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评述
滑坡的稳定性评价

02
CATALOGUE
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
历史分析法
通过分析滑坡的历史变化和活 动情况,评估滑坡的稳定性。
地质勘查法
通过地质勘查,了解滑坡的地质 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状况等 因素,评估滑坡的稳定性。
土体结构
土体的颗粒组成、含水率、密实度等对滑坡的稳定性 有较大影响。
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变化对滑坡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水文地质因素
降雨
河流、湖泊等水体
长时间的降雨会使土体饱和,增加滑 坡发生的风险。
水体对斜坡的侵蚀和冲刷作用会降低 滑坡的稳定性。
地下水
地下水对岩土的软化作用会降低滑坡 的稳定性。
结构分析法
通过分析滑坡的结构特征,如 滑面、滑体、滑床等,评估滑 坡的稳定性。
经验法
根据经验判断滑坡的稳定性, 通常基于对类似滑坡的观察和
比较。
定量评价方法
极限平衡法
通过计算滑坡的极限平衡状态,评估滑坡的 稳定性。
离散元法
通过建立滑坡的离散模型,模拟滑坡的块体 运动和相互作用,评估滑坡的稳定性。
有限元法
滑坡的稳定性评价
目录
• 引言 • 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滑坡稳定性评价案例分析 • 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展望与建议
01
CATALOGUE
引言
滑坡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 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 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分类
根据滑坡的滑动速度,可分为高速滑 坡、中速滑坡和低速滑坡;根据滑坡 体的物质组成,可分为黄土滑坡、粘 性土滑坡和岩石滑坡等。
滑坡稳定性评价

图3.1 粘性土剪切曲线 1. 超固结土的剪切变形曲线;
2. 正常固结土的剪切变形曲线
A.弹性极限;B.强度极限;C.完全软化 点;D.残余强度起始点
三、计算参数选取
图3.2 块体滑坡基本段落图
⑵ 不同部位的滑带土在滑坡的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强度 滑坡的种类很多,就一般最常见的块体滑坡而言,大体上都有如图3.2所示的主滑、 牵引和抗滑三个地段及其构成相应的滑带。其发生的机理是:一定地质条件下的斜坡, 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主滑带不能保持平衡而失稳,产生蠕动;牵引段因前方失去支 撑力而产生主动破坏,破坏后牵引段连同主滑段一起推挤抗滑地段;一旦抗滑地段形 成新滑面并贯通时,滑坡即开始整体滑动。随着作用因素的变化,滑坡可由等速缓慢 移动而进入加速剧滑阶段,经较大距离的滑移后,滑坡又渐趋稳定,滑带开始固结, 滑体沉实、压密。 据此可按表3.1分析不同部位的滑带土在不同滑动阶段的强度。本表是对首次滑动 的新滑坡而言的,对于古老滑坡的复活,可能在滑动刚开始就达到了滑带土相应的残 余强度。至于牵引地段滑带土强度的变化,或是张开的裂缝,内无充填物者,如岩石 顺层滑坡的后缘张裂缝,强度无变化;若有充填物者,应考虑充填物与前后裂缝壁的 摩擦强度。
中应考虑动水压力的作用,稳定系数为:
图2.1 单一平面滑动示意图
K
A
s
1cos
tg
c
h
A cos
A s 1sin A sin
s
1
cos
tg
s
C
1h cos 2
s sin a
式中: ——滑体天然重度; s——饱水滑 体的重度(kN/m2);h—滑体的铅垂厚度(m); Asin—动水压力(kN/m);
2.滑坡可能的扩大范围、危害范围; 3.滑坡发育过程、机理、目前所处的发育阶段、发展趋势及危害; 4.人类活动在滑坡发生或复活中的主要作用及改变的可能性; 5.滑坡转化为其它变形的可能性; 6.滑坡稳定性计算的范围、边界、滑面的层数、计算参数的取值 范围、计算方法及结果; 7.预防和治理的可能性及主要方案。
滑坡稳定性评价

e.若为软硬岩层互层顺层滑动,顺滑动面一定长度L内有贯通裂缝成为某一滑块的后缘张裂缝, 暴雨时缝中充水高度为H0,滑体并不饱水,则应考虑裂缝中水的静压力作用,静水压力TB为
式中B为水的容重,此T时B,下12滑力B(hT2),
抗滑力S= h L cos2tg+c L,则稳定系数K如T 下 式:hc Lossin1 2Bh2
①.假定以主轴断面1m宽土条代表整个滑坡,土条侧面的摩擦力不计;
②.由于各段滑面的物质构成和含水状态不尽相同,故分别取各段不同的抗剪强度指标(参数)C、值; ③.以不同倾斜角度的滑面为依据将滑体分为若干块,块与块的相互作用简化为平行于滑面 的推力,如图2.3的E1和E3。
④.计算整体稳定性时,要考虑块与块间推力的传递。 折线滑面计算稳定性时,既要计算各块段的稳定系数以判定主滑段和抗滑段,显然K小于1.0的为主滑段,K1.0 的为抗滑段。计算各块的稳定系数时,不仅要考虑上、下块的作用力,更要计算整体的稳定性。
2.从坡体结构、构造等地质条件对比方面评价滑坡的发育条件、结构构造、滑动面(带)的可能 层位、条块和级的划分;
3.从滑坡的作用因素及其变化方面评价滑坡的主要作用因素及其消长变化对滑坡发生和发展趋势 的影响;
4.从滑坡的变形形迹和动态资料分析方面评价滑坡的发育阶段、发展趋势以及各条块目前的稳定程度; 5.滑坡稳定性计算法; 6.坡脚应力与岩土强度对比法; 7.斜坡平衡核算法; 8.工程地质比拟计算法,包括从现场找计算范围、岩土参数和滑坡推力的界限值,从类似条件下已滑动 的、正在滑动的、已经稳定的、已做工程的滑坡找类比参数进行评价。
用传递系数综合计算,如上所述。也可以把起下滑作用和抗滑作用的 两个分力分别计算在分母和分子中,计算结果稍有差别。
关于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几个问题-文档资料

Fs Ri i Ti i
j i 式中: ―滑坡稳定系数; ―作用于第块段的抗滑力(kN/m); ―第块段滑带土的内摩擦角(°); ―作用于第块滑动面上的滑动分力(kN/m); ―传递系数。
j i i 1 i 2
2.5 地面荷载
地面荷载作用方向为垂直向下,作用点(面) 为滑坡地表面。 集中荷载p(kN) 线荷载p(kN/m)
2.6 水压力计算
(1)孔隙水压力
N iw
N w h L wi iw i
(2)裂隙水引起的静水压力Vi
1 2 V H i w W i 2
(3)(渗透压力)动水压力
P V I wi w ir m
1 Im sin i i 2
图2-1 作用在滑块上的附加力
2.7
水平地震力计算
根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2019,12),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地震烈 度为Ⅵ度时,不计入地震力;大于Ⅵ度时,灾害体稳定计算 应计入地震力。 地震荷载一般只考虑沿滑动主滑轴线方向的水平向地震 作用,整体稳定分析一般不计入地震动水压力。 作用于质点的水平地震惯性力 p i 按下式计算:
p k C W i H Z i i
三、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
工程地质类比法
定量评价方法:
传递系数法 改进圆弧法 单平面法 Fellenius 法 Bishop 法 Janbu 法
3.1 传递系数法(推荐方法1)
假设: 1. 条块推力作用方向平 行于滑面。 2. 条块划分为竖直方向, 忽略两相邻条块间的摩 擦力。
表2-1 一般滑坡分类表
滑坡稳定性评价

1滑坡稳定性评价1.1滑坡形态特征滑坡所在山体地形较陡,滑坡体后缘上部坡度35°,滑体前缘坡度15~20°,由于人工开挖建筑场地,在滑坡体前缘形成了多级人工开挖陡坎,坎高1~4m。
总体地形为高临空面及坡上部斜坡地形。
滑坡体东西长约120m,南北宽55m,分布面积6600m2,厚5.5~15.3m,平均约9.8m,沿山坡呈扇形分布,全部为第四系残坡积土体,估计方量约7万方。
滑体最后缘海拔121m,土体较薄(约5.5m),下伏志留系石英细砂岩;滑体最前缘海拔90.8m,土体较厚(11~20.2m),下伏石炭系灰岩。
滑坡区山体表面坡度24°~46°,总体呈楔形向南倾伏。
1.2滑坡地质结构特征根据现场调查和勘察报告,滑坡结构面根据其物质组成、力学性状可分为三类:滑坡土体裂隙结构面、基岩不整合接触面和土体与基岩接触面附近滑动带。
1)滑坡土体裂隙结构面基本特征滑坡内裂隙结构面主要有北东、北西和东西向三组。
其中,北东向裂隙结构面控制着滑体西侧边界,北西向裂隙结构面控制着滑体东侧边界,东西向张拉结构面控制着滑体后缘范围,致使滑体在坡面上呈扇形分布。
2)基岩不整合接触面根据勘察报告,滑坡体下伏基岩为志留系上统茅山组红色石英细砂岩和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粉晶灰岩,岩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3)土体与基岩接触面附近滑动带根据钻探资料,滑带位于基岩与土体接触面附近,一般沿基岩接触面滑动。
在滑体后缘表现为张裂破碎,土体结构松散,可塑-软塑;前缘表现为扰动强烈,滑动带厚0.9-4.1m,在可塑部位有滑动镜面与擦痕等微构造。
在滑体西部主滑段上,滑带土体扰动强烈,滑移摩擦镜面及蠕动变形迹象极其发育;在滑体东部次滑段,接触面附近土体扰动较弱,破碎现象明显,但滑带厚度不大,一般小于1m,局部可见揉皱及滑动镜面。
1.3滑坡失稳破坏类型根据钻探结果,滑体后缘土体较薄,下伏基岩为细砂岩,滑体前缘土体较厚,下伏基岩为灰岩,基岩坡面较陡,坡度呈24°~46°。
岩村滑坡稳定性评价

岩村滑坡稳定性评价一、目的学会滑坡机理分析、稳定性定价和定量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选择的基本途径,掌握滑坡防治工程要点。
二、滑坡概况l、自始地理岩村滑坡位于四川盆地某城市市中区,地处长江和佳江的交汇地带,呈半岛状,土地资源十分紧张。
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80年代,市中区斜坡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利用,交通线路不断改进,高层建筑逐渐增多。
但与此同时滑坡灾害事件也日趋严重,岩村滑坡就是灾害之一。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mm以上,并常有暴雨出现。
长江和佳江是市中区两大地表水系,水位年平均变化幅度达20m以上,平均低水位158m,高水位181m,1981年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水位达193m,正在筹建中的三峡工程,按175m蓄水方案修建大坝,该地区最高拱水位将达205m左右。
2、地质概况滑坡区基岩地质构造属川东隔档式褶皱中的一复向斜内部,岩层产状平缓,倾角10°以下,倾向在SW200°~270°范围变化。
无明显的断裂构造,优势节理产状:75°<82°;346°<81°,263°<85°。
基岩地层为侏罗系(J25)泥岩砂岩互层,为内陆河潮沉积,呈紫红色。
相对坚硬的砂岩组成了滑坡区的上部平台状地形,泥岩及崩积物则组成斜坡主体。
崩积物(Q4col)主要由砂岩块石及泥岩风化粘土组成,厚度分布特点是斜坡上部薄,中前部相对较厚。
人工堆石为近期在砂岩体中开挖地下洞室而堆弃于斜坡后部的基岩大块石。
滑坡区属河流侵蚀、剥蚀的低山丘陵地貌,斜坡顷部为平台,河谷岸坡的坡度由上至下逐渐变缓,在纵剖面上呈内凹的地形。
下伏基岩相对不透水,为弱含水层。
据洞室调查,基岩洞室绝大多数为干洞,偶见裂隙有渗水现象。
斜坡地带入渗的地表水则汇集于基岩顷面,形成崩积层中的上层滞水。
该地区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属受活断裂包围的稳定地块,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综述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综述摘要:随着岩土工程技术的进步,涌现了许多新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本文梳理了常见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与归纳各类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为合理选择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1引言随着人类工程活动对工程地质条件改造的日趋频繁和范围的不断扩展,在露天矿开采、水利水电、陆地交通和城市开发建设等方面都出现了大量的边坡工程。
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而边坡稳定性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边坡工程的成败。
本文在分析总结近年来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分类,旨在为合理选择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提供借鉴。
2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分类边坡稳定性评价应分析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确定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与条件,才能对边坡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恰当地选用评价方法提供指导意义。
传统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分为两大类:定性评价方法与定量评价方法。
3定性评价方法工程地质定性分析法是边坡稳定性评价中起源最早,主要用于工程早期确定方案时的一种定性评价方法。
工程地质定性分析法以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为基础,分析边坡岩土体的地质成因,筛选出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建立边坡工程地质模型,推测其可能的变形破坏模式,定性评价稳定性及其演变趋势。
对于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岩土质边坡,该法可直接得出可供工程设计和施工使用的结论;对于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情形,该法在确定滑坡模式和变形机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为进一步定量计算边坡稳定性奠定基础。
定性评价方法中最常用的为工程地质类比法和边坡稳定性图解法。
3.1工程地质类比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属于定性分析,其内容有历史分析法、因素类比法、类型比较法和边坡评比法等。
该方法主要通过岩土工程勘察,首先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如对有关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综合调查、分类,对已有的边坡破坏现象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其成因、影响因素、发展规律等;并分析研究工程地质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然后结合所要研究的边坡进行对比,得出稳定性分析和评价结果。
坪头滑坡稳定性评价 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坪头滑坡稳定性评价: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坪头滑坡稳定性评价: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库区内的滑坡对水利工程的威胁历来备受关注,影响滑坡稳定的因素较多,蓄水往往是导致库岸失稳的主要激发因素,滑坡稳定性评价工作侧重点各不相同,怎样能够做出正确的结论,就显得尤为关键.重点通过现场调查,充分分析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重视岩土参数的选取,以定性分析为主,借助多样计算手段,被其定量化的评价结果.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一,引言
坪头水电站位于XX省(市)凉山XX族自治州X,X,X三县(市)交界处的X河上,距X市173XX,距X县(市)城86XX,距X 河汇入X江的汇入口10XX.坪头滑坡位于主库段左岸斜坡地带.
二,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X河在该库段侧蚀比较严重.坪头滑坡体发育的左岸较陡,滑坡体前缘为一非常大于5X的陡坎,平均坡度32~37°,向上坡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9-01 [作者简介]连金芳(1983-),男,2008年大学毕业,硕士生,现主要从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评述 连金芳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摘要]滑坡稳定性评价是在对地质体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滑坡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的综合评价结果。
在滑坡或建筑物的地基以及地下洞室等岩土体的设计中,稳定性的分析、计算和评估是极其重要的,是控制设计的条件。
论述了现有稳定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为滑坡的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T U413.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09)04-N 305-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滑坡作为一种地质灾害,其严重的危害性已经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滑坡发生的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影响因素多且具有不确定性,对其失稳机制、分析的方法以及评判准则等方面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滑坡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地质模型和物理破坏模式以后,给出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从而评价目前滑坡稳定状态和可能的变形发展趋势。
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分为确定性分析方法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笔者就2类方法的具体类型进行评述。
1 确定性分析方法按照计算方法的基础理论的不同,确定性分析方法分为极限平衡分析法和弹塑性理论法。
1.1 极限平衡分析法该方法把岩体看作近似的刚性材料,根据斜坡上的滑体或滑块的力学平衡原理(即静力平衡原理),分析边坡各种破坏模式下的受力状态,以及边坡上的抗滑力与下滑力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首先需要通过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确定可能的滑动面位置和形态,并确定可能的滑动面的强度参数和计算参数,然后确定最小的稳定系数,并与规定的安全系数进行比较,以此来评价滑坡的稳定性[1]。
但该方法对于复杂的边坡情况(如考虑土体非均质及各向异性等),不能反映边坡的破坏机制,不能描述边坡屈服的产生、发展过程,也不能提供坡体内应力-应变的分布情况。
1.2 弹塑性理论法弹塑性理论法主要包括塑性极限平衡法和数值分析法。
1)塑性极限平衡法 该方法适用于土质斜坡,假定土体为均质、各向同性、连续的线弹性体,按Mo hr -Coulomb 屈服准则确定稳定系数[1]。
虽然能够考虑材料的物理非线性问题,但从几何角度来看,该方法仍然运用小变形近似理论进行分析,对具有大变形特点的斜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2)数值分析法 该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采用全面满足静力许可、应变相容和材料本构关系求边坡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研究岩体中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过程,求得各点上的局部稳定性系数,由此判断边坡的稳定性[2]。
它的优点是不受边坡几何形状不规则和材料不均匀的限制,可用于连续介质和不连续介质。
在求出单元体的力的平衡时,考虑单元体的变形协调,同时还考虑岩土体的破坏准则,从而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合理[3]。
该方法主要分为如下几种:①有限单元法。
该方法可以处理复杂的边界条件及材料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还可以有效地模拟材料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得到应力场、位移场和滑坡可能的破坏部位[4]。
其优点是能部分的考虑岩土体的非均质不连续介质特征,考虑了岩体的应力应变特征,因而避免了将滑坡体视为刚体或过于简化边界条件的缺点,能够更实际地从应力应变方面分·305·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12月第6卷第4期:理工Journal of Y angtze University (Nat Sci Edit ) Dec .2009,Vo l .6N o .4:Sci &Eng DOI :10.16772/j .cn ki .1673-1409.2009.04.044析滑坡地变形破坏机制。
②边界单元法。
该方法只需对已知区的边界极限离散化,具有输入数据少的特点[5]。
其不足之处为,一般边界单元法得到的线性方程组的关系矩阵是满的不对称矩阵,不便应用有限元中成熟的对稀疏对称矩阵的系列解法。
③离散元法。
该方法基本上属于一种动态分析的方法,但也不排除静态分析,考虑块体受力后的运动状态,以及由此导致受力状态及系统的变形(块体运动)随时间的变化,模拟边坡失稳的全过程[6]。
该方法利用中心差分法解析动态松弛求解,不需要求解大型矩阵,其基本特征是允许各离散块体发生平动、转动甚至分离,弥补了有限元法的介质连续和小变形的限制。
其缺点是计算时步需要很小,阻尼系数难以确定等。
④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
根据有限差分法的原理,该方法较能很好地考虑岩土体的不连续性和大变形特性,求解速度较快。
其缺点是计算边界、单元网格的划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2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以极限平衡法为基础,通过引入稳定性计算参数的分布概率求得稳定系数的概率,从而判断滑坡的稳定性。
2.1 可靠性分析法该方法基于对边坡岩土体性质、荷载、工程地质条件、计算模型等的不确定性认识,通过现场调查,获取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的多个样本,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求出其概率分布及其特征参数,再利用某种可靠性分析方法,如可靠指标法、随机有限元法等求出边坡岩土体的破坏概率(即可靠度)[2]。
用可靠度比用安全系数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客观、定量地反映边坡的安全性。
但该方法的缺点是很难在计算前获得所需要的大量统计资料,各因素的概率模型及其数字特征等的合理选取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且计算也比一般的极限平衡法复杂。
2.2 模糊综合评判法该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找出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个因素,并赋予它们不同的权值,然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来判定边坡的稳定性[6]。
该方法适用于大型边坡整体稳定性的评价,但模糊评判法中对边坡稳定性的评价较为笼统,同时其隶属函数是依据一些基本原则、权重或经验来确定,其主观性较大。
2.3 人工智能法人工智能法包括遗传算法、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控制等。
遗传算法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的随机搜索方法,具有全局收敛能力。
首先随机生成一组模型,将模型的每个参数表示为二进制数码,然后对种群内各模型根据具体问题所给出的目标函数决定其生存概率,来进行优胜劣汰,再把剩余的较优的个体进行交换和变异,最终完成一次对种群的繁殖,反复循环,来模拟生物进化的规律[7]。
该方法不需要梯度信息,也不要求函数连续,在检索了少部分搜索空间后便能迅速地收敛于最优解,克服了传统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是一种全局优化的算法,适合于并行处理和大型复杂优化问题的求解,而且程序通用性强。
专家系统的应用在于利用专家系统中的知识处理、知识应用和不确定性推理技术来分析滑坡的稳定性。
它由7个分控模块组成,即:滑坡识别咨询模块(主要作用是识别或判断用户所调查的斜坡病害是否为滑坡灾害)、滑坡类型咨询模块(对已确定的滑坡灾害进行类别划分)、滑坡成因咨询模块(分析滑坡变形或滑动产生的原因,包括环境演化和触发因素)、稳定咨询模块(根据滑坡的变形历史和活动状态,推断滑坡稳定状态,并给出稳定系数)、灾害预测咨询模块(调用计算模块,预测滑坡运动到达范围以及对人类和建筑物的危害程度)、防治对策咨询模块(首先判断能否进行工程治理,是否有治理价值和条件,最后给出各种治理对策)和退出系统模块[8]。
目前应用于滑坡预测的神经网络主要为前向神经网络,它由输入层、中间层(隐层)和输出层组成。
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的优点是可考虑其他方法难以考虑的定性描述和人为因素,解决处理一些很难用明确的数学和力学方法表示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关系,既能进行定量分析,又能进行定性分析,最后用模型来评价边坡的安全性。
但是其基础研究难度大,如知识表示、推理方法、机器学习等问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远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边坡稳定性的评判。
(下转第311页)·306·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月2)加快工业化进程,依托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
3)第三发挥中心城镇带动的辐射作用,依托312国道和宁西、京广铁路,构筑以信阳、潢川、固始三个区域中心城市为框架的豫南城镇经济带。
4)以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为先导,依托信阳优越的自然环境优势,培育更具竞争力区域经济增长极。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相信信阳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是能够达到的。
[参考文献][1]刘明华,周晋.关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与生态化的问题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1):52~54.[2]许学强,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谢德刚,吴友群.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探析[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22(2):84~86[编辑] 李启栋(上接第306页)3 结 论采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对于确保工程建设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
根据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发展趋势,稳定性分析将更加强调理论分析,但是目前理论分析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应该加强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中的理论分析研究,使其结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从而准确评价滑坡稳定性,为滑坡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1]苏爱军.滑坡稳定性评价原理与方法[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2]陈国华.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对比研究[D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6.[3]欧定良.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J ].科技论坛,2006,(6):56~57.[4]黄昌乾,丁恩保.边坡工程常用稳定性分析方法[J ].水电站设计,1999,15(1):56~58.[5]宣世进,沈万里.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J ].科技咨讯,2009,(1):101.[6]曹国金,姜弘道.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动态及展望[J ].工程勘测·岩土,2002,(2):6~7.[7]刘玉静.遗传算法在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 ].露天采矿技术,2008,(1):1~4.[8]金波.滑坡防治专家系统[J ].路基工程,2000,(1):4~5.[编辑] 李启栋·311·第6卷第4期:理工刘明华: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阳城镇化发展的SWO T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