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选择题(分类整理精)

管理信息系统选择题(分类整理精)
管理信息系统选择题(分类整理精)

一、BSP

1、BSP方法中,数据类分为四大类,下列中哪种类记录资源状况存档类

2、BSP方法的产品/服务过程的生命周期中,哪个阶段与市场预测、计划有关需求阶段

3、BSP方法的资源识别过程是按资源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来划分的,下列哪个过程属于回收或分配阶段付帐

4、BSP方法的产品/服务的生命周期中,下列中哪个阶段与开发资源有关获取阶段

5、“采购”这一业务活动过程就应属于获得阶段

6、开发一种产品或服务应属于以下哪个阶段获取

7、其中“材料的库存控制”属于其生命周期中的经营管理阶段

8、BSP方法将产品和资源生命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其正确顺序是需求、计划获取、实现经营、管理回收、分配

9、在BSP方法研究步骤中,下列哪一步是研究数据逻辑相关性的归类工作数据类定义

10、BSP方法包括很多研究步骤,其中“确定企业资源管理中所需要的、逻辑上相关的决策和活动”是属于

下列哪个步骤完成的任务定义企业过程

11、BSP方法中,定义数据类有许多工具,下列中哪种工具属于表示系统总体结构过程/数据类矩阵

12、BSP方法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定义数据类。以下关于定义数据类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设计应用数据库模型

13、BSP方法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系统规划,而其具体目标之一则是提供数据资源管理

14、BSP方法研究的企业过程是指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

15、按BSP研究方法的流程,最后向最高管理部门提交的是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16、BSP方法在定义过程后,即要识别和定义数据类,这些数据的全体是企业必要的逻辑相关的数据

17、企业系统规划方法,简称为BSP方法,是由IBM公司研制的指导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

它将企业的战略转化成信息系统的目标

18、BSP 方法的实施可视为一个转化过程,即将企业的战略转化成信息系统的战略

19、BSP 研究步骤中的定义信息总体结构是用以刻画出未来信息系统和相应的数据

20、BSP 方法在定义过程中基于企业的三类主要资源,以下哪不是其独立考虑的资源类生产过程类

21、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将产品、服务及资源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有序的阶段,其顺序应该是

计划、获得、管理、终结

22、BSP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 信息系统 )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二、图

1、关于信息系统建设业务分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业务流程调查时需要画系统结构图

2、下列关于数据分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数据流图抽象于组织机构图

3、系统流程图实质是对应于抽象数据流程图的物理数据流程图

4、关于业务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业务分析时进行业务调查并绘制业务流程图

5、软件工程方法中,表示软件处理流程的工具是系统流程图

6、信息系统流程图的直接基础是数据流程图

7、关于数据流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数据流程图抽象于业务流程图

8、信息系统的物理模型中,表示系统各个物理组成部分之间的数据流动情况的工具是系统流程图

9、以下不属于系统详细设计阶段使用的工具是HIPO图

10、关于信息系统数据流程图中“处理说明”的描述,正确的是必须对最底层的数据流程图的处理加以说明

11、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清楚地标出任务间的时间对比却难以表示多个任务间的依赖关系甘特图法

12、细设计有很多工具。以下哪种工具能更好地支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 N-S 图

13、数据流程图是系统分析常用的工具,其作用是为系统实施提供支持

14、表格分配图是系统分析阶段用来描述管理业务流程的图表

15、数据流程图是描述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16、管理业务流程图可用来描述作业顺序

17、表格分配图是管理业务调查使用的工具

18、用于描述系统目标及其与功能模块关系的图称为功能结构图

19、信息系统流程图反映的是计算机的处理流程

20、绘制新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数据流程图

三、设计和分析

1、软件的逻辑模型则应是形成于软件开发的分析阶段

2、系统设计最基础性的工作代码设计

3、进行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应是系统分析报告

4、在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中,关键人物是系统分析与设计人员

5、收集和整理系统数据的组织或人员是业务分析员

6、信息系统实施中,工作量最大且最细微的工作是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软件的编制和调试

7、软件设计过程中,应首先进行的工作是总体设计

8、对于采用软件工程方法设计的软件,其维护工作应始于阅读设计文档

9、数据挖掘的方法很多,其中不常用的方法是层次分析

10、在决策支持系统中,模型系统的作用是支持方案设计与选择

11、在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中,完成系统目标分析的人员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

12、一个跨地区的大型企业的信息系统设计报告中,除应有软硬件配置、应用软件和数据库设计外,

还应包括网络与通信设计及实施方案

13、完整的系统设计应包括计算机系统设计、应用软件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网络设计

14、系统分析中有许多分析内容,构成系统分析主体的是数据分析

15、系统的运行可行性分析是指系统对组织及人员的适应性分析

16、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划分属于系统开发的逻辑设计阶段

17、信息系统设计包括很多内容,其中属于信息处理最基础的工作代码设计

18、开发MIS的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19、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不包含设备设计过程

20、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系统设计的依据

21、数据字典建立应从系统分析阶段开始。

22、物理模型设计是系统开发的( 系统设计 )阶段的任务。

23、文件设计时,首先应设计共享文件

24、代码设计工作应在( 系统分析 )阶段就开始。

25、输出设计应由统设计员根据用户需要完

26、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应在系统分析阶段进行

27、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不包括程序设计

28、程序设计说明书由系统设计员编写

29、在项目管理中,主要需协调系统分析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之间的矛盾,

并要采取措施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30、一般来说,不属于系统分析员的工作是应用程序的测试

四、软件

1、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结构设计是描述软件模块关系

2、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要明确系统的业务流程

3、软件设计主要任务是设计软件的结构、过程和模块,其中软件结构设计的任务是要确定软件模块间的组成关系

4、软件工程中,软件配置由配置项来表示,以下哪个不属于软件配置项的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

5、以下哪项是发生得最多的软件维护工作完善性维护

6、软件测试的方法有三种:静态测试、动态测试和程序正确性证明

7、关于软件版本管理,最准确、完整的描述是软件配置管理

8、计算机软件是指程序及文档

9、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服务性程序等。属于服务性程序的是调试程序

10、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归纳为三个时期,即计划期(问题定义)、开发期(编码和测试)、运行期

11、软件管理中,对软件进行配置,各阶段文档的管理属于版本管理

1、提供有效集成化字典是一项关键的软件需求,它在原型化生命周期的哪一步提供原型修正和改进

2、原型法的实现可借助于许多工具为系统实现原形,其中下列哪种工具能用来完成自动输入编辑屏幕生成器

3、原型法可借助于许多工具,下列哪种工具用于存储系统的实体定义和控制信息集成数据字典

4、信息系统开发的经验表明,原型化是一种开发策略,它有利于实现系统的需求定义

5、原型化方法是一种定义系统需求可采取的策略,一般其采用的最后步骤应是整理原型和提供文档

6、原型化方法是一种系统开发的高级策略,它有很多优点,下述哪个不属此列?不需要项目管理

7、原型化方法是对预先定义方法的补充,它的提出基于若干前提和条件,

下述哪个不在这些前提和条件之列?开发可一次完善不需反复

六、数据

1、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要完成多个工程,最基础的是收集和输入数据的数据工程

2、下关于数据分析的描述,哪一个是正确的描述数据间的联系及其结构

3、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要完成多项工程内容,其中最基础性的工程内容是收集和整理数据

4、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中,一般是将图形和表格存放在数据库

5下列关于数据的逻辑结构的叙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数据间关系的描述

6、验位不可能发现的错误是原数据错

7、计算机信息处理中,数据组织的层次是数据项、记录、文件、数据库

8、据的静态特性分析指的是分析数据的类型、长度、取值范围、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业务量

9、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式是数据库设计中哪个阶段酐任务?逻辑设计阶段

七、信息

1、信息是形成知识的基础

2、管理信息是加工后反映和控制管理活动的数据

3、数据经过解释成为信息

4、信息流是物质流的表现和描述

5、高层管理人员最关心的信息应是战略信息

6、在信息系统开发中,不属于系统初步调查的内容是信息流程和信息存储

八、结构化方法

1、在结构化方法中,不属于系统设计报告内容的是测试报告

2、软件工程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具有其身特征,详细的界面表示不具有其特征

3、在结构化设计方法中,模块结构的基本符号表示控制符号(空心表示数据)

4、结构化分析过程中,一般认为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应是进行目标分析

九、关于J.Martin

1、J.Martin指出,企业模型有若干基本特性,以下不属于其基本特性的是先进性

2、J.Martin曾给出企业信息工程的技术模型,它被划分为12个层次,

而战略数据规划的相关技术内容只涉及到企业模型建立及信息资源战略规划

十、网络

1、局域网络事实上是一种计算机通信系统

2、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相互共享资源,这里的计算初资源主要是指硬件、软件与数据

3、计算机网络与分布系统之间的区别主要是在系统高层软件

4、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取决于它的通信子网

5、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与时序

1、统实施后的评价是指新系统运行性能与预定目标的比较

2、统实施是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以下不属于系统实施工作内容的是将子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

3、统的吞吐量指的是每秒执行的作业数

4、统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中有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

5、将维护阶段的任务分为三部分:理解现有系统、修改现有系统和重新确认修改部分

十二、决策

1金字塔形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底部为( 结构化)的处理和决策。

2通常高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与基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相比

在结构化程度上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低于基层的

十三、杂七杂八

1、哪个对识别企业成功最重要关键过程名

2、在确定职能范围和业务过程中,什么因素对系统适应性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基本职能和业务独立于企业机构

3、精确的市场预测功能属于管理控制子系统

4、不属于企业办公自动化基本要素的是生产销售

5、一般认为任一企业内部同时存在自上而下的三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它们的顺序应该计划、控制、操作

6、在单元测试过程中,可将单元从概念上划分为私有单元和公开单元。以下哪个是和有单元的特征变化的

7、对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一般经常采用的方法是计划评审技术方法

8、组织规模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

9、MRPll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

10、输入设备将程序和数据送去处理的设备为主机

11、在下列设备中,不能作为微计算机的输入设备的是硬盘

12、关系模式规范化的最起码的要求是达到第一范式,即满足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分解的

13、MIS的战略规划可以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

14、MIS战略规划的组织除了包括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进行人员培外,还包括规定进度

15、业务过程指的是企业管理中必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理功能的一组活动。

16、在工资子系统中,更新模块主要是为了更新主文件

17、程序调试主要是对程序进行语法和逻辑的调试

18、程序编写费包括在一次性投资之内

整理练习题

统计整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区分()。 A.总体中性质相同的单位 B.总体标志C.一总体与它总体 D.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答案】D 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A.组中值 B.组距C.组数 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答案】D 3..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 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答B 4.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A.变量值的大小 B.组数 C.组中值 D.组距【答案】D 5.全国总人口按年龄分为5组,这种分组方法属于()。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C.按品质标志分组 D.以二都不对【答A 6.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C.再分组 D.平行分组【答案】B 7.对某校学生分别按年级和年龄分组,由此形成的分组体系是()。 A.平行分组体系 B.复合分组体系C~二者兼而有之 D.二者都不是【答案】A 8.组距数列中的上限一般是指()。A.本组变量的最大值 B.本组变量的最小值 C.总体内变量的最大值 D.总体内变量的最小值【答案】A 9.组距和组数是组距数列中的一对基本要素,当变量的全距一定时,组距和组数()。 A.没有关系 B.关系不确定C.有正向关系 D.有反向关系【答案】D 10.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是组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等距数列是指()。A.各组次数相等的数列 B.各组次数不等的数列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D.各组组距不等的数列【答案】C 11.用离散变量作分组标志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应()A.重合 B.间C.不相等 D.相等【答案】B 12.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最高者为4260元,最低者为2700元,据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 距应为()。 .B260 【答案】B 13.在组距数列中,对各组的上限与下限进行简单平均,得到的是()。 A.组中值 B.组平均数C.组距 D.组数【答案】A 14.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是因为()。 A.组内各变量值是相等的 B.组中值比组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 C.组中值和组平均数是一致的 D.不可能得到组平均数【答案】D 15.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A.将此标志值单一组B.将此值归入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C.将此值归入作为下限的那一组D.将此值归人作为上限的组或下限的组均可【答案】C 16.将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使用的分组形式为()。A.单项式分组B.组距式分组 C.既可以是单项式分组,又可以是组距式分组D.以上均不对【答案】B 17.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组距式分组D.无法分组【答案】B 1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Vl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答案】C 19.统计整理主要是整理()。 A.历史统计资料 B.统计分析资料C.原始调查资料 D.综合统计资【答案】C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的英文缩写是(C)。 A.SA B.OOD C.OOP D.OOA 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D)D.瀑布模型 3.结构化开发方法系统分析阶段的正式文档是(B)B.系统分析报告 4.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D)。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5.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C)C.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6.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C)。C.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8.管理是一项有序化的、经常性的过程,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决策)。 8.执行层或称作业层的管理属于(C)。C.基层管理 9.战略级管理属于(B)。B、高层管理 10.C/S 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A.客户/服务器模式 11.人们通常用下面的英文缩写表示会计信息系统 C. AIS 12.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 B. 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13.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 C. 可行性报告 14.一般说来,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B)。B.非结构化决策 18.B/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8.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是(B)。B.战略计划子系统 19.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顺序是(B)。 B.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1. 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A. 总体规划阶段 13.管理信息系统的横向结构是按(B)划分的。B.管理职能 14.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可分为多个子系统,其结构为(C)。C.层次结构 15.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A)。A.管理职能结构 16.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C. 系统是什么 1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的首要任务 1.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A)。A.数据流图 2.下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B)。B.数据耦合 3.总体规划的目的包括D.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4.系统总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A)。A.勾画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蓝图 5.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 B)。B.强 6.系统测试的正确步骤是(B)。B.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 7.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 C )。C.耦合 8.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C )。C.可行性报告 9.下列比较适合较大系统的切换方式是( C )。C.分段切换 10.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以便说明C.系统怎 么干 11.系统测试的对象是(D)。D.整个系统 12.系统测试的正确定义是(A)。A.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13.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总体规划阶段 14.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C )。C.系统设计说明书

管理信息系统考点整理

管理信息系统 考试题型:单选、判断、简答、计算和论述。(数据库设计、画图、关系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基于数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通信技术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系统性的新兴学科。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三大资源:信息、物质、能源 1、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特征:(1)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2)是可以通讯的。(3)信息形成知识。 知识就是反映各种事物的信息进入人脑,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数据(Data)也称资料,是指那些未经加工的事实或是着重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描述。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区别: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信息是那些经过某种方式加工或以更具意义的形式提供的数据。 2、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环境适应性 3、信息系统的发展: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特点:计算机化目的:提高效率(2)管理信息系统(MIS)特点:高度集中、定量化。 (3)决策支持系统(DSS)面向决策的信息系统IDSS、GDSS.智能信息系统网络化、智能化 (4)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网络化 4、决策问题的类型: (1)结构化决策--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和通用模型、自动化(2)非结构化决策--复杂、无固定规律和通用模型、临时性 (3)半结构化决策--介于1.2之间

5、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 情报活动阶段---确定问题;设计阶段----找出解决方案;选择阶段----选 出解决方案;实施阶段---实施方案 6、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问题: -MIS的挑战的内容:企业应该做的事;客户的价值要素;信息技术的作 用;提高企业文化,培养员工;政府如何促进其应用和发展。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 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 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 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是把人包括在内的人机系统,是一个管理系 统,一个社会系统。 特点: 是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 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 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2、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 层次内容 战略管理确定企业的目标、政策和总方针、企业的组织 层次、决定企业的任务 管理控制(战术管理)包括资源的获得与组织、人员的招聘与训练、 资金的监控等 运行控制有效地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在预算限制内活 动 业务处理涉及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信息系统的分类:(略) ?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 ?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整理)10选择练习题.

多项选择练习题(每题的正确答案为1-6个,*题仅为了解题!) 1. 常用来研究发育生物学的材料有 ( ) A.果蝇 B.线虫 C.拟南芥 2. 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的特征是 ( ) A.细胞以出芽方式形成凋亡小体 B.DNA有控降解,凝胶电泳图谱呈梯状 C.细胞器溶解 D.不引起炎症 3. 细胞内能够清除自由基的酶系统包括 ( ) 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B.过氧化氢酶(CAT) 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D.多功能氧化酶(MFO) 4. “Hayflick”极限指 ( ) A.细胞最小分裂次数 B.细胞最大分裂次数 C.细胞最适分裂次数 *5. 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来源于 ( ) A.基因重组 B.重链和轻链的随机组合 6. 甲基化 ( ) A.使基因失活,变为异染色质 B.使基因激活,变为常染色质 7. 卵细胞分裂的不对称性通常指 ( ) A.卵裂产生的细胞中含不同的成分 B.卵裂产生的细胞大小不一 8.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一部分细胞影响相邻细胞向一定方向分化的作用称为( ) A.分化抑制 B.胚胎诱导 C.细胞数量效应 *9. 用蛋白质翻译抑制剂嘌呤霉素处理海胆受精卵,则 ( ) A.不发生卵裂 B.不影响卵裂 *10. 用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处理海胆受精卵,则 ( ) A.不发生卵裂 B.不影响卵裂 11. 多利羊的诞生说明 ( ) A.动物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B.动物的体细胞具有完整的基因组 12. 以下哪些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 ) A.受精卵 B.原始生殖细胞(primary germ cell) C.干细胞 D.植物细胞 13. 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 ( ) A.细胞分化 B.个体发育 C.胚胎发育 *14. ATM(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gene)基因缺失,则细胞 ( )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

1企业流程重组:企业流程(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2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话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程序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3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一种用户可以访问的记录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源数据 的目录,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内容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4关键成功因素发(CSF法):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CSF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5.信息资源的三个基本要素:信息技术,信息生产者,货币 6数据结构:描述了某些数据项之间的关系。一个数据结构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也可以由若干个数据结构组成;还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组成。数据字典中对数据结构的定义:1.数据结构的名称和编号2.简述3.数据结构的组成 7数据流:数据流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或数据结构组成。定义数据流时,不仅要说出数据流的名称,组成等,还要指明它的来源、去向和数据流向等。 8外部实体:外部实体的定义包括:外部实体编号、名称、简述及有关数据流的输入和输出 9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数据结构保存的场所。它在数据字典中只描述数据的逻辑存储结构,而不涉及它的物理组织10程序效率:程序效率是指程序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 11管理信息是什么系统: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通讯设备及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加工、运用、更新和维护,以提高组织作业运行、管理控制、战略计划效率,整体提高组织效率和竞争力的人机系统。 12管理上的可行性:指管理人员对开发应用项目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主管领导不支持的项目肯定不行。如果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抵触情绪很大,就有必要等一等,积极的做工作,创造条件。管理方面的条件主要指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相应管理制度改良的时机是否成熟,规章制度是否齐全以及原始数据是否正确等 13数据处理的目的:数据处理的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2从大量的原始数据申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3科学地保存和管理已经过处理(如校验、整理等)的大量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14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点表现在:1.数据调用方便,只要按少量键,便可以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2大量使用图表形式来显示 整个企业或直到基层的运营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15模块化设计思想:模块化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思想。这种思想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一些规模较小、功能较简单的,易于建立和修改的部分。 16系统实施: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切换和评价等。系统实施是指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将原来纸面上的、类似于设计图式的新系统方案转换成可执行的应用软件。 17信息主管CIO:是信息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承担有关有关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领导工作 18信息: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 19数据: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它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20:原型法: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不同,原型法不注重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系统的调查与分析,而是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的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的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 21封装:为实现各式各样的数据传送,将被传送的数据结构映射进另一种数据结构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应用科学方法论中的分类思想,将近似或相似的一组对象聚合成类,采用各种手段将相似的类组织起来,实现问题空间到解空间的映射。 封装性: 22数据流程:数据流程是数据的采集、输入、处理、加工和输出的全过程。信息原始数据经采集后,输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模式或统计运算,或按用户的特殊要求编制某种专门程序来加工处理数据,然后输出结果数据。输出结果一般都应说明或反映某一领域内客观事物自然属性的特性和规律性。 23代码: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也就是程序员用开发工具所支持的语言写出来的源文件,是一组由字符、符号或信号码元以离散形式表示信息的明确的规则体系 24功能过程分解:功能分解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25模块化程序设计应注意:1.模块的独立性2.模块划分的大小要适当3.模块的功能要简单4.共享的 功能模块要集中 26管理信息:管理信息是指那些以文字、数据、图表、音像等形式描述的,能够反映组织各种业务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和时间上的变化程度,并能给组织的管理决策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情报资料。管理信息都是专门为某种管理目的和管理活动服务的信息。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和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的产物是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新系统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数据一体化和系统开发的一体化),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技术基础。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1 )按核心业务活动分类:电子业务系统(服务于组织的内部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政府部门的政 务管理活动和服务职能),电子商务系统(商贸活动) (2)按数据处理方式分类(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 (3 )按管理应用层次分类(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型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型管理信息系统) (4 )按行业和业务职能分类(行业:铁路、林业、电力、港口、农业管理信息系统。职能:销售、生产、采购、财务、统计、人力资源等职能管理信息系统。)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 )功能结构(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均有明确的目标,并由若干具体功能组成。为了完成这个目标,

各功能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表现出系统的特征,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 2 )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等任务],信息用户[信息的最终使用者], 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四大部件。) ( 3 )职能结构(纵向视角:战略计划层[任务:为企业战略计划的制订和调整提供辅助决策功能],管理控制层[任务:为企业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提供用于衡量企业效益,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制定企业资源分配方案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执行控制层[任务:确保基层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效的进行]。横向视角(职能):生产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财务会计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综合视角[职能和管理层次]。) (4 )软硬件结构(硬件:机器的实体部分;软件结构:计算机的灵魂和思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 5 )网络计算结构(四种网络计算模式:中央主机集中分时处理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C/S 、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B/S ) B/S 模式工作原理:在B/S 模式中,客户端运行浏览器软件。浏览器以超文本形式向Web 服务器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要求,Web 服务器接受客户端请求后,将这个请求转化为SQL 语法,并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得到请求后,验证其合法性,并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结果返回给Web 服务器,Web 服务器再一次将得到的所有结果进行转化,变成HTML 文档形式,转发给客户端浏览器以友好的Web 页面形式显示出来。 C/S 模式结构、工作原理、特点:CS 模式是一种两层结构的系统:第一层是在客户机系统上结合了表示与业务逻辑;第二层是通过网络结合了数据库服务器。CS 模式主要由客户应用程序、服务器管理程序和中间件三个部分组成。首先,交互性强是CS 固有的一个优点。在CS 中,客户端有一套完整应用程序,在出错提示、在线帮助等方面都有强大的功能,并且可以在子程序间自由切换。其次,CS 模式提供了更安全的存取模式。由于CS 配备的是点对点的结构模式,采用适用于局域网、安全性可以得到可靠的保证。而B/S 采用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这种开放的结构模式,并采用TCPIP 这一类运用于Internet 的开放性协议,其安全性只能靠数据服务器上管理密码的数据库 来保证。由于结构上比BS少一层,对于相同的任务,CS完成的速度总比BS快,使得CS更利于处理 CS 在逻辑 大量数据由于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的直接相连,没有中间环节,因此响应速度快。同时由于开发是针 对性的,因此,操作界面漂亮,形式多样,可以充分满足客户自身的个性化要求。但缺少通用性,业务的变更,需

选择题(整理)

2010年金陵初中信息技术理论题汇总 1、当利用Photoshop调整图像大小时,打开“图像大小”对话框后,如果选择“约束比例”选项,那么其目的是(B )。 A、按照任意比例调整图像大小 B、按照原图的宽度高度比例调整图像大小 C、将此图像删除 D、保持原图大小不变 2、当利用Photoshop选取图像中的一部分时,应使用的工具是(B )。 A、缩放 B、裁剪 C、移动 D、画笔 3、用Flash创建一个小球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动画。操作步骤如下,正确的是(C ) ①在第1帧和第30帧之间创建补间动画②新建一个Flash文件 ③把第30帧处的小球竖直下拉一段距离④在第30帧处按F6插入关键帧 ⑤测试并保存⑥用椭圆工具在第1帧处画一个小球,并按F8将其转换为“图形元件” A.②⑥③④①⑤ B.②⑥③①④⑤ C.②⑥④③①⑤ D.②⑥①③④⑤ 4、Flash的帧有三种,分别是(B )。 A.普通帧、关键帧、黑色关键帧 B.普通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 C.特殊帧、关键帧、黑色关键帧 D.特殊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单元件的是(D ) A.表格 B. 文本框 C. 复选框 D. 按钮 6、新买计算机的配置为:Intel 奔腾4 2.8GHz/512M/80GB/50X/15',其中通常用来表示内存大小的是(A )。 A、512M B、80G C、intel 奔腾4 2.8GHz D、50X 7、电子邮件的英文名称为(C )。 A.ASCII B.MSN C.E-mail D.Internet 8、关于计算机病毒,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它是一种生物病毒B.它能通过网络传播 C.它是一种程序D.它能通过磁盘传播 9、在Windows中,Excel文档的扩展名为(C )。 A、dbf B、doc C、xls D、txt 10、在PowerPoint中,不能完成对个别幻灯片进行设计或修饰的功能是( B )。 A. 背景 B. 应用设计模板 C. 幻灯片版式 D. 配色方案 11、如果想把声音本身固有的音量调高了,操作步骤有: ①点击菜单“效果/音量/定型” ②在录音开始的地方点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设置开始标记”;在录音结束的地方点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设置结束标记 ③把录音从录音笔导入电脑中,启动GoldWave,打开录音文件 ④在音量控制面板中调节音量,试听,如果声音不够大,继续调整音量线大于1.0,最后保存文件 正确的顺序是(B )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②④① D. ③④①② 12、中国在因特网上的顶级域名是:( C )。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 2 一、 单选题 1.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 )。 A.自然系统 B.人工系统 C.信息处理系统 D.抽象系统 2. 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向系统提出服务请求, 系统完成服务后通过终端即时回答用户, 这 样的 信息处理系统属于( )。 A. 计算机系统 B. 批处理系统 C. 实时处理系统 3. 关系模型是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 )模型。 A.层次 B.网状 C. 一维表 D.二维表 4. 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 . 最关键的环节是( )。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 D.A 和B 5. 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6. 系统调试完成后,在实施系统转换 . 投入试运行之前,必须做好编写( )和人员 培训工作。 A. 系统说明书 B. 系统实施方案 C. 系统使用说明书 D. 系统测试报告 7. 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有系统数据的完整拷贝,而且所有节点上的数据更新是同步 的,这样的数据分布形式是( )数据分布形式。 A.集中式 B.分片式 C.重复式 D.混合式 8. 系统对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带来的收益 属于( )。 )。 A.直接转换 B ?并行转换 C.试运行转换 D.分阶段转换 10. 层次码是一种( )。 A.顺序码 B.区间码 C.助记码 D.缩写码 二、填空题 1. 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及以人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 )系统。 2. 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 )、( )和( )。 D. 分布处理系统 A. 直接经济效益 B .间接经济效益 C. 系统收益 D. 投资回收效益 9. 在系统转换中, 中间没有过渡阶段, 用新系统立即替换旧的系统, 这种转换方式称为

最新选择题整理答案

编制会计分录涉及的主要业务类型: 1.收到投资人投资(现金、银行存款、设备);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原材料、无形资产贷:实收资本 取得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存入银行账户。 期限在一年以上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借款 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借:银行存款贷:短期借款 2.赊购材料已验收入库;借:原材料贷:应付账款 3.购入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借:原材料贷:应付账款 购入材料货款及外地运杂费均已通过银行付清,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 4.仓库发出材料用于产品生产及其他耗用;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贷:原材料 结转已完工产品的全部生产成本、产品完工入库。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 计算分配本月职工工资;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费用)贷:应付工资 发放工资;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 经理预借差旅费、借:其他应收款贷:库存现金 报销差旅费并退回余款现金。借:库存现金管理费用贷:其他应收款 5.以现金支付违约罚款;借:营业外支出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以现金支付业务招待费;借:管理费用贷:库存现金 以现金支付产品包装费及销售部门办公费;借:销售费用贷:库存现金 以银行存款支付专设门市部水电费。 借:制造费用—水电费(生产车间使用)管理费用—水电费(管理部门使用)营业费用—水电费(销售部门使用)贷:银行存款 6.销售产品收到部分货款并存入银行,其余货款尚未收到;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 收到客户偿还货款;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 结转已销售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产成品--A 产品---- B产品 7.计算本月应交销售税金; 计提: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缴税费---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 交:借:应缴税费---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贷:银行存款 计算本月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其他应交款 以银行存款交纳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贷:银行存款 8.在财产清查中发现账外设备;借: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盘亏某项设备经批准按规定处理。 审批前: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 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 审批后:借:营业外支出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 9.用银行存款购置新设备另以现金支付装卸费。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10.月末将本月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结转“本年利润’账户; 按实现利润计提应交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将本年亏损转入本年利润分配账户。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未分配利润 11 .摊销书报杂志费;借:管理费用贷:待摊费用 以银行存款预付杂志订阅费;借:其他应付款贷:银行存款 预提银行借款利息。借:预提费用贷:应付利息支付

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复习整理(20200615124248)

第一章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 管理的定义,内涵,以及管理科学发展阶段和特点。管理的几种组织形式。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 管理科学发展大约经历了6 个阶段:(1)科学管理学派:20世纪20 年代、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主要观点:通过提高效率来提高生产率。 (2)行为科学学派:20世纪30 年代、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主要观点:主张激励人的积极性,主张工人参加管理。 (3)数学管理学派:20世纪40 年代、康托拉维奇《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方法》、主要观点:提出生产指挥的问题主要是数学问题。 (4)计算机管理学派:20世纪50 年代,形成计算机用于管理的第一次热潮。 (5)系统工程学派:20世纪70 年代、卡斯《组织与管理-从系统出发的研究》、主要观点:提出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管理。 (6)信息学派和管理信息系统学派:20 世纪80 年代,出现管理信息系统学科,信息被视为用于管理的重要的无形资源,管理学逐渐成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学科。 组织形式:(1)U型组织。(2)M型组织。(3)H型组织。 2.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信息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关系: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可分为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所得到的另外一种数据,这种数据对接收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信息和数据之间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 阶段:(1 )信息的收集信息的传输(2)信息的加工(3 )信息存储(4)信息的维护(5 )信息使用 3. 系统的内涵,并说明系统有哪些特点? 系统指在一定环境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个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特点:(1 )集合性(2)关联性(3)目的性(4 )边界性(5 )整体性(6 )层次性 (7 )动态性 4. 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功能,什么是MIS。 定义:信息系统是以加工处理信息为主的系统,它能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处理、传输、管理和检索,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 功能:(1 )数据的收集与输入。(2)数据的存储。(3)数据的加工处理。(4)数据传输。(5)信息输出。(6)信息维护。 MIS :是用系统思维的方法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的、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也可以说,MIS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

《管理信息系统》考点整理

第一章 1、现代企业管理变革: (1)战略化趋势:战略的制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企业依赖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是其重要的战略选择。 (2)信息化趋势:组织管理重心从物资管理、资本管理向信息管理转移信息成为与物质、能源并列的三大资源。企业要有强大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收集能力,更要有信息分析、传递和利用的能力。 (3)人心化趋势:以”人”为”本”! (4)柔性化趋势:“刚性管理”到“弹性管理” 2、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就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就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3、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指能够明确描述、编码、记录且易于传递和共享的技术。(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述的知识;) 隐性知识是指员工的内心模式或信念,包括且也、员工的经验、技术、文化、习惯等通常无法直接辨认,保存于个人身上、过程、关系等形式中,难以通过文字、程序或图形具体向外传达,此类知识的传递较为困难。(靠实践中摸索和体验获得,可意会不可言传) 4、信息的三个维度;时间、内容、形式。(简答:课本P6) 5、系统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个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点: (1)、集合性:多要素组成的整体,以整体最优为原则,1+1>2 (2)、目的性:为完成某特定预期目标,决定系统要素组成和结构 (3)、相关性:各元素相互联系和作用,联系决定运行机制。 (4)、环境适应性: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否则淘汰 系统的分类: (1)、自然系统:自然而非人力形成系统-天体、血液循环等。 (2)、人造系统:人为建造系统-生产系统/运输系统/管理系统 (3)、复合系统:自然和人造相结合系统-农业、水利。 6、信息系统(IS)是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其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IS的发展过程)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DPS (2)、管理信息系统 MIS (3)、决策支持系统 DSS (4)、企业集成化系统 7、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安东尼金字塔模型:战略层-战略层MIS;战术层-战术层MIS;作业层-作业层MIS)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管理信息来源于数据,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产物。管理信息是对实际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质、人员、业务、资金、组织实体、变动关系等事实状态的真实反映,是极为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管理者进行各种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人们彼此联系的纽带。随着决策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对管理信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选填空题)。 2、信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正与物质、能量共同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要素。 3、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现代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制定决策。管理决策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基本信息收集:发现和明确决策问题,寻找机遇认知后果和风险。 (2)、方案制定:拟定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明确各种方案对决策者的价值。 (3)、通过评价和比较选定方案,得到决策结果。 信息的本质属性-----增值性 4、如果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差额倾向于加剧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称为正反馈信息,它会使系统波动增大并趋向于不稳定状态;反之。削弱则是负反馈信息,波动减小并趋向于稳定。 5、管理信息的特点 (1)、原始数据来源广泛。既有分布在企业内部各生产、作业环节和职能部门的原始数据,也有来自有业务往来的单位、供应商、用户、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对手的信息等。 (2)、信息量增长迅速。管理活动中要接触处理的信息量巨大。 (3)、信息具有共享性。管理信息一经收集,就可以多次使用,供更多的组织和用户共享,而不会影响内容本身。它能够提高信息利用的总价值。 (4)、信息的处理方法多样。管理信息以多种方式存在,不同载体承载信息的方法和特点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就不一样。 (5)、信息具有可变形。也可以说具有可伪性。在复制与共享的过程中信息内容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

第一章商务信息系统基础 一.名词解释( 15′) 1.信息系统 由人员、硬件、软件、通信网络、数据资源和规章制度组成的,在组织 中用于存储、收集、转换以及传播信息。 基本作用:支持业务流程和企业运营、支持员工和管理者的决策制定、 支持为获得竞争优势而制定的战略 类型:运营支持系统(事物处理,过程控制、企业协作)、管理支持系统 (管理信息,决策支持、主管信息)、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专家系统、 知识管理、职能企业、战略信息) P26模型:依靠人力资源(终端用户和信息系统专家)、硬件资源(机器 和媒介)、软件资源(程序和步骤)、数据资源(数据库和知识库)和网 络资源(通信媒介和网络支持)来执行输入(数据资源)、处理(把数据 加工成信息)、输出(信息产品)、存储(数据资源)和控制(系统性能)等活动,把数据资源转化为信息产品。 2.系统 一组相关的元素,在有组织的转换过程中,通过接收输入好生成输出一 起实现共同的目标。 基本功能:输入、处理、输出 3.反馈、控制 4.电子化业务 5.内联网 二.填空题( 15′) 1.20c80年代至90年代,信息系统出现的新的作用是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_ __。 三.应用题( 20′) 1.在过去的40年中,企业的信息系统有哪些主要变化?你认为在未来的10 年里会有什么主要变化? 2.如今的公司如何运用互联网、内联网和外联网支持企业活动?

第二章 信息技术的应用: (1)构建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建立一个通过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战略发展企业价值的公司。 (2)重组业务流程。指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已达到成本、质量、速度和服务的改善。 信息技术是主要组成部分,能支持工作流程设计、作业需求和组织结构的创新性改变。 (3)成为敏捷企业。通过提供宽广的产品范围和快速的产品更新在市场中获利,还能提供个性化及任意批量的产品订单。 主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与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公司合作将产品高校推入市场。 (4)创建虚拟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将人、组织、资产和创意联系起来的一个组织,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企业沟通、协作和所需信息流提供支持。 (5)建立知识创新型公司,主要利用到两种类型的知识。一种为显性知识即数据、文档和通过笔录或电脑存储的信息等。另一种为隐性知 识,即员工自身掌握的技术经验等。 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知识管理系统中,以支持业务知识的创新以及这些知识与新产品、服务及业务流程的整合。 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争战略:锁定客户和供应商,形成转换成本,提高进入壁垒,以及发挥对信息技术投资的杠杆作用。 知识管理技术包含:企业智能、信息的创建、共享和管理和文档管理。 公司应该如何借助IT变得更加敏捷? (1)客户敏捷:在挖掘创新机会时,具备发挥客户作用的能力。利用IT建立和强化客户虚拟社区的技术。 (2)合伙敏捷:在探索、利用创新机会时,具备调节资产和知识等的协作能力。IT技术使公司间的协作更加便利 (3)运营敏捷:在挖掘创新机会时,具备快速、准确和低成本等功能。IT帮助实现业务流程模块化和集成化的技术。 ③简述虚拟公司战略的优势 (1)与所有联盟伙伴共向基础设施和分担风险;将互补的核心竞争力连接起来;通过共享,缩短将实现变成收益的时间;真假设施和市场覆盖面;获得进入新市场的能力,共享市场,共享客户忠诚;从销售产品转变为推销解决方案。 (重要,客户为中心,大题)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价值关键是:保持客户忠诚度、预测客户未来需求、回应客户关注的问题、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

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 第一章信息系统与管理 1、什么是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 2、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并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是逻辑性(观念性)的;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有意义的表示。 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对其决策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作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遭受失败,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5、信息的特征: a.事实性。b.时效性。c.不完全性。d.层次性。 e.可变换性。f.价值性。 6、系统的概念 通常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 (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必须产生整体功能。 7、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作为一个抽象模型从宏观上看一般有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8、信息系统 以信息现象和信息过程为主导特征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9、信息系统的类型(按处理的对象): 1.作业信息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产量统计、成本计划) 过程控制系统(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监测) 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邮件、印刷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 10、决策 决策: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科学的先驱西蒙教授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3个阶段:情报、设计、选择。 11、决策的四个阶段 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12、决策问题的类型 1.结构化决策: 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可循 2.非结构化决策: 复杂、没有固定规律可循。 3.半结构化决策: 介于上述两类之间。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高考有机选择题整理版

高考有机选择题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2018年全国卷I)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2018年全国卷I)10.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 A (2018年全国卷II)11.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2018年全国卷III)9.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 D.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 (2018年江苏)11.化合物Y 能用于高性能光学树脂的合成,可由化合物X与2 ?甲基丙烯酰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 的说法正确的是

A.X 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B.Y与Br2的加成产物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C.X、Y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X→Y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2018年北京)8.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C17H35COOC2H5+H218O (2018年11月浙江选考)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石油裂解气可以使溴水褪色,也可以使高猛酸钾溶液褪色 B. 可以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乙醛 C. 正丙醇和钠反应要比水和钠反应剧烈 D. CH2=CHCH3 + Cl2 →CH2=CHCH2Cl + HCl (2018年11月浙江选考)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馏石油可以得到植物油、柴油、润滑油 B. 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葡萄糖水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C. 乙酸、汽油、纤维素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在大豆蛋白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蛋白质会发生变形 (2017年全国卷I)7. 下列生活用品主要有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 尼龙绳 B. 宣纸 C. 羊毛衫 D. 棉衬衣 (2017年全国卷II)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以称为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2017年全国卷III)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 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 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