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创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方法
浅谈语文课情境教学的创设与作用

浅谈语文课情境教学的创设与作用播州区马蹄镇民新小学陈礼元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与教学的相互矛盾,成为制约教育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家都知道,小学教材的改革是由国家基础教育司直接负责,已远远走在教学改革的前面,而教学改革从目前来看,教师的思想似乎更新了,观念也改变了,但教学方法仍在探索中。
部分老师在课改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创设与作用,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如何创设情境呢?一、诱入“圈套”教师要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除认真备课外,还要准备好能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少儿心理特点的课件和课辅资料,在上课的第一时间内展出(可采用挂图、简笔画、多媒体等)。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寻根问底找出答案,有目的地聚焦其思维,不知不觉的将学生带入教师事先设计的“圈套”,使整个课堂气氛都笼罩在教师特定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瞬间融合于教师思维,并随之展开,从而达到预定的效果。
二、比较点题教师准备的课件和课辅资料均出自课文或与课文有比较价值的内容,在未进入新课时,展示给学生,让同学们随意畅谈,一一分辨,诱发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激情,最后由教师画龙点睛,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如《春天》一文,教师先展示出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让学生辨别,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讲新课前对四个季节的景物特征观察比较、区别,然后确认该节课所讲的内容——春天这样,既陶冶了学生幼稚的心灵,又引发其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了全班学生愉悦的求知欲,整个课堂就是一堂自然景物的研讨会。
在这种气氛、情境中教学,师生间获得的是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
三、设疑问答教师要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导入新课题,有针对性的设疑。
如《春天》一文中,结合家乡实际,说说春天都有些什么特征。
把大自然、生活和书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课堂中的疑问带到生活中去,把生活当中的疑问带到课堂中来,再从中找到答案。
课堂上教师处处设疑,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与老师达成共识,学生处处提问,每一颗童心都能得到老师的呵护。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1. 故事讲述: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模仿角色的语言、动作和情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场景和情境。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6. 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
7. 问题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情境创设的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从情感引导与课堂优化及多媒体教学等方面,探讨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标签:小学语文;情境创设;作用近年来,新课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深化推广,加快了语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情境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手段,而情境的创设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实施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主要是通过某种情境尽可能地还原课本中的知识,能够帮助正处于形象与抽象思维转变初期的小学生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
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需求,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化,以情感为基础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吸收语文知识,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贪玩与好动是小学生普遍的行为特征,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
强制约束型教学方式不仅传统、单一而且局限性较大,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容易挫伤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综合考虑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将创设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适宜情境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让学生全面深入的感受语文魅力,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一味守旧的课堂教学,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感悟能力有利。
此外,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利用情境的导入,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思路与方法进行引导,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适宜的图片与视频等辅助素材,有效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对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意识,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与联想的空间,对学生理解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均具有积极作用。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以情感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语文知识普遍具有深刻内涵与思想情感,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需要理解语文知识的表面含义,也要全面了解语文知识蕴含的情感与思想。
情境创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论文]
![情境创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c75ea1d1f34693daef3e30.png)
浅谈情境创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乐趣。
通过还原历史全景情境创设、纵览风土人情情境创设、主动创作情景创设、角色互换情景创设,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不错的效果。
情境创设语文教学初中语文1000多年前,韩愈说:师者,传业授道解惑者也。
现在的河北师范大学校园内有块石头,上书八个大字,“学博为师,德高为范”。
如何做老师、做好老师,真正为“学生师、为学生范”,是多少代文人墨客孜孜以求的论题,也是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为让学生“学有所乐”“乐在学中”,我一直不断尝试着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还原历史全景情境创设语文教学,其本质而言就是案例教学,通过研习经典名篇,培养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
为更好的揭示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火花与微妙情感,我在讲解一篇作品前,一般先要向学生完整展现文学作品的创作年代,让学生与创作者感同身受,从而引起学生与创作者思想与感情的共鸣。
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观沧海》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讲解整个写作背景发生在三国时期。
曹操、刘备、孙权、袁绍、袁术逐鹿中原正酣,辽西一带的乌桓趁势强盛。
乌桓在河北一带攻城掠地、生灵涂炭,为患一方。
建安十年,袁绍兵败曹操,呕血身亡,二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觊觎关内。
为绝后患,一摆被动局面,曹操率师北征,一战告捷。
时年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就此诗。
通过创设历史全景,学生透过诗人的笔锋,步入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自然情境,体会到争雄乱世中作者问鼎中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与胸怀。
二、纵览风土人情情境创设美国大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此言不虚,人类教学活动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
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如,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端午的鸭蛋》教学中,我会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各地习俗。
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这是情境化在课堂教学中最显而易见的作用。
在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化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
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境学生学习情境创设语文教学教学效果课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古人云:“志不强者,则知不达。
”志即感。
没有情感,求知欲望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而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那么如何创设情境让语文教学渐入佳境呢?一、巧设导语、创设情境。
常言说“好戏看开头”。
每当要上一篇新课文,如何开好头,这是我教学十几年来非常重视的问题,它是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语,是我们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曲的前奏。
导语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它像一座桥,架在理解课文内容与获得知识的必经之路上,这座桥架稳了,架宽了,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的到达彼岸。
1、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文。
比如在《马齿苋》这一课中,我请学生们去寻找自己吃过的野菜,带到课堂上,讲述自己吃野菜和挖野菜的感受。
然后请他们到课文中去看看作者挖野菜的描述,看和自己在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2、利用歌曲导入。
许多的歌曲能愉悦人的身心,而且有的歌曲本身感染力很强,根据新授课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歌曲播放,对营造课堂气氛很有帮助。
如在上《家乡的桥》时,课堂开头讲述歌词:“遥远的夜空有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学生在想象歌词营造的意境中,进入该文的学习。
3、故事导入。
讲故事的形式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用小故事来创设情境,可以很快的把学生引入故事中,使学生感同身受。
初中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几个方法论文

初中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几个方法论文初中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几个方法论文导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以下这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论文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欢迎阅读!初中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几个方法论文篇1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有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師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教学情境,为学生呈现语文教学美不胜收的一面。
下面,本文从渲染音乐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图片情境、设计留白情境等几个方面切入,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这一主题进行研究。
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效创设情境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问题情境;图片情境情境教学法具有寓教于乐、引发共鸣、生动有趣的特点。
把这一方法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这可以有效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这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有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地创设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驱动下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以及高效的学习效果。
下面,本文着重分析了四种教学情境。
分别是:音乐情境、问题情境、图片情境、留白情境。
这几种情境各有各的特色,共同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一、渲染音乐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教学经验表明:在教学中渲染一种音乐情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对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地利用音乐情境这一形式,为学生营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聚精会神地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
例如,在讲授《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增加教学的感染力,为了活跃课堂氛围,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父爱,教师就创设了音乐情境。
在创设这一情境的过程中,教师播放了《父亲》这首歌曲。
在倾听歌曲的过程中,学生所收获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美妙的旋律、动听的歌声,还有无限的感动。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指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有趣、丰富的阅读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体验与感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热情,加
深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情境创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语境创设。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创设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
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语言的应用和语言与生活的联系。
比如,在教授一个语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该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或者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语言
交流等。
二、文本情境创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文本背景或者情境,让学生更
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寓意。
比如,教师可以在阅读诗歌的时候,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
作者的生平经历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体验情境创设。
教师可以创建一个与文本相关的体验环境,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
本中的情感和情境。
比如,在教授一篇寓言故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进入故事
中的角色,体验故事中的情境和情感。
四、情感情境创设。
情感对阅读理解和阅读兴趣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情境创设也可
以从情感的角度展开。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的引导和情感交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积极
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和兴趣。
综上所述,情境创设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文化
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情境创设方案,为学生创设一种真实、有趣、丰富
的阅读场景,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信心的提升。
浅谈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及其重要意义

发 学 生 的想象 与热 情 。我认 为 在 以下几 个方 面 应 当引起 广 大 文学 习 的奥秘 ,帮助 广大 学生 认识 如何 从 不愿 意学 习转 变 到
教师 的高 度重视 。
善于 学 习乐 于学 习 。引领 他们 全 身心 地投 入 到教 学情 境 中去
一 、 导入 情境
体验 、去 领 悟 、去 把 握 。 在 此 基 础 上 ,本 人 通 过分 析 、概
解 学 习 内容 ,促进 他们 身 心全 面和谐 发 展 ,提 高学 习效 率 。 好 、更 快地 带 动学 生进 入 整个 课 堂情境 之 中 ,从而 有效 地 实
它 是把 情感 活动 与认 知活 动充分 结合 起来 的一 种教 学模式 。 现 课堂 教学 要达 到 的预期 效果 。
情 境创 设 教学 不 同于直 观 的教 学模 式 ,它是 以想 象 作为
俗话 说 :“万 事 开 头难 。”教 师 如果 能 通过 恰 当 的导 入 设 括 ,试 着从 以下几种 途 径创设 教学 情境 。
计 ,调动 学生 ,创 造 出各 种与 课堂 教学 目标相 对应 的情 境 ,
1.巧设 疑 问 ,设 置情境 。如果 教 师不 注重 学 生的 内心 体
那就 为一 堂好 课 的 出现奠 定 了坚实 的基 础 。可 以说 ,恰 当的 验和 情感 需要 ,就急 于传 授 知识 ,那 么有 些知 识 只能 使学 生 导入 ,是 打 开学 生兴趣 之 门 的一把 钥匙 ,在导 语设 计方 面 我 产生 冷漠 的 态度 ,从 而带 来 更多 的疲 倦 。这 就是 说 ,学生 只
堂 学 习 ,会 激 发他们 对 于课 文 的浓厚 兴趣 ,会 让 他们 忘记 学 一 个 优 美 的画 面慢 慢地 渲染 出来 ,慢 慢读 出来 ,学生 会感 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情境创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方法
作者:许飞程毅荣
来源:《课外语文·下》2014年第08期
【摘要】所谓情境创设,笔者认为,情境创设是通过声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于让读者、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创设;语文教学;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情境创设易调动感情、点燃激情,便于更好的调动感情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调动感情,激起内心的感情共鸣。
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对一篇文章(尤其是一些感情色彩较浓的文章)理解透彻,知文意、识文理、悟文情,就必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亲临的氛围中,走进作者心田,领悟其内心情感。
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通过文字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
那怎样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呢?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课文,如果我们只单纯要求学生去读课文,根据书中的情节去理解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肯定很难真正理解。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再现生活,为学生创设与老师相处的情景。
如让学生想一想老师在为你排除纠纷时,老师是怎样做的,你怎样看待老师的行为;当老师嗔怒于你时,你会怎样做;老师手把手地教你写字时,你内心会涌起怎样的感情。
学生只要一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自然就理解了蔡老师对她的学生那份真挚而又无私的爱。
二、情境创设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模拟表演等手段来进行情境创设的。
有些特别的文章,我们只能通过让学生去大胆的想象来创设情境。
比如:我在教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以及诗人与主人的深厚友谊,我让学生去大胆地想象诗人与朋友“把酒话桑麻”时的情景。
他们除了“话桑麻”,还说了些什么?诗人为什么还要“还来就菊花”?学生思考后,有的说:“诗人还与主人说起了今年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有的说:“诗人与主人谈起了往事”;还有的说:“诗人不请自来赏菊,说明他爱菊花,同时也说明他以前也许与主人一起饮过菊花酒”等。
这样,学生通过充分地发挥想象,既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又更好地理解了诗文。
三、情境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课文、理解课文,老师有时让学生把文章中的某一部分或全文表演出来,这种表演本身就是一种情境的创设。
与前者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情境创设既不是联系生活进行回忆,也不是借助生活进行想象,而是亲自参与、身临其境。
这种身临其境会让学生对文章更加熟悉、理解。
例如:教《白毛女》一文,可让学生先预习课文,在对文章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由科代表组织学生分配角色、排练,然后用一节课表演。
学生排练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文章熟悉、理解的过程。
而表演又是一个感染其他学生的过程。
不管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无疑是一堂很生动的课,要比老师抽象的讲解效果好得多。
学生在表演时,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
那么,怎样进行情境创设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方法:
1.借助各种媒体进行情境创设。
比如:为了营造悲伤氛围,可放一些伤感的音乐;为了突出欢乐的气氛,可放一些轻快的音乐。
再如,上《热爱生命》这一课,教师可放一段婴儿出生的录像,让学生通过亲眼看到婴儿出生的艰难来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另外,还可借助一些图画、实物来进行情景创设。
2.通过学生模拟表演进行情境创设。
这一种方法适合于一些故事性很强、具有可表演性的课文。
比如戏剧、小说片段,这类课文完全可以先让学生预习,再由学生组织排练,最后将课文以课本剧的形式演出来,演完后让学生评价是非得失。
这样学生既在表演时熟悉了情节,塑造了人物,初步理解了文章,又在评价中进一步明晰了文章的主旨,理解了文章。
3.发挥想象力进行情境创设。
想象可以穿越时空,可以再现历史,甚至可以再造“历史”。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想象来弥补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的不足,来借助想象与古人谈心,与文豪对话,来领略曾经的惊心动魄,感悟伟人的至情至性。
4.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经历过,才会感动过。
文学创作总是源于生活,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都是对生活真实的写照。
因此,作为读者,只要我们能设身处地地去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以己之感悟彼之情,我们就一定能真正的去理解文章的主旨,领悟作者的情感。
5.朗读来创设情境。
朗读是很好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
特别是一些感情色彩浓、有气势的文章,尤其适合用朗读来创设情境。
朗读分为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个别读等方式,根据具体的文章来选择。
如像《安塞腰鼓》一文,因文章排比句较多,感情又气势磅礴,所以适合集体朗读。
《一个都不能少》一文,因其感情真挚,催人泪下,所以适合采用分角色朗读。
不管是哪一种,都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氛围,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