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金刚气功

合集下载

金刚旋转气功.doc---精品资料

金刚旋转气功.doc---精品资料

金刚旋转气功.doc---精品资料金刚旋转气功一、简介金刚旋转气功是在金刚内丹功的基础上生发的,原是南朝齐粱时期茅山上清派著名道教思想家、医药家、养生家陶弘景世传弟子,世外高人光月长老所传,后经光月长老关门大弟子萧志才先生融儒、道、佛、医、武诸家经典,以及长期练功传功实践而再行创编的。

何谓金刚?梵语跋折罗,华言金刚,谓坚固也。

金刚者,言法性之身,不可坏也。

金刚即法性、坚固、不坏之身。

金刚旋转气功功基简练,似攀似舞,动静结台,刚柔相济,内外兼炼,是以采大自然清灵之气而与人体内气化合结丹,直泄了道家内丹术”神秘玄机,是创新的内丹术”。

金刚旋转气功既通任督又通中脉,双通道夹击,直接打开百会穴,还精于脑,使人体具有自我调控和修复功能,强身祛病,开慧增智,延年益寿。

金刚旋转气功练一套l6分钟,不会出偏,能适应当代快节奏生活环境。

入选为1994年——1995年全国气功交流推广团优新传统功法。

二、功理金刚旋转气功核心是旋转,是围绕人体二十四节脊椎骨而练功。

每一个人都有一根勃发生机的顶天立地的生命之柱.这就是支撑人体的脊椎骨。

促进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动力就是气和血。

气是血之帅,血是气之母,气行则血行,督脉循环于脊里.所以脊柱是人体气血生生不息的总汇。

练金刚旋转气功妙在效应能自行验证;气敏感型练功三至五天能迅速达到“三心”发热和“五心”发热。

“三心”即双手心劳宫穴,头顶心百会穴,“三心”发热即通小周天;“五心”即积手心劳宫帛,双脚心涌泉穴,头顶心百会穴,“五心”发热即通大周天。

自行验证以百会穴为中心,微温是启动,中温已打开,高温优级打开。

三、功法(一)采气功采气功是金刚旋转气功第一功,此功法可以单独练。

金刚采气功就是鼻吸口吐的顺气法。

清晨,人自然站立,面对空气新鲜的树丛(松、柏、柳、榆树为佳),山野、公园绿化地,农村田园等比较宁静的环境。

双手举起与肩平,舌抵上腭,双手手指结“光明佛手印(大拇指与中指扣环,食指、无名指、小指舒展)一分钟。

]图解八部金刚功(张至顺道长演示)

]图解八部金刚功(张至顺道长演示)

“肾为先天之本”,他是⼈的⽣命的根基。

其顺⽤于外,可以⽣⼈;其逆⽤于⼰,可以⾃⽣。

根深叶茂,欲枝叶繁茂,必须先培根本。

脾为后天之本,故“固肾腰”之后,接之以“调理脾肤”(肤指⽪肤与肌⾁之间的隔膜细胞组织)。

继⽽,是“左肝右肺”。

然后,对最主要的“君主之官”的⼼脏,⽤“回头望⾜去⼼疾”来调理。

这个顺序正是《黄帝内经》五脏所⽰的顺序,有炼了⼀脏、巩固⼀脏之功⽤。

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些潜伏的“五劳七伤“⾝疾,以“神光向后瞧”来扫除它。

这样,就可以祛病健⾝,为使⾝体更加强壮,⼜通过“凤凰展翅周⾝⼒”和两⾜消顿顿饮嗜消”的功法锻炼,使全⾝经络⾎脉畅通,消除饮⾷阻滞与不良嗜好,预防各种疾病,从⽽,达到圆满之功效。

张⾄顺道长演⽰⼋部⾦刚功图解预备式万丈⾼楼之奠基⽯,预备式对整部练功有相当重要的作⽤。

预备式包括形态和意念两个⽅⾯,缺⼀不可。

1.两脚并拢,⾝体直⽴,双⼿⾃然下垂置于⾝体两侧,⽬视前⽅。

全⾝放松,⼼平⽓和,排除杂念,⼼静⾃然。

2.左脚向左拉开,与肩同宽。

两⼿五指并拢,稍⽤⼒(内劲),伸直。

两臂伸直,两⼿向体侧略转,掌⼼向后稍斜。

⽓机开始发动。

3.两⼿由体侧向上提⾄腰部掌仰平,指尖对肋。

两⼿继续向前移⾄腹部,⼀⼿在脐上,⼀⼿在脐下,两⼿劳宫⽳(握拳时,中指尖指向处)处在⼀条直线,上下相对。

⽓归中宫(⼼与肾中间处)。

第⼀部双⼿插顶利三焦功理: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从部位和有关脏腑来说,上焦是指胸隔(胃上端,针灸⽳位指鸠尾⽳)以上部位,包括头、咽喉、上肢、⼼、肺等;中焦是指胸膈以下⾄脐以上部位,包括肝、胆、脾、胃等内脏;下焦是指脐以下,包括腹部、腰部、膝部、下肢、肾、⼤肠、⼩肠、膀胱等(病理⽣理的⾓度⽽⾔,有时下焦还包括肝、胆)。

⼈的元⽓发源于肾,借三焦的通道敷布全⾝,推动各脏腑组织的活动。

上焦为雾,中焦如汇,下焦如渎。

三焦有宣通⽓⾎津液,腐熟⽔⾕、通调⽔道之功能。

⼿少阳三焦经脉起于⽆名指端之“关冲⽳”(⽆名指指甲外⾓⼀分处)交于⾜少阳胆经(丝⽵空)后,与⼼包经相络。

南少林八宝门大力金刚掌

南少林八宝门大力金刚掌

南少林八宝门大力金刚掌八宝大力金刚掌是此门硬气功特绝技,功成之后,拍掌能裂砖石,劈掌可断木棒,用于技击,威力极大,使敌胆寒。

一、蹲星伏虎1?郾面南背北直身站立,两腿横开与肩同宽,两脚平直,脚尖稍里扣,双手下垂于两大腿外侧,掌心相对,掌指朝下,下颏微收,百会上顶,扬眉怒目,眼视正前方。

气沉丹田,精神饱满。

按顺呼吸法,鼻吸鼻呼。

意念集中于脐下丹田处。

2?郾按上式站立1分钟之后,双手由两大腿外侧向前缓慢提起,与肩同高,掌心相对,掌指朝前。

随后两膝慢慢屈曲下蹲,桩的高矮可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而定,膝盖不要超过脚尖。

与此同时,两手平行下落至与双乳平齐,两小臂相平行,间距65厘米许,肘尖向后,肘尖与肋下相距两拳左右,手指自然伸直张开,掌心相照,掌指朝前,身躯正直,臀部内敛,重心落于两脚足心涌泉穴连线之中点上。

全身肌肉、关节放松,呼吸柔和自然,不须意守。

3?郾按上述方法练功15~60分钟后,两膝慢慢站直,双手回收垂直贴放于两腿内侧;约1分钟后,两手掌互相搓擦至热,以掌轻轻揩擦颜面部20余次。

练习本式时,可以随意言谈,也可以看电影、电视或听音乐。

呼吸柔和自然,不须任何意守。

练功从每次5分钟开始,以后每周增加5分钟的练功时间。

初时感觉双腿及双臂酸涨、困乏,继之两腿还会出现颤抖现象,此时可以调高桩式休息片刻再进行练习。

如能坚持练至每次站桩15分钟以上者,于每次练功时,即可感到腹部首先发热,须臾延至腰背、胸、头面、双手,最后双腿及双足也渐次发热,双手与双足有明显的麻、酸、涨、热的感觉。

坚持站桩至60天以上时,于每次站桩时即感觉体内的内气下注两腿达双足涌泉穴,又由脚心返行至丹田,再向下行经会阴穴,过尾闾,沿督脉经头顶百会穴,再下行过承浆至腹中穴,又分为两股热流过腋下沿手臂内侧注入双掌心劳宫穴,并直透十指尖过手背返回降至丹田处。

如此反复练习,直至每次站桩内气注入双掌,即出现掌心发热、十指有强热的触电感觉时,便可开始练习下式。

少林金刚气功8式!附:丹田吐纳之法!少林内家不传之秘!

少林金刚气功8式!附:丹田吐纳之法!少林内家不传之秘!

少林金刚气功8式!附:丹田吐纳之法!少林内家不传之秘!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总和。

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的载体,是当今中国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金刚气功八势”,源自少林大金刚拳的“内功法”。

可在“丹田”功基础上练习此功。

拳法主张“入寂禅修,拳禅一体”也就是通过气功的锻炼,达到内、外功夫的统一,意念、呼吸、劲力三者合一,通达一体,充实拳法击技。

此功法具有技击、健身、养生三大功效。

其功法简捷易行。

一、预备势(金刚顶立势)动作说明身体直立,两腿平行分开,两脚尖朝前,中间距离约为本人脚长的三倍,两腿膝部挺直,两臂自然垂放于体侧,两掌心朝内;眼看正前方。

呼吸秘诀:①身体保持端正,收腹、含胸、提裆、沉肩、松臂,头颈正直,下颏内收,舌抵上颚,合齿闭唇(用鼻呼吸)。

②两脚站立要稳实,脚趾抓地。

③思想集中,意守两“涌泉穴”(足底部第二趾尖与足跟后缘线,中连线的前2/3位置点)。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二、调息(金刚伏虎势)动作说明①接上动,两臂同时外旋成侧平举,两手成八字掌,肘部略沉;掌心朝上,眼微视前方。

②接上动,两臂屈肘同时内拢至头顶上方,两掌心朝下,中指相对(中间相距约10厘米);眼微视上方。

③上动不停,两掌同时由头顶上方经面前向下沿身体中线垂直按压,两腿随势屈膝半蹲成马步;两掌按压裆前,两肘略屈,腋下含空,掌心朝下,掌指相对;眼微视两掌。

呼吸秘诀:两臂抬起至头顶的过程中深深吸气,随两掌下按而缓缓呼气;意念随势由两脚“涌泉穴”沿两腿后侧上升,经“昆仑、承山、委中、环跳”诸穴至“命门穴”沿督脉顺脊椎升至“大椎穴”,经“风府”至“百会穴”;随两掌徐徐下按,意识由“百会穴”沿任脉向下,经“上星、神庭、承浆、天突、膻中”穴至“丹田”;功法中谓之“气沉丹田”。

三、撞掌(力撞山门势)动作说明①接上动,两臂略外旋向体前伸出,同时向上、向内屈肘成立掌(柳叶掌),分别置于两肩前,略比肩高,肘端下垂,掌指朝上,掌心相对,中间距离与肩宽。

八大金刚气功

八大金刚气功

八大金刚气功冼其昌邓迎一、枯树盘根直立,两足前后分开,前足尖向前,后足尖与前足尖垂直,前足跟与后足弓相距约10厘米,呈丁步站立,两臂下垂,两掌指尖相对,掌心向下(图1)。

徐徐弯腰,掌心触地,同时以鼻呼气。

至两掌触地时,气刚呼尽(图2)。

两掌翻腕,掌心向上,指尖相对,徐徐直腰(手臂不动);同时匀、深、长地吸气(吸气时牙关紧咬,双唇微开,以牙缝吸气),当腰完全伸直时,两掌随即上捞(如捞物状,爪心向上),至两肋旁时,气吸满(图3)。

口腔喉头配合,象吞咽食物—样把气吞入少腹(丹田)。

两手放下,呼气。

以上动作连做三次,两足交换位置,再同样做三次。

二、海底捞月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八字形,两臂下垂,指尖相对,掌心向下(图4)。

其余动作与“枯树盘很”同,做三次。

三、气贯丹田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外八字步,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下,以鼻将气呼尽(图5)。

掌指叉开变爪形,直臂划弧向下抓落,同时匀、深、长地吸气(图6)。

两爪落至两腿外侧时,屈肘上捞,两爪至两肘旁时气吸满(图7)。

憋气,随即以右拳在左胸上猛击三下(不可用力太大,以不感疼痛为度)(图8);然后换左拳在右胸上猛击三下,以气贯入丹田。

两手放下,呼气。

四、罗汉托天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外八字步,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下,以鼻将气呼尽。

掌指叉开变爪形,直臂划弧向外抓落。

同时匀、深、长地吸气,胸部自然挺起;两爪落至两腿外侧时,屈肘上捞,至胸部时,外旋成仰掌(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掌心向上)(图9);继续两手向上托举过头顶,此时气吸满。

口腔喉头配合,象吞咽食物一样地把气吞下。

两手放下,呼气。

五、金刚怒目动作基本与“罗汉托天”同,但两掌上捞至胸部时,臂外旋两掌心相对,掌指向上,继续上举至两耳旁为止,此时气吸满(图10);憋气,两眼珠上转(眼白露出越多越好);将气吞下,随即两眼闭合;两手放下,呼气。

六、怀中抱月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外八字步,两臂左右伸出,略低于肩,掌心向前,以鼻将气呼出(图11)。

金刚罗汉功

金刚罗汉功

金刚罗汉功气功流派繁多,练法各异。

大体可分为内功、外功;动功、静功;软功、硬功。

其间虽有区别,也相互有联系。

大多数气功家都是内外兼练,相辅相成。

许多武术家亦是气功家。

功夫与拳退不可偏废。

“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一句在武术界妇孺皆知的练武箴言。

为与武林朋友同研此道,及使自学武术者能学到健身强身的气功,现将师承金刚罗汉硬气功练法和盘捧出,以飨读者。

练功前将布腰带扎在腰部,位置及松紧度与平常练武术时扎腰带一样即可。

一、金刚托天身体直立,胸部自然挺起。

双脚微成内八字步,分开与肩同宽。

双手平伸面前,掌心向下。

身体缓缓屈膝蹲成马步,配合呼气,蹲成平马步时,气刚好呼尽。

气呼尽时,两掌翻转,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屈肘上托(上托时掌指慢慢外旋向后)直到手直,以掌托天。

屈肘时紧咬牙关,舌尖紧抵上腭,气从牙缝长、匀、细地吸入。

手直托天时刚好吸满,憋气,口腔、喉头配合,用唾液(像吞食物状)将气吞送到丹田,停留几秒钟后,(凡以下各式吞气要领均同上)手缓缓放下,同时用鼻作长、匀、细地呼气。

呼气时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凡以下各式除“金刚沉地”、“罗汉练铁”二式外,其他吞气要领均同此式,以后不再说明),手上托时应全身运气用于双手和头部,意想真的立地托天。

本式做九次。

二、金刚怒目身体直立,胸部自然挺起。

双脚平分开与肩同宽。

双手成掌向左右平伸。

长、匀、细地呼气,呼气同时,左掌变拳,右掌成鹰爪,缓缓落至两大腿外侧。

手落两侧时,紧咬牙关,舌尖抵上腭,气从牙缝长、匀、细地吸入。

吸气同时全身用劲,紧握有左拳,拳心向上;右爪用力,爪心向左,缓缓上移到胸乳平,紧贴肋旁守住。

手上移到肋止时,气刚好吃满,将气吞送到丹田。

在吞气同时,眼珠上轮,尽量露出下边眼白,越多越好。

气吞下后,轻闭双眼。

气在丹田憋几秒钟后,同时睁眼,松开拳爪,手缓缓放下。

同时长、匀、细地呼气。

三、金刚沉地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平分开与肩同宽。

双手自然下垂。

咬紧牙关,舌抵上腭,用鼻长、匀、细地吸气。

八大金刚气功

八大金刚气功

八大金刚气功冼其昌邓迎一、枯树盘根直立,两足前后分开,前足尖向前,后足尖与前足尖垂直,前足跟与后足弓相距约10厘米,呈丁步站立,两臂下垂,两掌指尖相对,掌心向下(图1)。

徐徐弯腰,掌心触地,同时以鼻呼气。

至两掌触地时,气刚呼尽(图2)。

两掌翻腕,掌心向上,指尖相对,徐徐直腰(手臂不动);同时匀、深、长地吸气(吸气时牙关紧咬,双唇微开,以牙缝吸气),当腰完全伸直时,两掌随即上捞(如捞物状,爪心向上),至两肋旁时,气吸满(图3)。

口腔喉头配合,象吞咽食物—样把气吞入少腹(丹田)。

两手放下,呼气。

以上动作连做三次,两足交换位置,再同样做三次。

二、海底捞月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八字形,两臂下垂,指尖相对,掌心向下(图4)。

其余动作与“枯树盘很”同,做三次。

三、气贯丹田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外八字步,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下,以鼻将气呼尽(图5)。

掌指叉开变爪形,直臂划弧向下抓落,同时匀、深、长地吸气(图6)。

两爪落至两腿外侧时,屈肘上捞,两爪至两肘旁时气吸满(图7)。

憋气,随即以右拳在左胸上猛击三下(不可用力太大,以不感疼痛为度)(图8);然后换左拳在右胸上猛击三下,以气贯入丹田。

两手放下,呼气。

四、罗汉托天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外八字步,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下,以鼻将气呼尽。

掌指叉开变爪形,直臂划弧向外抓落。

同时匀、深、长地吸气,胸部自然挺起;两爪落至两腿外侧时,屈肘上捞,至胸部时,外旋成仰掌(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掌心向上)(图9);继续两手向上托举过头顶,此时气吸满。

口腔喉头配合,象吞咽食物一样地把气吞下。

两手放下,呼气。

五、金刚怒目动作基本与“罗汉托天”同,但两掌上捞至胸部时,臂外旋两掌心相对,掌指向上,继续上举至两耳旁为止,此时气吸满(图10);憋气,两眼珠上转(眼白露出越多越好);将气吞下,随即两眼闭合;两手放下,呼气。

六、怀中抱月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外八字步,两臂左右伸出,略低于肩,掌心向前,以鼻将气呼出(图11)。

少林金刚八式(1)之降龙掌,动作劲力迅猛,手打掌击敌难防

少林金刚八式(1)之降龙掌,动作劲力迅猛,手打掌击敌难防

少林金刚八式(1)之降龙掌,动作劲力迅猛,手打掌击敌难防降龙掌为金刚八式之开山式,其动作劲力迅猛,势巧架大。

震脚发劲,形似金刚罗汉;缩身变劲,意如神仙下凡。

刚柔并济、形神兼备。

因练习与实用时气势石旁礴,劲力纵横,有降龙除魔之势,故名降龙掌。

“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

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气功内丹术中讲,龙指心火,虎指肾水。

谓以真意(元神之用)使心火下降而济肾水,肾水上润以制心火,则水火交合无间,性情自伏而助丹成。

《性命圭旨全书》:“降之者,制其心中真火。

”“伏之者,伏身中真水。

”在金刚八式中,降龙掌与伏虎拳的劲力走向呈阴阳相对之势,上下对应,消长互济。

拳谚:降龙伏虎逞刚强,手打起落人难防。

脚打踩意不空,消息全凭后脚蹬。

说明降龙掌与伏虎拳的劲道练习,均是发放一身之整体合力。

降龙掌的主要劲力是以前掌发放向前下方的搓擦斜劲为主,其整体的合劲突出在一个点上,若干个点形成的集中力便是降龙掌之整劲。

在劲力的走向上讲究迈步斜行了,起脚踩步,以步法的斜行线,使前腿向外侧挤劲。

手法的搓擦劲是双手离心后形成的短疾暗劲。

降龙掌劲力的关键是前脚落步必踏脚踩步,后脚蹬地必随身而变,身法正反旋转必保持中线垂正。

如此虚实分明,使周身气血畅通,打拳时动作不敢有一丝怠慢,心亦不敢有一丝疏忽。

此于修身之道,内则强魂魄精神,外则实筋骨皮肉。

一、起式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提裆收腹,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自然呼吸——无极式(图1、2;图2为侧面)。

吸气,双手掌由两腿外侧缓缓抬起成捋手式,同时双膝微屈,以右腿丁步式,目视左手前方(图3)。

上动不停,右脚震步成虚步式,左前撑右手防守,目视左手虎口(图4)。

此又称三体式,即上中下三路虚实分明,虚则为柔,实则为刚。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实存体作为利用物,虚体才是真正的用处。

二、左降龙掌式接上式,吸气,左脚向左侧方迈步一脚宽,随即右脚蹬地前跟成丁步式,同时双手顺时针画圆置于右侧胸肋前,成防守式,提胯收腹,身法右旋,目视正前方(图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大金刚功,是传统的动功功法,具有很好的保健强身作
用。

练功方法
一、枯树盘根
直立,两足前后分开,前足尖向前,后足尖与前足尖垂直,前足跟与后足弓相距约10 厘米,呈丁步站立;两臂下垂,两掌指尖相对,掌心向下(图2—44)。

徐徐弯腰,掌心触地,同时以鼻呼气。

至两掌触地时,气刚呼尽(图2—45)。

两翻腕,掌心向上,指尖相对,徐徐直腰(手臂不动);同时匀、深、长地吸气(吸气时牙关紧咬,双唇微开,以牙缝吸气),当腰完全伸直时,两掌随即向上捞(如捞物状,掌心向上),至两肋旁时,气吸满(图2—46)。

口腔喉头配合,象吞咽食物一样把气吞入少腹(丹田)。

两手放下,呼气。

以上动作连做三次,两足交换位置;再同样做三次。

二、海底捞月
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八字形,两臂下垂,指尖相对,掌心向下(图2—47)。

其余动作与“枯树盘根”同,作三次。

三、气贯丹田
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外八字步,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下,以鼻将气呼尽(图2—48)。

掌指叉开变爪形,直臂划弧向下抓落,同时匀、深、长地吸气(图2—49)。

两爪落至两腿外侧时,屈肘上捞;两爪至两肘旁时气吸满(图2—50)。

憋气,随即以右拳在左胸上猛击三下(不可用力太大,以不感疼痛为度)(图2—51);然后换左拳在右胸上猛击三下,以气贯入丹田。

两手放下,呼气。

四、罗汉托天
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外八字步,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下,以鼻将气呼尽,掌指叉开变爪形,直臂划弧向外抓落,同时匀、深、长地吸气,胸部自然挺起;两爪落至两腿外侧时,屈肘上捞,至胸部时,外旋成仰掌(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掌心向上)(图2—52);继续两手向上托举过头顶,此时气吸满。

口腔喉头配合,象吞咽食物一样地把气吞下。

两手放下,呼气。

五、金刚怒目
动作基本与“罗汉托天”同,但两掌上捞至胸部时,臂外旋两掌心相对,掌指向上,继续上举至两耳旁为止,此时气吸满(图2—53);憋气,两眼珠上轮(眼白露出越多越好);将气吞下,随即两眼闭合;两手放下,呼气。

六、怀中抱月
直立,两腿略分开呈外八字形,两臂左右伸出,略低于肩,掌心向前,以鼻将气呼出(图2—54)掌指叉开变爪形,直臂内前方划弧,同时匀、深、长地吸气;至两臂平行,掌心相对时,屈腕使爪心向后(图2—55);然后屈肘向怀中楼抱,待两爪搂至肋旁时为止,此时气吸满(图2—56)。

将气吞下少腹。

两爪心向后,上臂带动小臂向后猛力伸直击出(图2—57),同时“嗨”地发出声。

两手放下,呼气。

七、霸王开弓
直立,两足前后分开成丁步,右臂向右平伸,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上,屈肘置于左肋下,徐徐将气呼出(图2—58)。

右臂以肩关节为轴,向左下划弧至左掌左上方;同时匀、深、长地吸气(图2—59)。

将气吞下。

右小臂内旋,使掌心向下,迅速用右掌向左下方向在左掌上擦击一下后,即臂外旋变仰掌,以右拇指和食指之外缘向右横砍,同时“嗨”地发出一声(图2—60)。

两手放下,呼气。

八、大圣登陆
直立,两腿分开呈外八字步,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下,徐徐将气呼出,掌指叉开变爪形,直臂划弧向下抓落,同时匀、深、长地将气吸进,两爪落至两腿外侧时,两手变掌,指尖向下.掌心向后,此时气吸满(图2—61)。

向左转腰,同时提右脚于左膝内侧(左脚支撑),右手向左手靠拢置于左大腿外侧,两掌心
向右,将气吞下(图2—62)。

右脚以外缘为着力点,同时“嗨”地发出声(图2—63)。

注意事项
一、以上八个动作中,“枯树盘根”、“霸王开弓”、“大圣登陆”分别作六次,其余动作分别
作三次。

二、吸气时,全身成劲(即肌肉紧张用力),呼气时全身放松。

三、手掌的翻转变化,应在手掌行进过程中完成,不可停下。

整个动作都要求连贯协调。

四、宜早晚练习,不可中断,满百日后即感气血充盈,能意领气走;功深者可将钢筋铁棍在头上击弯,能将石板置腹,用锤击碎,而人却安然无恙。

此外,常练此功,能齿固目明,增强体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