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4高一语文《过秦论1》(课件)

合集下载

过秦论(课一等奖课件)图文

过秦论(课一等奖课件)图文

税收制度
总结词
秦朝的税收制度以征收土地税、人头税 等为主,为国家的财政收入提供了重要 保障。
VS
详细描述
秦朝的税收制度主要包括土地税和人头税 等,这些税收的征收为国家的财政收入提 供了重要保障。同时,秦朝还建立了严格 的税收征管制度,确保税收的及时和足额 征收。此外,秦朝还推行了均田制等土地 政策,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了农 业的发展。
推崇法家思想
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强调法制、秩 序和规范,这种思想为秦朝的文化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教育与学术
建立中央官学
统一思想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官学,设立了博士 官,负责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推动 了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秦朝通过推崇法家思想,实现了思想 的统一,这种统一的思想环境为学术 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巨大损失。
严刑峻法
秦朝实行残酷的刑法制度,如连 坐、族诛等,使人民生活在恐惧
之中。
赋役繁重
秦朝的赋税和徭役非常沉重,导 致大量农民破产流亡。
农民起义的爆发
陈胜、吴广起义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刘邦、项羽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和项羽等人继续领导农民起义 ,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土地制度
总结词
秦朝的土地制度以国有制为主,私人可以拥有使用权,但不能买卖。
详细描述
秦朝的土地制度以国有制为主,私人可以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但不能买卖。这一制度的设计保障了国 家的土地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有利于国家对土地资源的统一规划和利用。同时,秦朝还推行了均田 制等土地政策,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法律制度
总结词

《过秦论》优秀课件

《过秦论》优秀课件
的教训,为后 世统治者提供借鉴,警示其避免
重蹈覆辙。
民族精神
体现古代中华民族在困难面前的 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文学价值
作为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对 后世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05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
思考题设置及解答思路
思考题一
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解答思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 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强调朗读和背诵在文言文学习 中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技巧

理解与鉴赏
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和鉴赏文言 文的方法,包括词义辨析、句 式分析、修辞手法欣赏等。
思考与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
02 课文解读
文章结构与大意
结构梳理
开篇立论,统摄全文;中篇分析,详述秦国兴亡;结尾总结,点明中心思想。
06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秦朝历史背景
回顾秦朝统一六国、推行法家思想、 建设万里长城等历史事件,理解秦朝 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文章主旨
总结《过秦论》的中心思想,即批评 秦朝的暴政,阐述作者的政治主张。
论证方法
分析文章中所采用的对比论证、事实 论证和道理论证等方法,理解其在阐 述观点中的作用。

指鹿为马
赵高为了篡权,指鹿为马的故事, 揭示秦朝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混乱。
破釜沉舟
项羽破釜沉舟、决战秦军的故事, 体现秦朝的衰败和楚汉战争的背景 。
古代汉语知识点梳理
通假字
掌握常见的通假字及其在《过 秦论》中的用法,如“振”通
“震”等。
古今异义词
了解《过秦论》中古今异义词 的含义及其变化,如“山东” 等。

过秦论1ppt课件

过秦论1ppt课件

总结引申: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像贾谊 一样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如战国时代有为楚国 前途大声呼喊“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的爱国诗人屈原;南宋“胡未灭,鬓先秋,泪 空流”的忧患诗人陆游;有希望“试手补天裂” “西北洗胡沙”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这种关 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传统在正直而富有理想的知 识分子身上是一脉相承的。
致万乘势,百又余年 秦国
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秦朝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成败异变 功业相反
总结全文
秦创业——雄心勃勃
秦日盛——所向披靡 秦统一——势如破竹 秦灭亡——一败涂地
秦教训—— 不施仁政
(叙事)
(议论)
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 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 要写这篇文章? ①“施仁政,行仁政”。 ②贾谊生活在汉文帝时代。其时,社会经
绳子系。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统治。
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席:用席子;包:用包;囊:用口袋。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 斗诸侯。 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 要害之郡。 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
北:向北。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鞭:用鞭子。
闽越 动辄征夫百万,杀人如麻
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 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 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 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 凋敝。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 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 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 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 忘后事之师”也。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 的所谓“论”,是论断 事理,它包括论政,论 史等文字。

《过秦论》PPT优秀课件

《过秦论》PPT优秀课件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文章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先总述秦朝的兴衰历程,再分述秦朝 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最后总 结秦朝灭亡的原因。
写作特点鲜明,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 偶等修辞手法,语言简练有力,气势磅 礴。
关键句段解读
要点一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 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
严谨的逻辑结构
战国散文注重逻辑推理和论证,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善于 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加强论证力度。
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战国散文家们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能够深入剖析社会现象和 本质,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过秦论》的审美价值
01
文学审美
作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过秦论》具有极高的文学审美价值。其语
对古代散文的贡献 《过秦论》以其雄浑豪放的文风、严谨的逻辑结构和深刻 的社会洞察力,丰富了古代散文的表现手法,推动了散文 艺术的发展。
对历史和政治的反思 文章通过深入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对历史和政治进行了 深刻的反思,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政治借鉴。
战国散文的艺术特色
雄浑豪放的文风
战国散文以其雄浑豪放的文风著称,文章气势磅礴,语言铿锵有 力,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过秦”二字意为“批评秦朝”,表达了作者对秦朝历史的 反思和批判,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历史观和政治立场。
思考题3
《过秦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答案解析
《过秦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 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雄浑豪放的文风、深刻的思想内涵 和精湛的艺术表现,都使得它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瑰宝。
《过秦论》PPT优秀课件
contents

《过秦论》ppt课件

《过秦论》ppt课件
2 亡齐故楚
秦始皇在此之前先后消灭了齐国和楚国,为日后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3 士族内乱
诸侯间的内部矛盾日益凸显,导致了六国陷入了一片混乱。
《过秦论》的时代价值
文学艺术价值
作为文学的杰作,《过秦论》 历经千年依然流传于世,并且 受到后人的广泛关注。
历史价值
作为一本历史名著,描写了中 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法学价值
作为一本法律文书,《过秦论》 反映了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修 建和发展,以及法治建设的重 要性。
结语
通过对此次课件的学习,我们加深了对秦国统一六国的认知,并了解到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建立的缘由。 同时,《过秦论》的民主、法治、德治思想依然能够启发我们,展望未来。
《过秦论》的主旨和思想
1Leabharlann 远古史观文章提到了古代王朝,引申出历史衰败的不可避免性。
2
行政观念
讨论了如何建立有效的中央集权制度,强调了专制的好处。
3
法治建设
通过对历史的总结,重点强调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秦国统一六国的背景条件
1 秦昭襄王的改革
西周消亡后,发生了一系列大变革,秦昭襄王启用了商鞅等改革家,为日后秦国统一六 国制造了条件。
筑墙
兵马俑
渡河战术
秦国采取了大规模的筑墙行动, 建立了长城以防御敌人。
秦始皇扩张军队规模,兵马俑 成为了他人类文明的杰出遗产。
秦军曾经利用骨船前往敌军后 方,逆流而上,然后放水回来。
秦国如何统一六国
行东击齐
秦始皇破齐后,南攻楚汉...
斩荆轲于酒
荆轲行刺始皇失败,最后 被斩于酒家。
攻占咸阳
最后秦国用咸阳之战一统 了六国。

过秦论(优质课一等奖通用课件)优秀图文

过秦论(优质课一等奖通用课件)优秀图文
文化影响
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和思想,对 后世的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过秦论》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文学风格
贾谊的《过秦论》对后世 的文学风格产生了影响, 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 参考。
思想启示
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 的许多思想观点,对后世 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启示和 灵感。
秦朝的灭亡给后来的统治者提供 了深刻的教训,即必须关注人民 的需求和利益,实行仁政和良治

06
《过秦论》的文学价值 与影响
《过秦论》的文学特色
01
02
03
语言精练
贾谊在《过秦论》中运用 了简洁明快的语言,使得 文章表达力强,易于理解 。
结构严谨
文章采用了严谨的结构, 层层递进,逻辑严密,使 得文章更具说服力。
秦朝统一的意义
政治意义
秦朝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实现了政 治上的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 制度,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
经济意义
文化意义
秦朝统一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为中 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朝统一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贸 易的繁荣,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和 交流,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陈胜、吴广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 它为后来的起义军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
起义军迅速占领了大量土地,并攻占 了多个城市,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
秦朝灭亡的原因与教训
秦朝的灭亡主要是由于内部矛盾 和危机导致的,而不是外部势力
的入侵。
秦朝的统治者过于残暴,缺乏人 性化的治理方式,导致人民的不
满和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鉴。
法家的政治理念与实践
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主张以法治实践中充分运用了法家的理念,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如《 秦律》等。

《过秦论》ppt优秀课件(含逐字逐句翻译)

《过秦论》ppt优秀课件(含逐字逐句翻译)

思考题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借鉴《过秦 论》中强调的民本思想,关注民 生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可以学习文中提倡的德治 精神,注重道德教化,提高社会
道德水平。
此外,还可以借鉴文中强调的变 革精神,勇于改革创新,推动社
会进步。
分享交流:你最喜欢文中哪句话,为什么?
我最喜欢文中的“振长策而御宇内,吞 二周而亡诸侯”,这句话气势磅礴,展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将秦朝 的强盛与衰落进行鲜明对比, 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 和评价,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 历史观和价值观,引导读者进 行深入思考。
审美愉悦和心灵震撼传递
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 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的感受,增
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章所揭示的历史规律和人生哲 理,给读者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和 启迪,使读者在思考中得到成长
的论点,表现了其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03
思想内涵及价值体现
揭示秦朝灭亡原因及教训
01
02
03
残暴统治
秦朝。
文化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推行文 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 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滥用民力
秦朝大兴土木,修建长城、 阿房宫等工程,滥用民力, 导致国力衰竭。
汉代散文特点及影响
• 语言生动:汉代散文语言简练明快、质朴自然,善于运用 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
汉代散文特点及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汉代散文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来源,对唐宋古文运动等文 学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汉代散文中许多作品针砭时弊、提出改 革方案或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和主张, 对当时及后世的政治决策产生了积极影 响。

《过秦论》PPT优质课件

《过秦论》PPT优质课件

基本结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为什么却以大部分篇幅来叙事呢?
本文以大部分篇幅铺陈秦的兴盛史,再以秦的速亡史与之比 较照应,运用了先扬后抑、扬中有抑的手法,处处予以衬托、 对比,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说明秦 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不施仁政施暴政,劝戒后来的统治者只 有施仁义,行仁政,才能长治久安; 这也体现了贾谊辞赋家的政论特色,用夸张的手法叙事状物, 达到文势滔滔,波澜层迭的艺术效果。
题解
“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 过错);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 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 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 《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
(发展)
孝文王(前250,仅三天)
庄襄王(前250~前247)
秦: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宰割、分裂
诸侯:才多、地广、师众、惨败——请服,请朝
思考:本文题目是“过秦”,这两段并没有说到秦的过 错, 这样写是否跑题呢?有什么作用呢?
为下文作铺垫,以统一过程中的强大跟后来的迅速灭 亡做对比
第三段
奋,振兴。
了解一部作品:《过秦论》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 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 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 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 秦王子婴的过失。
02
知人论世
PEPORT ON WORK
03
写作意图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 提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贾 谊 祠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咏贾谊
毛泽东(1954)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汩罗步尘埃。
《贾谊》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收天下之兵

行军用兵之道
名词
名词
战争
军队
沛公兵十万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非及向时之地
向 向吾不为斯役
秋天漠漠向昏黑 因利乘便
乘 致万乘之势
李白乘舟将欲行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非及向时之地
名词 连词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论:着重在是非,结果往往是作出判断,
不一定要有许多人,作名词时,“论” 是评论或议论。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论:着重在是非,结果往往是作出判断,
不一定要有许多人,作名词时,“论” 是评论或议论。
说:一种文体。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汉文帝时期,是 封建时代的所谓“盛 世”,即旧史家艳称 的“文景之治”的前 期。这时,由于秦末 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人民生活 得到相对安定,社会 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 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 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 宅,鬻子孙”(晁错《论贵粟疏》),以至“易子 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 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汉文帝“外有轻 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 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 己。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 渐激化。而汉文帝周围一些权贵却对此视而不见, 麻木不仁,说什么国家“已安已治”。 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 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 又名《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 治主张。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贾谊主张政治改 革,削弱诸侯王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重视 农业生产,以巩固封 建国家。 他的改革主张遭 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 打击、诬陷,死时仅 33岁。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 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 世都很有影响。 代表作品:辞赋以《吊屈原赋》、《鹏 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 事疏》、《论积贮疏》为代表。后人编有他 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
过秦论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贾谊简介
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杰 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 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 政事,颇受倚重。后因提议改革 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 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 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 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 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
2.通假异读 就是指甲字通假为乙字,即读乙字的音。 “从”、“景”等。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3.古音异读 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 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有,就有 固定性,读时仍读保留下来的古音。如 “会稽”、“燕”、“召”、“乐”、 “翟”等。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通“横”) (通“纵”) (通“崛”) (通“影”) (通“又”) (通“呵”) (通“殁”) (通“敝”) (通“震”)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一词多义
追亡逐北 收要害之郡 将军战河北 因力乘便 因遗策 因河为池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一词多义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 动词 吝惜 动词 爱护 吴广素爱人 爱莫能助 动词 隐而不露、心理愿意
收天下之兵

行军用兵之道
沛公兵十万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 动词 吝惜 动词 爱护 吴广素爱人 爱莫能助 动词 隐而不露、心理愿意 名词 兵器
追亡逐北 收要害之郡 将军战河北 因力乘便 因遗策 因河为池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名词 败逃的人 名词作状语 向北 名词 北方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一词多义
追亡逐北 收要害之郡 将军战河北 因力乘便 因遗策 因河为池 名词 败逃的人 名词作状语 向北 名词 北方


介词 动词 介词
趁着 沿袭 凭借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会盟而谋弱秦
弱 弱国入朝
不若孀妻弱子
包举宇内
西举巴蜀
举 举国欢庆
杀人如不能举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的使动 削弱
形容词 弱小
弱 弱国入朝
不若孀妻弱子
形容词
年少
包举宇内
西举巴蜀
举 举国欢庆
杀人如不能举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的使动 削弱
形容词 弱小
弱 弱国入朝
不若孀妻弱子
形容词 动词
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
制作 03
年少 夺取
攻取 全 尽
2012年上学期
包举宇内
西举巴蜀
举 举国欢庆
杀人如不能举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

吴广素爱人
爱莫能助
收天下之兵

行军用兵之道
沛公兵十万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创 作 背 景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战国时代各国改革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韩国——申不害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最彻底最有效)
秦国外交大获全胜
范雎——远交近攻策 张仪——连衡策 李斯、尉缭 ——反间计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齐魏“马 陵之战” 秦赵“长 平之战” 秦楚经常 交涉,兵 力打60万 人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解 题
“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 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 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 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 汉”。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 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 鉴。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 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
前222年
前228年 前227年 前230年
前221年
前223年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秦始皇灭六国时间表
秦始皇于 公元前230年灭韩; 公元前228年,攻邯郸, 6年后灭赵; 公元前225年,决河水灌 大梁城,灭魏; 公元前223年,派王翦率 军60万灭楚; 公元前222年,灭燕; 公元前221年,灭齐。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秦王朝推行暴政
推行郡县制,横征暴敛 大行封禅之典、大兴土木, 营造阿房宫和陵墓 文化实行专制,焚书坑儒 缴获民间兵器,铸成12铜人 北筑万里长城,广修驰道, 南开灵渠 大动干戈,北抵匈奴,南击 闽越 动辄征夫百万,杀人如麻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知识点梳理

读音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常见虚词 谦敬辞 成语 句式判断 文言文的翻译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古音异读
1.破音异读 前人又叫“读破”、“破音”。他是用 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 意义的一种用法。如“王”、“骑”、“衣” 等。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以致天下之士
动词 动词
招纳 达到
致 致万乘之势
而致千里
动词
到达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名词 险固的地势 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形容词 牢固 人固有一死 副词 本来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延及孝文王

秦人开关延敌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因遗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2年上学期
通假字
约从离衡 合从缔交 倔起阡陌之中 赢粮而景从 百有余年 陈利兵而谁何 孝公既没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威振四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