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必修2第一章)
合集下载
必修2第1章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必修2第1章第2讲人口的 空间变化
2020/9/21
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1
考点突破
2 图表精析
3 课堂达标
4 复习练案
考点突破
知识梳理
考点一 人口的迁移及影响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口居的住__地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
点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为:从内地迁往沿海 ;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
民工潮”。
核心研析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
现在对迁出地、迁入地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上。
影响 有利
19世纪前
“二战”后
Hale Waihona Puke 特点以_集__团__性___、大批 的移民为主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 少,__短__期__流__动___人口增多
方向
欧洲向__美__洲____、 大洋洲迁移
迁入地:欧洲,北美,西亚、北非产油国 迁出地: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2)国内人口迁移 ①古代:受脆农弱业的________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知识梳理
考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_自__然__灾__害___有时也
会引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其中__经__济__发__展_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
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_变__革_______、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020/9/21
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1
考点突破
2 图表精析
3 课堂达标
4 复习练案
考点突破
知识梳理
考点一 人口的迁移及影响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口居的住__地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
点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为:从内地迁往沿海 ;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
民工潮”。
核心研析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
现在对迁出地、迁入地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上。
影响 有利
19世纪前
“二战”后
Hale Waihona Puke 特点以_集__团__性___、大批 的移民为主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 少,__短__期__流__动___人口增多
方向
欧洲向__美__洲____、 大洋洲迁移
迁入地:欧洲,北美,西亚、北非产油国 迁出地: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2)国内人口迁移 ①古代:受脆农弱业的________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知识梳理
考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_自__然__灾__害___有时也
会引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其中__经__济__发__展_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
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_变__革_______、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系列一

4.社会文化因素
③宗教信仰、 种族和民族差异
2002年赴 NBA打球
个
人
1935—1939
对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
生 活
院获硕士学位。 或
1936—1939
职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 院获博士学位。
业 需 求
的
1950年回国。
变 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气候、土壤、水文 、资源、自然灾害等
自然 因素
农村→农村
农村→城市 城市→农村 城市→城市
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 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 主要类型
1、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CD) 哪些是国内迁移(AB)
A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B 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 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小结
个人 因素
4.个人对生活或职 业需求的变化
2.经济发展、交 通通信、文化教 育、婚姻家庭等
社会经 济因素
3.政策、政治变 革、战争等
政治 因素
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 ,任何一种因素都有 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 移的决定性因素。
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 素有:
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 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甲
乙
地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地
区
区
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迁出地: ①缓解人口的压力; ②但也造成人才流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三、课后作业及评价
1.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思考性的作业,如分析某一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巩固所学知识。
2.评价方式: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践活动、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及内涵认识不够深入。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2.我国及世界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趋势及影响。
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人口空间变化数据,培养学生解读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4.人口空间变化对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人口空间变化原因与影响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思考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分析、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人口空间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化、人口分布等方面。
5.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综合思考能力。例如,在分析人口空间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引导学生从产业结构、就业、收入等方面进行思考。
6.强化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7.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讨论、反思等环节,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1.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思考性的作业,如分析某一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巩固所学知识。
2.评价方式: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践活动、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及内涵认识不够深入。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2.我国及世界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趋势及影响。
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人口空间变化数据,培养学生解读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4.人口空间变化对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人口空间变化原因与影响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思考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分析、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人口空间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化、人口分布等方面。
5.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综合思考能力。例如,在分析人口空间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引导学生从产业结构、就业、收入等方面进行思考。
6.强化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7.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讨论、反思等环节,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地理课件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读图(人口增长模式图),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人类 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不一样。请说说图中三个时 期人口变化的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比较三种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速度差异很大。 我们来讨论下面的问题(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3)亚洲的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迁往东南亚、 美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大批亚洲人在受帝国 主义分子诱骗或为了逃避本国统治者的压迫,来到东 南亚、美洲的矿山和种植园充当劳工,现在大量的华 人、华侨就是这样来的。他们为所在国家的文明、繁 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
时 迁移路线 迁出地 迁入地 特点 原因 意义
思考: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迁移大 体上以什么年限为界,分为两个不同历史 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后,我国人 口迁移的数量、流向和特点有什么差异? (完成下列表格)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地区
新中国成立 国家实行计 有计划、
到20世纪 划经济体制 有组织的
社会 经济 因素
影响 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
政治 因素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
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
(分析下面的材料,说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案例3: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从黄河 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西 汉时我国北方人口占总人口的2/3,经过西晋 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引起 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后,南方人口已占到 全国的2/3。清末到民国中期迫于生计,河北 、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 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和甘肃等 地。
地理人教版必修2-配套同步课件-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达区
人口迁移、人口移动和人口流动 人口的空间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种形式。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例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人口;农闲 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返回本乡务农的民工; 外出旅游、度假、疗养等。人口迁移是指人的居住地在国 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例如:因读书或工作而离开家 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政
流向
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治
政治变革、政治中
政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
因
心的改变常引起人
变革
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素
口迁移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 战争 的生活环境和秩序 “一战”“二战”及当代局部
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而引发人口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 条件下的具体的人口迁移常常以某一因素为主。总的来看, 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文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学生在大学
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能力,
文 教育
学习
促进人口迁移
化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
因
婚姻 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
素
军嫂随军
家庭 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
要作用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国家有关的人口迁 我国在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
政策 移政策,直接影响 援边疆省份;我国70年代知识 人口迁移的流量与 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国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 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2)主要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和自然灾 害等,人们总是倾向于迁往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人口迁移、人口移动和人口流动 人口的空间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种形式。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例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人口;农闲 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返回本乡务农的民工; 外出旅游、度假、疗养等。人口迁移是指人的居住地在国 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例如:因读书或工作而离开家 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政
流向
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治
政治变革、政治中
政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
因
心的改变常引起人
变革
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素
口迁移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 战争 的生活环境和秩序 “一战”“二战”及当代局部
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而引发人口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 条件下的具体的人口迁移常常以某一因素为主。总的来看, 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文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学生在大学
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能力,
文 教育
学习
促进人口迁移
化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
因
婚姻 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
素
军嫂随军
家庭 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
要作用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国家有关的人口迁 我国在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
政策 移政策,直接影响 援边疆省份;我国70年代知识 人口迁移的流量与 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国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 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2)主要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和自然灾 害等,人们总是倾向于迁往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成立到20 世纪80代 中期 现 代 20世纪80 代中期以 来 @
有计划、有 由东部迁往西北、 组织的迁移 东北、海南
由西部迁往东 迁移的流量增 部沿海城市和 大,自发流动 工矿区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 两个阶段:
历史时 迁移原因 迁移特点 主要流向
1949-20 国家实行计划 世纪80 经济体制和户 年代
老工业区的 新工业区老工业区 重建和改善 乡村城市
学习目标: 1.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利用资料和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人口迁 移的主要原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1)外因(环境): 迁入地的 “拉力”即吸引移民 迁入的力、迁出地的“推力”即促使移民离开的力; (2)内因: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推拉作用 迁出地
推力
人口迁移
拉力
籍管理制度 (国家政策) 国家改革开放 政策 (经济原因)
有计划 有组织 规模小 频率低
东中部迁往西 北(如新疆) 和东北
20世纪 80年代 以来
① 中西部迁往东部 自发性 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流量大 ② 由农村迁往城市 (求学、务工和经商)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意义:
(1)对迁入地区: ①有利:为迁入地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城市 商业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交流 和文化融合创造了条件。 ②不利: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困难、治安秩序混乱及环 境变差等问题。 (2)对迁出地区: ①有利: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联系;人口迁出缓解了当 地的人地矛盾;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有利于社会经 济的发展。 ②不利: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读图思考: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中主要的人口迁 欧洲 入地是 :-------- 西亚和北非 ,-------- ,拉丁美洲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优质课件 (共27张)

第三页,共28页。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jiùshì)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 化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①必须(bìxū)改变居住地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②改变(gǎibiàn)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流向
大批(dàpī)迁移迁 的往 地自 区然条件较好
新中国成立 到20世纪80 代中期
当代20世纪8来自代 中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国 家政策
有计划 (jìhuà)、有 组织的迁移
由东部迁往西北 和东北
改革开放政策、地 区发展不平衡
迁移(qiānyí)的流 量增大,自发流 动
由西部迁往东部 沿海城市和工矿 区
乡村(xiāngcūn)
推力因素
农村生活困难 就业机会不多 升学与升迁机会不多 生活质量低
就医不便 公共设施不足
老式房屋生活不便 社会地位低
人口流失 人口总量少 劳动力老化 农业投资少
农业生产条件差 农田荒废
环境质量好 (拉力)
第十四页,共28页。
经济(jīngjì)因素
社会文化(wénhuà)因素
No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从A1到A2 ,C1到C2。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
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调整了劳动了空间分布不均(bù jūn)的状况。有计划、有组织的迁 移。经济因素。新工业区 老工业区
Image
第二十八页,共28页。
⑤南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掠夺资源占用土地)
⑥2001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首都变迁)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jiùshì)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 化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①必须(bìxū)改变居住地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②改变(gǎibiàn)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流向
大批(dàpī)迁移迁 的往 地自 区然条件较好
新中国成立 到20世纪80 代中期
当代20世纪8来自代 中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国 家政策
有计划 (jìhuà)、有 组织的迁移
由东部迁往西北 和东北
改革开放政策、地 区发展不平衡
迁移(qiānyí)的流 量增大,自发流 动
由西部迁往东部 沿海城市和工矿 区
乡村(xiāngcūn)
推力因素
农村生活困难 就业机会不多 升学与升迁机会不多 生活质量低
就医不便 公共设施不足
老式房屋生活不便 社会地位低
人口流失 人口总量少 劳动力老化 农业投资少
农业生产条件差 农田荒废
环境质量好 (拉力)
第十四页,共28页。
经济(jīngjì)因素
社会文化(wénhuà)因素
No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从A1到A2 ,C1到C2。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
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调整了劳动了空间分布不均(bù jūn)的状况。有计划、有组织的迁 移。经济因素。新工业区 老工业区
Image
第二十八页,共28页。
⑤南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掠夺资源占用土地)
⑥2001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首都变迁)
必修2 第1章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基 础 · 回 扣 · 自 查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 . 2.综合分析 . (1) 经济因素 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真 题 · 模 拟 · 演 练
考 点 · 典 例 · 突 破
(2)政治、文化因素:有战争 、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等。 政治、文化因素: 宗教、社会变革、 政治 (3)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 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 特定时空条件下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有利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真 题 · 模 拟 · 演 练
考 点 · 典 例 · 突 破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 人才外流、 不利 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管理的难度, 的压力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配人教版 地理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地理 配人教版
基 础 · 回 扣 · 自 查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真 题 · 模 拟 · 演 练
考 点 · 典 例 · 突 破
课 时 知 能 训 练
菜
单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配人教版 地理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地理 配人教版
(教师用书独具 教师用书独具) 教师用书独具
基 础 · 回 扣 · 自 查
【信息提取】 本题主要考查了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国际人口迁 信息提取】 移的有关知识。分析表格数据可知, 移的有关知识。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人口迁出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均属 国家, 国家。 于 发展中 国家,人口迁入国均属于发达 国家。 【解析】 第(1)题,分析表中迁出、迁入数量可明确世界人口迁入 解析】 题 分析表中迁出、 国中迁入的人口,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美国、德国、加拿大、 国中迁入的人口,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美国、德国、加拿大、英 国是人口迁入国,但都位于北半球,其中美国和加拿大也属于西半球 国是人口迁入国,但都位于北半球, 中国、墨西哥、印度、 。中国、墨西哥、印度、印尼和菲律宾这些人口迁出国都是沿海国家 。第(2)题,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经济规模大,经济收入高,就业机 题 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经济规模大,经济收入高, 会多,生活环境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 会多,生活环境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有众多素质较高 渴望更高经济收入、 ,渴望更高经济收入、优越生活环境的公民被吸引而迁移到发达国家 。 【参考答案】 (1)A (2)C 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年代 中期后
自发迁移
由内地迁 往东部沿 海城市
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有计 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是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 北。如①从东部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 新疆的建设;②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的人口稠密 区迁往地广人稀的西北和东北地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阅读
“安史之乱”时期
发生在唐代,约有100 万人南迁,从根本上 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格局, 我国南北人口比例第一次均衡
“靖康之乱”时期
发生在北宋时期,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 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 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 迁移浙、苏、鄂、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 模最大的阶段。
②水
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淡水的分布 及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分布 空间,从而影响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但随着 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淡水的天然分布的依赖程 度有所减弱。
③土壤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条件,此条件的 好坏会影响到生产,从而影响生活,进而影响人 口迁移。 ④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矿产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它的开采 、冶炼、加工也会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而吸引人口迁入。如攀枝花、大庆、石碌等都 是因此而形成人口聚居地。 ⑤自然灾害 在历史上各个时期,世界各地都出现过因旱 涝、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大规模移 民现象。
阅读
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是指任何一个文明民族第一次到 达该民族和其他民族都不知道的地区。 所谓地理大发现是指14—16世纪欧洲人对新 土地的一系列探险活动。 促使西欧各国探寻新航线的重要原因,就是 他们对黄金的渴望。当时欧洲人醉心于神话般的 东方财富,仿佛在中国和印度遍地都是闪闪发光 的黄金。但是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沿岸扩张,切 断了欧洲通往东方的贸易通道。因此,西欧各国 急切需要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线。他们纷纷派出 探险队探寻新大陆、新航线,也陆续发现许多欧 洲人以前不知得新土地、新航线。
(2)社会经济环境 问题
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主要是哪些?
①经济发展
②交通、通讯的发展
③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家庭和婚姻
①经济发展 经济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的作用因素 ,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人们迁移是为了追求 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②交通、通讯的发展 交通、通讯的发展,可以缩短地区之间的时 空距离、从而促进人口迁移。几百年来,随着交 通、通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大跨度、大范围、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阅读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
2、非洲黑人到美洲的原因 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了开拓殖民地, 用暴力把黑人从非洲的西部和中部贩运到北美南 部、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北部。
3、南亚、东亚人到美洲、非洲、东南亚的原因
西方殖民者打着“招工”、“开发”的招牌,拐 骗东亚、南亚人到美洲、非洲、东南亚。 如中国人到美洲西部修铁路,19世纪后期到 20世纪初到东南亚在种植园、厂矿当苦工。日本 人到美国、巴西,印度人到非洲、美洲当苦工。
案例
读P10案例2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 国家的主要因素。 (1)宗教
(2)自然环境
--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优越。
(3)社会经济环境 --人口密度及数量较少,经济发达。 (4)个人需求
人们所熟悉的最先到达美洲的“五月花号”船上的移 民,就是一些有着被通缉的背景的英国清教徒。这些人 的主体是英国斯库卢比地区的清教徒农民,领袖是当地 的大富豪布鲁斯特及牧师罗宾逊以及他们的学生布赖特 福特等人,布赖福特后来做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总督。 这些人当初在英国的时候,因为在家乡斯库鲁比地区举 行新教教徒的非法聚会,被政府及国教的特务检举,而 面临入狱危险。于是他们从波士顿港出发逃往新教国家 荷兰,希望在那里避难,并且能维持他们的信仰生活。 但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及莱登城,出身农民的他们不能 适应那里的城市生活,与当地的新教徒发生了冲突,加 之荷兰与西班牙签订的十三年和平条约即将期满,天主 教大国西班牙的威胁日益迫近,于是,这些人又筹措资金, 逃亡美洲大陆。他们于1620年末到达北美,然后在 北美法吉尼亚地区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成为美洲的 “开发之父”。
2、人口迁移的分类、特点; 3、人口迁移的因素;
4、人口迁移的意义。
看看2006年的春运
1月 19日,由于京广铁路郑州段大雪,造成由北京西站开 出的 20多列客车延误、 10多万旅客滞留车站。
旅客背着回家的行李从检票口赶往火车
左图:农民工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回家路途 右上图:爬窗上火车 。沈阳市铁路局预 计,将有 2万余名农民工乘坐专列从沈阳 回家
时期 二战 以后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经济发展不平衡 迁入地经济发展 快;石油输出国 招募大量外籍劳 工
发展中国家流向 拉丁美洲、 西欧、北 发达国家;定居 亚洲、非 美、西亚、 北非 移民减少,短期 洲 流动人口增加
思考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欧洲资本主义 19世 以集团性、大批 旧大陆 新大陆 (欧洲、 (美洲、 发展和殖民主 纪以 的移民为主 非洲、亚 大洋洲) 义扩张,新大 前 洲) 陆的开发
和西部 南部和 西部
阅读 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 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 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现在深圳市 总人口700.9万,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来人 口577万,占总人口的82.1%
思考
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要点: 1、人口迁移概念;
③文化教育的发展 文化教育的发展,可以改变人的生活态度和 生活期望,也改变人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改变 人的思想、行为,从而促进人口迁移。 ④家庭和婚姻 有的人口迁移是为了婚姻结合,有的人口迁 移是为了实现家庭团聚。 2、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改变 3、政治、文化因素: 政策、政治变革、战争和宗教等
北京首趟春运临客昨晚发车超员 20%
讨论:农民工离开家乡出外打工算不算人口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
思考 人口的迁移就是人口的空间移动吗?
1、概念: 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空间移位: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居住地变更:必须改变居住地
时间限度 :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思考 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哪属于人口迁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国家改革开放 政策,人口自发迁移。人口由内地迁往沿海,由 山区迁往平原,由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由乡 村迁往城市。
思考
迁出地:
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 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口迁移 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 ?为 什么?
加强与外界社会的联系,缓解人口对环境的 压力。但也造成人才和劳动力外流。ຫໍສະໝຸດ 读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
(1)欧美成为人口迁入区的原因
①欧美各国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提供较多的工作 机会。其中不少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现象严重,需要青壮年劳动力。
②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经济发展缓慢 ,劳动力过剩,因此大批劳动力被吸引到北美的 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各国。
阅读
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
问题
1、说出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说出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5、我国国内人口迁移 (1)古代的人口迁移
方向:由北向南 原因: 社会经济、移民支边、战争、 自然灾害
阅读
“永嘉丧乱”时期
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 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 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 主要流入苏、皖、鄂、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 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 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 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 江流域转移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
(2)西亚、北非有大批外籍工人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北非大量开发石油并 输出,收入增大,经济发展很快,吸引大量外籍 工人。
(3)欧洲内部人口迁移的原因 西欧各国经济发达,吸引经济不太发达的南欧等 地区人口迁入打工。
4、国际人口迁移的意义 (1)开发新大陆,传播工业文明,改变人种空间 分布。 (2)调整劳动力空间分布。 5、我国国内人口迁移 (1)古代的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 农工。 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阅读
“金完颜亮”时期
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淮 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居民南迁到 长江流域,主要迁到浙、苏、湘、赣等地。
“蒙古兵南侵”时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 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 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向 珠江流域迁移,主要迁入粤、桂、闽等地。
2、美国国内四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 迁移时间 迁移原因 迁移特点
第一次
第二次
19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 世纪之交
南北战争 (战争)
工业化和城市化 (社会经济环境)
大规模 西移
乡村大量 流入城市
第三次
20世纪2060年代
南部人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 (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 迁往北部
迁入地:
有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入,有利于东南沿海地区 经济发展。但也造成了人口拥挤、增加环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