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眼底出血症秘方

合集下载

眼底出血治疗

眼底出血治疗

(1)双耳汤:取黑白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木耳洗净泡发,放入碗中,加冰糖和水,隔水蒸1小时,熟后食用。

有滋阴补肾、活血化瘀功效。

可治疗血管硬化、高血压,眼底出血等。

(2)谷精旱莲银耳汤:银耳10克,谷精草、旱莲草各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上、下午各服1次。

有凉血止血作用。

可辅助治疗眼底出血、视力减退。

(3)菊花决明汤:用茶菊花10克,槐花6克,决明子10克。

水煎,1日3次分服。

有清肝凉血之功。

尤其适用于高血压所致的眼底出血。

(4)新鲜番茄1~2个,温水烫洗,去皮切薄片,白糖少许拌匀,每日晨空腹吃,15天为1疗程。

适用于高血压所致的眼底出血。

(5)苦瓜午餐肉:用苦瓜250克,洗净断头,掏去瓜瓤,装入午餐肉250克,充填紧实,上笼蒸熟,佐餐食。

能清热凉肝、明目润脾。

适用于热伤营血、眼内出血。

(6)仙芹兔丁:用仙人掌50克去刺,选新嫩芹菜150克洗净,一同放入沸水中烫一二沸。

捞出仙人掌切丝,芹菜切成小段。

将兔肉500克烧熟切成小丁,将三菜混合,加入米醋及调料适量,拌匀食用。

能清肝泻火、滋阴凉血。

适用于肝火偏盛的眼底出血。

(7)三花茶:将菊花10克,密蒙花10克,红花3克。

滚开水冲泡,加冰糖适量,代茶饮。

可以清热凉血止血,适用于肝热上升之眼底出血、目赤肿痛等。

(8)子肝片:将蔓荆子20克,青葙子20克,栀子15克。

用温水浸泡30分钟,入锅水煎取汁。

再将猪肝250克洗净,切成薄片,入药汁内煮沸15分钟,入调料,待温服食。

可以清肝泻火、凉血明目。

适用于肝热上炎之眼底出血、目赤肿痛、涩胀羞明。

(9)茅根饮:鲜茅根500克,冰糖适量。

茅根洗净,用木槌轻砸破裂,加水煎煮30分钟,取汁入冰糖烊化。

代茶饮,连服10~15天。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对阴虚火旺之眼底出血、口渴烦热者较为适宜。

(10)藕汤:鲜藕1节洗净,切成薄片,加水煮成浓汤食用,每日1次,连服7~10天。

可以健脾补血、益阴止血。

本方既是膳食佳品,又是治病良方。

清营汤治疗眼底出血56例

清营汤治疗眼底出血56例

卫气 营 血辨 证是 清 代 医 家 叶 天士 治 疗 外 感 温 热 病 的辨
证方法 , 分 证 具 体 证 候 为 “ 疹 隐 现 ” “ 疹 透 露 ” “ 营 斑 、斑 或 吐 血 ” “ 血 ” 血 证 。眼 底 出血 的 眼 底病 理 改 变 , 邪 在 营 、衄 等 属
湿 , 基 本方 去 生地 黄 , 三七 1 ,I 1 , 用 加 5g 川 芎 0 g 白芍 6g 桃 ,
4 典 型 病 例
3 1只眼 。经眼 科 常 规 检 查 及 裂 隙 灯 、 眼 镜 检查 确 诊 。7 检 8 只眼 中 , 血压 性 眼底 出血 2 高 8只 眼 , 网膜 静 脉 阻 塞 2 视 0只 眼 ; 尿病 性 眼底 出 血 2 糖 4只眼 , 网 膜静 脉炎 眼底 出血 2只 视
剂 , 愈。 痊 5 讨论
g 黄连 3g 连翘 1 , , , 2g 金银 花 1 , 参 1 , 兰 1 , 2g 丹 5g 泽 5g 地
龙 1 , 5g 茯苓 2 。② 出血 中期 : 0g 出血颜 色 变淡 , 视网 膜水 肿 减轻、 出现 灰 白 色 斑 块 。 治 宜 清 营 透 热 、 血 化 瘀 、 渗 利 活 淡
块 。治宜 清 营透 热 、 阴祛 瘀 、 坚散 结 。基 本方 去 生地 黄 、 滋 软
黄连 、 加麦 冬 1 , 5 g 沙参 1 , 5g 炙甘 草 1 , 鳖 甲 1 , 0g 炙 5g 乌贼
骨 1 。 5 g
3 治 疗结 果
收 稿 日期 :0 2—0 —2 20 6 7 作 者 简 介 : 宏 ( 9 0一 ) 男 , 族 , 南 辉 县 人 , 学 本 科 毕 刘 16 , 汉 河 大
仁 1 , 花 1 。 ③ 吸 收 期 : 网 膜 上 出 现 陈 旧 性 出 血 斑 5g 红 0g 视

眼底出血好的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眼底出血好的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眼底出血好的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眼底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在临床上,中西医疗法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中国传统医学中,认为眼底出血与肝火上炎、肾虚阳亏、气血不足相关,因此,中医治疗眼底出血主要从调节肝肾功能、扶正气血、清热解毒等方面入手。

本文将从中医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医治疗眼底出血的方法。

一、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治疗眼底出血的重要方法,可以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

例如,如果是因肝火上炎引发的眼底出血,可以选用清热解毒、平肝息风的中药方剂。

如果是因气血不足引发的眼底出血,可以选用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沉香、龙胆草、枸杞子、当归、川芎、红花、丹参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眼底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通过针刺眼部穴位,调节气血,促进病灶的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风池、睛明、眼眶等。

3.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也是中医治疗眼底出血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贴敷于眼部,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虎杖、金银花、石膏等。

4. 中药眼药水中药眼药水是治疗眼底出血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滴入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眼药水,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蒲公英、板蓝根、霜降梅等。

二、注意事项1. 饮食调理对于眼底出血的患者,饮食调理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饮食对身体的健康很重要,因此,患者在饮食上需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等,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油腻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2. 睡眠调理睡眠也是治疗眼底出血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睡眠质量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因此,眼底出血的患者需要注意调整睡眠质量,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3.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果眼底出血是由于某种基础疾病引起的,那么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达到治疗眼底出血的目的。

眼底充血的治疗方法

眼底充血的治疗方法

眼底出血,属中医血证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且容易造成失明的眼底病。

那么,有什么治疗方法吗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一一:证施治合理的选用中成药,中成药它是应用中药的复方制成的具有固定剂型的成品的。

如是要合理的选用,就离不开辨证的施治。

眼底的出血常见的有瘀血内停的、血热的妄行的、肝肾的亏损等证型的,可是选用适当的成药的治疗的。

二:血内的停证的外伤所致者是可用七厘散的,每天三次,或是三七的活血丸,每天三次,静脉的栓塞所致的患者,可是用消栓的口服液的,每天三次,或是消栓通的冲剂,每天三次,若是瘀血的内停、久积的不散者是可服血府的逐瘀丸的,每天三次,或是活血的通脉的胶囊,每天三次,每次两到三粒。

三:要限制动物的脂肪像是猪油的、肥肉的、奶油的等,含胆固醇多的事物像是蛋黄的、动物的内脏等也是应限制的,要是多吃的植物蛋白质黄豆的、绿豆、牛奶等,多吃的新鲜的蔬菜、水果,是可降低血中的胆固醇的,增加了血管的弹性以及致密性的。

苦瓜午餐肉:用苦瓜250克,洗净断头,掏去瓜瓤,装入午餐肉250克,充填紧实,上笼蒸熟,佐餐食。

能清热凉肝、明目润脾。

适用于热伤营血、眼内出血。

菊花决明汤:用茶菊花10克,槐花6克,决明子10克。

水煎,1日3次分服。

有清肝凉血之功。

尤其适用于高血压所致的眼底出血。

二枸杞子:枸杞其味甘、性平具有补肝益肾之功效,《本草纲目》中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中医常用它来治疗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健忘、目眩、目昏多泪、消渴等病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以及丰富的胡萝卜素,维他命B1、B2、C,钙、铁等,是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枸杞市场上硫熏、假冒产地等问题严重,建议选择陈志谦枸杞等一些专业品牌规避质量问题。

杭白菊:杭白菊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富含对眼睛有益的维生素A。

《本草纲目》道:菊能利五脉,调四肢,治头风热补。

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不过菊花性寒,建议与枸杞子、秋桑等组方为中医清肝明目的经典组方茶[菊启茶]泡饮,效果最佳。

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方法

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方法

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方法眼底出血是指眼球后段的视网膜、脉络膜或玻璃体内出血的病症。

眼底出血常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激光治疗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等疾病引起的视网膜损伤。

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眼底出血主要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视网膜的再生和修复,以及减轻炎症反应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当归、连翘、川芎等。

这些中药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具有消肿止血的作用。

中药治疗需要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和体质来配伍使用。

2.针刺疗法:针刺疗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对眼底出血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穴位有太阳穴、风池穴、睛明穴、眼窝穴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炎症反应,加速病变的恢复。

针刺疗法需要经过专业的中医针灸师操作,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疗程根据病情而定。

3.穴位按摩疗法:穴位按摩疗法是中医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可以用于眼底出血的治疗。

常用的穴位有阳白穴、太阳穴、风池穴、睛明穴等。

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刺激眼部的血液循环,加快病变的恢复,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按摩穴位的方法可以采用轻柔的旋转、推拿或按压的手法,每次按摩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每天进行2-3次。

此外,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还需结合调整饮食,避免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需要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具体的病情来确定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和配合,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同时,还需定期复诊,配合西医的治疗方法,全面地控制病情。

留香阁医案之眼底出血

留香阁医案之眼底出血

留香阁医案之眼底出血眼底出血是眼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眼底病,尤其是在老年人,伴随有全身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

眼底出血是由于眼底血管破裂,导致或者局部微循环障碍引起。

对于眼底出血的治疗,中医中药也是很不错的!最近连续看了几例眼底出血的患者,引起了我的注意,看来此病有一定的普遍性。

现举例谈一谈此病的治疗。

【病案一】王某,76岁,男性。

平时除有糜烂性胃炎外,无其他大病,视物模糊不清,玻璃体混浊,视力下降。

一日,在医院陪护老伴时,顺便到眼科检查了一下眼睛,结果被告知眼底静脉炎引起玻璃体积血,很严重,要立即手术。

患者和我较熟悉,打电话咨询我怎么办,我说中医就可以治疗。

此人身高1.75米左右,稍瘦,面略暗,视物昏花不清,耳稍聋,性情急躁,舌微红,苔白,脉弦硬,饮食二便尚可,精神还好。

我告之,动脉硬化引起的眼底出血,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肝火上亢引起的。

【处方】菊花10g、密蒙花6g、枸杞15g、生蒲黄30g。

7剂,代茶饮。

1周后复诊,眼睛视力好多了,也清凉多了,过去眼睛涩痛也好多了。

续服7剂,到医院做眼底检查,已无积血,玻璃体仍混浊,系老年退行性眼疾,至此,嘱常饮枸杞蒲黄茶,善后。

(古道瘦马医案)按:此案患者眼底出血重症,之所以敢承约用中医治疗,乃我多年治疗效果卓著,其中关键用药在于蒲黄一味。

我早年三十多岁时,曾因眼底静脉炎引起出血,用西药蝮蛇抗栓酶静脉推注1周,效果不明显,后参考有关文献,用失笑散1周治愈。

后因服用不方便,将此方精简为一味蒲黄当茶常饮,活血、降脂、软化血管三位一体,效果非常好。

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引起的眼底出血症中,常重用此药组方治疗,一般眼底出血均在半月内吸收痊愈。

故不私密介绍给大家分享。

【病案二】黄某,男,55岁,新疆乌鲁木齐人,高血压合并眼底出血,来西安计划做眼底手术,后经女儿劝阻,先看中医不效再手术,听之(该女在西安工作,我曾为其治疗过严重痤疮,痊愈,故笃信中医)。

此人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睡眠差,腰腿酸软无力,饮食二便尚可,血压190/120mmHg。

眼底出血症秘方

眼底出血症秘方

眼底出血症秘方眼底出血症秘方14.1 槐花侧柏汤【来源】石守礼,《新中医》(3)1990年【组成】槐花、侧柏叶、仙鹤草、旱莲草、生蒲黄、连翘、生地、白芍各15克,炒荆芥、焦栀子各10克,茜草、黄芩各12克,小蓟、白茅根各30克,三七粉3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化瘀。

【方解】眼底出血,多责之于肝肾,因目为肝之窍、瞳神为肾所主,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则相火易动,火妄动则易致血热;怒气伤肝,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火上炎,灼伤脉络,致血溢络外,或胃火上燔,或肝郁瘀阻,逼血于外所致。

归之多因火邪犯血,血热妄行而致。

本方由十灰散、槐花散、小蓟饮子加减化裁而成。

方中槐花,侧柏叶、山栀子、小蓟、茅根、连翘、黄芩清热凉血止血;生地、白芍、旱莲草滋阴清热凉血;仙鹤草、炒荆芥收敛止血;茜草、生蒲黄、三七粉行血祛瘀。

据现代药理研究,槐花及连翘中含有丰富的芦丁,它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降低血压以及止血之作用。

故可用于各种类型的眼底出血。

【主治】眼底出血症。

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底病中。

【加减】胃纳差,加炒白术;便秘,加大黄;血压高者,加益母草、川牛膝;视网膜有水肿者,加车前子;出血吸收后,减白茅根、小蓟、焦栀子、侧柏叶、荆芥,加当归、玄参;出血渐吸收,有机化物或有硬性渗出时,减焦栀子、侧柏叶、荆芥,加夏枯草、海藻、昆布;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疗效】治疗30例(32眼),结果出血完全吸收者20只眼(黄斑出血1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5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各7只眼);出血大部分吸收者6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各3只眼);出血不见吸收或反复出血者6只眼(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出血者5只眼,黄斑出血1只眼)。

治愈好转率为81.25%。

在出血吸收之病例中,服药剂数最少为10剂,最多为310剂,5例病程在1年以上患者中,只有1例吸收,且服药剂数最多。

中医治疗眼底出血最佳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眼底出血最佳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眼底出血最佳治疗方法1.眼底出血的定义眼底出血是一种由视网膜病变和本身病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眼底出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所共有的特征。

全身性血管、血液性病变都可以从视网膜及其血管反应出来,同时也可直接引起视网膜的出血性病变。

2.治疗原则出现眼底出血后首先要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和精神紧张,做好血压、血糖等的控制。

目前现代医学采用激光疗法、纤溶制剂、抗血小板聚集剂等方法治疗,这些疗法在临床运用中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恢复视力远不理想。

医以调理为主,主张全身辨证施治,对于眼底出血治疗效果非常不错,而且没有副作用,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都会首先考虑中医疗法。

3.西医治疗方法西医主要采用激光疗法,纤溶剂、抗血小板凝聚剂等方法治疗。

激光具有的波长的一致性、方向性好等优点,可以应用不同波长的激光,目标准确地针对眼球的不同组织发挥作用。

激光治疗眼底病为无痛性治疗,疗效确切,激光不是放射线,对人体无伤害,对正常的眼组织无损害,不需住院,不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

激光治疗的目的在于巩固或改善现有的视力,降低恶化的危险,减除失明的威胁,防止并发症,即使光凝很成功,以后的病情也可能复发,光凝后需定期复查。

激光疗法临床上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治疗已经存在的重生血管和控制病情,但不能阻止新的重生血管的形成,对瘀血的进一步吸收,恢复视力,预防病情反复发作,远不如中医药理想,目前中医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许多疾病,对眼底流血的治疗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用之不当,会发生副作用,根据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的理论来指导用药比较好。

4.中医辨证施治就现代医学而言,眼底出血是眼科的常见病症,临床上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所致眼底出血较常见。

在我们的本科七版《中医眼科学》教材中也重视了辨病和中医辨证的结合,将眼底出血分归于“络损暴盲”、“络阻暴盲”、“视瞻昏渺”等疾病范畴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眼底出血症秘方
1.槐花侧柏汤【来源】石守礼,《新中医》(3)1990年【组成】槐花、侧柏叶、仙鹤草、旱莲草、生蒲黄、连翘、生地、白芍各15克,炒荆芥、焦栀子各10克,茜草、黄芩各1 2克,小蓟、白茅根各30克,三七粉3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化瘀。

【方解】眼底出血,多责之于肝肾,因目为肝之窍、瞳神为肾所主,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则相火易动,火妄动则易致血热;怒气伤肝,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火上炎,灼伤脉络,致血溢络外,或胃火上燔,或肝郁瘀阻,逼血于外所致。

归之多因火邪犯血,血热妄行而致。

本方由十灰散、槐花散、小蓟饮子加减化裁而成。

方中槐花,侧柏叶、山栀子、小蓟、茅根、连翘、黄芩清热凉血止血;生地、白芍、旱莲草滋阴清热凉血;仙鹤草、炒荆芥收敛止血;茜草、生蒲黄、三七粉行血祛瘀。

据现代药理研究,槐花及连翘中含有丰富的芦丁,它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降低血压以及止血之作用。

故可用于各种类型的眼底出血。

【主治】眼底出血症。

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底病中。

【加减】胃纳差,加炒白术;便秘,加大黄;血压高者,加益母草、川牛膝;视网膜有水肿者,加车前子;出血吸收后,减白茅根、小蓟、焦栀子、侧柏叶、荆芥,加当归、玄参;出血渐吸收,有机化物或有硬性渗出时,减焦栀子、侧柏叶、荆芥,加夏枯草、海藻、昆布;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疗效】治疗30例(32眼),结果出血完全吸收者20只眼(黄斑出血1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5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各7只眼);出血大部分吸收者6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各3只眼);出血不见吸收或反复出血者6只眼(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出血者5只眼,黄斑出血1只眼)。

治愈好转率为81.25%。

在出血吸收之病例中,服药剂数最少为10剂,最多为310剂,5例病程在1年以上患者中,只有1例吸收,且服药剂数最多。

32只眼经治后视力几乎都有提高,最好者视力由指数/1尺增加到1.0,而且有些患者的未出血眼经过治疗后,视力也有所提高,说明中药确有增视之作用。

14.2生蒲黄汤
2.【来源】陈达夫,《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生蒲黄25克,旱莲草、藕节各30克,丹参20克,丹皮、生地、郁金各15克,荆芥炭、山栀子各10克,川芎、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方解】血灌瞳红,多因血热妄行,不得循经所致。

故方中用蒲黄、旱莲草、藕节、荆芥炭凉血止血;丹皮、山栀清血中郁热;丹参、生地、川芎养血活血,可使肝血得养,止血而不
留瘀;郁金疏肝行气,清心凉血;甘草和中,调和诸药。

诸药协同,具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用于眼内出血症,有肯定疗效。

【主治】血灌瞳仁。

适用于眼内出血症。

【加减】热象偏重者,加元参、茅根、侧柏叶、茜草炭;出血多者,加仙鹤草,血余炭、百草霜;肝阳上亢者,加夏枯草、石决明、天麻、钩藤;心脾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如果心肝两经热邪极重,可合犀角地黄汤。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

14.3排血汤
3.【来源】陈国秀,《中医杂志》(10)1990年
【组成】当归、赤芍、川芎、丹参、黄芩各12克,景三七30克,生地、金银花、丹皮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凉血,消肿止血。

【方解】本方以四物汤为基础,熟地改生地,白芍改赤芍,清热凉血兼祛瘀止痛。

伍以川芎活血行滞;当归补血和血;景三七、丹参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丹皮清热凉血;黄芩、金银花清热解毒。

诸药协同,共奏清热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

【主治】眼内出血(如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前房积血等)。

中医称之为“血灌瞳仁”。

【加减】临床运用,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

如热甚者,加茅根、大小蓟一类;寒者,加温中散寒的肉桂、炮姜,并能促进血行;阴虚者当滋阴养血以固本;若舌质深红发紫或见紫斑点者,须伍以桃仁以强化逐瘀之力。

【疗效】治疗20例21只眼,结果显效14只眼(占66.6%),有效6只眼(占28.7%),无效1只眼。

总有效率为95.3%。

治疗时间最短为2周,服药8剂,最长为6周,服药2 4剂。

一般病情较轻或初患病者,治疗1周即可见效。

14.4眼底出血方
4.【来源】李儒珍,《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①太子参30克,淮山药15克,白术10克,茯苓、仙鹤草、紫珠草、生地黄、白茅根各15克,林子尖、地榆炭各10克,阿胶珠、白芨各15克,白芍10克,生藕节3 0克,女贞子15克,炙甘草10克。

②太子参30克,淮山药15克,白术10克,茯苓1 5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丹参20克,田七末3~5支,益母草12克,仙鹤草、白芨各15克,浙贝母、夏枯草各12克,炙甘草3克。

③北黄芪、党参、五灵脂、生蒲黄各15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田七末3~6支,丹参15克,枳实、五倍子、透骨草各12克,牡蛎30克(先煎),海藻10克,玄参15克。

【用法】随证选用一方。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①益气健脾,凉血止血;②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明目,凉血止血;③补气益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止血。

【主治】眼底出血症。

一般乃眼底由于老年动脉硬化或青年视网膜反复出血之血热妄行所致。

辨证论治,区分3期用药:眼底前期出血(多由于肝火血热上炎,脾虚失运,脉络不通等)
用方①;眼底中期出血,一般在经过方①疗程3~4周,治疗效果欠佳,即转入中期,可选用方②;眼内后期出血可用方③。

【加减】方①和②可随证加减。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附记】临证应用,应随证选用。

用方①可连服2~3周,出血即行停止、吸收、视力进步。

若证转中、后期可选用方②或方③,用之多效。

14.5止血化瘀汤
5.【来源】莫继馨,《新中医》(6)1987年
【组成】当归、炒丹皮、炒白芍、白芨、黄芩、连翘、侧柏炭各6克,炒荆芥3克,决明子、旱莲草、生地、夜交藤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方解】本方是已故名老中医莫维馨治眼底出血诸症的经验方。

系根据数十年眼科临床经验创制而成。

方中生地、丹皮、白芍、当归、侧柏炭、荆芥炭、旱莲草等七药为不易之品,此七药既可止血,又可行血,可谓动静结合,深得配伍之妙。

黄芩、连翘、决明子,清热泻火;夜交藤、白芨,养血、活血、止血。

合而用之,共奏活血化瘀,凉血止血之功。

【主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底出血)。

【加减】服药后到出血停止,视力开始好转时,加大蓟炭6克,桑寄生10克。

用治各种眼底出血的加减:外伤性出血,每用刘寄奴、川续断;高度近视继发黄斑部出血,佐以桑椹子、枸杞子、熟地易生地;糖尿病眼底出血,酌增淮山药、天花粉、首乌、玉竹、黄精;视网膜静脉血栓,配合丹参、川芎、王不留行;妊娠毒血症眼底出血,选加桑寄生、双钩藤、半枝莲。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赵经梅临床验证效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