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过剩论
人口理论简介

人口理论体系: 1. 人口思想史 2. 系统人口理论
一、早期人口思想
各个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都从不同方面关心当时的 社会所拥有的人口数目及存在的人口问题,提出过不同的人口 思想,进行过人口调查。
中国古代:管子、孔子、墨子、商鞅、韩非子等人
墨子:从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使人民丰衣足食出 发,主 张增加人口;
更没有预见到现代科学技术在提高工农业生产与科学避孕的作用。
因此,也有学者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在反映农业社会人口增长的
规律基本上是正确的。
2、马克思人口思想
人有双重性。一方面是消费者,一方面是生产者。 所谓人口问题就是人口增长与物质资料的增长不相适应并且影 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增长速度。 认为:通过人口自我调解,人类完全能够使物质资料生产与人 类自身生产相统一。
c.发展并非是无止境的。
三、系统人口理论
1.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2. 近代社会学派、生物学派和数理学派人口理论; 3. 当代西方人口增长控制学说 4. 当代西方生育经济学说 5. 适度人口论 6. 人口经济增长长波理论
7.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1、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人口学的最大流派。它的
但是,从整个人类历史看,没有限制的条件是不存在的,人类历史表
明,人口发展不能脱离一定的生产条件,人口发展规律正是人口和一 定的社会生产条件的本质联系的内在表现。
因此,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来研究人口规律。所以从总的
情况来说,“几何级数”增长也是不存在的;
最后“两种抑制”的办法中,“积极抑制”的战争、灾荒和瘟疫其
3、马寅初《新人口论》
1957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马寅初《新人 口论》 马寅初:人口学专家、经济学家。1882年 出生于浙江绍兴 1906年 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经济, 均获博士学位。1916年回国任北大经济学教授,建国后,担任 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浙大、北大校长,中国人口学会名誉 会长。 主要观点: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源于前人的思想。
它在客观上提醒了人们注意人口与生活资料比例协调,防止人口的过速增长,从而成为现代理论的开端。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经济学上也被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说,也是当今人类被关注的焦点,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马尔萨斯永远是超前的。
学说内容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是以议论人具有食欲和性欲这两个“本性”开始的。
其主要内容可以用“两个前提、三个定理”来概括。
两个前提一,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而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从这两个“人类本性的固定法则”出发,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经济比例:食物或生活资料的增长与人口的增殖之间的关系。
马尔萨斯说,人口的增殖比生活资料增长的要快,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活资料则只按算术级数增长。
但是,马尔萨斯并不认为这两个级数就是人口规律的反映,他提出,保持两个级数平衡的唯一出路就是抑制人口的增长。
他把所谓支配人类命运的永恒的人口自然法则,归纳成以下三个定理:第一点是人口的制约原理,说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必然存在某种正常的比例,即“人口的增长,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第二点是人口的增殖原理,即“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也常随着增加”;第三点是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核心,称之为人口的均衡原理,即“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得以与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这个原理与前两个原理是紧密相连的,它说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最终将实现均衡,但是这种均衡不是自然实现的,而是种种“抑制”的产物。
马尔萨斯认为,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因为空间和滋养物的缺乏会受到抑制,人类的生长繁衍则会因为食物的缺乏而受到抑制。
但是人类的抑制分为预防抑制和积极抑制两种。
预防抑制主要是道德的抑制,即考虑到无力负担家庭而不结婚或者推迟结婚(马尔萨斯反对堕胎和避孕)。
起决定性作用的只要是积极抑制,即战争、瘟疫、繁重劳动、贫困、饥荒等等,灾难会缩短生命,恢复被破坏的平衡。
他认为,人间的一切灾难都是人口与生活资料均衡过程中的产物,人类的发展也必然与灾难始终相伴。
韩非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过剩论

I
韩 非和 马尔萨斯 的人 口过剩论
魏 忠
( 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 海 203 ) 上 上 0 4 3
【 摘 要, 过 二者 不仅展 示 了不同民族所 面临的
相 同或 相 近 的经 济 问题 , 某种 程度 上 也 揭 示 了人 口思 想所 产 生 的特 定 文 化传 统 和 时代 精 神 。 在
【 键 词 】 韩非; 关 马尔萨斯 ; 口; 人 思想 【 中图分类号 】 02 ;0 1 4 【 F9. F9 . 1 2 3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426 (082—020 1 —7820 )30 3— 2 0
人 口问题无论 在西方还 是 中国,从古至今都 是思想 家考 二 、 临增加 人 口的主 流 思想趋 势 面 察 、 述的重点。韩非( 论 约公 元 前 2 0 8 一前 2 3 ) “ 3 年 是 中 历 史 西方 近代人 口思想 发源 于重 商主义 ,重商 主义的人 口观 “ 上最 早 的绝 对 人 口过 剩 论 者 ”[ 从 历 史进 化论 的 角 度论 述 了 主 张 国家 像 窖 藏 金 条 那 样 积 聚人 口” 马 斯 ・ 说 :在 人 数 ,1 1 他 。【 托 孟 “ 人 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 系。马尔 萨斯 (7 6 13 ) 众 多和技术高超 的地方 , 16— 84 一定是商业繁荣和 国家富裕 的。” 著 作为西方近代人 口理 论的奠基 者 , 唤醒了人们 对人 口和生 活 名经济学家 配第 、 当・ “ 亚 斯密等都把人 口视为财富的源泉 , 提倡 资料 的关 注, 开人 口理论 的一代先河” 韩非 和马尔萨斯人 增加人 口。 。c 2 对 l 配第指 出“ 口少是真正的贫穷 , 8 0万人 口的国 人 有 0 口思 想 的 比较 研 究 , 仅 可 以把 握 和 印证 中 西 方 人 口思 想 的 某 家 , 比面积相 同而只有 4 0万人 口的国家不仅富裕一倍 。”1 不 要 0 I 6 些异同 , 在某种程度 上 , 能够揭示 其特定文化 传统和时 代精 亚 当 ・ 密 认 为 :一 国 繁荣 最 明 显 的 标识 ,就 是 居 民 人 数 的增 也 斯 “ 神。 从经济思想的角度考察 , 二者人 口思想的相似 之处 , 体现在 加 。”I 密之 后 , I 斯 麦卡洛克在《 政治经 济学原理》 一书 中指 出 : 以 下 几个 方 面 : “ 资本所指的应 当不光是人体之外可 以用 于维持 生活并帮助 生 处 于新 旧秩序 转 换的历 史 过渡期 产 的一切 劳动产 品 , 人本身不 当成 国家财 富一部分 是没有任何 马尔 萨斯 的人 口论 是 1 8世纪末英 国社会 阶级矛盾尖锐 化 充分理 由的 。 反之 , 把人 当成 国家财富的一部分 , 则可以举出许 的产物 。英 国在 1 8世纪后半期开 始产业革命 , 1 世纪末 达 多理 由。 到 8 人正 和人力所造成 的机器一样 , 都是劳动的产品” [ 。1 8 由 到高潮 , 产业革命为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奠定 了机器大 工业 的技 此可 见 ,古典 主义经济学 家在人 口思想的取 向上 是基本一致 术基础。 机器的使用造成人数众多的小生产 者和工人的破产与 的 , 即众 多 的 人 口是 国 力 强 盛 的标 志 , 口增 长 有 利 于 新 兴 资 人 失业 , 伴随丁人 、 民生活的 H益恶化 , 农 贫富差距 和阶级冲突不 本 主义 国家的经济发展。这种人 口观截 至 1 世 纪中期 , 8 一直是 断 加 剧 , 国掀 起 了一 场 社 会 改 革运 动 , 种 反 对 资 本 主 义 制 欧洲 占主流地位 的思 想。增加人 口, 为一种经济思想或 国家 英 各 作 度的思想纷纷 涌现 。 威廉・ 葛德文在《 政治正义论》 书中, 一 论证 政 策, 中国古代早 已有之 。最早强力推行人 口增殖政策 的是 在 了消灭私有制 的必 要性 , }私有制是一切灾难 的根 源。康 多 越 王 勾 践 。 他 规 定 “ 年 男 子 不 许 娶 老 妇 , 年 男 子 不 许 娶 壮 指 f { 壮 老 塞同样认为社会状 况取决 于社会制 度 ,好 的制度 会使一切 财 妻 : 子 十七 不 嫁 和 男子 二 十 不 娶 则 罪 其 父母 。 【 践 之 后 , 女 ”j 勾 梁 富 、 遇的不平等消失 , 机 使人 口增长不致 因生活 资料 的匮乏 而 惠王及秦孝公都是厉行人 口增值政策的封建国君。在春秋战国 阻滞 。3 [ 1 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 当政者需要新的理论 为 的思想家中 , 孔子 、 墨子 、 管子 、 商鞅等无不 主张增殖人 口。 L 孑 子 其辩 护 , 于是 , 马尔 萨斯 的人 口论登上历史舞 台。与此类似 , 中 说 : 地有余而 民不 足 , 子耻之。 ”《 “ 君 ( 礼记 ・ 亲记》 墨子认 为 : ) 国的春秋战 国之 际 , 建生产关 系也发生 了巨大变革 , 封 贵族领 “ 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 ,王 民者所不足也 。” 《 ( 墨子 ・ 非攻 中》 ) 主 土地 占有 形 式 向封 建地 主 土 地 占有 形 式 过 渡 。 “ 乐 征 伐 自 礼 “ 为难 倍 , 人 为难 倍 。 ”《 子 ・ 用 》 商 鞅 、 孰 唯 (墨 节 ) 管子 从 富 国 天子 出” 递次降为“ 自诸侯 ” “ ,大夫执政” “ 、陪臣执国命” 等现 强 兵 的 观 点 出 发 , 主 增 殖 人 口。商鞅 说 :人众 兵 强 , 力 “ 此帝 王 之 象均 表 明整 个 社 会 已陷 入 “ 废 乐 坏 ” 失 序状 态 中 。 新恢 复 大 资 也 。 (商 君 书 ・ 民》 管 子 指 出 :地 大 国富 , 众 失 强 , 礼 的 重 ”《 弱 ) “ 人 此 和建立稳定 的社会秩序 ,成 为摆 在先秦诸 子面前的迫切问题。 霸王之本也。” 《 (管子 ・ 令》 “ 得 )夫争天下者 , 必先争人。明大数 以孑 子为代表 的儒家认 为个 体私欲膨胀 、 限制地追求财 富是 者得人 , L 无 审小 计者失人。得天下之众者王 , 得其半 者霸。” 《 (管 社会 动荡的根本原 因 , 宣扬 “ 以义 制利” 为稳 定社会 、 作 缓和 阶 子 ・ 霸言》 总 的看来 , ) 在先秦 时期 占主流地位 的人 口思想是追 级矛盾 的统治原则 。 以韩非为代表 的法家提 出了截然不同的主 求人 口的增加 , 增殖人 口的 目的在于发展生产或 富国强兵 。在 张, 他们从 人 口与财富的对 比关系 中, 说明社会治乱的原因 , 进 这样 的历史背景 和思想 背景下 , 马尔 萨斯 和韩非提 出了人 口过 而 为 财产 私 有 权 进 行 辩 护 。 剩论 , 它既是 对客观经 济现象 的深 刻反思 , 也是对 前人思想成
中国经济思想史论文-潘昱诺-00925046

6
,可以说是按几何级数成倍增长的。至于财货,其增长速度则很慢,是落后于人口数量的 增长的。 总之, 韩非认为人口增加太快了, 往往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 因而造成了社会动乱。 可见, 韩非的人口思想颇有点类似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因而从 一定的意义上讲韩非是马尔萨斯的鼻祖。
(三)马尔萨斯与韩非人口论的异同
2 / 11
《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论文—潘昱诺--00925046
二、马尔萨斯与韩非的人口理论
(一) 、马尔萨斯理论
1、思想背景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 18 世纪末英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 英国在 18 世纪后半 期开始产业革命,到 18 世纪末达到高潮,产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机器大工业 的技术基础。机器的使用造成人数众多的小生产者和工人的破产与失业,伴随工人、农民生 活的日益恶化,贫富差距和阶级冲突不断加剧,英国掀起了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各种反对资 本主义制度的思想纷纷涌现。威廉·葛德文论证了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指出私有制是一切 灾难的根源 1。康多塞同样认为社会状况取决于社会制度,好的制度会使一切财富、机遇的 不平等消失,使人口增长不致因生活资料的匮乏而阻滞 2。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当政者需要新的理论为其辩护。于是,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登上了历史舞台。 2、内容阐述 马尔萨斯是西方社会最早开展人口经济研究的人之一,他在《人口论》中把人口与经济 的关系归结为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两个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 3 需的。第二,男女两性间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他认为食欲和情欲是人类的 本性决定的。他把人口增长看作是纯粹的自然现象。马尔萨斯从两个公理出发,提出了人口 增长和生活资料增长的两个级数假说, 即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 而生活资料只按算术级数增 加。 为了改变人口与生活资料不均衡的现象, 马尔萨斯主张用抑制手段去实现两者之间的均 衡。他提出了积极的抑制和预防的抑制。积极的抑制通过贫困、饥饿、灾害和战争等手段去 妨碍人口增长;预防的抑制,即道德的抑制则通过禁欲、晚婚和不生育等措施预防人口增长
马尔萨斯阴影下的人口争论

马尔萨斯阴影下的人口争论人口问题是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而讨论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角度就是马尔萨斯阴影下的人口争论。
这场争论的核心在于,是否人口爆炸会导致资源匮乏、贫困、食物短缺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否更多的与社会资源的分配和环境管理有关?这篇文章将会探讨这场争论的来龙去脉以及其在当下世界中的意义及解决之道。
马尔萨斯论人口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他断言世界的人口总量远远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但人口的增长却是指数级别的。
他认为人口爆炸会导致资源不足,使得人口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最终会导致贫困和食物短缺。
这一理论在当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是它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事实上,人口的快速增长确实造成了诸多问题,包括食品供应不足、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等。
然而,一些学者认为,这些问题并不是由人口增长所造成的,而是由资源分配和管理不当引起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率减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特别是在欧洲、日本等国家,他们正在经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事实证明,人口爆炸并没有导致资源匮乏和贫困问题。
相反,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将始终是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全球协作来应对。
解决人口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控制人口增长。
相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重视资源的分配和环境保护。
资源的分配不仅需要公平,还需要做到有效。
只有有效地使用资源,才能避免产生浪费和破坏。
同时,环境保护也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方面。
保护环境,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健康和可持续。
其次,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在一些人口少的国家中,需要鼓励生育,以确保未来的繁荣。
而在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中,则需要提高教育、卫生和女性地位等方面的水平,同时改善生活环境,从而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
最后,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协作。
浅析韩非的人口思想

浅析韩非的人口思想摘要:我国古代已经有人口思想的相关内容,而韩非子的人口思想在当时具有其独特性。
本文在对韩非子的人口思想产生的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最后介绍了韩非的人口思想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关键词:韩非人口思想启示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韩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末年杰出的思想家和法家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述涉猎甚广,尤其对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作了出色贡献。
韩非是我国古代史上首先为“人民众”而忧虑的思想家。
因此,对韩非人口思想进行一些研究,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一、韩非人口思想产生的背景春秋期间,生产力虽有提高并已使用铁制工具,但作为统治中心的城邑,人口仍不甚多,有所谓“十室之邑”、“百室之邑”,若“千室之邑”已为大邑,一般国都也未必过“三千家”。
春秋初年,狄入卫后,“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滕之民,为五千人”。
当时卫是大而不强的诸侯国,人口尚甚寡少,其他各国,如“宋、郑之间有隙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锡,地方很大。
”两国相商互不夺取,到春秋末则成为两国争夺对象。
上述情况说明春秋时期地广人稀,即所谓“四海之内,分为万国。
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
因此,战国前没有人多的压力,人们所羡慕的是“广土众民”。
商鞅知道“兹民之情,其所欲者,田宅也”以悬赏招徕邻国农民到秦国种地,给田宅、免兵役,使其专力耕织,以利增加人口,墨子则主张以“节用”来增加人口,他认为不仅要节省民力民财,还要增加人口的生产,发展生产力,同时指出“厚葬久丧”不仅浪费财物,而且影响人口生育。
到战国时期,由于各诸侯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铁制工具的使用更加普遍。
据考古发掘,北到辽东半岛,南至广东,东起海滨,西达川陕这一广大地区,都发现了战国中后期的铁农具。
手工业、商业也有很大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如周之洛阳,魏之大梁,齐之临淄。
正如《战国策》,所载:“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人口问题的重要著作。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增长的趋势: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是一个呈现指数级增长的趋势,而食物供应的增长则是一个线性增长的趋势。
他指出,人类的生育力量是远远超过食物供应的,因此,如果不采取限制措施,人口将会迅速增长。
这种人口与资源供应之间的不平衡将导致人口过剩和资源匮乏的问题。
2.人口与食物供应的博弈: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会引起食物供应的紧缺,从而导致人口的自然调节机制。
他指出,食物供应的不足将会导致饥荒、疾病和战争等因素的出现,这些因素将会减少人口数量,从而恢复食物供应和人口之间的平衡。
3.人口控制的必要性:为了避免因人口过剩而产生的问题,马尔萨斯主张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
他提出了两种主要的措施,一是“道德约束”,通过道德教育和道德规范来限制人们的生育行为;二是“救济”的限制,通过减少救济和慈善机构的资助来减少贫穷人口的数量。
4.人口政策的影响:马尔萨斯认为,人口政策需要与经济和社会政策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他主张通过改善农业生产力、扩大就业机会和加强教育等手段来提高人口福利和减少人口压力。
同时,他也认为政府应当采取积极的人口政策,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和合理生育。
5.反对乐观主义的观点:马尔萨斯对于以往的乐观主义者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他批评了康德等人的观点,认为他们低估了人口增长的危机和食物供应的限制,以及人口压力对社会的不稳定和矛盾。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对于人口问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虽然书中的一些观点在后来的研究中被质疑或修正,但它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框架,来理解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制定人口政策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以发展的视域认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以发展的视域认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人口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1798年发表的一部著作,被誉为人口学的里程碑。
马尔萨斯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经济学问题:人口增长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人口增长会迅速超过资源供给的增长,导致人口爆炸和社会矛盾。
这种思想体系被称为马尔萨斯主义。
本文将从发展的视域,对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进行认识。
首先,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重视经济发展的学者。
他在著作中指出,人口增长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他认为,在资源供给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人口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当资源供给达到极限时,人口增长就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因此,他主张通过限制人口增长来保持资源供给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其次,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发展的视域下,让人们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与资源供给之间的不平衡,是导致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
他认为,如果不限制人口增长,社会矛盾会日益加剧,最终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因此,他主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通过控制人口增长来保证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
再次,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为今天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虽然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争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采取限制人口增长的措施。
例如,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在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础上制定的。
因此,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通过控制人口增长来保持资源供给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综上所述,从发展的视域,我们认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这部著作对于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和资源供给之间的平衡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借鉴马尔萨斯的思想,通过控制人口增长来实现资源供给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韩、魏等国在秦国的不断进攻下,疆土日削,而被占土地上的
人口问题的核心,“这在古代世界史上恐怕是最早出现的朴素
的唯物主义人口观点,这种观点到今天还不无现实意义”。旧
四、反济贫法与反足民论
为反对社会主义者改革社会制度的主张,马尔萨斯在分析 人口问题时,区分了不同社会制度下人口过多与社会贫困的关
资料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人口经济关系的基础。正如恩格斯所
指出的:“马尔萨斯的理论却是一个不停地推动我们前进的、绝
对必要的转折点。由于他的理论,总的说来是由于政治经济学, 我们才注意到土地和人类的生产力。”【ll屿马尔萨斯不谋而合, 韩非同样从人口和财货对比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社会治乱的原
因。韩非指出:“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 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
韩非和马尔萨斯龅人口思想尽管具有以上相似之处,但由 于社会经济环境、思维方式和方法原则的差异,二者在控制人 口、消除贫困的具体措施上仍存在重大分歧。据现在的研究考 证,欧洲大约从1750年起,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到1800年, 人口增加到1.8亿至1.9亿,即50年问‘,人口总数翻了一番。随 后,整个欧溯的人口增长率不断提高。人口的高速增长使当时 的欧洲成为全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j・1人口增加有助于刺激 生产,加快工业革命的进程,但资本、技术等“瓶颈”因素的制约 使“人口有超过生活资料许可的范围而增长的这一恒常的趋 势”【lo】对此,马尔萨斯指出:“在努力提高任何国家的生活资料 数量对消费者数量的比例时,我们的注意力自然首先集中在生 活资料的绝对数量的增加上。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立即发现 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远远地快于生活资料的增加;并且发现不管 我们怎样努力,生活资料老是膛乎其后。这时我们就该相信我 们仅仅在这个方向上努力一定是不会成功的。既然我们不能使 生活资料赶上人口而达成适当的比侧,那末次一步的打算自然
……今……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 累罚而不免于乱”,“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 非鄙也,财寡也”。(《韩非子・五蠹》)在韩非看来,现实的问题不
是人口稀少,而是人口过多。“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韩非子・五
反》),“夫耕之用力也劳,面民为之者,曰:可以得富也。”(《韩非 子・五蠹》)等,都是劝民归农以增加生活资料的生产。从某种意
义上说,韩非施行“务耕”的政策是对当时中国人口矛盾的透彻
论证和发挥,“是一种历史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的思想理
更多粮食,但是人口仍紧紧地压迫着生活资料的限度,而且所
有的人都变得很贫困”。【10】马尔萨斯由此断言:“贫困的主要的 和最难消除的原因是与政府的形式或财产的不平等分配没有 多大关系或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的”,人口的过快增长才是贫困 的根本原因。【10J为保持利益约束的应有压力,马尔萨斯反对英
以下几个方爵:.
【文章编号】1004—2768(2008)23—0032—02
二、面临增加人口的主流思想趋势
西方近代人口思想发源于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人口观 主张国家像窖藏金条那样积聚人口”。[41托马斯・孟说:“在人数 众多和技术高超的地方,一定是商业繁荣和国家富裕的。”【5】著 名经济学家配第、亚当・斯密等都把人口视为财富的源泉,提倡
象均表明整个社会已陷入“礼废乐坏”的失序状态中。重新恢复
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成为摆在先秦诸子面前的迫切问题。 t:lq%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个体私欲膨胀、无限制地追求财富是
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宣扬“以义制利”作为稳定社会、缓和阶
家,要比面积相同而只有400万人口的国家不仅富裕一倍。”啕 亚当・斯密认为:“一国繁荣最明显的标识,,就是居民人数的增 加。”17}斯密之后,麦卡洛克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 “资本所指的应当不光是人体之外可以用于维持生活并帮助生 产的一切劳动产品,人本身不当成国家财富一部分是没有任何 充分理由的。反之,把人当成国家财富的一部分,则可以举出许 多理由。人正和人力所造成的机器一样,都是劳动的产品”。[81由 此可见,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在人口思想的取向上是基本一致 的,即众多的人口是国力强盛的标志,人口增长有利于新兴资 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这种入口观截至18世纪中期,一直是 欧洲占主流地位的思想。增加人口,作为一种经济思想或国家 政策,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最早强力推行人口增殖政策的是 越王勾践。他规定“壮年男子不许娶老妇,老年男子不许娶壮 妻。女子十七不嫁和男子二十不娶则罪其父母。1;’御勾践之后,梁 惠王及秦孝公都是厉行人口增值政策的封建国君。在春秋战国 的思想家中,孔子、墨子、管子、商鞅等无不主张增殖人口。孔子 说:“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礼记・亲记》)墨子认为: “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王民者所不足也。”(《墨子・非攻中》) “孰为难倍,唯人为难倍。”(《墨子・节用上》)商鞅、管子从富国 强兵的观点出发,力主增殖人口i商鞅说:“人众兵强,此帝王之 大资也。”(《商君书・弱民》)管子指出:“地大国富,人众失强,此 霸王之本也。”(《管子・得令》)“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明大数 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半者霸。”(《管 子・霸言》)总的看来,在先秦时期占主流地位的人口思想是追
就该使人口去适应生活资料了远”{,呵见,马尔萨斯所主张的恢
复人口和生活资料之间的平衡的办法,是减少人日而不是发展
蠹》)可见,韩非虽然没有“几何级数”、“算术级数”的概念,但他 和马尔萨斯一样,认为人口增殖的倍数快于财货增加的倍数。
从客观物质因素中寻求社会变动的根源,说明韩非已经接触到
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之不同,中国战国时期,在文明比较发达的
系。“在私有财产权确立的地方,在社会的需要由勤劳和交换来 满足的地方,任何一个人想要占有必需品、便利品和奢侈品的 欲望不管怎样强烈,如果他自己所占有的某些东西不为别人所
人民纷纷向尚未被占的国土上迁移,以致在这些地区出现了 “土狭民众”、“参居而并处”(《商君书・徕民》)的现象。所以,“人
多财少”不是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更不是生活资料增长过慢 的结果,而是军事、政治原因所造成的局部地区的人口机械增
富、机遇的不平等消失,使人口增长不致因生活资料的匮乏而
阻滞。捌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当政者需要新的理论为 其辩护,于是,马尔萨斯的人I:l论登上历史舞台。与此类似,中 国的春秋战国之际,封建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革,贵族领 主土地占有形式向封建地主土地占有形式过渡。“礼乐征伐自 天子出”递次降为“自诸侯出”,“大夫执政”、“陪臣执国命”等现
辩护的逻辑却如出一辙。
“人口的不断增加使社会下层阶级陷于贫困,使他们的境况永
远也得不到明显的改善”。【10J在这里,马尔萨斯抛开人类生产方
式、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因素,抽象地总结所谓的“人口规
律”,其理论的局限性不言而喻。但是,马尔萨斯对人口适度增 长的最初表述却奠定了人口经济学的雏形,通过对人口与生活
与资源的关系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他认为人类社会有两个永 恒的法则:“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 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螂在这个前提下,阐述了人口 与生活资料变动的一般规律。“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为
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比
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f-q在马尔萨斯看
上说,是济贫法在产生它所养活的穷人”一laI芳此j马尔萨斯强
调:“如果某些人根本没有可能自立,根本不可能养家糊口,只 因可以指望得到教区的施舍,便结婚成家,不仅会给自己和家 人带来不幸。而且还会不知不觉避损害莉阶级的所有其他成 员。”tiOll834年,英国依据马尔萨斯的思想,撤销原来的济贫法。
与马尔萨斯的主张相似,韩非也坚决反对把土地分给贫穷者的
【收稿日期】2007—11-14 【作者简介】魏忠(1968-),男,辽宁沈阳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史。
万方数据
果的积淀与扬弃。
三、首开人口与资源关系研究之先河
马尔萨斯在1798年匿名发表了《人口原理》,首次对人口
国的济贫法。“济贫法往往使人口趋于增长,而养活人的食物却 不见增加。穷人明知无力养家糊口,也要结婚。所以在菜种程度
求人VI的增加,增殖人口的目的在于发展生产或富国强兵。在 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下,马尔萨斯和韩非提出了人口过
级矛盾的统治原则。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了截然不同的主 张,他们从人口与财富的对比关系中,说明社会治乱的原因,进
而为财产私有权进行辩护。
剩论,它既是对客观经济现象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前人思想成
长。韩非对这种情况具有直接的见闻和亲身的经历。为使人口 数量与能够承载其生存的生活资料的数量保持平衡,韩非厉行
法制,奖励耕织。他说:“力作而食,生利之民也”(《韩非子・六
需要,他的这种欲望就不能对生产起任何作用”。因此,“在理论 上,当不需要增加劳动时,人口的增加将因就业机会的缺乏和
已就业的劳动者生活的恶劣而立刻受到抑制”。f13】如果实行财 产公有制,人们“在一种平等制度之下,虽然大家都努力于获取
增加人口。配第指出“人口少是真正的贫穷,有800:万人口的国
一、处于新旧秩序转换的历史过渡期
马尔萨斯的人VI论是18世纪末英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化 的产物。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开始产业革命,到18世纪末达 到高潮,产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机器大工业的技 术基础。机器的使用造成人数众多的小生产者和工人的破产与 失业,伴随工人、农民生活的Et益恶化,贫富差距和阶级冲突不 断加剧,英国掀起了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各种反对资本主义制 度的思想纷纷涌现。威廉・葛德文在《政治正义论》一书中,论证 了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指出私有制是一切灾难的根源。康多 塞同样认为社会状况取决于社会制度,好的制度会使一切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