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在骨科中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骨科手术后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关乎患者后续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而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它通过早期康复、疼痛管理、营养支持等多种手段,大大提高了手术患者的康复速度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一、快速康复外科在骨科围手术期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是一种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最小创伤手术、专业的团队合作、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精细的疼痛管理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和住院时间。
该模式最早应用于胃肠外科手术,随后逐渐在骨科手术中推广,包括关节置换术、骨折修复术等。
在骨科手术中,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疼痛管理:通过术前培训、镇痛药物和镇痛技术的应用,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2. 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是康复的重要保障,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营养支持对于骨科手术的患者尤为重要。
3. 术前准备:包括准备患者心理、生理和营养状态,协调手术团队,营造良好的手术环境。
4. 术后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卧床时间,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二、快速康复外科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快速康复外科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术后并发症:通过疼痛管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措施,快速康复外科显著减少了骨科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肺炎、尿路感染、创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2. 缩短住院时间: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骨科手术中应用,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比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患者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下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消耗,降低了医疗费用负担。
3. 加速康复:通过早期康复、早期活动等措施,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可以显著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
MTT 骨科康复应用

MTT 医学运动康复技术的骨科康复应用方案Medical training therapy in orthopedic rehabilitation手术MTT 康复治疗享受活力生活本方案由动能趋势设计提供MTT 医学运动康复技术的骨科康复应用方案Medical training therapy in orthopedic rehabilitation1.MTT / 医学运动康复技术的介绍2.MTT / 医学运动康复技术在骨科康复中的流程3.动能趋势的技术与服务支持1.1、MTT定义: Medical training therapy / 医学运动康复⏹MTT 是在欧洲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以主动运动治疗为核心的康复体系。
–M edical:利用医学对人体生理以及病理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准确判断发病原因,针对性治疗。
–T raining:科学系统、精准控制的运动(尤其是主动运动),以功能锻炼和形态适应为目的,实现机体功能的康复和改善。
–T herapy:运用多种手段,标本兼治,达到把病人受限的身体机能和运动功能,部分或者全部重塑。
⏹具体来讲,MTT是一套系统化的、完善复杂的治疗程序:–以当今现有的最先进的运动科学(如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和医学(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运动康复师,运用各种运动康复方法(需要器械的或者不需要器械的)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以达到激活病人机体功能和形态的适应进程,加快机体功能的康复。
1962年首篇MTT 疗效 的文章发表1.2、MTT 的历史与发展⏹Exercise is the best medicine ! 运动是最好的治疗!⏹1983年MTT 被一些骨科医生引进德国,在后来的三十多年中,德国康复同行不断对MTT 的内容结合临床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和梳理,进而发展成了现代标准化的医学运动康复体系。
1983 年德国卫生部 认可MTT 1990 年MTT 纳入德国医疗 保险2001年MTT 覆盖德国几乎所有 健康保险 1967 年 挪威认定MTT 为正式康复 治疗形式1.2、MTT的历史与发展⏹在最近的15年,有非常多的临床科研,验证了MTT的康复治疗效果。
骨科康复计划的重要性

05
骨科康复计划的发展趋势与前 景
智能化技术应用
01
机器人辅助康复
利用机器人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精准的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
果。
02
智能传感器与数据分析
通过智能传感器收集患者的运动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为患者提供更
加科学的康复建议。
0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建模拟的康复环境,提供沉浸式康复
医疗资源紧张问题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根据骨科康复的需求和资源状况,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发展远程医疗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远程医疗,为患者提供线上咨询、指导和 康复服务,缓解线下医疗资源紧张问题。
加强医联体建设
构建医联体,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提高骨科康复服 务的整体效能。
包括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过敏史等 ,以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借助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如X光、CT、MRI等,以明确骨骼、 关节和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
包括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平衡能 力、协调能力等,以了解患者功能受 限程度。
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
根据患者评估结果制定康复目标
01
如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等。
与患者保持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的反馈和需求,对康复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03
骨科康复计划对患者的影响
提高生活质量
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通过专业的康复计划,患者可以 有效地减轻或消除疼痛,提高身
体的舒适度。
改善身体功能
康复计划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锻炼和治疗方案,有助于 改善关节灵活性、肌肉力量和身体 协调性。
骨科创伤患者的康复疗法和效果评价

骨科创伤患者的康复疗法和效果评价摘要:骨科创伤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包括但不限于骨折、关节损伤、肌肉拉伤等。
对于这类患者,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骨科创伤患者的常见康复疗法及效果评价。
关键词:骨科创伤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评价一、康复疗法(一)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物理因素的力量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恢复功能。
在骨科创伤康复中,物理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肿胀和肌肉紧张等症状,并加速康复过程。
冷敷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将冷物质(如冰袋或冷水)应用在受伤部位上,可以收缩血管、减少炎症反应、降低组织代谢率,从而达到减轻疼痛和肿胀的效果。
热敷则是另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将热物质(如热水袋或热湿敷)应用在受伤部位上,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组织供氧量和营养输送,从而有助于加速康复过程。
按摩是一种通过机械手段对身体组织进行压力和摩擦的治疗方法。
在骨科创伤康复中,按摩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受伤部位的康复。
牵引是一种通过应用外力来拉伸和稳定骨折或关节损伤部位的治疗方法。
牵引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压力,缓解组织的压迫,降低关节的压力,并防止肌肉萎缩。
多项临床试验和实际案例证明,物理治疗在骨科创伤康复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它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肿胀和肌肉紧张等症状,还能通过增加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氧量和营养输送来促进康复。
然而,物理治疗的具体效果还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康复阶段进行综合评估和制定治疗计划。
因此,在接受物理治疗之前,建议患者咨询专业医师并进行全面评估。
(二)作业治疗作业治疗是一种通过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肢体功能的方法。
对于骨科创伤患者,作业治疗在康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骨折康复中,作业治疗可以通过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中医骨伤科与康复治疗

中医骨伤科是指中医学中专门研究骨折、脱位、扭伤、挫伤、损伤等骨伤科疾病的学科。
在中医骨伤科中,医生通常会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来诊断和治疗与骨伤相关的疾病。
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中药熏洗等多种手段。
针灸是中医骨伤科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具,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以达到治疗骨伤的目的。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拍打、推挤等手法来调理受伤部位的骨骼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损伤部位的恢复。
拔罐和艾灸是中医骨伤科中常用的疗法之一。
拔罐通过在患处施加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加速康复。
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草来温热患处,温补气血,促进损伤部位的修复。
此外,中医骨伤科也常使用中药熏洗来治疗骨伤。
中药熏洗是将中药煎煮后,利用蒸汽或热气将药物挥发到损伤部位,以温补、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来促进损伤部位的康复。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外,中医骨伤科还注重患者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中医认为,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骨伤的康复同样重要。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饮食调理方案和生活习惯指导,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中医骨伤科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指在骨伤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锻炼和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按摩疗法等多种手段。
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中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热疗、冷疗、理疗等手段,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促进受伤部位的康复。
运动疗法则是通过一系列的运动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按摩疗法则是通过按摩受伤部位的肌肉和骨骼,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加速康复。
总的来说,中医骨伤科与康复治疗注重综合治疗,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结合康复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加快康复进程。
快速康复在骨科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进展

快速康复在骨科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进展摘要:快速康复理念是指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减少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及促进功能恢复,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快速康复理念不仅适用于临床外科的治疗,同样也适用于临床外科的护理方面。
快速康复护理包括了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有效镇痛、导管护理、早期活动、快速恢复、饮食护理和出院随访等方面,通过运用快速康复理念,促使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早日出院。
关键词:快速康复;关节置换术;护理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8年6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本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20例患者。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
在常规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33例;其中,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有40例,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有20例。
这些患者的年龄为35~73岁,其平均年龄为(51.5±2.2)岁。
在试验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其中,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有44例,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有16例。
这些患者的年龄为36~72岁,其平均年龄为(52.5±2.3)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管理方法在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均对其进行常规护理。
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做好相关记录。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医嘱完成相关的护理操作。
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对其进行生活照护。
在此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
方法是:1)术前宣教:在手术前,为了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与恐惧,因此需要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术前宣教,包括: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手术相关的详细信息、术后的进食及活动等,让患者与家属能够详细了解围手术期中的每一个环节,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关于骨科术后康复,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关于骨科术后康复,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骨科手术后的康复,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然而,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没有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或者由于担心出现意外而不进行康复治疗,造成肢体功能不能得到完全的恢复,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样的情况在康复科是很常见的,所以在做完骨科手术之后,必须要进行康复。
一、骨科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康复训练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部分,是骨科术后恢复功能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消肿术后患者肌肉的运动会降低,肌肉对静脉回流的促进作用减弱,从而导致下肢水肿加重。
通过肌肉的收缩锻炼可以增加损伤肢体的血液循环,增加静脉及淋巴回流,有利于消肿。
2、促进骨折恢复康复训练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为骨折愈合奠定良好的血运基础;肌肉的收缩运动会引起骨折末端的微小运动,从而促使骨折末端形成大量的骨痂,从而促进愈合;对骨折末端进行纵向挤压,能促进骨折末端的愈合;关节内骨折的早期活动能促进关节的塑型,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3、减少关节僵硬关节腔中的坏死软骨片会造成关节坏死、脱落,而关节腔中的坏死软骨片会分泌大量的白细胞,从而加剧关节的充血、水肿、渗出,加剧关节的粘连;另外,由于骨折部位的粘连,使其失去了正常的收缩作用,从而使其运动不畅。
所以,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降低关节和肌肉的粘连。
4、减少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的程度长期活动性关节活动障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
功能训练能够降低肌肉萎缩,使肌力恢复,并使中枢神经系统能更好控制相应的肌肉。
5、减少卧床并发症术后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栓形成、感染、压疮、心脑血管意外、骨质疏松、关节粘连僵硬、肌肉萎缩、关节炎等。
早期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能力,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
二、骨科手术后恢复的四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你刚受伤或者刚刚做完手术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疼痛、红肿、炎症等症状。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中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最早由HenrikKehlet在90年代提出,其目的在于促进结直肠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
Kehlet认为手术创伤、代谢和内分泌紊乱以及长时间制动与术后器官功能障碍相关,其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种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
近年来,随着麻醉学、疼痛控制以及外科等方面新技术的发展,加速康复外科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在欧美国家中广泛开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中心思想是在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以加速恢复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节省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
ERAS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良好的麻醉、镇痛技术以减少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减轻疼痛等不适,以利于早期活动。
(2)具有微创外科理念,尽量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胃肠蠕动的恢复。
(3)强化术后康复治疗,包括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实施需要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康复医师和专科护士组成的团队的相互协作。
目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普通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医用,在骨科领域也逐渐被接受和应用,相关数据表明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更高的经济效益。
Sharrock以及其团队的工作可以被认为是ERAS理念在骨科领域的早期应用,其主要由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多项干预措施所构成,该项临床工作需要骨科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有术前患者教育、术中提供合适的麻醉方式和术后提供合理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以及术后康复治疗等。
早在1995年,Sharrock以及其团队便提出应当对择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干预,干预措施包括有:将麻醉方式由全身麻醉更改为硬膜外麻醉,术中常规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为高危患者提供必要的术后重症监护及特级护理,术后由麻醉医师提供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镇痛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对关节软骨及骨骼的影响: 关节制动使关节软骨轮替受压 及解压过程停止,导致关节软 骨的营养代谢障碍;较长时间 不负重或负重不良可以导致骨 萎缩、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
精品课件
3.对韧带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韧带 损伤和手术修复后常常需要石膏及支 具的固定。调查表明8周的固定需要5 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顺应性,12个月 才能恢复强度和刚度。固定后韧带活 动减少促使韧带黏连、关节囊挛缩, 从而导致关节活动度下降。
骨科治疗与康复医学关系密切
骨科是针对四 肢、脊柱及运 动系统伤病的 学科
最终目的是恢 复功能
骨科康复是专 门研究如何促 进功能恢复的 医学技术
目的是提升骨 科相关疾病手 术和临床效果
精中品国课件骨与关节杂志 2014.9 第3卷 第9期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应用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中医科 朱芙钰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康复医学与相关学科关系
临床
保健
预防
康复
精品课件
骨科康复是利用物理因子、运动疗法、 康复工程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基于循证 医学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与技 术。
卫生部要求骨折、关节手术、脊髓损 伤等术后24小时内就必须介入康复医 疗、其目的是尽快恢复功能,防治并 发症,改善心理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 保障手术的短期精和品课件长期效果。
精品课件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5 Vol (7)No 25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血肿机化期:消肿止疼为主,预 防血栓(物理因子)
卧床不负重的同时相邻关节的主 被动功能锻炼,恢复关节活动度 (CPM 踝泵 膝关节屈伸)
保持肌力,拐杖的使用(股四头 肌等长收缩)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骨科界
康复界
•重治疗 、轻康复
•缺乏与康复科的沟通
•缺乏康复专业人员
•临床工作压力大,无 暇顾及康复
•围手术期康复问题已 经成为我国骨科水平 提高的障碍
精品课件
•较脑卒中康复落后
•缺乏与临床医生的有 效沟通
•与康复医学的发展极 不相称
精品课件
骨科康复的基本原则
•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主动参与 •全面康复
精品课件
骨痂形成期:循序渐进的进行下肢负 重锻炼(术后6周,体重的25%)
注重相关肌肉耐力训练(不负重练习) 日常生活训练(上下楼梯方法)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上肢运动治疗器械 包括肩关节练习器、肩梯、 肋木、滑轮及吊环组合练习器、墙壁拉力器、上肢悬吊 牵引架、前臂旋转练习器、腕屈伸练习器、体操棍、哑 铃、磨砂板、分指板、重锤手指练习器等。
精品课件
4.对血管的影响:骨折卧床血液流 动缓慢,加之下肢损伤后造成血管 壁损伤,容易形成静脉血栓。肺栓 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 症。
精品课件
5.其它问题:骨科疾病患者因为体 位受限制,在临床治疗中容易发生 便秘、坠积性肺炎以及压疮等一系 列并发症。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医疗与哲学(临床决 策论坛版)2010年5月 第31卷第5期
(2)下肢运动治疗器械 包括电动站立斜床、电动或 机械跑台、功率自行车、站立架、助行器、悬吊牵引架、 股四头肌练习器、平衡杠、坐式踏步器、踝关节屈伸练 习器等。
(3)牵引器械 腰椎牵引装置、颈椎牵引装置。 (4)辅助步行器械 各种拐杖、助行器、轮椅。 生活辅助器械 手柄加粗装置、止滑装置、服装穿着辅
助装置等。 平衡训练器械 平衡板、弹力床、平衡训练/评估仪等。 其它 训练用垫和床、姿势矫正镜等。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