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批色标准方法

合集下载

检验批划分方案

检验批划分方案

检验批划分方案批划分是指对原料进行分批检验,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质量可靠。

批划分方案是批划分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批划分方案:首先,制定批划分计划。

确定批划分数量、批划分时间和批划分标准,以及需要进行的检验项目。

其次,进行物料接收。

收到原料后,对每批原料的数量、品种和质量进行记录,确保进货记录准确无误。

然后,进行样品取样。

根据批划分数量计划,在原料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接着,进行样品检验。

根据批划分标准,对样品进行必要的检验项目,如外观、颜色、气味、含水率等。

检验可以使用适当的设备和方法,如显微镜、计量器具、化学试剂等。

在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有可能影响批划分结果的因素,如温度、湿度等,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调整。

最后,进行批划分。

根据每批样品的检验结果,按照批划分标准将原料分为合格批和不合格批。

合格批的原料可以继续用于生产,不合格批的原料需要进行处理或退货。

批划分方案的制定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根据原料特点和生产需要,确定检验项目和标准。

检验项目可以根据原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微生物等因素来确定,标准可以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来确定。

其次,要根据生产工艺和供应链的特点,合理确定批划分数量和时间。

批划分数量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批划分时间要确保原料能在生产需要之前完成。

然后,要建立健全的批划分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记录可以包括样品取样记录、检验记录、判定结果记录等,档案可以包括原料供应商信息、检验结果等。

最后,要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根据实际情况,对批划分方案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以提高批划分的效能和准确性。

总之,批划分方案是确保原料质量可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可以有效地进行批划分工作,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质量。

车间颜色管理规范范例

车间颜色管理规范范例

车间颜色管理规范范例车间颜色管理在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颜色管理规范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本文将介绍车间颜色管理规范的范例,匡助企业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颜色管理体系。

一、颜色管理的重要性1.1 确保产品质量:颜色管理规范能够确保产品颜色的一致性,避免因颜色差异导致的质量问题。

1.2 提高生产效率:规范的颜色管理能够减少调整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3 提升品牌形象:一致的产品颜色能够提升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

二、建立颜色管理体系2.1 确定标准色采:根据产品的要求确定标准色采,建立颜色管理的基准。

2.2 采用专业设备:选择专业的颜色测量仪器和软件,确保准确测量和调整颜色。

2.3 建立记录系统:建立颜色管理记录系统,记录每次颜色调整的数据和结果,以便追溯和分析。

三、颜色调整流程3.1 校准设备:在进行颜色调整前,首先要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进行校准。

3.2 调整颜色:根据标准色采进行颜色调整,通过调整颜料比例或者工艺参数来达到目标色采。

3.3 验证调整效果:调整完成后,进行颜色验证,确保产品颜色符合标准要求。

四、培训与监控4.1 培训员工:对车间员工进行颜色管理培训,提升其颜色管理意识和技能。

4.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颜色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4.3 持续改进:根据颜色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颜色管理体系。

五、案例分享5.1 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A公司:通过建立严格的颜色管理规范,成功实现了产品颜色的一致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5.2 电子产品生产厂家B公司:引入先进的颜色管理设备和软件,实现了颜色调整的自动化和精准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5.3 家居装饰企业C公司:通过员工培训和持续改进,建立了完善的颜色管理体系,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总结:建立科学、规范的车间颜色管理规范对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明确的颜色管理流程、培训员工和不断改进,企业可以实现颜色管理的精细化和优化,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物料批色标准方法

物料批色标准方法

物料批色标准方法:一:产品外料和里料的区分:1、影响外观效果的主料1)文胸产品特指:具有外观效果的物料(含撞色料),包括且不限于:编织/刺绣花边、碗面布、撞色肩带及其他设计部门指定认可的影响外观效果的主物料。

2)内裤、睡衣、暖衣产品特指:大身主面料及撞色花边、撞色。

2、影响外观效果的辅助料:特指除了设计部门指定认可的影响外观效果的主料,其他外观能看到的物料;文胸类包括且不限于:配色下扒、后比、肩带、金属配饰等;睡衣、内裤、暖衣类包括且不限于:配色花边、可见的织带等。

3、不影响外观的物料:特指产品外观不能看到的物料,包括且不限于上/下捆条丈根、毛布、后比里层、盖面布、里贴布、裤里浪等。

4、要注意区分里料和外料,里料可容许有少许色差,面料要严格对色不容存在色差,故外料批色必须严格小心。

二、小样色卡和大货色卡1、小样色卡:特指供应商按照标准色卡打出小色样后,提供给我司的色样审批卡,又名LAB DIP CARD。

2、大货色卡:特指供应商按照我司所批合格的小样色卡做出来的大货标准色样,又名S/S(SHIPMENT SAMPLE)。

不同缸染的大货颜色有差异(即缸差),缸差要求接收范围至少在4级以上。

三:批色原则:1、对色光源:品牌单对色灯箱采用第一光源D65,第二光源TL84。

对色采用灰色背景,视线与灯箱桌面成45度,并在灯箱外配遮光布消除其他光源对批色的影响。

同时要注意:平手(托在手上)对色,物料摆放要求纹路一致,正反面一致。

2、批色人员要做到确定颜色的主要方向,将整体物料的颜色往误差范围内协调。

同时也要清楚产品的结构,即要清楚物料所用于的部位及作用。

3、对于品牌单,批色人员要注意把握设计师所需的设计效果。

通透和浅色物料,批色人员需要与设计人员沟通对色的层数及对色方法。

4、多次打色不OK时,采购员和批色人员要注意“为什么不OK”,问题在哪,在第二或第三次时即要有相应的对策,不可盲目地再将小色样打下去。

5、批色人员要常到车间看看成品颜色的效果,总结经验,在下次批色时注意改善。

车间颜色管理规范范例

车间颜色管理规范范例

车间颜色管理规范范例引言概述在车间生产过程中,颜色管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颜色管理规范可以确保产品颜色的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本文将介绍车间颜色管理规范的范例,匡助企业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颜色管理体系。

一、颜色标准的建立1.1 制定标准色板:根据产品的颜色要求,制定一套标准色板,包括主色和辅助色。

1.2 确定色采空间:选择适合产品的色采空间,如RGB、CMYK等,确保颜色在不同媒介下的一致性。

1.3 设定色差范围:根据产品的要求和市场标准,设定合理的色差范围,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二、颜色配方的管理2.1 制定配方标准:对于每种颜色,建立配方标准,包括颜料种类、比例等信息。

2.2 配方记录与更新:建立配方记录系统,确保每次生产的颜色配方都可以追溯,及时更新配方信息。

2.3 定期检查与校准:定期检查颜色配方的准确性,并校准生产设备,以保证颜色的一致性。

三、颜色调配的流程管理3.1 制定调配流程:建立颜色调配的流程图,包括颜料的配比、混合方式、搅拌时间等细节。

3.2 严格执行流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按照流程操作,避免因操作不规范导致颜色偏差。

3.3 实时监控与调整:在调配过程中,实时监控颜色的变化,并及时调整配方,以确保颜色的准确性。

四、颜色样品的管理4.1 制作标准样品:根据产品要求,制作标准样品,并建立样品库。

4.2 样品比对与审批:每次生产前,对颜色样品进行比对,确保与标准样品一致,并进行审批。

4.3 样品保存与追溯:妥善保存颜色样品,建立样品追溯系统,以便随时查阅和比对。

五、颜色管理的持续改进5.1 定期评估与反馈:定期对颜色管理规范进行评估,采集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5.2 技术更新与培训:关注颜色管理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

5.3 持续优化流程:不断优化颜色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确保颜色管理规范的持续改进。

物料编码规则及方法

物料编码规则及方法

物料编码规则及方法
物料编码规则是指公司或组织内部对物料进行编码的一套规则和方法。

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物料,并能通过编码快速识别物料的属性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料编码规则和方法:
1. 层次编码法:采用层次结构对物料进行编码。

例如,可以使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两位数字表示中类,三位数字表示小类,后面的位数表示具体物料。

2. 组合编码法:将物料的各种特性和属性组合起来作为编码。

例如,可以使用字母表示物料的大类,数字表示物料的型号、颜色等特征。

3. 功能编码法:将物料的功能作为编码的一部分。

例如,可以使用字母表示物料的功能,数字表示具体物料。

4. 时间编码法:将物料的生产时间作为编码的一部分。

例如,可以使用年份和月份作为编码,以识别物料的生产时间和周期。

5. 基于条码编码法:利用条码技术对物料进行编码。

条码可以包含物料的基本信息,如品名、规格、批次等。

物料编码规则和方法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管理要求进行设计和制定。

不同企业可能采用不同的编码规则和方法,但目标都是为了提高物料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内衣厂物料检验标准

内衣厂物料检验标准
4.3.3 检验操作规程
1)准确测量10M待检验丈根,在电子称称取其重量。并称取整盒丈根的重量,算出实际米数与箱子外所写数量是否吻合。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A/0
页 次
4OF6
文件名称
物料检验标准
生效日期
2011-08-23
2)对照样办目测检查文根,当出现驳口和勾丝、折牙、散牙、倒牙、织疵、污点、色斑等疵点时,进行记录,间距在30CM以内的疵点折算成一个疵点。
1)损耗率小于等于3%为合格标准;小于等于1 0%为使用标准。
2)弯曲度应小于3CM(用直尺测得50CM长度弓形最高点至两端连线的垂直距离)。弯曲度的使用标准可根据各款具体使用状态决定。
3)每段丈根头、中、尾色差以目测不明显为合格标准;段与段的色差在3.5级以上为合格标准。
4)丈根标准宽度>10MM,≤20MM,宽度公差为±1MM;丈根标准宽度>20MM,宽度公差为±1.5Mlvl;丈根标准宽度≤10MM。宽度公差为±0.5MM。
4.1.6 检验和判定标准
1)封度公差:土2。
2)克重允许Biblioteka 差范围为±5。3)缩水率应≤5%。
4)拉度按照标准拉度要求,横向>2CM<1CM,纵向>2CM<1CM为接受范围;超过接受范围的需要与客户协商确认后方可接受。
5)纬斜应≤5度。
6)布匹色差规定
a.布匹色差是指在一定光源下相同色相下的灰度差异。原则上同批布料上不接受色相差异。产生色相上的差异需公司与其客户协商确认后方可接受。
3)各部位的尺寸公差以及对称部位要求(见下表)
部位
公差(±MM)
对称部位公差(MM)
前幅
3
2
捆碗
3

色卡标准——精选推荐

色卡标准——精选推荐

⾊卡标准⾊卡⾊卡是⾃然界存在的⾊彩在某种材质(⽐如纸、⾯料、塑胶等)上的体现,⽤于⾊彩选择、⽐对、沟通和⾊彩供应链管理的⼯具。

⽬前国内外⾊卡种类繁多,国际上还没有统⼀的⾊彩应⽤标准,各⾏各业应⽤着各不相同的⾊卡和⾊彩标准,举例如下:国内标准⾊卡:1、纺织服装⾏业、国家标准⾊卡——CNCS⾊卡⽬前已被确⽴为国家标准和纺织⾏业标准的CNCS简介:2001年开始,中国纺织信息中⼼承担了科技部“中国应⽤⾊彩研究项⽬”,建⽴了CNCS颜⾊体系。

之后,⼴泛进⾏⾊彩调研,通过中⼼所属趋势研究部门、中国流⾏⾊协会、国外合作伙伴、采购商、设计师等途径收集⾊彩资讯,开展市场调查。

经过⼏年的努⼒,研发第⼀版颜⾊体系,并确定了所⽤材料及⼯艺。

2006年,中国纺织信息中⼼根据合作伙伴、市场相关⽅、⾊彩专家等各⽅意见调整体系,完成第⼆版颜⾊体系的试制,并携⼿浙江龙盛控股有限公司、德塔颜⾊科技有限公司(DATACOLOR)等⼀起正式开始CNCS纺织颜⾊体系标准的⽣产制作,同时,开展了数字化⾊彩和数字化流⾏⾊彩的研究,将CNCS颜⾊系统同数字化⾊彩接轨。

在此基础上,完成了CNCS纺织颜⾊标准的制作。

2、建筑⾏业、国家标准⾊卡——深圳海川⾊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海川⾊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企业试点单位,是深圳市政府授予的“⾼新技术企业”,承担了GB/T15608-2006《中国颜⾊体系》、GSB16-2062-2007《中国颜⾊体系标准样册》和 GB/T 18922-2002《建筑颜⾊的表⽰⽅法》、GSB16-1517-2002 《中国建筑⾊卡》等多项颜⾊国家标准的修订和研制⼯作。

国际⾊卡:1、美国Pantone ⾊卡:提供平⾯设计、服装家居、涂料、印刷等⾏业专⾊⾊卡,是⽬前国际上⼴泛应⽤的⾊卡。

PANTONE⾊彩是整过⽣产流程中,⽤以建⽴基本⾊彩标准的审批基准。

这为客户与⽣产商之间,提供了最准确和⾼效⽅法来沟通和说明各个⾊彩选择。

GMP的色标管理

GMP的色标管理

GMP的色标管理1、目的:建立状态标识管理规定,以防止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混淆、差错、污染等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保证对设备、仪器进行正确的操作,以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厂所有生产过程状态标志管理,包括:物料标志、生产状态、设备、管线标志、清洁标志、计量标志五大类。

3、责任者:3.1设备科负责物料的合格、不合格、待验和设备的设备卡、运行、完好、维修、封存和管线涂色以及清洁标志的清洁、待清洁状态牌制作、验收、发放管理,并监督设备状态标志的日常使用管理;3.2计量中心负责计量标识的制作与验收、计量器具的校验和张贴合格或禁用等标志,并监督计量器具的日常使用管理;3.3质量科负责物料的物料签、货位卡、生产状态卡、清场合格证的制作与验收管理,并监督该规程中所有的规定执行情况;3.4各部门、各车间物料管理员、岗位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涉及到该规程中的规定,负责执行状态标识的正确使用与监督管理;3.5车间质量员负责按本规程规定,执行日常监督管理。

4、内容:4.1状态标识的分类及定义:4.1.1广宁分厂生产过程中的所用状态标识分为五大类,分别为物料标志、生产状态、设备/管线标志、清洁标志、计量标志。

4.1.2物料标志:4.1.2.1包括物料信息标志和物料质量情况状态标识二类。

其中,物料的质量情况状态标识并采用醒目的色标管理。

4.1.2.2物料的信息状态标识是物料标签和货位卡二种。

其目的是避免物料在储存、发放、使用过程中发生混淆和差错,并通过货位卡的作用,使物料具有可追溯性。

货位卡是用于标志一个货位一单批物料的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数量和来源去向的卡片,识别货垛的依据,并能记载和追溯该货位的来源和去向。

物料签是用于标志每一件物料或中间产品的产品名称、批号和数量的卡片,用于识别单独一件物料或中间产品的依据和标识。

4.1.2.3物料的质量情况状态标识分为三类,分别为待验、合格、不合格,并采用黄、红、绿三种不同色标来进行醒目区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料批色标准方法:
一:产品外料和里料的区分:
1、影响外观效果的主料
1)文胸产品特指:具有外观效果的物料(含撞色料),包括且不限于:编织/
刺绣花边、碗面布、撞色肩带及其他设计部门指定认可的影响外观效果的主物料。

2)内裤、睡衣、暖衣产品特指:大身主面料及撞色花边、撞色。

2、影响外观效果的辅助料:特指除了设计部门指定认可的影响外观效果的主料,
其他外观能看到的物料;文胸类包括且不限于:配色下扒、后比、肩带、金属配饰等;睡衣、内裤、暖衣类包括且不限于:配色花边、可见的织带等。

3、不影响外观的物料:特指产品外观不能看到的物料,包括且不限于上/下捆条
丈根、毛布、后比里层、盖面布、里贴布、裤里浪等。

4、要注意区分里料和外料,里料可容许有少许色差,面料要严格对色不容存在
色差,故外料批色必须严格小心。

二、小样色卡和大货色卡
1、小样色卡:特指供应商按照标准色卡打出小色样后,提供给我司的色样审批
卡,又名LAB DIP CARD。

2、大货色卡:特指供应商按照我司所批合格的小样色卡做出来的大货标准色样,
又名S/S(SHIPMENT SAMPLE)。

不同缸染的大货颜色有差异(即缸差),缸差要求接收范围至少在4级以上。

三:批色原则:
1、对色光源:品牌单对色灯箱采用第一光源D65,第二光源TL84。

对色采用
灰色背景,视线与灯箱桌面成45度,并在灯箱外配遮光布消除其他光源对
批色的影响。

同时要注意:平手(托在手上)对色,物料摆放要求纹路一致,正反面一致。

2、批色人员要做到确定颜色的主要方向,将整体物料的颜色往误差范围内协
调。

同时也要清楚产品的结构,即要清楚物料所用于的部位及作用。

3、对于品牌单,批色人员要注意把握设计师所需的设计效果。

通透和浅色物
料,批色人员需要与设计人员沟通对色的层数及对色方法。

4、多次打色不OK时,采购员和批色人员要注意“为什么不OK”,问题在哪,
在第二或第三次时即要有相应的对策,不可盲目地再将小色样打下去。

5、批色人员要常到车间看看成品颜色的效果,总结经验,在下次批色时注意
改善。

四:物料的小样批色注意如下(主要是基础物料,针对浅色而言)。

1、软纱:98%用于捆条,80%用于内包(不外露),少量用于条幅起拉力作用,
或少量用于单贴某部位。

用于切捆的软纱,要三层软纱压到母色样上对色;
特种用途要看实物款式,注意当单层软纱对母色样时要比母色样浅很多。

2、定型纱:98%用于单层贴纱,起定型(拉不动)的作用,99%用于鸡心和侧
比位置。

对色时要单层定型纱压到母色样上,故定型纱色要比母色样浅很多。

3、的确良:99%用于切捆,外露的确良,对色时要双层的确良压到母色样上;
故单层的确良要比母色样浅。

内包的的确良也要往浅的方向,千万不可再深。

4、毛布:99%用于捆碗捆条和侧比捆条,对色时要双层毛布压在母色样上。

5、勾圈:一定要对双层母色样的颜色,一定不可比双层母色样浅。

6、汗布:单层汗布压在母色样上对色,往浅于母色样的方向上,不可浅太多,
但不能深于母色样。

7、缝线类:单根线压在母色样,稍浅于母色样即可。

8、肩带:肩带正面压在母色样上。

9、扣仔:穿在肩带上对肩带面色。

10、比位丈巾:压在母色样上对色。

(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