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无意中做杀人案的“舆论帮凶”
《最后一次讲演》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一次讲演》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5.“他们制造……你们还有几天”中,“他们”“你们”人称的变化有什么作用?6.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7.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的含义,并回答该句表达了演讲者怎样的感情。
8.“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9.赏析下列语句。
(1)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2)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答案:课内品读5.由“他们”变为“你们”,表现了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
6.“你们”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指讲演者及爱国民众。
7.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内阅读训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内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节选自《最后一次讲演》)1.选文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2.为了证明观点,闻一多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什么?3.试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如果请你在演讲比赛中朗读《最后一次讲演》,你认为应该表现出这篇演讲词的什么特色?阅读课文“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到“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回答下面的问题。
5.6.选段中的“你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我们”是指____________。
将“你们”与“我们”对举,其作用是___________。
7.8.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摘出原句)9.10.为了证明观点,闻一多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什么?(摘出原句)11.12.选段中的“黑暗”和“光明”分别指什么?13.14.如果请你在演讲比赛中朗读《最后一次讲演》,你认为应该表现出这篇演讲词的什么特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②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③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④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⑤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去年“一二。
山西省范亭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范亭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黑冰[美]凯特•肯尼迪我上前查看陷阱时,看到那位太太家门廊上的灯还亮着。
已经是早上了呢。
“这真是太浪费电了。
”我告诉爸爸后,他这么说。
他呵出的热气在空中成了一道白烟。
我们给兔子剥皮,去了皮的兔子身体冒着热气,每只兔子贝利先生给我三块钱,他用来喂狗。
我已经存了五十八美元了,我想买一辆自行车。
当山坡上那位太太搬进来后,我不再去山上设陷阱了。
我沿着湖边的小路走进森林,小路是兔子们踩出来的,我把自己变得像兔子一样小,用我柔软矮小的“爪子”穿过小路。
看见那位太太家门廊灯亮着的那个早上,爸爸给我戴了顶新帽子,“等你带着兔子回来。
”他抱着两手站在那里。
我把兔子塞进麻袋里,听到亮着灯的那所房子里传来音乐声。
是小提琴的声音。
我抄近路走过山坡时,看见买下房子的那位太太站到门廊上。
她穿着新罩衫,她头发跟狐狸毛一个颜色。
看见我,她脸上立刻放光,人也兴奋起来。
虽然她根本不认识我她说,“嗨,你好,怎么不说话,舌头给猫抓住啦?”“这么冷的天,你起得可真早。
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我给她看最上面的兔子头,她的嘴张得老大,她说,“哦,天哪!哦,可怜的小东西!你干吗杀它们?”她双手紧紧抱着自己,摇了摇头。
她突然问我,是不是住在山脚下的房子里,我说是的。
她说那个位置好极了,可惜给那里通电太贵,不然的话,她就会买下来。
然后她又看着下面的小路,说:“唯一的问题是,看不到湖。
”当我走下小路,经过那个急弯,穿过路堑时,我的靴子踩在黑冰上咯吱直响。
你得十分小心,可不能在这上面摔个狗啃泥。
人们说黑冰看不见,其实不是的——你得蹲下来,凑近点仔细瞧,看哪里的水结了冰,又化过一点点,然后又冻起来,整个晚上反复几次,直到它看起来像老瓶子上的一片玻璃。
鲁迅名人格言

鲁迅名人格言鲁迅名人格言(精选200句)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格言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格言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
你知道什么样的格言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鲁迅名人格言,欢迎阅读与收藏。
鲁迅名人格言11、删掉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
2、而忽而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
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
3、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
4、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
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
5、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6、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
这些孱头们。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8、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使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9、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
这就是我们古代的聪明人,即所谓圣贤,将人们分为十等,说是高下各不相同。
其名目现在虽然不用了,但那鬼魂却依然存在,并且,变本加厉,连一个人的身体也有了等差,使手对于足也不免视为下等的异类。
10、文艺本应该并非只有少数的优秀者才能够鉴赏,……应该多有为大众设想的作家,竭力来作浅显易解的作品,使大家能懂,爱看,以挤掉一些陈腐的劳什子。
11、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
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
12、创作翻译和批判,我没有研究过等次,但我都给以相当的尊重。
《记念刘和珍君》学案分析

记念刘和珍君【学习目标】1.通过勾画、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悲”“愤”交加的感情。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的写法。
3.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感受鲁迅先生刚正的人格、高度的责任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
【课前预习】一、知识呈现1.文学常识(1)关于鲁迅先生的挽联: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陈毅)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斯诺与姚莘农合挽鲁迅)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孙伏园)2.写作背景课文中写到的“三·一八”惨案是继“五卅惨案”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一次大屠杀,它的直接导火线是1926年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张作霖消灭冯玉祥统帅的倾向革命的国民军,日本海军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
国民军开炮还击,日舰被迫退往塘沽。
大沽口事件发生后,3月16日,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并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3月18日,北京各界人士和爱国学生五千余人集会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悍然命令士兵对参加反帝示威游行的爱国学生开枪,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大屠杀流血事件。
刘和珍等人都是在当时遇害的。
惨案发生后,一些反动文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制造种种流言,污蔑爱国青年。
阅读练习高考

阅读练习高考————————————————————————————————作者:————————————————————————————————日期: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谋杀身边的好人尼古拉斯·帕蒂这桩谋杀案很奇特,死者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小镇的人甚至说他这辈子都没跟人斗过嘴。
没有仇人,没有妻子儿女,每天本本分分地在不远的一所私立学校教书,按时上下班,周末去做礼拜,虽然没有太多人喜欢他,但也从来没有人讨厌他。
没有病史,更不是意外,谁会对这样一个人下狠手,竟然一刀直插进胸膛,毫不留情的手法。
警察调查了小镇所有录像,全是熟人,有一两个陌生人也能提供充分的不在场证据,所以,这是一桩棘手的谋杀案。
电视台天天在报道,小镇居民惶恐不安,警察局压力很大,只好整天跑到死亡现场取证,寻找线索,可惜,这一切都是徒劳。
这个案子一直悬了三十年,而且,三十年后也并不是警方成功破案,而是凶手无意间泄露了天机,我要讲的重点便在这里。
那是在伊顿公学的开学典礼上,学校请来了著名的商业大家艾维尔先生作励志演讲,他一生坎坷,从一名乞丐奋斗到如今的成就,很多媒体都报道过他的事迹。
可他为什么会被警察盯上?只因为伊顿公学的一位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艾维尔先生,你那么富有,可为什么不做慈善呢?事实也的确如此,连伦敦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马森都曾公开调侃过,说艾维尔先生真像莎士比亚戏剧里的一个男主角,是谁呢?夏洛克。
哦,对不起,回到伊顿公学的问题上。
当时,艾维尔先生迟疑了片刘,接着便说出了惊世骇俗的一段话:“如果我去做慈善,那么,我会杀死很多人,或者,我被很多人所杀。
”这是什么意思?没有人能理解艾维尔到底在讲什么,最后还是一旁的主持人打了圆场:“艾维尔先生,您能给我们的孩子们讲得更具体一点吗t”“当然!”艾维尔的演讲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他非常自信地站在演讲台上说,“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他的不满足,只有不满足于现状,面临着生存压力,他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能量,去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实现自身的价值,因为不满足,所以我才有今天。
报应犯罪大师答案解析

报应犯罪大师答案解析犯罪大师箱中藏尸答案:1、此时你决定先去调查?答:向法医了解尸体情况2、根据案情的描述,哪种工具会造成尸体上的八字形创口?答:剪刀3、关于盗窃罪,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答:盗窃的公私财物,不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等4、经过比对,剪刀缝隙残留的血迹确为死者莫云飞的,且与死者的创口吻合,是否锁定凶手并结案?答:否5、此时案件的突破口应该首先考虑?答:莫建国6、莫建国交代了自己的作案过程以及作案原因,此时是否可以结案? 答:否犯罪大师深渊答案:1、根据目前案件所掌握的线索,是否可以直接判定此案凶手的作案动机是为财杀人?答案:否2、犯罪大师深渊初见眉目:经过走访调查,谁的口供存在刻意隐瞒? 答:张平安3、犯罪大师深渊可疑线索:根据案件目前所掌握的线索,是否可以确定张平安为本案凶手并进行结案?答案:否4、犯罪大师深渊剥茧抽丝:根据现有的线索,用砖块袭击莫强凶手更可能为?答:张平安犯罪大师井葬深情答案:1、问题一:现场调查到的物证中是否缺少关键物品正确答案:是2、问题二:根据当前线索来判断这是否是一起劫财杀人案正确答案:否3、问题三:以下哪一个选项更具有可疑点?正确答案:乔钟和张琳的结婚原因4、问题四:你认为犯罪嫌疑最大的人是谁?正确答案:乔钟5、问题五:以下关于宣告死亡的描述,哪一条是对的?正确答案:张琳失踪后下落不明满四年可以宣布死亡。
犯罪大师复活之谜答案:1、问题一:根据剧情中目前你所掌握的线索,李武的致死原因是? 正确答案:氯化物中毒答案解析: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气体,带有淡淡的苦杏仁味。
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出现大蒜气味。
汞中毒口内金属味。
2、问题二:你并没有阻拦胡散想要离开的想法,原因是?正确答案:离开别墅的道路已经被封锁住了答案解析:离开别墅的道路只有一条,而由于今天的大风,路面被封锁,预计22:00才能开通,此时胡散并不能够立刻离开别墅。
3、问题三: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推测,旧剧本《丧尸围城》中的内容与哪一个线索有直接关联?正确答案:现场透留的黑色橡胶答案解析:戒指的线索指向了乔思思可能隐瞒着一段恋情,与旧剧本《丧尸围城》并不直接关联。
2024学年福州市八县(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及答案

2024学年福州市八县(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2024年11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
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
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
“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
到处都是密密簇簇的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
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
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
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
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
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仪式开始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
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
现在十四年过去了。
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投降书脏了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
原来加拿大代表签字时低了一格,随后各国代表也签错位置了。
协商之后,有关代表做了更正。
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莫无意中做杀人案的“舆论帮凶”
上海星期六发生一名私企员工泄愤行凶致六人死亡事件。
62岁的犯罪嫌疑人范某因工作过节持械持枪打死多名同事,并为抢劫枪支打死一名哨兵。
行凶过程中他还打死一名无出租车执照的司机,他犯下的罪行令人发指。
上海“6·22”杀人案仍属于低概率的个人极端犯罪。
它再次显示,这类严重的报复性杀人案无法在中国这样的大国里根绝。
但我们需尽最大努力抑制它的发生,不能因为它们的“低概率”就无所作为,把“运气”作为抵御它们的主要武器。
对于报复性杀人案,除了作案者的畸形心态,很难准确界定它的社会成因。
有人在出了这种事之后把“体制”当成它们的万能标靶,很难有说服力,这种说法更多是代表了某种社会情绪的牢骚。
个人报复社会案全世界哪都有。
从犯罪学的角度看,中国的这些案例没太多特殊之处。
但我们又能感觉到自己的这些问题有些“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问题出在它们的社会大环境。
除了中国处于“矛盾多发期”,还在于社会对“矛盾多发期”的看法不一
致,对一些报复杀人案的价值判断也缺少应有的统一。
这些不能看成是中国发生报复性杀人案的主要原因,但却可能是“额外的”原因。
对这次上海报复杀人案,舆论的争议比较小。
但对之前厦门的公交车纵火案等,舆论的反应就显出了复杂。
这种情况在全球范围内颇为不可思议。
换句话说,对报复性杀人本应有的全社会无条件谴责在中国居然出现了犹豫,极端犯罪者所应承受的社会舆论和公共心理压力在我们的社会里被削弱了。
公众谴责的压力对抑制报复社会的犯罪动机非常重要,如果这道心理上的屏障出了漏洞,一些虚幻的“杀人有理”就会醉醺醺地形成,终酿重大悲剧。
中国是大社会,报复社会的杀人案落到我们个人头上的概率很低,一些人因此没有兴趣尽谴责它们的道德义务,反而更愿意借这类案件带来的关注发泄个人的日常不满,这无形中损害了“反对杀人”这一现代社会中本应牢不可破的基础性舆论联盟。
要知道,最终走向报复杀人的罪犯,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我们谴责这种犯罪行为的任何不坚决都有可能向他们发出错误信号。
我们还需知道,中国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各地社会和各种人群对防范恶性杀人案的资源投入能力有很
大差距,全社会构筑防范报复性杀人的防线困难重重,加强对这类犯罪舆论谴责理论上成本最低、也最容易做到。
我们决不接受任何杀人行为,没有任何一起杀人犯罪在道德上是“合理的”,这应是中国舆论多元化时代的公共道德底线。
如果我们在某一个具体案件发生时给这条底线打开缺口,我们就会有意无意成为今后这种案件再次发生的“舆论帮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