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革命

合集下载

合成氨的发展对化肥的意义

合成氨的发展对化肥的意义

合成氨的发展对化肥的意义19世纪后期,随着炼焦工业在欧洲各国的逐渐兴起,人们发现,用练焦的副产产品氨为原料,可以制成硫酸铵,作为氮肥来使用,这样,廉价的炼焦副产品又逐步成为氮肥的另一个来源。

但是,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当时农业上所使用的氮肥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副产品,比如:人和畜的粪便、花生饼、豆饼、臭鱼烂虾及动物的下脚料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极少量的氮素来自雷雨放电而形成的氮氧化物。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天然氮化合物的数量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世界各国越来越迫切要求建立规模巨大的生产氮化合物的工业。

1898年,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最先意识到化肥对人类的重要性,他在布里斯特召开的大英科学协会上发表演说,在列举了大量事实之后警告人们说:“由于人口增加,土地变得狭窄了,长此下去,粮食不足的时代就会到来,解决的办法是必须找到新的氮肥。

”向空气要氮肥新的氮肥从哪里寻找?科学家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空气。

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在地球周围的空气中,氮气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约为 79%,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但是,虽然空气中有大量的游离氮,但氮的化学性质却很不活泼,要直接利用它还是很困难的。

科学家发现,在自然界常温状态下,游离氮只能被一种在豆科植物上生长的细菌所直接利用,这种菌叫做根瘤菌。

根瘤菌有一种绝妙的本事,即它具有固氮的功能,它能够在常温下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自身所需要的氮肥。

于是,向空气要氮肥成了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

因此将空气中丰富的氮固定下来并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形式,在20世纪初成为一项受到众多科学家注目和关切的重大课题。

哈伯就是从事合成氨的工艺条件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化学家之一。

利用氮、氢为原料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曾是一个较难的课题,从第一次实验室研制到工业化投产,约经历了150年的时间。

1795年有人试图在常压下进行氨合成,后来又有人在50个大气压下试验,结果都失败了。

19世纪下半叶,物理化学的巨大进展,使人们认识到由氮、氢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的,增加压力将使反应推向生成氨的方向:提高温度会将反应移向相反的方向,然而温度过低又使反应速度过小;催化剂对反应将产生重要影响。

革命性的微生物肥料-凯盛白龙珠特性:一技术、二特性、三专利、五功能

革命性的微生物肥料-凯盛白龙珠特性:一技术、二特性、三专利、五功能

凯盛白龙珠——革命性的微生物肥料白龙珠是山西凯盛肥业集团有限公司潜心多年研发生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科技微生物肥料,是利用五株不同功能的微生物活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三株地衣芽孢杆菌)与油脂精华、腐植酸、氨基酸等精纯有机质,采用活菌包膜技术加工而成,具有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抑制土传病害,保护作物根系等功能。

本品科技含量高,包含一项技术、二种特性、三项专利、五种功能。

一项技术:活菌休眠技术:本产品所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三株地衣芽孢杆菌是采用活体休眠技术处理过的,本品在使用之前,菌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只有进入土壤中或溶于水中,菌才会进入繁殖状态,所以本品基本不受贮存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农户何时使用,都能保证是活菌。

二种特性:特性一:在水中5秒速溶,油脂开始为菌提供食物,活菌加速油脂的分解;特性二:18分钟产生下一代菌,瓶体开始发胀。

三项专利:专利一:活菌包膜技术。

先把油脂、腐植酸、氨基酸等精纯有机质造粒,待降到室温后,在将菌按要求包裹到肥料颗粒上,保证了菌的活性,而且颗粒均匀,外形美观,功能独特。

专利二:三株地衣芽孢杆菌混合发酵技术,使三种不同功能的菌在一起不仅不互相抵消,而且还可以共生,三种菌起协同作用,抗病抗虫促生根。

专利三: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BL-3菌株,是我们的专利菌株。

该菌株可以代谢出玉米素。

五种功能:功能一:精纯有机质及微生物活菌能改善土壤通透性,使土壤排水透气良好,保肥能力增强,让土壤朝着事宜作物生长的方向发展,经常使用,不仅是底肥,可冲施,可撒施,保持有益菌群的优势地位,即可保障作物健康生长;功能二:解淀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都属生防菌株,所代谢产物里都含有大量的抗生素,抑制土传病害病原菌的功能比较强大,同时巨大芽孢杆菌属硅酸盐细菌,具有解磷固钾的功能,能把土壤中固化的磷素活化出来,真正提高磷素的利用率,减少钾素的流失。

功能三:微生物农药杀菌剂BL-16菌株,是地衣芽孢杆菌,除了具有活化土壤的功能外,也是生防菌的一种,具有抑制土传病害病原菌的功能,应用领域也比较广泛,人用医药、水产畜牧养殖上应用较多,主要是代替化学合成的抗生素类药物,生态环保安全。

化肥的发展史

化肥的发展史

19世纪初, 德国人李比希 研究植物生长 与某些化学元 素间的关系。
1840年,李比 希用稀硫酸处
理骨粉,得到 浆状物,其肥效 比骨粉好。这
就是化肥的雏 形。
化肥的出现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世 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尿素。 维勒的研究打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 之间的绝对界限。但当时人们尚未 认识到尿素的肥料用途。直到50多 年后,合成尿素才作为化肥投放市 场。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1.1. 1921. 1.1907 :5707: 57:52 07:57: 52Jan- 21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1 年1月 19日星 期二7 时57分 52秒Tuesday, January 19, 2021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 21.1.1 92021 年1月1 9日星 期二7 时57分5 2秒21 .1.19
钙和镁的 磷酸盐
KCl
KNO3
复合肥 料复合化肥: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
如: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铵 (NH4)2HPO4、硝酸钾(KNO3)
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
高效化
复合化 长效化
新型肥料的主要作用 是:
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 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 ;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 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 性质和生物学性质;调节 或改善作物的生长机制; 改善肥料品质和性质或能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 2021年 1月19 日星期 二7时 57分52 秒07: 57:521 9 January 2021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7时5 7分52 秒上午 7时57 分07:5 7:5221 .1.19

农民科学施肥试验新闻稿

农民科学施肥试验新闻稿

农民科学施肥试验新闻稿乡亲们!今天咱们要唠一唠在咱这片土地上正热热闹闹进行着的新鲜事儿——农民科学施肥试验。

在咱们村头那片一望无际的田地里,一场关于农作物和肥料的“小革命”正在悄然展开。

以前啊,咱农民种地施肥就像凭感觉走钢丝,大概估摸个量就往地里撒肥料,收成呢,就像坐过山车,时好时坏。

现在可不一样喽!那些有想法的农户们联合起来,搞起了这个科学施肥试验。

就像一群探险家在未知的领域里探索宝藏一样,他们要找到让土地产出更多、更好粮食的秘密。

你看,这边的一块地被分成了好多小块儿,就像一个个小格子等待被赋予不同的“魔法”。

每一块小格子地上都有不同的施肥配方,有的多加点氮肥,就像是给农作物准备了能量满满的大力丸;有的则多来点磷肥,就像是给作物骨骼发育(根茎生长)加把劲儿的营养剂;还有的多放了钾肥,那感觉就像是给作物穿上了坚固的铠甲,能更好地抵御病虫害呢。

参与试验的张大伯那可是干劲十足,他每天都像照顾自家孩子一样去查看这些试验田。

他笑着说:“这就像开盲盒一样,每天都盼着能有个大惊喜。

”他还打趣说:“这些庄稼现在就像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每个小格子里的就是不同的营养餐,看谁能长得最壮、产量最高。

”这个试验可不只是随便弄弄。

背后可有农业专家在悄悄当“军师”呢。

专家们时不时就跑到田里,拿着各种仪器测测土壤的肥力,看看作物的生长情况,就像老中医给病人把脉一样精准。

他们还会和农民们一起唠唠,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该浇水啦,什么时候该再补点肥啦,那耐心劲儿就像教小学生一样。

为啥要搞这个试验呢?其实道理很简单。

咱农民想要多赚钱,就得提高产量和质量。

科学施肥就是关键的一步。

如果试验成功了,那咱以后种地就不再是靠运气,而是靠实实在在的科学。

到时候,粮食产量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咱农民的腰包也会越来越鼓。

而且啊,这种科学施肥对土地也好。

就像咱们人一样,不能乱吃东西,土地也不能乱施肥。

科学的施肥方法能让土地一直保持肥沃,不会像以前那样,因为施肥不当,土地变得越来越“没力气”。

肥料制造的农业革命与农业现代化

肥料制造的农业革命与农业现代化

肥料制造的农业革命与农业现代化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而肥料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自古以来,农民们就知道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直到工业革命时期,肥料制造业才开始蓬勃发展,推动了农业革命和现代化的进程。

在工业革命之前,肥料主要来源于动物粪便和植物残体。

这些天然肥料虽然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但产量有限,且施肥过程劳动强度大。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化学工业的发展为肥料制造提供了新的可能。

化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肥料,从而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肥料制造的技术进步在工业革命初期,化学肥料的生产规模较小,主要以尿素和硝石为主要成分。

随着技术的进步,化学家们发现了更多适合用作肥料的化合物,如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等。

这些肥料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肥料制造技术的进步还体现在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在工业革命之前,肥料生产过程繁琐,成本高昂。

随着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普及,肥料制造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肥料变得更加普及。

肥料对农业革命的影响肥料的发明和普及对农业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肥料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在施用化学肥料之前,农民们主要依赖天然肥料,农作物产量较低。

而化学肥料的施用使得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有效缓解了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

其次,肥料的使用改善了土壤质量。

化学肥料中的营养元素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这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肥料的普及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随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农民们有了更多的粮食储备,从而有能力购买农业机械设备。

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现代化。

肥料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肥料制造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现代化农业中,肥料的施用不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讲究科学合理。

农业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植物生长需求和土壤特性,提出了精准施肥的理念。

化肥的发展历程

化肥的发展历程

化肥的发展历程化肥的发展历程始于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

当时,农业生产迅速扩大,人们意识到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来促进作物生长。

最早的化肥是通过将动物、植物残留物混合在一起进行堆肥制造的。

然而,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研究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189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发现了一种合成氨的方法,从而开创了工业化肥的先河。

他利用高压和高温反应将氮气和氢气结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氨气。

这项发明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为农作物提供了大量的氮元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界对化肥需求不断增加,科学家开始研究和开发其他类型的化肥。

通过对作物生长的研究,人们发现磷和钾等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也非常重要。

于是,人们开始探索合成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在20世纪初,合成尿素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氮肥。

磷肥和钾肥的研发也在不断进行,其中以磷酸肥料和钾肥料的应用最为广泛。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人们对化肥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科学家开始研究和开发新型的化肥技术。

例如,缓释肥料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缓慢释放养分,从而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

另外,有机肥料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有机肥料来源于动植物的废弃物和有机物质,能够提供养分,并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目前,化肥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

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更加环保的化肥制造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同时,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的应用也得到了推广。

化肥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化的过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肥料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肥料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肥料史上的第二次革命你还在为单施化肥、土壤板结、病虫害多、利用率低发愁吗?你还在为土壤缺乏有机质、中微量元素担忧吗?你还在为苗存活率低、产量低、效益差苦恼吗?那是土壤受到了损害!“土壤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让“坤奇尔”生物有机肥、复合生物菌肥来帮助你,一样的投入更大的回报:回报一:使板结的土壤蓬松,活化。

回报二:农作物病虫害少。

回报三:大大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逐步减施化肥。

回报四: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大大的增加。

回报五:使短效肥(碳铵、磷肥)转成长效肥。

回报六:农作物品质好,口感好,达到有机食品要求。

回报七:农作物产量提高15%—30%。

“坤奇尔”生物有机肥、复合生物菌肥为什么有这样的神奇效果?1:使作物生长所必须的16种营养元素齐全。

2:土壤中所需的有机质得到充分补充。

3:微生物菌进入土壤,发挥了固氮、解磷、解钾的作用。

使用量1:一般农作物(小麦、水稻、油菜等):“坤奇尔”生物有机肥每亩80公斤。

“坤奇尔”复合生物菌肥每亩1.5公斤。

用45%含量的复合肥在原基础上减少20%的用量。

2:经济作物(茶叶、水果等),中药材(金银花、麦冬等):在一般作物上适当加量。

使用方法1:将“坤奇尔”生物有机肥和“坤奇尔”复合生物菌肥粉剂混拌做基肥。

2:可将“坤奇尔”复合生物菌肥水剂做叶面喷施追肥。

3:也可用“坤奇尔”复合生物菌用作蘸根(苗成活率高,不易烂根)。

4:针对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使用阶段(根据技术指导使用)。

注意事项1:覆土、淋水效果更好,2:使用农药72小时后方可使用。

化肥的发展史

化肥的发展史

在作物生长中的作用
氮是作物体内蛋白质、 氮是作物体内蛋白质、 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氮肥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 茂盛,叶色浓绿。 茂盛,叶色浓绿。 磷肥能促进作物根系发 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还 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 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 增多,籽粒饱满。 增多,籽粒饱满。
钾肥能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 利进行、促进作物生长、 利进行、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病 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 元素, 元素,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 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有效成分高。 有效成分高。
钾Cl
复合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磷酸二氢铵: 肥料 磷酸氢二铵:(NH4)2HPO4 磷酸氢二铵:
硝酸钾: 硝酸钾:KNO3
L0GO
CO(NH2)2
Ca(H2PO4)2 和CaSO4
K2SO4
(NH4)2HPO4
NH4HCO3
企业的SOLOGEN 企业的SOLOGEN
钙和镁的 磷酸盐
化肥的出现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世 年 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尿素。 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尿素。 维勒的研究打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 之间的绝对界限。 之间的绝对界限。但当时人们尚未 认识到尿素的肥料用途。直到50多 认识到尿素的肥料用途。直到 多 年后, 年后,合成尿素才作为化肥投放市 场。 1838年,英国乡绅劳斯用硫酸 年 处理磷矿石制成磷肥, 处理磷矿石制成磷肥,成为世界上 第一种化学肥料。 第一种化学肥料。 李比希还在1850年发明了钾肥。 年发明了钾肥。 李比希还在 年发明了钾肥 劳斯又发明出最早的氮肥。 劳斯又发明出最早的氮肥。解决了 氮肥大规模生产的技术问题。 氮肥大规模生产的技术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料革命
四川新津,试验田里泾渭分明。

一边是使用了正光复合微生物肥的棒菜,粗壮的叶子紧密相连,叶片呈现深绿色,每颗根茎重达两斤。

另一边是采用常规农家施肥方式的普通棒菜,单薄的叶子,轻轻的绿色,根茎普遍只有7两左右分量。

强烈的反差无法让人相信这两块地的菜使用的是完全相同的品种和种植技术,唯一不同点就在使用的肥料不同。

不远处还有红菜薹、白油菜等作物,都呈现出类似的天壤之别。

更不可思议的是,“用过正光肥的油菜,即便是剩菜再回锅,菜叶依然是绿色,不会变黄,口感也更爽口。


发明这种肥料的成都正光生态科技有限公
司总工程师薛合仑每周都会巡视一次他的宝贝。

在这块试验田里,每一小地块都按照种植的品类和时间分门别类做上标记。

现在,他正尝试在更多的作物品种上使用正光微生物肥,如茶叶、油菜、西红柿等,以得到这种新型肥料对不同农作物增产的确切数据。

据在云南进行的蓖麻种植试验,增产幅度超过40%;水稻增产达到21.55%,而一般的农业技术产生10%的增产效果就已经被认为是巨大的进步。

薛合仑期望能与袁隆平合作,通过肥料作用,搭配杂交品种,早日实现水稻亩产过千公斤的目标。

不仅如此,正光复合微生物肥的氮磷钾等肥料的常规成分只有区区8%到10%,远
远低于化肥60%以上的高浓度。

因此,正光肥不仅能对农作物有催肥效果,还能改良土壤,不会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污染。

正光肥的“杀手锏”是一种被称为“纳米插层复合技术”,采用蒙脱土作为原材薛合仑每周都要巡视一次他的宝贝。

料。

蒙脱土是一种层状硅酸盐,来自于在各地广泛分布而且价格低廉的观音土。

在蒙脱土内部,通过人为施加外部作用,将硅酸盐中的铝原子用钾等低价位原子替代,进而与其他有机阳离子进行离子反应,生成有机化蒙脱土,并产生亲油性,层间的距离增大,形成间隙。

生物活性物质(微生物)随机均匀分散在间隙中,从而形成缓释肥效的作用。

这种生产工艺不需要特别的设
备投资。

新材料中的间隙为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冬暖夏凉”的优良环境。

它如同吸附了养分的海绵,缓慢缓释肥力。

究其原理而言,“微生物养活了植物,植物养活了动物。

”薛合仑说。

正是因为新材料对微生物提供了保护作用,才使得微生物菌群的生命力达到旺盛的状态,各种试验作物的根系发育特别发达。

微生物肥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目前仅占我国化肥使用量的1%。

虽然它的功效显著,但不同菌群要求的最佳环境并不相同,“在大田生产中,有可能温度不达标,有可能水分不达标,”薛合仑说,“总之,微生物肥往往让农民产生很
多困惑,为什么在这个季节种这种作物能增产,而另一个季节种其他作物就没有任何效果。

”正光肥的优点就在于,由于新材料提供的优良环境,微生物菌群的生命力旺盛,对作物的增产效果既稳定持久,也普遍适用于各种纬度和海拔环境下的作物。

但复合微生物肥并非正光的有心之作。

从1998年到2007年间,正光的产业目标是研究高分子材料,治理沙漠化。

在这种治沙方案中,高分子材料发挥“海绵”作用,储蓄水分,促成植物在沙漠中生长。

薛合仑,以及正光的其他股东,均是大学化工专业的教授,“董事会7个董事有5个都是教授。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代大学
生,他们既想实现产业发展的梦想,又想实现他们那一代大学生所蕴藏的社会责任感。

彼时,以高分子材料“蓄水”,治理沙漠化,正是国际流行的治沙趋势。

但沙漠作为一种覆盖面积极为广泛的地理特征,采用人工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参与治理,在经济上行不通。

所以,当时曝光的明星成果往往是在小范围内实现的“实验样品”,距离真正的大规模治沙实践有很大的差距。

正光的治理方案就是使用上述的纳米插层技术,将蒙脱土用于沙漠治理。

它取材观音土,本身就是土壤的成分之一,因此没有污染问题;又因为观音土极为低廉,最
终每亩沙漠的治沙成本不超过200元,在成本上有很大优势。

到2007年,经过9年时间研发而成的生态治沙工程已经在内蒙、河北、四川等多个沙漠地区取得了上千亩规模的实证检验,原先漫天黄沙的不毛之地,现在长出了1.5米高的野草。

最早进行的河北张家口项目,即便是在治沙工程结束后数年,自然生长的野草仍然保持“一岁一枯荣”的茁壮成长。

这表明正光的治沙技术,已经达到了实用的阶段。

但正光的治沙产业此时也走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由政府主导的治沙工程根本不能给正光带来合理的投资回报,相反却耗尽了正光的所有财力。

员工开始流失,薛合
仑自己也抵押了所有房产,背负上了巨债。

正光的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刹车止步,还是择路另行?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当时,中国正在流行生物质能源的概念。

在治沙中,为了给治沙工程带来经济收入,正光尝试在内蒙治沙项目中种植经济作物——蓖麻,它既能提炼润滑油,也能制成生物质燃料。

不料,试种的蓖麻呈现出一发不可收拾的旺盛力。

这样的结果启发正光将产业目标转移到复合微生物肥的道路上。

“农作物生长周期短,短期内就能让农民见到成效。

”薛合仑说。

与治沙这样的浩大工程相比,农肥产品的新思路终于将正光拉回到了正确的
商业道路。

研制一种新型肥料的最大成本并不在财力上的投入,而是在产品试验周期长,每种作物仅是试验若干季,就会耗去数年时间,这才能形成有说服力的实证报告。

而这正是正光生态虽然已经掌握了新型材料技术,但还要花去数以年计的时间,去测试在不同作物上的实际效果的原因。

从2007年起,正光开始四面出击。

向北,他们与黑龙江农垦农场合作;向南,在云南、四川建立起蓖麻、水稻等多种农作物的实验合作;向东,正光计划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在杭州试验新型肥料对西湖龙井的效果;在华中,正光在武汉测试新型肥料对油菜的作用。

尤为一提的蓖麻种植业务,受到了正光的高度关注。

蓖麻能生产高档润滑油,也能制成生物质燃料,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供给不足需求一半的尴尬境地。

目前,正光正在整合资源,建立两种产业模式,首先是复合微生物肥产品,以授权经营的方式为主,在各省建立“正光”品牌的生物肥工厂,由正光控制核心的材料供应,由各个授权工厂进行添加有机肥等后续工作,以及当地的销售工作。

薛合仑并不担心区域授权带来的串货竞争,“肥料的销售半径只有几百公里,跨省的串货竞争其实并不存在。


其次,薛合仑仍然在寻找更高出油率的蓖麻种子。

目前,薛合仑已经找到了一种转
基因蓖麻,即将在云南,以及东北地区进行试验。

信心满满的薛合仑期望,今后在石油继续高涨的局面下,中国能有数以千万亩的蓖麻种植规模,有助于解决矿物质能源不足的问题。

研制一种新型肥料的最大成本并不在财力上的投入,而是在产品试验周期长,每种作物仅是试验若干季,就会耗去数年时间,这才能形成有说服力的实证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