑴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⑵在酸败的脂肪中容易破坏;⑶主要储存于肝脏或脂肪组织中;⑷其吸收与肠道中的脂类密切相关;⑸营养状况不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在碱性溶液中容易破坏,在体内储存少,体内缺乏容易出现缺乏症状,营养状况可用尿负荷试验进行评价)分类硫胺素核黄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钴胺素)抗坏血酸理化性质一个嘧啶结构通过一个亚甲基连接在一个噻唑环上所组成。
溶于水,比较耐热,在酸性溶液中极其稳定,在碱性溶液中对热极不稳定。
在干燥和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条件下,尤其在紫外光照射下,核黄素会被破坏。
吡啶的衍生物,在植物食物中主要形式是吡哆醇和吡哆胺,在动物食物中的主要形式是吡哆醛。
易溶于水及酒精,微溶于脂溶剂,对热稳定,在碱性环境中对紫外光极敏感。
含量最高的组织是肌肉。
可溶于水,在pH4.5-5.0弱酸条件下最稳定,强酸或碱性溶液中分解,遇热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快速高温消毒损失小,遇强光或紫外线易被破坏。
不但是相当强的有机酸,而且具有很强的还原剂。
溶于水,不溶于脂溶剂,见光受热和与铜、铁共存时极易破坏,耐酸不耐碱。
生理功能⒈能量代谢中的重要辅酶;硫胺素的辅酶活性形式是TPP。
⒉与神经系统功能有关;⒊与心脏功能有关;⒋与胃肠功能有关。
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⒈氨基酸的氧化脱氨基作用;⒉嘌呤核苷酸的代谢;⒊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⒋维护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1、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2、与脂肪代谢密切相关;3、与血红素合成有关;4、促进同型半胱氨酸的转变。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是颈动脉狭窄的良好预测指标B6以辅酶形式作为犬尿氨酸酶的活性中心,参与色氨酸向烟酸的转化过程。
在体内以两种辅酶形式好甲基B12和辅酶B12参与生化反应;参与同型半脱氨酸甲基化转变为蛋氨酸;参与甲基丙二酸一琥珀酸异构化过程。
形式:还原型与脱氢型。
VC在体内易被氧化成脱氢型,可逆反应。
药物化学——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素主要有维⽣素A(VitaminA)、维⽣素D(VitaminD)、维⽣素E(VitaminE)和维⽣素K(VitaminK)。
⼀、维⽣素A(VitaminA) 维⽣素A主要包括从海洋鱼类鱼肝油中分离得到的视黄醇(Retinol),现在命名为维⽣素A1,即⼀般所指的维⽣素A;以及从淡⽔鱼肝中分离得到的维⽣素A2(3-脱氢视黄醇)。
维⽣素A2的⽣物效价仅为维⽣素A1的30%~40%.另外,存在于植物体内的胡萝⼘素、⽟⽶黄素,在⼈体内可在相关酶的作⽤下转化为维⽣素A,被称为维⽣素A原,其中以β-胡萝⼘素转化率。
维⽣素A醋酸酯(VitamineAAcetate) 化学名:(全-E型)-3,7-⼆甲基-9-(2,6,6-三甲基-1-环⼰-1-烯基)-2,4,6,8-壬四烯-1-醇醋酸酯 性质: 1.维⽣素A醋酸酯的化学稳定性⽐维⽣素A好,通常将其溶于精制植物油中供药⽤。
维⽣素A醋酸酯在体内经酶催化⽔解⽣成维⽣素A. 2.维⽣素A结构中含不饱和双键,对紫外线不稳定,易被空⽓氧化,氧化的初步产物为环氧化物,加热、重⾦属离⼦可加速氧化。
维⽣素A应装于铝制容器内,充氮⽓密封置凉暗处保存。
3.维⽣素A结构中含烯丙型醇,对酸不稳定,遇Lewis酸或⽆⽔氯化氢⼄醇溶液,可发⽣脱⽔反应,⽣成脱⽔维⽣素A,活性仅为维⽣素A的0.4%.为增加维⽣素A的稳定性,常将维⽣素A制成醋酸酯或棕榈酸酯供药⽤。
4.维⽣素A溶于氯仿后与三氯化锑反应即显蓝⾊,渐变成紫红⾊,可供鉴别。
⽤途:维⽣素A具有促进⽣长、维持上⽪组织例如结膜、⾓膜、⽪肤等的正常机能,并参与视紫质的合成。
临床⽤于维⽣素A缺乏症,例如夜盲症、⼲眼病、⾓膜软化、⽪肤粗糙等。
⼆、维⽣素D(VitaminD) 维⽣素D(VitaminD)是⼀类抗佝偻病维⽣素的总称,化学结构均为甾醇的衍⽣物。
其中最重要的是维⽣素D2(Ergocalciferol,麦⾓⾻化醇)和维⽣素D3(Colecalcifirol,胆⾻化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三)、维生素E
1922年美国化学家伊万斯在麦芽油中发现。由于 最初发现维生素E和生殖有关,且具有酚的性质, 故又称为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到20世纪中下 叶,人们又发现了维生素E的”防老“作用。 1.特性与生理功能 已知的生育酚有8种,其中以α-生育酚效力最高. 所有生育酚均具有6-色酮环及一个侧链,其异构 体仅为甲基在色酮环上的部位不同而已. α-生育酚 为黄色油状液体,对热及酸稳定,对碱不稳定, 氧和紫外线可将其破坏.
1.25-(OH)2D3是维生素D3 的生理活性形式,1.24.25(OH)3D3的生理活性是 1.25-(OH)2D3的60%
25,26-(OH)2-D3 羟化酶 肝 肾 25-OH-D3 羟化酶
24,25-(OH)2-D3
1,25-(OH)2D3
1,24,25-(OH)3-D3
33
②生理功能:
Ⅰ.促进小肠黏膜钙吸收 1,25-(OH)2D3进入肠 黏膜上皮细胞后,诱发一种特异的钙结合蛋白质的 合成,这种蛋白质可与钙离子结合,增加肠黏膜对 钙的通透性,将钙主动转运透过黏膜细胞进入血循 环。 Ⅱ. 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1,25-(OH) 2D3能促进肾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丢 失,从而保持血浆中钙和磷的浓度。
17
3、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 评价维生素A营养状况常用的指标是血清维生素A 含量。 维生素A营养状况可分为五类:缺乏、较少(边缘 状态)、充足、过多和中毒。
成人正常血清维生素A 含量为0.70~1.75μmol/L, 0.35 ~0.70μmol/L为边缘性维生素A缺乏,< 0.35μmol/L为缺乏。 视觉暗适应功能测定 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 维生素A缺乏症: ⑴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及干眼症 ⑵黏膜、上皮改变 ⑶生长发育受阻
12
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体内,包括A1(视黄 醇)、A2(3-脱氢视黄酸);1913年美国 台维斯从鳕鱼肝脏中提取。 胡萝卜素存在于黄、绿、红色植物体内,可 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成为维生素A原, 如α β γ-胡萝卜素。 VitA在体内有三种活性形式:视黄醇、视 黄醛、视黄酸;
13
维生素A (retinol)与胡萝卜素
26
鸡肝 羊肝 猪肝 蛋黄 牛奶
50900IU/100g 29900IU/100g 8700IU/100g 3500IU/100g 24IU/100g
27
绿菜花:7.2mg/100g 胡萝卜:4.1mg/100g 菠 菜:2.9mg/100g 小白菜:1.7mg/100g
28
维生素A过量: 一般是由于鱼肝油服用过多引起 骨质脱钙、骨脆性增加、骨关节疼痛;皮 肤干燥、皮疹、脱发;肝脾肿大、黄疸及 神经、精神症状;胎儿畸形(兔唇、脑积 水、严重心脏缺陷等) 建议:写作人员、电脑操作人员、驾驶员 等用眼量大的人员,应适当多补充维生素A
29
胡萝卜
胡萝卜是一种难得的果、蔬、药兼用之品。 所以有廉价的“小人参”之称。胡萝卜所 含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迅速转化为维 生素A,能维护眼睛和皮肤的健康,防治呼 吸道感染,调节新陈代谢。除含胡萝卜素 外,它还含有较多的核黄素和叶酸,叶酸 有抗癌作用。还含有木质素,有提高机体 免疫力的作用。所含的果胶物质可与汞结 合,从而使人体内有害成分得以排出。还 含有九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 五种。
维生素A 视黄醇 视黄醛 视黄酸 α胡萝卜素β 胡萝卜素γ 胡萝卜素 存在于动物体内
胡萝卜素
维生素A的前体 存在于植物中
14
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的表示单位
VitA的需要量常用国际单位(IU)表 示,WH0提出用当量(RE)来表示; 1IU VitA=0.3μgRE 1 μg视黄醇=1.0μgRE 1 μg β-胡萝卜素=0.167μgRE 视黄醇当量(μg)=维生素A(IU) ×1/3+β-胡萝卜素(μg)×1/6
34
Ⅲ.促进骨骼、牙齿的钙化 维生素D作用于成骨 细胞,促进骨样组织成熟和骨盐沉着。 Ⅳ.调节血钙水平,主要使血钙水平升高 1.肠道对钙吸收↑ 2.骨钙动员↑ ,成骨过 程↑ ,破骨过程↓ 3.肾对钙重吸收↑
பைடு நூலகம்VitD3
35
2、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 ⑴营养状况评价 血清25-(OH)-D3 <11mg/l为缺乏 血清1,25-(OH)2-D3 、血清钙磷乘积、血清 碱性磷酸酶活性 ⑵缺乏症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儿童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0
临床实践证明胡萝卜有降压、降血糖、强 心的作用,因此可作为冠心病病人及糖尿 病人的食疗。 长期吸烟的人,每天饮半杯胡萝卜汁,对 肺部有保健作用。 过多食用胡萝卜会引起黄皮病,全身皮肤 黄染,与胡萝卜素有关,停食2-3日会自行 消失。 “吃了胡萝卜,百病化乌有“
31
(二)维生素D(抗佝偻病维生素)
18
干眼症(维生素A缺乏症)
结膜干燥,示比托氏斑
19
干眼症(维生素A缺乏症)
结膜干燥,示比托氏斑
20
干眼症(维生素A缺乏症)
结膜干燥,示比托氏斑
21
干眼症(维生素A缺乏症)
角膜溃疡期,示角膜溃疡
22
蟾皮病(鸡皮病)
23
皮肤干燥变粗,脱屑,全身出汗减少, 继而发生丘疹,丘疹多见于上臂和大腿 的后外侧,开始为针尖大小,触之稍硬, 以后丘疹变黑,变大,呈簇状排列,状 似鸡皮, 故称鸡皮病或蟾皮病
8
脂溶性vitamin的特点
1、分子中含CHO三种元素; 2、溶于脂肪,疏水亲脂; 3、有前体和前维生素; 4、需在脂性环境和胆盐帮助下才易吸收; 5、吸收入淋巴系统; 6、体内可大量储存,过量积蓄可中毒; 7、不需要每日供给; 8、缺乏时症状发展缓慢、纠正时间长;
9
水溶性vitamin的特点
1、含CHO及其他元素; 2、溶于水,亲水疏脂; 3、一般无前体; 4、易吸收; 5、吸收入血液; 6、体内有一定周转存留量,但不储存,多余随尿排 出,一般不会积蓄中毒; 7、宜每日供给; 8、缺乏时症状发展明显、易纠正;
15
2、生理功能 ⑴视觉:视觉细胞内由11-顺视黄醛与不同 的视蛋白组成视色素(视红质、视蓝质、 视紫红质等)。视紫红质对暗光敏感,若 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暗适应能力下降----夜 盲。 ⑵上皮生长与分化: ⑶促进生长和骨骼发育: ⑷维持生殖功能: ⑸增强免疫和抗癌作用:
16
视黄醇参与视觉形成中的循环过程
3
维生素命名
一、是按发现的历史顺序,以英文字母和数 字顺序命名,如维生素A、B、C、D、E等; 二、是按其生理功能命名,如抗坏血酸、抗 佝偻病维生素、抗干眼病维生素和抗凝血维生素 等;
三、是按其化学结构命名,如视黄醇、硫胺 素(B1)和核黄素(B2)等。
4
人体获取维生素的途径
1.主要由食物直接提供 已知维生素20 多种,人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动 植物食物中摄取,绝大多数维生素直接来 源于食物。 2.肠道细菌合成 人体肠道细菌能合成某 些维生素如维生素K、B12、叶酸等,但是 量很少。
6
vitamin
过多症
比较少见
常见的是脂溶性维生素摄入过多,如维生素D服用 过多引起高血钙,使机体软组织硬化,容易产生 疲乏、头痛、多尿等病症。 水溶性维生素由于会溶于水,随着尿排出体外, 一般不会引起过量中毒,但会造成浪费。
7
维生素的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VA、D、E 、K;排泄率低, 易蓄积; 水溶性维生素: VB族、C;排泄率高,不 蓄积。 B族维生素包括B1、B2、B6、B12、尼克酸、 叶酸、泛酸、胆碱、生物素。
5
vitamin
缺乏症
维生素缺乏在体内是一渐进的过程,开始机体储 备减少,继而出现有关的生化代谢异常、生理功 能改变,最后是组织病理变化,出现临床症状和 体征。 缺乏原因:①摄入过少(偏食、食物储存加工不 当等)②需要量增加③吸收障碍④服用某些药物 (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结核药等) 轻度缺乏常无典型症状,为亚临床缺乏或不足, 当缺乏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临床状态。(1498 年,俄国一支由160人组成的探险队,乘船远航到 印度,由于旅途中吃不到蔬菜,使绝大多数人患 坏血病死亡。
第五节 维生素(vitamin)
1
Vitamin概述
1894年荷兰人C.艾克曼发现脚气病现象—波 兰人Funk从米糠中发现含氮化合物,名为 Vitamine
定义: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细胞内特异 代谢反应所必需的一大类低分子化合物。
2
共性与功能: 人体必需的生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存在于天然食物,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 不足,必须由食物供给; 在体内不供给热能; 不构成组织成分; 需要量少,但在机体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
10
脂溶性 维生素
维生素A(视黄醇) 维生素D 维生素E(生育酚) 维生素K 维生素B1(硫胺素) 维生素B2(核黄素) 维生素PP(尼克酸) 维生素B6(砒哆醇) 维生素B12(氰钴素) 叶酸、泛酸、生物素 维生素C(抗坏血酸)
B 族 维 生 素
11
维生素 水溶性 维生素
二、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
1926年由化学家卡尔首先从鱼肝油中提取,是淡 黄色晶体,不溶于水。 1、特性与生理功能: ①维生素D是具有钙化醇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 以维生素D2(ergocalciferol,麦角钙化醇)及维生素 D3(cholecalciferol,胆钙化醇)最为常见。 维生素D2 食物 维生素D3 来源 阳光 人体皮肤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 射下转化成维生素D3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