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冬枣树黄叶病和果实黑点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冬枣病虫害无公害控制措施

冬枣病虫害无公害控制措施冬枣是一种重要的水果作物,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困扰。
为了实现冬枣的无公害生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病虫害。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无公害控制措施。
一、病害的无公害控制(一)病害苗株使用:选用经过无公害检疫合格的苗木进行栽植,确保苗木的健康状态,减少引入病害的风险。
(二)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在冬枣生长的各个阶段,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症状,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合理施肥:通过正确施肥,保持冬枣树的健康生长,提高其抗病性。
在施肥时要根据土壤和植株的营养状况,合理配置肥料,避免过量使用化学肥料。
(四)合理浇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过湿或过干的环境,以防止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使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五)病害防治剂的选择和使用:选择符合无公害要求的病害防治剂,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喷洒。
同时,注意药剂的留置期和安全间隔期,防止药物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二、虫害的无公害控制(一)合理修剪:通过合理修剪枝干,保持枣树的通风和渗光,减少虫害的滋生和蔓延。
(二)拦截阻断:采用黄色粘板、黄色水杯等拦截装置,吸引和捕捉蚜虫等害虫,防止它们在树上蔓延。
(三)生物防治:利用自然敌害如寄生性昆虫、鸟类等,来控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还可以利用人工引入天敌的方式,如释放寄生性昆虫或注入病原微生物等。
(四)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方法控制虫害的增长,如安装虫害网、棚膜等,防止虫害的入侵。
(五)农药的合理使用:选择无毒性或毒性低且对环境友好的农药,并在虫害高发期使用,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洒,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总结起来,冬枣病虫害的无公害控制主要包括病害的苗株使用、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合理施肥、合理浇水、病害防治剂的选择和使用、合理修剪、拦截阻断、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农药的合理使用等措施。
在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要防止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注重生态平衡的维护,从而达到无公害环保生产的目标。
红枣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红枣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红枣黑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红枣病害,对于红枣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红枣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下面将详细介绍。
红枣黑斑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霉菌感染引起的。
这些霉菌一般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特别是在高温多雨的夏季,更容易滋生生长。
红枣树叶、枝条等植物器官因为生长老化或受到昆虫害等原因导致受伤,也容易成为病原菌的侵染源。
红枣黑斑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红枣果实表面出现黑斑,黑斑逐渐扩大并覆盖整个果实。
果实会变得软化,质量下降,影响食用和销售。
果实上的黑斑也会产生孢子,对周围的红枣树造成传染,进一步发展病情。
红枣黑斑病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深松土壤:深松土壤可以提高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减少潮湿环境的形成,从而减少病原菌的滋生机会。
2. 消毒病害源:对有病的红枣树叶、枝条等植物器官进行及时清理和处理,以免病原菌通过这些部位感染到其他红枣树。
3. 种植健康幼苗:选用健康的红枣幼苗进行种植,减少病原菌侵染的机会。
4. 合理调节温度和湿度:在高温多雨的季节,采取减少枝叶密度,增加风力通风等措施,以降低环境湿度,减少病原菌的繁殖。
5. 防治病虫害:定期进行病虫害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免病虫害给红枣树带来伤害,进一步助长病原菌的滋生。
6. 施肥增强抗病能力:适量施用有机肥或病害防治肥料,提高红枣树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7.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有效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注意按照药剂使用的正确方法和浓度,避免对红枣树造成二次伤害。
红枣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需要综合利用土壤管理、病害源去除、病虫害防治、调控环境温湿度等措施,从根源上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种植者需要密切注意红枣树的生长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应对病害的发生。
冬枣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

冬枣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
1 黄骅冬枣的主要病虫害类型
1.1 主要虫害
1.1.1 食芽象甲
又名食芽象鼻虫,1年发生1代,属鞘翅目、象鼻虫科,幼虫在地下越冬,4月上旬化蛹,4月中下旬冬枣芽萌动时以成虫群集啃食嫩芽,有假死性,食量大、为害重,被害植株常被误以为发芽晚,严重可造成绝收。
1.1.2 绿盲蝽
属半翅目、盲蝽科,1年发生3~5代,以卵在树皮缝、枯枝、土中越冬,当旬均温度高于10℃、相对湿度高于70%时,卵开始孵化,该虫以成、若虫刺吸冬枣嫩芽、幼叶,受害叶形成“破叶枫”,刺吸蕾、花、幼果,造成花果严重脱落,该虫世代重叠,能爬行、能迁飞,严重为害当地冬枣的生产。
1.1.3 枣瘿蚊
又称卷叶蛆,属双翅目、瘿蚊科,1年发生5~6代,以幼虫为害嫩叶、花蕾和幼果,嫩叶受害后扭曲变形成为筒状,呈紫红色,质硬而脆,后变黑枯萎;花蕾受害后花萼膨大不能开放;幼果受蛀后变黄脱落。
1.1.4 枣尺蠖
1。
枣树缺铁性黄叶病的防治

枣树缺铁性黄叶病的防治
分布及危害:在不少枣区都有黄叶病的发生,其中缺铁性黄叶病发生比较普遍,是一种生理病害。
它能引起树势衰弱,影响大枣产量,严重时可造成树体死亡。
一、症状:轻微的缺铁性黄叶病,可使枣树部分叶片变黄,但叶脉仍为绿色,这是缺铁性黄叶病最明显的特征。
严重时枣树叶片全部变黄,甚至白化。
病树成花量小,不易坐果,枝条发育不充实,树势逐渐衰弱,甚至死亡。
该病在枣树抽枝展叶欺较易发生,5-6月份发生严重。
二、病原:该病由于土壤中缺少可吸收的铁而引起。
铁离子是叶绿素形成的重要物质,土壤中缺少可吸收性的铁使叶绿素形成受阻,出现黄叶病,尤其在盐碱地上发生缺铁性黄叶病较多。
三、发生规律:碱性土壤,其pH值超过8时很容易发生黄叶病。
由于树体贮存和土壤中的少量吸收铁存在,在刚展叶时叶片尚为绿色,当新梢速长期和展叶期,生长发育所需铁元素增加,而土壤供应不足出现缺铁性黄叶病,新梢顶端叶片尤为显著。
四、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多施有机肥,深翻改土,改良土壤。
2、结合秋季施肥,根据树体大小,施100-250克硫酸亚铁。
3、在枣树抽枝展叶期,采取叶面喷肥补充铁元素。
可在树上喷洒800-1000倍的硫酸亚铁,每隔10天1次,连
续喷3-5次。
冬枣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冬枣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作者:杨天顺来源:《西北园艺·果树专刊》 2018年第3期危害冬枣的病害种类较多,下面笔者列举一些常发病害,并总结经生产实践的有效防治措施,供果农参考。
1 枣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侵染枣吊、枣叶、枣头及枣股。
在果肩或果腰的受害处,最初出现淡黄色水浸状点,逐渐扩大呈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块,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病斑扩大后连片,呈红褐色,引起落果。
防治措施:①彻底清扫果园,清除落地的枣吊、枣叶、僵果,摘除树上老枣吊,结合修剪剪除病枝、枯枝,集中烧毁。
②秋季追施有机肥,花期和幼果期及时追施磷、钾肥。
③6月下旬喷7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1 200倍液,福星8 000~10 000倍液,各种杀菌剂交替使用,每15天1次,连喷2~3次。
2 缩果病缩果病危害枣果,易引起果腐和果实提前脱落。
初期果面出现淡黄色斑点,进而果皮呈水浸状,果肉土黄色、松软,外皮暗红色、无光泽;果实大量脱水,一侧出现纵向收缩纹,进而果柄形成离层,果实提前脱落。
病果小、皱缩、干瘪、味苦,糖分明显下降,果实成熟初期为发病高峰期。
缩果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靠昆虫和雨水传播。
该病的发生与刺吸式口器昆虫密度成正相关,空气湿度大,尤其是间断性降雨或连阴天,高温高湿,病害往往大流行。
防治措施:①枣园集中清理病果,烧毁或深埋。
②加强枣园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③加强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降低虫口密度,减少传播媒介。
④在枣果变色转红期的发病前后,用农用链霉素100~140 单位/mL,或农用土霉素200单位/mL,或卡那霉素140单位/mL进行树冠喷雾,每隔8~10天喷1次。
喷时加入一定量杀虫剂效果更好。
发病高峰期,喷春雷霉素500倍液或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能有效控制此病。
3 枣锈病枣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果面也出现病斑和孢子堆。
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成淡灰褐色,最后为黄褐色。
冬枣斑点病的防治和治疗对策

定期喷药
根据病情监测结果,定期喷洒杀菌剂,杀灭病原菌并防止其扩散 。
合理配药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农药种类,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合理配比,以达到 最佳的治疗效果。
喷药技巧
喷药时要注意均匀喷洒,避免漏喷或重复喷洒,确保每片叶子都得 到充分的治疗。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
01
通过释放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等,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
冬枣斑点病的病因
02
和传播途径
病因分析
01
病原菌感染
冬枣斑点病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如链格孢菌、尾孢菌等,这些病原菌
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导致冬枣叶片、果实和树干受到侵害。
02 03
气候条件
降雨、湿度和温度等因素均可影响冬枣斑点病的发生和传播。长时间的 高湿度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高温干旱或极端低温天气也可 能导致冬枣斑点病的暴发。
生物制剂
使用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等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进行 防治。
治疗方法
及时清除病叶
发现有冬枣斑点病的叶片,应及时清除并集中销毁,以减少病源 。
喷洒药剂
定期喷洒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 剂,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冬枣树的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治疗注意事项
冬枣斑点病的防治和治 疗对策
2023-11-11
目 录
• 冬枣斑点病的症状和诊断 • 冬枣斑点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 冬枣斑点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冬枣斑点病的药物治疗和治疗方法 • 冬枣斑点病的防治案例和经验分享
冬枣斑点病的症状
01
和诊断
症状识别
01
02
03
发病初期
冬枣病虫害防治技术

冬枣病虫害防治技术冬枣是枣树的一种品种,因其能在冬天果实成熟而得名。
冬枣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无法正常收获。
因此,冬枣病虫害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病害防治枣黑心病枣黑心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冬枣内部变黑并腐烂。
防治措施如下:1.预防为主:选用病害抗性强的品种和健康的枣树苗木。
2.果实成熟前后及时采摘,避免果实在树上过度存放。
3.在枣树生长期间,进行定期喷药,一般使用硫酸铜、甲基多硫农等药剂。
枣斑点病枣斑点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特点是在冬枣果皮上出现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
防治措施如下:1.定期清理树冠和落叶,避免病害的传播。
2.在果实出现斑点后,将病害部分果实及时采摘并销毁。
3.在果实成熟前后进行防治,建议使用三唑酮等药剂进行喷洒。
虫害防治果实飞蝇果实飞蝇是冬枣常见的害虫之一,会对果实进行吸汁、蛀蚀,导致果实变质。
防治措施如下:1.栽培期间配合清洁管理,定期清理树叶以减少有害昆虫的繁殖。
2.采用杀虫剂进行喷洒,建议使用溴氰菊酯等高效、安全的杀虫药剂。
果蝇果蝇往往以低温期冬枣中的营养素为食,造成果实变质、腐烂。
防治措施如下:1.定期清理病虫害枝干和掉落物,以防止果蝇在其中孵化幼虫。
2.在冬季低温高湿的情况下,使用黄板进行防治,引诱并捕杀果蝇。
3.建立起完整的虫害监测体系,在冬季察看果实,及时发现虫害,并对症下药进行防治。
结论冬枣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持冬枣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一环。
通过选用优质的冬枣品种、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科学的防治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对冬枣的危害,提高冬枣的质量和产量。
冬枣黑红点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

冬枣黑红点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冬枣的黑红点病是冬枣生长中后期的一个主要病害,严重会造成冬枣损失高达20%-40%。
其发病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果农为了让冬枣坐得稳、成熟早而采取过重环割、环剥造成甲口愈合慢,营养不能回流根部,根部毛细根受损,严重有死枝死树现象发生,部分树势衰弱,叶片薄,叶子黄有斑点,抗病能力差枣果出现黑点、红点。
2、施肥不均衡、过度追求产量而采取大量使用化肥,不使用菌肥和有机肥、果树虚旺,叶子大,颜色淡,果树郁闭。
3、幼果期过量使用激素(细胞分裂素、氯吡脲等)刺激果面透气孔加大,后期果面粗燥,后期湿度高,易感黑红点病。
4、幼果期有效钙补充不足,缺钙型黑红点病发生。
5、7-8月高温天气,赶上下雨或浇地后,高温高湿引发枣树斑点病和炭疽病、轮纹病混发。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1、平衡施肥,增强树势,底肥每亩使用微生物菌肥80公斤加商品有机肥80公斤。
2、割树原则,旺树环剥、中庸树环割而不剥,弱树不动刀,为了控旺,促进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平衡,在枣吊生长8公分后,用植物生长化控剂(27.5%甲哌鎓.胺鲜酯)800倍喷雾。
7-10天一次,喷2-3次。
3、幼果期喷施螯合钙水溶性肥(沃生钙镁或培尔钙镁)1000倍,7-10天一次,喷施3次,可有效增加果子硬度,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产量,提早成熟,减少发病机率。
4、化学防控推荐方案:22.5%啶氧菌酯2500倍+1.6%噻霉酮800倍,40%氟硅唑8000倍+1.6%噻霉酮800倍,70%日曹甲托800倍+1.6%噻霉酮。
因为枣树叶子蜡层较厚,加上枣子果面光洁,枣子阳面难粘药液,阴面又容易形成药斑。
喷药时最好先在水中加入植物源助剂速捷(大豆卵磷脂)1000倍,可提高药液粘着性,提高药效30%。
减少药害的发生。
作者:杨秋臣陈守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l
盐碱 地 冬枣树 黄叶病和 果实 黑点病 发生规律 及其 防治措施
阳积文
( 天津 市滨海新 区大港农 业服务 中心 , 天津30 7 ) 02 0
摘
要: 天津大港地 区土地 盐碱 , 土壤 中的铁 多呈不溶状 态, 易引起冬 枣树 的黄叶 病和果 实黑点病 发病症状 、 从 发
病规律及原 因、 防治措施3 个方面介绍了冬枣树黄叶病和果实黑点病, 以期为枣树生产中防治病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冬枣树黄 叶病; 果实黑点 病; 防治措施 ; 盐碱 地
中图分 类号 S . 5 4 6 6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2)O一 5 — 0 2 O10 1
出现 黄叶 病和 果实 黑点 病 , 重影 响冬 枣 的产量 与 品质 , 严 给 枣农造成损失 。
1冬 枣黄叶病
11发病 症状 .
直 径 约 l m 右 , 的直 径 在3 m以上 , 多数 病 果 上有 m 左 大 m 大 数个 斑点 , 者达2个 左右 , 多 0 至果 实采 收期有 的病斑脱 落 ,
2 枣 果实黑点病
21发病 症状 . 果 实黑 点病 与缺铁有 关 , 铁严重 的冬 枣树黑 点病也 缺 严 重 。 实黑 点病 发生 初期 果 实表 面有 针状 突起 , 果 突起顶 端颜 色发 白, 后期 突起 顶端 形成黑褐 色斑点 , 近圆形 , 病斑
引起 缺铁 的现 象 。 因此 , 在这 样 的土壤 中种 植冬 枣 树容 易
可 根 除。 在枣 树生 长期 及 时施 用容 易被枣 树 吸收 , 以及 可
时得 到治愈 。
地 下水 位深度在 1 左 右 , m 地下水 矿化度 一般在 1. g , 9 1/ 其 8 L
盐 分化 学组成 以氯化钠 、 钾为 主。 土壤 含盐量 高 , 全盐含 量
一
般 在 1 ~ 1 %。 % . 盐碱 土 壤 中 的铁 多呈 不 溶状 态 , 而 5 从
( 提倡 和推广随发 现黄叶病 随治疗技术 。 3) 在冬 枣生产 实践 中发 现 , 冬枣树 结果后 易 出现 缺铁 症状 , 一般 在6 下 月
或 炭特 灵 10 0 液 防 治 ; 病 后 施 用2 %的 甲基托 布 津 0倍 发 0
1 0倍 液 、5 戊 唑 醇200 液 ,0 0 5 2% 0倍 5%异 菌脲 1 0倍 液 , 0 0
素 形成 受 阻 , 现黄 叶病 , 其 在盐碱 地上 发 生缺 铁性 黄 出 尤 叶病较多 。 盐碱 土壤 中, 特别 是p 值超 过8 H 时很 容易发 生黄 叶病。 由于树 体贮 存 和土 壤 中的少 量 吸收铁 存在 , 刚展 在
叶 时 叶片 尚为 绿色 。 新 梢速 长期 和展 叶期 , 在 生长 发育 所 需 铁元 素增 加 , 而土壤 供 应不 足 出现缺 铁性 黄 叶病 , 梢 新 顶端 叶片尤为显 著。
果 实表面 留一伤 疤 , 斑下果 肉完好 。 病
22 发病规律 .
轻微 的缺铁性 黄叶病 可使 枣树 部分 叶片变 黄 , 叶脉 但
仍 为 绿色 , 是 缺铁 性黄 叶病 最 明显 的特征 。 这 严重 时枣 树 叶片全 部 变黄 , 甚至 白化 。 后从 叶缘 开 始 出现褐 色枯 焦 最 斑, 直至 全 叶枯死 。 随后 新 梢顶 端枯死 , 出现 枯梢 现 象。 症 状 以幼树 和大 树 的新 梢部 位最 突 出。 树成 花量 小 , 易 病 不
23 防治措施 .
坐 果 , 条发 育不 充 实 , 枝 树势 逐渐 衰弱 , 甚至 死亡 。 该病 在
枣树 抽枝展 叶期 较易发生 , 7 6 月份发生 严重 。
1 发病原 因 . 2
该病 是 由于 土壤 中缺少 可吸 收的铁 而引起 。 离子 是 铁 叶绿素形 成的重要 物 质 , 土壤 中缺 少可 吸收性 的铁使 叶绿
黑点病属于真菌病害, 冬枣黑点病发生较早, 一般在6
月 下旬 果实 长No5 m大小 时即可表 现病症 。 .c 发病盛期 在7 月 下旬 和8 月上 旬 , 病菌 在树皮 、 叶 、 落 落果及 枣 吊上越 冬 。 侵 染感 病 程度 与 当年 降雨量 、 湿度 呈正 相关 关 系 , 湿度 是 影 响病 害严重程 度 的主导 因素 , 生长 季节 温度 均适于 病 而 害 的发 生 。 实黑 点病 与 缺铁 有关 , 铁严 重 的枣树 黑 点 果 缺 病也 严重 。
( 中耕 可 以割断地 面毛 细管 , 2) 减少 土壤蒸 发 , 阻止 盐
碱 上升 。
( 在生 长季 节 即6 3) 月下 旬至7 月上 旬对 土壤 施用硫 酸 亚铁 , 每株 树施2~4 g 每 1d 1 , k , 4 施 次 连施2~3 : 0 即可 。
( 于 发 病 之 前 喷 施 8 %大 生 M一 56 0 ~ 8 0 液 4) 0 4 0 0倍
天津市 大港地 区属于海积滨海盐碱土壤 , 主要 由海积物 和河流 冲积物 形成 , 土壤 均为程度 不 同的盐化 、 化土壤 。 碱
术 , 生长季 节对缺铁 造成 的黄 叶病 枣树及 时对 土壤施 用 在
硫 酸 亚 铁 , 株 树 施2一 4g 每7施 1 , 施2 —3 : 每 , k, d 次 连 0 即
13 防治措 施 . ( 力 强管 理 , 1)Ⅱ 多施有机肥 , 深翻 改土 , 良土壤 。 改 ( 合秋季施肥 , 2 根据树体大小施 10 2O ̄酸亚铁。 0 5g
() 1 深耕 改土 , 增施 有机 肥 。 施用 有机肥 后深 耕土壤 能
降低土壤 盐碱 度 、 提高 土壤 肥力 , 利于冬枣 的生长 。 耕 有 深 施 有机肥要在 每年雨季前 或结合秋施基肥 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