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王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优课件

课文分段
⑴ “我”记忆中的闰土。(1) ⑵ 我和闰土认识的原因。(2—3) ⑶ “我”第一次跟闰土见面的情形。
(4—5) ⑷ 闰土告诉我许多希奇的事情。 (6—16) ⑸ 闰土和“我”分别与友谊。(17)
1、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完成练习。
(1)假如这段话描述的是一幅画面,
请你给这幅画拟一个题目(
8.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 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 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 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 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③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 四角的天空。
解:这是“我”抒发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往 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 “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 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 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 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 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2.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是(),突出 了()的特点;闰土讲的新鲜事有 、 、、, 通过这些事的描写,表现了闰土是个()的 少年。
3.()的天空中挂着()圆月,下面是海边 的沙地,都种着()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 二岁的少年,(),(),向一匹猹()刺 去。
缩写句子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狡猾的狐狸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 3.我们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4.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例1 倩倩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 的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小辫子朝 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 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 那张伶俐的小嘴。
语文获奖简报

关坝学区第六届青年教师语文学科优质课竞赛简报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构建有效课堂,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尽展青年教师个性风采”为目的的关坝学区第六届青年教师(语文学科)优质课竞赛活动,在学校领导、各班班主任、学区教师的大力支持以及全体参赛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个星期的激烈角逐,预赛阶段结果今日揭晓:
三等奖获得者:王安净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
王勇六年级《少年闰土》
罗静五年级《狼牙山五壮士》
犹共先三年级《秋天的雨》
丁克群一年级《小小竹排画中游》
杨宗怀六年级《跑进家来的松鼠》
李燕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
黄小娟六年级《伯牙绝弦》
进入一二等奖决赛名单:石洪旭王晓春付成城犹兰王小会张绍军
关坝镇中心校(王勇石洪旭)2011.10.26。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4课少年闰土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解读《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语言中有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行文条理十分清晰。
课文先描述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鲁迅,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和沙地观鱼这四件事。
我在设计本教案时,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教学的呆板形式,重抓出现了两次的瓜地刺猹,进行“画面”和“对话”的对比阅读,注重批注品读,开放了教学内容,融入了童趣因素,于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
本教案为第一课时,我也注重词语的教学(特别是文中一些现在不常用的词语),并关注课堂的实效性。
二、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一些现在不常见、不常用的词语,并了解与闰土有关的事情。
2.借助对比品读“瓜地刺猹”的“画面”和“对话”描写,学习通过环境、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来描写画面,从而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背诵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对闰土的难忘。
4.初识鲁迅,并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三、教学重、难点借助对比品读“画面”和“对话”,引导学生学习通过环境、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来描写画面,从而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课前谈话(3分钟)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朋友的童年照片,谁来说说看他们在干什么?那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件你的童年趣事吗?【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因此,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童年趣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为其学习文本作铺垫。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未成曲调先有情1.初识鲁迅(1)读读简介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个人给你们认识(出示图片)他是谁?(鲁迅)谁来读读:(2)相关图片如果我们要到绍兴去的话,可以去——鲁迅故居走走看看;这是鲁迅小时候经常玩的地方——百草园;还有他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
鲁迅一生还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
少年闰土

执教:关坝中心校 王勇
“……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 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 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 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 去……”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 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你 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 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 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 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 去……”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 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你 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 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 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 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 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 角的天空。
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 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 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 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 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 角的天空。
25《少年闰土》教案-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闰土的人物形象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文本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闰土的人物形象学习打下基础。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闰土的人物形象理解和写作技能训练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人物形象分析和写作技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闰土的人物形象理解和写作技能训练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写作技能训练中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闰土的人物形象和农村生活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少年闰土》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闰土的人物形象和农村生活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少年闰土》教学目标和人物形象理解的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人物形象理解和写作技能训练的顺利进行。
平陆县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少闰土教案与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
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课件4】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探究深读,了解闰土
1。默读课文第6~16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闰土向“我”讲了几件事。
2。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3.你们能想象出闰土向“我”讲述他的海边生活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绘声绘色、眉飞色舞等)
4。学生自由朗读。
(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时指导。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师: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2。(课件出示鲁迅简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课件8】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少年闰土》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4、《少年闰土》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揭题解字,感知大师文章条理清1、今天咱们要去认识一个海边的少年(板书:闰土)这是我们著名作家鲁迅的作品。
2、课前布置了大家朗读课文,你们读了吗?那老师要检查一下,你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出示句子,引导理解文中一些文言文的词语的意思)小结:请大家翻开书,再轻轻读读这些句子。
当时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代,所以读鲁迅那一代作家的文章,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
刚才大家用联系上下文换一个词,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或借助工具的方法来读懂这些词语。
这就是非常好的理解方法。
3、课文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下面根据你对课文的阅读,思考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完成下面一个练习。
(出示练习题1:认真朗读课文,请按照课文写作的顺序进行排列。
)相处离别回忆相识二、读批并重,感知大师文章画面美1、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了解了文章的大意。
说起这段回忆呀,对于作者的确可以说是刻骨铭心。
(出示第一段)请你轻轻地读这段话。
(一)环境描写,读出色彩。
(1)谁来读读第一句话。
(随生的朗读及时评价)(2)朗读,最重要的就是读着眼前的句子,脑海里就浮现自己所描绘的画面。
请你来读出那些美丽的色彩。
(3)让我们美美地读第一句话。
(二)人物描写,学习批注(1)谁来读第二三句话?(2)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几个少年,你会用什么词?(3)咱们把自己刚才阅读的感受写在这个句子的旁边,这就是批注。
老师选一个词语,你可以用自己的,也可以选择同学的。
(板书机智勇敢)(4)谁能把这个少年的英雄不凡、机敏读出来。
(三)对比朗读,感受变化师:下面,我们合作朗读这段话,你们读第一句,我读后面两句。
大家看,如果第一句描写的是景物,那么第二三句话描写的就是人物;如果说景物是静态的描写,那么人就是;如果读静的景物用舒缓的语调,那么读动的人物就需要用;读景物要读出它的色彩,那么读人物就要读出他的;动静相生,我们就来比比谁读得更好。
(师生合作朗读)三、读中品味,领悟大师文笔妙(1)作者课文一开头,就在美丽的环境中烘托出一个机敏勇敢地少年,不仅让我们读出了作者对这一画面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对少年充满了兴趣。
《少年闰土》的优秀一等奖说课稿

《少年闰土》的优秀一等奖说课稿《《少年闰土》的优秀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少年闰土》的优秀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情景交融画英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以“我”与少年闰土相识、相知、分别为序,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
本单元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少年闰土》是第一篇,属精读课文。
少年闰土是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作者以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几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表现了闰土丰富的知识和宽阔的眼界。
由于少年闰土生活的年代与学生现实中的环境已相距甚远,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甚至会离题万里,发生课堂“跑偏”现象。
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二、说学情——以学定教疑处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对人物描写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因为有前一单元阅读教学作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快速阅读基础。
所以本课可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合作等方式,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
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教师要预设一些问题以备解疑答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多音字“奔”
2、了解课文的概要,理清课文层次。
2、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自然段。
3、通过闰土的语言感受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四角的天空”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创设感情基调,导入并板书课文。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条理,理清文章层次。
1、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归纳:回忆——初识——相处——离别
2、谈谈你感受最深刻,最感兴趣的部分是什么?
三、研读“管瓜刺猹”部分,初识闰土形象。
1、找出闰土和“我”的对话读读,要求:读准字音,看看能读出哪些有意思的事?限时3分钟。
2、如果让你去做,你最想和闰土去干那件事,为什么?
3、你们猜猜如果老师去做,你们觉得老师最想去做什么事呢?为什么?
4、出示灯片二,(看西瓜的对话)对照课本画一画,画出有意思的语句,边读边想做做批注,谈谈自己的感受。
(指导朗读:抽读——师生分角色读)
5、教师创设情景,描述对答读。
6、生齐读,教师关键位置强调读。
(a、好奇啊,非常好奇啊!b、猹可是机警的,别惊跑了啊!c、担心,非常担心。
D、快刺啊!)
四、创设情景,再次品读感悟。
1、出示灯片三(两人摆故事情景),闰土和“我”这两个小朋友谈到看瓜的时候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把这两个小朋友请到现场:
闰土:
“我”:
2、同桌之间练习读(有感情,有动作,能让我们感受到美丽的月夜------
3、抽生角色读——分大组读。
4、令“我”难忘的仅仅是看瓜刺猹吗?板书:无穷无尽
5、让我们一起分享闰土的希奇事带给我们的快乐吧!师领读其它三件事。
6、从这些事里你看出了怎样的闰土?
师:从雪地捕鸟这件事你觉得闰土是————
从——————
五、学习第16自然段,突破难点。
1、我听了闰土的话有什么感受呢?读读1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出示图片,对比理解“四角的天空”。
当闰土在——————的时候,我在——————。
当————————
面对一个如此——————的闰土,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16自然段灯片)
六、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