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斑点防止
农业工程冬枣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业工程冬枣病虫害防治技术一、引言冬枣,被誉为“百果之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在我国,冬枣的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泛。
然而,病虫害的发生对冬枣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并推广冬枣病虫害防治技术,对提高冬枣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冬枣病虫害种类及危害1. 病害(1)枣疯病: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变小、变形,果实变小、畸形,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
(2)枣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导致叶片早期脱落,影响果实发育和品质。
(3)枣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导致果实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2. 虫害(1)枣黏虫:以幼虫危害叶片,严重时吃光叶片,影响光合作用。
(2)枣实蝇:以幼虫危害果实,导致果实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3)枣尺蠖:以幼虫危害叶片和嫩梢,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
三、冬枣病虫害防治技术1. 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抗虫性强的品种,如‘鲁枣1号’、‘沾化冬枣’等。
(2)合理密植:适当降低栽植密度,提高通风透光性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加强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
(4)及时清除病残体:发现病株、病叶、病果等及时清除,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2. 生物防治(1)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赤眼蜂、草蛉等,对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使用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等,对病虫害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3. 化学防治(1)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农药,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
(2)合理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
(3)适时防治: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抓住关键时期进行防治。
四、结论冬枣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冬枣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冬枣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冬枣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病虫害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完善技术体系,为我国冬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冬枣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二)2024

冬枣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二)引言概述:在冬枣种植中,病虫害是一大难题。
正确的防治技术对于保证冬枣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冬枣病虫害防治的一些技术方法。
正文:1. 病害防治1.1. 枣花脱落病的防治措施1.2. 枣黑斑病的防治措施1.3. 枣树枝枯病的防治措施1.4. 枣锈病的防治措施1.5. 枣褐轮斑病的防治措施2. 昆虫害防治2.1. 枣果实蝇的防治措施2.2. 枣象的防治措施2.3. 枣蚜的防治措施2.4. 枣潜蝇的防治措施2.5. 枣小卷蛾的防治措施3.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3.1. 引入天敌控制害虫3.2. 使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3.3. 推广合理的病害预防措施,如轮作和间作3.4. 积极利用绿肥作物丰富土壤生态环境3.5. 加强土壤管理,提高土壤抗病能力4. 合理施肥4.1. 根据土壤质量和植株需求施肥4.2. 选择与病虫防治相适应的肥料种类4.3. 使用有机肥料促进土壤肥力和植物健康4.4. 控制施肥量,避免导致病虫害滋生4.5.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施肥策略5. 加强管理措施5.1. 定期清理果园杂草5.2. 合理修剪枣树,保持枣树形态良好5.3. 坚持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控制措施5.4. 配备农业专用器械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处理5.5. 定期检查并维护果园内设施,确保环境卫生和防治效果总结:冬枣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包括病害防治、昆虫害防治、生物防治、合理施肥和加强管理措施等。
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提高冬枣的品质和产量,并有效降低病虫害对冬枣种植的影响。
需要种植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并定期检查和维护冬枣园的环境卫生,以确保防治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冬枣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冬枣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冬枣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一、冬枣病害的防治技术1.1 枣斑病防治技术a.清除病基:及时将感染的叶片、果实等切除并烧毁,清除病原菌的庇护地。
b.喷洒药剂:使用有效的药剂进行喷洒,如代森锰锌、百菌清等,按照产品说明进行使用。
c.病株检疫:定期对枣树进行检疫,发现感染了枣斑病的病株及时进行处理。
d.枣树修剪:合理修剪枣树,保证适当的通风和光线照射,减少病原菌的滋生环境。
1.2 枣霜病防治技术a.防止高湿环境:保持田园通风干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b.病株处理:发现感染枣霜病的病株要及时进行剪除,烧毁或深埋处理,防止病菌扩散。
c.喷洒药剂:使用有效的药剂进行喷洒,如多菌灵、代森锰锌等,按照产品说明进行使用。
d.枣树修剪:及时修剪病枝病叶,保持枣树整洁干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二、冬枣虫害的防治技术2.1 枣实蝇防治技术a.黄板监测:利用黄色诱虫板监测枣实蝇的飞来情况,确定喷药时间。
b.喷洒药剂:使用有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如敌敌畏、氟硝硫等,按照产品说明进行使用。
c.茧后清除:收获后及时清除掉寄生在枣果上的果实蝇茧,减少繁殖。
d.枣果消毒:在收获前对枣果进行消毒处理,减少飞虫的寄生。
2.2 枣实螟防治技术a.合理采摘:采摘成熟枣果要及时,不留果实滞留在枣树上。
b.粘虫板监测:使用粘虫板进行监测,确定喷药时间。
c.喷洒药剂:使用有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如敌敌畏、氟硝硫等,按照产品说明进行使用。
d.枣树修剪:合理修剪枣树,促进枣果通风透气,减少虫害的发生。
附件:相关图片、表格等资料,详见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枣斑病:枣树叶片和果实上出现的黑褐色菌斑病害。
●枣霜病:枣树叶片表面覆盖白色或白灰色霜状菌丝及黄褐色病斑。
●枣实蝇:寄生在枣果上的害虫,以果实为食。
●枣实螟:寄生在枣果内部的幼虫,以果实为食。
冬枣斑点病的防治和治疗对策

定期喷药
根据病情监测结果,定期喷洒杀菌剂,杀灭病原菌并防止其扩散 。
合理配药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农药种类,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合理配比,以达到 最佳的治疗效果。
喷药技巧
喷药时要注意均匀喷洒,避免漏喷或重复喷洒,确保每片叶子都得 到充分的治疗。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
01
通过释放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等,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
冬枣斑点病的病因
02
和传播途径
病因分析
01
病原菌感染
冬枣斑点病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如链格孢菌、尾孢菌等,这些病原菌
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导致冬枣叶片、果实和树干受到侵害。
02 03
气候条件
降雨、湿度和温度等因素均可影响冬枣斑点病的发生和传播。长时间的 高湿度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高温干旱或极端低温天气也可 能导致冬枣斑点病的暴发。
生物制剂
使用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等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进行 防治。
治疗方法
及时清除病叶
发现有冬枣斑点病的叶片,应及时清除并集中销毁,以减少病源 。
喷洒药剂
定期喷洒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 剂,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冬枣树的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治疗注意事项
冬枣斑点病的防治和治 疗对策
2023-11-11
目 录
• 冬枣斑点病的症状和诊断 • 冬枣斑点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 冬枣斑点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冬枣斑点病的药物治疗和治疗方法 • 冬枣斑点病的防治案例和经验分享
冬枣斑点病的症状
01
和诊断
症状识别
01
02
03
发病初期
冬枣病虫害防治技术

冬枣病虫害防治技术冬枣是枣树的一种品种,因其能在冬天果实成熟而得名。
冬枣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无法正常收获。
因此,冬枣病虫害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病害防治枣黑心病枣黑心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冬枣内部变黑并腐烂。
防治措施如下:1.预防为主:选用病害抗性强的品种和健康的枣树苗木。
2.果实成熟前后及时采摘,避免果实在树上过度存放。
3.在枣树生长期间,进行定期喷药,一般使用硫酸铜、甲基多硫农等药剂。
枣斑点病枣斑点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特点是在冬枣果皮上出现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
防治措施如下:1.定期清理树冠和落叶,避免病害的传播。
2.在果实出现斑点后,将病害部分果实及时采摘并销毁。
3.在果实成熟前后进行防治,建议使用三唑酮等药剂进行喷洒。
虫害防治果实飞蝇果实飞蝇是冬枣常见的害虫之一,会对果实进行吸汁、蛀蚀,导致果实变质。
防治措施如下:1.栽培期间配合清洁管理,定期清理树叶以减少有害昆虫的繁殖。
2.采用杀虫剂进行喷洒,建议使用溴氰菊酯等高效、安全的杀虫药剂。
果蝇果蝇往往以低温期冬枣中的营养素为食,造成果实变质、腐烂。
防治措施如下:1.定期清理病虫害枝干和掉落物,以防止果蝇在其中孵化幼虫。
2.在冬季低温高湿的情况下,使用黄板进行防治,引诱并捕杀果蝇。
3.建立起完整的虫害监测体系,在冬季察看果实,及时发现虫害,并对症下药进行防治。
结论冬枣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持冬枣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一环。
通过选用优质的冬枣品种、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科学的防治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对冬枣的危害,提高冬枣的质量和产量。
冬枣黑红点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

冬枣黑红点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冬枣的黑红点病是冬枣生长中后期的一个主要病害,严重会造成冬枣损失高达20%-40%。
其发病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果农为了让冬枣坐得稳、成熟早而采取过重环割、环剥造成甲口愈合慢,营养不能回流根部,根部毛细根受损,严重有死枝死树现象发生,部分树势衰弱,叶片薄,叶子黄有斑点,抗病能力差枣果出现黑点、红点。
2、施肥不均衡、过度追求产量而采取大量使用化肥,不使用菌肥和有机肥、果树虚旺,叶子大,颜色淡,果树郁闭。
3、幼果期过量使用激素(细胞分裂素、氯吡脲等)刺激果面透气孔加大,后期果面粗燥,后期湿度高,易感黑红点病。
4、幼果期有效钙补充不足,缺钙型黑红点病发生。
5、7-8月高温天气,赶上下雨或浇地后,高温高湿引发枣树斑点病和炭疽病、轮纹病混发。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1、平衡施肥,增强树势,底肥每亩使用微生物菌肥80公斤加商品有机肥80公斤。
2、割树原则,旺树环剥、中庸树环割而不剥,弱树不动刀,为了控旺,促进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平衡,在枣吊生长8公分后,用植物生长化控剂(27.5%甲哌鎓.胺鲜酯)800倍喷雾。
7-10天一次,喷2-3次。
3、幼果期喷施螯合钙水溶性肥(沃生钙镁或培尔钙镁)1000倍,7-10天一次,喷施3次,可有效增加果子硬度,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产量,提早成熟,减少发病机率。
4、化学防控推荐方案:22.5%啶氧菌酯2500倍+1.6%噻霉酮800倍,40%氟硅唑8000倍+1.6%噻霉酮800倍,70%日曹甲托800倍+1.6%噻霉酮。
因为枣树叶子蜡层较厚,加上枣子果面光洁,枣子阳面难粘药液,阴面又容易形成药斑。
喷药时最好先在水中加入植物源助剂速捷(大豆卵磷脂)1000倍,可提高药液粘着性,提高药效30%。
减少药害的发生。
作者:杨秋臣陈守念。
冬枣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果农之友2018.6绿色植保危害冬枣的病害种类较多,发生较普遍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缩果病、锈病、疮痂病、枝腐病等。
冬枣的病害防治,应根据枣园的实际情况,在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方针前提下,综合运用农业、人工、物理、化学等各种防治措施和生态调控手段,改善枣树的生态环境,创造不利于病害滋生的环境条件,从而使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最终达到生产无公害优质冬枣的目的。
1枣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枣吊、枣叶、枣头及枣股。
在果肩或果腰的受害处,最初出现淡黄色水渍状点,逐渐扩大呈不规则形的黄褐色斑块,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病斑扩大后连片,呈红褐色,引起落果(图1)。
图1枣炭疽病防治措施:(1)清扫果园、清扫落地的枣吊、枣叶、僵果、摘除树上老枣吊,并结合修剪剪除病枝、枯枝,集中烧毁。
(2)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秋季追施有机肥,花期和幼果期及时追施磷钾肥以增强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6月下旬喷70%(质量分数,后同)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200倍液,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各种杀菌剂交替使用,每半月一次,连续喷2~3次,即可控制该病的发生。
2缩果病缩果病危害枣果,引起果实腐烂和提前脱落。
初期果面出现淡黄色斑点,进而果皮水渍状,果肉土黄色、松软,外皮暗红色、无光泽;果实大量脱水后,一侧出现纵向收缩纹,进而果柄形成离层,果实提前脱落(图2)。
病果小、皱缩、干瘪、味苦,糖分明显下降,果实成熟初期为发病高峰期。
缩果病是一种细菌病害,靠昆虫和雨水传播,该病发生与刺吸式口器昆虫密度成正相关,空气湿度大,尤其是间断性降雨或连阴天,高温高湿,病害往往大流行,蔓延成灾。
图2枣缩果病防治措施:(1)枣园集中清理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
(2)加强枣园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3)加强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降低虫口密度,减少传播媒介。
(4)在枣果变色转红期的发病前后,用农用链霉素100~140单位/毫升,或农用土霉素200单位/亳升,或卡那霉素140单位/毫升进行树冠喷雾,每隔8~10天喷1次。
冬枣斑点病的防治方法

冬枣斑点病的防治方法
冬枣斑点病又叫冬枣褐斑病,主要危害果实,能使得冬枣减产20%-40%主要,而形成的残次果有的占到60%以上,对冬枣种植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冬枣斑点病该怎么防治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1、发病症状
斑点病在果实豆粒大时即可侵染,刚发病时出现针状大小的浅色至白色突起,后迅速变大,积压破裂后可见菌浓出现。
之后会出现各种形状不一的病斑,随着果实生长发育而逐渐变大,后期引起烂果或落果。
如果防治不及时,发病的果实所形成的疮口,是真菌性病害的侵染点,极易感染其它真菌性病害,常常和其他病害交叉感染,造成后期大量烂果、落果的主要原因。
2、发病规律
此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病害,根据期发病时间和侵染特点,引起发病的侵染点应该和刺吸式的虫害有关,如盲蝽象等。
另外在冬枣萌芽只幼果期时,雨水较大,土壤含水量较高,也会导致该病的流行,总体而言,树势的强弱也是发病轻重的关键,树势较弱的植株要比树势强的植株发病较重,反之较轻。
通过近些年的研究,春季追肥也与其发病有一定的根系,尤其是大量和频繁的施用尿素、磷酸二胺等化肥时,会到土壤养分失衡,助长病害加重。
3、防治方法
增加有机肥和钾肥的施用量,改良土壤,努力通过土壤有机质含量,尤其是要减少速效化肥的施用,创造冬枣树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
要对园田进行整治,尤其是对沟渠旁的杂草和积水进行整治,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
针对田间目前的情况,在病害发生时期防治要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抓住目前关键的时间,严格控制果实感染。
切实做好果实的虫害防治,比如盲蝽象、棉铃虫、枣粘虫等。
以上是冬枣斑点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范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茶叶、花卉、果树、中药材等。
产品功效:
抑病菌、抗病害
大量有益菌补充到土壤中后,在作物根系周围形成保护屏障,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净化土壤环境,保护作物根系。
同时解淀粉芽孢杆菌Ba168及其衍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聚酮类抗菌素等物质,对根结线虫的细胞壁和某些病原菌的细胞壁,有强烈的溶解作用,抑制20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性病害,能够枯萎病、立枯病、疫病等土传病菌,最大限度地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
活化养分,营养全面
集磷、钾和微量元素活化为一体,使无效养分被再吸收利用,提高肥力,延长肥效,减少化肥用量,能有效预防植物缺硼、钙、铁、镁、硫、锰等微量元素造成的生理性病害。
改善土壤环境
连续使用本品,可消除土壤板结、疏松土壤、中和碱性、降低土壤盐碱毒害。
生根、壮苗
有益微生物在繁殖代谢过程中,持续分泌细胞分裂素、吲哚乙酸、赤霉素等生长素及氨基酸等活性物质,有明显的生根、促根、壮苗、调理作物生长等效果,强力促进根白、根长,毛细根数量增加一倍以上,吸水,吸肥能力增强,茎粗、苗壮,移栽不缓苗。
生防对象:
其主要防治对象为真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如水稻纹枯病、小麦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番茄叶霉病、灰霉病,豆类根腐病、豆类油菜菌核病,苹果霉心病、炭疽病,猕猴桃溃疡病,枣树斑点病、炭疽病,棉花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黄瓜白粉病,马铃薯、辣椒疫病,茄子绵疫病、地瓜软腐病、西葫芦灰霉病。
同时对樱桃、葡萄、葫芦和胡桃的细菌和真菌的病害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青枯病、溃疡病、疮痂病、细菌性角斑病,软腐病、黑腐病等细菌性病害。
使用方法:
1.土壤处理:将本品稀释200倍喷于土壤表面之后混土或灌溉,50—80毫升溶液/亩,可防治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根部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疫病、青枯病和枯萎病等。
2.叶面喷施:本品稀释500—800倍叶面喷雾,在各生长时期使用,可防治包括番茄灰霉病、霜霉病、褐斑病、角斑病等多种真菌性、细菌性病害。
3.浸种:本品稀释80—100倍,浸种10分钟左右,晾干播种。
4.灌根:用150—300倍稀释液淋浇或灌溉。
5.无土栽培:本品以0.1—0.3‰ 的比例加入营养液中。
【施用量】
大田作物为300—500 克/亩。
经济作物为400—800 克/亩。
冬枣斑点病
•冬枣斑点病群众俗称黑斑病、褐斑病,是一种危害果实的重要病害。
斑点病的危害,对冬枣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据近几年的观察研究,冬枣斑点病的严重流行,能使冬枣减产20-40%,形成的残次果有的占到60%以上,直
接降低了冬枣的经济效益。
冬枣斑点病的发病点是炭疽病、轮纹病等病害的侵染点,对后期烂果性病害的流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以做好冬枣斑点病的防治,是
增加冬枣产量,提高冬枣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冬枣斑点病的病原
本病经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及滨州市植保站等有关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研究,认为是细菌和真菌混合侵染的弱寄生性病害。
其中包括细菌的假单孢杆菌属(Pseudomonas sp )、黄单孢杆菌属(Xanthomonas sp)、欧式杆菌属(Erwinia sp);真菌类主要有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链格孢菌等。
这些病原物在果上侵染,符合弱寄生菌的特点,其致病能力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病原物大多借助果子的疮口侵染发病。
这是这类病害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冬枣斑点病的发病症状
•幼果期发病症状:斑点病自果实豆粒大小就可侵染。
初侵染时果表面出现针状大小的浅色至白色突起,后迅速变大,积压破裂后可见菌浓出现。
随后,形成各种形状不一的病斑。
随着果实的发育,病斑变大,引起烂果、落果。
可分四个类型:即红褐型、灰褐型、干腐型和开放性疮痂型。
•针状大小的浅色至白色突起,后迅速变大,破裂后可见菌浓出现,并形成穿孔,空洞大小不等,较深,形状不很规则,然后风干,形成疤痕,随着果实的发育,疤痕变大。
冬枣斑点病初发病时防治及时,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发病初期使用链霉素、杜邦万兴、链霉素加万兴等药剂)。
•如果防治不及时,发病的果实所形成的疮口,是真菌性病害的侵染点,极易感染其它真菌性病害,常感染的病害种类主要有炭疽病轮纹病等烂果性病害,这些病害是造成后期大量烂果、落果的主要因素。
•三、流行规律:
•此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病害,目前越冬及发病的某些原因不详。
根据其发病时间及侵染特点,认为引起发病的侵染点与刺吸式的虫害有关,如盲蝽象等。
据观察,冬枣发芽至幼果期(5月下旬至6月份)雨水偏大,土壤含水量过高,易造成本病流行。
•从总的趋势看,树势的强弱,是发病轻重的关键,树势弱的比树势好的发病重,反之,则轻。
•开甲过大,甲口愈合晚,造成树势弱、特别是树叶发黄,生长出现衰败的枣树发病重,幼果发病期表现较突出。
幼果期,生殖生长趋势明显,树势壮而不旺的枣树发病轻。
•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春季追肥与其发病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大量的、频繁的使用尿素、磷酸二胺,导致土壤养分失衡,起码是助长病害加重的因素之一。
•四、防治策略及防治措施:
•根据冬枣斑点病的侵染特点和发生规律,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综合运用农业的、物理的、化学的防治措施,从健康栽培入手,努力培养树势,提高枣树的抗病能力,配合有效地药物,要病虫并举,特别要重视控制盲蝽象的发生与危害,抓住有力的防治时机,积极开展防治。
•(一)农业防治措施:
•1、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有机肥料和钾肥的使用量,特别是杜绝和减少速效化肥的施用,从长远着想,创造适宜冬枣树体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花前肥杜绝单独施用尿素、磷酸二胺等纯速效氮磷肥料,充分协调营养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努力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
•2、注意适时浇水:提早花前水的使用,不仅可以满足冬枣的座果需要,还能降低花期病害的侵染程度,花期和幼果期是冬枣斑点病和细菌性疮痂病的发病高峰期,
要特别注意避免花期和座果期用水,降低发病高峰期的土壤湿度,努力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二)化学防治措施:
• 1.抓好春季芽前关,做好越冬病虫害防治,压低虫源基数:
• 2.芽前(3月底-4月上旬)对树体喷布3-5度石硫合剂一次。
• 3.4月下旬对园田环境用杜邦万灵2000倍液加40%福星80000倍液或特普唑2000倍液喷雾,防治早春盲蝽象、蓟马等害虫和越冬病害。
• 4.病害发生时期的防治要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第一次用药应抓住开花前的有利时机重点防治。
以后的用药应根据田间具体情况每间隔10天左右用药一次。
•(三)防治药物:
•农用链霉素、克菌康等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物加20.67%万兴2500-3000倍液或40%福星8000-10000倍液配合68.75%易保1500倍液.或加特谱唑1500-2000倍喷雾防治,10-15天防治一次。
要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药物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