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国、日本三国动画的特点
日本、中国、韩国、美国这四个国家的动画有哪些区别

日本、中国、韩国、美国这四个国家的动画有哪些区别
日本的动漫是有政策支持什么的,而且开放度很大,也不能说很黄很暴力。
因为有很多都是很有教育意义、浪漫色彩、值得深究的。
因为动漫的出产数量很大,而且为了赚钱会 ... 相当多青少儿年龄段的人看。
而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的片子也有,最为人民了解的就是宫崎骏的动画,特别是《千与千寻》,曾获得75届奥斯卡动画金奖。
中国动画片由于种类繁多、民族风格独特以及 ... 精良而被国际动画艺术界誉为“中国动画学派”。
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动画片逐渐与发达国家拉开差距。
由于缺少有影响力的国产作品,国外动画片趁机大量涌入,国内动画市场80%以上被美国、日本等国的动画片所占据。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包括动画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国动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韩国的了解不是很深,因为韩国的动画也是和中国的一样(技术上、 ... 团队等比中国高)在起步阶段,而且传入中国国内的比较少,所以我也不是很了解。
美国的动画大多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像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很多都是英雄色彩浓烈的。
当然也不缺乏浪漫色彩的还有可爱的搞怪的。
总的来说,美国的动画给人的感觉就是英雄、王子之类的凸显个人主义的动画。
另外法国的动画是充满了超级浪漫色彩的和发人深省的,印度的动画给人浓烈的宗教(或者说是神话比较合适)味道。
举例对比分析中,美,英,三国动画艺术特色

举例对比分析中,美,英,三国动画艺术特色动画艺术是19世纪末以来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各门类艺术结合的产物。
动画艺术创作正在很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由于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政治和地理环境的发展不平衡,导致各个国家的动画创作也存在着诸多不同和差异。
动画自产生之日起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
中国动画在中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中有了一定发展,且与外国动画相比,又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
下面我们就以中、美、日三国为例,比较三国之间动画创作的差异,以期对我国民族动画艺术的发展得到一些启示。
动画艺术是指艺术家运用技术和艺术手段,使静止的角色形象活动起来,并赋予生命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并借助于象征和想象,去反映人们的理想、生活和愿望,是一种具有高度假定性的艺术。
动画中的形象和空间环境遇用绘画、雕塑等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采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摄制而成。
如中国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和美国的《白雪公主》、《狮子王》等影片都属于这种方法。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运用三维软件(Maya、3DMAX等软件)制作的动画片越来越多,它是通过计算机创建得的数字模型生成的,有真实空间感的背景和立体的人物造型,具有逼真性的特点并有强烈的视听震撼力。
像迪斯尼出品的《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和《怪物公司》都属此类。
无论上面的那种制作方法其生成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从20世纪20年代,“万氏兄弟”摄制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开始,揭开了中国动画片发展的序幕。
中国动画至今已走过了80余年。
中国的动画事业也犹如一叶扁舟,在历史的长河中,驶出了极不平静的历程。
1941年,“万氏兄弟”摄制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国内外上映,在亚洲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奠定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
1948年摄制的动画片《瓮中捉鳖》为新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浅析美中日欧动画特点

浅析美中日欧动画特点0016 王晓曰这学期学习了动漫专题这一门限选课,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后了解了美洲、欧洲,日本,中国等地的动画。
由于历史,文化,政府等原因,不同地方的动画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关于几国动画人物的特点。
由于观看的动画电影有限,所以就只是从本学期老师组织观看的几部电影来说。
美国动画: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每部美国动画片里总会有一个滑稽可爱而又略微带点傻气的形象,而大多数都是动物形象,比如说《长发公主》里的马,《怪物史莱克》里驴子,《骑士歪传》里的驴子等。
美国动画中的主人公大都不是“人”,即使是人形象大都也极其夸张,比如说史莱克。
美国的动画大都是描写动物世界的故事,以动物的角度来表现现实世界的问题,也许这样做是出于易于被观众所接受,更加风趣幽默。
大头大眼大手大脚也是美国动画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而且人物的造型一般比较“丑陋”,史莱克,长毛怪是典型的代表。
欧洲动画:看的欧洲动画比较少,就《掌门狗》系列而言,欧洲动画的人物大都为细长的,细细的胳膊跟腿,长长的鼻子是其突出特点,也许这本身就是欧洲人种的特点吧。
人物造型也比较丑,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观众会慢慢接受这些形象。
日本动画:日本动画突出的特点就是身材比例极好,正如老师说过的个个都是“九头美女”,人物造型都比较漂亮,而且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人”。
大眼睛,小鼻子(甚至没有)是其突出特点。
并且对许多东西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他们的比例一般都很夸张,比如《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的人与交通工具的比例,有时我们都担心那些交通工具是否能承载影片中的人物。
中国动画:人物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人物特点,如《宝莲灯》里的沉香,土地爷,三圣母等,而且也不难发现,中国也在尝试向美国、日本等地学习,比如说《宝莲灯》里的小猴,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长发公主》里的变色龙。
此外,美中欧三地的正反派人物从造型上我们就很容易辨认出,无论是长发公主的妈妈,还是掌门狗里的维克多,还是二郎神。
各国动漫特点

日本动漫日本动漫最为吸引人的一方面是它的故事性,对故事情节更是能产生种种争论。
比如《名侦探柯南》中关于幕后首领,《反叛的鲁鲁修》关于鲁鲁修的正邪之道等。
在叙述及表现中悬念迭生,不乏紧张刺激的元素。
同时更有众多作品贴近生活,叙述亲情、爱情、友情,以及人的意志及追求。
如《Clannad》的温馨及催泪,《未闻花名》友情的追思等。
题材的丰富,故事的引人入胜,又不乏给人深深的感动,这正视日本动漫所彰显的强大魅力。
同时,日本动漫表现手法上则比较细腻,注重刻画角色内心世界,人物关系情感错综复杂,具有一定的文化深度。
人物塑造的成功是其又一大特点。
日本动漫中的人物每一个都是立体的鲜明的,每一个人都有做某件事情的理由和意义,即使是一个反面角色也是让人认可的,甚至还有人向往。
日本动漫中没有绝对的善恶,当重重迷雾揭晓后,有时候会惊叹性地让人发现善与恶的转化,或者更多地对反面人物报以同情。
人物心里的矛盾,也体现着一种深深的哲学性。
具有很深的本土文化根源,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发展,日本动漫文化是繁荣的,也使其形成了动漫产业的发达。
日本将动漫作为日本文化对外输出的载体,在进行大规模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的同时,更重视动漫的的品牌效应,积极扩大原创产品,努力开拓衍生产品市场,展示日本形象。
总而言之,日本动漫是成功的,充满生命的。
美国动漫美国动漫更多只被称为美国动画。
因为比起日本丰富的漫画作品,美国更多的是动画的形式,梦工厂和迪斯尼代表着美国动画的成就。
和日本相比,近几年没有日本来势凶猛,但是在影院动画中,美国还是在全球范围内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引领着最先进的动画技术。
美国动画的一大特点就是它技术的发达,无论从特效制作还是音响效果,都是美国遥遥领先。
在影院同观赏美国大片一样,美国动画无疑将带来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同时,将新兴的3D技术融入动画中,无疑又将是一大突破。
但是,视觉上的盛宴伴随着是直接财力上的投入,沿袭着hollywood一贯的大手笔制片体制。
中、日、美三国动画创作中民族风格与个性特征之我见

中、日、美三国动画创作中民族风格与个性特征之我见一民间美术与动画创作西方有句民谚说:“生活是自然的,舞蹈是风格的”。
艺术的本质是独创的,是只有通过个体才能实现的。
正是因为有了独特的个性,每个舞种才会像注入了兴奋剂一样,裂变出许多异彩纷呈的剧目,具象地绽放在舞台上。
同样,动画作为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每一部动画短片都是创作者个人的思想结晶。
中国民间美术是在丰富的民俗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是民俗的物化与载体,而动画创作之所以要从中汲取艺术元素和创造灵感,主要是因为它和动画艺术一样以视觉的审美形式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民间美术最大的特点是使用线条、剪影、体积等视觉符号进行创作,经过作者的提炼概括成为一个夸张的形象,并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观念和思维特征。
这与动画造型创作又有几分类似,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从中汲取创作的养料。
而每个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对动画创作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二中国、日本、美国动画创作中的本土化比较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绘画、雕塑、建筑、服饰以及戏曲、民乐、剪纸、皮影、年画等民间艺术,为各种类型的动画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借鉴材料和创作语言。
例如《大闹天宫》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牧笛》等水墨动画片则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骄傲的将军》当中,将军的脸谱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充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金色的海螺》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也使中国的民间艺术得到发扬。
美国这一动画大国,其作品大都采取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为题材,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还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
人物造型接近生活、动物形象则作大幅度的夸张与变形,适合绝大多数人的审美品味、迎合了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动漫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在世界范围内,中日美动漫一直是最受关注和热爱的动漫产业之一、本文将从故事题材、艺术风格和市场影响等方面比较中日美动漫的不同之处。
首先,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上存在差异。
中日动漫通常涉及到的题材包括奇幻、武侠、古装、都市生活、校园生活等,同时也包含一些具有深度和哲思的题材,如人性、社会问题等。
相比之下,美国动漫相对更多地涉及超级英雄、科幻、冒险等题材。
美国动漫更注重角色的个性和冒险故事的发展,而中日动漫则更注重情感和关系的建立,对角色的心理和成长过程有更深入的描写。
其次,中日美动漫在艺术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中日动漫通常采用了较为夸张和卡通化的画风,线条简单、色彩鲜艳,注重表现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给人以活泼、可爱的印象。
而美国动漫则更多地运用了写实和细致的画风,色调更加暗沉,给人以成熟、严肃的感觉。
两者的不同艺术风格反映了中日美文化差异,也能够吸引不同风格的观众。
最后,中日美动漫在市场影响力方面也有所不同。
日本动漫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非常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出口量和观众群体广泛,成为日本重要的文化输出品。
中国动漫则相对来说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较弱,尽管国内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美国动漫则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动漫产业之一,拥有大量的粉丝和庞大的市场。
综上所述,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艺术风格和市场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日动漫注重情感和关系的建立,画风夸张、色彩鲜艳,市场影响力在日本比较强大;美国动漫则更注重冒险故事和角色个性,画风写实、色调暗沉,市场影响力全球较为广泛。
同时,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特点,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中日美动画特点范文

中日美动画特点范文动画是一种以图像作为基础,通过技术手段产生动态效果的艺术形式。
在世界范围内,中日美三个国家的动画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突出,并且各具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日美动画的特点,分别从故事性、画风、制作技术和市场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日美动画在故事性上呈现出不同特点。
中国动画着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注重历史和民族情感的表达。
例如,在中国动画《大闹天宫》中,通过改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西游记》,表达了对家国情怀和友谊的赞扬。
而日本动画注重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展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成长的过程。
例如,在日本动画《千与千寻》中,主人公千寻在一个奇幻的世界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成长,通过她的经历来探讨人性和成长的问题。
相比之下,美国动画更注重幽默和娱乐性,并且多以明确的教育目的为基础,注重人物的个性和冲突,以及情节的发展和结局的悬念。
其次,中日美动画在画风上也呈现出不同特点。
中国动画多采用传统绘画技法,注重线条和色彩的表现。
例如,在中国动画《大鱼海棠》中,采用了传统的水墨画风,强调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美学的价值。
而日本动画则多以全彩绘制为主,线条更加细腻,并且注重人物设计的可爱和可塑性。
例如,日本动画《千与千寻》中,人物形象可爱又富有个性,极具辨识度。
美国动画以3D立体画风为主,注重逼真度和特效的呈现。
例如,在美国动画《冰雪奇缘》中,通过精细的CG制作技术,展现了逼真的雪景和主人公的肢体语言。
再次,中日美动画在制作技术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动画制作技术相对滞后,一般使用传统的手绘和传统动画技法,制作周期长。
虽然如今中国动画也开始使用数字制作技术,但整体还有待提高。
日本动画则以2D动画制作为主,注重手绘技术和细节的表现。
日本的动画制作流程非常完善,从故事构思到脚本创作,再到角色设定和动画制作,各个环节都非常专业。
而美国动画以3D数字制作为主,注重对图像的精细处理和特效的呈现。
美国动画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特效和渲染技术,使得画面更加真实和生动。
中日美动画特点范文

中日美动画特点范文首先,中日美动画在画面风格上有所不同。
中日动画的画风更加写实,注重细节和逼真度。
中国动画通常采用梦幻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风格,以及寓意深远的象征性动画元素。
而日本动画则更注重人物角色的可爱和夸张表现,有着明亮丰富的色彩,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美国动画的特点则在于华丽的特效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常使用三维立体动画技术,创造出逼真的画面和特殊效果,如《疯狂原始人》和《冰雪奇缘》。
其次,中日美动画在故事内容上有所不同。
中日动画更注重传统文化和哲理的表达,常常涉及历史和神话故事,传播中国和日本的传统价值观。
例如,中国动画《大闹天宫》以《西游记》为背景,通过孙悟空与天宫的冲突,展现了忠诚和勇气的精神。
而日本动画则更加关注人物的成长和情感描写,常常围绕着少年和少女的冒险故事展开,如《龙猫》和《千与千寻》。
美国动画则更加注重幽默和娱乐性,常以喜剧和冒险为主题,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功夫熊猫》和《变形金刚》。
再次,中日美动画在音乐和声音效果上有所不同。
中日动画常常运用传统音乐元素和配乐,如古筝、金雅琴等,营造出浓郁的东方氛围。
同时,中日动画也非常注重声音效果的处理,尤其在角色配音方面非常重视声音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美国动画则更倾向于采用流行音乐和原创歌曲,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例如《冰雪奇缘》的主题曲“Let It Go”。
美国动画也注重音效的运用,通过立体声和环绕声效果,创造出逼真的听觉体验。
最后,中日美动画在市场影响力和发展方面有所不同。
日本动画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精美的画面和复杂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全球的观众。
日本动画制作行业也非常发达,拥有众多的优秀制作公司和才华横溢的动画师。
中国的动画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不断有优秀作品涌现,如《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
而美国动画则一直是全球动画产业的引领者,其优秀的制作技术和故事创作能力,使得美国动画成为全球动画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综上所述,中日美动画在画面风格、故事内容、音乐和声音效果以及市场影响力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国、日本三国动画的特点
摘要:中国、日本、美国的动画的特点,他们以不同的风格形式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关键字:动画、特点、技术、内容
中国动画学派以独特的风格和视角,在世界动画舞台上有着特殊的一席之地。
下面谈谈中国动画的独特之处:
第一:强调内容的健康性。
中国动画片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这里没有血腥,更没有色情。
第二,形式不拘一格。
上下五千年、悠悠文明史,造就了中国动画片百花齐放的格局。
同是水墨动画片,就可以运用多种风格的画意。
齐白石、贾又福、李可染的笔法在不同的动画当中体现了不同的风格。
第三:坚持民族绘画传统。
中国的动画片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绘画到雕塑,从剪纸到皮影,很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好材料。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对本土现实生活的提纯,使中国的动画片呈现地道的中国风貌。
例如:《三个和尚》借鉴了中国戏曲风格;《骄傲的将军》表现的是京剧风格;《渔童》、《牛冤》等剪纸片吸取的是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
再例如,《大闹天宫》成功运用了中国古代寺观壁画;《鹿铃》、《山水情》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而《南郭先生》、《火童》则融合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刚健风格。
与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欧美等国的魔鬼、魔法、巫术不同,中国动画片中描写的神仙、鬼怪、法术也完全
本土化,像手持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行走驾云的太白金星;爱管闲事的土地爷,还有顺风耳、千里眼、人参娃娃……这些都完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风”,即使绘写现代生活的动画片,也都纯然是一派中国气概。
我们不仅看到了《米老鼠和唐老鸭》这样优秀的动画片,我们同样看到了迪斯尼乐园这样享誉世界的娱乐场所。
这就是现代卡通艺术的发展之路:不仅要有一个系统的文化产业,更要有完善的产业链条,逐步实现卡通产业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
而它的发展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水平与大众文化消费观念。
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国卡通始终处于产业化的边缘,没有能够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令人欣慰的是,近十年来,中国的卡通业也正在朝着“产业化”和“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情况,所以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上我们又会面临新的考验。
日本现在是世界上的动画强国。
近年来,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十分流行,不仅在青少年人群中倍受追捧,很多成年人也对其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他们观看影片、在线交流、模仿片中人物,这些行为都值得关注。
但更应引起注意的是日本动画片风靡的原因,尤其是日本动画片的主题、题材与文化意蕴等。
故事动画片所描述的故事,不管是侦探型故事,还是人与自然的故事,亦或是记录高中生活的现实题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值得关注。
普适性的主题日本动画片包含了许多人类普遍关注的主题。
如《中华小当家》表现了小当家的奋斗史;《海贼王》反映路飞冒险,还有很多的作品表现了主人公的友情与爱情等亘
古不变的主题。
宫崎骏的作品作为日本动画片的杰出代表,它在貌似浅显的动画中展现的是人性的真、善、美,讨论的是环保、科技发展,以及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等具有现实意义且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
作为已经遗忘了童真和童趣的成年人,你可以轻视动画,却不可以无视这些动画的深刻之处。
这些现实且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的主题当然不仅为日本人所独享,而且是全人类都认同的一些思想、品质与行为,让我们获益良多。
美国的电视动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搞笑动画(一般是全年龄,但也有些是成人向的),另一种就是基于美国个人英雄主义而产生的诸多超级英雄动画(包括蝙蝠侠、超人一类),画风一般不是夸张到极点(有时只能以抽象来形容),就是比较写实。
一般搞笑动画采用前者,超级英雄动画都采用后者(一般还严格遵从黄金分割,男主角基本上都是肌肉男+紧身衣)但在这两者并存的同时,也有少量根据童话、名著一类改变的高质量作品
而美国的剧场动画要丰富多彩的多。
题材也是现有题材和原创都有。
基本上,美国人把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区分开来,将前者脱离了动画的范围而纳入电影的范畴。
当今世界上,美国动画片和日本动画片占据全球动画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而这两种动画片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几乎可以说,我们看一部动画片,可以一眼就分辨出这部动画片是美国动画片还是日本动画片。
总的概括的来看,
日本动画片一般分两类主题:一类比较突显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主题,会以个人奋斗为线索以达到一个很高的目标。
而另外一类呢,则表达了成年人对于社会压力的抗争,希望回到为所欲为的小时侯. 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火影忍者等就体现了团队的力量,而蜡笔小新则是后者的体现。
这样也就使日本的动画题材包罗万象、层出不穷。
有冒险、神化类型,亦有校园生活类型,亦有悬疑推理类型,亦有以欧洲为背景的类型.也由于这样的原因,日本动画的年龄分差很大,有各种适合各个年龄段和各人性格特点的动画,但因为色情暴力或哲理等特点单一鲜明的突出,这样就缺乏适合全民观看的片子。
当然也有偏向文学性的题材,这类才是值得推崇的经典,很多作品都包含了很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日本式的人文关怀。
日本动画更多地体现了东方民族隐忍、含蓄的特征。
某种程度上甚至比我们中国人还更讲究简练与写意的风采。
他们对动画角色的二维处理,多少反映了对于国画技巧的承袭:要的就是那样的意境!那些角色的设计看似简单,和真实世界相差甚远,但创作人员一般通过出色的观察力赋予角色以鲜明的活力,使得那些平面的人物看起来是那么的有生命力,以至于观众根本不会在乎其视觉上“立体”与否,和整个画面的配合,寥寥几笔就能让观众感受到剧情想要传达的感受。
宫崎骏作品《龙猫》中有个叫“小米”的4岁小女孩,是超级顽皮+初生牛犊不怕虎型的性格,在视觉呈现上一个是简单的二维图像,可观众却从中感受到无限快乐的童趣,并且在心里留下深刻的美好回忆。
日本动画人物的心
理刻画上是非常细腻的。
但在人物造型上以作者的个人风格作为明显的外部特征。
如宫崎骏的影片中,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在《风之谷》中娜乌西卡,在《天空之城》中则是希塔,《魔女宅急便》中的淇淇,《龙猫》中的嗥月。
又如手冢治虫,《阿童木》和《大都会》其中的主要人物的造型也有相似之处等等。
而美国动画以主流动画为主,有较强的主流化倾向。
在美国,动画的对象是儿童。
动画题材单一,主要强调影片的教育作用和民族文化,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公认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
美国主流动画严格禁忌不同种族之间的婚恋,杀人,复仇。
反面人物总是被冥冥中的上帝惩罚,而不是某一具体的人,如《美女与野兽》中,野蛮的猎手加斯顿失手掉下深渊,《钟楼怪人》弗罗洛主教从巴黎圣母院的顶楼坠落等。
同时美国动画注重个人主义,崇尚自由, 狮子王,蜘蛛侠,绿巨人等等,大都反应了个人英雄主义的主题。
在画面人物设计上,好莱坞的3D动画电影在追求“外观”真实性的同时,也并没有丧失角色塑造的趣味性:那些3D角色在细节无限追求“逼真”的同时,整体形象设计上又具有传神的夸张性,往往能将角色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怪物史莱客》、《汽车总动员》等创造造型怪趣而细腻的3D动画了便是其典范。
参考文献:图书馆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