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试卷)
13 实验探究题-2021生物【中考冲刺】高频考点易错题提分试卷(学生版)

2020中考(会考)生物高频易错题提分王专题13实验探究题(10题)精准预测(背诵版)一、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吸、染。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染”,重复“吸”动作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图中操作正确是顺序是③→④→②→①。
2.制作临时装片,先用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水滴,水会沿玻片向两边散开,然后缓缓放平后,水从一侧赶向另一侧,就不容易产生气泡了。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物像位于视野中央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4.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移动装片和物镜后,污物仍不动.就排除了污点在物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但换上目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只能是在目镜上了。
5.显微镜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为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升降镜筒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用粗准焦螺找到物像后,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二、种子的萌发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子不在休眠期。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实验探究习题试卷(2021新版苏教版)

新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实验探究习题试卷1.实验名称:“水会漏下去吗”实验步骤: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实验现象:水(不会)漏下去实验结论:因为空气可以占据(空间)2.实验名称:“纸团会不会湿”实验步骤:把纸团塞在杯底,将杯子竖直倒立水中。
实验现象:纸团(不会)湿.实验结论:因为空气可以占据(空间)3.实验名称:气球吹得大吗实验步骤:将气球放入瓶中,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实验现象:气球(吹不大)实验结论:因为空气可以占据(空间)4.实验名称:“挤压注射器”实验步骤:将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并将针筒口顶住橡皮,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后再松手,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在针筒里放一小块(泡沫)实验现象:活塞会(弹回去)实验结论:因为压缩空气有(弹性)5.实验名称:细长棍悬挂气球实验步骤:在一根细长棍两端各挂一只充了气的气球,并使之平衡,将一只气球中的气放掉。
实验现象:平衡棍会(发生倾斜)。
我们发现细长棍越(长),气球越(大),效果越明显。
实验结论:空气(有质量)6.实验名称:用电子天平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实验步骤:(1)使用电子天平时要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3)将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出质量(99.11)克(4)把皮球充满气后放在电子天平上,称出质量(100.42)克(5)皮球里空气的质量为(100.42-99.11=1.31克)实验现象:皮球充气前后质量不一样。
实验结论:空气有(质量)7.实验名称:让纸蛇转动实验步骤:(1)用卡纸剪一条纸蛇.(2)点燃一支蜡烛,将纸蛇悬挂在蜡烛火焰上方约(10厘米)处。
实验现象:纸蛇会(转动)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8.实验名称:让“热气球”上升实验步骤:(1)用细铁丝把大塑料袋口撑成圆形。
(2)将塑料袋撑开后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
(3)过一会儿松手,塑料袋就会上升。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项测试试卷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项测试试卷一、实验探究题1.阅读实验,回答问题。
(10分)实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假设:实验方法:①在纸箱上面画出街道的图形。
②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③请一个同学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④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1)在横线上写出假设。
(2)这个实验能验证你的假设吗?简要谈谈你的想法。
(3)通过实验,你知道当地震发生时,该怎样保护自己吗?(至少2条)2.在箱子的最底层,设置了一个小灯泡,照亮了一个生态瓶、一盆绿豆芽和一个黑色的蚯蚓养殖皿,四周还放了几张卡纸。
(1)小明拿来一个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生态瓶中的鹅卵石形状各异:有的方,有的圆,还有的长出了“皱纹”一一裂缝,下列对鹅卵石“样貌”的影响最小的是。
A.小灯泡照射B.日晒雨淋C.风吹雨打(2)在蚯蚓培养皿中,蚯蚓可“害羞”了,都躲起来了,这是因为。
A.外面太冷了B.小灯泡的照射C.蚯蚓真的很害羞(3)生态瓶旁边放着几张写了字的卡片:①有光合作用;②能消耗垃圾产生肥料;③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④有生命;⑤需要阳光、适宜的温度、空气、水、土壤等条件。
根据绿豆芽和蚯蚓的特点,小明很快将序号填入下面的维恩图中。
3.学了《我们的身体》单元后,小华同学对用听诊器测量心跳很感兴趣。
他找来了橡胶管、漏斗、气球、剪刀、皮筋等材料和工具,作了一个听诊器(如图)。
(1)请对小华如何制作听诊器提两点建议。
①橡胶管套住漏斗嘴时________;②气球皮包裹漏斗时________。
(2)小华在用自制的听诊器测量心跳时,应该怎样操作?①包有气球皮的漏斗应该紧贴胸部的哪个位置?(________)。
A.正中间B.中偏左C.中偏右②没有与漏斗相连接的那一端橡胶管应该紧贴________。
(3)在用听诊器测量心跳的过程中,如果用手把橡胶管弯折,实验结果会怎样?①还能非常清楚地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吗?(________)。
中考物理_专题实验探究题(力学)(原卷版)-【迎战中考】2021年物理二轮之试卷题型解密

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原卷版)【迎战中考】2021年物理二轮之试卷题型解密(通用版)1.实验探究题是中考物理试卷中必考内容。
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对认识自然、探索规律和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的考试题型。
实验探究题在中考试卷中占有较大比例,认真做好实验探究题的备考复习,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2.各地的中考命题针对实验探究问题有着不同程度的偏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考查,这也就给命题带来了多个角度的可能性。
比如同是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但由于考查的环节或是角度不同,考查的方式也就明显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要做到理解和掌握。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不同版本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实验逐年在出新。
但纵观其考查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所考核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
所以学生进行应考时对此不要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只要抓住方法、应用得当,一般都能轻松解决。
3.纵观历年实验探究题,其规律是力学一道题、电学一道题,光学或热学一道题,有的还涉及到机械运动、声现象或电磁现象等内容。
力学部分实验探究主要有物质密度测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影响动能大小因素实验、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测定机械效率实验等。
考查热点有:物质密度测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影响动能大小因素实验、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等。
一、物质密度测量1.实验内容(1)测量工具:密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量筒(量杯)、天平。
用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2)天平的使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测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拨回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刻度(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表示横梁平衡;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用镊子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指示值。
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题测试题2

专题13科学探究题(2)二.有关反应条件的探究1.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提出问题]铜是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小林对此进行了探究。
[猜想]根据铜锈化学式,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水、___、___ 共同作用的结果。
[设计与实验]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林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如下图所示:(1)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光亮铜片最先生锈(填字母编号)_________________。
(2)从优化实验的角度考虑,A实验是多余的,他只考虑了水这个单一条件,C试管中除光亮铜片、蒸馏水外,还有的另外一种物质为______________。
(3)D试管中除光亮铜片外,还有的另外两种物质为__________,从D试管的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改进]我认为小林设计的“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结论,还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可用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小结]通过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我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欲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称取x g胆矾晶体,研细后加入10 mL蒸馏水溶解;②将足量的NaOH溶液与上述溶液充分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过滤后洗涤沉淀;③将所得沉淀转移到坩埚,均匀缓慢加热至完全变为黑色,研细备用;④按下表中的质量混合好固体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并与MnO2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50 mL气体为准(见图甲)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的x应至少称取g(结果保留1位小数),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填序号)。
(2)表格中的“待测数据”是指。
(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填字母编号)。
2020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试题(含答案)

②加热铜片,观察铜片表面是否变黑
③加热铜片一端,观察另一端的蜡烛是否熔化,如下图所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0.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氧气和氢气
(3)在模拟转化关系图中,你认为可以循环重复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字母)
四、实验题
2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上述实验中首先观察到铁锈生成的是_____。由此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
19.如图所示为小明改进的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反应前先持续通入CO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中可观察到试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
(1)实验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2)酒精灯对试管加热导致氧化铜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改变氧化铜的内能。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检验不是O2。
(2)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2020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B.蒸发食盐水时,等蒸发皿中水分蒸干后停止加热C.洗净的胶头滴管倒放在试管架上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旋紧胶塞后,先将导管一端浸人水中,再用双手捂住试管外壁2.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
有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必须检査装置的气密性B.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C.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6%D.不用等温度计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就可以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3.某环保监测站取刚降下的雨水,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pH,数据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雨水酸性逐渐减弱B.雨水的酸性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C.酸雨会腐蚀机械设备和建筑物D.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4.下列实验操作和目的有错误的是( )A.A B.B C.C D.D5.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B.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D.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6.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用磁铁吸引来区分铜和铁,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方案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7.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不一致的是A.A B.B C.C D.D8.小玉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查找原因 B.查阅相关资料 C.置之不理 D.请教老师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D.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可燃物燃烧,所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10.现有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400.0g,向其中加入铁粉,搅拌使之充分反应,已知铁粉先与Fe2(SO4)3溶液发生反应,反应为:Fe2(SO4)3+Fe=3FeSO4,如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rrayA.a~b段溶液中有2种溶质B.m=6.4C.取c点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D.原溶液中的Fe2(SO4)3质量分数为10.0%11.某同学在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了试管破裂的情况,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珠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⑤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撤去酒精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2.下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L 端与R 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现象。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实验探究题(15)(含答案)教科版

三、综合题:
1.小明这样做不对。因为小明做实验时同时改变了两个条件,即两个变量,就无法判断结果是否与两个还是一个条件有关,所以不能确定。(意思正确)
2.(1)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吗?(或与电流强度有关)
(2)线圈的圈数30圈60圈90圈(可任选)
电池数量、铁钉大小、导线长度、大头针大小等。最少2个
(平均数)
3
6
14
16
30
42
63
62
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从1、2、3组数据可知,线圈圈数相同时,磁力越大;
从、 、组数据比较中发现:电流强度相同时, ________磁力越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可能与Biblioteka 么因素有关?请提出另一个相关的问题。
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题:
拱形、框架结构、斜拉索等
二、选择题:
3.电流强度越大(或电池数量越多)
3、6、8线圈圈数越多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铁芯到线圈的距离有关吗?(或导线粗细、有无铁芯等)
设
计
说
明
1.填空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运用知识解释实际桥梁的结构特点。
2.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认识校园中的一些主要动植物,对于昆虫、绿色不开花植物的特征是否能分辨清楚。
3.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究时的方法,做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情况,设计实验的能力及实验分析情况。
1.
2.我的实验设计:
(1)研究的问题:(可选择其中一个因素研究)
(2)改变的条件:怎样改变:
保持不变的条件:
3.全班小组实验汇总后,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号
1
2
3
4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
1、小红同学在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请你和小红同学一起对久置的白色固体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提出问题]块状固体B的成分可能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猜想二:
[实验验证]下面是小红做的三个实验,请你帮她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
管底部有固体剩余,她得出结论:剩余固体是碳酸钙。
指出她所得结论的不合理之处:。
请你设计实验鉴定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实验三:在实验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钙的存在。
[得出结论]块状固体B的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2.小芳发现“自生氧防毒面具”(如右图所示)中有一种淡黄色颗粒状固体,她想探究其作用。
【提出问题】淡黄色颗粒状固体在防毒面具中的作用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它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氯化钠、水和氧气。
②它与三氧化硫反应时,生成硫酸钠和氧气。
③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有毒气体。
通过资料判断淡黄色颗粒状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分析,小芳
判断该淡黄色颗粒状固体一定属于____________(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设计实验】为了探究这种淡黄色颗粒状固体在“自生氧防毒面具”中的作用,小芳进行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结论】该淡黄色颗粒状固体在“自生氧防毒面具”中的作用是提供氧气,供给呼吸;同时能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有毒气体。
3.小军见到一种“化学爆竹”,只要用手拍打锡纸袋,掷在地上,锡纸袋随后就会突然爆开并伴随响声。
他认为,这是锡纸袋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造成的,于是想探究锡纸袋中的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锡纸袋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例如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③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的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个未用过的锡纸袋,内有一小包无色液体和一些白色固体。
(l)猜想:无色液体为酸。
验证: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水和该无色液体,各滴加3滴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遇水不变色,遇该无色液体变红。
实验的初步结论:无色液体为酸。
小军取两支试管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白色固体为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的盐。
验证:请你运用初中所学知识,帮助小军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主要实验装置
小军为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继续查找资料,得到下表。
根据上表数据......
,该白色固体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通过该探究实验,你还想学习的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盒中有7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
别这些溶液。
(1)调查研究
①实验盒中记录单上登记的7种溶液是:KMnO 4、Na 2CO 3、
CuSO 4、NaCl 、Ca(OH)2、NaOH 和稀盐酸,其中有颜色的是 溶液。
②查阅资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
③研究方式:从5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4种为一组进行鉴别。
这样的组合共有 组。
(2)提出假设:同学们从5种无色溶液中取出4种,贴上A 、B 、C 、D 标签,并且
假设这一组溶液可能是Na 2CO 3、NaCl 、Ca(OH)2和稀盐酸。
(3)实验探究: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
第一步: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A 、B 、C 、D 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稀盐酸,
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结论:C 是 溶液。
第二步:依据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 已 略去。
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可以观察到C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A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 、D 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实验解释:A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第三步:依据右图装置进行2个实验。
取少量B 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停止加热。
再取少量D 溶液倒入另一蒸发皿,加热,有白色固体析出,停止加热。
实验结论:B 是稀盐酸,D 是NaCl 溶液。
经过上述三步实验,同学们认为第5种无色溶液是NaOH 溶液。
(4)实验反思: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进行了全面反思。
①老师指出:实验结论仍有不确定性。
不能确定的是 溶液;
其鉴别方法是。
②老师提出:鉴别出C 溶液后,不需外加试剂,就可以简便地鉴别出A 、B 溶液。
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