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RM模型与TCP-IP协议体系

合集下载

OSI及其TCPIP的概念和区别

OSI及其TCPIP的概念和区别

OSI及TCP/IP的概念和区别什么是TCP/IP协议TCP/IP协议(Transfer Controln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叫做传输控制/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

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但TCP/I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而TCP协议和IP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

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IP。

TCP/IP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组协议,我们通常称它为TCP/IP协议族。

它是7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为其ARPANET广域网开发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以它为基础组建的INTERNET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正因为INTERNET的广泛使用,使得TCP/IP成了事实上的标准。

之所以说TCP/IP是一个协议族,是因为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一起称为TCP/IP协议。

以下我们对协议族中一些常用协议英文名称和用途作一介绍: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网间网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OSI模型与TCPIP协议的关系

OSI模型与TCPIP协议的关系

OSI模型与TCPIP协议的关系OSI模型与TCP/IP协议的关系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为了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出现了OSI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Model)和T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OSI模型是一种理论框架,用于描述和规范计算机网络中各个层次的功能和交互关系,而TCP/IP协议则是一种实际应用在网络中的协议集合,它实现了OSI模型中的相关功能。

OSI模型总共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而TCP/IP协议则是根据OSI模型进行了简化和整合,将其分为四个层次。

下面将逐层介绍OSI模型和TCP/IP协议的关系。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OSI模型和TCP/IP协议中的第一层。

它定义了硬件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物理特性和参数。

OSI模型中的物理层负责电压、电流、物理接口等底层细节,而TCP/IP协议中的物理层则更加关注网络传输媒介,如以太网、无线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和TCP/IP协议中的第二层。

它负责将物理层所传输的数据包进行分割和组装,并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

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主要包括了逻辑链路控制(LLC)和媒体访问控制(MAC)两个子层,而TCP/IP协议中的数据链路层则更加关注网络节点之间的直接通信,如以太网、无线等。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是OSI模型和TCP/IP协议中的第三层。

它负责为数据包选择合适的路径和转发决策,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OSI模型中的网络层包括了路由(Routing)和网络互联(Network Interconnection)等功能,而TCP/IP协议中的网络层则主要使用IP协议来实现数据的寻址和路由。

ISO参考模型和TCPIP结构

ISO参考模型和TCPIP结构
2010年8月
网络工程技术电子教案
2.1.3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封装过程
数据接收端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DATA AH DATA PH AH DATA SH PH AH DATA TH SH PH AH DATA NH TH SH PH AH DATA DH NH TH SH PH AH DATA DT 比特流
(发送序 号=201) (确认序 号
2nd 3rd
②目标主机回送一个数据段,带有相 应的发送序号和确认序号。
③目标主机发送FIN=1的数据段表示 结束会话。
④源主机回送一个数据段,并带有相 应的发送序号和确认序号。
=502)( 标
志位:AC
K=1)
4th
⑤至此源主机和目标主机释放该次 TCP连接。
图1-2-9
2010年8月
网络工程技术电子教案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 到 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传输,同时还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数据单位为段 典型的协议有:tcp、udp、spx等。 5.会话层(Session Layer) 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间的会话。 典型的协议有:NETBIOS、ZIP等。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的应用层信息可以被一个 主机的应用层程序理解,该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业所、格式 转换等。 典型的协议有:ASCII、ASN。JPEG、MPEG等。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为操作系统 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典型的协议有:telnet、ftp、http、snmp等。

计算机网络作业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作业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作业参考答案CH1 绪论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答案:请参考教案2、LAN、W AN、MAN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要点:主要区别在于下列三点:地理范围或规模、速率、属于什么单位所有3、常用网络操作系统有哪些?如果你想自己组建一个网站,会选用哪种网络操作系统?为什么?参考答案:WINDOWSUNIX/LINUX中小型单位一般用WINDOWS,微机服务器可以选用LINUX,而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一般选用UNIX4、目前常用的PSTN、DDN、ISDN、ADSL和HFC几种接入方式中,适合于家庭接入的有哪几种?适合于网吧接入的有哪几种?适合于校园网接入的有哪几种?参考答案:家庭:PSTN,HFC或ISDN网吧:ADSL校园网:DDN5.C/S系统和B/S系统的工作原理;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参考答案:C/S:客户向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服务器处理客户的服务请求,并返回最后的处理结果;B/S:客户通过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WEB服务器处理客户的服务请求,并返回最后的处理结果给浏览器;它们之间的主要是B/S模式必须采用浏览器和WEB服务器。

6.请将以下网络术语译成中文:LAN、WAN、MAN、NOS、network、server、client、terminal、host、frame、QoS、virtual circuit、campus network、HFC、ADSL、DDN、Cable Modem、SONET/SDH、PSTN、B-ISDN、PSDN、DQDB、SMDS、ATM、packet switching、circuit switching、cell switching、FDDI、FR、URL、WWW、SMTP、FTP、TCP、UDP、SNMP、MAC 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服务器,客户,终端,主机,帧,服务质量,虚电路,园区网,广纤同轴混合网,非对称用户环线,数字数据网,线缆调制解调器,同步光网/同步数据体系结构,公共电话交换网,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分组交换数据网,分布式双环数据总线,交换多兆位数据服务,异步转移模式,分组(报文)交换,线路交换,信元交换,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帧中继,统一资源地址,万维网,简单邮件传输协同,文件传输协同,传输控制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介质访问控制7.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参考答案:见讲义8.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主要里程碑有哪些?参考答案:见讲义9.填空题1).根据网络连接距离来划分,计算机网络可划分为__LAN__、____MAN___、____W AN__。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清点人数,组织教学。

复习: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授新: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1.网络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简称协议。

协议组成的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和时序。

语法规定了进行网络通信时,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格式,以及通信中需要哪些控制信息,它解决了怎么讲的问题。

语义规定了控制信息的具体内容,以及发送主机或接收主机所要完成的工作,它主要解决“讲什么”的问题。

时序规定计算机操作的执行顺序,以及通信过程中的速度匹配,主要解决“顺序和速度”问题。

2.数据封装一台计算机要发送数据到另一台计算机,数据必须要先打包,打包的过程称为封装,如图10-10所示,封装就是在用户数据前面加上网络协议规定的头部和尾部,这些头信息包括数据包发送主机的源地址、数据接收主机的目的地址、数据包采用的协议类型、数据包大小、数据包的序号、数据包的纠错信息等内容。

而且,在网络通信中,数据往往是多层次的封装的。

3.网络协议的分层为了减少网络协议的复杂性,技术专家们把网络通信问题划分为许多小问题,然后为每一个问题设计一个通信协议。

这样使得每一个协议的设计、分析、编码和测试都比较容易。

协议分层就是按照信息的流动过程,将网络的整体功能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功能层。

每一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每一层的目的都是向它的上一层提供一定的服务。

4.分层原则层次结构虽然有它的优点,但是如果划分的不合理,反而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通常要遵循如下一些原则:网络协议层次的数量不能过多,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划分一个层次。

网络协议层次的数量也不能过少,层次的数量应该保证能从逻辑上将功能分开,不同的功能不要放在同一层。

功能类似的服务应当放在同一层。

在技术经常变化的地方可以适当增加层次。

层次边界的选择要合理,用于信号控制的额外信息流量要尽量少。

5.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分层方法及其协议层与层之间接口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第3章 OSI参考模型体系与TCPIP协议

第3章 OSI参考模型体系与TCPIP协议

4. 应用层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协议,是应用程序访问网 应用层 络下面各层的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可分为3类: (1)依赖于TCP的应用协议,如远程终端协议Telnet,文件 传输型的电子邮件协议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超文本传 输协议HTTP,外部网关协议BGP等。 (2)依赖于UDP的协议,例如单纯文件传输协议TFTP,简单网 络管理协议SNMP,域名系统DNS,内部网关协议RIP,动态主 机配置协议DHCP和引导程序协议BOOTP等。 (3)依赖于TCP和UDP的协议,如通信用管理信息协议CMOT。 当然,一些没有标准化的建立在TCP/ IP协议簇之上的用户 应用程序(或专用程序)也属于应用层。
3.1 OSI参考模型体系 参考模型体系 3.2 TCP/IP协议的参考模型 协议的参考模型 3.3 网层中的 协议及其他协议 网层中的IP协议及其他协议 3.4 子网划分 3.5 传输控制协议和应用层协议 3.6 TCP/IP组件的配置 端口与服务 组件的配置(端口与服务 组件的配置 端口与服务) 3.7 TCP/IP网络工具 网络工具
3.3.1 IP数据包 数据包
• IP数据包的基本结构: P142 F7-4 IP数据包头 IP负载
1. IP数据包头:包含传输该数据包所需的全部信息,如 发送主机的源地址,接收主机的目的地址,IP数据包 总长等.
IP数据包头的基本格式:
版本 首部长度 服务类型 16位标识 寿命 上层协议 32位IP源地址 32位目的地址 选项
1. 网络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 体系结构--体系结构 参考模型
F3-4
2. OSI模型中的重要概念
• 实体和对等实体:每一层中,用于实现层功能的活动元 素称为实体(Entity). 不同机器位于同一层次,完成相同 功能的实体称为对等实体(Peer Entity). • 对等层和对等协议:不同主机位于相同层次,称为对等 层(Peer).对等实体之间通信时必须遵循的规则称为对 等协议(Peer Protocol) (Peer • 服务与接口:每一层实体为相邻的上一层实体提供的 通信功能称为服务.N层提供服务给N+1的服务访问点 SAP(Service Access Poit)称接口,它是上下层实体 之间的逻辑传输通道. • 数据单元: 1.服务数据单元 SDU 2.协议数据单元 PDU 3.接口数据单元 IDU

OSI及TCPIP的概念和区别

OSI及TCPIP的概念和区别

OSI及TCPIP的概念和区别什么是TCP/IP协议TCP/IP协议(Transfer Controln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叫做传输控制/⽹际协议,⼜叫⽹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国际互联⽹络的基础。

TCP/IP是⽹络中使⽤的基本的通信协议。

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际协议(IP),但TCP/IP实际上是⼀组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件传输和电⼦邮件等,⽽TCP协议和IP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

通常说 TCP/IP是Internet协议族,⽽不单单是TCP和IP。

TCP/IP是⽤于计算机通信的⼀组协议,我们通常称它为TCP/IP协议族。

它是7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为其ARPANET⼴域⽹开发的⽹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以它为基础组建的INTERNET是⽬前国际上规模最⼤的计算机⽹络,正因为INTERNET的⼴泛使⽤,使得TCP/IP成了事实上的标准。

之所以说TCP/IP是⼀个协议族,是因为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起称为TCP/IP协议。

以下我们对协议族中⼀些常⽤协议英⽂名称和⽤途作⼀介绍: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间⽹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户数据报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控制信息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简单⽹络管理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件传输协议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从协议分层模型⽅⾯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络接⼝层、⽹间⽹层、传输层、应⽤层。

第5讲 OSI-RM体系结构与TCP-IP体系结构(24)[2页]

第5讲 OSI-RM体系结构与TCP-IP体系结构(24)[2页]
启发式
25
课堂
实践
第8讲课堂实践2
练习
25
6S管理
与考核
安排学生值日;考核学生上机态度;
检查学生实践作业;
设备整理、归位、保养。
检查
全程
课堂
小结
网络体系的二种层次结构模型
总结
5
课外习题
P57一(7);二(2、3、4、5)
课外拓展
训练
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的好处有哪些?
分析OSI/RM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关系
(5)会话层(Sessionlayer):在用户间建立会话关系
(6)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数据表示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网络通信服务
讲授
35
案例
2.演示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的过程
实例法
35
知识讲解Biblioteka 3.TCP/IP体系结构的层次划分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两个相邻节点间可靠地传输数据,使之对网络层呈现为一条无错的链路
(3)网络层(network layer,internet layer):选择合适的路由,把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在源端与目的端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数据传输,使上层服务用户不必关系通信子网的实现细节
XXXX学院
课 程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师姓名:授课时数:4累计课时:24
授课日期
班级名称
授课地点
教学课题
第5讲OSI/RM体系结构与TCP/IP体系结构
知识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ISO/OSI参考模型
交换机通过网络中的帧来学习网络设备的MAC地址并将其保存在自 己的地址表中,实现MAC与接口的对应关系
二、ISO/OSI参考模型
3.网络层 (1)网络层的功能 网络层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根据采用的路由 协议,选择最优路径,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TCP+上层数据 IP + TCP +上层数据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0101110101001000010
数据传输过程
端系统A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连路层 物理层 通 信 应用层协议
端系统B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连路层 信 物理层 介 质
表示层协议
会话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 网络层 数据连路层 物理层

2.OSI/RM的层次结构
7 6 5 4 3 2 1 应用层 Application 表示层 Presentation 会话层 Session 传输层 Transport 网络层 Network 数据链路层DateLink 物理层 Physical 网络可以提供什么应用? 网络如何表达数据? 通信的双发如何进行会话? 信息以什么样的方式传输? 怎么从源端到达宿端? 传输的每一步如何走? 如何利用物理媒体?
二、ISO/OSI参考模型
2.数据链路层 (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网络设备 B.网桥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将两个LAN连起来,根据MAC地址来转发帧, 可以看作一个“低层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根据网络地址 如IP地址进行转发)。
远程网桥通过一个通常较慢的链路(如电话线)连接两个远程LAN, 对本地网桥而言,性能比较重要,而对远程网桥而言,在长距离上可正 常运行是更重要的。
Data Data Data Data Data Data DH
封装数据
应用层 表示层 上层数据 会话层
PDU

TCP 头
上层数据Biblioteka 传输层IP 头数据
网络层

Frame头
数据
FCS
数据链路层

0101110101001000010
物理层
比特
解封装数据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上层数据
传输层
上层数据
网络层
第1章 OSI/RM模型与TCP/IP协议体系
1.1 OSI/RM参考模型
1.1.1 OSI/RM的形成

中国的道路
英国的道路
OSI规定了可以互联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遵从OSI协议的网络通信产品都是所谓的开发系统, 也就是意味着可以与其他网络系统进行互联
1.1.2.OSI/RM层次结构 1.网络分层的必要性
二、ISO/OSI参考模型
2.数据链路层 (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网络设备 A.网卡 网卡也叫“网络适配器”,英文全称为“Network Interface Card”, 简称“NIC”,网卡是局域网中最基本的部件之一,它是连接计算机与网 络的硬件设备。无论是双绞线连接、同轴电缆连接还是光纤连接,都必 须借助于网卡才能实现数据的通信。
二、ISO/OSI参考模型
2.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 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二、ISO/OSI参考模型
1.物理层
(2)物理层的主要网络设备 A.中继器 双绞线理论上的最大传输距离是 100m,如果超过 100m,由于信号 的衰减,很难保证信息传输的正确性,可以使用中继器来延长传输的距 离。中继器仅适用于以太网,可将两段或两段以上(使用多个中继器) 的以太网互联起来,是最简单的网络互联设备,主要完成物理层的功能, 负责在两个节点的物理层上按位传递信息,完成信号的复制、调整和放 大功能,以此来延长网络的长度。
二、ISO/OSI参考模型
1.物理层 (2)物理层的主要网络设备 B.集线器 集线器相当于多端口的中继器,也可以把信号整形、放大后发送所 有的节点上。
二、ISO/OSI参考模型
1.物理层 (2)物理层的主要网络设备 B.集线器 基于集线器的网络仍然是一个共享介质的局域网,即共享带宽。虽 然各结点与集线器的连接有各自独立的通道,但在集线器内部却只有一 个共同的通道,上行、下行数据都必须通过这个共享通道发送和接收, 这样就类似单车道一样,当上、下行同时有数据发送时,就出现塞车现 象。正因为集线器的这一不足之处,所以它不能单独应用于较大网络中 (通常是与交换机等设备一起分担小部分的网络通信负荷),就像在大 城市中心不能有单车道一样,因为网络越来,出现网络碰撞现象的机会 就越大。也正因如此,集线器的数据传输效率是比较低的,因为它在同 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方向的数据传输,也就是所谓的"单工"方式。如果器 网络中要选用集线器作为单一的集线设备,则网络规模最好在10台以内, 而且集线器带宽应为10/100Mbps以上。
二、ISO/OSI参考模型
1.物理层 (2)物理层的主要网络设备 B.集线器 集线器除了共享带宽这一不足之处外,还有一个方面在选择集线器 时必须要考虑到,那就是它的广播方式。因为集线器属于纯硬件网络底 层设备,基本上不具有"智能记忆"能力,更别说"学习"能力了。它也不 具备交换机所具有的MAC地址表,所以它发送数据时都是没有针对性的, 而是采用广播方式发送。也就是说当它要向某节点发送数据时,不是直 接把数据发送到目的节点,而是把数据包发送到与集线器相连的所有节 点。 这种广播发送数据方式有两方面不足:(1)用户数据包向所有节点 发送,很可能带来数据通信的不安全因素,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就 能非法截获他人的数据包;(2)由于所有数据包都是向所有节点同时发 送,加上以上所介绍的共享带宽方式,就更加可能造成网络塞车现象, 更加降低了网络执行效率。
二、ISO/OSI参考模型
3.网络层 (1)网络层的设备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 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 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它与前面所介绍的集线器和交换机不 同,它不是应用于同一网段的设备,而是应用于不同网段或不同网络之 间的设备,属网际设备。路由器之所以能在不同网络之间起到“翻译” 的作用,是因为它不再是一个纯硬件设备,而是具有相当丰富路由协议 的软、硬结构设备,如RIP协议、OSPF协议、EIGRP、IPV6协议等。这些 路由协议就是用来实现不同网段或网络之间的相互“理解”。 在局域网接入广域网的众多方式中,通过路由器接入互联网是最为 普遍的方式。
二、ISO/OSI参考模型
2.数据链路层 (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网络设备 B.网桥
二、ISO/OSI参考模型
2.数据链路层 (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网络设备 C.交换机 集线器作为第一类广泛应用的网络集线设备,当时在各大局域网中 应用非常广泛。但随着网络传输媒体类型的日益丰富,图形、图像及各 种流媒体等多媒体内容的出现,人们对高网络数据传输速度和传输性能 的要求日益提高。集线器由于它的共享介质传输、单工数据操作和广播 数据发送方式等都先天决定了很难满足用户的上述速度和性能要求。在 用户的需求下、在全球各大网络设备开发商的努力下,一种更新、更实 用的集线设备--交换机出现了。交换机完全克服了集线器的上述种种 不足之处,所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业界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交换机技术也 得到了飞速发展,数据传输速度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目前最快的以太 网交换机端口带宽可达到10Gbps,千兆(G位)级的交换机在各企业骨干 网络中早已得到广泛应用。
网卡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整理计算机上发往网线上的数据,并将数据 分解为适当大小的数据包之后向网络上发送出去。对于网卡而言,每块 网卡都有一个唯一的网络节点地址,它是网卡生产厂家在生产时烧入ROM (只读存储芯片)中的,我们把它叫做MAC地址(物理地址),且保证绝 对不会重复。
二、ISO/OSI参考模型
二、ISO/OSI参考模型
3.网络层 (1)网络层的设备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 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 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它与前面所介绍的集线器和交换机不 同,它不是应用于同一网络的设备,不同网络之间的设备,属网际设备。 路由器之所以能在不同网络之间起到“翻译”的作用,是因为它不再是 一个纯硬件设备,而是具有相当丰富路由协议的软、硬结构设备,如RIP 协议、OSPF协议、EIGRP、IPV6协议等。这些路由协议就是用来实现网络 之间的相互“理解”。
功能模块3 功能模块2 功能模块1
软件或硬件或软硬件 解决问题3
软件或硬件或软硬件 解决问题2
软件或硬件或软硬件 解决问题1
网络分层和优点
层 layer:描述了所有需求的有效的通讯过程,并把 这些过程逻辑上的组叫做层 分层的优点: 各层间相互独立,把网络操作分成低复杂性单元 灵活性好。某一层变化不会影响到别层,设计者可 专心设计和开发模块功能。 促进标准化工作 定义了用于即插即用兼容性的标准接口,使网络易 于维护和实现



二、ISO/OSI参考模型
1.物理层
(1)物理层的功能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相临节点之间原始比特流的传输,控制数 据怎样被放置到通信介质上。物理层协议关心的典型问题是使用什么样 的物理信号来表示数据 “1” 和 “0” ;一位持续的时间多长;数据传 输能否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最初的连接如何建立和完成通信后连接如何 终止,物理接口(插头和插座)有多少针以及各针的用处。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