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总结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必背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必背名词解释

小人物: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典型形象。

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牲者。

普希金以:1^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果戈理继承了普希金的现实主义又把它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多余人: 多余人”最早由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

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

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

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根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分类整理法: 分类整理法是巴尔扎克为把《人间喜剧》的90多部作品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从小说反映生活的不同角度出发把全部作品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九《分析研究》。

其中《风俗研究》是主体部分。

又分为六个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

此种方法将诸多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众多小说分门别类地各处于一世的系统中,历史而全面地描写现实。

威塞克斯小说哈代以尖故乡英国西南部农村(古称威塞克斯地区)为背景所作小说的总称(又称性格与环境小说)。

小说反映了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所激起的剧烈社会变动,农民的破产,农村经济、逍德、风俗等方而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精神痛苦:同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逍徳、宗教、教育制度多有批判:有浓厚的宿命观念和悲剧气氛。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外国⽂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外国⽂学史是有很多的名词的,这些名词不乏有趣的解释。

下⾯就是啦店铺给⼤家整理的外国⽂学史名词解释内容,希望⼤家喜欢。

外国⽂学史名词 黄⾦国──伏尔泰《⽼实⼈》中的理想国度。

此国处在南美的崇⼭峻岭之中,政通⼈和,民风淳朴,丰⾐⾜⾷,科学昌明,视黄⾦、⽩⽟为泥⼟,乃伏尔泰⼼⽬中的理想王国。

魏玛古典主义──世纪年代中期开始盛⾏的德国古典时期的⽂学,因歌德和席勒在魏玛合作⽽得名。

时他们刻意追求理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智、个⼈与集体、⼈与⾃然、主观瑟客观之间的和谐统⼀,推崇古典艺术中的和谐、宁静、纯朴的美,主张以此来改造⼈的个性,实现⼈道主义的理想。

因此,魏玛古典主义是德国启蒙⽂学的继续和发展。

回返⾃然──世纪法国作家卢梭提出的⼀个⼝号。

卢梭认为,处在原始状态五的⼈是⾃然的⼈,他们没有⽂明社会中的⼈的⼀切恶习,因此变⾰社会的⼀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回返⾃然。

这个⼝号有批判社会弊端的⼀⾯,也有否定社会⽂明和科学的⼀⾯。

感伤主义──⼜称主情主义,因斯泰恩⼩说的《感伤旅⾏》⽽得名。

它产⽣在英国⼯业⾰命之后,反映了中、⼩资产阶级的感伤情绪。

感伤主义作家⽤感情和仁代替理发作为批判⼯具,着意刻画⼈的内⼼活动,描写⼈的悲惨命运,以唤起读者的同情与共鸣,不少作品常常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调。

感伤主义影响了狄德罗、卢梭等作家遥创作,对浪漫主义⽂学的产⽣和发展也有较⼤影响。

耶拿派──德国早斯浪漫派的别称。

年,施莱格尔兄弟创办浪漫派杂志《雅典那谟》,并以此为核⼼形成⼀个史称耶拿派的⽂学派别。

他们与魏玛古典主义相对⽴,提倡创作⾃由,强调⽂艺的主观性,重视民间⽂学传统,其创作带朋主观唯⼼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彩,重要作品有诺⽡利斯的诗歌《夜颂》、蒂克的《民间童话集》等。

史诗是古代民间⽂学体裁的⼀种,通常指以传说或重⼤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

史诗主要歌颂每个民族在其形成过程中,战胜所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克服⾃然灾害,抵御外侮的⽃争及其英雄业绩。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教会文学作者是僧侣,又称僧侣文学,适应基督教会的需要而产生。

其目的是为了宣传基督教教义,歌颂上帝权威,大多取材于圣经,内容多描写上帝万能、圣母奇迹、圣徒布道和圣徒苦修等。

在艺术上,经常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对整个中世纪欧洲文学产生可广泛的影响。

教会文学包括:圣经故事、圣徒传、赞美诗、祈祷文和宗教剧等。

2、骑士文学产生于12-13世纪的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是世俗贵族阶级的文学,它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盛行的产物,作者为骑士。

内容主要描写骑士行侠冒险的经历和对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具有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生活和世俗享乐的积极意义,代表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

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3、城市文学市民创作的文学,又称市民文学。

产生于欧洲城市兴起的11世纪至12世纪,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主要描写市民的日常生活,站在市民的立场赞扬市民的机智聪明,表达对封建领主和僧侣的不满,反映了处于萌芽中的资产阶级的精神特征,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倾向和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

语言质朴幽默,风格生动活泼,创作手法以讽刺为主,也采用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

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

《列那狐传奇》为代表作品。

4、英雄史诗与谣曲英雄史诗产生于8-12世纪,由人民集体创作。

主要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歌颂杰出英雄的事迹,表现主人公的忠君爱国和笃信宗教的高尚品质。

五大英雄史诗:英国《贝奥武甫》、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俄国《伊戈尔远征记》及德国《尼伯龙根之歌》。

谣曲是一种故事性的诗歌,它是在民间口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描写生活的悲剧或历史题材为主,也包括神话传说,还有一部分反映农民与封建主的斗争。

在艺术上,这些作品大多风格雄浑壮伟,情节曲折生动,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主义色彩。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整理版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整理版

1、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有德国一批青年作家发起的文学运动,由可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

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张。

运动充分肯定个人的地位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崇尚感情,肯定“自然”,推崇“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倾向的反叛精神。

它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生强烈影响。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场运动只局限在文学领域,到80年代中期便开始衰退。

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是这一运动的主要代表。

2、感伤主义:亦称“主情主义”、“前浪漫主义”,因斯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它产生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的感伤情绪。

这一派作家用感情和仁爱代替理性作为批判工具,着意刻画人的内心活动和描写人的不幸遭遇,以唤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不少作品常常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调。

感伤主义影响了狄德罗、卢梭等作家,对浪漫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3、湖畔派: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等,因憎恶资本主义而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同时创作了大量歌颂大自然、缅怀中古,讴歌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

这些人被称为“湖畔派”。

他们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在推动英国诗歌的改革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方面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

4、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指拜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类艺术典型。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感、蔑视、性格阴郁孤傲、追求自由,具有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反叛精神,伤感情调很重。

他们有时候挺身而出保护被压迫者,反抗强暴者,但基本上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

《盗贼》中的康拉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拜伦的大本分作品都有这类典型。

5.古希腊抒情诗古希腊抒情诗盛行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大多用来歌唱。

它源于民歌,分为箫歌(或称哀歌)、琴歌和讽刺诗几种,分别以排箫或竖琴伴唱。

诗的内容主要是歌颂神和英雄、赞美爱情等。

最著名的是女诗人萨福,她的诗篇大多抒发恋爱的欢乐和痛苦,友谊和母爱的可贵,风格细腻,感情真挚。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西方文学第一章古代文学【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俗喜剧。

【荷马史诗】1古希腊史诗的总称2西方最早的独立文学作品,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3相传由诗人荷马所作4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第二章中古文学【教会文学】1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2主要指的是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3体裁有圣经故事、祷告文、赞美诗、梦幻故事、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4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骑士文学】1欧洲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世俗封建主文学2骑士酷爱荣誉,把为自己心爱的贵妇人去冒险并获得胜利视为最大的荣耀,并形成了“骑士精神”。

骑士文学反映了大量的骑士与贵妇人之间的“典雅的爱情”3分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4骑士抒情诗的中心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骑士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其中心在法国北部。

【英雄史诗】1欧洲中世纪各民族的史诗2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人民的口头创作3早期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代表《贝奥武甫》、日耳曼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芬兰的《卡列瓦拉》4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

封建社会的英雄人物,体现了爱国英雄形象,代表作法国的《罗兰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市民文学】1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欧洲中世纪反映市民生活与思想的作品2取材现实,强调“机智”,融讽刺,风趣,现实性于一体3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列那狐传奇》】1寓言讽刺叙事诗,作品以动物寓人2反映城市社会的矛盾冲突3狮子代表君主,狼代表贵族大臣,狐狸是典型的市民阶级4宣扬运用机智与强权周旋的思想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文艺复兴】14——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思想,以世俗的形式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所进行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思想文化运动。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奥林帕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其住在奥林帕斯山上而得名。

奥林帕斯神系是按原始社会后期父权制氏族的方式、以宙斯为首的12个主神组成的神系,乃古希腊神话中内容最丰富、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神话。

2.潘多拉的匣子──灾难和后患无穷的代名词。

在希腊神话中,宙斯恼恨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给人类,在惩罚普罗米修斯的同时,迁怒于人类。

他让火神赫淮斯托斯造了一个名叫潘多拉的漂亮少女,•命神使赫耳墨斯将其送给普罗米修斯在人间的傻弟厄庇墨透斯为妻。

时潘多拉打开了随身带着的金匣子,于是,灾难、祸患、瘟疫疾病、死亡等变成虫子飞向人间,而希望却被关在匣底。

从此,人类开始了苦难而悲惨的生活。

3.摹仿说──古希腊传统的文艺学说。

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当时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诗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强调了文艺与现实不可分离的关系,在西方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现实主义创作奠定了基础。

4.正常的儿童──古希腊人在“神人同形同性”的基础上,塑造了高大完美、充满着理性光辉的众神形象,并曲曲折折地折射出古代社会进化的遗迹和古代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这种正常的思维有别于早熟的儿童和粗野的儿童,因而得名。

5.第十位文艺女神──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萨福曾开办学校,教少女学习音乐和诗歌。

她写诗9卷,其独唱琴歌歌唱爱情和美德,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有很强的感染力。

柏拉图因之将她称之为神话中九位缪斯女神之外的“第十位文艺女神”。

6.木马计──战史中著名的智慧故事。

希腊联军久攻特洛亚10年不下,奥德修斯遂设计假意退兵,藏伏兵于巨大的木马之内。

特洛亚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推进城里。

当夜,希腊联军回兵,与木马中的伏兵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城。

7.伊甸园──神话传说中至善至美至福之地。

据《旧约.创世纪》,上帝在创造了天地万物之后,又用泥土造出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并把他们放在东方的乐园——伊甸园中。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大学才子派:1.是在莎士比亚之前。

“大学才子”对当时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大多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马洛:是莎士比亚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

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史》。

2、福斯塔夫式的背景:1.在莎士比亚第一时期的《亨利四世》中作者塑造了个最成功的喜剧形象:福斯塔夫,他是个封建没落骑士的典型。

2.作品通过人物生活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3、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4、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表现在: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在政治思想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因此人文主义可以说是古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5.多余人:19世纪俄国文学中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典型。

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环境优越,受过良好教育。

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又不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名称来自于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

多余人的形象包括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黑色幽默──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因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辑印小说片断集《黑色幽默》而得名,又云黑色喜剧、•病态幽默0 。

此派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往往通过冷嘲热讽、•玩世不恭的态度,通过残酷而荒诞的寓言式艺术形象来鞭挞社会,•把滑稽幽默与崇高严肃、喜剧与悲剧、顺序与错乱交错迭印,组成一体,•从强烈对比中揭露现实。

主要作家有海勒、品钦、巴思和巴塞尔姆。

2、魔幻现实主义──本世纪50、60•年代出现在拉美文坛上的一个小说流派。

早在20年代,艺术批评家弗朗茨.罗在研究后期欧洲表现派绘画时就使用了这一术语。

此派吸收古印地安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借鉴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创作经验,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意识流、象征、•比喻手法,变现实为神话,变现实为梦幻,变现实为荒诞,用神秘、•离奇、魔幻色彩表现出了拉美的神奇现实。

主要作家有马尔克斯、•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卢尔福等。

3、摹仿说──古希腊传统的文艺学说。

•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当时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诗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强调了文艺与现实不可分离的关系,在西方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现实主义创作奠定了基础。

4、正常的儿童──古希腊人在“神人同形同性”的基础上,•塑造了高大完美的、充满着理性光辉的众神形象,并曲曲折折地折射出古代社会进化的遗迹和古代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这种正常的思维有别于早熟的儿童和粗野的儿童,因而得名。

5、第十位文艺女神──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萨福曾开办学校,•教少女学习音乐和诗歌。

她写诗9卷,其独唱琴歌歌唱爱情和美德,•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有很强的感染力。

柏拉图因之将她称之为神话中九位缪斯女神之外的“第十位文艺女神”。

6、木马计──战史中著名的智慧故事。

希腊联军久攻特洛亚10年不下,奥德修斯遂设计假意退兵,藏伏兵于巨大的木马之内。

特洛亚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推进城里。

当夜,希腊联军回兵,与木马中的伏兵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林波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希腊诸神按父权制氏族的方式在奥林波斯山上建立起以宙斯为首的庞大家族,称为“奥林波斯神系”。

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

英雄传说在世代相传中,形成了许多系统,主要有:赫拉克勒斯建立12件大功的故事,伊阿宋率众英雄取金毛的故事,俄狄浦斯的故事,特洛亚战争的故事,奥德修斯的故事,忒修斯的故事等,充满冒险精神和克服困难的英雄气概,体现人们征服自然的愿望。

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新喜剧: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食客、兵士、艺妓和家奴等。

新喜剧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

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

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

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

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

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的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骑士文学:欧洲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世俗封建主的文学。

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肯定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英雄史诗: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大致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两种。

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的民间集体创作。

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

后期英雄史诗的主题是爱国主义。

谣曲:中世纪的谣曲与英雄史诗相比,更多地反映出人民的愿望和他们对自己喜爱的英雄人物的赞颂,具有平民意识。

最著名的有英国的“罗宾汉谣曲”。

城市文学: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文学。

大多是民间创作,直接取材于显示现实,反映市民的审美情趣,强调“机智”和“乐观”。

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七星诗社:16世纪出现在法国的一个诗人团体,由7位诗人组成,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并从中受到教益为出发点,以革新法国诗歌形式,促进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旨归。

代表诗人是龙沙。

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类型。

取材于城市平民生活,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最著名的是《小癞子》。

大学才子派:16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上颇有创新。

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为莎士比亚喜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思想,借助古希腊文化和自然科学,以世俗的形式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对“人”的肯定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

巴洛克文学:17世纪意大利唯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内容上偏重表现宗教狂热,对尘世的绝望,情绪为夸张的悲观和颓丧,用词华丽,堆砌辞藻,作品结构常常框架宏阔,叙述风格扑朔迷离。

古典主义:17世纪在法国出现的以拥护王权、崇尚理性、模仿古代、遵从规律(如三一律)为特征的文学思潮。

因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原则,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

哲理小说:(1)是法国启蒙作家在18世纪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2)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而是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有哲理性。

感伤主义文学:得名于斯特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在创作上强调感情的力量,着力描写人物的不幸与痛苦,以引起读者的怜悯和同情。

它曾流传到德国、法国和俄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为浪漫主义的兴起作了铺垫。

正剧(严肃的喜剧):(1)由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在18世纪创立。

(2)正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狂飙突进”运动:德国启蒙运动达到高峰的标志;主张个性解放,崇尚感情,提出“返回自然”,提倡民主意识。

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

耶拿派:是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主要成员有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等。

施莱格尔兄弟是早期浪漫主义的理论家。

他们主张:强调创作自由,重视情感,寻求神秘感。

湖畔派:是英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一个派别,代表人物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厌恶城市文明,缅怀世纪,赞美宗教法制农村生活。

代表作是《抒情歌谣集》。

拜伦式英雄:19世纪英国诗人拜伦在《东方叙事诗》中,集中塑造的一系列形象。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高傲、孤独、倔强,个性独特,蔑视文明,反抗现存社会制度,敢于同罪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的后期代表作。

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风格,运用了夸张、讽刺、想象、比喻的手法,结合民间文学的传统,进行叙事和抒情。

《草叶集》:是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的作品。

草叶象征着民主、自由、生命力、发展。

贯穿全诗集的主题是对自我、民主和自由的歌颂。

其艺术特色在于大胆运用了自由体的形式,这对后来“垮掉的一代”产生了很大影响。

美丑对照原则: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提出“美丑对照原则”。

主要内容有:(1)大自然中美丑并存(2)艺术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取艺术的夸张。

《欧那尼》决战:完全打破“三一律”限制,地点随意变换,大量采用奇情剧的手法,充满浪漫的奇异构想。

引起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阵营之间的一场决战。

它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彻底战胜了古典主义。

宪章派文学:1838-1848年英国爆发的“宪章运动”中出现的文学,是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

诗人以报刊为载体发表各种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反应工人的呼声,这些诗歌政治倾向明确,语言晓畅,充满激情,流传广,影响大。

自然派: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

果戈理是这一流派的创立者,别林斯基在理论上做了阐述。

作品真实地反映生活,揭露农奴制的黑暗,描写下层人民的苦难命运。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他们大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但没有明确的生活内容和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

代表人物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小人物:19世纪俄国文学中塑造的一系列典型。

他们是生活在社会底层、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的被欺凌与被侮辱者。

通过这类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新人:19世纪中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

这些形象尽管个性差异,但大多出生平民,具有坚定的意志,明确的思想,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文坛出现的作家群。

他们消极沉闷、生活空虚,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代表作家是海明威。

《人间喜剧》: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创作,分为三部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共90余部。

主要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资产者的发家、贵族的没落、金钱的万能来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金钱社会。

(“风俗研究”是最重要、作品最多的一部分,“哲学研究”探讨道德腐化的根源,“分析研究:意在从人类的自然法则出发分析社会的不合理状态。

)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独创的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即同一人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以表现他们的性格发展和不同生活阶段;并使多部作品联接成一个艺术整体。

含泪的笑:果戈理善于发掘生活中的可笑而又可悲的因素,进行夸张,加以讽刺,并进行无情揭露。

一切看似怪诞,令人捧腹大笑,但在“笑”的背后,却蕴藏着深切的悲痛。

复调小说:是一种小说结构样式,是由众多的似乎平等的声音的对话构成的。

如果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考察他们的一轮,几乎每一种声音都是振振有词的。

显得好像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中,相互对话却不发生融合。

巴黎公社文学: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产物,是19世纪30-40年代,成就最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包括公社诞生前后20年间公社成员的大量文学创作。

主要内容是宣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揭露反动派罪行,总结公社经验,号召人们继续围公社的理想而斗争。

代表人物是鲍狄埃。

自然主义文学:19世纪后期流行的一种文学思潮。

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强调客观性;突出科学性。

代表作家左拉、龚古尔兄弟等。

前期象征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文学流派。

象征主义者认为,诗歌应该摆脱描写外界事物的倾向,努力写出“内心的真实”,用物质的可感性表现隐蔽的内心世界。

象征主义注重联想和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通感”手法。

唯美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后兴盛于英国的文学流派。

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须顾及道德,艺术要追求的只有诉诸感觉、印象的形式了。

作品多以爱情和欢乐为基本主题,以消遣度日的特权人物为主人公,讲究辞藻、韵律,重视景物的描写,以造成视觉、听觉的美感。

威塞克斯小说:哈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都属于“性格与环境小说”。

都以他的故乡道塞特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为背景,因此哈代的作品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这类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后农民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观念的虚伪性。

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一个手法。

通过人物心理变化来反映人的性格和思想变化,注重的是心理过程的本身。

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世界观改变后,站在自由贵族的立场上,幻想以改良主义来卸掉贵族与平民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主要包括:(1)不以暴力抗恶(2)道德的自我完善(3)博爱思想忏悔贵族:是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人物形象系列。

他们出身贵族,有才学,有理想,正直善良。

由于上流社会的腐败,使他们堕落成自私自利者。

但他们通过接触社会,认识到了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落后及不合理性,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来。

《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是“忏悔贵族”的典型。

社会问题剧:易卜生创作的剧本。

以日常生活为素材,多方面剖析社会问题,层层揭开,使矛盾突出,启发人们思考,引导人们改革社会弊端。

代表作是《玩偶之家》。

解冻文学:解冻思潮是以艾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命名的。

小说以写冰雪消融、解冻时节来临结束。

于是“解冻”成了这个时期文学界的象征,由此发端的干预生活、写阴暗面、表现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关注人物命运的创作倾向,被称为“解冻文学”思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