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第一章基础知识

第一章基础知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是非题1. 任何存储器都有记忆能力,其中的的不会丢失。

BA. 对B. 错2. RAM中的信息既能读又能写,断电后其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BA. 对B. 错3. ROM中的信息只读不能写,断电后其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AA. 对B. 错4.操作系统的功能之一是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BA. 对B. 错5. 通常硬盘安装在主机箱内,因此它属于主存储器。

BA. 对B. 错6. 键盘上的Ctrl键是控制键,它必须与其他键同时按下才起作用。

AA. 对B. 错7. 计算机存储器的基本单位是字节。

AA. 对B. 错8. 主存储器容量通常都以1024字节为单位,并以K来代表1024字节。

AA. 对B. 错9. 将数据或程序存入ROM后,就不能再更改。

AA. 对B. 错10. 汇编语言是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

BA. 对B. 错11. 汇编语言是一种符号化的机器语言。

AA. 对B. 错12. 操作系统是应用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接口。

AA. 对B. 错13. 开机时,先开显示器,后开主机电源;关机时,先并主机,后关显示器电源。

AA. 对B. 错14. 主频越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也越快。

AA. 对B. 错15. 微型计算机就是体积很小的计算机。

BA. 对B. 错16. 十进制数35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00011。

AA. 对B. 错17. 二进制数11001转换成十进制数是25。

AA. 对B. 错18. 八进制150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101100。

BA. 对B. 错19. “9”的ASCLL码值为57,则“8”的ASCLL码值为56。

AA. 对B. 错20. “A”的ASCLL码值为65,则“C”的ASCLL码值为67。

AA. 对B. 错21. 十六进制79对应的八进制数为144。

BA. 对B. 错22. 十六进制79对应的十进制数为247。

BA. 对B. 错23. 十六进制2B9可表示为2B9H。

AA. 对B. 错24. 数-1的补码为11111111。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二章原料和产品第三章催化剂第四章加氢裂化的加工方案和工艺过程第五章加氢裂化操作调整第六章加氢裂化设备第七章加氢裂化开停工第八章安全生产和事故处理第九章仪表与自动化第一章基础知识1.1基础知识1.什么是不饱和烃?不饱和烃就是分子结构中碳原子间有双键或三键的开链烃和脂环烃。

与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烃相比,分子中氢原子要少。

烯烃(如烯烃、丙烯)、炔烃(如乙炔)、环烯烃(如环戊烯)都属于不饱和烃。

不饱和烃几乎不存在于原油和天然气中,而存在于石油二次加工产品中。

2.原料油特性因数K值的含义?K值的高低说明什么?特性因数K常用以划分石油和石油馏分的化学组成,在评价原料的质量上被普遍使用。

它是由密度和平均沸点计算得到,也可以从计算特性因数的诺谟图求出。

K值有UOP K值和Watson K 值两种。

特性因数是一种说明原料石蜡烃含量的指标。

K值高,原料的石蜡烃含量高;K值低,原料的石蜡烃含量低。

但它在芳香烃和环烷烃之间则不能区分开。

K的平均值,烷烃约为13,环烷烃约为11.5,芳烃约为10.5。

特性因数K大于12.1为石蜡基原油,K为11.5~12.1为中间基原油,K为10.5~11.5为环烷基原油。

另外非通用的分类法还有沥青基原油,K小于11.5;含芳香烃较多的芳香烃基原油。

后两种原油在通用方法中均属于环烷基原油。

原料特性因素K值的高低,最能说明该原料的生焦倾向和裂化性能。

原料的K值越高,它就越易于进行裂化反应,而且生焦倾向也越小;反之,原料的K值越低,它就难以进行裂化反应,而且生焦倾向也越大。

3.什么是油品的比重和密度?有何意义?物质的密度是该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以符号ρ表示,单位为千克/米3。

液体油品的比重为其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无因次单位,常以d表示。

我国以油品在20℃时的单位体积重量与同体积的水在4℃时的重量之比作为油品的标准比重,以d420表示。

由于油品的实际温度并不正好是20℃,所以需将任意温度下测定的比重换算成20℃的标准比重。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现代计算机不仅用来进行计算,还能综合处理声音、图像、 文字、视频和音频信号。
1.1.3 计算机的分类
1、按规模和综合性能指标分类 1) 巨型机:运算速度快,可达到数百亿次/秒。处理能力最强:航天、
气象等尖端领域。我国的“银河”、“神威”和“曙光” 等
2)大型机:运算速度在100万~几千万次/秒,大型、通用、速度较快、
1.2.1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945年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提
出了一个“存储程序”的计算机方案。这个方案包含3个 要点:
⑴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⑵将指令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
⑶计算机硬件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 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随机存储器 (RAM)

内存储器 (内存)
算 机
外存储器(外存)
只读存储器 (ROM) 软盘
硬盘

光盘

键盘
外设

输入

显示器、投影机
输出设备(Output)
打印机
微机计算机系统
操作系统
绘图仪
语言处理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
网络通信管理程序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包 用户程序
几种类型的CPU(奔腾4、赛扬D、AMD)
Pentium 4 506+ 2.66G 接口类型:LGA 775
CPU主频:2.66 针脚数(Pin):775
CPU外频: 制作工艺:0.09微米 二级缓存容量:1M CPU类型:台式机
64位技术:支持
Celeron D 346 3.06G 接口类型:LGA 775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是有理数。

这个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有理数的概念:包括正数、负数、整数、分数等。

2.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特别地,加减法主要涉及到绝对值的计算和两数相加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乘除法主要涉及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的分配律。

3. 有理数的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4. 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并注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此外,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还会介绍数轴的概念,这是理解有理数和四则运算的重要工具。

在学习过程中,应重视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并注意培养运算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思考题1.计算机的定义与特点是什么?计算机自1946年诞生以来,哪几件事情对它的普及影响最大?为什么?【答】计算机的定义:现代计算机通常指电子计算机,这是一种能够存储程序和数据、自动执行程序,快速而高效地完成对各种数字化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它能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因此也俗称为电脑。

计算机的特点:运行速度快,计算精确度高,可靠性好,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强,存储容量大而且不易损失,具有多媒体以及网络功能等。

计算机自1946年诞生以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对它的普及影响最大:(1)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器件,由电子管到中小规模、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变化,使得计算机的成本不断下降,体积不断缩小,功能不断增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广泛普及进而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可能。

(2)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媒体计算机成为学习、办公和家庭电脑的主流。

(3)网络技术特别是1995年以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并进入普通家庭,使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网络、微机、多媒体时代,或简称为进入了计算机网络时代,更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

2.什么是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试分别举例说明。

【答】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也称数值运算)、数据处理(也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也称是实时控制或过程控制)、人工智能、网络应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教育等。

计算机的应用实例随处可见,读者可自行列举生活、工作中的许多例子。

3.计算机的主要类型有哪些?自从1975年到现在的这些年中,PC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试用几句话概括这些变化的特点。

【答】计算机的主要类型有巨型机、大型主机(也称大型机)、小巨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和微型机6类。

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苹果机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IBM PC,均属卫星计算机(简称微型机或微机)。

IBM PC及其兼容机又简称为PC。

第一章 第三节 民族 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民族 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民族知识点1: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

(1)语言和文字:大多数民族有民族语言,有些民族有民族文字。

【注】繁体中文,现主要通用于港、澳、台地区。

(2)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乐器举例重大节日或传统活动举例)其他区少数民族的乐器(5)部分民族的特色建筑知识点2:民族分布特点1.民族分布①大杂居:大杂居指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分散在全国各地,汇合居住。

②小聚居:小聚居指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边疆地区,且同一民族主要聚居在同一地区。

③交错居住:交错居住指在汉族集中的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在某一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置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行政区域。

各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域内行使自治权。

我国的民族政策包括:(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4)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

(5)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3.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贯彻国家的民族政策,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各个民族对国家统一以及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边疆安定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7
1.1.5 计算机的类型
按速度等指标分类
巨型机 大型通用机 微型计算机
工作站 服务器
按用途及使用范围分类
专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
18
1.1.6 计算机的新技术
嵌入式技术
将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部件, 嵌入到应用系统中的一种技术。
网格计算
充分利用成千上万个网络中 的闲置计算机共同参与计算。
中间件技术
9
第三代计算机
采用中、小 规模集成电 路代替了独 立元件晶体 管。
10
将电脑浓缩在一颗芯片上
750,000,000 晶



0.18微米芯片

2,300
10微米芯片 4004
奔腾4
11
计算机第一定律——摩尔定律
晶 体 管 数
计算机的CPU性能 每18个月,集成度将翻一番,速度
将提高一倍,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
信息技术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信息技术的定义
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 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面的技巧 和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 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
24
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和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 信息基础技术
新材料、新能源、新器件的开发和制造技术



间百

万 条
/
行每
的秒



12
1.1.2 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将计算机的发展 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
5千~几万(次/秒)
第二代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

2、法律权利的表现形式:
A 权利享有者有权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 B 有权要求他人作出或抑制一定的行为; C 当其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请 求有关国家机关给予保护。
二、法律义务
1、法律义务的概念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法律关 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 2、法律义务的表现形式 A有作为的义务,即按权利主体的要求为 一定的行为; B有不作为的义务,即不为一定的行为。
法与道德的关系
周某
2000年6月1日
2000元人民币 “清新”牌空调机
某商场
商场收款后开好发票,并将空调送到周某家中 为其免费安装好,承诺保修一年。
2000年6月8日,空调不能启动
检查后称未发现 问题,答应为周 某联系厂方的维 修人员为其上门 检查
后周某被公司派到外地工作,将维修空 调之事忘记,厂方也未派人来维修。 2003年1月,周某回家,想起空调尚未 维修,于是再度联系商场,商场却以保 修期已过为由拒绝再次上门维修,也拒 绝为其联系厂方。周某多次找商场协商 未果,将该商场告上法庭,要求商场为 其免费维修空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
限制行为能力人
指行为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只具有部 分行为能力的公民。
民法通则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 病人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刑法
无行为能力人
指完全不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的公民。
民法通则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完全的精神病人 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和精神 病人
CD
ABD

5.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是()。 A、经济法律规范 B、经济法主体 A C、经济法律行为 D、经济法律事件 6.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 A、经济法律规范 ABC B、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C、经济法律事实 D、经济法律关系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基础知识工具和机械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产物,它们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完善,标志着人类对自然征服力量的加强。

俗话说,手巧不如家什妙,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了解、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和各类机械,对于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金工具及小型机械’这门课程是介绍各种五金工具和小型机械的用途、规格、制造材料及结构原理的一门课程,学习好这门课程,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工作都将是非常有用、十分重要的。

在介绍各种五金工具和小型机械之前,我们先讲一下有关五金工具和小型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标准及常用计量单位一、关于标准我们去商店买鞋,说出号码,买回来就可以穿,不用亲自去试;设备上的螺钉丢了,找一个相同规格的,拧上就行了。

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规范生产活动、方便人民生活,世界各国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为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协作,也逐步形成了一些国际标准。

我国的标准,早期分为国家标准、部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级。

自1984年起,有一部分部标准改用专业标准代替。

自1989年起,根据我国标准化法的规定,将我国标准改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另外,再按标准性质,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

有关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以及法律法规规定执行的标准,均是强制性标准,其它是推荐性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标准号,由该标准的代号和二组数字组成。

例如:GB 193 -81 (规定了普通螺纹的规格和表示方法)GB-国标二字的汉语拼音字头;193-标准的顺序号;81 -发布年号,1981年发布;从1993年起,发布年号改为以四位数表示,如:GB/T4440-1998 (规定了活扳子的长度、最大开口宽度和试验扭矩)T-推荐性标准;在标准代号之后,中间用斜线‘/’隔开。

国家标准代号还有:GBn-国家内部标准;GBJ-国家工程建设标准;GJB-国家军用标准。

行业标准代号有几十个:JB-机械行业标准;QB-轻工行业标准;NY-农业标准;DL-电力行业标准;等等。

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及原专业标准、原部标准等都有规定的代号,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国际标准也有代号,如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准:JIS-日本工业标准;ANSI-美国国家标准。

二、常用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国际单位制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基础,一切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除了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而外,还包括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1.长度单位制式名称符号换算公制米m分米dm 1m=10dm厘米cm 1m=100cm毫米mm 1m=1000mm;1cm=10mm英制英尺′英寸″1′=12″;1″=25.4mm英分(分) 1″=8英分(1英分=1/8″=3.175mm)注:分(英分)是我国工厂的习惯称呼,英制中无此单位。

2.质量、体积单位制式名称符号换算英制磅lb(LB) 1磅=0.4536kg公制升l(L) 1升=1分米3毫升ml 1毫升=1厘米3;1升=1000毫升注: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毫升旧时也称cc。

3.力和压力单位名称符号换算牛(牛顿)N 1牛=0.101972千克力千克力kgf 1千克力=9.80665牛兆帕MPa 1兆帕=10.1972千克力/厘米2注:我国在日常生活中,习惯将千克力中的力字省掉;1兆帕=1牛/毫米2;1mm汞柱=133.322帕;1标准大气压=0.1兆帕=760mm汞柱=10米水柱4.其它符号的含义sec (second) -秒;min (minute) -分;h (hour) -小时;r / min -转数/ 分;max (maximum) -最大;min (minimum) -最小;(1克拉=0.2克;主参数:表征机床、工具性能的主要数据叫第一主参数,简称主参数。

而表征性能的次要数据叫第二主参数)第二节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绝大多数的五金工具和小型机械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它们应用在不同场合,各自有不同的用途。

譬如断线钳用于切断较粗的、硬度不大于洛氏硬度30度(HRC30)的金属线材,断线钳的用途要求它刃口锋利,并且在剪切金属丝时不崩刃、不卷刃,这就要求制造断线钳的材料硬度高、韧性好,并且不要太脆。

我们用的卡尺,是一种测量工具,要求它硬度高、耐磨、不变形,这样才能保证计量准确、经久耐用,脆性大一点也没关系。

因此我们要用不同性能的材料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工具,而且要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价格要低,才能被大家接受,才有销路。

另外,我们经常接触到高碳钢、低碳钢、合金钢等金属材料,它们是怎么分类的?各自都有什么特性?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一般知识。

一、金属材料及钢的分类㈠.金属材料分类1.按组成成分分类⑴纯金属:指由一种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目前工业上采用的甚少。

⑵合金:指由一种金属元素与另外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钢就是铁碳合金,黄铜就是铜锌合金。

由于合金的各项性能一般优于纯金属,因此在工业上合金的应用比纯金属广泛得多。

2.按实用分类⑴黑色金属:指铁和铁的合金,如铸铁、钢和铁合金。

⑵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金属与合金,如铜、铝、铜合金、铝合金、硬质合金等等。

㈡钢的分类钢铁是以铁和碳两种元素为主组成的合金,碳的含量<2.11%的称钢,>2.11%的称为生铁或铸铁。

钢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化学成分分:有非合金钢、低合金钢、高合金钢。

按含碳量分:有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

按冶炼时脱氧程度分:有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

按用途分:有结构钢、工具钢、特种用途钢。

按含有其它合金元素的多少分:有碳素钢和合金钢。

二、强度和硬度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我们拉断同样粗细的铅丝和铁丝,用的力不一样,铁丝的强度比铅丝的高。

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HBS)和洛氏硬度(HRC),我们接触洛氏硬度更多一些,譬如,前面说过断线钳标定的能切断金属丝的直径,规定金属丝的洛氏硬度不大于HRC30,国家标准规定机用锯条工作部分硬度应≥HRC60。

布氏硬度,是用一定的压力把硬钢球压入金属表面,压力与压痕表面积之比,称为布氏硬度,用HBS表示。

洛氏硬度,是用一定的压力将金刚石园锥压头或硬钢球压入被测零件表面,以压入深度来计算的硬度值,压痕愈深,硬度愈低。

实际测定时,可直接从洛氏硬度计的刻度盘上读出被测零件的硬度,洛氏硬度用HRC 表示,常简写为RC。

注:(洛氏硬度也有用HRA和HRB表示的,分别称标尺A和标尺B,HRC称作标尺C。

HRA是用600N压力(1N=0.102kg)将金刚石园锥压头压入零件表面求得的硬度值。

HRB是用1000N压力将φ1.59mm的钢珠压入零件表面求得的硬度值。

HRC 是用1500N压力将金刚石园锥压头压入零件表面求得的硬度值)三、碳素钢碳素钢简称碳钢,是碳的含量在0.0218%—2.11%之间,并含有少量锰、硅、硫、磷等元素的铁碳合金。

这几种元素不是特意加进去的,而是在炼钢时,从原料和燃料中带进去的杂质。

在碳素钢中加入一些锰、硅、铬、镍、钨、钒、钛等元素,就变成了合金钢。

在钢铁材料中,碳素钢占有很大的比重,碳素钢与合金钢相比,冶炼简便,加工容易,价格低廉,所以应用非常广泛。

1.碳素钢的分类碳素钢有多种分类方法,现将几种主要的分类方法简述如下:⑴按碳的含量分类①低碳钢—C≤0.25%②中碳钢—0.25%<C<0.6%③高碳钢—C≥0.6%⑵按钢的质量分类(按有害杂质硫、磷的含量划分)①普通碳素钢—S=0.035%—0.05%,P=0.035%—0.045%②优质碳素钢—S≤0.035%,P≤0.035%③高级优质碳素钢—S=0.02%—0.03%,P=0.025—0.03%⑶按用途分类①碳素结构钢—用于制造机械零件或工程结构件的碳钢,碳的含量大多在0.7%以下。

②碳素工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如量具、刃具、模具等)的碳钢,其碳的含量大多在0.7%以上。

2.优质碳素结构钢我们常见的30#钢、45#钢等号钢,它们都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由两位数字构成,它表示钢中含碳量的万分数,45#钢就是含碳量为万分之45(0.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若钢中锰的含量较高,且不是特意加入的,则在后面加‘Mn’,如65Mn表示含碳量万分之65,且锰含量较高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10#、15#、20#钢属于低碳钢,韧性较好,常用来制造受力不大、韧性要求较高的零件,如螺钉、螺母、法兰盘等。

30#、45#、50#钢属于中碳钢,经调质处理后(即淬火后高温回火),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受力较大的机器零件理想的原材料,主要用于制造截面尺寸不大的齿轮、连杆及轴类零件。

60#以上的钢属于高碳钢,经热处理后,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弹性,适于制造弹簧、钢丝绳等弹性零件及耐磨零件。

3.碳素工具钢碳素工具钢是指碳的含量为0.65%—1.35%的优质高碳钢。

在碳素工具钢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如铬、钨、硅、锰等,即成合金工具钢。

碳素工具钢的牌号以‘碳’字汉语拼音字头‘T’与其后面的一组数字组成,数字表示钢中含碳量的千分数,高级优质钢在钢号后加‘A’,如T7表示含碳量为千分之7(0.7%)的碳素工具钢。

T10A表示含碳量为千分之10(1%)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

碳素工具钢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其硬度和耐磨性也随着增加,而韧性则逐渐下降,应用场合也因之不同。

碳素工具钢的热硬性低(在高温下仍能保持高硬度的特性),只有200℃—300℃,所以只能用于制造一些低速、手用工具,如锉刀、手用铰刀、丝锥、板牙等。

T7、T8一般用于要求韧性稍高的工具,如冲头、錾子(凿石头的凿子)、简单模具、木工工具等。

T9、T10、T11用于要求中等韧性、较高硬度的工具,如手用锯条、丝锥、板牙等。

T12、T13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韧性低,用于制造量具、锉刀、钻头、刮刀等。

四、合金钢在碳素钢的基础上,为了改善钢的性能,在冶炼时有目的地加入一些锰、硅、铬、镍、钨、钒、钛等合金元素,就成了合金钢。

合金钢与碳素钢相比,有很多优点,一是力学性能好(如抗拉强度提高等),二是热处理时淬透性好(钢淬火后所能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

淬透性越好,淬硬层越深),三是某些合金钢还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无磁性、不生绣等),因此它可用于一些特殊的场合。

但是,合金钢冶炼较困难,价格较高,所以只有当碳素钢不能满足要求时才使用。

1.合金钢的分类合金钢的种类很多,它有两种分类方法:⑴按用途分①合金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工程结构件(如房屋、桥梁、船舶、车辆、铁道、军事工程等)及各种机械的零件;②合金工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工具;③特殊性能钢—具有特殊性能和专门用途的钢,如轴承钢、不锈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