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IT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重点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重点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第一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1.计算机产生:1946年美国 ENIAC2.计算机发展:四代,电子元件,分别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自动控制能力、有记忆功能、通用性强4.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中的一切信息均采用二进制。

(十六进制H,八进制O,十进制D,二进制B)二进制的特点:逻辑性强、工作可靠、简化了运算字符普遍采用的编码是ASCII码,一个字节,8位;汉字使用的编码是GB2312-80,两个字节,16位5.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五大硬件: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裸机)CPU的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1)运算器: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2)存储器①分类被CPU直接访问,存储容量小、速度快、价格贵用时才调入内存,存储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便宜②内存 ROM(只读存储器)能读不能写,断电后信息保留RAM(随机存储器)能读能写,断电后信息丢失③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④存储容量:字节(B)、KB、MB、GB (1字节=8位)换算: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210=1024)一个英文字母占用1个字节存储单元,一个汉字占用2个字节存储单元。

(3)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4)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软件系统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计算机语言分为:机器语言(可直接执行)、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种。

6.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存储程序冯·诺依曼7.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字长、主频、存储容量8.计算机病毒(1)定义:人为编制的一种程序,破坏(破坏的计算机软件和数据)(2)特征:破坏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灵活性和触发性。

信息技术各章节知识点

信息技术各章节知识点

信息技术各章节知识点信息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对数据进行获取、存储、处理、传输以及管理的一门学科。

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了解各章节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的各章节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物理设备,包括主机、外设等。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

外设是与主机相连的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鼠标等。

计算机软件是指指挥计算机硬件工作的各种程序、文件和数据。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包括服务器、客户端、网络设备等。

常见的网络类型有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因特网(Internet)等。

网络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标准,常见的协议有TCP/IP、HTTP、FTP等。

第三章: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指对大量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检索的一门技术。

数据库系统是指具有数据共享、数据独立性等特点的一组软件。

关系数据库是最常用的数据库模型,采用表格的形式存储数据,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操作。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包括确定数据模型、设计关系模式、规范化等。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第四章: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的使用。

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等。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OS等。

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

操作系统的性能优化包括提高响应时间、提高吞吐量等。

第五章:信息安全与加密技术信息安全是保护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等威胁的一门技术。

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靠性。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完整详细版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完整详细版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完整详细版一、信息技术的概念与重要性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应用的学科。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信息技术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信息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计算机的出现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信息技术的组成1. 硬件:计算机硬件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包括计算机主机、外部设备、网络设备等。

硬件技术的发展,如处理器性能的提升、存储容量的增加、网络速度的提高等,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2. 软件:计算机软件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等。

软件技术的发展,如编程语言的更新、应用软件的创新、数据库技术的进步等,使得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各行各业。

3. 网络: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的纽带,包括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等。

网络技术的发展,如光纤通信、无线通信、5G技术等,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四、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 政府部门: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如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

2. 企业: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如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产业升级。

3. 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提高了教育质量。

4. 医疗: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提高了医疗水平,降低了医疗成本。

5. 农业农村: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如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改善了农民生活。

6. 金融: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如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

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主题: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引言: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颇具挑战性的学科,它为我们了解和运用计算机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工具。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计算机硬件的概念与分类2. 计算机软件的概念与分类3.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与作用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1. 计算机的五大基本组成部分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数据流程3. 计算机存储体系结构与层次三、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3.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与技术四、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基础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功能2. 常见的操作系统分类与特点3. 常见的应用软件类型与应用领域五、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1. 数据结构的概念与分类2. 常见的数据结构与其操作3. 常见的算法与其应用场景六、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与结构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与应用七、计算机安全与信息保护1. 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与意义2. 常见的计算机安全威胁与防范手段3. 个人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八、计算机编程与开发基础1. 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常见的编程语言与应用领域3. 软件开发过程与常用开发工具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将深入了解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将更加自信、自主地应对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大一计算机每章知识点汇总

大一计算机每章知识点汇总

大一计算机每章知识点汇总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学习计算机领域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一计算机专业的每章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在大一计算机专业的第一章,我们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等内容。

这一章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解这些知识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第二章: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分类以及操作系统的内核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

它涉及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信息传输。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分类、网络的协议等内容。

了解计算机网络对于掌握现代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重点学科之一。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各种基本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等),以及常见的算法设计和分析方法。

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高效编程至关重要。

第五章:编程语言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编程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常见的编程语言,如C语言、Java语言等,掌握其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

同时,我们还将接触到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和方法,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

第六章: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模型和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等内容。

熟练掌握数据库系统对于数据管理和信息检索具有重要价值。

第七章: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之一。

IT知识普及PPT课件

IT知识普及PPT课件
5G技术将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度 融合,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 企业竞争力。
5G技术面临的挑战
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网络 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保障和运营模式创新等。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区块链技术提升数据安全性和可信度
01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特性,使得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
05 IT行业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
随着算法、算力和数据等关键要素的持续优化,人工智能 在感知、认知和行动等方面的能力将不断提升,为各行业 带来更多创新应用。
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渗透到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领 域,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用户体验,推动产业升级和变革。
IT知识普及PPT课件
目录
• IT基础知识 • 办公软件操作 • 网络安全知识 • 常用IT术语解释 • IT行业发展趋势
01 IT基础知识
计算机硬件组成
总结词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处理器等。
详细描述
计算机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 示器、键盘、鼠标等。这些硬件组件协同工作,使计算机能够执行各种任务。
VS
详细描述
PowerPoint是演示文稿制作的首选软件 ,广泛应用于工作汇报、产品展示、教育 培训等领域。通过学习PowerPoint演示 文稿制作,用户可以制作出引人入胜的演 示材料,提升演讲效果。
03 网络安全知识
病毒与木马防范
病毒与木马定义
病毒和木马是两种常见的计算机恶意 软件,病毒通常用于破坏数据和系统 ,而木马则隐藏在看似无害的程序中 ,以窃取个人信息。

IT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

IT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
介绍神经元模型、激活函数、损 失函数等神经网络基本概念。
模型构建
详细阐述如何构建深度学习模型 ,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 循环神经网络(RNN)、长短期
记忆网络(LSTM)等。
模型优化
探讨模型优化技术,如梯度下降 算法、反向传播算法、批量归一 化、正则化等,以提高模型的训
练效率和泛化能力。
智能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应用
如Windows Server、Linux, 用于运行网络服务器,提供高 可用性和稳定性。
移动操作系统
如Android、iOS,专为手机和 平板电脑设计,强调触摸操作 和移动应用支持。
嵌入式操作系统
用于特定设备或系统,如智能 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通常根
据硬件定制。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文件管理
计算机软件分类及功能
软件分类
计算机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是管理、监控和维护计 算机资源的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是为解决特定问题 而开发的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软件功能
计算机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处理、信息管理、辅助设计、过程控制、人工智 能等。通过软件的应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
网络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 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 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网络组成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两部分组成。网络硬件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传 输介质等;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网络管理软件等。
IT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

大一计算机每一章知识点

大一计算机每一章知识点

大一计算机每一章知识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在大一计算机课程的第一章中,我们将会学习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首先,我们会了解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以及计算机的分类。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还会学习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例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并了解它们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第二章:计算机软件在第二章中,我们将会学习关于计算机软件的知识。

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别。

系统软件是指操作系统和其他一些支持系统运行的软件,而应用软件则是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进行开发的,例如办公软件、娱乐软件等。

我们还会学习到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了解软件开发中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环节。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第三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我们将会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部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通信协议等。

此外,我们还会学习到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例如数据的传输方式、网络传输协议等。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还会了解互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并学习到一些常见的网络应用,如电子邮件、网络搜索等。

第四章: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第四章中,我们将会学习不同的数据结构,例如数组、链表、栈和队列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我们还会学习一些基本的算法,例如查找算法和排序算法等。

通过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我们可以提升程序的效率和性能,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五章:数据库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重要工具。

在第五章中,我们将会学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例如表、字段和记录等。

我们还会学习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用于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和操作。

此外,我们还会了解一些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例如MySQL和Oracle等。

第六章: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桥梁,负责管理计算机的资源和控制计算机的行为。

在第六章中,我们将会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例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IT基础知识第一节Unix基础知识一、UNIX组件(一)内核(kernel)(二)外壳(shell)(三)目录层次(directory hierarchy)kernel是UNIX操作系统的核心.它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物理资源:文件系统和结构、设备的管理、处理器的管理或CPU的运作、内存管理。

shell是用户和kernel之间的接口,是命令的解释器,shell接收你所输入的命令,然后解释它们,再把它们传递给kernel去进行执行。

二、常用操作(一)登录步骤Login:_______=>输入usernamepassword:_______=>输入密码(二)退出步骤%logout%exit%CTRL+d(三)更改账号密码%passwd=>执行后将会出现下列讯息Changing NIS password for user on ice.Old password:______=>输入旧密码New password:______=>输入新密码(最好6-8字,英文字母与数字混合) Retype new password:______=>再输入一次密码(四)在线指令说明man command-nameExample:%man ls(五)进入远端电脑系统执行格式:rlogin hostname [-1 username]Example:%rlogin docremote login进入工作站doc中。

%rlogin doc -l user(六)使用user账号进入工作站doc中。

执行格式:telnet hostname或telnet IP addressExample:%telnet doc%telnet 140.109.20.251(七)文件或目录处理使用者login时的working directory(起始目录)username指定某位user的working directory(起始目录)目前的工作目录(current working directory)目前目录的上一层目录(parent of working directory)(八)列出文件或目录下之文件名称执行格式:ls[-atFlgR][name](name可为文件名或目录名称。

)(九)改变工作目录位置执行格式:cd[name]:name可为目录名称、路径或目录缩写。

(十)复制文件执行格式:cp[-r]source destination(十一)移动或更改文件、目录名称执行格式: mv source destination建立新目录执行格式: mkdir directory-name(十二)删除目录执行格式: rmdir directory-name 或 rm directory-name(十三)删除文件执行格式: rm filename (filename 可为文件名,或文件名缩写符号。

) (十四)列出目前所在之目录位置执行格式: pwdExample :pwd(十五)查看文件内容执行格式:cat filenameExample:cat file1以连续显示方式,查看文件名file1之内容。

(十六)分页显示文件内容执行格式: more filename 或 cat filename | moreExample:more file1以分页方式,查看文件名file1之内容。

cat file1|more同上。

(十七)改变文件或目录之读、写、执行之允许权执行格式:chmod[-R]mode name (name可为文件名或目录名;mode可为3个8位元之数字,或利用ls -l命令,列出文件或目录之读、写、执行允许权之文字缩写。

)Mode:rwx rwx rwx r:read w:write x:execute(user group other 缩写为:u g o)(十八)文件之连结同一文件,可拥有一个以上之名称,可将文件做数个连结。

执行格式:ln oldname newname(Hard link )Example:%ln file1 file2将名称file2,连结至文件file1。

(十九)文件之字串找寻执行格式:grep string fileExample:%grep abc file1寻找文件file1中,列出字串abc所在之整行文字内容。

(二十)找寻文件或命令之路径执行格式:whereis command(显示命令之路径)执行格式:which command(显示命令之路径,及使用者所定义之别)执行格式:whatis command(显示命令功能之摘要)执行格式:find search-path -name filename –print(搜寻指定路径下,某文件之路径)(二十一)比较文件或目录之内容执行格式:diff [-r] name1 name2(name1 name2可同时为文件名,或目录名称)第二节Oracle基础知识一、模式和模式对象模式对象(schema object)的集合称为模式(schema),每一个数据库用户对应一个模式。

模式对象被定义为可以直接引用数据库数据的任何一种逻辑结构,模式对象可以是表、视图、索引、同义词等结构。

模式对象是逻辑数据存储结构,每一种模式对象在磁盘上并不存在存储其所引用的数据的物理文件。

一个模式对象逻辑地存储在数据库的一个表空间中,实际上每一个模式对象所引用的数据是物理地被存储在表空间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中的。

例如:表、索引等模式对象,在指定表空间的数据文件上为该对象分配多少空间。

模式与表空间之间的关系为:一个表空间可包含不同模式的对象,而一个模式中的对象可包含在不同的表空间中二、表(Table)表是数据库的最基本的逻辑结构,所有的数据在逻辑上存放在表中(相对的,在物理上是存放在数据文件中的)。

一个ORACLE数据库就是由若干个数据表组成。

其它数据库对象都是为了用户很好地操作表中的数据。

表是关系模型中反映实体与属性关系的二维表格,它由列和行组成,通过行与列的关系,表达出了实体与属性的关系CREATE TABLEDrop tableAlter tableTruncate table三、约束(constraints)表约束是数据库能够实施业务规则以及保证数据遵循实体-关系模型的一种手段。

Oracle支持下列约束:UNIQUE:列上不能存在相同值的两条记录,但可以有多条空值得记录。

NOT NULL:指定列必须具有一个值PRIMARY KEY:主键是定位记录的手段,指定值必须同时满足UNIQUE和NOT NULLCHECK:可以被用来实施简单的规则,例如值得范围。

Foreign Key:用于建立和加强两个表数据之间的链接的一列或多列。

通过将保存表中主键值的一列或多列添加到另一个表中,可创建两个表之间的链接。

这个列就成为第二个表的外键。

四、索引(Index)索引是与表相关的一种选择结构。

索引可建立在一表的一列或多列上,一旦建立,由ORACLE自动维护和使用,对用户是完全透明的,用户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索引不仅在逻辑上独立于数据,而且在物理存储上独立于数据。

索引的建立或删除对表中的数据存储没有影响,所有应用可继续处理。

通过建立索引可以得到以下的好处:加快查询速度,根据索引对记录进行快速定位确保唯一性特征。

可以为表中的某一列建一个唯一性索引,在向表中插入一行记录之前,系统会检查该记录中索引列的域值,如果发现这个有索引的列的数值与以前已有值重复,则系统会拒绝这个操作。

五、视图(View)根据视图的定义,将表中所需要的列和行选取出来传递给用户。

并不是真正的将表中的数据重新复制一遍,不占用物理存储空间。

不仅可以在表的基础上建立视图,还可在视图的基础之上再建立视图。

Create view emp as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department_id =30 drop view emp;建立视图的主要目的:(一)保护数据安全,防止机密数据泄露。

(二)简化数据查询方式,建立有效的查询。

(三)保持数据独立性,保证程序不会随着数据的位置变化、名称变化而需要修改。

六、序列(sequence)典型的数据库系统中存在许多需要唯一数字的情况。

例如:所有开出的发票都必须具有唯一的发票号,数据库要自己完成这个功能。

使用一个起始点和一个增量能够定义一个序列,其中,起始点和增量都默认为1。

Create sequence inv_nos start with 1 increment by 1;Select inv_nos.nextval from dual;Drop sequence inv_nos;七、同义词(Synonym)同义词是对表、视图或其它数据库实体所起的一个别名。

可以用与存取表、视图等实体同样的方法来存取别名。

采用同义词后,有以下好处:简单性:对数据库表的存取通常以“用户名.表名”的方式进行,定义了同义词后,可以直接使用对同义词的操作,简化了操作。

表的独立性:在表的名称、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修改同义词的定义,避免修改大量应用程序。

体系结构图示图6-1 体系结构图数据库物理结构由三种类型的物理文件组成:数据文件、日志文件、控制文件(一)数据文件每一个ORACLE数据库有一个或多个物理的数据文件(data file)。

一个数据库的数据文件包含全部数据库数据。

逻辑数据库结构(如表、索引)的数据也是物理地存储在数据库的数据文件中。

数据文件有下列特征:一个数据文件仅与一个数据库相联系。

一个表空间(数据库存储的逻辑单位)由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组成。

数据文件中的数据在需要时可以读取并存储在ORACLE内存中。

(二)日志文件每一个数据库有两个或多个日志文件(redo log file)组,每一个日志文件组用于收集数据库日志.日志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对数据所做的修改,所以对数据库作的全部修改均被记录在日志中。

日志文件主要是保护数据库以防止故障。

为了防止连日志文件本身的故障,ORACLE允许镜象日志(mirrored redo log),以便在不同磁盘上维护多个相同的日志副本。

(三)控制文件每一个ORACLE数据库有一个控制文件(control file),它记录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包含下列信息类型:数据库名数据库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的名字和位置数据库建立日期每一个ORACLE数据库的实例在启动时,它的控制文件用于标识数据库和日志文件,当进行数据库操作时它们被打开。

当数据库的物理组成更改时,ORACLE 将自动更改该数据库的控制文件。

数据恢复时,需要使用控制文件。

为了安全起见,同样允许控制文件被镜象。

oracle数据库安装和使用创建用户组dba和用户oracle用户环境的配置安装介质修改操作系统参数修改init.ora参数启动数据库Oracle数据库常用操作数据库启动1、startup nomount(使用nomount方式启动数据库时,表示只启动数据库实例,不装载数据库,不打开数据库.这时只读取参数文件,主要有两部分工作:一是分配内存SGA区,二是启动Oracle后台进程这种启动只需要init.ora文件)2、startup mount dbname(打开控制文件 ,可执行:数据库日志归档、数据库恢复、重新命名一些数据库文件)3、startup open dbname (startup的默认选项)startup(startup nomount/ alter database mount/ alter database open)startup restrict(约束方式启动,只允许具有一定特权的用户访问)startup force(强制启动方式)startup pfile=参数文件名(带初始化参数文件的启动方式 )Oracle数据库的关闭方式shutdown normal或者shutdown(正常方式关闭数据库)shutdown transactional:(事务处理方式关闭数据库)shutdown immediate:(立即方式关闭数据库)shutdown abort:(异常中止例程,即不完全关闭数据库)ORACLE用户管理创建用户:create user npmdb identified by npmoptr default table space npmdbs temporary table space temp;修改用户:ALTER USER Scott IDENTIFIED BY hello;删除用户:DROP USER 用户名 [CASCADE]若不使用CASCADE选项,则必须在该用户的所有实体都删除之后,才能删除该用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