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砂砾石铺筑方案

合集下载

级配砂砾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级配砂砾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级配砂砾石底基层施工方案1.前期准备工作1.1完成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的审查,并确保施工方案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1.2对施工地进行勘察,并做好勘察报告,包括地质情况、地下管线等信息。

1.3根据勘察报告确定砂砾石底基层的设计参数,包括砂砾石的级配范围、砂砾石层厚度等。

2.施工材料准备2.1根据设计要求,采购符合标准要求的分级砂砾石。

2.2确保施工现场有足够的空间和设备,用于存放和处理砂砾石。

3.施工流程3.1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地面平整和清洁。

3.2根据设计要求划定施工范围,并按照需要进行边坡处理等工作。

3.3根据设计要求,在基础设计标高上设置标线,用于指导砂砾石层的施工高度。

3.4根据设计要求,将砂砾石均匀铺设在标线上,边坡部分应做好夯实或喷涂防护处理。

3.5分层夯实:将砂砾石按照设计要求分层进行夯实,每层夯实完成后进行检测,确保每层夯实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3.6完成砂砾石层的夯实后,进行最后的平整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4.施工注意事项4.1在砂砾石底基层施工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施工速度,尽量避免太快或太慢的施工进度。

4.2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夯实方式,确保砂砾石层的夯实效果。

4.3施工现场应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4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环保要求,合理处理废弃物,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5.施工质量控制5.1在砂砾石底基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砂砾石层的厚度、级配范围等参数符合要求。

5.2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层砂砾石进行夯实后,应进行检测,确保夯实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5.3施工完成后,进行最终的平整和检查,确保底基层质量符合要求。

总结:以上是级配砂砾石底基层施工的方案,包括前期准备工作、施工材料准备、施工流程、施工注意事项和施工质量控制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砂砾石底基层的施工质量和工程效果。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为防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出现平整度差、抗水损坏性能差、层间结合不好、温缩、干缩裂缝等质量隐患,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程质量,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技术规范》,结合高速公路建设实践经验和高速公路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施工指导意见。

1、施工方法1.1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一律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方法施工。

1.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分层施工时,当用18~20T以上压路机碾压,分层最大厚度不应超过20cm,并不小于10cm。

当采用单层施工时,应用特殊的摊铺和碾压设备,并注意层底0~10cm的压实度,防止表层碎石压碎。

1。

3 基层、底基层标高、路拱采用摊铺机作业时,应用钢丝基准线控制高程,直线段桩距10m,弯道段间距5m。

2、材料2。

1 水泥应采用初凝时间不少于3小时,终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的硅酸盐、矿碴硅酸盐、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等级宜为32.5级、42。

5级,为确保7天试件强度,宜优先选用42。

5级硅酸盐水泥。

采用散装水泥时,水泥磨出后应存放7天以上,安定性必须符合要求,进罐时散装水泥温度应低于60℃.所用水泥必须是悬窑生产加工,不得使用立窑生产加工(小厂)水泥。

2。

2 碎石碎石压碎值要求<30%。

碎石应按粗集料10~30mm、5~10mm、细集料0~5mm三级配料,相应的料场方孔筛筛孔建议为:32、12、7mm.2.3水一般饮用水均可使用。

2.4 混合料(1)水泥稳定的碎石或砂砾集料级配应符合表1规定。

为防止混合料离析,有利于提高混合料强度,应严格控制集料最大粒径,并宜选用较细密的级配.为减少路面开裂,〈4。

75mm成分宜按级配中值偏上选配。

表注: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规范规定31.5mm通过量为90—100%,无26。

5mm通过量要求。

2、水泥稳定砂砾37.5mm通过量为主要控制指标.(2)有重车行使的高速公路不同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的7天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表2要求: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抗压强度标准表2(3)室内试验抗压强度满足下列二条件之一者为合格:a。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施工工艺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施工工艺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施工工艺一、适用范围新建铁路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四标段(XXTJIV)第六单元全段路基基床表层填筑施工,包括路堑地段基床换填施工。

二、施工准备1.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备料充足。

2.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卵石或砂砾等集料分别堆放。

3.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

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4.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三、施工工艺1.填料的选择①级配碎石A.颗粒的粒径、级配符合“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表”中规定,且0.5mm以下的细集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66%。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表B.在粒径大于22.4㎜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少于30%;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50%;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12%;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黏土及其他杂质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小于等于0.5%。

C.与下部填土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

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时,基床表层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

但当下部为化学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

②级配砂砾石A.级配砂砾石颗粒的粒径、级配应符合“砂砾石的级配范围表”中规定。

B.级配曲线应接近圆滑,某种尺寸的粒径不应过多或过少。

C.与下部填土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

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时,基床表层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

但当下部为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

砂砾石的级配范围表D.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黏土团及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2%。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1、引用文件《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2、施工准备2.1作业条件级配碎石(碎砾石)的下承层通过各项指标验收,其表面平整、坚实,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边坡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运输、摊铺、碾压等设备及施工人员已就位;拌合击摊铺设备已调试运转良好。

施工现场运输道路畅通。

2.2材料及机具2.2.1材料1)级配砾石做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用做底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

2)天然砂砾应质地坚硬,含泥量不应大于砂质量(颗粒小于5mm)的10%,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应不超过20%。

3)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的颗粒组成及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2.1-1的规定。

同时级配曲线宜为圆滑曲线。

表1.2.1-1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的颗粒范围及技术指标4)级配砾石用做基层时,石料的集料压碎值应满足表1.2.1-2的规定。

表1.2.1-2 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压碎值2.2.2机具主要机械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水车、运输卡车等。

小型机具及检测设备:蛙夯或冲击夯、手推车;水准仪、全站仪、3m直尺、平整度仪、灌砂桶等。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级配砾石(砂石)材料拌合→运输→摊铺(平地机布料、整平)→碾压→接缝→养护3.2准备下承层下承层应平整、坚实,具有路拱。

新建下承层应通过验收,达到本规程规定;对于老路面,应检查其材料是否符合底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翻松老路面并采用必要的处理措施。

下承层不宜作成槽式路面。

3.3施工放样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上明显标记出基层边缘的设计高程。

中线、边线、标高标记明显。

3.4级配砾石(砂石)材料拌合。

级配砾石(砂石)可在拌和厂用多种机械进行集中拌合,如强制式拌合机、卧式双转轴桨叶式拌合机、普通水泥混凝土拌合机等。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1、引用文件《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 —20082、施工准备2.1作业条件级配碎石(碎砾石)的下承层通过各项指标验收,其表面平整、坚实,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边坡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运输、摊铺、碾压等设备及施工人员已就位;拌合击摊铺设备已调试运转良好。

施工现场运输道路畅通。

2.2材料及机具2.2.1材料1)级配砾石做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 用做底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2)天然砂砾应质地坚硬,含泥量不应大于砂质量(颗粒小于5mrh的10%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应不超过20%3)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的颗粒组成及技术指标应满足表 1.2.1-1的规定。

同时级配曲线宜为圆滑曲线。

表1.2.1-1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的颗粒范围及技术指标4)级配砾石用做基层时,石料的集料压碎值应满足表121-2的规定表1.2.1-2 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压碎值2.2.2机具主要机械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水车、运输卡车等。

小型机具及检测设备:蛙夯或冲击夯、手推车;水准仪、全站仪、3m直尺、平整度仪、灌砂桶等。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准备下承层f施工放样f级配砾石(砂石)材料拌合f运输f摊铺(平地机布料、整平)f碾压f接缝f养护3.2准备下承层下承层应平整、坚实,具有路拱。

新建下承层应通过验收,达到本规程规定;对于老路面,应检查其材料是否符合底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翻松老路面并采用必要的处理措施。

下承层不宜作成槽式路面。

3.3施工放样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上明显标记出基层边缘的设计咼程。

中线、边线、标咼标记明显。

3.4级配砾石(砂石)材料拌合。

级配砾石(砂石)可在拌和厂用多种机械进行集中拌合,如强制式拌合机、卧式双转轴桨叶式拌合机、普通水泥混凝土拌合机等。

道路级配砂砾石垫层施工

道路级配砂砾石垫层施工

道路级配砂砾石垫层施工一、级配砂砾石垫层施工1.材料要求1)人工级配砂石。

应使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石,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良好。

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物。

在用作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

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蛙式打夯机、推土机、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铁丝、钢尺等。

3.作业条件1)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2)回填前,应组织有关单位检验基槽地质情况。

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以及有无积水等情况,办完隐检手续。

3)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积水状态。

4)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木橛或标高桩,或在固定边坡(墙)上钉上水平木橛或弹上水平线。

4.操作工艺工艺流程:处理地基表面→ 级配砂石分层铺筑→ 砂石夯实或辗压→ 找平验收1)处理地基表面:清除地基上表面的浮土和杂物,原有地基应平整。

如有低于地基的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填砂石前加以填实处理。

2)级配砂石:将砂石拌和均匀,达到设计要求。

3)分层铺筑砂石:1)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

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

2)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或斜坡形,搭接处应注意压实。

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3)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作成斜坡,每层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实。

4)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最大石子粒径不得大于铺筑厚度的2/3.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4)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12%。

5)夯实或辗压:夯实或辗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

级配砂砾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级配砂砾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级配砂砾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一、背景
在基础工程中,底基层的施工至关重要,级配砂砾石是底基层施工中常用的材
料之一。

本文将针对级配砂砾石底基层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级配砂砾石的特点
1.级配砂砾石是由砂、石子等不同规格的颗粒混合而成,具有良好的排
水性能。

2.石子的级配合理,能够提高底基层的承载能力。

3.砂砾石质地坚硬,能够有效减少基层的沉降变形。

三、施工步骤
1.清理基底
在施工之前,首先应清理基底,确保基底平整、干净无杂物。

2.铺设防护层
铺设一层防护层,通常采用聚乙烯薄膜或碎石混凝土。

3.铺设级配砂砾石
将级配砂砾石均匀铺设在防护层上,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压实和夯实。

4.调整表面平整度
使用平板进行表面的调整,保证基层平整度符合要求。

5.进行强化处理(可选)
根据需要,可以对砂砾石底基层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处理,如添加胶结材料、纤
维增强等。

四、施工注意事项
1.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清理底基层上的积水,避免影响砂砾石的性能。

2.确保级配砂砾石的填充均匀,避免出现空鼓或松动现象。

3.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验收,检查底基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工效果评估
通过对级配砂砾石底基层的施工方案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基层的承载能力和稳
定性,为后续道路、场地等工程的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综上所述,级配砂砾石底基层的施工方案是基础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合理实施该方案对提升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级配砂砾垫层施工方案

级配砂砾垫层施工方案

级配砂砾垫层施工方案、施工方法2。

2.2.1。

材料要求用作垫层的砂砾压碎值应不大于30%,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6。

砂砾垫层的级配应接近圆滑曲线,其中颗粒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53mm,4.75mm —53mm的砾石含量应不小于60%,通过0。

075mm筛孔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8%。

2。

2.2.2.施工方案垫层级配砂砾采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大功率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成型。

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方法做密实度试验,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应不小于96%.2。

2。

2。

3。

施工方法⑴准备工作在铺筑垫层前,应将路基面上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洒水湿润。

用18吨以上的振动压路机碾压3—4遍,如发现表层过干、表层松散应适量洒水;如表层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翻开晾晒或其它措施进行处理。

并按规定检查路基表面的标高、宽度、卢拱横坡、平整度、压实度以及路基表面回弹模量等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后方能铺筑路面垫层。

⑵试验路段选取施工区段内具有代表性的不小于200米长的一段作为试验段,进行现场铺筑压实试验,通过试验段来确定施工工艺、机械类型、工序、压实系数、碾压遍数和压实厚度、最佳含水量等技术参数,为大面积施工进行现场控制提供依据。

⑶铺筑施工自卸车运输至铺筑地点后,根据松铺厚度和自卸车的斗容量提前划好方格,卸料时严格按方格倒料,保证松铺厚度满足要求.工程施工中严格控制“三线四度”,即中线、两侧边线及厚度、压实度、平整度、拱度。

⑷摊铺整平使用推土机粗平,然后压路机静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然后平地机进行细平。

为有效控制铺筑厚度,初平时应用水平仪控制虚铺厚度.摊铺后的集料应无明显大颗粒集中现象,否则应采用人工翻拌处理。

⑸振动碾压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工艺按试验路段所确定的参数进行,在全宽范围内均匀的压实,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应不小于96%.一个路段碾压完成以后,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方法做密实度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补强铺筑方案
国道213线沐新路路基施工已进入路床顶面,由于沐川气候湿润,雨水较多,加之沿路较重车通行,要确保路床交验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弯沉值且要保证通车,经业主、监理共同研究决定在路床顶面铺筑级配砂砾石补强层,数量以现场收方为准。

一、施工准备工作:由于路床长期处于湿润状态,且受超重车碾压,新铺筑的路基及原路表面严重受损,有一层厚厚浮泥,首先需对下层的浮泥进行清除,清除采用40-50名民工配合机械作业,满足砂砾石铺筑的进度,填筑作业方法:
(1)、经高程测设后,严格控制铺筑厚度及砂砾石的级配,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并以中心实验室的击实报告为依据,进行压实度控制。

(2)、因沐川河坝砂砾石含泥量过重,无法采购合格的材料,为了保证铺筑后的质量,路床不出现软弹现象,经我公司研究采用犍为河坝砂砾石,级配及含泥量均能满足要求,根据高程显示厚度需按每30cm一层进行分层压实,现场采用双桥汽车装料,同时在布料过程中,对于填料中不符合规定的如:粒径大于5厘米的卵石均派人选出来,布料完成以后,用装载机将其均匀摊开,整平,为确保的松铺厚度设置标志杆,这样来控制松铺厚度。

(3)、碾压:摊铺结束后,在含水量合适的情况下开始碾压,采用18T压路机进行作业,先静压一遍(即定型稳压),对不平整点进行人工找平,以保证碾压面的平整度;然后开始振动碾压
作业,碾压按从两边到中间的顺序进行,静压和振动碾压速度匀控制在慢档上。

根据试验及铺筑经验,我们对现场情况进行下列控制:
[1]铺筑砂砾石的注意事项:
(1)、级配砂砾石中5MM以上的颗粒含量应控制在70%左右;
(2)、砂砾石中绝不允许混有潮泥的砂砾石或含粉砂土的砂砾石,也不允许夹有盖山土或草根;
(3)、按级配砂砾工艺流程施工,使级配砂砾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先静压两遍再振压至达到要求压实度,注意不要过振,当砂砾中含水量不足时不要振压;
(4)、重视顶面高程的控制,其高程误差一定要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2]、级配砂砾底基层的施工工艺流程(附页)
对于级配砂砾石施工中,填料含水量与密实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因此,在施工中,我们都按规定配置撒水车,并做好含水量的随时检查。

同时,为确保平面的平整度,松铺均采用平地机作业,并且在碾压过程中,配备一定的人员随时观察碾压后的平整情况。

准备相应的旧填料,进行人工补平,这样来控制级配砂砾石底基层的平整度与标高,确保各路面施工的平面线性符合“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

路基补强层铺筑方案
国道213线沐新路路基施工已进入路床顶面,由于沐川气候湿润,雨水较多,加之沿路较重车通行,要确保路床交验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弯沉值且要保证通车,经业主、监理共同研究决定在路床顶面铺筑采用天然料+碎石调平层来补强,数量以现场收方为准。

一、施工准备工作:由于路床长期处于湿润状态,且受超重车碾压,新铺筑的路基及原路表面严重受损,有一层厚厚浮泥,首先需对下层的浮泥进行清除,清除采用40-50名民工配合机械作业,满足天然料补强层铺筑的进度,填筑作业方法:(1)、经高程测设后,严格控制铺筑厚度及天然料的级配,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2)、为了保证铺筑后的质量,路床不出现软弹现象,严格控制天然料级配,我部采用在料场进行过筛处理后运至施工现场,根据高程显示厚度需按每30cm一层进行分层压实,现场采用汽车装料,同时在布料过程中,对于填料中不符合规定派人选出来,布料完成以后,用装载机将其均匀摊开,整平,派专人严格控制高程使其符合设计标高。

(3)、碾压:摊铺结束后,在含水量合适的情况下开始碾压,采用18T压路机进行作业,先静压一遍(即定型稳压),对不平整点进行人工找平,以保证碾压面的平整度;然后开始振动碾压作业,碾压按从两边到中间的顺序进行,静压和振动碾压速度匀
控制在慢档上。

根据试验及铺筑经验,我们对现场情况进行下列控制:
[1]铺筑砂砾石的注意事项:
(1)、天然料中绝不允许有盖山土或草根;
(2)、按天然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先静压两遍再振压至达到要求压实度,注意不要过振。

(3)、天然料铺筑后应立即作好碎石调平层的铺筑确保平整度。

(4)、重视顶面高程的控制,其高程误差一定要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对于天然料补强层施工中,填料含水量与密实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同时,为确保平面的平整度,松铺均采用平地机作业,并且在碾压过程中,配备一定的人员随时观察碾压后的平整情况。

准备相应的旧填料,进行人工补平,这样来控制路基补强层的平整度与标高,确保路面施工的平面线性符合“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