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防空防灾教案
《人民防空》知识教育教案

《人民防空》知识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防空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民防空的定义和意义2. 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3. 人民防空的组织体系4. 人民防空的措施和手段5. 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民防空的定义、意义、基本任务和组织体系。
2. 教学难点:人民防空的措施和手段,以及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民防空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民防空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人民防空的定义、意义和基本任务。
3. 案例分析:分析人民防空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民防空的措施和手段。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人民防空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学生对人民防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人民防空知识的学习。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民防空知识教材。
2. 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人民防空的相关内容。
3. 案例资料:收集人民防空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人民防空的定义、意义和基本任务。
2. 第3-4周:人民防空的组织体系。
3. 第5-6周:人民防空的措施和手段。
4. 第7-8周: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人民防空知识。
3. 强化学生的国防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整理笔记。
人民防空知识教案

人民防空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防空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国防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民防空的定义和意义2. 人民防空的组织和领导3. 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4. 人民防空的方法和措施5. 人民防空的法律和法规三、教学重点1. 人民防空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人民防空的组织和领导体系3. 人民防空的方法和措施四、教学难点1. 人民防空的法律和法规2. 如何在实际情况下运用人民防空的方法和措施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防空的基本概念、意义、方法和措施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民防空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民防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人民防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进行人民防空演练,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人民防空知识教材、案例、相关法律法规等。
2.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白板、教学PPT等。
3. 实践道具:人民防空演练器材、防护装备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人民防空的定义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人民防空的组织和领导体系,让学生了解国家对人民防空的重视和管理。
3. 案例分析:分析人民防空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民防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4. 讨论:组织学生就人民防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5. 实践操作:进行人民防空演练,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人民防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人民防空演练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人民防空设施,加深对人民防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人民防空》知识教育教案

人民防空知识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防空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民防空的概念与意义2. 人民防空的组织与实施3. 人民防空的基本措施4. 人民防空警报的种类与识别5. 人民防空应急行动的程序与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民防空的基本概念、意义、组织、实施、措施、警报识别及应急行动程序与方法。
2. 教学难点:人民防空警报的种类与识别,人民防空应急行动的程序与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防空的基本概念、意义、组织、实施、措施、警报识别及应急行动程序与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民防空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民防空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问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人民防空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人民防空的组织与实施、基本措施、警报种类与识别、应急行动程序与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人民防空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民防空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问答,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人民防空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这五个章节的内容主要是对人民防空知识进行系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人民防空的基本概念、意义、组织、实施、措施、警报识别及应急行动程序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互动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知识竞赛:组织人民防空知识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模拟演练:组织学生进行人民防空应急行动的模拟演练,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民防空知识教材。
2. 课件:人民防空知识课件。
3. 视频资料:人民防空知识相关视频。
人防教育教案

人防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意义。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空技能和应急自救方法。
3、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人民防空的概念、任务和作用。
(2)常见的空袭武器和空袭方式。
(3)防空警报的识别和应对方法。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防空知识和技能。
(2)如何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演练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战争或空袭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然后提问学生对空袭和人民防空的了解程度,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人民防空的概念人民防空,简称“人防”,是政府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中袭击、消除空袭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是现代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
(2)人民防空的任务人民防空的任务主要包括: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平时组织人民群众开展防空袭准备,战时组织实施防空袭斗争。
(3)人民防空的作用人民防空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国家的国防实力,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4)常见的空袭武器和空袭方式常见的空袭武器包括导弹、炸弹、飞机等。
空袭方式主要有空袭警报、轰炸、扫射等。
向学生介绍这些空袭武器和空袭方式的特点和危害,让学生对空袭有更清晰的认识。
(5)防空警报的识别和应对方法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
预先警报:鸣36 秒,停 24 秒,反复 3 遍为一个周期,时间 3 分钟;空袭警报:鸣 6 秒,停 6 秒,反复 15 遍为一个周期,时间 3 分钟;解除警报:连续鸣3 分钟。
向学生讲解每种警报的含义和应对方法,让学生在听到警报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人民防空的准备工作?(2)如果遇到空袭,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3)如何向身边的人宣传人民防空的知识和重要性?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
防空防灾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主题:防空防灾主题班会教案二、课时:1课时三、年级:九年级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防空防灾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冷静应对能力和团结互助精神。
3. 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提高爱国主义素养。
五、教学内容:1. 防空防灾的含义和重要性2. 防空防灾的基本措施3. 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巧4. 国家防空防灾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5. 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防空防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防空防灾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方法,强调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典型的防空防灾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5. 总结:教师总结防空防灾的重要性和学生的应对方法,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应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估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防空防灾知识手册2. 课件: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3. 案例材料:相关防空防灾案例4. 课后作业:作文纸张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了解防空防灾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冷静应对能力和团结互助精神。
3. 注重国家防空防灾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防空防灾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防空防灾的了解。
3. 开展防空防灾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防空防灾教案初中

防空防灾教案初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防空防灾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一些逃生技巧。
3. 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防空防灾的含义和重要性2. 防空防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方法4. 国防观念和爱国情怀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防空防灾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安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设立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日吗?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演习呢?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讲解防空防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的识别和应对方法。
2. 演示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方法,如如何快速撤离、如何保护自己等。
3. 学生参与互动,提问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些防空防灾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进行模拟逃生演练,体验逃生过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教师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五、国防观念和爱国情怀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上的防空防灾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交流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防空防灾知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防空防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逃生技巧的运用。
3. 学生对国防观念和爱国情怀的认识和体会。
备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防空防灾意识和能力。
《人民防空教育》教案

一、教案名称:《人民防空教育》教案二、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防空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人民防空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案课时:2课时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民防空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人民防空的认识。
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人民防空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人民防空的定义和意义1.1 人民防空的概念1.2 人民防空的重要性1.3 人民防空的作用2. 第二节: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2.1 人民防空的组织体制2.2 人民防空的任务和措施2.3 人民防空的法律法规3. 第三节:人民防空的警报信号3.1 警报信号的种类和含义3.2 警报信号的发放和解除3.3 听到警报信号后的行动4. 第四节:人民防空的自我保护技能4.1 防空洞和防空掩体的建造和使用4.2 防毒面具和防毒器材的使用4.3 防空疏散和撤离的正确方法5. 第五节:人民防空演练的意义和作用5.1 人民防空演练的目的5.2 人民防空演练的流程和内容5.3 人民防空演练的注意事项六、教案名称:《人民防空教育》教案七、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防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 让学生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3. 培养学生的人民防空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八、教案课时:2课时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防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民防空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人民防空的认识。
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人民防空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十、教学内容:1. 第六节:人民防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6.1 人民防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6.2 我国人民防空的建立和发展6.3 人民防空的重要事件和成果2. 第七节:人民防空的基本原则和政策7.1 人民防空的基本原则7.2 人民防空的政策和法规7.3 人民防空的实施机构和职责3. 第八节:人民防空的警报信号8.1 警报信号的种类和含义8.2 警报信号的发放和解除8.3 听到警报信号后的行动4. 第九节:人民防空的自我保护技能9.1 防空洞和防空掩体的建造和使用9.2 防毒面具和防毒器材的使用9.3 防空疏散和撤离的正确方法5. 第十节:人民防空演练的意义和作用10.1 人民防空演练的目的10.2 人民防空演练的流程和内容10.3 人民防空演练的注意事项十一、教案名称:《人民防空教育》教案十二、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防空的现状和挑战。
防空防灾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主题:防空防灾主题班会教案二、课时:1课时三、年级:八年级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防空防灾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冷静应对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五、教学内容:1. 防空防灾的意义和重要性2. 防空防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突发事件应对策略4. 国家安全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防空防灾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安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有哪些重要的防空纪念日吗?环节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防空防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防空警报的种类、标志、防护措施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环节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些典型的防空防灾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应对策略和经验教训。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环节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防空防灾的主题标语和宣传画。
2.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
环节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如何践行防空防灾的理念。
3. 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小结,强调国家安全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防空防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
3. 学生对国家安全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案资料2. 投影仪或白板3. 防空防灾宣传材料4. 彩笔、纸张等绘画工具5. 计时器七、教学过程:环节六:互动游戏(10分钟)1. 教师设计一个与防空防灾相关的互动游戏,如“防空防灾知识问答”、“紧急疏散演练”等。
2. 学生参与游戏,增强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教师点评游戏结果,总结正确答案和操作要点。
环节七:情景模拟(10分钟)1. 教师设置一个模拟情境,如模拟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空袭与人民防空的任务与作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现代战争危险的存在,增强国防观念。
2、了解人民防空的概念和任务,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信号的特征。
3、了解什么是三防,认识现代高技术战争空袭的特点和破坏的严重性。
教学重点:1、结合国际、国内形式,进行。
2、明确普及防空知识的意义。
3、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特征。
教学难点:人民防空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事例和道理说明课题内容,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人民防空的任务人民防空:(简称人防)是人民群众为对付空中袭击所采取的有组织的防御措施。
(外国称民防)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
防空袭警报:预备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
紧急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
解除警报:鸣3分钟。
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在遭受敌人空袭时,保护广大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消除空袭后果,保持社会安定,配合军队坚守作战。
二、人民防空的作用1、人民防空是保存战争潜力的有利措施2、人民防空可以增强城市的要塞作用3、人民防空对延缓和制约战争的爆发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三、普及防空教育的意义1、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三防: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
不仅提高了个人素质,在平时的突发灾害中进行防护,较好地保存自己。
如非典时期。
3、拓宽知识面,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加强个人修养,拓宽知识面,锻炼应变应急能力,提高身心素质。
练习:1、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防空警报有几种?它们的音响特征分别是什么?3、普及防空教育的意义:⑴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第二课:核武器极其杀伤破坏因素教学目标:1、了解核武器的基本概念。
2、对核爆炸的方式和外观景象有明确了解。
3、掌握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重点: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难点: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形象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一、核武器1、什么是核武器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统称核武器。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污染。
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杀伤破坏作用,又叫瞬间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危害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1、光辐射2、冲击波3、早期核辐射。
4、核电磁脉冲核武器对人员、物体的杀伤破坏,往往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暴露在离爆心一定范围内的人员,既有烧伤,又有内脏、肌肉、骨骼的损伤,还有放射性损伤,形成复合伤。
物体被烧毁、挤压、摔碎等。
(观看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录象)三、我国核实验情况简介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96年7月29日,进行了第45次核爆,当量仅为1-5千吨。
同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1996年9月24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练习:1、核武器是利用______________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鳌?2、看书上第14页的两个图,说明是那种核爆炸方式。
3、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______五种。
第三课:对核武器的防护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对核武器的防护方法和措施。
2、使学生了解发生火灾时的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针对核武器的杀伤因素,熟悉正确的防护方法。
教学难点:核袭击时的防护行动。
教学方法和手段:直观讲解,电脑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引言:核爆炸后,虽然有较大的杀伤破坏作用,但它也有局限性和可防性。
只要我们熟悉核武器的性能,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就能避免或减少伤亡。
一、核袭击前的防护行动当有敌核袭击的迹象时,人防指挥部门就要发出预备警报。
二、核袭击时的防护见到核爆炸闪光而来不及进入人防室外人员的防护方法:1、地物较大时,地物在人和爆心之间,可横向爆心卧倒防护。
2、地物较小时,应使头、地物、爆心在一直线上卧倒掩蔽,重点是保护头部。
(1和2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易燃、易爆的物品。
)3、在开阔地面的人员,应迅速背向爆心卧倒。
卧倒姿势:双手交叉手心向下垫于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闭眼、闭口、收腹,两腿伸直,脚尖向下着地,暂停呼吸。
三、核袭击后的行动核袭击后,放射性灰尘、火灾、建筑物倒塌等都会对人员造成直接或间接伤害。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救结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对放射性灰尘的防护1、放射性灰尘沉降时的行动2、撤离沾染区的行动3、消除放射性沾染的方法放射性灰尘对人员危害较大,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受染的人员和人员接触的物品消除沾染,以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人员受伤后的救护方法人员受伤后,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救护,以减轻伤员的痛苦,保障其生命安全。
1、手压止血、止血带止血:2、毛巾包扎;(1)头部包扎法。
(2)下颌包扎法。
(3)单肩包扎法。
(4)肘(膝)关节包扎法。
3、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2)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第四课:对化学武器的防护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化学武器使动、植物的异常变化,能及时发现敌人使用化学武器。
2、使学生清楚对化学武器的个人防护方法。
3、使学生清楚一旦染毒后如何消毒。
教学重点:对化学武器的防护和消毒。
教学难点:化学武器中毒后的急救。
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电脑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
教学过程:一、发现及时发现化学武器袭击的情况是做好防护工作的前提。
除使用专业装备器材进行侦察报知外,还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
(一)、观察投放迹象。
(二)、观察动植物的异常变化(三)、观察人员的异常感觉二、防护防护是阻止毒剂通过各种途径与人员接触所采取的措施。
听到化学武器袭击的信号、发现敌人实施了化学武器袭击或进入染毒区时,都要进行防护。
听到解除警报信号或得到人防部门允许后才能解除防护。
在遭受化学武器袭击时,进行个人防护、消毒和不防护、不消毒的结果大不相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用兔子实验的录象)防护方法有两种:一是集体防护。
二是个人防护。
三、消毒(一)、对人员消毒(二)、对染毒服装消毒(三)、对染毒食品消毒(四)、对染毒水消毒四、急救救护中毒人员时,一般应先给其穿戴防毒面具,防止中毒人员继续吸入毒剂;根据中毒症状判明毒剂性质,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对症急救,并迅速将中毒人员移出染毒区。
练习:1、敌化学武器袭击时,个人防护,应首先________________,尔后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人员皮肤消毒时,先用_______________吸去皮肤上的毒剂液滴,然后用_________,也可用___________或______冲洗。
第五课: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武器。
2、使学生清楚生物武器的伤害作用及杀伤特点。
教学重点: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教学难点:生物武器的伤害作用及杀伤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电脑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
教学过程:一、生物武器(一)、什么是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生物武器。
(二)、生物战剂的使用方法1、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2、投放带菌昆虫、动物和其他媒介物3、其他方法(三)、生物武器的伤害作用1、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1)、吸入(2)、误食(3)、皮肤接触(4)、昆虫叮咬2、生物战剂的致病症状。
(四)、生物武器的杀伤特点1、致病力强,多数具有传染性2、污染面积广3、不易被发现4、有一定的潜伏期二、对生物武器的防护(一)、发现敌人使用生物武器时,一般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能及时发现,可减少或避免其危害。
1、施放迹象2、发病情况(二)、防护措施1、对生物战剂的防护措施与对毒剂的防护基本相同。
人员戴防毒面具、防疫口罩能保护呼吸道不吸入生物战剂气溶胶;穿防毒衣、防疫服或采用扎“三口”的方法能保护皮肤免受带菌昆虫叮咬。
2、人员在生物战剂污染区内行动时,根据生物战剂的类型,提前进行免疫接种和个人防护,遵守在污染区内的行动规则。
3、发现病人时,要立即报告,及时隔离。
4、对污染的房屋、器皿要用福尔马林或过氧乙酸进行熏蒸,也可用通风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对服装可用煮沸或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等方法灭菌。
5、杀虫、灭鼠。
杀虫可用打、捕、烧、熏或喷洒杀虫剂(敌敌畏、敌百虫)等方法。
灭鼠可采用药杀或打、捕、挖、灌等方法。
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安全,妥善处理带菌昆虫和动物尸体。
练习:1、生物战剂是指在战争中使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
第六课:简易个人防护器材的制作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简易个人防护器材中的防毒面具、防毒口罩的制作。
2、使学生会防毒眼镜的制作或代用。
3、使学生会用身边易得的物品做皮肤防护器材去使用。
教学重点:简易个人防护器材中的防毒面具、防毒口罩的制作。
教学难点:简易个人防护器材中的防毒面具的制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电脑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
教学过程:一、呼吸道防护器材的制作(一)、防毒面具的制作简易防毒面具是由滤毒罐与防毒面罩相配合而成的,其制作步骤如下:1、准备材料:易拉罐或塑料饮料瓶(内径和高大于10厘米)、生石灰、黏土、细锯末、棉花、细铁丝、医用胶布、纱布、窗纱网、松紧带、薄橡胶片、布带、透明塑料薄膜等。
工具:剪刀、钳子等。
2、制作滤毒罐将生石灰与黏土按1: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水制成绿豆大小的石灰土颗粒,阴干简易面罩制作示意图3、制作简易防毒面(二)、防毒口罩的制作1、浸碱口罩(1)、准备材料:大毛巾一条,绳或布条两根(每条长70厘米),1号缝衣针一根,白线两米,16号铁丝8厘米。
(2)、制作:按书58页8—3图将毛巾叠成12层缝制成口罩, 2、装料口罩(略)二、防毒眼镜的制作(制作过程看录象)三、简易皮肤防护器材的使用当敌机布洒毒剂、生物战剂或放射性灰尘沉降时,可利用风雪衣、皮茄克、塑料布、床单、帆布、毯子、大衣、被子、雨衣或雨伞等遮盖身体。
通过受染地域时,为防止下肢受染,可穿上雨鞋、胶鞋、皮鞋,也可用塑料袋、塑料布等裹住腿脚。
手部可以用橡胶手套、皮手套、棉手套防护,也可用塑料袋、塑料布等包裹。
使用个人简易皮肤防护器材要扎好三口,既袖口、领口、裤腿口。
练习:1、用毛巾或纱布制成口罩后,应浸入__________或______液体中,才能对毒剂起有效的防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