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媒体与和谐校园文化构建
撒播现代文明 构建和谐校园

撒播现代文明构建和谐校园前言现代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其不断创新的技术和思想呼唤着人类的进步和自我修正。
构建和谐、先进的学校是提升学生素质和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
因此,如何让现代文明走进校园,有序地安排每一个学生的日常内容,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其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课题。
1. 绿色校园建设绿色校园是推动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随着城市环境的恶劣,地球生态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
“绿化”不仅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和环境噪音,还能起到美化校园,提高生活效率的作用。
从种树到垃圾分类,从冷暖水器到太阳能热水器,每一项的实行都影响着校园生态文明。
建设一个低碳、环保的校园,让学生们爱护环境、保护生态,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科技引领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学校管理部门推广使用信息服务系统,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实现即时信息沟通,并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参与情况、家长情况等进行跟踪和分析,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在此基础上,学校设立多媒体教室、数字化实验室,创造数字化的教学氛围。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提高。
3. 文化教育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生们成长的必要推手。
学校可以利用文化资源创建各种文化体验活动,如文艺演出、摄影比赛、书法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此外,学校也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从中汲取奋发向前的动力。
4.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学校不仅应该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还应该开展各种心理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评、心理疏导等,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生活中的焦虑和敏感情绪。
此外,学校也应该创造公正、和谐的校园环境,避免各种竞争和不正之风,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结语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凝聚志同道合之人更能鼓舞他们的斗志,进而推动校园和谐建设的全面发展。
校园媒体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维模作用

一
,
媒 介各 异 ,但 大 都在 学校 宣 传 部 门的 统 一
谐校园建设 中,这种维模作用更显现出独特的 指 导下 ,始 终 坚 持用 大 学文 化所 蕴 含 的人 生信 效应。 仰 、道 德观念 、审美情趣 等丰 富多彩的文化 因素
收 稿 日期 :2 0 — 8 1 06 0— 0
作者简介:李建林 (9 2 ) 1 6- ,男,湖南永州人 ,主任编辑,研究方向:新 闻和文学研究 。
2 3
维普资讯
新科技 、传播学术动态 、报道新 闻事件 、沟通 在高校 ,校 园新闻媒体大多是归口党委宣 师生心灵的过程 中,及时、客观、真实、生动 传部,作为党委宣传部指导下的校园新闻媒体, 地记录 了学校 发展 的历史足迹 ,一砖一瓦构建 自然是校党委和校行政的 “ 目”和 “ 耳 喉舌 ” , 着校 园文化的大厦 ,一点一滴凝炼着经久不衰 自然要担负起 “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 的校园精神 。
的舆论 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 凝炼校 园文化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归根 的作品鼓舞人”的重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到 底是依 托在 民族 精神上 的 。什 么是 民族精 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 的政治任务 ,也是高等院 神 ?近代著名 国学大师辜鸿铭 曾概括说:民族 校新闻宣传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精神是一个 民族 “ 以生存之物 ,是本民族固 赖 从党中央、教育主管部 门到高校党委,对 有的心态 、性情 和情操 。”他认为 ,中国的民 高校的校 园媒体一直是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 族精神集 中体现在 “ 深沉 、博大和纯朴 ”[ 4 ] 。民 阵地、主 战场来要求 的。党 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族精神是 民族文化最本质 、最深刻 的体现。民 和 《 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 族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遗产,从根本上决定了民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 了党 管媒 族文化 的内涵和特性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 体的原则 ,特 别强调高校媒体在加强和改进大 历史活 动 中表现 出来 最富有 生命 力 的优秀 思 学 生思想政 治工 作方面 发挥着 不可取代 的作 想 ,具有对 内动员 民族力量 、对外展示 民族形 用 。江泽 民同志曾指 出: “ 从上到下 的一切 思 象的重要功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想文化 阵地 ,包括理论、新 闻、出版 、报刊 、 上,实现中华 民族 的伟大复兴 ,必须培育和 弘 小说、诗歌、音乐、绘画、舞蹈、戏剧 、电影、 扬我们的 民族精神 ,使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 电视、广播 、网络等 ,都应该成为我们宣传科 奋发有为 、昂扬 向上的 民族精神 。校 园媒体 正 学理 论 、传 播先 进文化 、塑造 美好心灵 的 阵 是基于这种民族精神 ,在新闻和宣传活动中, 地。 ”位 教育部也明确要求, 校报等校 园媒体“ 担 注意把中华民族 的历史传统和新时期形成的时 负着在高校引导舆论 、交流信息、弘扬新风 、 培育新人 、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 、传承文明的 代精神结合起来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 爱国主义精神,使它们永远在高校校 园里如旗
整合校园媒体资源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般都有专职 的编辑 , 且出版周期 固定 , 是校 园媒
导 向性 、受 众 的接 近 性 等成 为有 别 于其 他社 会 媒 体 中最为 传统 的一 种形 式 ,也 是校 园媒体 中管 理
新 发展 最 为成 熟 的一 种 媒 体 的校 园里 的一道 独 特 风景线 。校 园媒体 是 学 校 最 为规 范 、 闻效果 最 佳 、
自己采 、 、 、 , 少 专 职 老 师 的 指 导 , 理 上 编 排 播 缺 管 较为 松散 , 有学 生 自娱 自乐 的性 质 。另 外 , 带 由于
在 的 问题
( ) 报 一 校
受技 术条 件 的 限制 ,校 园广播 稍 纵 即逝 ,无 法 保
( ) 园有线 电视 三 校
校报 是 学校 党 委 的机关 报 ,是学 校 传播 教 学 存 。 科 研 、 革 发展 等 新 闻信 息 的主 流媒 体 , 改 是师 生 员
工 沟通 联 系 的桥 梁 , 是展 示 学 校形 象 的重 要 窗 口 ,
校 园有线 电视 以直观 的图像 和声 音 形 式 传递
收 稿 日期 : 0 0 1- 5 2 1— 1 1
基金项 目:江苏省教 育厅 2 0 度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研究 课题 “ 09年 高校校 园媒 体与和谐校 园建设研 究” 项 目编 号 : (
( ) 园新 闻网 四 校
随着 我 国互联 网的飞速 发展 , 目前 高校基 本 播 媒介 , 日益被各 大高校所 重视并运用 。校 园新 闻
上 都建 立 了 自己的 网站 ,网络作 为新 兴 的重要 传 式 ,充分挖 掘 和宣传 深入 学 习实践科 学 发展 观 的 网信 息快 捷 、 图文 并茂 、 即时更新 、 动态 性强 , 不受 增 强科 学发展 的信 心 ,对 和谐 校 园建设 产 生 了重 时 间和 空 问的 限制 , 为高 校师生 获取 信息 、 富 要 而深远 的影响 。 成 丰 知 识 、 习交 流 的重 要 渠道 , 学 也是 高校对 外 宣 传 、
高校校园媒体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角色与功能

高校校园媒体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角色与功能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表于:2010-08-12 15:41点击:503次今年6月11日,由中国校媒联盟、中国青年报社和百度公司主办的2009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年会暨中国校园文化传播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
年会的召开使高校校园媒体再次成为传媒业界和社会的关注焦点。
如何更好地建设校园媒体使其在校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日益成为校园媒体从业人员不断研究的课题。
一、校园媒体的形式和特点校园媒体一般是指依托于学校党委、团委建立的,以校园新闻采写为内容的,以校园师生为传播对象的媒介形式。
校园媒体一般包括校报、团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校园杂志、校园网、宣传栏、墙壁框架广告等多种形式。
其中,校报、校园广播、校园墙壁框架和校园网是校园媒体的四大主流形式。
1.校报。
校报是高校党委的机关报,也是当前校园媒体中管理最为规范、新闻效果最佳、发展最为成熟的一种媒体。
①校报留存性强,报道深刻,风格严肃,管理严谨成为校园媒体中最权威的媒体,但由于校报的出版周期长、版面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传播效果。
2.校园广播。
校园广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校园媒体形式。
校园广播时效性强于校报,具有传播速度快、伴随性强、节目形式自由等特点,但是校园广播转瞬即逝,留存性差,并且播出时间受限,只能在课余时间播出。
校园广播的节目制作偏向学生,它的受众集中在学生而忽略了老师。
3.校园墙壁框架。
框架广告的最大特点是信息接收的自觉性,置身图书馆中,目标受众在心理上处于信息真空状态,广告信息以精准、直接、短距离的方式与受众面对面交流,使大学生在感官上受到吸引,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可使受众零距离感受到品牌及其内涵。
4.校园网。
在新媒体时代,校园网日益成为校园媒体的中流砥柱。
网络传播由于信息丰富、时效性强、交互性强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一方面校园网能及时提供师生需要的各种校园信息,另一方面,各种网络专题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整个校园的和谐发展。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是每个学校都应该重视的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读者提供实用的建议。
一、引言: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和谐校园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然而,许多学校存在着校园欺凌、学习压力大等问题,这些不良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有责任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和谐的校园。
二、深化教育改革,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需要深化教育改革,注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
教师应注重学生成长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一环,过大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学生产生抑郁情绪和自卑感,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了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应该采取措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如合理安排作业、考试和补课时间,提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四、加强师生沟通,促进互相尊重和理解师生之间的沟通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关键。
学校应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学生也应学会尊重并理解教师的教育方式和规则,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创造和谐的校园。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艺术节、科技展、运动会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维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首要保障。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首先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以平等、尊重和关怀的态度对待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学生则应尊重教师的权威,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二、倡导文明礼仪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倡导文明礼仪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组织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礼仪素养,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应自觉遵守校园里的公共秩序,保持环境整洁,文明用餐,树立个人的良好形象。
三、打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学习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育教学资源要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学习环境。
学校还应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共同进步,互相促进。
四、推行和谐的班级文化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空间,建设和谐的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班级要营造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氛围,班主任要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助、合作和共同进步等价值观念。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社团活动等,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校园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压力。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辅导活动、成立心理咨询室,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七、弘扬校园文化传统学校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有责任将校园文化传统弘扬下去。
学校可以开展校史教育,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八、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尤为重要。
学校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建议。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摘要]: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新媒体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原有的意识习惯,塑造和培养着新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到了校园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阐述了新媒体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分析了校园文化在高校建设之中的功能,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校园文化构建正如媒介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经典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深刻论述的那样:“媒介不只是传递信息,还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样子,媒介是人的延伸”。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集中了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化等最新技术的新媒体发展迅速,由第四媒体——网络和第五媒体——手机。
当下的大众传媒正在进入崭新的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诞生为标志,由手机、博客、维客、播客、数字电视等新的传媒工具规模空前、深度空前从传播技术、传播内容,还是传播形式、传播影响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从而使人变得更强大,也更能利用自然。
新媒体在为高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他们原有的意识习惯,塑造和培养着新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如短信文学、校园博客的形成等。
加强和改进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新媒体视域下校园文化建设文化是大学之魂,特色校园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
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他早在1932年就在其《教育社会学》(the soci-ology teaching)一书中使用“学校文化”一词。
他给学校文化下的定义是:“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
”把高等学校作为一个文化环境来考察,校园文化的含义可以表述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师生共同追求、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等的总和。
关于校园媒体作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

目 高校校园媒体主要包括校报、 前, 校园广播、 有线电视和校园
新闻网等彤式。其中校报和校园J播是校园媒体的传统形式, 一 有线 电视和校园新闻网是随着校园有线电视的普及特别是互联网的发 展而出现的新的校同媒体形式。
利蝣啉形式。但目 前尚存在缺少技术支持、 人力配备不足、 信息
管理不规范 等问题。
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 也是我国大
众传媒的组成部 分。由 其构建的: 专 体系是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 舆
论传播引导的主流平台, 在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教学
质量和力 尊敬益不断提高、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
培养 四有’ ' 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高校媒体建
总第 3 期 ) 8
N 2 2 0 ( i1 S m o 8 n 0 8 Vo. 0 u NO ) 3
关 校 媒 作 促 和 校 建 的 考 于 园 体 用 进 谐 园设 思
● 颜 凤 李 卫华 王毓 静 , ,
(. 1 山东科技 大学 党委 宣传部 , 山东 青 岛 2 6 1 ;. 东大学 历 史与社会 学院, 6 5 02 鲁 山东 烟台 2 4 2 60 5)
因素的限制, 电视媒体的长处和优势远不如社| △电视传媒, 同时, 学
生观看有线电视还受到设备、 场地等因素的影响, 潜力有待进一步
挖掘。校园电视的 艮 因此在国内的高校并不是很普遍, 高, 但 是随着高校建设的发展, 有条件的高校都积极在 黜 构每
宣 系对于引领先进文化, 建设和谐校园、 完成教育
的使命有着深远意义。
一
、
校园媒体形式及其特点
特别是学生的欢迎和青眯。校园新闻网使校园媒体的受众结构发 生了很大变化, 其新闻传播触角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 因此也成为 高等学校加强对外宣传、 扩大学校影响、 提高学校声誉最具潜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信 息传 递 和交 换 的平 台 , 也应 该 是 学 校 的 舆 论
更 发挥 着 传承 、 发 生深 刻 的影 响 , 同时 又能 促 进 学 校事 业 全 面 协 调 发 中心 和思想 道德 教育 的 主要 阵地 ,
繁 荣校 园文 化 的积极作 用 。 展, 增 强学校 的创 新 能力 , 实现 校 园安 定 有 序运 行 。 展、 可 以说 , 大学 校 园文化是 一个学 校 的灵魂 , 是 一个 学
影 响力 。只有这 样 , 先进文 明 的校 园文化 才会得 以有 效传播 。
关 键词 : 高校 ; 校 园媒 体 ; 校 园 文 化
中图分类 号 : G7 1 7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 4 7 3 8 ( 2 0 1 3 ) O 2 一 O O 1 9 一 O 4
校 园文化是 社会文 化系统 的 一个 组成 部分 。大 是 一 个值 得深 入探 讨 的重要 问题 。
学
文化 主要 是指 在 大 学 这 一特 定 环 境 中工作 、
一
、
高 校 校 园媒 体 在 构 建 和 谐 校 园 文 化
学 习和生 活的师 生员 工 , 在 较 长 时期 内形 成 并 共 同 拥有 的校 园价值 观念 , 这 些 价 值 观念 既体 现 在 校 园 建筑设 计 、 校园景观、 绿 化 美 化 等 物 化 形 态 的 内 容 上, 也 体 现在 学 校 的传统 、 校风 、 学风 、 人际关系、 集 体舆 论 、 行 为准则 以及 学 校 的 规 章制 度 等精 神 环 境 和文 化氛 围上 。大学校 园文化 既对 师生 员工 的思 想 道德 、 伦理规 范 、 心 理素 质 、 价值 取 向 、 思 维方 式等 产
( 一) 对真实、 准 确 的 信 息 校 园文 化建 设对 于推 进高 等
当前身 处校 园 内的师 生们 获取信 息 的途 径相 当
教育 改革发展 、 加 强和改 进大学 生思 想政 治 教育 、 全 多 , 其 中最 主要 的 途径 是 来 自于 大众 传 媒 。尽 管 如 面提 高大学 生综合 素质 , 具有 十分重 要 的意义 。 此, 校 园媒体 在 特定 信 息 传播 方 面 依 旧有 其 不 可 替
生 活息息 相关 , 且具 有正 式性 与权 威性 。这些 校 育 优 秀的大学 精神 、 构 建大 学和 谐 的校 园文化 服务 , 学、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1 2
作者简介 : 罗迪英( 1 9 7 1 一) , 女, 江苏省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传媒系副教授 , 硕士 , 研究方向 : 新闻理论与实务 。
校 园 媒 体 与 和 谐 校 园 文 化 构 建
罗迪 英
( 常州 工学 院 人 文社 科学 院 , 江 苏 常州 2 1 3 0 0 2 ) 摘 要: 校 园媒 体作 为 高校校 园文化建设 中最重要 的传播 和 建构 栽体 发挥 着积极 的作 用 , 它对
真 实、 准确 的信 息进行 及 时有效 传递 , 对健 康 、 向上 的舆 论进 行 培植 与 引导 , 在 独具 特 色的校 园文 化 建构 中扮演 着重要 的 角 色。但 是这 几年 , 学生对校 园媒 体 的接 受度 普 遍 不 高。整 合校 园新 闻 资源, “ 软 化” 校 园新 闻 , 扬 不 同校 园媒 体所 长 , 加 强传 受间 的 互动 等 措 施将 有 利 于提 升校 园媒 体
学 生最 常接触 的校 园媒 体 是 校 园 网 站 、 海 报 和 校 园 报刊, 这 类校 园媒 体 在 传 递校 园资 讯 方 面 发 挥 着 重
团 自办 刊物等 众多 的校 园媒 体 , 多 年 来 它 在 引导 舆
论、 传承 文 明、 资 政 育人 等 方 面 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校 园传媒 是高校 内部及 其 与社 会进 行信息 传播 代 的作用 。在 常 州 工学 院传 媒 班 进 行 的 调查 发现 ,
和交流 的重要 渠道 , 是 高 校宣 传 舆 论 工 作 的 主要 载
体, 也是校 园文 化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以常 州工 学 院
为例, 学校 拥有 网站 、 校报 、 团刊 、 校 园广 播 、 学生 社
2 0 1 3年 4月 第 2 6 卷 第 2期
十 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i y a n Te c h n i c a l I n s t i t u t e
Ap r ., 2 01 3
Vo 1 . 2 6 NO . 2
一
l 9 一
罗迪英 : 校 园媒体 与和谐 校 园文化 构 建
园媒 体是满 足师 生对 学校 相 关 事 务 的知 情权 , 掌握 遵循 的采 编 准则 、 坚 守 的采 编人员 行 为规范 等 , 因此
大 的作用 。一 方 面学 生 的学 习 、 生 活 轨 迹 使 他 们 很
方便 能接 触 到这些 校 园媒 体 , 更 主 要 的 是 这 些 发 布
用 。作 为高校 校园文 化建设 中最 重要 的传 播和建 构
信息 的校 园媒 体 多依 托 于 校 方 组 织 , 对 其 传 播 的信
信 息与 师生学 习、 教 载体, 校 园媒体 如何更 好地 发挥 其功 能及 作用 , 为培 息进 行 了必 要 的筛 选 与 加 工 ,
中 的 积 极 作 用
高校 校园媒 体作 为 一个相 对独立 的组 织 传播 系
统, 虽 不 同于一 般 的大众 媒体 , 但其新 闻媒 体 自身 的
特 性 和使命 依然 决 定 了 它 同样 担 当着 传 播 信息 、 引 导 舆论 、 构建 文 化 的责任 。因此 , 校 园媒体 不 仅仅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