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Ⅰ导联左耳与右上肢连接方式对QRS波群的影响

合集下载

心电图理论考试单选题库

心电图理论考试单选题库

心电图理论考试单选题库C.右上肢为负极,右下肢为正极D.右上肢为正极,左下肢为负极1. 在心电图中,哪一部分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答案是QRS波。

2. 标准Ⅱ导联的连接方式是什么?答案是左下肢为正极,右上肢为负极。

3. 在哪一个导联中,正常心电图的P波是倒置的?答案是avR导联。

4. 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哪一项检查最有价值?答案是心电图。

5. 正常心脏的电活动起源于哪里?答案是窦房结。

6. 心电图上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的是什么?答案是Q-T间期。

7. 当QRS波群只表现为一个向下的波群时,应该命名为什么?答案是QS波。

8. 如果心电图上的R-R间距平均为25小格,那么心率是多少?答案是60次每分钟。

9. 下列哪项提示P波异常?答案是V5导联P波倒置。

10. 下列哪项不符合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答案是P-R间期>0.12s。

11. 听诊心率正常而节律不整齐,可以基本除外哪项心律失常?答案是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12.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特征是什么?答案是PR间期逐渐延长,继之QRS波群脱落,呈周期性。

13.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特征是什么?答案是PR间期固定,有时QRS波群脱落。

14. 标准Ⅰ导联的连接方式是什么?答案是左上肢为正极,右上肢为负极。

15. 右房肥大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尖锐高耸。

16. 心脏各部位的传导速度不同,浦肯野纤维和希氏束传导速度最快。

17. 心脏兴奋由窦房结传导至房室结,表现在心电图上的相应部分是PR段。

18. ECG对于区分心肌梗死和变异型心绞痛最有诊断意义的改变是病理性Q波。

19. 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肌梗死的直径>20~25mm或者心肌梗死的厚度>5~7mm的情况下一般不出现病理性Q波。

20. V3导联不应该出现Q波。

21. Ⅰ和avL反映心脏高侧壁的电位变化。

22. Ⅱ、Ⅲ、和avF反映心脏下壁的电位变化。

23. avR、V3R、V1、V2反映心脏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标准Ⅰ导联创新连接方式影响心电图分析

标准Ⅰ导联创新连接方式影响心电图分析
行电切。
本组 4 5例 膀 胱 肿 瘤 手 术 均 一 次 成 功 , 手术 时 间 1 5~ 6 0 m i n , 平均3 0 m i n 。膀胱侧壁肿瘤 电切时发生闭孑 L 神经反射 发生 4例 ( 1 2 . 5 %) , 均在切 除位于输尿管开 口外上方 2 e m左 右的膀胱侧壁肿瘤 时发生 , 其 中 1例 因开展早 期操 作者 经验 不足并 发膀胱腹膜 外小穿孔 , 予采用 “ 凝切 ” 法切除膀胱肿瘤 , 留置 尿管 1 周 后 自愈 , 其 他 3例均未 引起 明显损伤 。术 中术 后无 大 出血 、 电切综 合征及 尿道 狭 窄并发 症发 生 , 无 I例输 血 。术后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 查无残余肿瘤 。术后 留置导 尿管 5~ 7 d , 术后定期使用丝裂霉素等药 物膀胱 内灌 注化疗 , 随访 2个月 ~ 3年 , 有 5例分别在 6—1 2个月 内复发 , 4例行再 次电切术 , 1 例行全膀胱切除术 。
[ 1 ] 吴在德 , 吴肇 汉. 外科学 [ M] . 第 7版 ,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
版社 , 2 0 0 7 : 6 9 1 —6 9 4 .
[ 2 ] 那彦群 , 李
3 讨 论
综 上所述 ,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 极电切术是 一种更安全 、 更 有效 的手术方 法。经尿道等离子 体双极 电切术作为表 浅性膀 胱肿瘤 的重要治疗 方法 之一 , 对 于该技 术 的临床推 广和应 用 将是表浅性膀胱肿瘤微创治疗领 域的一次革命 性进 展。
4 参 考 文 献
2 结 果
高趋势。经 尿道微创电切治疗表浅膀 胱肿瘤有手 术操作 简单 安全、 术后恢复快 、 并发症 少 、 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的优点 , 故 作 为表 浅膀胱 肿瘤的主要 治疗方法 … 。传统经尿道 电切膀胱 肿瘤 ( T U R B T ) 工作电流通过人 体 , 导致深度热损伤 , 止血效果 差 。电气化切除术 虽止 血效 果好 , 但 过厚凝 固层 的坏死脱 落 增加术后感染 的危 险 , 延 缓 了尿路 刺激症 状 的恢 复 。等 离子 体双极 电切术利用 N a C I 溶液作为导 电递质 , 双极 电刀不需 与 组织直 接接触 , 低 温切割 , 热 穿透效应 较低 , 对周 围组织损 伤 小, 安全性 高 , 创面凝 固层厚度 0 . 5—1 . 0 m i l l , 止血效 果好 , 恢 复快 , 而且等离子 电切对 深部 神经肌 肉电刺激轻 , 闭孑 L 反射 发 生率较传统电切 低 , 而且反 应轻 。笔 者在 实施等 离子 体双极 电切时 , 总结如 下经验 : 第一, 警惕闭孔反射的发生 : 对 于位于 输 尿管开 口外 上方 2 c m左 右 的膀胱 侧壁肿 瘤要 警惕 闭孑 L 反 射的发生 , 电切时膀胱液体灌 注量 在 1 5 0 m l 左右足够 , 要注意 电切 的深度掌 握 。第二 , 不同部位膀胱肿瘤 的切除技巧 : 对 于不 同大小 的瘤体 或多发 肿瘤 以及 因性别 不 同 , 采 取 的方 法 也要有所 区别 。第 三 , 肿瘤 的切 除 范 围 为肿 瘤 基 底 周 围 2 . 0 c m 左 右正常膀胱壁 , 深度达深 肌层 , 肿 瘤完全 切除后再 于 肿瘤基底部创面取组 织活 检 , 以便 于病理 分期 和下一 步治疗 方案的确定 。第 四, 等离子发 生的稳定性稍差 于传统 电切 , 在 实际使用时会遇到不 切割 或延迟 切 割的问题 , 这 时可 多试几 次电极踏板 , 或将 电极稍接触膀胱 组织 , 待等离子 体发生后再

医学三基考试(心电图)题库及答案

医学三基考试(心电图)题库及答案

医学三基考试(心电图)题库及答案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共用选项、判断题、名词解释、多选题、问答题一、单选题1.心室率160次/min,QRS宽大畸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形,R—R基本规则,Ⅱ导联可见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心电图诊断为( )A。

室性心动过速B.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左束支传导阻滞C。

心房扑动2:1传导并左束支传导阻滞D。

窦性心动过速并左束支传导阻滞E.以上都不是答案:A2.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是指( )A.室性期前收缩形态及联律间期均不相同B。

QRS形态及联律间期可不相同,最长的异常R-R与最短的异常R—R间有倍数关系C。

RonTD.连续2个或3个以上提前的QRSE.室性融合波答案:A3.透壁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是( )A.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形上抬B.病理性Q波、T波倒置C.ST段水平型下移>1mm,冠状T波D.ST段弓背形上抬E.病理性Q波答案:A4.ST段下移呈鱼钩形改变应考虑()A。

低钾B。

低钙C。

洋地黄作用D。

高钾E.心肌梗死答案:C5.下列哪项为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A.Rv1+Sv5〉1.2mVB。

Rv1〉1。

0mVC.RaVL<1。

1mVD。

Rv5+Sv1〉4。

5mVE.RayR>0。

5mV答案:D1.心电图一般不能反映心肌细胞的( )A.自律性B。

兴奋性C。

传导性D.收缩性答案:D2.下列属慢反应自律细胞的是()A.窦房结细胞B。

房间柬细胞C。

结间束细胞D.房室束细胞E.浦肯野细胞答案:A3。

自律性最低的组织是( )A.窦房结B.心房传导组织C.房室交界组织D.房室束E.浦肯野纤维答案:E4。

下列哪种组织的传导速度最慢( )A。

心房肌B.心室肌C。

房室结D。

房室束E.浦肯野纤维答案:C5。

T波一般与动作电位的哪相对应( )A。

0相B。

1相C。

2相D。

3相E.4相答案:D6.窦性P波时,下列哪个导联的P波方向一定向下()A.Ⅰ导联B.Ⅱ导联C。

Ⅲ导联D。

创新I导联右耳与左上肢连接方式对心电图的影响

创新I导联右耳与左上肢连接方式对心电图的影响

[ 刘佳. 8 】 刘元新 . 急性脑梗塞 辨证 分型与超敏 c 反应蛋
( 责任 校对 :彭鹏旭 )
创新 I 导联右耳与左上肢连接方式对
心 电图 的影 响
宋米英 刘环 徐 烁 谢凝 华 党小伍
【 摘要 】 目的 探讨创新I 导联右耳 与左上肢连接方式对心 电图的影 响。 方法
收集男女各
的临床意义[ . J 实验与检验医学 , 0 8 2 ( 2 2 ] 2 0 , 62 0 —
2 03.
白相关性研究[ . 中医药 ,20 , 53 4 2 . J新疆 ] 0 7 2 ( ̄2 — 6 【 凌文通 ,徐嘉贺 ,李建伟. 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 9 】 依 塞疗效观察 [. 医院 ,2 1 ,1() 2 7 . J现代 ] 0 7: — 3 1 1 7 [ ]古伦玮 , 1 0 邓金强 , 成金汉 . 疏血通联合百奥蚓激酶对 急性脑梗 塞的疗 效分 析 现代 医院 ,2 1 ,V 1 7 N .4 MH N o e e 0 1 o. o2 1
a u a i n n t l d a t ca mb ec, r e ep t n eto b eo a k n o s a e h mp tt ,i sal ri i l i t o o e i f l wh nt a i t si t u l f r i s n Die s ,t e h e i n h r P ee to et u a o ep a e erg t p e mb I i t ain, h l cr d a e lc di e lc r d sc nn t l c d i t h p r i . nt s i t h b nh i u l h s u o t eee t ec nb a e t o p nh rg t a f h a in , i hwi lor c ies t fc oyECG r c r r l i a fr n e ih r ep t t wh c l as e ev ai a t r e ot e l s e o d f i c l ee e c . ocn r

心电机十二导联的正确接法

心电机十二导联的正确接法

心电机十二导联的正确接法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方法。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正确的导联接法对于心电图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电机十二导联的正确接法,并详细解释每个导联的作用。

一、前胸导联(V1-V6导联)前胸导联使用六个电极,分别放置于胸前的特定位置,可以提供临床上重要的心脏电活动信息。

1. V1导联:将V1电极放置在心脏左缘第四肋间,与横向导联成30°角。

此导联可以记录到心脏右室早期激动和后侧部位的异常。

2. V2导联:将V2电极放置在心脏左缘第四肋间,与横向导联成30°角。

V2导联可以记录到心脏前间隔的异常。

3. V3导联:将V3电极放置在V2导联的连线上,即V2导联位置和V4导联位置之间,与横向导联成30°角。

V3导联可以记录到心脏前间隔和前壁的异常。

4. V4导联:将V4电极放置在心脏左中锁骨中线第五肋间,与纵向导联成左心室位置。

V4导联可以记录到心脏前壁的异常。

5. V5导联:将V5电极放置在心脏左前腋中线第五肋间,与纵向导联成左心室前侧壁位置。

V5导联可以记录到心脏前侧壁的异常。

6. V6导联:将V6电极放置在心脏左中腋中线第五肋间,与纵向导联成左心室前壁位置。

V6导联可以记录到心脏前壁的异常。

二、四肢导联(I、II、III导联)四肢导联使用四个电极,分别放置于四肢的特定位置,常用于检测心电图的基本节律和心房、心室的传导情况。

1. I导联:将左手电极接在左手腕或左前臂,右手电极接在右手腕或右前臂。

I 导联记录了心脏电活动从右侧到左侧的传导情况。

2. II导联:将左脚电极接在左踝或内踝骨上,右手电极接在右手腕或右前臂。

II导联记录了心脏电活动从上到下的传导情况。

3. III导联:将左脚电极接在左踝或内踝骨上,左手电极接在左手腕或左前臂。

III导联记录了心脏电活动从上到下和从左侧到右侧的传导情况。

临床执业医师《诊断学》考点实用一篇

临床执业医师《诊断学》考点实用一篇

临床执业医师《诊断学》考点实用一篇临床执业医师《诊断学》最新考点 1临床执业医师《诊断学》最新考点导语:在临床执业医师诊断学的考试中我们是要背诵很多东西的。

下面是关于心电图诊断的相关考试知识点,需要考该科的考生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常规导联1.标准导联是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包括I、Ⅱ、III导联。

(1)I导联心电图机正极接左上肢,负极接右上肢。

(2)Ⅱ导联心电图机正极接左下肢,负极接右上肢。

(3)III导联心电图机正极接左下肢,负极接左上肢。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1)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 探查电极置于右上肢并与心电图机正极相连,左上、下肢连接构成无关电极并与心电图机负极相连。

(2)加压单__上肢导联(aVL) 探查电极置于左上肢并与心电图机正极相连,右上肢与左下肢连接构成无关电极并与心电图机负极相连。

(3)加压单__下肢导联(aVF) 探查电极置于左下肢并与心电图机正极相连,左、右上肢连接构成无关电极并与心电图机负极相连。

标准导联I、Ⅱ、Ⅲ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统称为肢体导联。

其中aVR导联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其余导联均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

3.胸导联(1)V1导联胸骨右缘第4肋间,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2)V2导联胸骨左缘第4肋间,作用同V。

(3)V3导联V2与V4连线的中点,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4)V4导联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5)V5导联左腋__V4水平处,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

(6)V6导联左腋中线V5水平处,作用同V,。

二、正常心电图(一)心电轴测定的临床意义1.正常心电轴一般在00一900之间。

2.心电轴轻度或中度右偏(+900一+1200),不一定是病态,可见于正常婴儿、垂位心脏肺气肿和轻度右室肥大。

心电轴显著右偏(+1200一+1800)及重度右偏(+1800一+2700),多为病态可见于右心室肥大、左束支后分支传导阻滞。

浅谈心电图右上肢导联在心脏右室心肌病变患者中的变化

浅谈心电图右上肢导联在心脏右室心肌病变患者中的变化

浅谈心电图右上肢导联在心脏右室心肌病变患者中的变化目的:探讨利用心电图右上肢导联在心脏右室心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54例经过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方法检测后确定的心脏右室心肌病变患者,随机分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组(观察组)和单纯ST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组(对照组),每组27例,将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右上肢导联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经过心电图右上肢导联发现,在进行V4r~V5r的导联或者是单独的V5r导联会让ST段的敏感性完全>0.1 mV,而且其中的特异性为74.7%。

在特异性的指标中,V5r导联中,当ST段上移超过0.05 mV的时候达到最高值,而采用V4r~V5r导联方法时,ST段上移超过0.05 mV的概率为90.3%。

结论:心电图右上肢导联的方法对确定ST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具有很好的效果,当V5r导联的ST段上移超过0.05 mV时,就应该马上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进行确诊和治疗。

标签:心电图右上肢导联;心脏右室心肌病变;ST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心脏右室心肌病变中最典型的就是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简称为ARVI,主要的发病原因为负责对右心室进行供血的血管突然出现堵塞,右心室的供血中断,导致右心室的心肌缺少血液的供应所引起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心脏疾病[1]。

对该病进行导联判断的时候,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常规的12导联,但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导联的时候看,没有办法从心电图上看出相关的图形,缺少特异性的表现形式,导致该病没有明确地诊断指标,经常出现漏诊的情况。

本次研究利用早期冠脉造影的方法来对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的导联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心电图右上肢导联在确诊早期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54例经过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方法检测后确定为心脏右室心肌病变患者,随机分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组和单纯ST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组。

心电图的部分导联应用

心电图的部分导联应用

心电图的部分导联应用自1903年使用临床心电图以来,开始几十年一直使用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

到20世纪40年代创建单极导联即wilson’s导联后,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常规12导联系统。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20世纪80年代,不断有新的导联提出并应用于临床,使得临床心电图诊断可以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信息。

同时将部分导联应用能在基层医院开展使用作一个汇总。

1 心电图描记技术有无错误正常心电图avR导联的P、QRS、T波均向下,V1导联QRS波主波向下,V5导联主波向上等,肢体导联之间电压的关系,可观测以下的规律:如Ⅰ+Ⅲ=Ⅱ,avR+avL+avF=0,avL=(或avF=),V1至V6导联的波形是否符合一般的右、左心室表面的波形等。

2 右位心和右上肢导联的连接错误Ⅰ导联P波为负向波,而胸前导联QRS波群形态正常时,左右上肢导联电极连接错误的可能性较大,要注意检查电极的连接方式。

如果患者不在现场,或者是以前记录的心电图,或者是由于一过性的变化无法重新记录心电图时,可将Ⅰ导联正向波看成负向波,负向波看成正向波(或者从背面倒着看就是原来的心电图)。

3 导联线接错除上述左右上肢导联接错外,在右上肢和左下肢接错,可使PⅠ、Ⅱ、Ⅲ、avF导联倒置,在左上肢和右下肢导联接错,可使心电轴改变。

4 心律失常心电图描记4.1 一般选用Ⅱ导联及V1导联观察P波、f波、F波,显示比较清晰,容易观察测量各种数值及决定是窦性还是异位P波,QRS波群有时也易出现特征性改变。

笔者选择avF导联观察f 波用于风心或肺心病尤为明显。

4.2 心房导联属单极胸导联,所记录的P波较清晰,有利于对心律失常的分析,其探查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三肋间。

4.3 S5导联双极导联,其负极放在胸骨柄,正极置于胸骨右缘第五肋间。

4.4 食道导联可有单极和多极导联。

单极导联用于分析心律失常,多极导联常用于电生理检查,通常采用经鼻插管或经口插管。

4.5 头胸导联(HC)双极导联,以右前额为参比点放置电极,探查电极放于单极胸导联各点或胸、腹、腰、背等各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 Me ia n v t no i a 0 2 ( 2 :7 - 7 1 / d c l n o a i f / I o Ch n ,2 1 ,9 O jcv: vsgtte fc oi oav as netnolta wt r hamo R m l . to : t ,1 A s c】 bet e o ne i e h f tfn vte ed Ionco fer i gtr n S o p x h dI ta 1 r i T i t a ee n i l c i fe h i Q c e Me no l 0
o vo swae h n igi tn adla c n eto n VLla o n cin.h VF waew ss mewi a b iu v sc a gn sa d r dI o n cina da d cn e t T ea v a a t l dI& I c n e t n i h VLwa ewa n e e o he I o n ci swhl tea v s o e
E G a dE G wt nvt elasI on ci fe a i ih r C n C i i oai d cn et no fer t r t m,acmprtea ayio R o lxw s ar dot sl:h r ee hn v e o lt wh【 a g o aai n ls f Scmpe a ri u. ut eew r v s Q c e Re T
左耳 与右耳 ( C导联 )1 [ 2 0左耳 与右上 肢 ( A导联 ) 接方 式主 连
进一步评价其 应用价值 。
1 资料与方法 1 一 般资 料 . 1 选 择 20 0 9年 8 - 0 2年 5 月 21 月在笔者 所在
【 摘要 】 目的 : 创新 I 探讨 导联左耳 与右上 肢连接方 式对 Q S R 波群 的影 响。 方法 : 选择 2 0 年 8 一02 5 09 月 2 1 年 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心电图
室接受 常规 心电图检查 的门诊 和住 院患者以及健 康体检 者共 10 1 例,每位受检者记 录一份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和创新 I 导联左耳 与右上 肢连 接方式心 电图,经统计 学处理后对 Q S R 波群进 行分析。 结果 : 标准 I 导联 和 a L导联 波形变化明显, Ⅱ v 、Ⅲ、a F V 导联 波形相同,a L V 导联和 a R导联 波形相近,具体表现为 :1 I V ( 导联呈波形极小 的 “ ”型,且 多数 情况下 r < , 数情况 d = ,即呈等电位 线 ; 2 Ⅱ ) r s / l少 s sl ( 导联 Q S ) R 波群 时限、形态 、振幅、方 向不变 同标准连接 图 ;3 1 a F ( 1 V 导联 波形同 Ⅱ )I 和 导联 ,只是振幅较标准 图形增高 1 ~ . m ( a L导联 和 a R导联 . 62 m;4 V 5 ) V 波形接 近,且 a L导联 负向波振幅较 a R导联 深 ; ) V V ( 胸前 V 导联 Q S 5 R 波群时限、形 态、方 向与标准图形相 同,只是振幅高低有微小 差异, 可以忽略不计 ;6 额 面平均心电轴男性 ( . ± . ) ,女性 ( .  ̄ . ) ( 以上各导联 的变化男女性别之 间无 明显差 异。 ( ) 9 6 6 8。 O9 5 89 7 1 9 8 5 。;7 ) 结论 : 创新 I 导 联左耳与右上肢 连接 方式与标准十二导联 图形相 比,对 Q S R 波群有一定 的影 响,但孙 电图总体的诊断结果影 响不大 ,可以作为左侧 上肢无 法安置电极时记录心电图的一种 临时补救方法 ,同样可 以为临床提 供心电图辅助诊断依 据。
《 国 学 新》 卷 第2期( 第2 期)0 年8 医技与 临床 Yi uic u a 中 医 创 第9 2 总 3 22 月 2 1 j l hng i n y
创新 I 导联左耳 与右上肢 连接方式 对Q S R 波群 的影 响
宋米英 ① 刘环① 徐 烁① 谢 凝华 ① 党小伍①
V16 a me s h ad r E G i t gt f ua o ,pt r dd et n ma ie n e i a lu e i nt r g s a es n ad C el h rt n at na i ci . ldf r c sn mpi d d o bi c f c. )h A w s at t nh i od i e n r o S l fe t d n muhef t6T eME e (
a m n h tn a dECG, teefcsween tifu nil ot eci ia ig oi. e ut t n o aiela o e t nwihlf a n ih r a dtesa d r h fe t r o n le t h lnc lda n ssAsars l, hein v t e dIc nn ci t e e ra drg t at v o t
Fi s —a t o s a dr s : y an Pe pl sH o p t , He a 1 0 r t u h r’ d e s He u o e’ s ial yu n 5 7 00, Chi na
d i 1 . 6/i n17 — 9 52 1 .20 6 o : 03 9js . 4 4 8 .0 22 .4 9 .s 6
wt bv ai sed . n ls nAl o g eew r o f cs nQ o l e entein vt e edI o nci i feradrgt i a oevr u as h o l Co cu i : t u ht r eesmeef t o RScmpe b t e oai a cn e tnwt lt a n i o h h e x w h n vl o h e h
a m a e u e sa a d to a i g o t t d f r r c n b s d a d iin l a n si meho d c o ECG i u h st a in wh n p te t sl f a m o b e t ep a e t l c r d sMo e v r t n s c iu to e a in ’ t r i n t l b l c d wih ee to e . r o e 。i e s a o
【 关键词 】 心电图 ; 标准 I 导联 ; 创新 连接 ; Q S波群 R

T eE fc f n o aieL a sIC n e t no f rw t g t m nQRSC mpe/ ONG iyn ,L U Hu n h fet n v t e d o n ci f t oI v o Le Ea i Rih h Ar o o lxS M - ig I a ,XU S u .e h o t
smi r t ea ae( Sa d r edI o n cin aea pae svr arw r pt r .n scru tn e,r < hl w i l ht VR w v .)tn adla n et ’sw v p erda eyn ro s at nA di mot i ms cs / 1w i i f a wi h 1 c o e n c a s ene su tn / 1 h hw sse cr v12T e R m l a Icnetn a san sh adr C r drtn at n mpi d i ai ,r = ,w i a ol teee.)h Sc pe i l d I onci s / a e t ad Gi tms f uao ,p tr,a lu e t o s c i e il ( Q o xn e o w a s e t sn E ne o i e t addrco .)h Iedcn etn ae a a ste VFa dl l dcn etnB tta pi d a i e a es nadE G i .- . n i t n 3 eH a onci ’s v s mea I e onci .u i m lu e s g rh t t dr C 1 62 e i (T l o w w s ha n a o s t w h h tn h a n 5 mm. ) a n V edh ds lr ae o ee,a 'sn gt ew v a epra pi d o ae V a .) h RScmpe f ( a l da da R la a i a v ,hw vr VL eai ae dde e m lu ecmprdt a R l d( T eQ o lxo 4 VL e mi w v h t o e 5
e s s me n me n ld d h s iaie ain sa d to er c ie h sc le a nain a l weea ay e .hru hc le tn h tn ad ae , n a dwo n icu e optlz d p te t n h s e ev dp y ia x mi to sWel r n lz dT o g olcigtesa d r
创新 I 导联 左耳与右上肢 连 接方式是 在标准 I 导联 的基
础上进行 的技术改 进。标准 I 导联是 由荷兰生理学 家心 电图
接方 式对 Q S R 波群 的具体影 响尚不清 楚,笔者通 过对个 体
标准 I 导联和创新 A导 联记录 的心 电图进 行对比分 析,从而
之父 Wie itoe 士首创 于上世纪初的 1 0 l m Enh v 博 l 9 5年,由于当 时独此一种体系 ,故被称为 “ 标准导联 ”1 [ 】 。创新 I 导联有三 种连接方 式: 左耳 与右上肢 ( A导联 )右耳 与左 上肢 ( , B导联 ) ,
c nas ec n iee ss p riee ie c lncd a n ss a lob o sd rda u potv vd n ei ci i ig o i.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