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山林放养野猪不同出栏体重对肉质的影响

合集下载

牲畜的体重和体型是否对其价值有影响?

牲畜的体重和体型是否对其价值有影响?

牲畜的体重和体型是否对其价值有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养殖质量的关注度逐渐提升,牲畜的体重和体型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关于牲畜的体重和体型是否对其价值有影响,人们的观点不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科普,探讨牲畜体重和体型对其价值的影响。

一、肉质品质的影响体重和体型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牲畜的肉质品质。

一般来说,体型较大、体重较重的牲畜往往拥有更多的肉质,肉质质量也更好。

这是因为体重较重的牲畜养殖周期相对较长,有更多的时间生长和发育,使得其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积累,肉质更为肥美。

相反,体重较轻的牲畜由于生长周期较短,其肌肉组织发育不充分,肉质相对较差。

因此,体重和体型对牲畜的肉质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二、肉产量的影响牲畜的体重和体型也会直接影响到其肉产量。

体重较重的牲畜往往产肉量更高,肉类的供给量也更大。

这是因为体重更重的牲畜拥有更多的肌肉组织,可以提供更多的肉类产品。

而体重较轻的牲畜,由于其肉类产量较低,其价值也相应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体重和体型对牲畜的肉产量有着直接的关联。

三、市场需求的影响除了肉质品质和肉产量之外,牲畜的体重和体型还会受到市场需求的直接影响。

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群体对于牲畜的体型有着不同的需求。

有些地区的市场偏好体重较轻,体型较小的牲畜,认为其肉质更嫩滑,更适合烹饪。

而有些地区的市场则更倾向于体重较重,体型较大的牲畜,认为其肉质更为鲜美。

因此,市场需求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牲畜的价值。

四、饲养成本的因素体重和体型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牲畜的饲养成本。

一般来说,体重较重的牲畜需要更多的饲料,饲养成本也相应较高。

相反,体重较轻的牲畜所需的饲料量较少,饲养成本也较低。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牲畜的体重和体型对于饲养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牲畜的体重和体型对其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体重较重的牲畜不仅拥有更好的肉质品质和肉产量,还能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然而,体重和体型会影响到饲养成本,需要养殖者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进行合理的选择。

放养与舍饲对东北民猪生长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放养与舍饲对东北民猪生长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放养与舍饲对东北民猪生长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金 鑫, 张立春, 李 娜, 李兆华,赵晓东(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 公主岭 136100)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畜牧产品的营养与健康,传统生态养殖模式逐渐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与市场的认可[1],同时生态养殖模式更加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很好的保证了动物正常福利[2]。

本试验利用长白山的林地及丰富的天然野生饲草、饲料资源,结合福利养殖、生态养殖模式,实施了东北民猪的林地放牧饲养试验。

结果表明,利用林地野生饲草饲料资源,可丰富猪群食谱并显著提升猪肉的肉质品质[3]。

放牧饲养改变了猪群的生活习性和食谱组成,更加接近猪群的自然生存状态,具有显著改善猪群健康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不同品种、不同饲料添加剂及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猪血液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4-7],但针对相同品种放养与舍饲模式对猪的影响并未有系统研究的报道。

因此,本次试验重点对舍饲与放养方式下的东北民猪生长及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放牧饲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饲养试验与生产性能测定摘 要:为了解和掌握放养与舍饲对东北民猪生长状况、健康水平及新陈代谢的影响,本试验对两种饲养方式下东北民猪的生产性能,血常规指标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在放养条件下东北民猪体重及日增重降低明显(P <0.05),但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降低显著(P <0.05)。

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组成发生显著变化,包括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极显著升高(P <0.01),嗜碱性粒细胞显著升高(P <0.05)而中性粒细胞(Neu)显著降低(P <0.05)。

放养对东北民猪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影响较为复杂,值得关注的是总胆红素(T-BIL)在升高不显著的情况下(P >0.05),直接胆红素(D-BIL)却变现为极显著升高(P <0.01),而这种变化并非因肝细胞损伤所造成。

上述结果表明放养能有效利用自然饲草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具有显著提升猪群的健康水平的效果。

不同屠宰体重对山猪体尺性状和胴体性能的影响

不同屠宰体重对山猪体尺性状和胴体性能的影响

134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7年34卷第09期地方猪种INDIGENOUS BREEDS摘 要:本试验设定3个处理组,屠宰体重分别为70 kg、80 kg、90 kg,选取平均质量相近的山猪饲喂,每组6头山猪,每组按体重屠宰4头,研究不同屠宰体重对山猪体尺性状和胴体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山猪在90 kg 屠宰时有最佳的屠宰率(75.71±0.02)%和瘦肉率(47.51±0.85)%,背膘厚较低(3.42±0.06) cm,大理石纹评分正常。

因此根据本试验结果综合考虑,山猪的最适屠宰体重为90 kg。

关键词:山猪;屠宰体重;胴体性能山猪属地方猪种,具有年产仔率高、肉质好、耐粗饲等优良特点。

中心发源地为南京市,是南京市唯一的地方猪种,也是淮猪中较具特色的优良品种之一[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地方品种猪具有肉质优良的特点,因此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成了新的研究热点。

长期以来,在山猪养殖区形成了屠宰“年猪”(150 kg 左右)的传统习惯,其饲料消耗较大,养殖成本较高,且屠宰时易肥,瘦肉率较低,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

因此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屠宰体重对山猪育肥和胴体性能的影响,探索山猪适宜的屠宰体重,为科学生态开发山猪肉质资源提供依据,也对利用该品种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饲料本试验参照中国肉脂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1998年)配制饲料,部分营养水平见表1。

1.2 试验猪及饲养管理本试验在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学研究所石桥基地进行,试验猪为该基地纯种山猪。

挑选外表健康、活力稳定,平均不同屠宰体重对山猪体尺性状和胴体性能的影响蔡东森,周 涛,陈海军,袁咏刚,方金津,王 鹏(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36)质量相近的山猪18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6头山猪。

不同屠宰体重对川藏黑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不同屠宰体重对川藏黑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摘 要 : 研究测定 了不 同屠宰体重川 I 藏黑猪 的生长 性能、 胴体性能及 肉品质。 结果表 明, 生长 性能以 9 0 k g组最好, 日增 重达 5 9 6 . 0 0 g ; 胴体性能 以9 0 k g组较好 , 屠宰率达 7 3 . 7 8 %, 瘦 肉率高达 5 8 . 2 0 %; 3 个屠宰体 重组的肉质指标都在优质猪 肉的范围内。综合考虑, 川藏黑猪 的最适屠宰体重为 9 0 k g 。 关键词 : 川藏黑猪 ; 屠宰体重 ; 肉品质 J I I 藏 黑 猪 是 四J I l 省 畜 牧 科 学 研 究 院采 用 现 平见表 1 。 代遗 传 育种 技 术 , 利 用 国 内外两 类 优 质遗 传 资 源 表 1 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培育 而成 的优质 风 味猪 配套 系 。该 配 套系 采用 三 原料组成/ %2 0  ̄ 6 0 k g 6 0 k g 至出栏 营养水平 2 0 — 6 0 k g 6 0 k g 至出栏 系配 套 , 各 品系特 色 突 出 : F O 1系 是 由藏猪 和 梅 山 玉 米 6 O . 9 8 5 6 - 3 5 豆粕 2 1 . 0 7 . 0 消化能 / ( M J ・ k g - ) 1 3 . 6 0 1 2 . 9 7 猪 合 成 的母 系 , S 0 5系 ( 巴克 夏血 统 ) 为第 一父 本 , 1 3 . 5 3 1 . 8 粗 蛋 白质, % 1 6 S 0 4系 ( 杜 洛克 血统 ) 为 终 端 父本 。该 配套 系 既 有 麦 麸 5 1 3 . 5 碳 酸 钙 1 . 1 1 . 6 地 方猪 肉质 优异 、抗 病力 强 的突 出特 点 ,又有 引 . 5 5 0 . 8 赖氨 酸/ % 09 进 猪种 高 生产 性 能 的显著优 点 ,现 已完成 6个 世 磷酸氢钙 1 0. 9 . 0 5 0 . 0 5 代 的选育 , 遗传稳 定 。本试 验 以川藏黑猪 为研究 对 氯 化 胆碱 O O . 5 0 . 5 ( 蛋+ 胱) 氨酸, % 0 . 2 8 O . 2 8 象 ,对 不 同屠宰体 重 的胴 体性 能和 肉质 性状 进 行 食盐 预 混料添加剂 1 . 0 1 . 0 了研究 , 以探 讨屠 宰 体重对 川 I 藏黑猪 胴 体性 能 和 维 生 素 0 . 1 0 . 1 钙/ % 0 . 9 0 . 9 肉品质 的影 响,为确 定其 适 宜 的上 市 屠 宰体 重提 赖氨酸 O . 2 2 0 . 7 1 供 参考 。 蛋氨 酸 0 0 . 0 9 总磷 , % 0 . 7 0 . 7 1 材料与方法 1 . 1 试 验 时 间 与地 点 1 . 4 饲养管理 试验 于 2 0 1 2年 5 — 9月 在 四川 I 省 畜牧 科 学研 试验猪 由专人饲养 ,以圈为单位饲 喂并做好喂 究院猪育种试验基地进行 。 料记录 。 每天饲喂时间为 9 : 0 0 、 1 3 : 0 0 、 1 7 : 0 0和 2 1 : 0 0 , 喂料量 以槽 内留有少量余料 为宜 , 自由饮水 。每天 1 . 2 试 验 猪 的选 择 与分 组 次, 观察并记录试猪情况 , 及时进行疾病 选 择 出生 日期相近 、 生长发育 良好 、 体重 2 0 k g 清扫 圈栏 1 统 左右 的川藏黑猪 商品猪 ( 其 母本 为 C H 5 1 ,父 本为 防治。试验开始和 结束时均在 早饲前 空腹称重 , S 0 4 ) 3 6头 , 其 中母猪 1 7头 , 阉公猪 1 9头 , 防疫驱虫 计 日采食量 , 计算 日增重和料重 比。 后按体重随机分为 3组 , 每组 1 2 头进行肥 育试验 。 3 1 . 5 屠 宰 测 定指 标 与 方 法 组体重分别达 到 8 0 、 9 0 、 1 0 0 k g时进 行屠宰 , 测 定其 3 组试猪 体重分别达 8 0 、 9 0 、 1 0 0 k g时结束肥 育 胴体性 能和 肉质性状 。 试验 , 每组分别选 8 、 8 、 7 头进行屠 宰测 定, 屠 宰前 空 腹禁喂 2 4 h , 自由饮水 。 1 . 3 饲粮 组成与 营养水平 . 5 . 1 胴 体性 状 按 常规屠 宰方法进行分 割, 去头、 饲粮参照 N R C ( 1 9 9 8 ) 标准 , 分2 0 6 0 k g 和 6 0 k g 1 至 出栏 两个体 重阶段进行配 制。饲粮 组成 及营养 水 蹄和 内脏 , 取左半胴 体称重, 测量背膘厚、 眼肌 面积、 后腿 比率 。 按皮、 脂肪、 肌 肉和骨骼 分离并称 重, 计 算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一 l O 一 0 9收稿 . 2 o 1 3 一 l O 一 1 4修 回 屠宰率、 瘦 肉率 。 基金项 目: 由国家科技 支撑 计 划( 2 0 1 1 B A D2 8 B 0 1 ) 和“ 十二 五” 四 川省 . 5 - 2 肉质性状 取倒数第 3至第 4肋骨处背最长 农作 物及畜禽 育种 攻关科技 支撑 计划 ( 2 0 1 1 N Z 0 0 9 9 — 2 ) 优 质风味 1 猪 配 套 系选 育 项 目资 助 肌, 测 定 肉色、 D H、 肌 内脂肪含量 ( I M F ) 、 嫩度和肌纤 作者简介 : 钟 志君( 1 9 8 5 一) , 男, 四川德 阳人 , 研 究 实习员, 硕士 , 主 维直径 等指标 。

不同屠宰体重对东安猪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

不同屠宰体重对东安猪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

效途径,如何有效开发地方品种资源,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
益,本文以东安猪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屠宰体重对胴体性状
及肉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确定东安猪最佳屠宰体重提供
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试验猪
选择日龄相近、健康无病体重15 kg左右的东安猪60头,
小公猪10日龄左右去势,小母猪在60日龄去势,按体重大小
19.12
29.1
34.2c
注:同列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同列大写字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Grass roots experience promotion 基层经验推广
不同屠宰体重对东安猪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
黄杰河1,覃开权1,欧阳英2,唐礼德3
(1.永州职业技术学院;2.宁远县畜牧水产局;3.湖南恒惠集团)
选择体重 15 kg左右东安猪 60头,在同一营养水平下进
行育肥试验,平均体重达110~120 kg时试验结束,按屠宰体
14.58 1.15 0.80 0.59
30~60kg 62 14 18 2 4 19.4
14.36 1.09 0.72 0.45
60kg以上 61 19 16 0 4 18.8
14.28 1.01 0.72 0.35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4c1142),湖南 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5C1386).
作者简介:黄杰河(1975-),男,湖南宁远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生猪生产与教学。
通讯作者:唐礼德(1967-),男,湖南道县人,高级兽医师, 硕士,研究方向生猪生产与育种。
(3)饲养管理 试验猪专人负责饲养管理,采用湿拌料饲喂3次/日,饲 喂量:60 kg体重以下平均2.0~2.2 kg给料,体重60 kg以后按 2.5~2.7 kg给料,自由饮水,观察记录猪的采食、排粪及精神 状况。试验猪平均体重达110~120 kg时结束试验,根据屠宰 体重80~90 kg(组1)、90~100 kg(组2)、100~110kg(组 3)、110~120 kg(组 4)设计4个阶段,每组挑选2头共8头 (公4、母4)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性状。测定 方法均按照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 GB8467-1987执 行。 (4)测定指标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胴体瘦 肉率、pH值、肉色、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失水率等常规胴 体性状和肉质指标。 (5)分析方法 数据通过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 SSR法进行多 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胴体性状 由表2可知,随屠宰体重的增大,屠宰率组1和组2之间、 组3和组4间差异不显著,组2、3间差异显著;80~90kg阶段屠 宰率测定值与覃开权等(2014年)相当。胴体直长组间差异 不显著。平均背膘厚组1与组2之间差异极显著、组2、组3、 组4之间差异显著,组3与组4之间差异不显著,背膘厚有明显 升高的趋势,特别是90kg体重后,背膘发生极显著增厚;背 膘厚测定值与黄亚林等(2016)测定值有提高。眼肌面积、 后腿比例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眼肌面积和后腿比例有相对稳 定趋势。瘦肉率随着屠宰体重增大而明显降低,组1与组2差 异极显著,组2、组3与组4间差异显著;瘦肉率测定比桑菊林 (1998)测定值略有提高。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大,东安猪胴 体性能的变化与其他品种猪有较为一致的生长发育规律。 2.2 肉质性状 由表 3可知,肉的 pH24值组间差异不明显、并随屠宰体 重的增大而升高。肉色、大理石纹评分、肌内脂肪、干物质 测定在组 1、组2和组3、组4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组1 与组2、组3与组4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说明肉色、大 理石纹评分、肌内脂肪、干物质四项指标在屠宰体重达100kg 以后明显升高,也可能在100kg后趋于稳定,这需要进一步进 行实验验证。失水率随屠宰体重增大趋于下降,组1、2之间 差异不显著,组3、4之间差异不显著,但组2与组3之间差异 变得明显,说明屠宰体重在100kg后,失水率明显下降。熟肉 率随屠宰体重的增大变化不明显,说明体重在80~90kg后趋于 稳定。蛋白质含量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而降低,但各组差异 不明显。

不同初生重、饲粮能量水平和屠宰日龄对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

不同初生重、饲粮能量水平和屠宰日龄对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

的新 生去 势公 猪 各 5 0 头, 2 8日龄 断奶 时从 中选 取 健 康 的2 0 头L B W仔猪 和2 0 头N B W仔 猪 。基 础饲 粮参 照 N R C( 1 9 9 8 )猪 营养 需要 进行 配制 ,高 能 饲粮 则 以 1 0 %猪 油替 代基 础 饲粮 中玉米 淀粉 配制 而 成 。饲粮 组成 及 营养成 分见 表 1 。
滴水损 失 、 蒸煮损 失 、 L 值, 而b 值 显 著增加 ( P < 0 . 0 5 ) 。综 上 所 述 , 在 本试 验条件 下 , 初生重、 饲 粮 能 量 水 平 和 屠 宰
日龄 对 猪 的 生 产 性 能 、 胴 体 性 状 和 肉品 质 有 显 著 影 响 ; L B W猪和 N B W猪饲喂 高能饲 粮其 生 长速度 显 著增加 . 胴
2 0 1 3年 第 4 争卷 幕 l 7瑚
 ̄ t r i t i o n a n d F e e d s t u f s・
不 同初生重 、 饲粮能量水平和屠宰 日龄对 猪生产性能 、 胴体性状及 肉品质 的影响
严鸿林, 余 冰 , 郑 萍 , 毛 湘冰 , 何 军 , 虞 洁 , 黄 志清 , 陈代 文
而影 响胴体 性状 和 肉 品质 。 基 于高能 饲粮 与I U G R
的互作 效应 以及 合适 屠 宰 日龄 的选 择 ,本研 究 旨在 探 讨 断奶后 饲 喂高能 饲粮 和不 同屠 宰 日龄对 不 同初 生 重猪 生产 性 能 、 胴 体性 状及 肉品质 的差异 , 为 通过 饲 粮 能量浓 度 和屠宰 时 间的选 择 干预不 同初 生重 猪 生 长发 育及 调控 其 肉产 品质量 提供 科学依 据 。
头正 常初 生 重 ( N B W) 和2 0 头低初 生 重 ( L B W) 的“ 长 ×大 ” 二 元 杂 交公猪 , 2 8日龄 断 奶 后 , 随 机分 成4 个处 理 . 饲

不同屠宰体重商品猪胴体性能分析

不同屠宰体重商品猪胴体性能分析

影响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因素很多,如品种、杂交程度、营养、饲养、屠宰技术以及在出售和使用前的冷冻、处理和贮存情况、环境等‘11,为此养猪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影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

但对不同屠宰体重猪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报道很少。

因此,本试验以山东省莱州市和肥城市出栏商品猪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屠宰体重商品猪的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屠宰体重对试验猪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试验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随体重的变化规律,为确定其适宜的上市屠宰体重提供试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时间与地点2009年6-7月在莱州市食品站屠宰测定莱州地区商品猪2批120头,同年10-12月在肥城八戒食品有限公司屠宰测定肥城地区商品猪2批100头。

1.2试验猪的来源莱州市食品站猪源来自莱州市及周边乡镇出栏的商品猪,肥城八戒食品有限公司猪源来自肥城市及周边乡镇出栏的商品猪。

1.3活体测定试验猪空腹12 h,屠宰前用电子磅秤称量体重、同时用软尺和体高尺测定体长、体高、胸围、腹围,利用瘦肉率测定仪PIGLOG105测定倒数3~4腰椎膘厚、倒数3-4胸椎膘厚、倒数3~4胸肋肌肉厚度、活体瘦肉率。

1.4屠宰测定试验猪宰前体重、体尺及活膘测定后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

屠宰、胴体组织分离和测定等方法均按照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GB8467-1987执行。

1.5测定指标1.5.1胴体性能屠前体重、平均背膘厚、后腿比例、眼肌面积、胴体瘦肉率等常规指标,测定方法参照参考文献【2】。

1.5.2 肉质性状屠宰时取最后肋骨处背最长肌测定肉色、L(亮度)、a(红度)、b(黄度)、大理石纹、pH,取第2、3腰椎处背最长肌测定肌肉失水率,测定方法参照参考文献闺;L、a、b值利用色差仪CR-410测定。

1.6统计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中的One-Way-ANOVA程序、Bivariate Correlations程序和Linear Regression 程序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显着则进行Duncan法多重比较分析【3],结果以平均数±标准误表示。

屠宰时重量对猪肉质和风味成分的影响

屠宰时重量对猪肉质和风味成分的影响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猪肉生产行业中,提高生产效率往往是生产者的重要任务。

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如增加屠宰重量。

因此,屠宰重量被认为是决定猪肉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屠宰重量是指生产成本与胴体加工之间的差额及可销售产品价值最大化的重量。

但最佳屠宰体重是活重和饲料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受各品种生长潜力的影响(杨忠诚等,2016)。

有研究表明,屠宰体重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与猪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降低及脂肪厚度过高有关(呼红梅等,2015)。

相反,有研究表明,90、110和130 kg体重和110~140 kg体重的猪生长效率没有显著差异(Jeong等,2010)。

在世界范围内,种猪的目标市场权重因商品品种和消费者偏好的不同而不同,如意大利最常见的市场体重是150~160 kg,而中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分别使用90~130 kg和85~100 kg。

从肉质角度分析,屠宰体重对肉色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屠宰重量的增加,猪肉会出现较深和较红的颜色。

此外,肌肉内脂肪含量随屠宰体重的增加(从100 kg增加到130 kg)而增加。

此外,任何风味前体的改变,如肌肉组织中的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都会影响熟肉挥发性气味化合物和最终风味特征。

目前关于屠宰重量对猪肉质量和食用品质的信息很少,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价屠宰时活重对商品猪背长肌的工艺品质、脂肪酸组成、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和最终食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猪肉生产者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 试验选择120头175~185日龄的三元杂交生猪,根据屠宰时的活重,将3个体重组(每组40头猪)分为轻体重组(100 kg)、中体重组(110 kg)和重体重组(120 kg)。

屠宰后取背长肌样本进行参数分析。

1.2 样品收集与分析 在商业屠宰厂进行猪的屠宰,步骤如下:电休克、出血、烫伤、脱毛、烧毛、去头和脚、去内脏、清洗和冷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 测 的 p 差 异 不 显 著 , 酸 2 后 检 测 的 H。 排 4h p H。同样 差 异 不 显 著 , 亮 度 L *、 度 a*可 以 由 红
第 一作 者 简 介 : 赛 辉 ( 90 )男 , 北 省 栾 城 县 人 , 读 硕 吴 1 8一 , 河 在 士 , 理 研 究 员 , 事 畜 牧 科 研 l 作 。 E malwu a ug q 助 从 T — i: si iz y h
养 纯种 野猪 出栏 体 重 、 出栏 日龄 对 其 肉质 品 质 的 影 响 。 结 果表 明 : 猪 在 6 g 重 时 脂肪 率 明 显较 在 8 g 野 Ok 体 Ok
时低 , 嫩 度 高 ; 8 g体 重 时肌 内脂 肪含 量较 6 g时 高 , 差 异 不 显 著 。 且 而 Ok Ok 但
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 2 1 (0 :2 3 O 2 1 ) 7 ~7
Hinjn gclr cn s eogag ruu l ic l i A i t aSe e
甚 探
东 北 山林 放 养 野 猪 不 同 出栏 体 重 对 肉质 的影 响
吴赛辉 。 鑫 淼 , 福 刚 , 文涛 , 何 彭 王 刘 娣
龄) 4头 , 宰 并 检 测 肉 质 性 状 。 屠 1 2 方 法 .
宰 前 将 猪 装 入 待 宰 笼 , 食 不 禁 水 2 。 采 禁 4h 用 电麻后 放 血的方 法屠 宰 ( 于野猪 毛根 较深 , 由 不 易 褪 毛 , 内 残 留 较 多 毛 根 ) 屠 宰 后 的 胴 体 吊 挂 皮 , 在 0~ 4 冷 库 中 2 。 之 后 , 照 国 标 ( ℃ 4h 按 NY
( 龙 江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畜 牧 研 究 所 , 龙 江 哈 尔滨 1 0 8 ) 黑 黑 5 0 6
摘 要 : 保 护 和 利 用 野 猪 种 质 资 源 , 择 人 工 养 殖 6 和 8 g体 重 的 野猪 进 行 屠 宰 测 定 , 究 了 东 北 山 林 放 为 选 o Ok 研
极 的 影 响 ] 。
屠 宰 体 重/ gS a g trwe h k l he i t u g
6 O 8 0
1 材 料 与方 法
1 1 材 料 .
选 择 林 下 放 养 饲 养 达 到 6 g体 重 的 野 0k
猪 (4 1 月龄 ) 4头 , 到 8 g体 重 的野 猪 ( 8月 达 0k 1
由 表 1可 以看 出 ,0和 8 g体 重 屠 宰 的 野 6 0k
性 凶 猛 、 动等 特性 , 且 野 猪具 有 瘦 肉率 高 、 好 并 肉
质 鲜 美 醇 香 、 味 独 特 等 特 性 。 野 猪 是 野 生 动 物 风
猪 , 屠宰 率 、 体 长 、 肉率 、 率 、 率 等 方 面 在 胴 瘦 皮 骨 差 异不 显著 , 而 8 g体 重 野 猪 的脂 肪 率 显 著 然 Ok 高于 6 g野 猪 ( <O 0 ) 0k P .5 。
表 1 胴 体 品 质 性 状 比 较
Ta l Co pa i o f c r a s be1 m rsn o a c s qu lt h r c e i tc a iy c a a t r s i s
项 目
Ie tm
资源 的重要 成员 , 猪 是 由原 始 的野 猪逐 渐 驯化 家 选 育而来 , 它对于 维持 生物 多样性 、 维持 生态 平衡 具有 重 要 作 用 , 国南 北 各 地 都 有 野 猪 的 分 布 。 中 品种保 护必 须与 开 发 利用 结 合 , 断 探 索合 理 的 不 方法 , 能更 好 地 得 以 实施 。合 理 的 利用 野 生 动 才 物, 会对 扩 大野生 动 物 种 质 资源 以及 保 护产 生 积
注 : I 小 写 罕母 表不 差 异 显 著 ( 小 司 P≤ O. 5) FJ 。 0 。 司 No e Th o ra eltesm e n sg iia tdfe e c ( t : elwe c s etr a infc n i rn e P≤ f
0 0 ) Th a e o . 5 . e s me b l w.
@ l3 cr。 6.o n
看 出两种 体 重 屠 宰 差异 不 显 著 , 度 b*差 异 显 黄 著( P<0 0 ) 然 而在 两种 体 重 时其 剪 切 力 、 .5, 滴水
T 2 —0 4猪 肌 肉 品 质 测 定 技 术 规 范 ) 定 方 法 8 12 0 规
进行 肉质检 测 。
2 结 果 与 分析
2 1 胴 体 品 质 分 析 .
野猪 体 型与 家 猪相 似 , 头部 较 长 , 显著 前 突 , 但 吻
耳竖立 , 性 上犬 齿发 达 , 有抗逆 性强 、 食 、 雄 具 杂 野
关键词 : 工养殖 ; 猪 ; 重; 人 野 体 肉质 中 图分 类号 : 8 5 6 ¥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2 2 6 ( 0 2 1 — 0 20 1 0 — 7 7 2 1 ) 00 7 —2
野 猪 , 物 界 一 索 动 物 门一 乳 纲 一 蹄 目一 动 脊 哺 偶 猪 科 一 猪 属 。野 猪 在 中 国 共 有 5个 亚 种 : 湾 亚 野 台 种 、I 亚 种 、 疆 亚 种 、 北 亚 种 和 华 南 亚 种 l 。 川西 新 东 _ 】 ]
2 2 常 规 性 状 分 析 .
由 表 2 屠 宰 后 物 理 肉 质 性 状 检 - 7 2 l -9 l 基 金项 目 : 代 农 业 产 业 技 术 体 系 建 设 专 项 资 金 资 助 项 现
目( CARS 3 ) - 6
看 出 ,o k 6 g体重 和 8 g体 重 屠 宰后 4 n内 0k 5m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