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_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一)椎管内肿瘤 (二)椎管内蛛网膜囊肿 (三)腰椎管狭窄症 (四)梨状肌综合症 (五)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症
三、间歇性跛行的鉴别 四、腹股沟及大腿前侧痛的鉴别 五、下肢麻木无力的鉴别 六、根性痛与牵涉痛的鉴别 七、精神性因素的鉴别
一、腰背痛的鉴别
腰背痛约占所有就诊病人的3%【2】,腰 椎间盘突出症仅占腰背痛病人的5%【3】,腰 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为腰痛伴坐骨神经 区放射痛,但约半数患者先腰背痛后腿痛, 腰背痛可以为广泛的钝痛,起病缓慢,也可 为急性发病,部位主要在下腰背部或腰骶部, 每当活动或长期取一姿势时疼痛加重,休息 或者卧床后疼痛缓解。
(五)炎症性疾病
1、腰椎结核
腰椎结核的病征为:病人可有全身结核中毒症 状,有长期的腰部钝痛,休息稍好,但无完全缓解 的间歇期,而呈持续性加重。低位的腰椎结核,结 核病灶压迫神经根产生腿痛,痛可一侧或两侧。
检查可见腰部保护性强直,所有活动受限,活 动时疼痛加重。椎骨破坏严重或脓肿压迫马尾神经 可有区域性感觉运动障碍,腱反射改变及肌萎缩。 但很少只影响一条神经根。化验检查血沉增快。
1、内脏疾病
腹腔器官和肿瘤可以引起腰背痛,如胰腺炎、 胆囊炎和消化道溃疡等。
盆腔内脏疾病,特别是女性的附件炎,当有椎 间盘突出症而又有盆腔脏器疾患时,则术前必须当 心辨清各种症状性质,以免影响突出椎间盘术后的 效果。
2、血管源性腰背痛
腹主动脉瘤,腰背深部钻心性疼痛,与活动无 关,体格检查可发现搏动性腹部包块,有杂音,下 肢脉搏搏动消失。
下腰段有前突增加或保护性强直,有滑脱或前 突重者腰骶交界处可出现典型的小凹、症状重者 腰椎活动范围可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可有一侧或 两侧受到影响,但较椎间盘突出者疼痛轻。有马 尾受压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ppt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解剖
椎体间结构侧面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解剖
椎体间结构上面
椎体间结构前面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解剖
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 腰3及腰4神经根皆自相应的椎体上1/3或中1/3水
平出硬膜囊,紧贴椎弓根入椎间孔,在椎管内走 行过程中不与同序数椎间盘相接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 断与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解剖及发病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解剖
椎体间结构整体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解剖及发病特点
L5-S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 而外伤则常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日常生活中腰椎间盘反 复承受挤压、屈曲和扭转等负荷,容易在腰椎间盘受应力 最大处,即纤维环的后部由里向外产生裂隙,这种变化不 断积累而逐步加重,裂隙不断加大,使此处的纤维环逐渐 变为薄弱。在此基础上,由于一次较重的外伤,或反复多 次轻度外伤,甚至一些日常活动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时, 均可促使退变和积累性损伤的纤维环进一步破裂,已变性 的髓核组织由纤维环软弱处或破裂处突出,纤维环损伤本 身可引起腰痛,而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放 射性痛,故有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以及神经功能损害的 症状与体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最全版)PTT文档

•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改变 椎间盘退变是椎间盘突
出的病理改变基础。
• 髓核因退变和损伤而破碎,纤维环也可因反复损伤而变软
或产生裂隙,纤维环的坚固性减低。在外伤和压力增加时, 既使外力不大,也可使髓核产生移位,当纤维环有裂隙时, 髓核可经裂隙突出。
• 髓核突出的病理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
• (1)隆起型 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完整。退变的髓核轻
• 腰椎痛的发生机理主要为突出髓核对邻近的神经根和窦—椎神经的机
械性刺激和压迫引起机械性神经根炎以及髓核内糖蛋白和β-蛋白溢出, 大量“H”物质释放,使神经根和窦—椎神经遭受刺激而引起的化学性 神经根炎所致。
• 马尾神经受损症状 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及
双下肢根性痛。
• 间歇性破行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充血水肿和
边缘骨质增生。
• 突出物纤维化及钙化 在突出物表面有毛细血管侵入,包绕,发生无
菌性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突出物纤维化及钙化。钙化可局限于突出物 的周边,也可发生钙化全部呈骨样结节。
• 神经受损 突出物刺激和压迫神经根,早期发生充血、水肿、变粗等
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如长期受压,则可引起神经根粘连,变性和萎 缩。其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和反射障碍。如压迫马尾神经,常引起大 小便及性功能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一、发病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青壮年,患者 痛苦大,伴有马尾神经受累者可引起大小便功能障碍, 严重者可致瘫痪。 但由于腰骶部活动度大,处于活动的脊柱与固定的骨盆 交界处,承受的应力最大,椎间盘容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故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发生率最高,可占80%以上。 腰3-4占15%,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约占3-5%。
腰椎间盘突出的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的鉴别诊断发布时间:2021-12-30T01:28:59.84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2期作者:韩秉洋索鹏程张帅范泽宇韩昊甫[导读]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神经根压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腰椎腿痛,在发病过程中可能压迫到神经或者的波反神经根,韩秉洋索鹏程张帅范泽宇韩昊甫华北理工大学?063210摘要: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神经根压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腰椎腿痛,在发病过程中可能压迫到神经或者的波反神经根,伴随腰腿疼痛,也可发生在腰臀部肌肉或者筋膜等造成发射性下肢不适,也存在部分假性坐骨神经痛症状,应该加以区分并鉴别诊断。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鉴别诊断;坐骨神经痛引言:腰椎间突出是一种退行性改变,病发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且神经功能改变多种多样,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仍需区分不同症状下疼痛改变,以便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
本文基于当前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选择不同的鉴别诊断措施,为此综述如下,以期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椎间盘性疼痛作为疼痛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椎间盘的疼痛并不一定是由疝出导致的,因为很多情况下病人的椎间盘并不会显示出太多的异常[1] 。
值得注意的事,人体的腰间盘组织是由多种神经所控制的。
对患者进行检查时,若患者直腿抬高的实验结果是阳性,要让患者做脊髓造影来确定发生病变的准确位置。
椎间盘患者因为神经根长时间受到压力会导致周围的肌肉萎缩,患者椎间盘疼痛时一般都是放射状疼痛,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检验结果会呈阳性。
2.关节突关节病变椎间滑膜关节不稳定或者滑膜关节的神经被压迫都会引起滑膜关节的病变和疼痛。
人体中的各个关节都会存在这种现象,关节腔内发生病变或者产生炎症时的疼痛感与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有很高的相似度有时会难以辨认[2] 。
有些患者患病后症状并不明显,通过X光线可以发现,滑膜关节的异常,但是有时候病症明显的患者利用X光线来检查身体却无法准确判断病情,所以,在对患者做检查时,要加一些辅助手段,例如做CT和MRI,可以提高对病情的判断准确度,有利于患者后续的治疗。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杜心如写在课前的话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诊断、进行鉴别;与其有相同症状与体征疾病主要有腰椎管狭窄、肿瘤和结核,还有一些内脏疾病。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员将掌握上述疾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
一、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压迫神经和刺激为主造成的症状。
而腰椎管狭窄症主要是神经根受压缺血,表现为容积减少,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到挤压;其结果是导致静脉的回流障碍、瘀血,最后出现神经根的动脉供血发生改变,出现神经根缺血;以间歇性跛行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主要表现为腰臀部疼痛,包括大腿后、小腿外、足底、足背等的疼痛。
开始走路的时候不疼,以后逐渐加重,休息以后缓解,再走再疼。
可表现为疼痛、麻木和胀痛。
而骑自行车不痛,因为骑车的时候椎管相对宽敞,这时候神经根缺血反而有所改善,也就是骑车能骑40里,走路不到400米。
对于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足背动脉搏动是正常的,下肢的血运末梢循环也是好的,这点和动脉缺血有明显的不同。
脉管炎也可造成间歇性跛行,它涉及的血管主要是四肢的中小动静脉,它可以继发神经病变,所以产生的症状是缺血性的疼痛;范围往往是以肌肉为主要表现,小腿后部的肌肉,三头肌为最疼。
表现为一走就疼,休息就好,有时候这种间歇性跛行不走也疼。
足背动脉的脉搏搏动会减弱或者消失;皮温较低。
病人下肢静脉曲张和腰椎狭窄并存也会出现间歇性跛行,但是同时还会出现小腿的酸胀、沉重感。
这可能是两个原因叠加导致,是既有腰椎管狭窄的症状,又是有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体征。
二、腰椎肿瘤腰椎肿瘤也产生腰疼,它刺激神经根以后也产生放射痛。
但是腰椎肿瘤疼痛的特点是夜间痛,肿瘤的病人往往是晚上疼的厉害。
白天轻、晚上重,这与腰间盘突出症的白天重、晚上轻正好相反;疼痛是活动轻、休息重。
腰椎肿瘤的病人平片或者CT,会发现有椎体的破坏。
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血液性疾病也会出现腰疼,并产生放射痛;同时有贫血、无力等其他表现。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一、急性腰扭伤多数有急性腰扭伤史,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功能失调,以及突然发作的急性疼痛,常处于强迫体位,由于保护性肌紧张使脊柱强直或侧凸,疼痛可向臀部放射。
屈髋屈膝时可引起腰部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无坐骨神经牵拉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阴性。
二、慢性腰部劳损可由急性腰扭伤后未经及时合理治疗或长期积累性腰部组织损伤引起.常表现为腰骶部酸痛或钝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改变体位及局部捶打按摩后症状减轻,不能坚持弯腰工作,疼痛严重时可牵掣到臀部及大腿后侧。
腰骶部竖脊肌附着点处是最常见的压痛点,椎旁、棘间及第3腰椎横突深压痛,臀肌起点及臀部可有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无放射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蒋赞利三、退行性变腰椎骨关节病以腰椎退行性改变为主,有腰椎广泛骨与关节增生性改变,并继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临床表现为晨起腰部僵直或酸胀感明显,活动后症状逐渐减轻,但活动时间较长后病人又可出现腰痛加重,卧床休息、局部按摩后可以缓解。
腰部常无明显压痛点,局部按压后有舒适感.退变较严重的患者,小关节不对称,该节段的腰椎间盘变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以致骨质增生,向后压迫神经根,或因腰椎不稳、小关节增生内聚而刺激神经根,而出现下肢放射痛,疼痛以股部前外侧为主,有时可表现为根性痛,此时应注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
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为腰椎管外病变,该横突尖部软组织因损伤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导致腰痛或腰臀痛。
多发于青壮年、腰背肌较弱者,男性多见,有外伤史和长期工作姿势不良者。
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及臀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俯卧位检查时可触及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轻度痉挛及压痛,可在第三腰椎横突末端扪及硬结和条索状物,触压痛明显,有时可在臀中肌后缘或臀大肌上缘扪及条索状物及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神经根刺激症状,化验及影像学检查无特殊异常。
五、腰椎椎弓崩裂与滑脱指腰椎椎弓在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缺损或断裂,使椎弓失去完整的骨性连接,又称峡部不连。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最全内容精编版

临床表现
5、健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若健侧 直腿抬高活动诱发患侧坐骨神经痛, 表明有椎间盘较大的中央型突出或 为腋下型突出,肩上型突出常呈阳 性。 6、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为上腰部 椎间盘突出症的阳性体征。患者俯 卧,膝关节完全屈曲,足跟触及臀 部,后伸髋关节,则L2-L4神经根 张力增加,股神经受牵拉,患者感 觉到腹股沟及大腿前方疼痛者为阳 性。
诊断及鉴别诊断
5、强直性脊柱炎 病变为进行性,早期腰痛伴坐骨 神经痛,,病变逐渐向上,血沉加快;晚期脊柱呈 竹节样变、关节融合。 6、梨状肌综合征 以臀腿痛为主要表现,压痛点位 于环跳穴处,腰部无明显压痛。梨状肌紧张试验阳 性,腰部功能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概况 解剖结构 病因病机 临床分型 临床表现
2、坐骨神经痛 由于50%的腰 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L4/L5及 L5/S1椎间隙,故多有坐骨神 经痛。疼痛多为钝痛,并逐渐 加重,呈发射痛
临床表现
3、腹股沟及大腿前内侧痛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时,突出 的腰椎间盘可压迫2、3、4 神经根,导致支配区域疼痛。
临床表现
4、间歇性破行 由于腰及 下肢的疼痛及麻木突然加 重所致。多出现在腰椎间 盘突出症继发腰椎管狭窄, 或原发性腰椎管狭窄的表 现。行走时腰椎管内受阻 的丛静脉逐渐扩张,加重 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引起 缺氧而引起。
临床表现
5、马尾综合征 主要表现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巨大突出时,可压迫附近平面以下的马尾神经, 出现严重的双侧或左右交替的坐骨神经痛、会阴区 麻木、排尿排便不利、双下肢的不全瘫痪等。 6、其他 有的患者的患肢可出现发凉、尾骨痛、小 腿水肿等。
二、体征
1、腰部畸形
由于髓核向 后突出,腰部 被动前屈可缓 解神经根所受 的压迫,腰椎 侧屈发生较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

9、损伤 损伤和积累性劳损,是加速 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因素。而在椎间盘退变 的基础上,反复生理的应力或急性暴力, 常是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的原因。这是因为 椎间盘除吸收垂直压力外,还要承受剪切 应力。在轻度屈曲位时,关节突关节剪力 阻挡作用接近于消失。
10、 持续震动 拖拉机、坦克和汽 车司机经常在坐位承受颠簸,此时腰椎负 重大,腰椎间盘长期在震动影响之下,腰 椎间盘内压持续性增高。另外,持续震动 可累及微循环,产生椎间盘营养障碍,氧 分压和细胞活性明显减低,因而可加速腰 椎间盘退变的进程,甚至产生腰椎间盘突 出。
牵引的适应症:初次或2次发作,病程 不超过6个月,或超过6个月但症状体征 不严重,以及其他原因不宜手术者。牵 引有效率为70%。
牵引的禁忌症: ①中央型腰间盘突出伴双下肢麻痛、大 小便功能障碍及鞍区麻木等马尾综合征者。 ②LIDP合并腰椎峡部不连或伴有滑脱 者。 ③孕妇及妇女在月经期者。 ④LIDP合并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 效果最好的是单纯LIDP,其次为合并骨质 增生,突出位于L1-4者效果显著,腰前凸 增加者,L3-4效果最好,L4-5次之。
(2)药物 ①糖皮质类固醇(甾醇类激素): 目前尚有争论。许多病人应用激素与局麻 药行神经阻滞取得治疗疼痛急性期的明显 效果,但进入慢性期后效果差。有人坚持 除非有明显炎症,否则就不用激素。有些 病人在注射长效型激素后,不能立即缓解 疼痛,反而使疼痛加重,因为长效型结构 中含有长链脂肪酸,可残留形成刺激团致 痛。在一些注射过类固醇的病人术中发现 硬膜下腔明显粘连。
⑤低分子右旋糖酐:可扩张血管、减 低血液粘稠度。 ⑥防治感染:静滴青霉素560万U,1日 1次,隔日加甲硝唑100ml,口服氯唑沙宗 0.2-0.4g,1日3次。
3、理疗、按摩及药物 (1)理疗、按摩 椎间盘突出部位及 受压神经根,有较重的无菌性化学性急性 炎性渗出、水肿、神经根增粗,有的神经 根静脉和椎内静脉丛怒张,血液和淋巴循 环受阻,继之粘连、增生。针对这些病变 采用理疗、按摩、中西药内服外敷等对局 部和全身有明显的活血化淤、舒筋通络、 解痉止痛、提高免疫力,使突出的髓核有 可能部分甚至大部分吸收,是综合治疗中 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_腰椎间盘-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国腰椎间盘治疗网首页特色疗法推荐专家先进设备疾病资讯推荐医院典型病例疾病图库椎间盘健康俱乐部在线咨询网上预约健康论坛腰椎常识病因诊断症状治疗预防康复颈椎常识病因诊断症状治疗预防康复不限制最近一天最近三天最近一周最近一月最近半年热点:椎间盘超市保守疗法首页>> 疾病资讯>> 颈椎间盘突出>> 诊断>> 正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2009-6-5 14:38:09 阅读数:517 网友评论:0 条【诊断】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因素及机翻,结合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其特殊检查并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诊断,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1.椎间盘性疼痛椎间盘性疼痛是疼痛门诊常见的一类疾病。
事实上,椎间盘并不一定要疝出才会引起疼痛,有时病人的椎同盘看上去甚至没有丝毫异常。
需要提醒一下的是,椎间盘组织是多神经支配的。
如果病人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则须行脊髓造影,以便明确病变部位。
椎间盘疾病常引起沿神经分布区域的放射状疼痛,呈闪电样由于神经根长期受压.可致其所支配的肌肉肌力减退,甚至萎缩,部分病人甚至出现对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征象包括:①X线片示椎间隙变窄;②CT及MRI示椎间盘脱出和神经根受压;③脊髓造影示神经根受压。
对椎间盘疾病引起的疼痛最初多采取非手术处理措施,如平卧硬板床、肌力锻炼。
对那些需要及时返回工作岗位因而没有足够休息时间的患者,我们建议给予局部静脉封闭。
有时。
理疗对缓解部分病人的疼痛也非常有效。
2.关节突关节的病变疼痛门诊非常常见的一类病因就是椎间关节突关节不稳及关节突关节部位的神经受到激惹。
这一情况存在于脊椎各个节段。
如果关节腔内发生炎性积液可压迫神经根,其症状有时难以与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
有时对于一些无症状的患者,X线片往往可以发现关节突关节的退行性变,而对于一些症状明显的关节突关节病患者,X线片却难于发现任何征象。
这时,做CT、和MRI检查可帮助发现病变部位及明确病变性质,最可靠的鉴别手段是在X线监视下局部穿刺封闭。
3.骶髂关节病变背部慢性疼痛的另一个常见病因就是骶髂关节病变。
该关节除了是重要的承重关节以外,其神经支配亦非常丰富,包括L4、L5、sl、S2,这也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为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平面神经根的病变引起疼痛。
(1)骶髂关节劳损骶髂关节由骶骨侧面与双侧|骞骨构成,虽然是滑膜关节。
但关节面高低交错,外加强大的韧带固定,骶髂关节只有少量前后与旋转活动。
骶髂关节扭伤是下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女性妊娠后期内分泌影响可使韧带松弛而易扭伤。
临床表现为持续局部疼痛,不敢负重,活动时加重,翻身困难。
检查呈4字试验(Gaenslen征)阳性。
治疗可行关节内封闭或臀围固定。
(2)骶髂关节结核骶髂关节结核可为单纯滑膜结核或骨关节结核。
起病缓慢,持续疼痛,局部肿胀压痛,休息减轻,活动、咳嗽加重,晚期可出现寒性脓肿。
X线检查及CT可帮助确诊。
4.骨盆出口综合征骨盆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的综合征,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命名,其全称为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Ischiaticnerve pelvisoutletstenostomatoussyndrome)。
以往常与”梨状肌综合征”相混淆,经研究表明,梨状肌病变只是构成本病的原因之一,而且仅占很少一部分,据统计只有10%左右。
坐骨神经的盆腔出口是由骨盆后壁的多层肌肉、韧带及结缔组织所构成的一个骨纤维性管道;上起盆腔口,下至闭孔内肌下缘。
坐骨神经自盆腔后壁穿过其间进人臀部。
梨状肌自骶骨前缘起始,横行穿过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窝,将盆腔出口分为上下两段;臀上神经及动脉从上段穿出;下段即为梨状肌下孔,由梨状肌下缘与孑子上肌上缘构成宽度只有2.7+O.6cm的三角形裂晾和坐骨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及臀下动脉由此穿出。
此处软组织的损伤或病变以及梨状肌的变异,均可使坐骨神经受到刺激或卡压,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盆腔出口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干刺激症状,起始于臀部的沿坐骨神经行走的放射性疼痛,并伴有其支配区的运动、感觉或反射障碍。
起病可缓可急,多有外伤、劳累、着凉或受潮史。
病程长时可呈间隙性起伏发作。
多为单侧发病,初为臀钝痛、酸胀或沉重感,有时也可表现剧烈锐痛。
疼痛向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放射,但很少达跟部及足底部,而且多无明确的根性界限。
走路可使疼痛加剧,或出现间隙性跛行。
检查时,在臀部坐骨神经出口部体表投影区,即坐骨结节与大粗隆连线的中、内1/3上方约2.54cm处,有明显压痛,且向女腿后下肯前射.有时可在局部扪及痛性结节或痉挛的梨状肌。
在伸髋位被动内旋下肢(Feibeng征)或内收、屈曲及内旋髋关节(Thiele试验)均可使症状加重;坐位屈曲并拢双膝,对抗医师双手挤压分开膝部可出现力弱或疼痛加重;俯卧位伸髋屈膝,髋强力内旋可诱发症状。
直腿抬高试验、屈颈试验多不典型。
腰部无阳性体征。
局部封闭可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
5.肌带状疼痛综合征该征有许多别称,如肌炎、肌纤维炎、组织间肌纤维炎、肌痛。
此征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损伤所致。
其具体机制仍不明,只是推测病变部位可能已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且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该病的临床表现很复杂,且合并有肌痉挛。
患者有时主诉疲劳、嗜睡。
一个特异性症状就是能够在该病患者身上找到一处疼痛触发点,刺激该部位可引起肌肉疼痛,也可引起病因部位处的疼痛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无任何主诉的隐匿型患者也可以有类似的疼痛触发点,因此不能把这一症状看作是诊断该类疼痛的充分条件。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任何专门的实验室来研究该项疾病。
因此,全部的经验都是从临床实践中获得的。
总之,在找到外周疼痛部位之后,利用“疼痛触发机制”最终确定病因所在部位。
6.肿瘤及瘤样病变肿瘤及瘤样病变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屡有报道,发病率仅次于盆腔出口综合征。
椎管内肿瘤以神经根性痛为首发症状者多达57.5%,而根性痛多由神经鞘瘤所引起,胸腰以下的根性病可表现为腰痛或腰腿痛,当单一神经根受累时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极似,因此临床鉴别相当困难。
详细询问病史,均呈典型的慢性渐进性起病,表现为长传导束障碍,足部发麻、走长路时下肢无力或间歇性跛行。
然而肿瘤为持续的进行性生长,其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不因休息而缓解。
足部麻木亦由下而上发展至腿部,甚至对侧下肢,最终可导致马尾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检查多无脊柱畸形,压痛也不明显,直腿抬高试验不典型。
运动、感觉、反射障碍往往不局限于单一神经根支配区。
7.臀肌劳损臀大肌是身体上最大的浅层肌肉,其覆盖筋膜菲薄,其起始部易受牵拉伤。
臀大肌的支配神经来自L5~S2,疼痛可牵涉到下肢而产生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急性臀肌损伤可引起肌肉痉挛,但其压痛点在髂后上棘外侧,局部封闭可立即消除症状。
8.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臀上皮神经来源于L1~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下行越过髂嵴进人臀部时,经过腰背筋膜在髂嵴上缘附着处形成的骨纤维管,穿出到皮下,分布于臀部及股后外侧皮肤。
臀上皮神经在经过深筋膜孔处受到刺激或卡压可产生一系列症状。
临床表现为腰痛及臀部疼痛,可扩散到大腿及胭窝,但极少涉及小腿;在髂后上棘外上方髂嵴缘下有明显压痛点,有时可扪及条索节结或小脂肪瘤;可伴有臀肌痉挛。
局部封闭可立即消除疼痛。
腰部无体征,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阴性,可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
9.棘间韧带劳损是腰痛常见原因之一,一般表现为弯腰时下腰部酸疼无力,弯腰后伸直困难及局部疼痛等。
明确诊断后可经局部封闭使症状消失。
10.L3横突综合征L3横突综合征被误诊为腰椎问盘突出症的并不少见。
L3位于腰椎中部,其横突最长,向后伸曲度大,多条腰背腹部的肌肉与筋膜附着其上,形成腰椎活动枢纽及应力中心。
因此。
容易受到肌肉筋膜的牵拉损伤。
L3横突尖端后方紧贴着L2神经根的后支,当腰前屈及向对侧弯时,便易受到牵拉与磨损而致其支配区产生疼痛、麻木等症状;并可牵涉到前支引发放射性疼痛,波及髋部及大腿前侧,少数放射至会阴部。
L3横突前方有腰丛神经的股外侧皮神经干通过,分布到大腿外侧及膝部,该处病变也可产生股外侧皮神经痛的症状。
L3横突综合征起病可缓可急,可有外伤史。
临床表现除上述症状外,检查可发现L3横突尖端压痛明显,局部肌肉痉挛或肌紧张。
在瘦长型患者多可扪及L3横突过长。
11.脊神经后支综合征脊神经后支由脊神经发出长O.5~1cm,在下位椎体横突的下缘,上关节突关节的外侧向后下走行,分为内、外侧支。
其间夹角约呈60。
内侧支经下位椎体的横突根部及上关节突外侧向下经骨纤维管下行3个椎体,在中线附近穿深筋膜到皮下。
沿途分支到下方相隔一、二节段的小关节突、筋膜和韧带。
外侧支向外下走行,分出肌支支配椎旁肌,皮支下行3个椎体穿出腰背筋膜达皮下并继续下行:L1外侧支至髂嵴下方;L2、L3外侧支经臀部到股后;L4、L5跨髂嵴经臀部到骶后。
内侧支的末梢一般分布在后正中线与小关节连线之间;外侧支的末梢分布在小关节连线以外。
内外侧支之间有吻合支,同一结构的神经支配是多源性的。
如L4~5小关节由L2、L3和L4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支配。
因此,某脊神经后支主干受刺激时可引起下方远隔部位的牵涉痛,将此神经主干封闭,所有症状均消失。
由于脊神经后支起始部及分叉部较固定,脊柱运动时易受牵拉伤。
脊椎骨折,椎间盘退变或术后等致椎体间相对位置改变,均可牵拉脊神经后支而产生症状。
临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腰痛,可伴大腿痛,但膝关节无感觉、运动和反射异常;主诉痛区上方2~3节段同侧横突根部压痛。
12.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亦有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
检查病人时,主诉病史除症状比以前加重外,基本性质和术前相同。
检查发现双下肢呈痉挛性肌张力增强,很难进行直腿抬高试验,四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经临床及MRI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
13.脊髓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亦有报道,其中最常见的为硬脊膜动静脉瘘,由于血管的异常可使脊髓局部缺血变性或受压,因而影响脊髓各种功能,可导致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控制的异常。
临床可表现为肌肉无力、萎缩、行走障碍。
而腰椎间盘突出以放射痛为主要症状,肌力一般变化小,行走障碍因疼痛而非无力,明显的肌肉萎缩极少,踝阵挛及足下垂内翻更不会见到。
硬脊膜动静脉瘘尚有下腹或腹股沟以下痛觉的明显减退,并多数有位置觉的障碍。
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痛觉减退一般局限在足背及小腿,范围小,程度轻。
腰椎间盘突出症除马尾受压者外,括约肌障碍少见。
此类病人应重视神经系统的物理检查,作胸段MRl检查。
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确定病变部位及范围,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