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初中学业水平测试题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

合集下载

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与社会模拟试题

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与社会模拟试题

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与社会模拟试题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赵西瑞第一部分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的三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社区是我们第三个家,下列各项属于社区的管理功能的是:A.小明参加社区组织的历史知识竞赛并获得一等奖B.社区组织居民进行人大代表选举活动C.社区组织工人抢修小区内漏水的水管D.社区新开一家超市2、2008年9月20日,深圳新闻网、深圳晶报等媒体报道了:深圳舞王俱乐部发生特大火灾,其中43人死亡,88人受伤,令世人震惊。

这反映了大众传媒的A.文化传承功能B.监督功能C.娱乐功能D.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功能3、我国四个直辖市中属于西部地区的是A.京B.渝C.沪D.津4、下面四条河流中.河面最宽的是5、在我国第二阶梯找不到的地形区是:A.云贵高原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柴达木盆地6、下列关于黄河叙述正确的是①黄河发源于青海省,注入渤海②黄河上游水力资源丰富③黄河干流可以四季通航④黄河下游是著名的地上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2009年4月2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成功举行,此海域是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日中两国海军发生激战的地方。

来自俄罗斯、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4个国家的21艘军舰接受了检阅。

上述国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A.韩国 B. 澳大利亚 C 新加坡 D 美国8、我国东部与西部差异很大,下列属于西部地区的是A.平原广阔B.水资源丰富C.能源矿产丰富D.经济较东部发达9、是我们的人文初祖?①炎帝②黄帝③尧④舜⑤禹A.③④⑤B.①②C.③④D.①②③10、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特点鲜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社会动荡,战乱频繁B.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D.所处的历史时期是西周时期11、下列属于古代中国一统时期的封建王朝有①秦汉②三国③隋唐④北宋⑤南宋⑥元⑦明⑧清A.①③⑥⑦⑧B.②④⑤C.①③④D.④⑤⑥⑦⑧12、下列各项制度中,开创于隋朝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13、为了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用了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14、北魏鲜卑大臣卢殒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家赞赏,使北魏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C.孝文帝改革D.管仲改革15、有一个朝代始于公元618年,终于公元907年,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深圳外国语龙岗分校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深圳外国语龙岗分校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深圳外国语龙岗分校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某科教电视栏目准备制作一期《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专题片,为了真实还原史前时期中国境内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下列情景符合史实,可以采用的是①元谋人使用磨制石器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③北京人结成群体捕猎④山顶洞人在制作兽牙装饰品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寒假期间,张良实地参观了陕西西安一处原始人类遗址,下图是他拍下的照片,据此推断这个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3.俗话说:“水火无情。

”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几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

下列对他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C.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D.其子继承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4.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商朝有各种职官、常备的武装、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并将夏朝的奉“天”罚罪法制观发展到奉“神”观。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观点是夏商A.传说时代文明产生B.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阶段C.多民族大交融时期D.早期国家的形成阶段5.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

请根据下图中的内容,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A.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建B.夏商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帝国的衰落与分裂D.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时代6.《中国奴隶社会史》中指出:“孔子弟子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力士名牛子耕等。

”这种把名字和牛与耕连在一起,并广泛使用的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A.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B.农业发展水平高C.畜牧业发展迅速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7.商鞅变法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建立县制D.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8.下面三幅图片可共同佐证A.中华文明形成的历程B.秦灭六国战争的进展C.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的活跃D."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9.“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适用于评价秦A.商鞅变法B.统一中国C.修筑长城D.焚书坑儒10.秦法记载“五人行盗,脏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秦朝A.赋税沉重B.偷盗猖獗C.刑法残酷D.徭役繁重11.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强大,为强化中央权力,汉景帝进行了“削藩”,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深圳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与社会试卷

深圳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与社会试卷

深圳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说明:全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页。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0.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

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11.实行向汉族学习的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是A.商鞅B.北魏孝文帝C.齐桓公D.成吉思汗12.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皇帝是A.夏禹B.汉武帝C.秦始皇D.唐太宗13.如图2,大运河在古代中国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

大运河连接淮河与长江的一段是A.通济渠B.永济渠C.江南河D.邗沟14.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科举制度的完善,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的是A.诗歌B.散文C.史学D.戏曲15.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这一事变是A.西安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九一八事变16.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了中国的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

下面民主革命探索中,与孙中山有关的是①同盟会成立②辛亥革命③中华民国成立④第一次国共合作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7.小华假期去图3所示事件发生的地主参观,他似乎又听到了战争的隆隆炮声。

这一战役是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18.班级要出一期庆祝国庆节的板报,主题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

下面可选的题材是 A .长征胜利 B .重庆谈判 C .开国大典 D .“两弹一星”19.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A .“大跃进”时期 B .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土地改革时期20.在某红色旅游景点,导游介绍说:“这里召开的一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七年级期中测试

七年级期中测试

龙岗区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测试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二、连线题(4分)26、将下列分界线与各地理事物连起来。

(4分)A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1)黑河、腾冲一线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马六甲海峡C 、太平洋与印度洋分界线 (3)秦岭、淮河一线D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4)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三、材料题(46分)27.读世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23分)(1)、填出上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A 、B 、C 、D 、E 、F 、G ;H 、I 、J 、K 。

(2)、其中面积最小的洲是 ,纬度最高的洲是 ,面积最大的洋是 ;同为一个大陆的大洲是 和 ,这块大陆的名字叫 。

(3)、就南北半球来说,海洋面积广阔的半球是 。

就东西半球来说,海洋面积广阔的半球是 。

(4)、沟通海洋H 和K 的海峡叫 ;EF 大洲的分界线叫 ,沟通海洋I 和H 的海峡叫 ;AC 大洲的分界线叫 ,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海峡叫 。

ABCDEFGHIJK28、读下图,完成下面问题(15分)(1)邻国名称:A 、_________B 、_________海域:C 、 D 、_________海峡:E ______(2)岛屿:F 、 河流:G 、(3)省(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名称:① 自治区 ③ 省④ 省⑤省(区)的简称 ②省(区)行政中心 (4)山脉:⑥____________(5)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 。

2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8分)遭受污染的“北极熊”北极向来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洁净的地方,离北极最近的工业区至少也在数千千米以外。

但是在几年前,科学家发现阿拉斯加和北欧的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大气污染程度加剧。

工厂排放的烟雾从美国的东北部、西欧、俄罗斯甚至日本等地随风飘向北极,在北极圈内形成了宽160千米、厚300千米的大气污染带。

深圳龙岗龙岗中学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深圳龙岗龙岗中学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深圳龙岗龙岗中学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D.城濮之战2.“采用汉姓,改穿汉服,使用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文景之治D.张骞通西域3.学会运用原因和结果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下表中因果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A.A B.B C.C D.D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于A.三国时期B.南北朝C.西晋末年D.东汉5.“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描绘的景象所反映的年代是()A.东汉末期B.西晋末期C.十六国时期D.北朝时期6.小轩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历史剧《司马迁与(史记)》,他很可能会念到的台词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7.认识海洋,建设海洋,经略海洋,是当今我国面临的重大任务,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它最远可到达A.南洋B.印度半岛南端、锡兰(今斯里兰卡)C.澳大利亚D.美国西海岸8.“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是黄巾大起义的口号。

“甲子”指的是公元184年(甲子年),“苍天”指代的是A.秦朝B.东汉王朝C.周朝D.西汉王朝9.了解历史发展的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与下图中序号相对应的朝代依次是()A.东汉、吴、蜀、南朝B.东汉、蜀、吴、东晋C.西汉、吴、蜀、南朝D.西汉、蜀、吴、东晋10.西汉刚建立时,出现“人相食,死者过半”的局面。

汉高祖采取“兵罢归家”“轻徭薄赋”等措施,主要目的是()A.增加农业劳动力B.恢复经济C.休养生息D.巩固政权,稳定局势1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图一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一原始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A.北京市境内B.陕西省省西安市境内C.云南省元谋县境内D.浙江省省余姚市境内12.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

深圳龙岗龙洲学校初中部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深圳龙岗龙洲学校初中部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深圳龙岗龙洲学校初中部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某学校组织七年级学生去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参观该馆组织的“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他们能看到的是()A.人面鱼纹彩陶盆B.干栏式房屋 C.打制石器D.骨耜2.从下面的几幅图片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远古人类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B.远古人类已经懂得手工业制作技术C.远古人类已经会种植农作物 D.远古人类的商业很发达3.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A.农业的起源 B.手工业发展 C.商业的发展 D.畜牧业繁荣4.据《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

”“邦诸侯”指的是()A.分封制B.世袭制C.郡县制D.三公制5.下图为西周青铜器逐公盨(xǔ),盨上铭文开篇写道:“禹采用削平山岗、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

”这是现知有关夏禹最早的文字资料。

这一记载()A.是验证大禹治水最可靠的证据B.证实了夏朝的存在C.有利于后世学者研究中国文明D.时代久远不足为信6.公元前704年,第17代楚君熊通再一次向周天子请求提高封号,遭拒后大怒说:“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于是,他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

这表明当时()A.禅让制渐成风尚B.世袭制开始确立C.分封制遭到破坏D.郡县制逐渐推行7.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③周游列国,主张变法④经商获利A.①②B.②C.②③④D.③④8.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佛教——耶稣——巴勒斯坦B.基督教——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C.伊斯兰教——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D.道教——李耳——中国9.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中,发现了一千五百余支竹简,内容大部分是秦代的法律文书。

深圳外国语龙岗分校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

深圳外国语龙岗分校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

深圳外国语龙岗分校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2.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群居采摘3.“蚩尤作兵伐黄帝,黃帝乃令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吞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传说中能引起早灾的鬼怪),雨止,遂杀蚩尤。

”上述材料A.没有任何历史研究的价值B.记述涿鹿之战的真实历史C.是否与历史吻合尚待考征D.说明古代曾存在神仙鬼怪4.以下历史事件中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A.黄巾军起义 B.武王伐纣C.光武中兴D.大泽乡起义5.下列图片中,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B.C.D.6.春秋时期,随着新的生产工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该时期“新的生产工具”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工具D.铁制农具7.下面的照片可以用来直接佐证A.成都平原成为沃野B.古代中国是水利强国C.中国旅游资源丰富D.古代中国人民充满智慧8.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当时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A.社会制度大变革B.私学兴盛C.诸侯国的兼并战争D.士人的解放9.秦统一后,先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富豪、强族移民到关中(秦朝统治的核心区域);一种是将平民、罪吏移民到边境地区。

这两种移民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关中地区的经济优势B.使全国的人口分布实现均衡C.加速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D.巩固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一10.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的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深圳龙岗龙岗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深圳龙岗龙岗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深圳龙岗龙岗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为我国一远古人类的头骨和描述,图片描述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下图能代表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是:A.B.C.D.3.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

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

这一传说反映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行省制D.科举制4.春秋时期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A.分封制B.禅让制C.世袭制D.郡县制5.下图为西周青铜器逐公盨(xǔ),盨上铭文开篇写道:“禹采用削平山岗、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

”这是现知有关夏禹最早的文字资料。

这一记载()A.是验证大禹治水最可靠的证据B.证实了夏朝的存在C.有利于后世学者研究中国文明D.时代久远不足为信6.据记载:春秋时期魯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向齐国朝贡11次,向晋国朝贡20次。

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周天子势力强大C.鲁国由齐、晋直接管辖D.周王室地位下降7.诗人岑参在《石犀》一诗中写道:“江水初荡橘(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诗中“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B.加强管理并提倡依法治国C.奖励耕战,使秦国迅速强大 D.修筑都江堰,解决岷江水患8.“孔子认为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A.以“德”教化人B.当仁不让于师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9.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设置了许多职能相似的职位或机构。

下列选项中,按职能划分不正确的是A.太尉、军机处B.丞相、吏部尚书C.御史大夫、通判D.郡县、行省10.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对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修筑万里长城B.修建阿房宫 C.刑罚非常残酷D.秦朝的暴政11.某起义军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注:甲子年,184年),天下大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岗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初中学业水平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答题卷
题号

(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总分
26
27
28
29
得分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1516Fra bibliotek17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二部分综合运用题(共50分)
(1分)
问题三:;(1分);(1分);(1分)
问题四:(1分)
问题五:特征:
。(2分)
意见:
。(2分)
29.(12分)
问题一:图一:;(1分)图二:。(1分)
问题二:;(1分)
。(2分)
;(1分)
问题三:;(1分)
措施:
;(2分)
问题四:;(1分)
;(2分)
26.(11分)
问题一:A:;(1分)B:。(1分)
(1分)
问题二:
(4分)
问题三:
(2分)
问题四:
(2分)
27.(12分)
问题一:;(1分)
(1分)
问题二:①;(1分)②;(1分)
(1分)
问题三:。(1分)
原因:
(3分)
问题四:
(3分)
28.(15分)
问题一:①;(1分)②;(1分)
(2分)
问题二:;(1分)(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