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前诊断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攻略专题六原子与原子核第14讲原子与原子核课件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攻略专题六原子与原子核第14讲原子与原子核课件

(1)求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 (2)求光电子飞出阴极时的最大初动能。 (3)如果将照射阴极的绿光的光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求 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和光电子飞出阴极时的最 大初动能。
【思考】 (1)饱和光电流和光电子数存在着什么关系? 提示:饱和光电流也是电流,电流强度等于单位时间内 通过的电荷量,根据电荷量可以计算光电子数。 (2)光强增强,会影响最大初动能吗? 提示:不会影响。
n=3能级的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51eV,故处于n=3能级的 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且使氢原子电离, 故D正确。
【典例2】(2016·衡水模拟)阴极K用极限波长 λ 0=0.66μ m的金属制成的装置如图所示。若闭合开关 S,现用λ =333.7nm的紫外线照射阴极,调整两个极板电 压,使饱和光电流的值(当阴极K发射的电子全部到达阳 极A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称为饱和光电 流)I=0.64μ A。
【题组过关】 1. (多选)(2016·南昌模拟)如图所示,现有大量氢原 子从n=4的能级发生跃迁,并发射光子照射一个钠光电 管,其逸出功为2.29eV,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原子只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能够让钠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的有4种光子 C.为了增加钠光电管的光电流强度,可增加入射光的频 率 D.钠光电管发出的光电子最多能够让氢原子从n=1的能 级跃迁到n=2的能级
【规律总结】 1.氢原子能级跃迁问题的解题技巧: (1)每个氢原子每次跃迁能吸收或辐射一个特定频率的 光子。比如吸收能量时,如果光子的能量足够大,则吸 收后一定发生电离;如果光子能量恰好满足量子化的条 件,则刚好全部被吸收;如果光子能量吸收后不足以产 生跃迁或电离,则这种光子不会被吸收。
(2)一群原子和一个原子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是有区别的, 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在某个时刻只能处 在某一个可能的轨道上,在某段时间内,由某一轨道跃 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可能的情况只有一种,但是如果有 大量的氢原子,这些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时就会有各种 情况出现了。

2022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详解详析:原子和原子核

2022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详解详析:原子和原子核

2022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详解详析:原子和原子核教课过程:构造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玻尔一、原子模型1. J.J 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1897年发现电子,认识到原子有复杂构造。

2.卢瑟福的核式构造模型(行星式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绝大多半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本来的方向行进,但是有少量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必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α粒子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所有正电荷和几乎所有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能够估量出原子核大小的数目级是10-15 m。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1)玻尔的三条假定(量子化)①轨道量子化:原子只好处于不连续的可能轨道中,n即原子的可能轨道是不连续的∞4②能量量子化:一个轨道对应一个能级,轨道不连续,3所以能量值也是不连续的,这些不连续的能量值叫做能E级。

在这些能量状态是稳固的,其实不向外界辐射能量,叫22定态E31E③原子能够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

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在汲取一个光子或经过其余1门路获取能量时,则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

原子在两个氢原子的能级图E/eV 0能级间跃迁时辐射或汲取光子的能量h E2 E1(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 n 叫量子数。

)(2)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可能是汲取光子,也可能是因为碰撞(用加热的方法,使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互相碰撞能够传达能量)。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好汲取必定频次的光子;而从某一能级到被电离能够汲取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的任何频次的光子。

(如在基态,能够汲取 E ≥的任何光子,所汲取的能量除用于电离外,都转变为电离出去的电子的动能)。

( 3)玻尔理论的限制性。

因为引进了量子理论(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玻尔理论成功地解说了氢光谱的规律。

2021版高考物理大复习通用版: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含答案

2021版高考物理大复习通用版: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含答案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二、氢原子光谱
1.光谱:
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
律:巴耳末系是氢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
1
λ
=R(
1
22
-1
n2
),(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

4.光谱分
析:利用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且灵敏度很高。

在发现和鉴别化学元素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
1.玻尔理论。

第二轮复习习题(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像性)

第二轮复习习题(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像性)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像性时间:30分钟考点(1):光电效应1.(08·重庆)下列与能量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越大,动能越大B.从同种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波长的减小而增大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内动能的增量相同D.在静电场中,电场线越密的地方正电荷的电势能一定越高2.(08·江苏)下列实验中,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一面的有()考点(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3.(05·上海)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以表彰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有()(A)创立“相对论”(B)发现“X射线”.(C)提出“光子说”(D)建立“原子核式模型”.4.(05·北京)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

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mc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E=mc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B.根据ΔE=Δmc2可计算核反应的能量C.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时释放能量,表明此过程出现了质量亏损D.E=mc2中的E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考点(3):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5.(07·上海)放射性同位素14C可用来推算文物的“年龄”。

14C的含量每减少一半要经过约5730年。

某考古小组挖掘到一块动物骨骼,经测定14C还剩余1/8,推测该动物生存年代距今约为()A.5730×3年B.5730×4年C.5730×6年D.5730×8年6.(07·上海)23892U衰变为22286Rn要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则m,n分别为()A.2,4 B.4,2 C.4,6 D.16,67.(09·北京)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A.α粒子散射现象 B.天然放射现象C.光电效应现象 D.原子发光现象8.(09·上海)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三种射线,按穿透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A.α射线,β射线,γ射线B.γ射线,β射线,α射线,C.γ射线,α射线,β射线D.β射线,α射线,γ射线9.(07·北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D.按照波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加考点(4):放射性同位素10.(10·山东模拟)关于放射性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性元素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半衰期,衰变规律一样B.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可以生成另一种新元素C.放射性同位素只能是天然衰变时产生的,不能用人工方法测得D.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5):氢原子光谱11.(06·江苏)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的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V.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处于n = 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B.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 = 3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具有显著的热效应C.大量处于n = 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 种不同频率的光D.大量处于n = 4是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12.(07江苏) 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hydrogenmuon atom),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14讲原子与原子核物理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14讲原子与原子核物理课件

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N=C2n=n(n2-1).
4.原子核的衰变.
衰变类型
α 衰变
β 衰变
衰变方程 AZX→AZ--24Y+42He
AZX→Z+A1Y+-01e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 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
衰变实质 结合成一整体射出 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衰变规律
211H+210n→42He
10n→11H+-01e
专题五 近代物理初步
第14讲 原子与原子核物理
1.光电效应的规律及应用. 2.原子的能级跃迁. 3.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4.核反应方程的书写. 5.质量亏损和核能的计算. 6.三种射线的特点及应用等.
第14讲 原子与原子核物理
由于本专题涉及的知识点与科技相关,题目新颖, 但难度不大,因此,备考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 理解,强化典题的训练.
答案:B
第14讲 原子与原子核物理
细研考点 提升素养
考向 光电效应方程的理解
1.(2019·北京卷)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产生电流
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成光电
流.表中给出了 6 次实验的结果.


入射光子的 能量/eV
相对 光电流大 逸出光电子的 光强 小/mA 最大动能/eV
()
第14讲 原子与原子核物理
细研考点 提升素养
A.普朗克常量为 h=ab
B.断开电键 S 后,电流表 G 的示数不为零
C.仅增加照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大
D.保持照射光强度不变,仅提高照射光频率,电流表
G 的示数保持不变 解析:由 hν=W0+Ek,变形得 Ek=hν-W0,可知图
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即 h=ba,故 A 错误;断开电键

新高考物理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专题20-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含答案)

新高考物理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专题20-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含答案)

专题20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1.(2021·湖南娄底市高三零模)23292U 具有放射性,会发生α衰变;23292U 俘获中子会发生裂变产生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大量的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292U 发生α衰变时需要吸收热量 B .23292U 能发生α衰变说明24292U 中有α粒子C .23292U 的比结合能比裂变产生的中等质量原子核比结合能小 D .23292U 裂变产生的能量即为23292U 的结合能【答案】C【解析】A .23292U 发生α衰变时会放出热量,A 错误;B .23292U 发生α衰变是原子核中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组成的一个粒子释放出来即为α粒子,原子核中并没有α粒子,B 错误;C .23292U 裂变时释放核能,有质量亏损,产生的中等质量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减小,核子的比结合能增大,C 正确;D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或原子核分解成核子吸收的能量为结合能,因此23292U 裂变产生的能量并不是23292U 的结合能,D 错误。

故选C 。

2.(2021·湖南高三一模)图甲是“光电效应”实验电路图,图乙为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同一光电管两端的遏止电压c U 随入射光频率v 变化的函数关系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入射光的频率v 不同,遏止电压c U 相同B .入射光的频率v 不同,光照强度不同,c U ν-图像的斜率相同C .只要光的光照强度相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一定相同D .图甲所示电路中,当电压表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电流计将达到饱和电流 【答案】B【解析】A .逸出功与金属材料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由km 0E h W ν=-,可知,入射光的频率不同,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又c km eU E =,所以入射光的频率不同,遏止电压c U 不同,A 错误;B .由km c c E h h eU νν=-=,可得()c c hU eνν=-,故图线的斜率为相同的常量,B 正确;C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km 0E h W ν=-,可知在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情况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最大初动能与光照强度无关,C 错误;D .必须使图甲所示电路中的电源正负极反接过来,才能用来验证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即当电压表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电流计将达到饱和电流,D 错误。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强化训练:原子和原子核(含解析)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强化训练:原子和原子核(含解析)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强化训练:原子和原子核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从而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硏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稳定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小于质子数D.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单色光的照射下,发出多种频率的光子,其中必有一种与入射光频率相同2.关于原子核的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β射线是电子流,是原子核外电子的一种自发的放射现象B. 对天然放射性元素加热,其半衰期将变短C.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衰变前后的电荷数和质最数都守恒D. 任何元素都有可能发生衰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B. 结合能越大,原子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D. 各种气体原子的能级不同,跃迁时发射光子的能量(频率)不同,因此利用不同的气体可以制成五颜六色的霓虹灯4.关于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238234492902U Th He →+是α衰变 B. 1441717281N He O H +→+是β衰变 C. 427301213150He Al P n +→+是核聚变 D. 828234361Se Kr 2e -→+是核裂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B.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穿透能力很强C.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β射线也可能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B. 按照电离能力来看,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C. 按照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当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少量可能大于电子动能的增加量D. 在微观物理学中,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不可能准确地知道单个粒子的运动情况,但是可以准确地知道大量粒子运动时的统计规律7.在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静止的镁的同位素得2412Mg 发生衰变,沿与磁场垂直的方向释放出一个粒子后,变为一个新核,新核与放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均为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新核为2413AlB. 新核沿逆时针方向旋转C. 2412Mg 发生的是α衰变D. 轨迹1是新核的径迹8.据新华社报道,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第一套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已完成了首次工程调试。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课前诊断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课前诊断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峙对市爱惜阳光实验学校课前诊断——原子结构与原子核考点一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1.[考查α如图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装置,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α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射到金箔上,最后打在荧光屏上产生闪烁的光点。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该是卢瑟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B.该证实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C.α粒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碰撞会发生大角度偏转D.绝大多数的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解析:选A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 正确,B错误;电子质量太小,对α粒子的影响不大,选项C错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根本上仍沿原方向,D错误。

2.[考查α粒子散射轨迹分析](2021·市模拟)关于α粒子散射,α粒子的运动轨迹如下图,在其中一条α粒子的运动轨迹上标出a、b、c三点。

原子核对α粒子的作用力在哪个点最大( )A.a点B.b点C.c点D.三个点一样大解析:选B α粒子与金原子核间存在静电斥力,即库仑力,根据库仑律,该力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故在b点位置作用力最大,B正确。

3.[考查对玻尔氢原子模型的理解](2021·市二模)关于玻尔建立的氢原子模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最大B.氢原子在不同能量态之间跃迁时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C.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D.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系统的电势能减小解析:选C 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最小,故A错误;由hν=E m-E n知氢原子在不同能量态之间跃迁时只可以吸收特频率的光子,故B错误;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电子距离氢原子核的距离增大,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增大,线速度减小,动能减小,C正确;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电子距离氢原子核的距离增大,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D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诊断——原子结构与原子核1.[考查α如图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α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射到金箔上,最后打在荧光屏上产生闪烁的光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B.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C.α粒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碰撞会发生大角度偏转D.绝大多数的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解析:选A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正确,B 错误;电子质量太小,对α粒子的影响不大,选项C错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方向前进,D错误。

2.[考查α粒子散射实验轨迹分析](2016·北京市通州模拟)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在其中一条α粒子的运动轨迹上标出a、b、c三点。

原子核对α粒子的作用力在哪个点最大( )A.a点B.b点C.c点D.三个点一样大解析:选B α粒子与金原子核间存在静电斥力,即库仑力,根据库仑定律,该力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故在b点位置作用力最大,B正确。

3.[考查对玻尔氢原子模型的理解](2016·北京市丰台区二模)关于玻尔建立的氢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最大B.氢原子在不同能量态之间跃迁时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C.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D.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系统的电势能减小解析:选C 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最小,故A错误;由hν=E m-E n知氢原子在不同能量态之间跃迁时只可以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故B 错误;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电子距离氢原子核的距离增大,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增大,线速度减小,动能减小,C 正确;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电子距离氢原子核的距离增大,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D 错误。

4.[考查氢原子能级分布图](2016·龙岩模拟)1995年科学家“制成”了反氢原子,它是由一个反质子和一个围绕它运动的正电子组成。

反质子和质子有相同的质量,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反氢原子和氢原子有相同的能级分布,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氢原子光谱与氢原子光谱不相同B .基态反氢原子的电离能是13.6 eVC .基态反氢原子能吸收11 eV 的光子发生跃迁D .在反氢原子谱线中,从n =2能级跃迁到基态辐射光子的波长最长解析:选B 反氢原子和氢原子有相同的能级分布,所以反氢原子光谱与氢原子光谱相同,故A 错误;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电离能是13.6 eV ,具有大于等于13.6 eV 能量的光子可以使氢原子电离,故B 正确;基态的反氢原子吸收11 eV 光子,能量为-13.6 eV +11 eV =-2.6 eV ,不能发生跃迁,所以该光子不能被吸收,故C 错误;在反氢原子谱线中,从n =2能级跃迁到基态辐射光子能量很大,频率很大,波长很小,故D 错误。

5.[考查玻尔氢原子模型的应用]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原子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

利用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根据玻尔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产生机理。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 1,激发态能量为E n =E 1n 2,其中n =2,3,4,…。

1885年,巴尔末对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能够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写作1λ=R ⎝ ⎛⎭⎪⎫122-1n 2,n =3,4,5,…。

式中R 叫做里德伯常量,这个公式称为巴尔末公式。

用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里德伯常量R 可以表示为( )A .-E 12hcB.E 12hc C .-E 1hc D.E 1hc解析:选C 氢原子若从n >2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由玻尔理论可得:E 1n 2-E 122=h ν=hc λ,按照巴尔末公式,原子由n >2的能级跃到n =2的能级,放出的谱线的波长满足:1λ=R ⎝ ⎛⎭⎪⎫122-1n 2,以上两式相比较可得:-E 1=hcR ,故里德伯常量R 可表示为R =-E 1hc ,C 选项正确。

6.[如图所示,一天然放射性物质发出三种射线,经过一个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共存的区域(方向如图所示)。

调整电场强度E 和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使得在MN 上只有两个点受到射线的照射,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 .射到b 点的一定是α射线B .射到b 点的一定是β射线C .射到b 点的一定是α射线或β射线D .射到b 点的一定是γ射线解析:选C γ射线不带电,在电场和磁场中它都不受力的作用,只能射到a 点,选项D 错误;调整E 和B 的大小,既可以使带正电的α射线沿直线前进,也可以使带负电的β射线沿直线前进,沿直线前进的条件是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即qE =qBv 。

已知α粒子的速度比β粒子的速度小得多,当α粒子沿直线前进时,速度较大的β粒子向右偏转;当β粒子沿直线前进时,速度较小的α粒子也向右偏转,故选项C 正确,A 、B 错误。

7.[考查α、β衰变次数的计算](2013·上海高考)在一个238 92U 原子核衰变为一个206 82Pb 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 )A .6次B .10次C .22次D .32次 解析:选A 一个238 92U 原子核衰变为一个206 82Pb 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α衰变的次数为(238-206)÷4=8次,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2×8-(92-82)=6次,选项A 正确。

8.[考查对半衰期概念的理解]将半衰期为5天、质量为64 g 的铋分成四份分别投入:(1)开口容器中;(2)100 atm 的密封容器中;(3)100 ℃的沸水中;(4)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

经10天后,四种情况下剩下的铋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m 4,则( )A .m 1=m 2=m 3=m 4=4 gB .m 1=m 2=m 3=4 g ,m 4<4 gC .m 1>m 2>m 3>m 4,m 1=4 gD .m 1=4 g ,其余无法知道解析:选A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定的,与放射性元素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故四种情况下铋剩余的质量相等,剩余的铋的质量为m 余=16×⎝ ⎛⎭⎪⎫12105g =4 g ,所以A 正确。

9.[考查半衰期公式的应用]14C 是碳的一种半衰期为5 7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2010年2月科学家发现了曹操墓,若考古工作者探测到其棺木中14C 的含量约为原来的45,则该古木死亡的时间距今大约为⎣⎢⎡⎦⎥⎤⎝ ⎛⎭⎪⎫1213≈0.8( ) A .22 900年B .11 400年C .5 700年D .1 900年 解析:选D 假设古木死亡时14C 的质量为m 0,现在的质量为m ,从古木死亡到现在所含14C 经过了n 个半衰期,由题意可知:m m 0=(12)n =45,所以n ≈13,即古木死亡的时间距今约为5 730×13年=1 910年,D 正确。

10.[对下列各原子核变化的方程,表述正确的是( )A.31H +21H→42He +10n 是核聚变反应B.31H +21H→42He +10n 是α衰变C.8234Se→8236Kr +2 0-1e 是核裂变反应D.235 92U +10n→140 54Xe +9438Sr +210n 是β衰变解析:选A 31H +21H →42He +10n ,属于核聚变反应,A 正确,B 错误;8234Se →8236Kr +2 0-1e 是β衰变,C 错误;235 92U +10n→140 54Xe +9438Sr +210n 是核裂变反应,D 错误。

11.[考查核反应方程遵守的规律及核能的理解](多选)(2015·广东高考)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 +Y→42He +31H +4.9 MeV 和21H +31H→42He +X +17.6 MeV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X 是中子B .Y 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C.两个核反应都没有质量亏损D.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解析:选AD 核反应方程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则由21H+31H→42He+X+17.6 MeV 知X为10n,由X+Y→42He+31H+4.9 MeV知Y为63Li,其中Y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也是3,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两个核反应都释放出核能,故都有质量亏损,选项C错误;X+Y→42 He+31H+4.9 MeV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21H+31H→42He+10n+17.6 MeV为轻核聚变,选项D正确。

12.[考查核反应方程的书写和质能方程的应用](2016·黄冈高三期末)某些建筑材料可产生放射性气体——氡,氡可以发生α或β衰变,如果人长期生活在氡浓度过高的环境中,那么,氡经过人的呼吸道沉积在肺部,并放出大量的射线,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原来静止的氡核()22286Rn发生一次α衰变生成新核钋(Po),并放出一个能量为E0=0.09 MeV的光子。

已知放出的α粒子动能为Eα=5.55 MeV;忽略放出光子的动量,但考虑其能量;1 u=931.5 MeV/c2。

(1)写出衰变的核反应方程;(2)衰变过程中总的质量亏损为多少?(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衰变方程为:22286Rn→21884Po+42He+γ;(2)忽略放出光子的动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0=pα+p Po即新核钋(Po)的动量与α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又E k=p22m ,可求出新核钋(Po)的动能为E Po=4218Eα,由题意,质量亏损对应的能量以光子的能量和新核、α粒子动能形式出现,衰变时释放出的总能量为ΔE=Eα+E Po+E0=Δmc2故衰变过程中总的质量亏损是Δm≈0.006 16 u。

答案:(1)22286Rn→21884Po+42He+γ(2)0.006 16 u13.[考查核能的计算]设氢弹内装的是氘和氚,试求在氢弹中当合成1 kg的氦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氘核21H 的质量为2.013 6 u,氚核31H的质量为3.016 6 u,氦核42He的质量为4.002 6 u,中子的质量为1.008 7 u)。

解析:氢弹内装的氘和氚在高温下聚变生成氦,核聚变方程为21H+31H―→42He+10n。

当一个氘核21H与一个氚核31H发生反应时放出的能量为ΔE=Δmc2=(2.013 6+3.016 6-4.002 6-1.008 7)×931.5 MeV≈17.6 Me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