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铍针在颈肩腰臀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应用

铍针在颈肩腰臀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应用

疼痛的组织特征
7 筋膜: 筋膜是纤维性组织, 浅筋膜是疏松结 缔组织, 富含脂肪;深筋膜是致密结缔组织。 浅筋膜用于促进肌肉之间的运动, 并有绝缘的 作用, 神经血管束行于浅筋膜内, 其主干在深 筋膜内. 位于皮肤和肌肉之间的脂肪在脂膜炎 的疼痛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 有人认为脂筋 膜炎是纤维质炎的一种形式。 由于关节功能 障碍, 产生皮肤和浅筋膜, 深筋膜及肌肉间的 粘连。
一、不断增加的组织压力造成对神经直接的压迫损害;
二、承受组织压力增高而带来的血供缺乏导致神经的缺 血性损害;
三、卡压后轴浆运输受到影响;
四、神经受到严重的卡压时,神经束膜可发生显著的病 理变化,束膜增厚、束间粘连或疤痕形成,以及神经 外膜增厚,使得神经束变硬变窄,不能完成其生理功 能而形成继发的卡压因素。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病理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根据其主要临床表 现,如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缺失、 感觉过度、疼痛等常见症状,在祖国医 学中属于“麻木”、“不仁”、“痹 症”、“痛症”等范畴。
病因
解剖性:某些特定的解剖部位易使神经受压,如狭窄 且缺乏弹性的腕管和肘管, 神经干与众多的肌腱走行 于容积相对固定的骨纤维管道中, 任何炎性渗出或软 组织增生肥厚, 均可造成对神经的挤压。再如关节周 围的骨性隆起, 肌肉的附着点等, 这些部位的神经末 梢分布特别丰富, 软组织的结构致密, 活动范围相 对较小。若在这些部位复加急、慢性损伤、腱鞘滑膜 炎、骨关节病、肿物、先天性异常的肌肉和纤维带等 局部因素,则更易产生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全身性:生理性妊娠、更年期的妇女、老年人以及某 些全身性病的患者易发生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这类全 身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类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 肢 端肥大症、酒精中毒、甲状腺功能低下、尿毒症、结 核病、一氧化碳中毒或药物过量所致的昏迷、营养不 良、血液病和麻风等。其中老年人常患皮神经卡压综 合征可解释为老年期周围神经系统的组织、生理、生 化等方面改变,以及老年人易患糖尿病,周围血管病 和脊椎病等慢性疾病,而使神经对压迫的耐受性差。 此外,消瘦、活动少和惯于长时间处在某种姿势不动 也是引起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附加因素。

铍针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铍针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铍针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巩凤梅;杨新波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目的:观察铍针配合普通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铍针配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改良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定。

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铍针配合普通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普通针刺。

【总页数】3页(P553-555)
【作者】巩凤梅;杨新波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莱芜 271100;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济南 2503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2
【相关文献】
1.补阳还武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310例疗效观察 [J], 李树纲;吴金香;姜赵华
2.推脊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J], 张瑞芳;彭邦瑜;叶宇铁;黎勇超
3.醒脑调神法配合颈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J], 于亚南;刘锦
4.整脊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90例 [J], 郭六雷;耿初伟
5.补中益气汤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J], 吕雁;李伟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铍针加推拿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症56例疗效分析

铍针加推拿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症56例疗效分析

铍针加推拿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症56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在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治疗中实行铍针加推拿疗法的效果。

方法:采用计算机表法将我院门诊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例数为28例,参照组患者予以推拿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铍针加推拿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42%,参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75%,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结论:将铍针加推拿疗法应用在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症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铍针加推拿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疗效【中图分类号】R246;R2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4-135-01麻醉抑制剂、手术刺激等容易引发胃肠蠕动功能减退,从而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肠麻痹、腹痛、腹胀等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也影响患者切口愈合程度与呼吸[1],由此发现有效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现对我院收治的56例患者治疗效果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从我院门诊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中选取56例参与研究,采用计算机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n=28)与实验组(n=28),实验组患者中男女例数比例是16:12,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5岁,中位年龄(57.36±6.37)岁;参照组患者中男女例数比例是13:15,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26岁,中位年龄(58.36±6.24)岁。

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分析,数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两组患者治疗中均实行推拿治疗,松筋:利用轻柔滚、揉、拿捏、按等手法自上而下的松弛患者颈肩背部各肌组,舒缓患者僵硬感;解筋:以揉拨、弹拨、点按等方式来按摩患者条索带、触痛点等部位,从轻到重的增加按摩力度,消退患者疼痛感;舒筋:对患者颈椎进行拔伸、推摩,活动肩关节,完成推拿,每天推拿一次,每次推拿20min。

铍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铍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铍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赵峰;张翔;黄明华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药》
【年(卷),期】2011(30)8
【摘要】目的观察铍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对9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铍针配合推拿治疗,根据治疗前后患者局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变判定疗效。

结果对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计分评判,对比治疗前后的分值变化,P<0.01,差异有统计意义。

结论铍针与推拿配合应用,针对肩周炎的两大主症进行治疗,在充分松解局部粘连、缓解疼痛的同时,可改善关节活动度,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度的治疗目的。

【总页数】2页(P603-604)
【关键词】肩周炎;铍针;推拿
【作者】赵峰;张翔;黄明华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915.3
【相关文献】
1.铍针配合靳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J], 周花玲;吕显林;侯雪民;刘青林;姜丰山
2.以推拿为主配合普通针刺(体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J], 任红梅
3.九针铍针配合雷火灸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J], 朱青元; 熊伟; 陈金芳
4.滞动针配合针刺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J], 周毛生
5.肩六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J], 朝鲁;海青春;乌云花;斯琴其木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外敷治疗颈肩背部纤维织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外敷治疗颈肩背部纤维织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外敷治疗颈肩背部纤维织炎的疗效观察
林忠豪;周小玲
【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7(19)4
【摘要】中药外敷治疗颈肩背部纤维织炎的疗效观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林忠豪张朝春裴发光曾岚漳州市中医院周小玲我们应用自拟中药外用方剂治疗颈肩背部纤维织炎,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就其治疗观察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510例患者中,男性262例,女性248例;住...
【总页数】2页(P57-58)
【作者】林忠豪;周小玲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漳州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91
【相关文献】
1.痛点滑动按压治疗肩背部肌纤维织炎261例 [J], 刘晖
2.拨针、埋线、抽吸罐综合治疗颈肩、腰背部肌纤维组织炎38例 [J], 尹士军
3.超短波治疗颈肩背部急性肌纤维质炎疗效观察 [J], 陈娟;王智勇
4.中西医结合治疗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48例疗效分析 [J], 王春慧;夏虹
5.颈性眩晕与颈背部肌纤维织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J], 王四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铍针加推拿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症52例疗效观察

铍针加推拿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症52例疗效观察
第 l卷 6
V0 .6 11
第7 期
No .7
中 莲药 导般
Gudn o r a fT a io a C ie e Me iie a d P ama y i ig J un l o r dt n l h n s dcn n h r c i
21 0 0年 7月
J l.01 uy2 0
患者俯卧位或俯伏 坐位 , 自然放松肢体 。 21 治疗组 . 采用铍针加推拿配合治疗 。 1铍针 : 取肌筋 () 选 膜触痛点 或局 部条索带 , 指掐“ 十字痕 ” 定位 , 采用 《 中医药适
宜技 术培训教材》 中铍针技术 操作 , 根据病情需要 , 限痛点 局 采用一点式松解或 多点式松解 ; 条索 带采用线式松 解 。 术后
31 疗效标准 .
参照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 准》 拟定 : I 引 治愈 : I 临床症状消失 , 阳性体 征转阴 , 能
恢复正常工作者。 好转 : I 临床症状 和阳性体征基本消失 , 本 基 上能从事较轻的工作 , 生活能 自理者。 效 : 无 治疗前后其 临床 症状 和阳性体征均无明显变化 , 或反而加重者。
退; 筋: 伸、 舒 拔 推摩颈椎 , 运动肩关 节 , 束手法 。 结 每次推拿 10 均为门诊病例 , 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
治疗 约 2 n l . 。 0mi,l /  ̄d
11 一般 资料 .
两组 。 治疗组5 例 , 5 , 7 ; 2 男2 例 女2 例 年龄最大者6 岁 , 小者 2 最
意义 , 疗组 优 于对 照 组 。 治
验 , 签署知情 同意书者 ; ) 并 ( 年龄在 1岁至6 岁者 。 3 7 2 器 衰竭 不能耐 受刺激 者 ;3糖 尿病 患者有 软组织 感染倾 向 () 者;) ( 不能坚持治疗 , 4 中途退 出者。

铍针配合中医导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铍针配合中医导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s针配合中医导弓I 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陈莉何祥伟(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重庆400020)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 (2021 )02-0306-04doi :10.3069/j.issn.l004-745X.2221.02.033*基金项目:重庆市江北区创新拔尖人才基金项目【摘要】目的观察s 针配合中医导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 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I 治疗组采用s 针治疗,每5天治疗1次,一般治疗1~3次,同时每天配合中医导引治疗3 次,连续2周。

对照组采用针刺双侧风池、C4~C6颈夹脊穴及肩井穴,配合颈部一指禅推、捏拿、援揉、点按、拍 打等常规推拿治疗,隔日1次,每次40 mi.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JOA )评分、颈项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0)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JOA 评分明 显高于对照组(!<0.05);治疗组患者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05) °治疗后两组的SF-30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 前明显提高(!<0.05),而治疗组的SF-30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0.05)结论S 针配合中医导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关键词】颈型颈椎病 S 针 中医导引Clinical Observation of Beryllium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oyin on Cervical Spondylosie Chen Li, He Xiangwei. Chongqing Jiangbei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 ­cine ,Chonqqinq 440020, China.[Abstracti 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eryllium acupuncture combineb with traditional Chi ­ne s n mebicinb daoyin on ceaicai spondylosis. Methode : A to t ai of H0 patients with ceaicai spondylosis were racComiy diviCeb into the treatment gronp act controi gronp , 50 cases C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np woetreateb with beollium ochpuncturo oncc eveo 5 days , from 1 hme to 3 hmae in total,and 2 times o day in combi ­nation with trayitional Chinese mebicine daoyin treatmebt fne 2 weebe ; the controi gronp was treateb with turo of bilateral Fengchi , C4-C6 nech Jiaji points antcombineb with massagesuch as single -finger mebitation 0115.1^ , 丫0101^; , k neayinc , c i icyinc and beating in the necC , o n cc eveo other day for 40 minutes. The chanees of Japanese Orthopaebic Association (JOA ) score ,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 scoreof neca pain and SF-30 score were compareb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eh Result *: After the treatmed, the JOAscore of the treatmebt eay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i eroyp (P < 0.05) ; the VAS of the treat- mebt eayp was sic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i eayp (!<0.01) ; the to t ai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eayp was 98.00% , the totai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i go u p was 86.00% , t h e differebcc was statistically sivnifi- cant (!< 0.05). After treatmebt , the SF-30 scores of the two gayps were sivnificantly improveb (! < 0.05) , while the SF-30 scores o S the Weatwebt groyp were siv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 S the controi gayp (!< 0.05). Con-U u s i ont : Beallium acypuncWre combineb with tranitionai Chinese mebicine daoyin treatwebt o S ceaicai sponny- losis has a definite clinicoi effech【Key words 】 Ceaicai spondylosis;Beallium ocypuncWre ; Tranitionai Chinese mebicine daoyin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的改变,颈椎病 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

中药外敷联合TDP照射治疗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中药外敷联合TDP照射治疗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中药外 敷 联 合 T D P照射 治 疗 在 卒 中后 肩 手综 合 征 患者 中的应用
李银杰, 姜 峰
( 淄博 市 中医医院 山 东淄博 2 5 5 3 0 0 )
【 摘
要】 目的 : 探讨 中药外敷联合特定 电磁 波治疗器( T D P ) 照射治疗在卒 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 将7 6例卒
1~ 7月 , 我们对 3 8例卒 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 用 中药外敷联 合T D P照射治疗 , 取 得满 意效 果。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1 0 0 0 g , 川乌5 0 0 g , 泽兰 1 0 0 0 g , J 1 I 芎1 0 0 0 g , 赤芍 1 0 0 0 g 。 共 1 1种中药 , 由我院制剂室将 这 1 1 种 中药研成 粉状 , 将其装 入药袋 , 每袋 5 0 g 。每 日由责任护士将 药液配制 好 , 倒 入容器
现、 尽早 治疗 。由于肩痛 的存在 , 对 患者 情绪 有较严 重影 响 ,
患者常因疼痛而拒绝 治疗 , 从 而 延 迟 上 肢 功 能 恢 复 。2 0 1 2年
合T D P照射 治疗 , 中药粉剂制备 : 红花 5 0 0 g, 乳香 5 0 0 g, 没
药5 0 0 g, 元胡 1 0 0 0 g, 川椒 1 0 0 0 g, 透 骨草 1 0 0 0 g , 姜 黄
1 . 1 临床资料
选取 同期 收治 的卒 中后 合并肩 手综 合征 患
内, 测量温度 , 一 般热湿敷 药液 温度 为 5 0~6 O℃ 。将 6~ 8层
纱布浸于药液中 , 用止血钳夹住纱 布的两端拧 至不滴水 为度 ,
者7 6例 , 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 8例 。对 照组男 2 1 例, 女1 7例 ; 年龄 ( 6 5 . 7 0± 7 . 5 6 ) 岁; 缺血性卒 中 3 2 例, 出血性卒 中6例 。观察组男 2 6例 , 女 1 2例 ; 年龄( 6 5 . 7 6± 7 . O 9 ) 岁; 缺血性 卒 中 2 5例 , 出血 性卒 中 1 3例 。两 组一般 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晓洪谷霁萍姚金明
(阜康市中医医院 831500)
[摘要] 目的:观察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给采用铍针针刺玉枕穴、天柱穴、肩井穴、阿是穴及中药局部外敷(秦艽、羌活、千年健、青风藤、木瓜、赤芍等);对照组采用中药局部外敷治疗;15天1疗程。

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4.76,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 95.5*%,对照组有效率为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疗效显著。

颈肩综合症包括颈型颈椎病、颈椎小关节错位、肩背部筋膜炎、颈肌劳损,临床上以头枕、颈、肩、背疼痛为主要症状,极为常见,若不及时充分镇痛,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导致疼痛记忆的产生、认知和行为的改变等躯体变化,会使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我科于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采用铍针配合中药外敷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一般资料:
220例患者均为本科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组110例,对照组110例。

其中男104例,女116例,年龄20-45岁,平均31岁,病程6月-2年。

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发病部位及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1.1诊断标准[1]:
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变, 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 往往呈慢性发病;②颈项、肩胛疼痛, 颈项僵硬不适, 疼痛向前臂放射, 颈项活动时疼痛加剧;③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乳突端( 完骨穴后方) 、第 7 颈椎、第 1 胸椎棘突旁、斜方肌下方肩井穴处、肩胛骨内缘等部位出现压痛;④X 线片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颈椎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 或颈椎无明显异常变化。

1.1.2排除标准:
①有针刺禁忌症;②极端畏惧或不能耐受针刺疗法;③其他类型颈椎病;④任何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局部软组织感染者不列入研究中。

2方法
2.1治疗组:
2.1.1取穴:玉枕穴、天柱穴、肩井穴、阿是穴。

2.1.2针法[2]:患者俯卧位,前额枕于双手背或坐床边,双手扶于床边,前额枕于手背。

局部常规消毒,医者左手拇指按压在穴位旁边,右手用力将铍针(直径0.5-0.7mm,全长5-8cm。

针头长1cm,针体长4-7cm,末端扁平带刃,刀口为斜口,刀口线为 0.5-0.75mm)直接垂直刺入穴位,不捻针、不留针、疾刺速拔。

进针深度视患者胖瘦及病变部位而定。

一般进针约1-1.5cm,枕部的肌肉组织较薄,一般不超过0.5 cm。

颈肩背部位的浅筋较厚,铍针刺入皮肤后,持针的手下有种空虚感,抵达深筋膜后,手下会有抵抗感,稍加用力,针尖即可突破深筋膜,同时伴有短促、低调的呼声。

待患者感觉酸胀、局部压痛消失即可出针,用无菌敷料按压进针点2-3分钟后结束治疗。

一般治疗1-3次。

每次间隔5天,15天一疗程。

2.1.3中药外敷:铍针治疗24小时后配以中药热敷舒筋活血、镇痉止痛、温经散寒以增强疗效。

中药组成:秦艽15g、羌活15g、千年健30g、青风藤30g、透骨草30g、川断15g、鸡血藤30g、木瓜15g、赤芍10g、乳香10g、没药10g、川乌8g、草乌8g、艾叶10g。

用法:将上药粉碎后装入布袋内封口,用200毫升陈醋、300毫升白酒浸泡10天,将浸泡好的药液取出倒至干毛巾上,然后将毛巾敷于患处,用塑料纸敷于最上面,然后用TDP照射,待30分钟后取下,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

观察治疗后疼痛变化。

2.2对照组:中药外敷治疗(同治疗组中药外敷)。

2.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颈、肩胛及后背部疼痛等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自如;好转:颈、肩胛及后背部疼痛等症状消失,可有肩背酸痛感或颈部转到尽极限时颈背部有轻微疼痛,颈部活动不受限;无效:颈、肩胛及后背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无明显改善[3]。

疼痛评估采用VAS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进行1次。

疗程结束时,判断疗效。

2.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疼痛评分变化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
4.76, P<0.01)。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见表2,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P<0.05)。

3.2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未见1例不良反应发生。

表1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 110 5.45±2.29 1.83±0.89*
对照组 110 5.25±2.22 2.54±1.36
t - -1.95 4.76
*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 治疗1疗程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n 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110 84 (76.4) 21 (19.1) 5 (4.5) 95.5*
对照组 110 50 (45.5) 38 (34.5) 22 (20.0) 80.0
*与对照组比较,P*<0.01
4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办公自动化,缺乏锻炼致颈肩综合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且年轻化的趋势明显。

其早期症状轻微往往不被重视,以致反复发作而使病情加重。

颈肩综合症由于局部炎性渗出、水肿、粘连等因素,使得颈肩部肌筋膜腔内压力增高,筋膜表面的张力增高,日久不愈而致粘连及纤维病变,如果筋膜和肌肉,筋膜和皮下组织之间因损伤或炎症而存在着粘连和瘢痕化,这种相对的位移就可以刺激和压迫神经末梢,通过其间的感觉神经末梢因承受相应的张力和刺激而出现疼痛[4]。

颈肩综合症属中医痹症范畴,中医认为风寒湿邪气乘虚侵入人体肌肤,阻滞经络而致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脉凝滞,不通则痛,铍针源于《灵枢 九针》书中记载有“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铍针通过对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的切割,可刺激深部的感受器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脊髓并产生镇痛的效果,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的作用,并使筋膜腔内压力减低,筋膜表面张力降低,达到松解粘连,减压减张的双重目的[5]。

由于针刺后肌筋膜紧张得到缓解,在铍针治疗24小时后配以中药热敷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温经散寒。

选用赤芍、鸡血藤、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秦艽、木瓜、千年健、青风藤、透骨草、川断通络除湿,使风去湿除络通,药力使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加强,能够迅速带走炎性渗出物,故可缓解疼痛,促使病变部
位组织细胞的再生和恢复。

又少量配以温通药川乌、草乌更加强以上药物之去风通络之功,醋可软坚散结与中药相结合,直接作用于患部,不仅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炎症产物的排泄,而且能缓解肌肉痉挛,更有效的达到了疏经止痛,活血化瘀之效。

值得注意的是,操作时要掌握好进针深度,本病选穴部位均在胸腔上部,进针过深易造成出血及损伤肺脏,在铍针穿过皮下时,针尖阻力较小,进针的手下有空虚感,当针尖刺到深筋膜时,持针手下则会有抵抗感,此时稍加用力,穿透深筋膜即可,不必深达肌层。

治疗后应嘱咐患者良好用颈姿势,避风寒,适劳逸,加强颈部锻炼,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安全、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粟漩, 巫祖强.电针肩井穴为主治疗颈肩综合征84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2011, 21( 12):713-714.
[2]梁建新.铍针治疗颈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8,27(7):544-545
[3]李丽红.手针疗法为主治疗颈肩综合症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2):41. [4董福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6-37、70-71.[5]雷仲民,黄明华、尹辛成等.铍针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症[J].中国骨伤,2004, 17(11):674-6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