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洋污染与危害
浅谈海洋石油污染在现代生活中的危害与防治-大连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

浅谈海洋石油污染在现代生活中的危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与现代生活结课论文2220092522 环境学院09海洋科学王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关于海洋中石油污染的概述,危害和治理。
海洋石油污染是现代生活中日益严重的污染现象,尤其是随着近些年如墨西哥湾溢油事故的频频发生,海洋石油污染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而对其的研究也趋于广泛和深入。
本文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国家环保方针作出一些诠释。
关键词海洋石油污染溢油烃类污染物溢油分析海洋环境保护1海洋石油污染的定义和概论1.1概述海洋石油污染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和炼制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与油船事故的发生,使大量的石油进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石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达11.5万吨,并呈增长趋势。
目前,我国近海海域石油的平均浓度已达到0.055mg/L。
海洋石油污染的日益加重,严重影响了沿海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备界的普遍关注。
1.2成因及分类1.2.1突发性输入包括油轮事故和海上石油开釆的泄漏与井喷事故。
1.2.2漫长性输入包括港口和船舶的作业含油污水排放、天然海底渗漏、含油沉积岩遭侵蚀后渗出、工业民用废水排放、含油废气沉降等。
1.2.3天然来源指海底石油的渗漏、陆地渗漏、通过河流输送以及微生物对烃类的合成等。
1.2.4人为来源是多种途径的,主要包括城市污水排放,工业污水排放,船舶油污排放等。
1.3存在形式石油在海洋环境中有三种存在形式:(1)漂浮在海面的油膜;(2)溶解分散态(包括溶解和乳化状态);(3)凝聚态的残余物,包括海面漂浮的焦油球以及在沉积物中的残余物。
1.4循环过程海洋环境中石油烃的转化和归宿问题受诸因素的影响,其主要过程是溶解、蒸发、光解、颗粒物的吸附、沉积、表层水体的混合、分散和微生物的降解等。
2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2.1生态危害2.1.1影响海气交换油膜覆盖于海面,阻断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交换。
从「阿玛斯号」搁浅漏油事件浅谈海洋污染的危机

從「阿瑪斯號」擱淺漏油事件淺談海洋污染的危機社會科教學研究會報告者:黃美惠希臘籍貨輪「阿瑪斯號」在墾丁鵝鑾鼻東方近海擱淺漏油,經過約二十天無人聞問,由於當地颳東北季風,風浪頗大,使貨輪溢出的燃料油從龍磐自然公園東方八百公尺處海域,不斷湧向墾丁國家公園龍坑生態保護區的珊瑚礁海岸,隨著潮水油汙一波波覆蓋上珊瑚礁,污染日趨嚴重,造成龍坑自然生態保護區沿岸的生態浩劫。
龍坑生態保護區位於台灣最南新岬角之東側,區內具有裙礁、崩崖、峽谷、陷坑等絕佳之地形景觀,自風吹砂以南至龍坑間之海底地形極具變化,區內軟珊瑚密集生長在礁石表面,尤其獨立礁附近,有許多各種大型魚類,景觀美不勝收。
由於沿岸海域海藻生長繁盛,更是各種魚、蝦、蟹、貝覓食生長的主要棲所,此次油汙染事件,非但將對景觀造成嚴重的污染,而生態系內食物鏈的破壞,更將危及海域內形形色色生物的生存。
墾丁國家公園東部海岸有一種稀少且瀕臨絕種的水沅花,在黏稠的燃料油覆蓋下,生機渺茫,龍坑原本為螃蟹最多樣化地區,但大部分潮間帶生物多半已死亡,殊為可惜!珊瑚礁地形最值得觀賞的是其尖端呈蜂窩狀的部分,如雕塑品一般,各具姿態,形成極為不易,但卻十分脆弱,遊客若行走其上就會大量遭到破壞,且難以復原,為此保護區興建許多木製棧道,供遊客行走賞景;但此次為了積極除油汙,大量增加救災人員,來回踐踏於珊瑚礁蜂窩狀尖端部分,可能將此踏帄,能不慎乎?海洋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積的十分之七,自古以來就被人類廣泛利用,在漁業、交通和通商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台灣四面環海,居住環境都處臨海不遠地帶,人們與海洋之關係十分密切。
由於人類毫無節制的開發,所製造出來的污染,不僅危及人類在陸地上的生存,更使浩瀚的海洋變成一個超大型垃圾場。
然而隨著廢棄物的激增,海洋的天然淨化力不勝負荷,部分海洋就產生污染問題。
海洋污染的定義,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一條所示:所謂海洋環境污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把物質或能量引入海洋環境,其中包括河口灣,使其與自然背景值有相當的差異,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損害生物資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類健康、妨礙包括捕魚和海洋的其他正當用途在內的各種海洋活動、損害海水使用質量和減損環境優美等有害影響。
浅谈海洋环境保护

浅谈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这颗蓝色星球上最广阔、最神秘的领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
它不仅是生命的摇篮,为无数生物提供了栖息之所,也是地球上气候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海洋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我们先来看看海洋污染的问题。
塑料垃圾是海洋污染中的“头号杀手”。
每年,数以百万吨计的塑料被丢弃到海洋中,这些塑料难以降解,会长期存在于海洋环境中。
它们有的漂浮在海面上,形成巨大的垃圾带;有的则沉入海底,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海洋生物可能会误将塑料当作食物吞食,导致消化系统堵塞,最终死亡。
此外,石油泄漏也是常见的海洋污染来源。
油轮事故、海上石油开采平台的泄漏等,都会让大量的石油进入海洋。
石油在海面上形成油膜,阻碍了阳光的穿透,影响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破坏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除了污染,过度捕捞也是海洋面临的严峻挑战。
为了满足人类对海鲜的巨大需求,渔业捕捞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
一些非法捕捞者甚至使用绝户网等破坏性渔具,将大大小小的鱼类一网打尽,严重破坏了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
许多珍贵的鱼类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一些甚至濒临灭绝。
同时,过度捕捞还会导致海洋生态平衡的失调,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海洋酸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一部分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导致海水的酸碱度下降,即海洋酸化。
这会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那些具有碳酸钙外壳或骨骼的生物,如珊瑚、贝类等。
酸化的海水会使它们的外壳或骨骼溶解,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发育。
面对如此严峻的海洋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加以保护。
首先,加强立法和监管是关键。
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禁止向海洋倾倒垃圾和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加大对污染企业和非法捕捞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要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合理消费海鲜产品,支持可持续渔业。
浅谈大连周边海洋污染

浅谈大连周边海洋污染前言有幸参加“伴我成长的地球环境行动”,我于2013年8月至九月在老师、家长、同学们的陪同下,对大连市及长海县周边海域的环境状况作了事实、精准的调查研究。
从而发现了一些关于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这些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而大连所在的渤海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东部沿海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海洋污染的问题也日益严峻。
环渤海地区不但承受着巨大的陆源排污压力,还承受着造船业和海洋石油开发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已成为制约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社会各界对于环渤海地区海洋污染的关注也日益增加,我校社会实践团体也不列外。
暑假,我们整装待发前往大连周边海域进行实地调研,大连作为一个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海滨城市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河有大小岛屿260个。
由于海域辽阔我们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了实地调研。
首先,我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来到了位于大连市西岗区沿海街1号的大连船舶重工企业。
我说明了来意后,厂里宣传科的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带我们参观了厂区及周边海域,并向我们讲解了关于船舶给海洋造成污染的几大因素,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听取了宣传科叔叔的讲解,并做了详细的记录: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纵失误、海上事故及经由船舶进行海上倾倒致使各类有害物质进入海洋,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船舶造成污染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经由船舶将各类污染物质引入海洋;二、污染物质进入海洋是由于人为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
也就是说污染行为在主观上表现为人的故意过失,如:洗舱污水、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三、污染物进入海洋后,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1、船舶操作污染源:这种污染的产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故意的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洗舱水排入海洋,船舶机舱人员故意将含有污油的机舱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还有的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错开阀门将燃油排入海洋。
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演讲稿

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这一重要话题。
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最宽广的领域,它孕育着无数的生命,也为我们提供着丰富的资源。
然而,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和扩张,我们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也变得愈发深远。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人类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垃圾被排放到海洋中,导致海水污染严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同时,大量的塑料制品被丢弃到海洋中,形成了“塑料大陆”,给海洋生物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其次,人类对海洋生物的捕捞和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过度捕捞导致了许多海洋生物的灭绝和濒临灭绝,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同时,大规模的海洋开发和建设也给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许多珍稀的海洋生物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人类对海洋气候的影响。
大量的工业排放和森林砍伐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海洋温度的上升,海平面的上升,极端天气的增多,都给海洋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许多海洋生物因此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不能束手无策,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首先,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垃圾的排放,保护海洋环境的清洁。
其次,我们要加强海洋生物的保护,严格限制捕捞和开发行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
最后,我们要加强全球环境治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大海。
让我们为了子孙后代的美好未来,为了地球的绿水青山,共同努力,共同奋斗!谢谢大家!。
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背景文件

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背景文件海洋,这个占据地球表面71%的蓝色星球,一直以来都是人类重要的资源宝库。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海洋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污染。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海洋环境的现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本篇文章将为读者提供一份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背景文件。
一、海洋环境现状据统计,全球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塑料垃圾、石油泄漏、重金属污染等问题频发,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过度捕捞、海底开采等人类活动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
二、海洋环境问题1、塑料污染:全球每年生产和使用大量塑料制品,其中大部分最终进入海洋。
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造成直接危害,如误食、缠绕等。
2、石油泄漏:海上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石油泄漏事故,导致大面积海域污染,严重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3、重金属污染:工业废水、废气中的重金属元素如汞、铅等进入海洋,影响海洋生物的神经系统和生长发育。
4、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导致鱼类等海洋生物资源枯竭,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5、海底开采:海底开采活动如海底矿产开采和海底砂石开采等可能破坏海底生态系统和海底景观。
三、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1、限制塑料使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推广可降解材料。
2、加强监管:加强对海上石油开采和运输活动的监管,防止石油泄漏事故的发生。
3、废水处理:加强工业废水、废气的处理,减少重金属元素排放。
4、渔业管理:实施渔业管理政策,限制过度捕捞,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5、公众教育: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
6、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海洋环境问题。
7、科学研究:加强对海洋环境问题的科学研究,为保护海洋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8、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对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9、清洁能源: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海洋环境污染的风险。
浅谈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浅谈大气污染和水污染11环境1班胡腾1110431110一、我国海域污染现状近岸海域是海陆相互作用相当剧烈的区域,自然环境本身就比较敏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岸海域作为沿海城市的重要依托,该区域自然就称为人们开发利用的“宝地”。
近几年来,近岸海域产业聚集,人口密集,环境脆弱。
2010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但江河污染物入海量增加,溢油等突发事故灾害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严重。
近岸局部海域富营养化、海洋环境灾害频发和海岸带生境破坏是影响我国海洋环境状况的突出问题。
二、我国海域污染来源海洋污染的来源一是陆域排污,二是海上开发。
陆源污染的排放是我国海域污染最主要原因。
首先,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聚集,生活污水排放量成为近岸海域污染的重要来源。
其次,治污设施不够先进,大量生活废水排入海域,工业污染物质成为我国近岸海域的最大污染源。
另外,近岸海域均为我国的集约农业发达地区,在农业耕作时施用的化肥、农药产生的污染物,相当部分随地表径流进入海域。
海上开发也加剧了海域污染。
盲目的大规模养殖使得本来就已经富营养化的养殖海域营养过剩,养殖病害频繁发生。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陆上石油的供给紧缺,造成海上石油开发迅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溢油等事故发生的次数,石油类海洋污染物总量日益增加。
其他一些海上开发活动也会造成海域环境的污染。
三、对我国海域污染治理的建议1.做好海域环境机制研究建立新的污染治理机制、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以奖促治”是国家根据对地方环境质量目标实现情况和污染治理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比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方式,将中央投资的污染治理资金奖励给当地政府,并由其主导继续用于污染治理,是一种经济奖励的新机制。
2.建立入海污染总量控制体系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表明,环境质量的改善只有在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的共同管理下才能实现,总量控制方法能够解决污染源排放总量和环境目标之间的定量关系问题。
浅谈大连周边海洋污染

浅谈大连周边海洋污染前言有幸参加“伴我成长的地球环境行动”,我于2013年8月至九月在老师、家长、同学们的陪同下,对大连市及长海县周边海域的环境状况作了事实、精准的调查研究。
从而发现了一些关于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这些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而大连所在的渤海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东部沿海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海洋污染的问题也日益严峻。
环渤海地区不但承受着巨大的陆源排污压力,还承受着造船业和海洋石油开发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已成为制约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社会各界对于环渤海地区海洋污染的关注也日益增加,我校社会实践团体也不列外。
暑假,我们整装待发前往大连周边海域进行实地调研,大连作为一个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海滨城市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河有大小岛屿260个。
由于海域辽阔我们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了实地调研。
首先,我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来到了位于大连市西岗区沿海街1号的大连船舶重工企业。
我说明了来意后,厂里宣传科的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带我们参观了厂区及周边海域,并向我们讲解了关于船舶给海洋造成污染的几大因素,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听取了宣传科叔叔的讲解,并做了详细的记录: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纵失误、海上事故及经由船舶进行海上倾倒致使各类有害物质进入海洋,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船舶造成污染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经由船舶将各类污染物质引入海洋;二、污染物质进入海洋是由于人为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
也就是说污染行为在主观上表现为人的故意过失,如:洗舱污水、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三、污染物进入海洋后,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1、船舶操作污染源:这种污染的产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故意的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洗舱水排入海洋,船舶机舱人员故意将含有污油的机舱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还有的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错开阀门将燃油排入海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海洋污染与危害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班级:2009级地理科学专业姓名:***学号:**********/view/0ad04cc 7aa00b52acfc7ca25.html浅谈海洋污染与危害【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对海洋污染的现状进行了描述,简单的介绍了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化学农药的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热污染以及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的污染情况,以及这些污染给海洋带来的危害。
【关键字】海洋污染石油重金属化学农药放射性热污染生产和生活危害一、前言海洋面积辽阔,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1%,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在工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新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已经产生,不仅在陆地上,也存在于海洋里,它已经使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生物资源遭到了危害。
现在许多人错误地把海洋当成天然垃圾箱,以至于造成海洋污染,所谓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海洋处于生物圈最低部位。
人为过程和自然过程所产生的一切废物,无论是进入大气、流入江河,还是沉淀在陆地,除少部分自然分解掉的以外,其他都将通过不同渠道,最后归入大海。
大气污染了,刮一阵风可以使空气清新,河流污染了,一次大水可以把它冲刷走,土壤污染了,一场大雨可以冲刷走很多,唯有海洋不行,无法转移到别出去。
海洋污染最严重的部分,是大陆架海域,它只占海洋面积的百分之十,但要承受百分之九十的污染总荷量。
而这里正是人类活动最繁忙的区域。
二、石油污染与其危害世界调查表明,石油污染海洋是最厉害的东西,约1000—1500万吨。
石油污染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工业污染,包括海上管道,船舶排污,油轮事故,也有大气降水等等,最为严重的是管道漏油,油轮触礁破裂漏油,往往一次就数百吨,数万吨。
一旦油层覆盖海面、海滩,就会造成局部的“海洋沙漠化”。
一吨原油排入海洋,可以污染覆盖12平方千米的海面,时间长达3—12个月。
因为油层把空气与海面隔绝,海水缺氧,因此造成大批生物死亡。
每年这种事故在十万吨以上的就有十次之多。
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触礁,3.4万吨原油流入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
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石油泄露事故之一。
埃克森·瓦尔迪兹原油泄漏信托委员会2009年公布报告称,事故留下了“灾难性环境后果”。
阿拉斯加地区一度繁盛的鲱鱼产业在1993年彻底崩溃,此后再未恢复;大马哈鱼种群数量始终保持在很低水平;在这一区域栖息的小型虎鲸群体濒临灭绝。
据估计,“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造成大约28万只海鸟、2800只海獭、300只斑海豹、250只白头海雕以及22只虎鲸死亡。
上个世纪的1971年,日本共发生海洋污染1621起,其中百分之八十是石油污染。
东京湾、伊势湾、濑户内海等地成片的油膜,大大小小油块到处可见。
史上最大油事故,是在海湾的对伊拉克的战争,据统计约有100多万吨。
伊拉克在撤军时,为了阻挡多国部队的追击,将科威特9500生产油井全部炸毁,大火冲天,黑天蔽日。
1月22日,南部的瓦弗拉油田被炸,大量原油流入波斯湾。
随后,纳爱哈迈油港的输油闸门被炸开,原油流入海港,进入大海。
这场战争烧掉的原油达5000万多千克,排入海洋的油约100多万吨,使波斯湾的鸟、鱼类大批死亡,使许多生物群落毁灭,也加剧了全球温室效应。
海洋石油染更是海鸟的克星。
海鸟的羽毛具有疏水亲油性,海鸟不海水,但海面一旦有了油膜,室友就会粘着翅膀,破坏羽毛的结构,是海水进入平时充满空气的羽毛里,使浮力降低。
受油污染的海鸟既游不动也飞不起来,只能葬身在海里。
即使挣脱爬到岸上,也会因羽毛不保暖而被冻死,或者用嘴梳理羽毛时,石油吞入肚中,是肝肾中毒,也会因厌食而死。
其他动物如鲸、海豹、海豚、海狮等,他们的命运也不比海鸟好多少,一旦进入石油污染区,从海水中吸食大片大片的油膜,也会因中毒而死亡。
三、汞及其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最危险的污染物之一,是由废物和污水带入海洋的。
重金属的浓度很低,一般不到十亿分之一,包括汞、镉、银、镍和铅等元素。
有时植物和动物在体内富集相当高浓度的重金属,而对本身没有明显的危害,但若是人类服用这类生物,那是很危险的,甚至是有毒的。
在工农业生产中,汞、镉、铜、铅、砷等重金属的越来越广,因而对海洋的污染也越来越重。
在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中,常使用吸附剂,如硫酸铅、方铅矿、碱式碳酸锌等,对铀有显著的吸附作用。
然而这些吸附剂中都含有重金属,排入海中也会造成重金属污染。
据计算,全世界每年进入进入海洋的汞有5000吨,铜25万吨。
这些重金属被鱼贝类蓄积到体内,人吃了以后能直接造成危害。
如经常吃含有汞的水产品,就会患水俣病。
现在医学表明,长期接触低浓度镉化合物,就会出现神经质、头晕头痛、倦怠乏力、鼻粘膜萎缩和溃疡、咳嗽、胃痛等症状。
镉能破坏人的心脏,从骨骼中夺取钙而引起骨折;铅主要损害神经、造血、消化和心血管系统。
随后还会引起肺气肿、呼吸机能和肾功能衰退。
慢性镉中毒则会周身骨骼疼痛,骨质疏松软化,以及肝脏损害。
科学家经调查中发现,海洋中铅、铜、锌的污染,要比50年前高出20倍。
它从河流、排污口及空气中进入海洋,开始不像镉那样毒性剧烈,但在人的骨骼和器官中积累很多,但达到一定含量时,毒性就会发作。
铅是一种潜在的泌尿系统致癌物质。
因此重金属污染海洋,是海洋生物可怕的杀手。
四、化学农药污染目前,为了提高农业的生产产量,大量的使用各种农药化肥以及洗涤剂,而这些使用的物质被雨水冲入河流,最后流入海洋,成了海洋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
因此在世界海洋各个水域中发现类似滴滴涕这样稳定的农药已经不足为奇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农药是如何影响浮游植物的。
美国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查明,即便是这些农药的含量很低时,也能抑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海生植物的生长减慢,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大洋和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其次,我们一滴滴涕为例来说明这些农药是如何影响海洋动物的。
滴滴涕以农业耕地的排水沟跑到活水的食物链中,聚集在以鱼类为食料的海禽类体内。
它影响这些动物的繁殖。
在南极地带的贼鸥、大西洋和太平洋海燕及在众多农药中,有机氯农药是最具有的代表性的。
这些氯农药大自然本身不存在,都是由人工合成的,不易分解,能长期残留下来,危害环境。
这些农药,有的随气体飘在空中,随着灰尘而落入大海;有的随雨水冲刷经河道进入海洋;有的是化工厂由排污口直接排入海洋。
据科学家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生产滴滴涕280万吨,跑到海洋中已有四分之一,约70万吨。
科学家说任何一个角落都被这种农药污染。
但是有人不信,后来在南极土地和海水测出含有滴滴涕的成分,这才引起世界的轰动,现如今已被联合国列为不许生产的化学产品。
有机氯物质,是一种疏水亲油的物质。
在水中溶解度很低,但很容易在脂肪中溶解,因此海洋生物有很高的富集能力。
目前海洋中不同层次的生物,从浮游植物到鱼类、贝类、海鸟类、海兽类,都遭受化学农药的污染。
这些有机氯农药还会抑制某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细胞分裂变慢,影响生殖能力。
对鱼、贝危害更大。
据统计,通过食物链而富集到大鱼体内的农药的浓度要比大气中多得多,对人类造成很大威胁。
科学家调查发现,由于化学农药的污染,世界上已有近上百种海鸟消失绝种,另有二百多种频临灭绝。
其它海兽的情况是不是要好一些呢?我们来看看美国圣米格尔岛上的海狮吧!这是四季温暖,阳光灿烂,环境优美的的地方,岛上沙滩细软,清泉淙淙,海水清澈,水中鱼虾肥壮。
还是赶走了其他海兽,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但是,从1968年起,母海狮流产成了一种“风行病”,死胎也逐年上升。
科学界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滴滴涕在作怪,当海狮体内的滴滴涕的含量达到每一限度时,它就不能生育,降低生殖率。
许多农药都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尤其能引起肝癌。
据医学研究,人类患的各种癌症,百分之八十都是由农药引起的。
因此,严格控制各种化学农药流入海洋,是当务之急。
五、放射性污染和热污染放射性污染是由核武器试验以及核动力潜艇、原子能设施的大量放射性废物排入海洋而造成的。
某些放射性物质已经参与了生物循环中,对人类及海洋生物造成危害。
热污染是由许多发电厂、造纸、冶金机械厂等,将温度很高的废水不断排入海洋而造成的。
温差、潮汐、波浪等发电站以及一些大型海水淡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也要排放大量的热废水,这些都会使局部海域中海水的温度升高。
热污染的危害很大。
当然,若用蒸发法提取食盐、钾等,温度较高有利,但若用吸附法,温度高就不利,温度高吸附量反而减少。
同样,热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更大。
因为各种生物都有其固有的适温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其生长发育规律及生理活动都要发生改变,甚至会引起死亡所以有人认为,热污染可能是将来影响最大的海洋污染类型之一。
六、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污染陆地上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的污水,每天有成千上万吨沿着下水道流入海洋,其中含有大量的粪便、食物残渣和其他有机物质。
经过分解形成过剩的营养物盐类,往往会引起赤潮,致使大量鱼、贝类死亡。
到达赤潮末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时,尸体分解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又会造成鱼、贝类的窒息死亡,有时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还能直接把鱼贝类杀死。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1977年委内瑞拉发生的、由有毒微鞭毛藻引起的有毒赤潮,使133人发生麻痹性中毒,9人死亡。
所以,赤潮后会有死鱼飘满海面,死贝满滩;有些发生赤潮的海区,甚至成了鱼虾贝类绝迹的“死海”。
七、总结综上可知,由于海洋污染已使生物圈的海洋部分受到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搞好海洋环境的保护工作,迅速制止这种人为的危害,并把已受到污染的海区治理好。
我们知道,治理海洋污染要比治理陆地水系污染付出的代价要大,技术上也要复杂的多,困难的多,因此必须以防治为主,防与治相结合,大力防治与加强对海洋环境和管理相结合。
要进一步提高做这项工作的重要国内和国际意义的认识,大家动手,团结协作,保护好海洋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世界的海洋连成一片,一个国家的海域污染了,可以向公海和别国的海域扩散。
因此,保护海洋环境,需要进行国际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应该积极的参加有关海洋的国际性的研究工作。
加强这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同时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新技术,充实这个领域的基础力量。
参考文献:【1】方曦,杨文(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环境科学与管理(ENVIRONMENTAL SC IENCE AND MANAGEMENT)第32卷第9期文章编号: 1673 - 1212 (2007) 09 - 0078 – 03【2】刘海洋,戴志军(中山大学城市与资源规划系,中山大学河口与海岸研究所)原载《环境保护科学》200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