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核污染的危害及防护
核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防治措施

核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防治措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被广泛应用。
然而,核能的开发和运用也带来了核污染的问题。
核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核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放射性物质的直接伤害和生态链的破坏。
核污染会释放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对海洋生物造成直接伤害。
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后,会被海洋生物摄取,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到更高级别的生物体内。
这些物质会干扰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异常,甚至引发疾病。
同时,放射性物质还会对海洋生物的遗传信息造成损伤,导致后代的遗传变异。
此外,核污染还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链。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关系,一旦核污染破坏了其中一个环节,就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连锁反应。
例如,某种海洋生物受到核污染的影响导致数量减少,那么以它为食的生物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更高级别的生物。
这种连锁反应会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破坏生物多样性,甚至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
针对核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核能开发和运用的监管。
核能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使用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好处,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核能开发和运用的监管,确保核能的安全运行,防止核污染的发生。
其次,加强核废料的处理和储存。
核废料是核能开发和运用过程中产生的重要问题。
核废料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将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核废料的处理和储存技术,确保核废料的安全处理,防止核污染的扩散。
此外,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也是防治核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不仅有助于防治核污染,还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限制捕捞和污染排放等方式来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
海洋中核污染的危害及防护

海洋中核污染的危害及防护
海洋核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核能发展迅猛,核电站事故、核武器试验等问题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给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预防和减少海洋核污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保护地球的责任。
理解核污染的危害性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许多物种依赖于海洋生存。
然而,核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放射性物质会进入水体中并积累在生物体内,导致生物遗传变异、繁殖受损甚至死亡。
这不仅威胁到海洋生物多样性,也影响到人类食物链的安全。
加强监管与法规制定
为了有效减少海洋核污染,国际社会需要加强监管和制定严格的法规。
各国应该共同努力,建立更加严格的核能发展和废物处理标准,确保核电站和核设施的安全运行,并采取措施防止放射性废物进入海洋。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也是预防核污染的重要手段。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清洁能源是解决核污染问题的关键。
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以减少对核能的依赖,降低核电站事故的风险。
同时,清洁能源还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
放,从而缓解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强化环保意识与行动
最后,每个人都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并付诸行动。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合理利用资源、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等。
只有通过集体努力,才能真正保护海洋,减少核污染的发生。
在保护地球的道路上,预防海洋核污染是一项重要任务。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健康的海洋环境!。
海洋中核污染的危害及防护

海洋中核污染的危害及防护
海洋中的核污染是指核事故、核废料排放等原因导致核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环境中,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以下是核污染在海洋中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1.危害:
- 生态破坏:核污染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海洋生
物物种死亡、生殖受损、遗传变异等问题,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 食物链传递:污染的核放射性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积累
在海洋生物体内,最终可能影响到人类通过食物链摄入的海产品,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 放射性伤害:暴露于核放射性物质中的人们可能遭受辐射伤害,导致癌症、生殖问题、遗传突变等健康问题。
2.防护措施:
- 管理废料排放:国际社会需加强监管和控制核废料的排放,
避免核废料进入海洋。
核电站等核设施应严格控制废料的处理和排放,采取最佳的处理方法。
- 应急响应:建立完善的核事故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核事故,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辐射泄漏,防止核污染进一步扩散。
- 定期监测:加强对海洋环境的定期监测,包括对水质、沉积
物和海洋生物体内的核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 国际合作: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加强合作,分享信息和经验,在海洋核污染防护方面合作共同应对,确保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
- 推动清洁能源:加速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减少对核能的需求,从根本上减少核能带来的污染风险。
海洋中的核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需要全球合作加强监管和防护措施,减少核污染的发生和扩散。
核污染的危害海洋

核污染的危害海洋
核污染对海洋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毒性和放射性污染:核污染物会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毒害和放射性危害。
核废料和核泄漏中会释放出放射性物质,如铯、锶、铀等,这些物质会沉积在海洋底层,对底栖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毒害,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
放射性物质还可通过食物链传递至鱼类等海洋生物体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2. 生物多样性破坏:核污染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放射性污染会影响或杀死海洋物种,导致某些物种的数量减少或灭绝,从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污染会破坏珊瑚礁、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的生存环境,导致这些生态系统的退化或失去。
3. 水质污染:核污染会导致海洋水质的恶化。
核辐射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影响水体的透明度、温度和养分分布等,对水中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迁徙产生不利影响。
核废料和核泄漏还会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升高,使海洋水质污染严重,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4. 污染扩散和长期影响:核污染一旦发生,污染物会随着海流的扩散而扩大范围。
核辐射和放射性物质具有长期持久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也会持续很长时间。
尽管核污染源被清除或修复,但其造成的影响可能在数十年乃至几个世纪内仍会存在。
综上所述,核污染对海洋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毒性和放射性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水质污染以及污染扩散和长期影响,这些都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应严格控制核能的使用和管理,防止核污染对海洋造成更大的破坏。
海洋中核污染的危害及防护

海洋核污染的危害及防护摘要:海洋中放射性核素污染对人和水生生物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核污染的概况及分类,核污染的危害,提出了核辐射的防护措施,并呼吁人民重视保护我们海洋的生态环境。
关键字:海洋核污染;核辐射;防护;引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使用手机电脑等物品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辐射。
而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也让人们认识到了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性。
迄今为止,日本可污染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污染的范围在进一步扩大,给该国经济、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时,给邻国甚至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面对现存的状况,了解核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显得尤为的迫切。
1 核污染的概况及分类1.1 什么是核污染核污染是指核设施在正常运行或事故情况下大量放射性物质外逸进入环境造成的放射污染。
其危害来源于放射性核素发出的 a , B和丫射线对公众或其他生物的辐射损伤,所以又称之为放射性污染。
1.2 核污染的来源1)海洋或沿岸核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排放的放射性物质造成海洋放射性污染;2)海洋或沿岸核设施事故情况下排放出的放射性物质造成海洋放射性污染;3)海洋之外的核设施正常运行或事故情况下排放的放射性物质会通过径流或大气输运进入海洋,造成海洋放射性污染;4)核试验会造成海洋放射性污染,海上核试验会造成严重放射性污染。
1.3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1)每一种放射性物质都有一定的半衰期,在其放射性衰变的这段时间里,一只会放射出具有一定能量的射线,持续的产生危害作用。
2)除了进行核反应之外,目前采用任何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都无法有效地破坏这些核素,改变其放射的特性。
3)放射性污染造成的危害在有些情况下并不立即显现出来,而是经过一段潜伏期以后才显现出来。
1.4 放射性污染的分类海洋中存在着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天然放射性核素包括铀系、锕-铀系和钍系3个天然放射系核素、宇宙射线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和与地球同时形成并存在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
核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和影响

核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和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核能的开发和使用也带来了核污染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和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核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和影响。
首先,核污染对海洋生物造成的直接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核能开发过程中,核废料的排放和事故泄漏都会导致海洋水体中放射性物质的增加。
这些放射性物质会进入海洋生物体内,对其造成伤害。
例如,放射性物质会干扰海洋生物的生理功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同时,放射性物质还会引起基因突变,导致海洋生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
这些影响将进一步扩散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破坏生态平衡。
其次,核污染还会对海洋食物链产生连锁反应。
海洋食物链是海洋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后,会被海洋生物吸收并逐渐积累。
当食物链中的生物吃下富集了放射性物质的生物时,放射性物质也会进入到它们的体内。
这样,放射性物质会随着食物链的传递逐渐积累,造成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承受更高的放射性物质负荷。
这对于海洋食物链中的大型海洋生物来说,可能导致生育能力下降、繁殖周期延长甚至种群数量减少。
这种连锁反应将影响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核污染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理和化学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核能开发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和事故泄漏会导致海洋水体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升高,改变海洋水体的物理性质。
放射性物质的存在会增加海洋水体的密度,改变水体的流动性和混合性。
这将对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分布和迁徙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灭绝。
此外,放射性物质还会改变海洋水体的化学性质,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
这些影响将进一步扩散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各个层面,破坏其结构和功能。
为了减少核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和影响,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核能开发和使用的监管,确保核能产业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应加强核废料的处理和储存,避免核废料的泄漏和排放。
核废水排海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核废水排海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核废水是指核能装置产生的放射性废水,其中包含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
由于核废水具有放射性,其排放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本文将探讨核废水排海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核废水排海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核废水排海对渔业资源可能产生以下影响:1. 水体污染:核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一旦排放到海洋中会对海水造成污染。
这将直接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减少。
2. 生物累积效应: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具有生物累积效应,即放射性物质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增。
当渔物摄入受污染的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时,放射性物质会在渔物体内累积,从而进一步传递给人类食用这些渔物的过程中造成健康风险。
3. 损害渔业从业人员的健康:渔业从业人员需要长时间在受核废水排放污染的海域作业,暴露在放射性物质的环境中,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如白血病、甲状腺癌等。
二、核废水排海对渔业资源的保护措施为了减少核废水排海对渔业资源的不良影响,以下措施可以被采取:1. 排放标准严格执行:核废水排放必须符合相关排放标准,确保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在可控范围内。
相关法律法规应该明确规定核废水排放的限制和标准,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安全。
2. 监测与评估:设立专门的核废水监测机构,对排海的核废水进行持续监测与评估,确保核废水排放的质量和安全性。
监测数据应该公开透明,供渔业从业人员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参考。
3. 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建立完善的核废水泄漏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在核废水泄漏意外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污染物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保护相关渔业从业人员的安全。
4. 渔业资源保护区域划定:在可能受核废水排放污染的海域,划定特定的渔业资源保护区域。
限制捕捞活动,减少核废水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同时也降低渔业从业人员的暴露风险。
5. 科研与技术创新:加强核废水排放对渔业资源影响的科学研究,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
海洋核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办

海洋核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办在当今世界,核能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医疗、科研等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了核污染的风险。
尤其是海洋核污染,给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就海洋核污染应对的重要性以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认识海洋核污染的危害海洋核污染是指核废料或核辐射物质进入海洋环境并对海洋生态以及人类健康造成损害。
核污染物质的释放会导致海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升高,对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鱼类、海藻等生物造成直接影响。
同时,这些污染物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至人类食物中,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二、加强国际合作,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面对海洋核污染问题,各国间的合作不可或缺。
国际社会应制定并遵守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核能的合理利用和废弃物的储存、处理标准。
国际间还应加强信息共享,共同监测和评估海洋核污染的程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加强核能安全管理要解决海洋核污染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核能安全管理。
各国核电站要遵守相关的核能安全规定,建立完善的事故应对预案,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确保核设施的运转安全。
此外,还应加强对核辐射物质的运输和处理的监管,防止核辐射物质外泄。
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是减少核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各国应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减少对核能的依赖。
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对核能发电的需求,从根本上减少核能带来的风险。
五、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是预防海洋核污染的重要方式。
各国应加大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力度,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等保护机制,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
此外,加强污水处理和废物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十分重要。
六、加强公众意识和教育公众意识和教育是应对海洋核污染的关键环节。
政府、教育机构和媒体等各方面应加大对核能利用和核污染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核能安全和核污染危害的认知水平。
同时,还应加强相关教育课程的开设,培养更多具备环境保护意识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核污染的危害及防护摘要:海洋中放射性核素污染对人和水生生物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核污染的概况及分类,核污染的危害,提出了核辐射的防护措施,并呼吁人民重视保护我们海洋的生态环境。
关键字:海洋核污染;核辐射;防护;引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使用手机电脑等物品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辐射。
而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也让人们认识到了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性。
迄今为止,日本可污染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污染的范围在进一步扩大,给该国经济、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时,给邻国甚至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面对现存的状况,了解核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显得尤为的迫切。
1核污染的概况及分类1.1 什么是核污染核污染是指核设施在正常运行或事故情况下大量放射性物质外逸进入环境造成的放射污染。
其危害来源于放射性核素发出的α,β和γ射线对公众或其他生物的辐射损伤, 所以又称之为放射性污染。
1.2 核污染的来源1) 海洋或沿岸核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排放的放射性物质造成海洋放射性污染;2) 海洋或沿岸核设施事故情况下排放出的放射性物质造成海洋放射性污染;3) 海洋之外的核设施正常运行或事故情况下排放的放射性物质会通过径流或大气输运进入海洋, 造成海洋放射性污染;4) 核试验会造成海洋放射性污染, 海上核试验会造成严重放射性污染。
1.3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1)每一种放射性物质都有一定的半衰期,在其放射性衰变的这段时间里,一只会放射出具有一定能量的射线,持续的产生危害作用。
2)除了进行核反应之外,目前采用任何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都无法有效地破坏这些核素,改变其放射的特性。
3)放射性污染造成的危害在有些情况下并不立即显现出来,而是经过一段潜伏期以后才显现出来。
1.4 放射性污染的分类海洋中存在着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天然放射性核素包括铀系、锕-铀系和钍系3个天然放射系核素、宇宙射线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和与地球同时形成并存在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
人工放射性核素是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利用原子能而产生的放射性核素, 如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和核动力舰艇等, 使海洋环境中出现了人工放射性污染。
1.4.1 海洋中的天然放射1.4.1.1 天然放射系: 铀系、锕-铀系和钍系铀系、锕-铀系和钍系衰变系列及各种核素分别起始于235U, 238U 和232Th, 终止于206 Pb, 207 Pb 和208 Pb。
海洋中这3个放射系的核素主要来源于陆地。
海水中的3种天然同位素235U, 238U 和234U 主要以UO( OH ) 3-和UO2 ( CO3 ) 34 -两种络合阴离子的形式存在, 故分布比较均2匀, 平均含量约为3.0 ×10﹣6㎎/L, 而且234U /238U 一般为1.14在海洋沉积物中, 铀的分布从近岸向外洋递减, 近岸处的含量大约3.0 ×10﹣6㎎/L, 陆架区约为2.5×10﹣6㎎/L, 外洋约1.4 ×10﹣6㎎/L。
在富有磷酸盐和有机物的缺氧沉积物中的含铀量通常较高。
钍在海水中多以颗粒状态存在, 分布不均匀, 极易与悬浮物质结合而沉积到海底。
226 Ra 与其母体。
230Th 恰恰相反, 容易从沉积物中溶解出来。
因此, 深层水中的镭含量通常比表层高1倍。
由于铀和钍的存在状态的差异, 海水中的Th /U值大约为岩石圈的1 /300。
1.4.1.2 宇宙射线与空间物质作用而生成的核素在这类核素中, 以氚和碳﹣14的全球储量最大。
大气中形成的氚, 通过降水和在大气中的沉降进入海水, 它在表层水中的含量比底层约高2个数量级。
核武器试验也产生氚和碳﹣14, 所以这2种核素在海洋中的含量是2种来源的总和。
1.3.1.3独立存在海洋中的其他天然放射性核素这类核素是在地球形成时产生的, 它们的显著特点是半衰期都很长,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40 K 与87 Rb。
在盐度为35% 的海水中, 钾的平均含量为0 .387g /kg, 40K 放射性活度为11 .8 Bq /L, 占海水总放射性的90%以上, 产生的γ射线的能量为1 .46 m eV; 与40K浓度较接近的是87 Rb, 87 Rb 放射性活度为0.11Bq /L。
87Rb辐射的是纯β射线。
230Th恰恰相反, 容易从沉积物中溶解出来。
因此, 深层水中的镭含量通常比表层高1倍。
由于铀和钍的存在状态的差异, 海水中的Th /U值大约为岩石圈的1 /300。
1.4.2 海洋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海洋环境中, 核设施正常运行、核事故、核试验释放到海洋环境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种类繁多, 特性各异。
主要有3H, 14C, 51C r, 54Mn, 55 Fe, 59Fe, 57 Co,58Co, 60 Co, 65 Zn,85Sr, 90 Sr, 95 Zr, 95 Nb, 110m Ag, 103 Ru,106Ru, 124 Sb,125 Sb, 125 I, 129 I, 131 I, 134 Cs, 136C s, 137Cs,152Eu, 235U, 238U, 239Pu, 241Pu等。
海洋中的核设施运行所需要的能量完全由核反应堆供给, 而核反应堆运行时, 就会放射出各种能量的γ射线, 甚至可能会有中子辐射到周围的海水中。
2核污染的危害2.1 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定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又能以它的辐射作用造成人体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内照射;体外的电离辐射照射人体也会造成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外照射。
辐射损伤是各种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的总称。
这是由于各种电离辐射(如X或γ射线、β射线、α射线和中子束等)引起电离、激发等作用而把能量传递给机体,造成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
放射性核素可以对周围产生很强的辐射,形成核污染。
放射性沉降物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产生有害作用。
人会出现头晕、头疼、食欲不振等症状,发展下去会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如果超剂量的放射性物质长期作用于人体,就能使人患上肿瘤、白血病及遗传障碍。
2.2 放射性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对水生生物的辐射作用:1)导致生物自身发生基因突变,污染海洋生物群的基金库:2)微量的放射性元素会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从而污染重的食物链。
当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时,他们的辐射作用会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海洋中生物的多样性,甚至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瘫痪。
3核污染的防护3.1 穿防护服随着人们防范意识的增强, 辐射防护服开始广泛应用。
目前市场上的防护服材料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金属纤维混纺织物, 采用不锈钢纤维与其他化纤、棉等混纺形成金属网, 屏效23 dB 左右。
该织物效果不够理想, 洗涤后金属纤维如果断开, 会带来不适。
另一类为金属织物, 采用化学沉积方法在普通织物表面“镀”上一层高导电金属层, 形成电磁屏蔽织物, 在10 kHz~18pHz 下屏效高达50~80 dB。
长期工作生活在较强辐射源附近的人群, 应考虑穿着电磁辐射防护服, 以降低受到的辐射剂量。
这些人群包括: (1) 职业微机使用者, 包括会计、储蓄和证券营业员、商业收银员、微机图像设计人员, 如广告、建筑、机械、美工、动画设计以及文秘( 打字复印) 人员; ( 2) 广播电视、通信、导航、雷达等发射机房工作人员; ( 3) 冶金、电子、化工、造纸、木材、粮食和食品加工等行业采用高频和微波设备进行冶炼、焊接、加热、排气、溅射、干燥、杀虫、消毒等工序的操作人员; ( 4) 长期操作使用射频和微波等医疗仪器的人员; ( 5) 发电和高压输变电站的工作人员等。
3.2 药物防护1959 年, 美国Walter- Reed 陆军研究所从4 400 多个化合物中筛选出WR- 2721 氨磷汀, 作为防核辐射药进行研究, 其显示了良好的核辐射防护作用和使用的安全性。
1995 年FDA 正式批准氨磷汀在美国上市, 用于卵巢癌顺铂化疗肾毒性保护。
1999 年FDA 批准氨磷汀用于头颈癌放疗毒性保护。
该药在血液系统的临床应用主要是放疗和化疗中对骨髓起保护作用, 能刺激人骨髓多能干细胞和红系祖细胞形成。
大量临床研究还证明, 氨磷汀除用作抗辐射剂外, 还可作为民用放射防护药及化学保护药使用。
2005 年我国SFDA 批准规格为0.5 g /支注射用氨磷汀进口, 目前市场上这种药已被国产药所取代, 在医院使用情况良好。
3.3 食物防护对于生活中的辐射, 应多吃具有抗辐射、保护视力、抗疲劳、具有补充脑力营养素的食品。
计算机对视力危害很大, 经常操作计算机的人应多吃明目食品, 如枸杞、菊花、决明子。
常喝菊花茶也能收到清心明目的效果, 枸杞清肝明目, 对保护视力有很大好处。
饮茶能防止视力衰退和恢复视力。
国际上普遍认为饮茶有抗辐射的作用, 能减少计算机荧光屏X 射线的辐射危害。
茶中富含的茶多酚( 50%) 和脂多糖等成分, 可以吸附和捕捉放射性物质并与其结合后排除体外。
研究表明, 必需的脂肪酸、维生素A、K、E 及B 族维生素的缺乏,均可降低机体对辐射的耐受性。
在膳食中应适当供给如牛奶、蛋、肝、花菜、卷心菜、茄子、扁豆、胡萝卜、黄瓜、番茄、香蕉、苹果等。
我国科学家发现: 青菜萝卜可以抗辐射, 油菜、青菜、芥菜、卷心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不仅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可口菜肴, 而且还具有防辐射损伤的功能。
4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生活在一个自由、轻松、安全的环境中,然而,日本核泄漏严重损害了海洋生态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我国人民的饮食健康。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谨记日本这次惨痛的教训,反对核泄漏,全面了解核辐射对人类的危害,同时要保护我们的海洋,并以日本在太平洋上倾倒含大量放射性废水,危及全人类健康的行为为耻。
5文献参考1 李晓玲. 放射性污染造成人员脱发. 国际先驱报, 2005, 11, 252作者:张玉敏, 李红, 朱春来;海洋核污染与放射性监测技术;2010年12月3作者:刘向阳;核辐射的应用与防护;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