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___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25页PPT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25页PPT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体性与差异性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共137张PPT)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共137张PPT)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2课时: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探究点二:
1、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性 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
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
形成的原因? 纬度位置差异
海南四季炎热

黑龙江长年冰雪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性 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 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
看到书93面,观察高山草甸在两
坡分布的海拔高度有什么差别?
向阳坡分布的高 度要比阴坡高, 这是由热量条件 差异造成的
怎样在野外用树的年轮来判 断方向?
若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棵树的年轮,那
怎样去判断该处的方向?


这里的南面 就相当于山
的阳坡
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北坡 4000 3500 3000 250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
气候
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高纬度地区
66°34N
西岸 中部 东岸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中纬度地区
23°26 N
温带落 温 温 叶阔叶 带 带
林带 草 荒 亚热带 原 漠 常绿硬 带 带 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落 叶阔叶 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 叶林带
低纬度地区
热带草原 热带季雨
不会,还是要比南 坡少,因为北坡的 水热条件没有南坡 好(南坡是西南季 风的迎风坡又是阳 坡),所以自然带 还是比南坡少
探垂 带讨直 谱(二自 的丰然)
富程度决 定于山地 的高度和 纬度。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咼考导航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变化,珠峰测量、南极科学考察等为背景,考查地理环E73境的整体性2.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JI — IL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

再如,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増加的功能,也不具备平衡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功能。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二的_,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迪週_。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其他要素的改变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命题过程中常考查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综合分析某一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如我国"沙尘暴〃的成因是由于地处农耕和草原交接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植被,地表沙化,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形成的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tte 自然带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 又对应与之统一的擅被类型和土壤类 (2)特点:具有_定Mv 呈蜚岌分(1)成因:因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不 同, 型, 型。

布。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 地带体现得特别显著低纬度地区洋面广阔,陆地面积水分差异较小;高纬度地区,气候寒 冷,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即使是内陆 地区,也不显得干燥,沿海地区受海洋 影响的程度也远不如中纬度沿海地区, 海陆水分交换不太活跃,因而沿海与内 陆地区水分差异较小。

高三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公开课(共36张PPT)

高三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公开课(共36张PPT)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人 间 四 月 芳 菲 尽, 山 寺 桃 花 始 盛 开”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①成因: 随海拔高度 的变化
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图
水热条件变化
②分布特征: 自主思考
1、A、B、C、D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分别是什么?
规律1:山地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
(2012·上海地理)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及甲地 气温、降水量图,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 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 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 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 的刚果河水系; 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 了良好的条件, 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地理位置
气 候
水 文
地 貌
植土 被壤
结论一:每一个自然地理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 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材料二:2009年10月17日,印度洋岛国马 尔代夫首次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由总统纳希德 亲自主持,十四名内阁部长参加。他们戴上水下 呼吸装置,潜入深约6米的海水中进行会议。马 尔代夫此次召开水下内阁会议的目的是引起国际 社会关注,提醒人们全球气候变暖对岛国造成的 影响,告知人们低地岛国面临的危险和困境。
A
B
D C
右图为“某山 地的垂直带谱示 意图”。
1.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右图为“某山 地的垂直带谱 示意图”。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公开课)(课堂PPT)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公开课)(课堂PPT)
2.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
似,则该地( D )
A.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B.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 阔叶林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即时 训练
27
3. (2011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 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 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涵养水源
造 林
保持水土
吸烟滞尘
生态系统 良性发展
防风固沙
6
当堂训练
1.关于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自然界中的水土流失,只是土壤的侵蚀过程 B.水土流失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C.水土流失不会导致地方气候的变化 D.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 统一变化的过程 2.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硬叶林带
带 带带
30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0
200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100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00
14
热带雨林带
15
热带草原带
16
热带荒漠带
17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8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9
亚寒带针叶林带 20
寒带苔原带
28
(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__亚__寒__带__针__叶__林__带____, ②_温__带__落__叶__阔__叶__林__带__,③___亚__热__带__常__绿__硬__叶__林__带___, ④_温__带__落__叶__阔__叶__林__带__,⑤___亚__热__带__常__绿__阔__叶__林__带___。 (2)图中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在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 ___⑥_____,其形成雨季的原因是 ____夏__季__盛__行__从__印__度__洋__吹__来__的__西__南__季__风__,__降__水__丰__沛_______。 (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 ___②__④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 码是 __④__⑤____。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以下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最复杂的是 ( B )。 A.中纬度高山 B.低纬度高山 C.高纬度高山 D.滨海地区高山
4.非地带性分异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地 理 环 境 地 域 分 异 规 律 水平地域分异 地带性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 非地带性分异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 条件的地域组合。 但是,某些地区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 洋流 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地带性分异 规律不想吻合的现象,称为 非地带性 分异规律。
北 半 球 的 山
南 半 球 的 山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线
常绿阔叶林
极地高气压带
西 风 带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 常绿硬 叶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考点二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有章可循,这个“章” 就是 。它体现了气候、 地域分异规律 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 包括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和 。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地 理 环 境 地 域 分 异 规 律 水平地域分异 地带性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 非地带性分异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3.有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地表景观沿经线方向延伸 B.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明显 C.地表景观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 D.以热量为基础
4.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A A.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 B.主要受热量条件控制 C.垂直于海岸方向延伸 D.在低纬度大陆地区表现最明显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点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回顾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读图忆知陆地自然环境要素关联示意图“牵一发动全身”——理解和应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1)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变化的是甲______和水文。

(2)“一发”牵动“全身”答案:(1)生物(2)下降侵蚀干旱增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名师点拨要点)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对点演练(2016·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解析:1.A 2.D 第1题,①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公开课】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公开课】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答案: 毛乌素沙漠地处我国半湿润 向半干旱过渡地区,降水季 节变率大; 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天气 多,风力作用强; 靠近黄河,松散物多,沙源 丰富。
二、毛乌素的“沙进绿退”
问题二:分析毛乌素“沙进绿退”的自然原因。(6分)
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 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位于北纬37°27.5′- 39°22.5′,东经107°20′-111°30′)。面积达4.22万平 方公里,曾经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绿茵冉冉、牛羊 成群。年降水量250-440毫米,降水季节和年际变率大, 常发生旱灾和涝灾,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 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
经过几十年治沙,近年来,榆林地区西部的毛乌素沙漠80%得到治理,已经有600多万亩 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沙漠腹地,榆林市还 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今非昔比,现在的 榆林已是“塞上名城”。 “中国又要干成一件前无古人的事了,毛乌素快要被灭了,前 无古人!”
“一发”是 指哪一要素
其他要素发生 的变化
“全身”呈现出怎 样的变化
三、毛乌素的“绿进沙退”
“一发”是 指哪一要素
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
“全身”呈现出 怎样的变化
“绿进 沙退”
空气湿度增大,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变小;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水分含量增多; 单位面积生物量增多,生物多样性增 加; 河流流量年变化减小; 沙尘天气减少。
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 ,(位于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30′)。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 ,曾经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绿茵冉冉、牛羊成群。年降水量250-440毫米,降水季 节和年际变率大,常发生旱灾和涝灾,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 积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型和土壤类型。
(2)特点:具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特征
地域分异规律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因素
主导 影响 因素 因素
典型地区
由赤道到两 极的分异 纬线方向(东 西方向) 水 (纬度地带 平 性) 地 地 带 从沿海向内 经线方向(南 带 性 陆的分异 (经度地带 北方向) 性 性) 山地的垂直地 域分异(垂直地 带性) 大致等高线 方向延伸
纬度变化方 低、高纬 太阳 度的低平 向(南北方 热量 辐射 向) 地区 经度变化方 向(东西方 海陆 中纬度的 水分 分布 低平地区 向、沿海→ 内陆) 从山麓到山 水热 海拔 低纬度海拔 条件 高度 较高的山地 顶延伸
读“自然地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A~H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回答下题
1.关于图5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R为年幅射差额,即 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 C ) 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 化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①、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② 、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
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①、自然演变: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统一演变
②、意义:保证了自然要素间的协调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013高考题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 华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图11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 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2~33题。
苔原带 降水量 森林带 蒸发量 /mm 原带 及荒漠带 气温 /℃ 温带森林带 亚热带 热带森林带 热带草 温带草原带 半荒漠草原
风化壳
c
图3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读图3,回答第(3)、(4)题。 (3)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C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4)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B C. ②和④ D. ③和④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 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 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 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 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 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 源。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
(1)成因: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
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植被类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荒漠←草原←森林
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2.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①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
变。(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
② 、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
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
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 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12~13题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 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 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 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解析:本题以罗布泊水面变化为背 景,考查地势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等。第(1)问:地势与湖面面积(湖岸 线进退)变化相关,结合图中湖岸线变 化判断即可。第(2)问:首先理解地理 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河 流水量与三角洲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可。 第(3)问:从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 展角度结合干旱区域特征综合分析。
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雪线与降水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如图所示对应关系。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A.62°N~68°N B B.52°N~58°N C.50°N~54°N D.52°N~62°N 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 无序
1.(2009年高考安徽卷)根据 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 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 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 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 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 积扩大约1倍。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 分布示意图
此根据选项组合,故选B。
某山共分布三类原生森林。下图显示三类森林每年每平方 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完成5~6题。
5.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至高依次是( C )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 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 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 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 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 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 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洲位置后退。
地域分异规律的直接反应是自然带分布,自然带 的标志是植被,而植被类型与分布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 气候,因此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北半球)
纬 度 地 带 性
热量
经度地带性
水分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项目 含义 自然带更 替方向 自然带延 伸方向 基础因素
答案:C 点拨:P环节反映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在亚热带季风气 候下,气候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红壤发育,土壤 有机质含量低。
答案:A 点拨:该图反映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植被)
地貌
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
①、地理要素:大气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 ②、交换过程: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③、整体性: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④、太阳能在各要素之间的传递
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换成了化学能,植 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 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析图、迁移判断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解
释实际现象的能力。关联考点:差异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3)题山地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影响因素有: 气温、海拔、坡向等。对于山地而言,随海拔升高, 气温是单调递减,而图中四山的的江水变化曲线均 非单调增减变化,因此排除A、B,判断降水垂直变 化大小的关键是要看四条曲线的基带降水值、海拔 高度以及曲线弯曲程度,基带降水值小,海拔低, 且曲线弧度大,变率就大,由此可以判定变率最大 的是④山脉。所以正确答案为C。 第(4)题提取关键信息:“我国”“山麓景观”“图中各山脉的平均降水量”。 ①山脉山麓的平均降水量在200mm左右,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基带可能 为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脉山麓的平均降水量应在800mm以上,因
第五单元
地理自然环境的 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目标定位】
考 纲 目标在线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 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境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 3.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4. 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 作用、地理环境整体性 律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 5.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布 律
1. 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A气温、降水、蒸发 B. 降水、蒸发、气 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 气温、蒸发、降 水 【解题思路】森林所需的降水要多于草原和 荒漠,因此从图中植被分布特征可以看出Ⅰ线 为降水变化曲线;从气温角度讲热带气温高于 亚热带高于温带、草原带因降水相对较少,大 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同纬度森 林分布区较高,所以Ⅲ线为气温变化曲线;草 原、荒漠的热容量比森林小,蒸发强所以故Ⅱ 线表示蒸发,故选B项。
12.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 正确的有: AD A.甲为荒漠 B.丙为热带雨林 C.丁为针叶林 D.戊为阔叶林 1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有 : BC A.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C.乙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内容 南北方向,即纬度变化方向 (或经线延伸) 东西方向,即经度变化的方向 (或纬线延伸方向) 以热量为基础 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针阔混交林(低纬—高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