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脑,真的只开发了一成?
关于大脑的几个真相

课外空间探索发现武汉市七一中学庄禾供稿Are you left-brained or right-brained?The correct answer is“neither”.In fact,there aremany brain“facts”which we all get wrong.你是右脑型还是左脑型呢?正确答案是“都不是”。
实际上,我们常常搞错了许多关于大脑的真相。
1.Is a bigger brain a better brain?No.After all,humans believe we’re the smartest animals on the planet,but elephant brainsare three times larger than ours.And whale brains?Forget it.Intelligence isn’t about relativesize,either.Human brains make up about2percent of our body mass.But tree shrew brains area full10percent of their body mass.So when it comes to brains,size isn’t the most importantthing.1.脑大更好吗?不不不!毕竟我们人类总认为自己是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但大象的脑子可是我们的三倍大,更不用说鲸鱼的了。
智力跟大脑的相对大小也没关系。
人类大脑占体重的2%,但. All Rights Reserved.树鼩的大脑是体重的10%。
所以对于大脑而言,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
2.Are people either left-brained or right-brained?There are certain tasks that draw more on one side of your brain than the other,buteverything you do uses both hemispheres.There’s no evidence that the right half of your brain ismore creative,or that the left is more analytical.The only people who are truly left-brained orright-brained are those who have undergone a surgery in which half of the brain is removed.Thepatients often go on to live full lives with no cognitive troubles.2.人们不是右脑型就是左脑型吗?大脑两侧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有所侧重,但你做每件事情左右脑都是共同参与的。
人类大脑为什么只开发了10%

人类大脑为什么只开发了10%相信很多人听过这样一句话:“普通人的大脑只使用了10%,剩下的90%还有待开发。
” 这个结论哪里来的?有人这样解释;爱因斯坦有一次在对记者解释他的天才时说,他发挥了全部脑的能力,而不像一般人那样只用了10%。
后来当人们向研究爱因斯坦的档案专家索要这段话的来源时,专家们根本找不到出处。
因此,这多半只是一个杜撰的故事。
另外,即使确有其事,爱因斯坦也不是一位脑科学专家,更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还有人认为这句话出自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之口,詹姆斯在自己的著作中说过一句,“普通人只发挥了其潜在智能的10%” 。
但结合上下文,他所指的不单是大脑潜能,而是更为模糊的“潜在的心智能量”,至于10%是怎么算出来的,詹姆斯没有给出实验依据,至今也没有科学家去严肃验证这个数字。
好玩的是,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拍了一部科幻电影《超体》,其故事表达和这句话十分相似:在主角身体被注入神秘药品cph4后,大脑开发得越来越多,能力也越来越大,瞬间移动、控制物质、透视无所不能,直到剩下的cph4全部输入自己的体内,女主用脑率达到了100%,人也消失了,而且还可以进行时空穿梭。
可见,这句话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20世纪中叶,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彭菲尔德为了确定癫痫患者的病灶,用电极探测他们的大脑皮层,结果发现刺激皮层的有些区域能引起患者的感觉或者肌肉运动,但是也有大量区域全无反应。
一些人因此误认为后者闲置不用,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些当时被人当作“静默皮层”的区域事实上在一些最复杂的高级功能中起到至关紧要的作用,并被称为“联合皮层”。
还有一种曲解源于脑中的胶质细胞要比神经细胞多10倍。
过去人们对胶质细胞的作用不清楚,就误认为脑细胞中只有十分之一在起作用。
现在研究发现,胶质细胞不仅在支持神经细胞、清除废物和有害物质、提供营养等方面起作用,而且它们还会调制神经细胞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对信息处理起作用。
关于大脑的十大流言

触 ”五 种 感 知 。
我 们 人 类 的 大 脑 可 不 是 等等,很多神经性疾病也
难 道 不 是 吗 ? 实 际 “ 买 一 赠 一 狒 狒 脑 ”,这 又 与 年 龄 有 无 法 忽 视 的 关
上 ,除 了 这 五 种 ,我 们 还 不 是 在 烫 火 锅 !
系,但这些并不代表随着
有 其 他 的 感 知 , 譬 如 ,由 耳朵里的前பைடு நூலகம்系统负责
梗 呢 ?会 误 导 多 少 小 朋 友 出 , 人 的 大 脑 有 860 亿 个 越 变 越 差 。
啊!
神经细胞。
衰老是可怕的,因为
- 02 -
你说四舍五入就差不 多 了 ? 140 亿 个 神 经 细 胞
很多器官都会随着年龄的 增长有无法避免的功能性
我们只有“看听闻尝 可等于一个狒狒的大脑! 衰退,譬如说耳朵、眼睛
此电影的各种酷炫的镜 头 。 但 是 ,导 演 你 怎 么 能
一些神经科学家,不少人 还 是 会 回 答 是“ 1000 亿 ”。
- 05 -
用 这 个 20 世 纪 最 傻 的 大 实 际 上 ,2009 年 , 已 经 有
随着年龄增长,大脑
脑 流 言 来 做 科 幻 电 影 的 科 学 家 更 加 精 确 地 计 算 的所有功能都会因老化而
完 ”。
对 环 境 的 改 变 (有 辆 车 迅
不过,这个被公认的
整 个 故 事 讲 的 就 是 女 速 向 你 靠 近) 做 出 合 适 的 结 论 也 开 始 受 到 争 论 ,即
主 机 缘 巧 合 下 大 脑 被 急 反 应(快 跑)。
使如此,不管怎样,到现
速 开 发 , 一 路 开 外 挂 ,当 大 脑 被 开 发 了 28 % 时 ,成
25个已被证实的伪科学事实

25个已被证实的伪科学事实1.酗酒会杀死脑细胞过度饮酒并不是酒精杀死脑细胞的唯一方式,当酗酒者突然戒掉饮酒习惯时,他们也会因为兴奋性中毒而导致脑细胞死亡。
所以说,任何事都要适可而止,酒瘾治疗也是这2.同一个地方不会出现两次闪电同一个地方会出现两次闪电,因为闪电总是在寻求到达地面的最快方式,所以它们总是会选择高楼和大树等明显的地点作为目标。
3.舌头有特定的味觉区舌头并无区分酸甜苦辣的特定味觉区。
事实上,除了酸甜苦辣,舌头还能尝出肉类的鲜味,但所有这些味道都是由舌头作为整体品尝出来的。
4.从帝国大厦坠落的硬币会砸死人一枚从帝国大厦坠落的硬币并不能杀死街上的人,硬币在自由落体运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0千米每小时,这丝毫不能伤害到路上的行人。
5.人在真空环境中眼球会弹出真空环境中,人的任何器官都不会突然爆炸,缺氧只会导致人类意识丧失,然后在数分钟后死去。
(好恐怖)6.静脉中的血是蓝颜色的通过静脉流回心脏的未经氧化的血液并不是蓝色而是深红色,学校图表上的静脉血管标成蓝色只是为了便于辨识。
7.手指在水中会肿胀游泳或是洗澡后的手指肿胀并不是因为手指吸收了水,而是身体通过收缩血管的肌肉壁来使血管变细,从而引起肌肉壁的皱起。
研究证明,虽然肿胀的手指行动起来很不方便,但正是这种特质使得我们的祖先能在水中自由活动。
8.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向日葵并不是随着太阳的运动而运动,相反,它一直都面朝东方。
在向日葵花盘长出之前,嫩芽会随太阳移动,从而让即将长出的花盘长在正确的位置,这是植物的生存之道。
9.口香糖7年才能完全消化事实并非如此,口香糖成分是很难溶解的纤维,它会直接通过你的消化系统通过排泄而排出体外。
(突然想起我小时候吞过。
)10.金鱼的记忆只有5秒金鱼的记忆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它们的技艺长达数月。
11.蝙蝠看不见蝙蝠并不是瞎子。
虽然大多数蝙蝠类动物都用声波来确认方向,但它们的眼睛也是可以看见的。
12.公牛会被红色激怒公牛并不是因为斗牛士红色的披肩才被激怒的,红色在它们眼里就是一片灰色的阴影。
精编《大学生创新基础》考核复习题库(含标准答案)

我的答案:ACD
6.画思维导图常用的六步骤是()。
A、横放一张纸/主题在中央
C、一点无限深入/尽量丰富
D、一变三再分解/再变三再分解
我的答案:ABCD
7.组织一个会议关注的要点有()。
A、明确主题及相关背景资料
B、了解价值及风险
C、建构应对解决方案
D、确定最终选择
我的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
18.属于顺序反向的逆向思维方法的是
()。
A、空间上变下、左变右
B、内转外、外转内
C、时间先变后、后变先
D、零变整、多变少
我的答案:AC
19.创新型人才的特点是()。
A、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B、个性灵活、开放
C、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D、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我的答案:ABD
20.高校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的举措包括()。
A、人们可以依靠直觉进行优化选择
B、人们可以依靠直觉作出创造性预见
C、人们可以借助于直觉获得新的发明
D、人们可以依靠直觉提出新的科学思想
我的答案:ABCD
32.以下属于灵感类型的有()。
A、自由遐想
B、久思而至
C、梦中惊成
D、巧遇新迹
我的答案:ACD
33.突破思维定势,转换和扩展思维视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D、右脑关注事
我的答案:AB
13.鱼骨图的主分支主要包括以下选项中的
()。
A、人员
B、机器
C、方法
D、材料
我的答案:ABCD
14.专利权的客体包括()。
A、发明
B、实用新型
C、外观
D、商标
爱因斯坦的智商数值

爱因斯坦的智商数值爱因斯坦的智商,它真实数值的主要公布是在普林斯顿医院的顶级医师托马斯·哈维把爱因斯坦的大脑悄悄的带回家中,并把它同时浸泡在早已经消毒过的防腐药水里,后来他又用树脂进行一些相对的固化,然后再切成大约200片,并亲自去动手研究这些大脑,他同时也在给科学界提供了一些切片并进行一些相应的研究。
哈维医师也将爱因斯坦的大脑保存了将近四十多年,在此期间科学界也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了十分全面的一个研究。
爱因斯坦的智商相当的高,但据威尔特森研究的结果表明,爱因斯坦的大脑在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要比常人大15%,而且他的大脑也非常的发达。
然而在大脑后上部的顶下叶区则十分的发达,对于一个人的数学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对一些视觉空间的主要认识,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一些作用,这也同时解释了爱因斯坦为何会具有如此独特的一些主要思维,而且他的才智也相当的过人。
爱因斯坦的智商主要显示在爱因斯坦大脑当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它的表层当中有很多部分根本就没有凹沟回间沟,因为这些凹沟就像在大脑中的一个路障,而且也会使它的神经细胞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也难以通过互相联系,如果脑中没有这些障碍,那么这些所谓的神经细胞就可以十分畅通无阻地进行一些相应的联系,而且还能够使得它在大脑中的思维相当活跃无比。
据威尔特森的一些研究小组证明,如果能把爱因斯坦的大脑与99名早已经死去的一些老年男女的脑部进行相对的比较,就会从而得出这一重大结论。
爱因斯坦的智商十分的高,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威尔特森的一些研究小组经过超过3000次的一些数据测试所统计的一些结果表明:爱因斯坦的智商只有:146。
如果任意取100名普通人的大脑按照当年的威尔特森的规则智商有:125。
爱因斯坦的智商就是165。
智商只有在140以上者才会被称之为天才,智商120-140为最优秀。
100、110、120为优秀,90-100为常才。
80-90为次正常,70-80为临界正常。
烧脑天团笔记1、关于大脑的几个误区

1、关于大脑的几个误区一、人类的大脑只开发了10%?人类的大脑大约占体重的2%却消耗了人体总能量的20%~25%如果大脑只利用了10%,那么大脑一旦运转到了40%的时候,人类无法供应一个这样奢侈的大脑。
另外,大脑必须依靠使用来保持健康。
老年痴呆症有10%-20%的神经元离散性丢失。
如果大脑的90%不活动,那么大脑当中的许多神经通路就会退化,不适用的神经元将会萎缩死亡。
如果有任意的90%的大脑不活动,这个人将会死亡。
我们应该利用合适的方法提升大脑使用的效率。
二、左撇子是否更聪明?左撇子在人群中约占12%左撇子和右撇子在智力方面的表现是一样的。
左脑擅长:逻辑、数学、语言、文字、推理分析右脑擅长:图画、音乐、创造(左撇子锻炼右脑)三、给孩子听莫扎特的曲子能够提升孩子智商?(否)并无任何证据显示。
婴儿有自己的睡眠规律的,20-40分钟为一个周期,不如给他们营造一个安静的大脑环境。
大脑至少有四中不同的脑电波脑电波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可划分为四个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
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或麻醉状态下,可在大脑记录到δ脑波。
在成年人意愿受挫或者抑郁或者刚睡着的情况下,可记录到θ脑波。
精神病患者中这种波极为显著,但此波为少年(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要成分。
人在清醒、专注、学习的时候,可记录到α脑波。
当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β脑波。
在人心情愉悦或静思冥想时,一直兴奋的β波、δ波或θ波此刻弱了下来,α波相对来说得到了强化。
因为这种波形最接近右脑的脑电生物节律,于是人的灵感状态就出现了。
利用α波有利于快速调整大脑的状态,在考试前厅听莫扎特音乐有利于强化α波。
α波典型曲目:德彪西《月光》肖邦《夜曲》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协奏曲》(PS:这些音乐只是有助于提升α波,并不是生产α波。
α波在安静、平静状态下被检测到,有的人会更加专注,有的人会安静地只想休息。
最新精编《大学生创新基础》完整考试复习题库(含标准答案)

2020年《大学生创新基础》考试188题[含答案]一、多选题1.关于设计思维的学科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脑擅长常规思维B、右脑是创新的源泉C、左脑关注人D、右脑关注事我的答案:AB2.提问有助于激发创意,提问通常有不同的方式,比如()。
A、自由式发问B、交流式提问C、讨论性提问D、客观批评我的答案:ABC3.正常人的大脑潜力只开发了4%~6%,所以我们的大脑()。
A、值得进一步开发B、无法发挥进一步的能力C、可以培养D、可以加强有意识引导我的答案:ACD4.学习创新要用在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是因为()。
A、创新可以改进思考方法B、创新带来更大价值C、创新提升勇气、增长智慧D、创新促进探索未知我的答案:ABCD5.关于思维导图的评估,主要评估要点包含()。
A、系统性B、结构化C、对称性我的答案:ABCD6.画思维导图常用的六步骤是()。
A、横放一张纸/主题在中央C、一点无限深入/尽量丰富D、一变三再分解/再变三再分解我的答案:ABCD7.思维导图的有多种应用,可以帮助我们()。
A、有效读书B、撰写文稿C、项目管理D、演讲表达我的答案:ABCD8.在会议讨论之前,明确与主题相关背景资料有什么作用?()A、充分了解情况B、知己知彼C、有助于讨论或创意的开展D、有助于作出客观决策我的答案:ABCD9.下面对于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描述正确的是()。
A、从思维方向上讲,发散思维是由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收敛思维从四面八方向中心集中。
B、从作用上讲,发散思维更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广阔性、开放性,使人的思维极限尽量放宽;而收敛思维则从各路思维中选取精华,使解决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
C、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思维方式。
D、从一个相对完整的思维过程的角度来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又是思考过程中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缺一不可。
我的答案:ABC10.微软公司面试题“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其实是在考察()思维。
A、知识面的宽度B、多角度思维C、创造性思维D、结构化思维我的答案:ABCD11.按照所列举对象的不同,列举法可以分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我们能够善用头脑里还未开发的部分,我们可以变得更有智慧,更加有创新性,所有人都乐见此事。
可惜的是,克劳迪娅•哈蒙德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有多少医学假说可以给我们挑选研究,数量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但是,身体的某一部位似乎吸引了更多目光,也许这并不公平。
对了,就是大脑。
我最喜欢的一个有关大脑的假说就是我们只利用了大脑的10%。
这个想法很有诱惑力,因为它暗示了这种可能性,只要你能将浪费的90%的部分善加利用,我们就有可能变得更有智慧,更加成功,或者更有创新性。
这有可能激励我们更加努力,但是,不幸的是,这种假说毫无道理可言。
首先一点,我们要问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什么的10%?如果人们指的是大脑区域的10%,那么要驳倒这个想法就再容易不过了。
利用一个我们叫做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技术,神经学家可以观察机器扫描的图像来确定当人们思考某事的时候,大脑的哪个部分处于活跃状态。
一个像紧握或者松手这样的简单动作或者像说几个词语这样的简单过程,大脑的活跃范围也远远超过了十分之一。
即使你百无聊赖,你的大脑却在忙前忙后——它或许正在控制呼吸或者心率这样的功能,或者在回想你想要做的事情。
也许10%指的是大脑细胞。
但事实却并不如此。
当有多余的神经细胞时,它们要么退化后相继死亡,要么被附近其它的地方征调。
我们的大脑细胞绝对不会无所事事,否则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事实上,我们的大脑消耗了我们巨大的资源。
根据认知神经学家塞尔吉奥.黛拉.撒拉的说法,让脑组织本身活着就需要我们所呼吸的氧气的20%。
毋庸置疑,自然有时确实会造就奇怪的设计。
但是进化出的大脑是我们所需大小的10倍,那就更奇怪了,毕竟这样的大家伙大量耗费着我们的生存资源,更别说没人帮忙的情况下,产妇还有可能因此难产,甚至死亡了。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紧盯我们只利用了大脑的10%这个说法不放。
这个说法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学家索菲.斯科特参加的急救课程上弥漫开来,某位急救老师在一次急救课程培训课程中保证,就算头部受伤也不是什么大事,因为“事实上”,我们只利用了大脑的10%。
他不仅在10%这个数值犯了错误,但他也对大脑损伤影响的评估也大错特错。
即使一个小小的损伤也会对人类的功能拥有巨大的影响。
这位急救老师可能并不妄图在课程上去指导一位神经学教授,而斯科特立即辟了谣。
那么这样一个毫无生物学或者生理学基础的想法怎么会广为传播呢?顺藤摸瓜找到说法的最初来源并非易事。
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908年的
《人类的力量》一书中讲到,我们“正在利用的脑力和生理资源只占可利用资源的一小部分”。
他对于我们能够成就更多表示乐观,但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百分比。
10%的数据在1936年版的由戴尔•卡耐基写的畅销书《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别人》序言中有所提及,有时,人们说爱因斯坦是这个说法的由来。
但是黛拉•萨拉教授寻找引证的尝试无功而返,而那些研究爱因斯坦档案的人士也没发现任何记录。
所以,似乎这也成了一团迷雾。
还有另外两个现象造成了这个误解。
大脑里十分之九的细胞是所谓的胶质细胞。
这些后勤细胞——脑白质,给其它10%的细胞——神经细胞,提供了生理和营养支持,神经细胞除了支持思考功能外也是灰质的组成部分。
也许人们听说只有10%的细胞发挥功能,并且还提出了假设说我们胶质细胞也能善加利用。
但是这些是完全不同的细胞种类。
一下子将他们转变为神经细胞,给我们大脑带来额外的动力,是完全不可能的。
虽然这样说,还是有一小群患者在大脑扫描中显示了他们的与众不同。
在1980年,一位名叫约翰.罗伯英国的儿科专家在科学杂志中提到,他的脑积水患者几乎没有大脑组织,但也行动自如。
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人也能利用大脑的额外功能,只是说明了这些人已经适应了非常情况。
当然啦,如果我们花大力气研究这个领域,我们会学习到新的东西,而且神经可塑性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的大脑可以改变。
但是我们并没有涉及大脑的新领域。
我们只是在神经细胞之间或者创造了新的联系,或者摈弃了我们不再需要的旧有联系。
我们在这个假说上发现的最有趣的情况是,当你告诉人们这个假说无法成立时,别提人们有多失望了。
也许是10%的数据太有吸引力了,它为提升提供了巨大的潜能。
我们都希望变得更好,如果我们努力的话,我们都希望做到。
但是,遗憾的是,找到了大脑未被利用的部分并不意味着奇迹就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