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类表面活性剂对硅表面无电沉积Ag膜光滑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分散液晶光电性能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分散液晶光电性能的影响
然后用毛细玻璃管吸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灌注ito导电玻璃制成的液晶盒中盒厚20用玻璃微球控制厚度将灌好的液晶盒置于高压汞灯下20cm处充分固化40min23犘犇犔犆光电性能的测试光电性能测试在改装过的tul8l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上进行550nm可见光为测试波长以空气为参比逐次递变所加电压同时记录pdlc的光透过pdlc膜的形态观察在xp6910024偏光显微镜上进行
酯 ( M A) 基 体 , 7为 分 散 相 , 加 入 了不 同 含量 的 硬 脂 酸 ( A) 面 活性 剂 , 用 聚 合 物 诱 导 相 分 离 法 制 备 P 为 E 并 S 表 采 了 P L 并对 P L D C, D C的 光 电 性 能 进 行 了 测 试 。研 究 发 现 , D C 的 电 光 性 能 随 着 S 含 量 的 增 加 而 改 善 , PL A 但 当 S 的含 量 达 到一 定 值 后 , 晶 微 滴 出现 “ 聚 ” 象 , 电 曲线 出现 一 个 转 折 点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 面 活性 A 液 岛 现 光 表 剂 可 以调 控 聚合 物 和 液 晶微 滴 的 界 面 作 用 , 降低 锚 定 能 , 而 改 善 P L 的光 电性 能 。 从 DC
Sihu c an Uni e s t , e gd 6 0 6 vri y Ch n u 1 0 5,Ch n ) i a
Ab t a t sr c :Po yme s r e i i r s a PDLC)i n fn w ipl y ma e i 1 tha l rdipe s d lqu d c y t l( sa ki d o e d s a t ra .I sa
表 面活性剂对 聚合物分散液 晶光 电性 能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对复合电沉积法制备纳米碳管复合镀层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对复合电沉积法制备纳米碳管复合镀层的影响

扬 州职业大学学报
第 l 卷 0
1 实验部分
1 1 试 剂 和 仪 器 .
表 1 制备纳米碳管 一 工作 电极 的电解液组分 镍
—\
配方
镀液种 类 氨基磺酸盐镀镍液 普通镀镍液
、\ (0 mL) 20 (0 mL) 20
硝酸 (7 ,H l 3 %) 氯化镍 ( R , 6 %) C (7 , A ) 硼酸 ( R , A ) 硫酸镍 ( R ,十六烷基三 甲基溴 A )
本文通过测定纳米碳 管 占所得镀层质 量的百分 比, 研究表面活性剂对复合 电沉积法制备纳米碳 管复合镀层的影响 , 将为调控纳米碳管复合镀层 的结构和性能提供新 的途径。
作者简介 : 徐
斌(99 )男, 州工业职 业技 术 学院化 学工程 系助教 , 17 ~ , 扬 硕士。
维普资讯
XU i,Z Bn HU h n — U C agW
( ag huC l g f n uta T cn oy Y n zo 2 17 hn ) Y nzo l eo d s i ehd g , agh u25 2 ,C ia o e I rl
Ab ta t n t i p p r ab n n n t b o p st o t gwa rp rd b o o st lt g. a igwa sr c :I s a e ,c ro a o u ec m o i cai sp e ae yc mp i pai h e n e n Plt s n p ro me t h d io fdfee ts ra tn sa h ie u d me tlfco sa d t emasfat n efr d wi t ea dt n o i rn u fca t tt egv n fn a n a a tr n h s rci h i f o

表面活性剂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高性能GaSb纳米线

表面活性剂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高性能GaSb纳米线

表面活性剂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高性能GaSb纳米线摘要:虽然基于GaSb纳米线的各种电子器件和结构已经可以实现,但是由于对纳米线径向生长过程的控制过程不易实现,从而会导致结构的不均匀和制备出的纳米线直径过大(在几十个纳米以上),从而不利于该类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本文中,我们使用硫表面活性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出了非常均匀的薄膜材料,GaSb纳米线的直径在20nm以下。

与通常用于液相和薄膜制备技术的表面活性剂作用机制不同,硫原子有助于在纳米线界面形成稳定的S-Sb键,能够有效地稳定晶体界面,并抑制纳米线在径向的无规生长。

将该类材料应用到晶体管中,表现出非常优异的电性能,其空穴迁移率峰值达到200 cm2V-1s-1,比现有报道的GaSb纳米线设备的相关性能要优异。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表面活性剂辅助法,是制备高性能小直径的GaSb纳米线的有效方法。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由于具有比较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一维(1D)半导体纳米线(NWs)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用于下一代电子、光电、光伏等器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虽然已经在NW成核的控制和二元、三元系统的组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但是对于纳米线形态的和NWs长度尺度(特别是从原子水品上)的控制依然是一项技术挑战,特别是对于非常重要的III-Sb纳米线。

一般来说,III-Sb纳米线很难以直径较小的催化剂粒子为基础通过化学气相淀积(CVD)等其他方法来制备得到,从而其制备出的直径都要比III-As NWs的直径大。

这主要是因为需要的前驱体的分压高,并且Sb原子的大小较大。

特别是在CVD过程中,由于Gibbs-Thomson效应使得Sb的过度饱和度在较小的催化剂粒子作用下显著降低,因此小直径NWs的制备只能通过增加前驱体的浓度来实现。

除此之外,Sb较大的原子半径会影响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效果,Sb原子一般会在生长界面的上表面漂浮,从而影响表面或界面能量和减少吸附原子的迁移长度。

PVP表面修饰Ag纳米粒子制备及动力学研究

PVP表面修饰Ag纳米粒子制备及动力学研究

PVP表面修饰Ag纳米粒子制备及动力学研究
孙丽;陈延明
【期刊名称】《应用化工》
【年(卷),期】2019(48)S02
【摘要】以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大分子表面活性剂,AgNO_(3)为前驱体,乙醇-水为溶剂,通过乙醇的还原作用和PVP的弱还原作用,在乙醇-水体系中制备得到了Ag纳米粒子。

实验过程中,系统考察了水/乙醇体积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VP浓度、AgNO_(3)浓度等因素对Ag纳米粒子生成过程动力学的影响。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合成的Ag纳米粒子生长的动力学过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UV-Vis测试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水混合溶剂中水含量的增加,Ag纳米粒子的吸光度明显减小;随着反应温度、PVP浓度、AgNO_(3)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Ag纳米粒子的吸光度均有所增加,其中PVP和AgNO_(3)浓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更为显著。

TEM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到的Ag纳米粒子具有球状结构,且具有较窄的尺寸分布。

【总页数】5页(P221-225)
【作者】孙丽;陈延明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83
【相关文献】
1.微波场中PVP还原制备Ag纳米粒子
2.PVP作为保护剂制备Ag纳米粒子
3.Ag 纳米粒子修饰聚合物纳米尖锥阵列的SERS衬底制备
4.PVP表面修饰不同形貌金银纳米粒子研究现状
5.PVP-b-PLA修饰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实际应用聚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吴双成表面工程资讯实际应用112011·02锌酸盐镀锌使用DPE添加剂时,辅助络合剂三乙流效率增大,OP乳化剂属于大分子表面活性剂,在醇胺对铁离子有较强的络合作用,致使锌粉不能置换电极表面形成胶束,对电极过程有阻化作用,使锡电出镀锌液中的铁杂质,三乙醇胺还使镀液黏度增大、沉积还原电位显著负移,阴极峰电流显著降低。

导电能力下降,槽压高,电流效率降低。

用聚乙二醇[6]代替三乙醇胺是行之有效的。

[5]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甲磺酸体系锡镀层织构受聚乙二醇苯基辛基醚(OP)的质量浓度和阴从1840年第一个镀银专利到现在,氰化镀银已极电流密度的综合影响,在高OP质量浓度和低电流有170多年历史,20世纪70年代,光亮剂引入镀银密度条件下,镀层以(211)和(321)晶面择优;溶液,省去了抛光工序,使氰化光亮镀银的应用更加在低OP质量浓度和高电流密度条件下,镀层以广泛。

氰化光亮镀银光亮剂同样分为主光亮剂和表面(101)和(112)晶面择优。

活性剂(载体光亮剂或分散剂)。

早期镀银用载体光亮剂是土耳其红油,它是各种聚乙二醇等聚醇类有机物,对电极有较强的吸附油类的磺化产物,实质是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作用,对铵盐镀锌来说,是个很好的光亮整平剂,可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载体光亮剂中最多的,阳以有效防止边缘“焦化”。

添加量宜控制在1~2 离子和非离子型载体光亮剂应用相对较少。

常用的阳g/L,过多则极易造成镀锌层夹杂和镀层脆性,又可离子型载体光亮剂是聚氧乙烯烷基胺和甲基聚乙醇季能造成钝化膜变色。

铵。

常用的非离子型载体光亮剂是吐温40,即聚氧乙220~270 g /L 氯化铵,25~32 g /L 氯化锌,30~40 烯山梨醇的油酸酯。

g /L 氨三乙酸,1~2 g /L 硫脲,1.0~1.5 g /L 聚乙二文献[7]通过阴极极化曲线、微分电容曲线以及醇, 0.2~0.4 m L /L 海鸥洗涤剂,pH=5.8~6.2,温度5~ 2XRD、SEM分析,研究了光亮剂在脉冲及直流电镀40 ℃,电流密度1.0~2.5 A /dm 。

表面活性剂在电镀

表面活性剂在电镀

定义
电镀是一种利用电解原理在金属表面 沉积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原理
通过电解作用,将阳极的金属溶解并 沉积在阴极的基材表面,形成一层金 属镀层。
电镀的种类和用途
镀锌
用于提高钢铁制品的耐腐蚀性。
镀金
用于电子和航空航天领域,提高导电性和抗 氧化性。
镀铬
用于提高金属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电镀合金
用于制造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材料,如不锈 钢。
表面活性剂在电镀中的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表面活性剂在电 镀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未来将 会有更多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和绿色表面 活性剂涌现。
VS
产业应用
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和产业升级的需要, 表面活性剂在电镀产业中的应用将更加广 泛和重要,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产业应用场 景出现。
THANK YOU
不当的表面活性剂可能导致电 镀溶液不稳定,加速溶液老化, 影响电镀效果和产品质量。
05
表面活性剂在电镀中的研究进 展
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应用
新型表面活性剂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这些新型表面活性剂具 有更高的表面活性、更低的毒性和更好的环境友好性。
清洗表面
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地去除金属表面 的油脂、污垢和氧化物,为电镀提供 清洁的基底。
润湿和分散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溶液与金属表面 的界面张力,使液体更好地润湿金属 表面,同时将溶液中的固体颗粒分散 开,防止沉淀。
表面活性剂在电镀液中的作用
稳定电镀液
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络合剂或稳定剂,稳定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防止其发生 沉淀或水解。
电镀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电镀层的厚度和质 量。

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研究进展
2)脂质体的粒径。脂质体粒径的大小是影响其 经皮渗透的重要因素。脂质体按其形态可分为小单室 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和多囊泡脂质体。小单层型难以 包封聚合物,且易出现互溶现象,包封的有效体积较 小,但形状大小均匀;大单层型较易包封聚合物,包 封的性能好,包封的体积大,但大小不均匀;多层型 难包封聚合物,难有效地将包封物输送人皮肤细胞, 但包封性能好,稳定性相当好,包封体积大。
3新型脂质体
传统脂质体经皮吸收不能到达足够的深度,因此 在化妆品以及经皮吸收给药中的应用几乎没有实用价 值[训,只有经过特殊设计的脂质体才会有经皮吸收 的优点。目前研究的能增加透皮作用的新型脂质体主 要有变形脂质体和乙醇脂质体。
变形脂质体(tmnsfers舢es)的主要组成成分为磷
脂和表面活性剂(如胆酸钠、去氧胆酸钠等),也称 作传递体,粒径多为几十纳米。它与传统脂质体和皮
质时,粒径的影响与此相反【川。Nats出等【25j以氢化 卵磷脂为膜材,制备了包封醋酸生育酚脂质体,经皮
吸收实验表明小室脂质体渗透量比中室脂质体显著。
一般认为当脂质体粒径在1 000姗以上时易停留 在角质层内,而粒径小于600砌时,脂质体极易穿 透皮肤。codeIch等[26]和senjure等[27]研究发现200姗 左右脂质体表现出最佳的经皮吸收效果,而小于 200 m的脂质体经皮吸收量明显降低,他们认为这主 要是因为小的脂质体不稳定,当它与其他物质接触时
会分解,所以包封亲水药物达不到有效的经皮吸收效 果。
·47·
日 用 化学工业
第37卷
veⅡna等[28J用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了亲水性 羧基荧光素(cF)的透皮吸收,以人的皮肤做体外 渗透实验,结果表明cF的吸收与脂质体的粒径大小 成反比,粒径为120姗的脂质体的吸收最大。而当 脂质体包封亲油性物质时,粒径小于71砌的脂质体 可以进入皮肤的更深层,而粒径大于600 nm的无法 进入皮肤皮吸收局部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

聚乙二醇对FTO基底上电沉积

聚乙二醇对FTO基底上电沉积

聚乙二醇对FTO基底上电沉积−热氧化制备的ZnO薄膜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谢萌阳; 肖仕清; 郝丽华; 马荣伟; 牛振江【期刊名称】《《电镀与涂饰》》【年(卷),期】2019(038)018【总页数】7页(P1022-1028)【关键词】氟掺杂二氧化锡; 氧化锌; 电沉积; 热氧化; 聚乙二醇; 光电流【作者】谢萌阳; 肖仕清; 郝丽华; 马荣伟; 牛振江【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浙江金华 3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3低成本、高效率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是应用太阳能光解水的重要基础。

ZnO 是一种n 型宽带隙(禁带宽度3.37 eV)半导体功能材料,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光、磁、电性能,是被广泛研究的光电化学分解水的阳极材料之一[1-4]。

在制备ZnO 薄膜的众多方法中,电沉积技术成本低廉,简单易行。

通过控制电沉积过程的电压(或电流)、时间及镀液pH、温度、添加剂等参数可获得各种形貌、厚度的薄膜[5]。

电沉积制备ZnO 主要有两种方式[6-11]。

一种是利用溶液中较易还原的物种(如)在阴极的还原反应来提高界面的pH,驱动界面区的Zn2+水解成为Zn(OH)2 而沉积在阴极表面,经过后续的热处理转变为ZnO。

如Izaki 等[6]通过调控电位获得了形貌各异的ZnO 膜。

Lee 等[7]在室温硝酸锌溶液中,以高电流密度(恒电流)在p 型Si 基底上沉积ZnO,通过调节电流密度有效地控制了沉积膜的形态。

另一种是先沉积金属Zn 薄膜后再经热氧化转变为ZnO 薄膜。

如Wanotayan 等[10]在碱性溶液中将Zn 沉积在铜基底上,经500 °C 热处理4 h 得到了具有良好光催化性能的ZnO 薄膜。

虽然电镀Zn 有成熟的工艺,镀层的形貌、厚度都容易控制,但在以前的研究[11]中发现,若使用金属或合金为基底电沉积Zn,在热氧化过程中基底的氧化会产生一些较难控制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 第1期2003年2月电化学EL ECT RO CHEM I ST RYVo l.9 No.1Feb.2003文章编号:1006-3471(2003)01-0081-06聚乙二醇类表面活性剂对硅表面无电沉积A g膜光滑作用研究佟 浩,乔志清,景粉宁,李梦柯,王春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及开路电位~时间谱技术,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2000,6000,20000对硅(100)表面无电沉积银膜的光滑作用.实验表明硅(100)表面无电沉积银的光滑程度以及镀层的质量均随聚乙二醇聚合度的增加而变好.关键词: 无电沉积银;硅(100);聚乙二醇;开路电位~时间谱技术;原子力显微镜中图分类号: O647.2 文献标识码: A无电沉积(electroless depo sition)技术是在单晶硅片表面构建亚微米级金属薄膜[1]的主要方法.无电沉积只要将预表面处理的硅片浸入无电沉积溶液或将溶液喷淋于硅片上,便能形成金属膜.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当在硅片上制备能用于制造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板的金属膜时,由于金属膜的厚度要求控制在亚微米级(一般为0.15~0.25 m)以内,为此必须配制合适的无电镀浴以防镀膜出现针孔和窝洞.一般的处理是在镀液配方中使用添加剂以期达到镀层光滑、平整无孔.通常所采用的光滑剂(添加剂)大多是各类表面活性剂[2,3],但大多文献对此都严格保密[4~6],且就表面活性剂所起的光滑作用亦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和开路电位~时间谱技术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2000,6000,20000对硅(100)表面无电沉积银的光滑作用.实验表明硅(100)表面无电沉积的光滑程度及其镀层质量均随聚乙二醇聚合度的增加而变好.1 实验部分1.1 仪器CHI-660电化学工作站(美国),电解池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加工而成,体积40mL,工作电极为自制硅片(100),镶嵌于电解池底部小圆孔中,电极面用固定硅片的O型橡胶圈定型为圆盘状,面积0.07069cm2.参比电极为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外盐桥内充饱和KNO3溶液),Pt 丝为辅助电极.P47-SPM-MDT型原子力显微镜(俄罗斯).收稿日期:2002-04-19,修订日期:2002-07-01*通讯联系人,T el:(86-931)8911895(H)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3017)资助1.2 试剂0.1000mol /L AgNO 3保存液:称取4.2470g AgNO 3(上海试剂厂),经水溶解后转到250ml 棕色容量瓶中定容;2.0m ol/L N H 4OH 溶液:将35.8m l 浓NH 4OH(61%,上海试剂厂)溶液用水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用水定容.HCl(36%,上海试剂厂);H 2O 2(31%,上海试剂厂);NH 4F (40%,上海试剂厂);HF (40%,上海试剂厂).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再蒸馏后使用.高纯N 2除氧.硅片(p-型,取向100,厚度为650±25 m,电阻率15~25 cm ,北京有研硅谷半导体材料公司).1.3 硅片的表面处理将硅片切成1cm ×1cm 大小,在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10m in,然后置于80℃,组成V (H 2O 2)∶V (NH 4OH)∶V (H 2O)=20∶20∶100的溶液中浸泡5min,取出水洗后再放入80℃,组成V (H 2O 2)∶V (HCl )∶V (H 2O )=20∶20∶120的溶液中浸泡5m in ,再水洗以除去表面污染物.最后在室温下于体积比为V (HF ,40%)∶V (NH 4F ,40%)=20∶200的溶液中浸泡2min 以除去表面硅氧化物(刻蚀).水洗后立即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备用.实验之前先将经处理后的硅片于室温下放在1.127×10-3m ol/L PdCl 2+0.45mol/L HF +8.7mol /L 醋酸(HAC )+0.036m ol /L HCl 的溶液中2min 以获得Pd 活化的表面.1.4 化学镀银实验步骤将上述经Pd 活化后的硅片浸入到组成为:0.0016mo l/L AgNO 3+2.24m ol/L NH 3+0.56m ol/L HAC+0.1mol/L NH 2NH 2(pH 10~10.5)的化学镀液中,经无电沉积20s 后,立即取出用超纯水清洗.1.5 开路电位~时间谱测量将表面处理后的硅片,用橡胶密封圈镶嵌于电解池底部小圆孔中,接好三电极系统,经滴水润湿确信无气泡后,置于经N 2气除氧后的待测定溶液中立即进行开路电位~时间谱测量.1.6 AFM 镜像分析用滤纸吸干无电沉积银后的硅片水分,立即进行AFM 镜像分析.2 结果与讨论2.1 聚乙二醇2000,6000,20000存在下无电沉积银硅片的AFM 镜像分析图1分别示出不使用和使用聚乙二醇时无电沉积银硅片的AFM 镜像,其中各分图并排的左方为2维平面图,右方为3维立体图.如图可见,无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图1a),AFM 图所显示的Ag 沉积层极不均匀,且颗粒很大;加入聚乙二醇后,Ag 沉积层均匀性变好,且随着所加入的聚乙二醇分子量之增加,其致密性、均匀性均逐步向更好的方向变化.由图可见,当镀液中有聚乙二醇2000(图1b)存在时,硅片表面沉积银的颗粒较大,相应地其AFM 镜像三维立体图于50nm 纵坐标上所显示的银簇高低差也较大.但如镀液中加入的是聚乙二醇20000(图1d ),则硅片表面的银颗粒以及其AFM 镜像三维立体图于40nm 纵坐标上所显示的银簇高低差均同时较小,且更加均匀.由图1各分图所计算的表面粗糙度依次为a :8.5,b :6.6,c :5.2,・82・电 化 学2003年图1 硅表面的A FM 镜像(图中左方为2维图,右方为3维图)硅片经刻蚀并进行过P d 活化处理,在0.0016mo l /L Ag N O 3+2.24mo l /L N H 3+0.56mol /L HA C +0.1mo l /L N H 2N H 2(pH 10~10.5)溶液中无电沉积银20sF ig.1 AF M surface images o f Ag film on P d-act iva ted Si wafer (t he figur e on the left is 2D and on theright is 3D) T he co mpo sitio n o f electr oless A g bath is 0.0016mo l/L A g N O 3+ 2.24mo l/LNH 3+0.56mo l /L acet ic acid +0.1mo l /L N H 2N H 2(pH 10~10.5).Depo sitio n t ime :20sa)w itho ut sur factant in ba th;b)t he bath +0.05g /L po ly ethylene g ly col 2000;c)the bath +0.05g/L po ly ethylene glycol 6000;d)t he bath +0.05g /L polyethy lene g ly col 20000・83・第1期 佟 浩等:聚乙二醇类表面活性剂对硅表面无电沉积A g 膜光滑作用研究 图2 Pd 活化硅片的开路电位~时间曲线 0~120s 的溶液组成是:0.0016mol/L A g N O 3+ 2.24mol /L N H 3+0.56mol /L HA C ;120s 时加入NH 2N H 2,浓度为0.1mol/L (pH 10~10.5);硅片依次经化学刻蚀和Pd 活化 F ig.2 O pen circuit po tential-time curv es of t he silicon w afer activated in P dCl 2Solutio n.Co mposition o f the solut ion in 0~120s is 0.0016mo l /L A g -N O 3+ 2.24mol/L N H 3+0.56mol/L aceticacid.T he N H 2N H 2was added to the so lutionw hich concent ration is +0.1mol/L at 120s.T he silicon w afer w as etched and act iva ted inP dCl 2solutio n befo re this ex periment d :4.9.呈现了一定的规律性,即随着聚乙二醇聚合度从2000增加到20000,无电沉积银的颗粒依次变小,致密性加强,表面平滑性变好.按文献[7],对聚乙二醇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每增加两个碳原子,临界胶团浓度(cmc)下降约为原来的1/10.据此则在上述3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当中,聚乙二醇20000具有最小的cm c值.cmc 越小,该表面活性剂于溶胶中形成胶团所需的浓度越小,从而其改变界面性质作用所需的浓度也越小,表面活性越高.这与图1所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聚乙二醇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本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应当是降低镀件表面吸附溶剂的表面张力,增加了镀件表面无电沉积银的有效面积.2.2 硅片/溶液界面态的开路电位 ~时间曲线 图2为经Pd 活化的硅片在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无电沉积溶液中的开路电位(E )~时间(t )曲线.图2示出,当溶液中未加还原剂肼时,即图上0~120s区间内E ~t 曲线未见有明显下降.至120s 加入还原剂肼后,则开路电位(E )急剧下降,这显然是由于肼对银离子的还原作用使电极表面[A g (NH 3)2]+突然减少,由此导致界面电势的降低,反应的主要生成物是单质Ag,副产物是N 2和NH 3.值得一提的是,实验所用硅片虽经PdCl 2溶液的活化处理,但起始电位依然是在负电位区.这说明活化Pd 层并没有完全占据硅的表面.这一点将在图3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图3为无电沉积银溶液中分别添加聚乙二醇2000,6000,20000后硅电极的开路电位~时间曲线,图中反映了明显而规律的差别.按图3,3条曲线起点(0s )的开路电位(E )均为负值,且比图2相应的起点电位更负.原因是由于肼的存在,[Ag (NH 3)2]+和肼在本体溶液中发生自相反应(镀液本体存在微量的氧化还原反应),致使在图3的实验条件下,电极上[Ag (NH 3)2]+的表面浓度要比图2的小些.对晶向为100的硅片,经在含有HF +NH 4F 溶液中进行表面化学刻蚀并预镀晶籽元素钯后,硅表面除了覆盖钯层外,还会由于该硅片在制备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离子掺杂以及难以避免的晶格缺陷,致使部分表面硅原子具有相当于共价键断裂时形成的单电子悬挂键[8,9].Si(100)表面具・84・电 化 学2003年 图3 在0.0016m ol/L A gN O 3+2.24mol/L N H 3+0.56mo l /L HA C +0.1mol /L N H 2N H 2+0.05g /L 聚乙二醇(pH 10~10.5)无电沉积银溶液中的开路电位~时间曲线(硅片依次经化学刻蚀和Pd 活化)1)聚乙二醇2000;2)聚乙二醇6000;3)聚乙二醇20000 Fig .3 O pen circuit potential -time cur v es Ethed a nd Pd -a ct ivat ed Si in the elect ro less A g so lutiono f 0.0016mol/L A gN O 3+ 2.24mo l/L N H 3+0.56mol /L acet ic acid +0.1mo l /LN H 2NH 2+0.05g/L polyet hy lene g ly col (pH10~10.5)cur ve:1)po ly ethylene glyco l 2000;2)poly et hylene glyco l 6000;3)po lyethy leneg ly co l 20000有负电荷性质,当其处于pH 10以上的碱性无电沉积银溶液中时,这样的表面在硅片/溶液界面最初构成的瞬间,界面电位总是表现为负值.随着硅片在溶液中浸泡时间的延长,具有负电荷性质的硅表面会由于吸引溶液中的正离子(如[Ag (NH 3)2]+),而使电位向正电位区发展.图3中曲线1,3于在初始阶段其相应电位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但在银的无电沉积发生后.表面的[Ag (NH 3)2]+浓度因其还原生成Ag 而减小,开路电位随之负向增加,此时E ~t 曲线出现单调下降的趋势.总之在任一时刻,硅电极对[Ag (NH 3)2]+的吸附积累与[Ag (NH 3)2]+浓度因沉积反应而减小存在竞争.而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其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不一样,这直接影响到硅电极对[Ag (NH 3)2]+吸附的有效面积.从上述分析看,PEG 20000具有最好的表面活性作用.与AFM 分析结果非常一致.Investig ations of Smooth Function of Polyethy leneGlyco l Surfactants on t he Electrolessly Deposited Silver FilmT ong Hao ,Q iao Zhi -qing ,Jing Fen -ning ,Li M eng -ke ,Wang Chun -ming*(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 ing ,L anz hou University ,L anz hou 730000,China )Abstract :Som e non -ionic surfactants of Polyethylene Gly co l 2000,6000and 20000w 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smo oth affection on the electrolessly depo sited silver film.T he adso rp-・85・第1期 佟 浩等:聚乙二醇类表面活性剂对硅表面无电沉积A g 膜光滑作用研究tio n state of the surfactants about Si /solution inter face w 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open circuit po tential-time technolog y (Op-t).As comparativ e exper im ents,th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w as also per for med to study the sur face smo oth effection of the sur factants.It w as fo und that w ith the increasing o f the car bon chain in the sur factants ,the sm ooth effection is getting gr eat .PEG 20000show ed the best smoo th functio n .Key words :Electrolessly depo sited silver film ,Silicon w afer ,Po lyethylene Glycol ,Open circuit potential-time techno logy ,Ato mic for ce m icroscopy ,Silicon(100)References :[1] K ho peria T N ,T abat adze T J,Zedg enidze T I.F or mation of micro cir cuits by elect ro less deposit ion[J].Electr o chimica A ct a,1997,42(20~22):3049.[2] Jiang X iao xia ,Shen Wei .T he F undamental and A pplication o f Electr oless Plating [M ].Beijing :N ation-al D efence o f Industry Publishing Company ,2000.[3] I nher g A ,Zhu L ,Hir schber g,et al.Char act erization o f the initial gr ow th stag es of elect ro less A g (W )films deposited o n Si(100)[J].Jour nal o f T he Electr ochemical Societ y,2001,148(12):C784.[4] Y osi Scham -Diamo nd ,A lex andr a I nber g ,Yelena Sver dlov ,et al .Electr oless silver and silver w ithtungsten thin films for micr oelect ro nics and micr o electr omechanical sy st em a pplicatio ns [J].Journal of Electr ochemical Societ y,2000,147(9):3345.[5] Y o si Sha cham -Diama nd,V alery Dubin,M atthew A ng yal.Electro less copper depositio n fo r U L SI [J].T hin So lid F ilms ,1995,262:93.[6] Y osi Schacham-Diamond,L opatin S.I nteg r ated electr oless metallization fo r U LSI [J].Electro chimicaA ct a.,1999,44(21-22):3639.[7] Jiang Zhaohua ,Sun Desheng ,Shao Guang jie .Sur face Chemistr y of A pplication and T echnolo gy [M ].Haerbin :Ha er bin Industr ial U niv ersity Publishing Company ,2000,264.[8] Que Duanlin,Chen Xiuzhi.Silicon M ater i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 [M ].Hangzhou:Zhejiang U niver -sity P ublishing Co mpany,2000.[9] F umio Shimiura .Semico nduct or Silicon Cry stal T echno lo gy [M ].A cademic Pr ess ,Inc .1989.・86・电 化 学200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