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中教坛第十三期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鼎尖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鼎尖教案冀教版四年级数学鼎尖教案篇1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27+85=113(人)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某6 6÷3某987=329某6 =2某987=1974(人) =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生版)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了解古代中国法律、礼教并用的治理手段。
1.从历史解释的角度了解先秦时期德治思想和法治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了解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儒家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的史实。
3.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宋以后理学以乡约的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讲的意义。
知识点01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背景(1)西周统治者建立了礼制,提出“敬天保民”思想。
(2)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3)诸侯国君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
(4)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①《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②郑国的子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2.内容(1)儒家的德治思想①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
②孔子提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③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2)法家的法治思想①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
②商鞅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
③韩非提倡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要赏罚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3.评价(1)儒家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用于战国时期。
(2)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
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微点拨】子产“铸刑书”子产“铸刑书”限制贵族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
刑书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改革色彩,为法家的“以法治国”提供了经验,也为历代王朝法制建设的发展奠基,成为秦汉以后封建法制的滥觞。
对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促进封建社会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知识拓展】儒家与法家之争【即学即练1】《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有了法律。
关于任意角的三等分问题

关于任意角的三等问题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105012007016 张成娇【摘要】本文立足于对高中数学《课标》选修系列3的《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中三等分角的探究,分别从三等分角的发展历史、证明、可三等分的特殊角及在数学教学中的课题研究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探究.【关键词】三等分角;数域;特殊角;课题研究;一、前言《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是高中数学新增加的内容,它所处的是《课标》中选修系列3,选修系列3的专题,主要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各专题的基本数学内容及其基本思想,用以开阔学生视野.三等分角、倍立方积、化圆为方、等分圆周等尺规作图问题,都是古希腊著名的作图问题,经过了长达几千年的时间才得以解决.解决这类问题的思想方法不仅在数学上,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三等分角的发展历史、证明、可三等分的特殊角及在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数学实验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说明.二、关于任意三等分角的历史在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南端,有一个濒临地中海的文明古国——希腊,古希腊人在几何学的形成和发展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习惯上把希腊称为几何学的故乡.古希腊人鄙视任何不明确或模棱两可的东西.他们认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像直线和圆那样,明确得使人无可挑剔!况且这两者的获得又最为容易:用一个边缘平直的工具,便能随心所欲的画出一条直线;而用一端固定,另一端旋转的工具,便能得到一个圆.所以古希腊人认为,几何作图只许用直尺和圆规,这是天经地义的.大约在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古希腊人,仍然热衷于三个貌似简单的作图题:给你一把圆规和直尺(无标记),经过有限次的步骤,能否:①将一个给定角三等分?②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体积的两倍?③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以上三个问题分别称为三等分角问题、倍立方积问题和化圆为方问题,这就是几何作图的三大问题.其实这三个问题,于19世纪就被严格证明为不可能用直尺、圆规,经有限次的作图步骤来解决的问题. 自1637年笛卡尔(Rene Descartes ,1596 - 1650 )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之后,尺规作图的可能性就有了判定准则. 1837 年万泽尔( Pierre hanrent Wantzel ,1814 - 1848)首先证明了“立方倍积”和“三等分任意角”不可能尺规作图. 1873 年埃尔米特(Charles Hennite ,1822 - 1901)证明了e 是超越数.1882年林德曼(Lindeman ,1852 - 1939) 证明了π也是超越数. 从而“变圆为方”的不可能性也得以确立.1895年克莱因( Felix Klein ,1849- 1925) 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给出三大几何问题不可能用尺规作图的简明证法,从而彻底地解决了这三个古老的问题.三、用数域扩充的方法证明对于任意角不能三等分证明有许多的方法,如:1801年数学家高斯的证明方法:作圆的n 等分,当n 满足如下特征j1k km 1jn=2p p 其中,m 为非负整数,1p 、2p 、j p 为互不相同的费马素数(前5个费马素数为3,5,17,257,65537),i k 01i j = 或(=1、2、、)才可三等分角360n︒.在此主要是考虑到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以及课程标准中对数域的要求,因而用采用数域扩充的方法来证明.1.预备知识(1)尺规作图的公法:①从任意一点到另一点,可作一直线;②任意有限长的线段,可顺着延长;③ 由一已知点及定距离,可作一个圆(说明的是圆规的用法).(2)可构作的概念: 经过平面上的两点,用直尺可以画一直线;经过一点用圆规可以画一个半径等于给定线段的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和圆与圆都可能相交,这样的交点称为是用尺规可以构作的点,若交点在数轴上,也称对应的长度(实数)是可以构作的. (3)相关定理、概念定理1 设F 是R 的一个子域,则实数a 可由F 构作的充要条件是存在R 的子域链,使得0F F =,a F ∈ 且i i+1[F :F ]=2, i=12n 、、、. 推论2 设F 是R 的一个子域, a R ∈,如果a 可由F 构作,则必存在整数r ≥0,使得[F(a):F]=2r.定理3 设θ是一个角,另cos a θ=,则角θ可用尺规三等分的充要条件是多项式3()32()[]f x x x a Q a x =--∈,在()[]Q a x 中是可约的.2.证明证: 设θ是一个经过原点以x 轴为一条边的角,过原点作一半径为1的圆,圆与角的另一条边的交点的横坐标为cos θ∴ 角θ可构作的充要条件是实数cos θ可构作令3θϕ=,cos a θ=,2cos b ϕ=,则问题化为能否由()Q a 构作b有三倍角公式: 3cos 4cos 3cos θϕϕ=-∴ b 是多项式3()32()[]f x x x a Q a x =--∈的一个根假设()f x 在()[]Q a x 中可约,则由于b 是()f x 的根,而()f x 是3次的,所以()b Q a ∈或是()Q a 上的一个二次不可约多项式的根.若是前者,显然b 可以由()Q a 构作;若是后者, 则有[()():()]2Q a b Q a =,于是b 是可以由()Q a 构作的∴ 当()f x 在()[]Q a x 中可约时, b 可以由()Q a 构作的,从而θ可构作假设()f x 在()[]Q a x 中不可约,则()f x 就是b 在()Q a 上的极小多项式,从而有[()():()]3Q a b Q a =∴ b 不可由()Q a 构作,即θ不可构作 ∴ 三等分任意角是不可能的3.举例说明例如,角3π是不能用尺规三等分的,因为此时12a =,3()31f x x x =--在[]Q x 中不可约四、可三等分的特殊角用尺规将三等分一个任意角是不可能的, 但对于一些特殊角则可以利用尺规三等分,例说如下:1. 180︒可以三等分简析:根据上述的证明过程,因为此时cos 1a θ==-,32()32(1)(2)f x x x x x x =-+=-+-在[]Q x 中可约,从而可三等分.这时把一平角三等分,每一份的度数是60︒而等边三角形的每一内角是60︒,故可以利用作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把平角三等分.作法:(1)如图1,A O B ∠为平角,分别在角的两边O A 、O B 上取两点C D 、. (2)分别以O O C D 、为边,作两个等边三角形(E C O FD O ∆∆、).则O E O F 、为平角A O B ∠的三等分线,即O E O F 、把平角A O B ∠三等分.2. 45︒角三等分简析: 因为把一个45︒的角三等分,每一份是15︒,而15︒恰好是30︒的一半,或者是604515︒-︒=︒,故仍可采用先作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把45︒的角三等分.作法:(1)如图2, 45A O B ∠=︒.在O A 上任取一点C,以O C 为边,在A O B ∠内部作等边三角形O C D ∆.(2)作D A O ∠的平分线OE. (3)作E A O ∠的平分线OF. 则OE 、OF 把45︒的A O B ∠三等分3. 90︒角三等分简析: 根据上述的证明过程,因为此时cos 0a θ==, 32()3(3)f x x x x x =-=-在[]Q x 中可约,从而可三等分.此时把一直角三等分,每一份的度数是30︒,而906030︒-︒=︒,可用作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把直角三等分.4. 还有135︒、36︒等可转化为形如180n ︒(n不为3的倍数, *n N∈)的角都可以三等分.此为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经过多年努力得到的结论.因此根据这个结论也可以得到60︒、120︒等是不可三等分的.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课题现今的教育要求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追求的基本理念.独立自主、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三等分角这部分内容进入高中数学课程,这使得三等分角成为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下面简述两个.1. 在已有的数学知识水平上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参考文献[5]中对三等分角的研究,该文中作者在学生学了二倍角公式并逆用二倍角公式推得半角公式后,让学生推导三倍角公式.利用三倍角公式,从特殊的60︒角的三等分角20︒的可作性来尝试三等分角的问题.作者将课题分为4步:探索1 能否用尺规三等分60︒角?探索2 在0︒~180︒的几个特殊角中有哪些是可三等分?哪些是不可三等分?探索3 探索0︒~180︒的几个特殊角中可三等分角与不可三等分角的特点,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索4 证明形如180()kk N︒∈形式的角中,若k是3的倍数,则不可以三等分;否则就可以三等分.通过对三等分角的研究,让学生体会了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以上四个探索,可使同学们感到“三等分角”问题不再是那么的神秘、高不可攀,更不会再在三等分任意角的问题上作徒劳的努力.2. 将“三等分角问题”与数学实验相结合参考文献[6]一文中,作者试着从三等分角问题出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想法,设计了一个三等分角演示仪. 作者通过五个步骤:步骤1 研读课标,确定研究题目;步骤2搜寻课题的有关资料和研究现状;步骤3 确定研究题目的基本原理;步骤4 认真分析并解决遇到的问题;步骤5 动手操作设计三等分角演示仪;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三等分角的相关知识,并将三等分角应用于数学实验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动手制作愿望,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既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带动了数学实验的发展.六、结束语任意角的三等分问题是几何作图三大问题之一,并且在课改中,《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成为了高中数学选修系列3的一部分内容.选修系列3的内容相对新颖前沿,反映了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并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见对该问题的学习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的认识,并且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王忠华.用尺规作图不可能三等分任意角[J].数学通讯,2001年第19期[2]曹亮吉.三等分任意角可能吗?[J].科学月刊,1978年第4期[3王美香.高中《三等分角与属于扩充》的数学探讨[J].中学数学杂志,2009年第7期[4]侯国兴.尺规作图三等分角[J].今日中学生,上旬版,2007年第12期[5]楼许静.我把嫦娥请下凡——一堂三等分角的研究课[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8年第6期[6]田晓娟.从“三等分角问题”浅谈数学实验[J].科学教育,2008年第3期[7]郭熙汉.数学知识探源[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8]唐忠明.抽象代数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014年兰州市个人课题评奖结果名单

安文孝 张 玲 杨柳芬 李彩虹 李 莉 王淑红 刘 杰 赵雪花 颜东奎 柴宗伟 谢文运 钱惠玲 姜桂芳 刘伯禄 王 静 齐冉希 孙莉娟 杨万银 徐 瑞 张延寿 谢军宏 魏金专 张显菊 张海英 马尚梅 张瑞霞 邵 洁 张 燕 侯 坚 张 星 王 岩 吴成恩 朱 璇 马 涛 李厚东 张艳娥 颜卫国 王 欣 石惠萍 曾爱莉 罗菊玲 高春光 孙文磊 魏孔龙 胡兰霞 裴承雄 温海玲 王海燕 王海红 俞温源 王立旺
第 2 页,共 12 页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初中作文三分式梯度点拨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生成问题应对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结课问题的研究 我班数学学困生的思想教育问题研究 作业有效纠错对实现高效课堂的辅助作用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使用数学教材资源的研究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渗透途径的研究 初中生数学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对策研究 生本理念下初中高效数学课堂实施的探究 PBL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分析研究 英语高效课堂“师友互助”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性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初中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的探究 新课改下的合作学习在我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构式语法教学推动高中高效英语写作课堂 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激发的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研究 高中历史预习作业的设计与研究
具象·意象·抽象:“三象”时空赋能历史深度学习

具象意象抽象:“三象”时空赋能历史深度学习
于旭瀛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卷),期】2024()11
【摘要】深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与引导下需要经历的高投入、高挑战、高认知的学习过程^([1])。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充分激活,历史探究欲望被充分激发,并在思辨性与探究性的任务中体验课程魅力,进而生成历史核心素养。
显然,深度学习的过程即是达成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过程”。
在五个历史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强调学生在具体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的意识与思维方式,因而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的本质以及内在意义。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于旭瀛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三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具象、抽象与拟象--关于绘画语言“象”的反复思考
2.理论抽象—空间意象—实践具象:习近平建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三维辨识
3.“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三维标识:逻辑抽象·价值意象·路径具象
4.具象与抽象:蒙古族图案造型意象略论
5.以“三象”时空观念教学实现历史深度学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鼎尖教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5篇

鼎尖教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5篇鼎尖教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3、想象画中美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积累优美的词句和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感受、品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弄清作者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中的美景,掌握并能运用课文观察方法练习写作。
教学准备CAI课件、优美的轻音乐或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赏画激趣,导入新课1、孩子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投影展示文中的插图)看见这样一幅画,你们想说些什么?2、导入新课。
哟,孩子们都在认真欣赏这幅画呢?你们知道吗?一位小朋友最喜欢这幅油画了,他不但像你们一样欣赏了这幅画,而且还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一幅画》(板书课题)。
看看这幅画,看看这个题目,孩子们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提炼出主要问题。
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这幅令人陶醉的画卷中,和作者一起欣赏这幅画吧!二、自学课文,了解写了什么1、孩子们,你们都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老师相信你们能自主读懂它!2、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己读通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这幅画画了些什么?用铅笔勾画出文中描写的画中景物。
(3)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3、师:现在孩子们可以按自学要求,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如果你有体会、有感受,请与同桌互相交流,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同桌,寻求他的帮助。
4、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三、交流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
(指名读→师生评议)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摇线、悦耳、奇形怪状”等词语。
鼎尖教案电子版免费

篇一:鼎尖教案人教版样张-----第二教案--------------教辅教案------课时详解一.把你所知道的身体部位的单词写下来,并写出其相应的中文意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翻译下列短语3. have a stomachache ____________________4. 喉咙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见 1a二.1.你怎么了?2.have a cold 3.胃疼 4.have a sore throat5. 和一些加蜜的热茶6.see a dentist7.躺下休息8. take one?s temperature词汇详解【用法】 n. 事情;事态;问题;关于...的事情;物质;重要性【举例】你下一步所做的事关系重大吗?即使他们遇到一些困难,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链接】怎么回事/出了什么事?/怎么了?约翰怎么了?你有什么不舒服?【应用】完成句子她出什么事啦?答案:the matter2. back【用法】n. 后面;背脊;靠背;后背【举例】three people can sit in the back of this car.这车的后座可坐3个人。
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支持你。
放松双腿, 慢慢向后躺下。
鼎尖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

鼎尖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鼎尖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1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难点:读通,读懂文言文,能够结合注释理解疏通全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作文,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打开练习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口头完成各题,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正式学文: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全部精力.)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yú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不能照读译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听课文录音)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三,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老师指导学生标出停顿的符号.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5.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读文后注释,标出重点的部分要求学生记忆.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3.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 后一个三心二意.)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一个班级四十多个同学是相同的老师教的,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很好,而有些同学成绩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不是智力的差异,而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专心致志.每节课都能专心致志地听讲的,学习成绩优秀;上课时三心二意的,学习就落后.所以,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也好,学习技艺技能也好,都要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去学,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yù御kòu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4. 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读准字词,读通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3)请学生参考注释,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 (太阳在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2)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里的温度来判断的.)(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补充孔子的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zōu陬yì邑(今山东曲fù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1)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2)孔子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1)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生背诵课文.板书设计:1,文言文两则一人专心致志 (成功)一人三心二意 (失败)两小儿辩日日始出近——大如车盖一儿日中时远——小如盘盂 (大则近,小则远) 孔子不能决也日初出远——沧沧凉凉一儿日中时近——热如探汤 (凉则远,热则近)参考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布局,最后,黄高贤校长向市、区的领导汇报了鼎湖中学2007年的招生计划。
DINGZHONGJIAOTAN第十三期
肇庆鼎湖中学办公室编2005年7月10日出版
︽︽︽︽︽︽︽︽︽︽︽︽︽︽︽︽︽︽︽︽︽︽︽︽︽︽︽︽︽︽︽︽︽︽︽︽︽︽︽︽︽︽︽︽︽︽
在区委、区府的关怀下,在全区人民的支持下,在上级教育部门的直接指导下,经全校师生的努力,特别是高三师生的艰苦拼搏,我校在2007年高考中,再创新辉煌:
星期三、星期四的早上,我区数学科在鼎湖区教育局谭可平主任的组织下,在我校物理实验楼举行3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
为了赛出个人风格,赛出成绩,展示个人的教学成果。代表我校参加区的青年教师比赛的老师们充分利用休息的时间深入研究和分析教材、教纲,参考了大量的学科资料,并运用了现代信息手段进行备课。由于教师们备课深入,课堂组织教学好,启发性强,练习形式多样,层次性强,语言抑扬顿挫,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感,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月16日,鼎湖中学师生对父母遭遇车祸、母亲伤重身亡、父亲至今昏迷不醒的本校高一学生邓燕文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全校共捐款34198.5元,以解这个不幸家庭的燃眉之急。
▲、4月下旬,鼎湖中学加大了高考备考力度,先后组织全体高三教师参加了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在鼎湖中学、区教育局举行的高考备考会议,了解当前的高考形势,分析市一模和市二模的情况,明确优势,找出不足,加劲奋进;然后在高三级内召开了师生会议,要求教师增强“多考一个,多作贡献”的意识,要求学生有“减负增分”意识。另外,还先后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的陈妙云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的黄牧航教授、广东外贸大学的霍海洪教授和曾用强教授对高三级师生分别作了“高考新材料作文应试策略”、“怎样学好历史和考好历史”及“高考英语备考指导”等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师生们受益匪浅。
附:单科800分以上共有12人次,具体如下:政史5人(何海明861分,温志刚861分,颜婉琪、麦伟欣、李娴808分),物理罗丽婵826分,化学3人(罗丽婵826分,陈俊兴、谭秋韵805分),数学戴家强814分,语文2人(游金、麦伟欣807分)。
科特点、新教材的特点,运用了大量典型的事例,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料,准备了大量的练习题,图文并茂地为我校高三学子进行讲学。
一、上重点线43人,人数超过市内多所重点中学。
二、上本科线289人,比2006年上本科线增加11人。
三、上省三A线465人,比2006年上三A线增加30人。
四、上省三B线732人,上线率达77%。
五、本校考生总分600分以上有10人次,创历史新高。
六、总分状元:关益强620分熊炉生620分
七、单科最高分:综合单科146分。
3、中考成绩区前十
名,我校占6人(
罗丽婵821分,彭颖然808分,谭秋韵805分,罗沛良779分,吴家盛779分,何海明777分),创历史新高。
4、初三全级共132人,优秀生(上鼎中线)110人,比去年增加5人,优秀率83.3%,创历史新高。5、六大科目其中五科夺得区单科状元,政史:何海明861分,温志刚861分;数学:戴家强814分;物理:罗丽婵826分;英语:谭秋韵、林淑霞、赵家辉779分;化学:罗丽婵826分。创历史新高。
▲、5月12日上午,美宝公司在鼎湖中学举行厂庆运动会暨“美食一条街”活动,鼎湖中学的政教处、办公室、团委、后勤部等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协助,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受到美宝公司员工和社会群众的好评,鼎湖中学也再一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5月10日,鼎湖中学举行了“五四”文艺晚会,同学们以舞蹈、小品、相声、歌唱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充分演绎了新世纪青年学生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
最后黄牧航教授指导了学生做材料题和问答题拿高分的一些技巧。材料题拿高分的方法:1、带着问题读材料2、提取丰富准确的信息3、有信息必然有论点4、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问答题争取拿高分的答题方法:1、 详略得当2、史论结合3、层次分明4、用词准确。
曾用强教授与我区的英语老师讨论英语教学时说:“现在的英语教学要强调任务性教学,尤其要重视“听”的教学,最好坚持每天放30分钟的听力,让学生在“听”中获取信息,另一方面是要加强词汇的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通过让学生掌握3500个词汇,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英语写作的能力。”
教育局原教研室主任关绍琪莅临我校进行讲学!
在讲学中,关主任结合了生动的现实的事例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他要求我校初三的学生在学习中要“苦学加巧学”,在课前预习是关键,“敢问”是优生,晚修时要文理相间地进行复习,合理地分配时间,充分调动大脑思考的能动性,在学习中要一鼓作气,争取天天有进步,努力拼搏,考进重点高中,挤进名校!
▲、4月29日下午,鼎湖中学团委召开了共青团肇庆鼎湖中学第七次代表大会,鼎湖区教育局局党委副书记黄云楼同志、鼎湖区教育局副局长兼鼎湖中学校长黄高贤同志、鼎湖区教育局团委书记龙少娟同志和广利高级中学团委副书记陈瑞生同志等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共青团肇庆鼎湖中学第六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选举产生了傅莹光等11为同志为共青团肇庆鼎湖中学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2007年5月23日下午,黄高贤校长代表学校参加鼎湖区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会议。5月24日和25日,黄高贤校长分别向全体班子成员和全体行政传达了会议有关精神,班子成员和行政认真学习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共同研究我校如何
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家长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区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在学校行政班子的直接领导下,经初中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初三师生的艰苦拼搏,我校在2007年中考中,再创历史新辉煌。
1、全区特尖生800分以上共4人,我校3人,占75%,创历史新高。
2、全区尖子生700分以上91人,我校42人,占46.2%,比去年增加12人,创历史新高。
▲、5月15日,鼎湖中学召开高三级家长会,数百家长与高三级教师欢聚一堂,共商高考志愿填报和高考冲刺复习大计。家长们关切地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志愿填报情况,老师们耐心、认真地给予讲解和指导,成功地收到了家校沟通的效果。
▲、5月15日至17日,鼎湖中学高三级全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高考志愿本科批次的网上填报工作。高三级的领导和老师在学生填报完志愿后给予及时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迅速冷静下来,抓紧时间认真复习,向高考目标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