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学设计(获奖教案)含板书设计

合集下载

《项链》教学设计(精选3篇)

《项链》教学设计(精选3篇)

《项链》教学设计(精选3篇)《项链》篇1【教学目标】1.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2.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 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意义;4. 培养学生德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5.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难点:玛蒂尔德形象及其意义【教学时数】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概述故事情节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作品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炮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

他创作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二、通读全文,理清结构。

1、口述故事梗概。

玛蒂尔德,一心向往上流社会,在接到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后,却“懊恼”“发愁”,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

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

用十年的青春赔了一挂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

2.列出情节结构。

七个“梦想四个“陶醉”十年青春一个“回想”爱慕虚荣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假项链苦不堪言三、讨论a、这个故事中有两处重要的曲折波澜,谁能说一说?——故事中问,路瓦栽夫人参加晚会大出风头后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另一处是故事结尾,洛瓦栽夫人经历十年磨难,赔偿了巨额债款后,乃知所丢的项链是假的。

b、设想一下,假使路瓦栽夫人大出风头后,项链没有丢失,以后的情节如何发展,(以课文内容作合乎情理的假设推想,力求符合原小说的主题思想)——路瓦栽夫人第二次又去商店借了更昂贵的首饰,可是因为招摇过市,遭到抢劫,从此落入苦难……(同后)——路瓦栽夫人从此在虚荣的道路上陷得更深,每天与丈夫纠缠,要他购买贵重首饰,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最后不得不上法院离婚。

《项链》教案(优秀10篇)

《项链》教案(优秀10篇)

《项链》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项链》教案(优秀10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对大海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体会小朋友的快乐,了解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教学方法】交流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能说一说大海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呢?(出示相关图片)2.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美丽的大海吧。

(播放歌曲:《大海》)3.有一位小朋友,他也来到了海边,他的心情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项链》一课,一起去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笑、向、活”是三拼音节,“着”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蓝天、又高又大、笑声、看着、方向、和平、贝壳、娃娃、挂在、生活、金子4.学习多音字。

落(luò)落地;落(là)落下5.质疑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这里的项链是指什么?项链与大海有什么关系呢?)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品读,了解具体内容。

三、精读领悟1.课文朗读,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和课文,生边观察边倾听课文朗读。

《项链》教学设计(获奖教案)含板书设计

《项链》教学设计(获奖教案)含板书设计

《项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通过分析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特点和叙事技巧,探讨小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一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3、分析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4、在上述基础上多元化探讨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2、目标4教学准备:PPT、导读材料、预习作业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预习作业(思考练笔):以你自己的方式复述这个故事,300字左右。

你如何看待文本中的玛蒂尔德,你觉得作者塑造这样一个人物的用意时什么?假如玛蒂尔德没丢项链,或者在她丢掉项链后立马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个故事的情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第一课时本课时目标:目标1、目标2一、导入小时候,我们都读过这样一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灰姑娘》,当午夜的钟声响起时,身着华服的灰姑娘从舞会上匆忙离开,慌乱之中,她丢下了一只水晶鞋。

英俊的王子捡到了这只水晶鞋,并通过鞋子找到了灰姑娘,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有位叫玛蒂尔德的姑娘,她不巧也在盛装匆忙离开舞会时弄丢了东西,只不过,她弄丢的是一串精美的项链。

她又会有怎样的经历呢?一起来走进文本。

二、讨论文本(一)情节:请同学们快速回顾课文,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1、小说为何以项链为题?Q:小说为何以项链为题?标题“项链”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明确:“项链”是文本中玛蒂尔德丢失的重要物件,以“项链”为中心,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即“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

2、概括小说的情节Q:在“项链”的牵动下,小说都写到了哪些情节?请你以“X项链”为格式,串联故事情节。

明确:小说采用“物线法”结构。

在“项链”的牵动下,写了五个情节:借项链—戴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3、教师以精炼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概括:《项链》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丢失项链的前前后后构成。

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写了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10年的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这样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一年级《项链》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一年级《项链》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一年级《项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教学难点:1、读准“蓝、金、活”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的、和”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策略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书写指导过程中,可通过师范写、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或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同异进行认字、写字,并关注学生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朗读指导中,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画面的欣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努力让学生体会大海的特点和小娃娃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大海图片。

2、你们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呢?3、沙滩什么样子?4、大海蓝蓝的,沙滩白白的,海螺、贝壳小小的,你在海边尽情地玩耍,多么开心啊!有一个小娃娃也在海边玩耍,特别开心!这一切被夏辇生奶奶看到了,还写出了一篇小文章──《项链》。

5、夏辇生奶奶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记者,童话家,小说家。

她写了许多儿童作品。

课件出示:夏辇生照片。

6、课题质疑。

请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课件出示项链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画面的欣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情绪高涨。

鼓励学生质疑,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1、师范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轻轻打开语文书,左手扶书,右手指字。

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生自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和下面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拼一拼,问一问,猜一猜。

(2)同桌做你指我读的游戏。

2023最新-项链优秀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项链优秀教案(优秀4篇)

项链优秀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项链优秀教案(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语文《项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用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记11个生字,规范、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大海》的课件。

看了片子,你想说什么?2.激趣导入:大海真美呀!今天,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海边玩玩?3.出示课题。

二、尝试学习识字读文1.自由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组词。

3.检查学习效果。

4.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抢认生字。

5.组织学生开火车认字。

6.自由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组内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用铅笔做上记号。

2.教师板书:大海、沙滩、浪花、海螺、贝壳、小娃娃。

3.自由、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白、的、又、和,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2.请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及笔顺。

师范写。

五、课堂小结说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一、复习识字,朗读课文1.复习认字。

2.做游戏,识字。

3.比赛组词。

4.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1.自由课文,课文描写的大海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样子?2.再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

项链是什么?3.朗读指导:课文的语句非常优美,读出轻松、活泼、愉快的语气来。

4.小组展示读。

5.边听边欣赏。

三、再读课文,加强训练1.组织女生赛读第一段。

2.自由练习:大海、蓝蓝的,沙滩、黄黄的……3.自由练读第二段。

4.谁来品评最后一段。

5.评读。

四、积累短语,拓展练习1.出示课后,“说一说”,请学生先自己说,再全班交流。

2.拓展练习:填一填。

( )的大海( )的沙滩小小的( ) 彩色的(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2.布置作业。

《项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项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项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蓝”“又”“笑”等11个生字,会写“白”“的”“和”等4个生字。

2、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很好玩的地方?河边呀,公园里呀,森林里呀……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最让你难忘的地方吗?(学生自由举手回答)2、师:你们知道大海是什么样子吗?有一个小朋友啊,他去过海边。

他说那里可好玩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

不会读的借助拼音或向老师请教。

2、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3、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向老师请教。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1、老师随机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去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2、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进行口头扩词练习。

)3、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4、书写生字。

(引导观察生字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指导难写的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以“找苹果”的游戏导入,让学生认读生字,进行复习。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师:同学们,读完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3、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并出示配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浪花(雪白雪白哗哗地笑)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让学生自由举手(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师出示问题:小娃娃挂在胸前的彩色项链是用什么穿成的?(海螺和贝壳)这些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是从哪儿来的呢?(浪花冲到沙滩上的)3、再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小娃娃快活的脚印)是谁给它穿的?(小娃娃)4、课文为什么以“项链”为题?(板书)预设:①因为小娃娃的胸前挂着用海螺和贝壳穿成的彩色项链。

课文项链的教案一等奖4篇

课文项链的教案一等奖4篇

1、课文项链的教案一等奖一、说教材《项链》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在于主题的多样性,并且历来有不同的解读。

《项链》这篇小说是传统篇目,无论新旧教材都选用。

它的魅力何在?我觉得首先在于它主题的深刻性。

一篇有永恒魅力作品,它的主题是常读常新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随着时代的更新,我们理应有新的认识。

《项链》讲述了一则悲剧,这则悲剧的成因在作者看来是“偶然发生的微不足道的小事”造成的。

至此,我们明了作者其实是想通过这么一则悲剧来“探索”“人生的价值意义”,这一万古常新的话题。

正是这种“探索”,使得《项链》这篇小说具有了永恒魅力。

这一出悲剧自然而然的使人联想起《皇帝的新装》《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两出悲剧。

但是对小说的主题却历来有不同的解读。

正是这篇小说主题的多样性特征,决定了在教学上最可取的教学方法是探究。

如何探究?我觉得应从探究“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入手。

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如何探究呢?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主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表达作者的思想观念。

那么,要探究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应该以探究人物形象为主,通过对人物自身的思想实际和言行举止的分析探讨来把握。

罗瓦赛尔太太:虚荣心是悲剧的根源。

罗瓦赛尔太太尽管不富有,但生活无忧:丈夫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且小有积蓄;日常家务也不需操劳,忠心耿耿的丈夫对她呵护有加。

但她却感到非常的痛苦,她渴望过上贵太太的生活,渴望幽雅奢华的生活方式,渴望得到权贵的青睐,男人们的吹捧。

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她也获得了日思夜想成功,可是这一切都来得太快,消失得太快,犹如一只扑火自焚的飞蛾,刹那辉煌后即跌进无边的黑暗之中。

罗瓦赛尔太太就象普希金的寓言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老太婆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代价一样,也为自己的虚荣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罗瓦赛尔先生:平庸、老实、对妻子过分的娇纵是悲剧的根源。

罗瓦赛尔先生安于现状,对生活心满意足,甚至计划夏季和朋友一起去度假狩猎。

《项链》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项链》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项链》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课前准备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

(教师)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受美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

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读的愿望,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师: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4.师: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

预设:形声字:蓝、笑、和、活、金数笔画:又、向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减一减:又(叉)、白(的)形近字:娃——挂、贝——见换一换:着(看)反义词:笑——哭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师随机引导:挂:做动作“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通过分析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特点和叙事技巧,探讨小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一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3、分析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4、在上述基础上多元化探讨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2、目标4 教学准备:PPT、导读材料、预习作业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步骤:预习作业(思考练笔):以你自己的方式复述这个故事,300 字左右。

你如何看待文本中的玛蒂尔德,你觉得作者塑造这样一个人物的用意时什么?假如玛蒂尔德没丢项链,或者在她丢掉项链后立马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个故事的情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第一课时本课时目标:目标1、目标2 一、导入小时候,我们都读过这样一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灰姑娘》,当午夜的钟声响起时,身着华服的灰姑娘从舞会上匆忙离开,慌乱之中,她丢下了一只水晶鞋。

英俊的王子捡到了这只水晶鞋,并通过鞋子找到了灰姑娘,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有位叫玛蒂尔德的姑娘,她不巧也在盛装匆忙离开舞会时弄丢了东西,只不过,她弄丢的是一串精美的项链。

她又会有怎样的经历呢?一起来走进文本。

讨论文本(一)情节:请同学们快速回顾课文,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1、小说为何以项链为题?Q:小说为何以项链为题?标题“项链”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明确:“项链”是文本中玛蒂尔德丢失的重要物件,以“项链”为中心,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即“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

2、概括小说的情节Q:在“项链”的牵动下,小说都写到了哪些情节?请你以“ X 项链” 为格式,串联故事情节。

明确:小说采用“物线法”结构。

在“项链”的牵动下,写了五个情节:借项链—戴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3、教师以精炼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概括:《项链》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丢失项链的前前后后构成。

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写了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10 年的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这样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二)、艺术风格鉴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中心问题:玛蒂尔德把赝品当真货,花了10 年时间才知道事情的真相(项链的真假),你们觉得她是不是个反应迟钝的傻姑娘?(分组讨论,给出理由)(1)是(认为玛蒂尔德是反应迟钝的傻姑娘)1 、预设(原因):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有很多“破绽”和细节都可以展示出项链是假的。

结合文本如下:A、D50-52 借项链时——一个大方,一个粗心着急佛来思节夫人答应得非常爽快“当然可以”。

表现的相当大方,如果项链真的贵重,价值连城。

佛来思节夫人不会如此爽快的答应。

其次,玛蒂尔德只顾的高兴,根本就没仔细检查,带着项链就“跑”了(。

太粗心大意)B、D89-90 买项链时项链与盒子不匹配他们照盒子上的地址找到那家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子”。

卖出了盒子不代表卖出了项链。

C、D96-D98 还项链时——未打开盒子检查佛来思节夫人虽然神情不满意,怪玛蒂尔德还迟了,但没有打开盒子。

这足以说明所谓的“钻石项链”并不贵重,否则佛来思节夫人不会连打开检查一下都不做的。

(2)不是(认为玛蒂尔德不是反应迟钝的傻姑娘)1 、提问:既然玛蒂尔德不是反应迟钝的傻姑娘,那么玛蒂尔德把赝品当真物,就是有因可寻的了?那么你能找到哪些原因呢?(即玛蒂尔德为什么会把赝品当真货)预设原因:A 、D6 佛来思节夫人夫人的富有——好马配好鞍佛来思节夫人是一位富有得令玛蒂尔德“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的朋友。

所以,玛蒂尔德根本就没考虑这么一个有钱的朋友会收藏如此低廉的赝品。

依据“好马配好鞍”的原则,赝品项链怎能放在“镶着镜子的衣柜”中精美青缎子盒子里。

B、D1-D2 玛蒂尔德的身份——无法做到“慧眼识珠” 生活在小职员的家里、嫁于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的玛蒂尔德没有一眼辨出真伪的能力。

(3)为什么同学们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Q: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同样一个问题,大家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提示:阅读文本的角——你在阅读这篇文本时有没有将自己代入?)明确:认为玛蒂尔德不是反应迟钝的傻姑娘的同学很有同理心,他们将自己放在了主人公玛蒂尔德是视角上来看待问题,所以很能理解玛蒂尔德为何会做出如此判断而认为玛蒂尔德是反应迟钝的傻姑娘的同学,无疑是将自己放在了文本之外的阅读者的视角上,尤其是在阅读完整个文本后,同学们从一个客观读者视角来去审视玛蒂尔德的行为。

自然能够发现作者莫泊桑在叙述过程中进行的有意的铺垫和暗示。

在文本的最后,读者跟着作者一起解开了事情的真相,但是在揭开事情真相的过程中,读者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作者有意识的伏笔,这就是作者客观全知的叙事视角和巧妙铺垫的叙事技巧。

总结:无论哪种看法,无所谓好坏之分,只是一种阅读体验。

(4)揭示艺术风格——“情理之中,意料之外”Q:本文的阅读体验和我们之前学过的一篇课文很像,有着同样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在结尾的处理上,同学们还记得是哪篇文章么?预设: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Q:这种结尾方式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风格?预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欧亨利式的结尾(5)嵌入作者简介:莫泊桑:莫泊桑,19 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短篇小说之王” 美称,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品有《项链》《漂亮朋友》《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同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和欧·亨利都擅长短篇小说,在情节和结局的处理上,莫泊桑有似于欧?亨利式样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

(6)分析艺术风格成因Q:请你结合全文及我们今天课上所学,谈谈你如何理解本文的艺术风格上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以及为什么本文会产生这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艺术风格。

预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说小说的结尾虽然令人吃惊,让人一下子没想到,但仔细想想,这种结局又是必然的,是否符合生活实情,或者说是否符合小说中故事发展的逻辑的,它使作品的讽刺意味更深刻、更强烈了。

(即结局出人意料,但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条理)成因:A、叙事技巧——伏笔。

作者在在一波三折的情节中有意的作了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

B、叙事视角——有限全知视角莫泊桑的在叙述小说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选择了一种有限全知视角。

理论:从叙事学的角度而言,在叙事的过程中,作者通常会使用三种视角。

第一种是全能全知视角,即上帝视角。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同上帝一般俯视故事中人物的行动和情节的发展,读者全知全能,这种叙事视角很清晰很系统,读者在一开始就知道一切,但是也失去了悬疑感和代入感。

第二种是限知视角,这种视角下,作者所叙述出来的几乎和文本中的人物知道的一样多,那么读者所获得的信息只能小于等于文本中的人物,这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能跟随作品中的主人公的行动去感悟和推进情节的演进,好处在于代入感很强烈,同时充满未知和悬念。

第三种则是有限全知视角,就是本文的视角。

这种视角之下,读者通过作者的叙述,可以较为宏观的得到一些多于文本中的人物所有的信息,但又无法做到去全知全能,读者需要跟随主人公一起经历到最后才豁然开朗,但在“豁然开朗”之前的每一步,读者都会先于主人公意识到“真相”或“关键信息。

”这样即保证了代入感,也较为客观,利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三种叙事视角无好坏高低之分,只看适用于何种风格的文本。

三、本课时作业:1、你认为玛蒂尔德丢项链这件事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为什么?明确:丢项链虽是偶然事件,但蕴含着必然的因素。

因为如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失项链的事,而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

另外,舞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几乎忘乎所以,为不使别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会结束时她仓皇逃离,这都佐证了丢失项链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更能说明玛蒂尔德的性格内涵。

2 、为玛蒂尔德作人物档案第二课时本课时目标:人物形象分析及主旨把握一、导入——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在上节课中,我们对小说的情节结构以及“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艺术风格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小说采用“物线法”结构,在“项链”这一线索的贯穿下,写了一个以玛蒂尔德“为赴宴会借项链、宴会上戴项链、宴会后丢项链、辛苦十年赔项链、以及最后得知自己以真赔假识项链”为主要情节结构的故事。

板书:“借项链—戴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小说中情节的一波三折恰如主人公命运的一波三折,宛如一条“项链” 。

二、人物形象分析Q:上节课,在讨论文本情节时,许多同学认为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反应慢的傻姑娘,竟然辨别不出项链真伪,还拉着老公花了10 年时间以真换假,但也有同学给出了不同意见。

玛蒂尔德人物形象分析讨论环节:如果你是路瓦栽先生,你会不会娶玛蒂尔德这样一个女性为妻。

提示:(请结合预习作业玛蒂尔德的人物档案对其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给出自己的理由要有原文依据)D1出身:小职员家庭(并非什么名门闺秀)D1物质:没有陪嫁的资产(不富裕)D2-D5 精神:渴望上流社会的荣华富贵(爱慕虚荣)Q :玛蒂尔德渴望上流社会的荣华富贵,爱慕虚荣,在文本中有没有什么具体的体现?明确:A、表现在她的心理上。

D2、D3、D6 没过上有钱人生活的她感觉自己很不幸、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看到女仆就悲哀、看到有钱的女朋友就痛苦。

她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常常会整天地哭好几天(D6)。

原文:“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她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是教会女校的同学,可是她再也不想去看她了,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

B、表现在她的梦想上(追求)Q:她“梦想”了哪些内容?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明确:她“梦想”宽敞的客厅及陈设;“梦想”着香气扑鼻的客厅和高压的交往;“梦想”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华贵的壁衣;“梦想”美味佳肴;“梦想”优雅的生活。

本部分前后共用了6 次“梦想”一词,一言以蔽之,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心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的姑娘。

总结:她希望被男人追求,被女人羡慕。

然而现实生活束缚了她,她只能在梦想中得到一时的满足,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

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路瓦栽先生不应该娶马蒂尔德。

过渡: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认为马蒂尔德这个姑娘还是值得娶的!(二)娶——赔项链、还债务时她诚实守信、坚韧勇敢、吃苦耐劳D1 样貌:美丽动人、出众标致D99—D105 抗挫折能力:诚实守信、坚韧勇敢、吃苦耐劳D99显示出英雄气概、辞退女仆D100 做一切之前讨厌的粗笨活儿D104 按时还钱、不赖帐D105 粗壮耐劳原文:辞退了女仆搬了家,租了间小阁楼住下亲自做家里的粗活和厨房的杂活刷洗杯盘碗碟用肥皂洗衬衣把垃圾从楼上搬到街上把水从穿得像个贫民女子,讨价还价,一分一厘地保护她那点可怜的钱楼下提到楼上总结:赔项链、还债务时玛蒂尔德的诚实守信、坚韧勇敢、吃苦耐劳,人物性格及其变化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