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奥林匹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居住于奥林匹斯山上而得名。

该神系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大家庭,以家长为中心,大家同吃同住同议事,共同决定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进程。

主要有主神宙斯、神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等。

这些神的特点是与人同形同性,奥林匹斯神系反映的则是父系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情况。

2、城市文学又叫市民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文学形式。

是在民间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现市民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

内容上往往通过现实题材表现反封建、反教会主题,抨击封建阶级和僧侣阶层的贪婪、暴虐和愚蠢,表现市民的智慧和勇气。

艺术上采用讽刺手法;代表作有《列那狐传奇》等。

3、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

其思想核心是:以人性反对神性。

以此为核心,其基本内容是:一.以人性反对神性;二.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认为人有追求财富、荣誉和爱情、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权利;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时代精神。

4、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派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莎士比亚之前活跃在英国剧坛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文主义剧作家。

他们富有才华,并锐意创新,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

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高,对莎士比亚的影响最大,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等。

大学才子派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派别,但为英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5、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流行的一种独特小说形式。

它以描写中下层人民生活为中心,主人公多是无业游民,并往往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以人物流浪史的方式结构小说,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流浪汉小说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对近代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荷马史诗:即《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相传是公元前9至前8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

史诗形成时间很长,诗中包括了不同时代的成分,在行吟诗人被迎入宫后,又有符合贵族利益的倾向。

公元前6世纪,两部史诗正式形成文字,到公元前3至2世纪,又由亚历山大城学者编订,每部分各为24卷。

金苹果:即特洛伊战争的起因。

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在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

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三位女神都想得到这个苹果,相持不下。

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

三位女神各自贿赂帕里斯,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弗洛狄忒许他最美丽的女子。

帕里斯判定阿弗洛狄忒是最美的。

之后便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木马计:特洛伊战争久战不决,后来,奥德修斯设计把一只内藏兵将的木马遗弃在城外,假装撤退。

木马被特洛伊人拖进城中。

入夜,希腊人里应外合,终于攻特洛伊。

战后希腊人各自携带财宝奴隶还乡。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初期封建文学的代表,是为适应封建统治者和基督教教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主要内容是宣传宗教教义,宣扬神权思想,艺术上多流于公式化、概念化缺乏真实性,成就不大。

但由于教会的神权统治垄断了中古文化教育故而一切文化艺术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骑士文学:是世俗的封建主义文学,它是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

它虽然宣扬封建道德,但其中所表现的锄强扶弱、保护妇女、尊敬老人的思想有一定的人民性。

而肯定世俗爱情,更有客观上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的积极意义。

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城市内部复杂的矛盾斗争、表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

城市文化:是与基督教文化对立的世俗文化,城市文学是随城市的出现而形成,为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应运而生的。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阿那克瑞翁体阿那克瑞翁的诗主要歌颂生活的乐趣和欢乐的爱情,赞美贵族社会的游宴生活。

风格清新,语言优美,形式完整,被称为“阿那克瑞翁体”。

2、《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

现在流传的是后人整理的,所收篇目三百余篇。

其中绝大部分是古希腊的民间口头创作,有些故事还可能来自非洲、亚洲等地。

《伊索寓言》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

3、新喜剧新喜剧是一种不同于古典时期旧喜剧的新型喜剧。

它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

又称世态喜剧。

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医师、家奴等。

新喜剧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

4、《新约》《新约》是《新约全书》的简称,它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基督教的正典。

《新约全书》用希腊文写成,共27卷,有“福音书”、“史传”、“书信”、“启示录”四种文体。

5、奥林波斯神系希腊诸神按父权制氏族的方式在奥林波斯山上建立起以宙斯为首的庞大家族,称为“奥林波斯神系”。

其中有十二位主神,宙斯是众神之主。

6、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相传由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广阔的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宗教活动、田园耕作、体育竞技、家庭生活、商品交换、风俗礼仪等,都做了生动的描绘,被视为古希腊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7、《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

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亚里士多德认为《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1、教会文学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大学才子派:1.是在莎士比亚之前。

“大学才子”对当时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大多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马洛:是莎士比亚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

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史》。

2、福斯塔夫式的背景:1.在莎士比亚第一时期的《亨利四世》中作者塑造了个最成功的喜剧形象:福斯塔夫,他是个封建没落骑士的典型。

2.作品通过人物生活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3、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4、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表现在: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在政治思想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因此人文主义可以说是古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5.多余人:19世纪俄国文学中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典型。

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环境优越,受过良好教育。

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又不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名称来自于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

多余人的形象包括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黑色幽默──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因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辑印小说片断集《黑色幽默》而得名,又云黑色喜剧、•病态幽默0 。

此派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往往通过冷嘲热讽、•玩世不恭的态度,通过残酷而荒诞的寓言式艺术形象来鞭挞社会,•把滑稽幽默与崇高严肃、喜剧与悲剧、顺序与错乱交错迭印,组成一体,•从强烈对比中揭露现实。

主要作家有海勒、品钦、巴思和巴塞尔姆。

2、魔幻现实主义──本世纪50、60•年代出现在拉美文坛上的一个小说流派。

早在20年代,艺术批评家弗朗茨.罗在研究后期欧洲表现派绘画时就使用了这一术语。

此派吸收古印地安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借鉴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创作经验,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意识流、象征、•比喻手法,变现实为神话,变现实为梦幻,变现实为荒诞,用神秘、•离奇、魔幻色彩表现出了拉美的神奇现实。

主要作家有马尔克斯、•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卢尔福等。

3、摹仿说──古希腊传统的文艺学说。

•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当时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诗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强调了文艺与现实不可分离的关系,在西方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现实主义创作奠定了基础。

4、正常的儿童──古希腊人在“神人同形同性”的基础上,•塑造了高大完美的、充满着理性光辉的众神形象,并曲曲折折地折射出古代社会进化的遗迹和古代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这种正常的思维有别于早熟的儿童和粗野的儿童,因而得名。

5、第十位文艺女神──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萨福曾开办学校,•教少女学习音乐和诗歌。

她写诗9卷,其独唱琴歌歌唱爱情和美德,•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有很强的感染力。

柏拉图因之将她称之为神话中九位缪斯女神之外的“第十位文艺女神”。

6、木马计──战史中著名的智慧故事。

希腊联军久攻特洛亚10年不下,奥德修斯遂设计假意退兵,藏伏兵于巨大的木马之内。

特洛亚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推进城里。

当夜,希腊联军回兵,与木马中的伏兵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城。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社会从原始社会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两部,相传为公元前9-8世纪时的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是古希腊人以远古的特洛亚战争为依据,用神话的观点长期口头创作的结晶。

史诗的基本内容是通过描写特洛亚战争和人与自然的斗争,歌颂部落英雄们的智慧和力量以及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风习以及古希腊人的生活和思想意识。

史诗也运用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较早地蕴含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的因素。

2.俄林波斯神系希腊神话中居住在俄林波斯山,以宙斯为众神之王的神的大家庭的故事。

宙斯是雷电神,他的兄弟波塞冬是海神,哈台斯是冥王,神后赫拉是婚姻生育神。

宙斯的子女中,阿波罗是日神,阿特米斯是月神,阿瑞斯是战神,赫淮斯托斯是匠神,雅典娜是智慧之神,阿弗洛狄忒是爱神。

他们组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社会,反映父权制社会时期的生活。

3. 新喜剧新喜剧是“希腊化时期”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世态喜剧。

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主要角色是农夫、鞋匠、医师、食客、士兵、艺妓和家奴等。

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

代表作家是米南德。

4.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文学。

它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奇迹故事、宗教剧等,作者主要是教会僧侣;创作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上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它脱离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思想性和真实性,艺术性较差,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严重。

5. 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随骑士制度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贵族文学,是封建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以法国为最盛。

它反映封建骑士阶层的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为博得心爱的贵妇人的欢心甘冒一切风险等所谓“骑士精神”。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包法利主义】:指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主人公包法利夫人崇尚金钱,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品性。

“包法利主义”是平庸卑污的现实和渴望理想爱情、超越实际可能的幻想相冲突的产物。

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是七月王朝何第二帝国时期享乐主义生活盛行的恶浊风气孕育而成的。

【社会问题剧】:指的是易卜生创造的直接揭示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现实主义戏剧。

它侧重于提出问题而不是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正如易卜生所言“我的工作是提出问题,我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

”讨论又是社会问题剧的一大特点,剧本里往往包含了大量的讨论和争论问题的对白,所以社会问题剧又叫“讨论剧”。

【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

【威塞克斯小说】英国杰出小说家哈代吧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罗曼史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

他的全部重要小说归于最后一类。

他的大部分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农村地区为背景,故称其小说为“威塞克斯小说”。

这些小说反映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资本主义对宗法制农村的侵蚀,具有悲观主义思想。

主要作品有《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

哈代的“人物与环境小说”因这些长篇小说都以英国南部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而得名。

这些小说表现出一种深刻的矛盾性,既有对社会无情的揭露性,又有在命运面前不知所措,任其摆布的悲观性。

代表作品有《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

【黑色幽默】:又叫叫醒架下的幽默、大难临头的幽默,美国文学的一个流派,主要用变形与夸张、滑稽讽喻的手法,取消传统小说的叙事格局,使小说碎片化、集锦化。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引起纠纷的金苹果:不和女神在一次婚宴上丢下一个金苹果,上写给最美的女人。

三个女神争执起来,由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评判,他把苹果给了爱神,因为她答应将最美的人间女子给他。

后来,帕里斯果然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引起希腊的愤怒,集合大军攻打特洛伊,战争持续了十年。

2.荷马式比喻:荷马擅长运用类比的方法对抽象的概念进行具体的描写,比喻语言较长,构成富有特色的“荷马式比喻”,这使荷马史诗的语言更富于表现力。

3.悲剧(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的声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4.爱(《圣经》中关于“爱”的定义〈哥林多前书〉13章)——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恒不息。

?? 哥林多前书? 13章5.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中世纪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反映的封建世俗贵族的生活理想和情趣。

骑士文学以表现“忠君、护教、行侠”、“知书达礼”的骑士精神为目的。

骑士文学在12、13世纪最为繁荣,在法国最为发达。

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骑士抒情诗发源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中心主题是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

《破晓歌》是其中的精华。

骑士传奇发源于法国北方,主要内容是写骑士冒险故事。

骑士文学表现了世俗生活的追求,具有一定程度反教会的内容,其叙述形式对后来欧洲长篇小说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6.箴言文体的一种,用以规戒他人或自己为目的一种文体,大多用韵,也可不用韵。

7.幽默: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

8.莎士比亚化从现实生活出发,用生动和丰富的情节,广阔地描写社会生活,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10月最新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自考资料和试题上的名词解释汇编:1、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

公元前9世纪到8世纪,小亚细亚一带的民间歌人、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荷马把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短歌、传说整理加工,巧制精编,创作了《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这两部长篇叙事佳作。

到了公元前6世纪中叶,雅典的执政者组织一批学者将其删改完善,《荷马史诗》正式用文字记录下来,整理成书。

到公元前3至前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又进一步审校、定本,这便是流传至今的《荷马史诗》。

2、新喜剧: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新喜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医师、食客、艺妓和家奴等。

新喜剧剧情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

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

3、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所写的文学作品。

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

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

文学题材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4、骑士文学:骑士文学盛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的时期,以法国的成就最高。

其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

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5、英雄史诗: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从作品形成的世界和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两种。

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的民间集体创作。

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

后期英雄史诗的主题是爱国主义。

6、城市文学: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文学。

它大多是民间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反应市民的审美情趣,强调“机智”和“乐观”。

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7、七星诗社:指16世纪出现在法国的一个诗人团体,它由7位诗人组成,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并从中受到教益为出发点,以革新法国诗歌形式,促进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旨归。

七星诗社的代表诗人是龙沙,他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

8、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

它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其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在布局谋篇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9、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派剧作家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

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0、巴洛克文学:巴洛克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这种风格在当时一些国家的文学创作中也有所体现,于是,人们就移用了这个概念指称这种风格的文学创作。

这种创作在内容上偏重表现宗教狂热、对尘世的绝望,情绪为夸张的悲观和颓丧,用词华丽,堆砌辞藻,作品结构常常框架宏阔,叙述风格扑朔迷离。

1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因崇奉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二得名。

它是法国封建王权和资产阶级相妥协的产物,以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为基础,强调理性原则,认为在文学创作中应该遵循理性。

作品多从古希腊罗马神话、历史和传说中选取素材,突出体现规范、严整、简练、明晰、崇尚理性的特征,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戏剧创作中的“三一律”原则。

12、“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原则,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

13、感伤主义:“感伤主义”得名与斯特恩的一部小说《感伤的旅行》,在创作上强调感情的力量,着力描写人物的不幸和痛苦,以引起读者的怜悯和同情。

它曾流传到德国、法国和俄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为浪漫主义的兴起作了铺垫。

14、耶拿派:是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其主要成员有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等。

施莱格尔兄弟是早期浪漫主义的理论家。

他们在1798年到1800年间创办的《雅典娜神殿》杂志上,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创作自由,重视情感,寻求神秘感。

15、湖畔派: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有两组代表人物,首先开创浪漫主义潮流的是“湖畔派”三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因此远离都市,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写了很多缅怀中世纪和赞美宗法制农村生活与湖区风光的诗作,故称为“湖畔派”。

16、拜伦式英雄:《东方叙事诗》是拜伦在1813-1816年创作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组传奇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娜》等。

在这些诗篇中,诗人集中塑造了一系列“拜伦式英雄”的形象。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高傲、孤独、倔强,个性独特,蔑视文明,反抗现存社会制度,敢于同罪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

17、“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

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都是悲剧性的。

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都属于这类典型。

18、“小人物”: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由普希金开创的一类艺术形象。

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欺凌被侮辱的典型。

他们官阶卑微,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而成为“大人物”统治下的牺牲品。

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契科夫等作家都塑造过这类人物形象。

19、“新人”:指的是19世纪中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

这些形象尽管个性相异,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坚定的意志、明确的思想,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都塑造了许多“新人”典型。

20、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他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诗学特征。

是一种小说结构样式,是由众多的似乎平等的声音的对话构成的。

如果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考察他们的议论,几乎每一种声音都是振振有词的。

显得好像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中,相互对话却不发生融合。

21、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在思想上受到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生理学和科学的深刻影响。

它强调写真实,主张文学应该完整地再现自然;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消失在作品的背后,避免主观情感的流露,只需要记录事实;突出科学性,认为文学创作就是对人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主张作家运用生理学、遗传学理论及其实验方法从事写作,描写也要达到一种科学式的精确。

代表作家是法国的左拉和贡古尔兄弟。

22、唯美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后兴盛于英国的文学流派。

唯美主义者为了标榜不与丑恶的现实为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宣扬真正的艺术和资产阶级制度相抵触,和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相对立,因而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须顾忌道德,艺术要追求的只有诉诸感觉、印象的形式了。

唯美主义作品多以爱情和欢乐为基本主题,以消遣度日的特权人物为主人公,讲究辞藻、韵律,重视静物的描写,以造成视觉、听觉的美感。

代表作家有佩特、王尔德等人。

23、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自传性小说的评价,他认为托尔斯泰最注重的是一些情感和思想怎样发展成别的情感和思想,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

24、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代美国青年曾经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结果神圣的战争不过是列强的肮脏交易而已。

他们觉得被国家欺骗了,信仰崩溃,本来和社会维系着的一切都被战争摧毁了,自我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只能考刺激和幻想维护。

于是,他们沉浸在艺术的领域里,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

这就是“迷惘的一代”。

代表作家有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海明威等。

25、音乐小说:是指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它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浓郁的音乐色彩。

它的结构是按交响乐的结构方式设计的。

在作品的主要人物关系上体现了音乐中的“调性”。

26、意识流小说:20世纪20至40年代初,意识流小说在英国形成并流行欧美各国。

意识流作家不把模仿、再现外部世界、客观事物作为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而把表现人的心理真实和意识的流动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

主张“作家退出小说”,以“心理时间”表现人物的思想意识活动和主观感受。

在具体创作手法上,意识流小说大量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时序倒置等手法,表现人物多层次的意识活动。

主要代表有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沃尔夫等。

27、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出现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它在内容上表现世界不可理喻,人生荒诞不经,艺术手法上打破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形象、机械重复的戏剧动作和枯燥乏味的语言表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

28、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发端于20世纪30-40年代,到60年代成为拉美小说的主潮,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大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在创作中表现拉美人民苦难的历史,揭露黑暗现实,抨击本国独裁政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探索民族的出路和未来。

在艺术上,通过带有原始色彩的魔幻般的知觉感受和不同的文化观念折射现实,经常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如幻觉、梦境甚至鬼魂等形象展现现实的神奇色彩,不断表现生活现实的目的。

29、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小说流派中成就卓然,最有影响的一支,在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

“黑色幽默”小说善于使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其主要特征是揭示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悲惨景象,却由于人物本身的边缘或局外人的姿态而丝毫没有悲剧感,使人苦笑不得。

30、新小说派: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蜚声西欧、美国、日本及东欧的文学流派。

它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没有统一的文学主张。

其出现以罗伯·格里耶1953年发表的小说《橡皮》为标志,随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