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合集下载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课提纲(胡先元)2011-05-18一、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最终选择。

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当时的出路有三条:一是限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干,长期平行发展;三是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三条道路中,中国的近代历史已经表明,第一条道路走不通;第二条道路实际上也行不通,不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惟有第三条道路,才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为中国人民选择这条道路奠定了基础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

新时期伊始的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我们党要在中国的建设问题上,完成当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完成的开创自己道路的任务。

他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1980年1月,他又提出,在发展经济方面,要“寻找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能够快一点、省一点的道路”。

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他又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pt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pt
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6
(三)、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四个阶段(主线)
1、1978——1982 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的四年。 在“解放生产力”上的显著成效,就
其在“解放生产力”上的显著成效:中国总体上进 入小康社会。
10
4、2002——2008
党的十六大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 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纲领。经过十六届三中全会到 2007年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 大战略思想。
21
收入分配改革阻力重重
《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 则》(即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2004年已经启动, 2007年-2009年间前后举行了6次征求意见讨论会 的草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多部门参与制订。 2010年3月曾上报国务院,后被退回,目前仍在修 改过程中。目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在国民收入分 配问题专题调研报告中提出,尽快出台收入分配 改革方案。
——十七大报告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 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
(一)、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点 (三)、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四个阶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特点
4
(一)、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1、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19
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那就是政府的良知
20
收入分配结构的理想模式:橄榄型分配 结构——中间大,两头小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金秋十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胜利召开。

这次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报告描绘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领导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人知道,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帝国主义列强的残酷侵略和国内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统治,使得国家贫弱,民族危难,社会动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处于灾难中的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历史任务。

为了抵御外国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

一切不甘屈辱和压迫的阶级、阶层和人士都在探索国家的出路,提出自己的救国主张。

无数志士仁人,为此历经艰难险阻,不畏流血牺牲。

林则徐点燃的虎门销烟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彰显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爱国精神。

19世纪50到60年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但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起义终于失败了。

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高举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主张维新变法,革除积弊,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马绍孟任大奎摘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

为何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何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题目就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向世界作出的一个庄重的政治宣示和历史选择。

特别是在又一次决定人类历史命运的21世纪,人类文明面临深刻挑战,这个庄重的宣示和历史选择,具有巨大的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就是遵循人类文明发展基本规律,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与时俱进,保持时代精神。

她赋予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以思想灵魂、前进方向、发展动力。

正如报告所指出的,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事业的灵魂、行动的指南。

她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回答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党执政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的理论结晶。

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实践,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正确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崛起、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治国理政的根本任务,也是各族人民的历史愿望。

建国以来,我们经过几十年艰苦曲折探索,终于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实现了由低收入向高收入(人均GDP由252美元上升到5432美元)、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信息社会的跃升,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历史变迁的奇迹。

我国国际地位快速提升,仅仅三十多年时间,先后超越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由世界第八大经济体上升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影响力迅速提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在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什么道路,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

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进行长期艰辛探索,才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夺取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进而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进人社会主义时期以后,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又开始了对中国建设道路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无论理论和实践都取得重大成果,但是总体上说并不成功,尤其是十年“文革”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

“文革” ,结束之后,我们重新进行探索。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的探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始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第一次给这条正确道路冠了一个名字,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29年来,这条道路从开辟到逐步充实、完善,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富有成效,越走我们越充满信心。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一个完整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句话,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点,概括起来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二)那么,这条道路是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呢?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三)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是因为“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它是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的活生生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社会主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者:黄文虎来源:《群众》2009年第10期胡锦涛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三个坚定”。

首先强调“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意义特别重大。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一切企求拯救中国、振兴中华的政党团体、志士仁人皆面临两大历史责任:一是要赶走帝国主义,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二是发展经济、造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完不成第一个历史使命,就不可能有第二个历史使命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业绩,从中国国情出发,成功地领导并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独立自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就此完成了肩负的第一个伟大历史使命。

实现了把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为继续完成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民族振兴需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为此,新中国诞生后。

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为发展经济、造福人民。

实现民族振兴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

然而,怎样的社会主义才适合中国?邓小平同志概括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课题。

党在这个问题上走过弯路,在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年代里。

出现了脱离中国国情、照搬照抄、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情况。

其结果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民族复兴的愿景变得遥遥无期。

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曾经解决了救中国的问题,而如何发展中国、振兴中华,则需要解放思想,探索创新。

浅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浅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浅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者:王晓华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本文解读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概括,阐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及措施。

要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要明确奋斗目标,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概括;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作为大会的主题,再次强调了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

毛泽东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我国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拨乱反正,果断地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严重错误,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在我们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作出科学概括的是党的十七大报告。

其具体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1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中,重申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科学概括。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沿着自己探索的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在实践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发展方向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通过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点和核心理念,以及其成功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来探讨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点包括经济建设的主线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等。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经济建设作为发展的主线。

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措施,迅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中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理念。

中国将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通过精准扶贫和社会保障的措施,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实现了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强调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原则,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保障了中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坚定文化自觉,推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实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中国的发展道路不是照搬西方模式,而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条件制定的,因此更具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主备: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印度]甘地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必须坚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坚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运用历史的观点,提高对我国的基本国情的认识能力。

★知识: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
【重点难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相信自己,我能行)
1.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2.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合作探究(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三、课堂检测(查缺补漏,弥补不足 )
1.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
A.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保证
D.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四项基本的内容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面对从未遇到的所有问题,我们判断改革成败的出发点和根本判断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四、课堂小结(内化巩固,点拨提升 )
整理本节所学知识要点。

五、拓展提升(开阔视野,增加见识)
1. 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3.社会主义的第一任务是什么?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