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件下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_以甘肃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为例

合集下载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2 2 保护 区湿 地水资 源补给现状 .
《 湿地公 约 》 的湿 地 分类 系统 ( u a D g n等 ,9 0年 ) 19 , 湿地 分为 2大系 统 3大类 4 2种湿 地 型 。甘肃 敦煌 西湖 国家 级 自然保 护 区属于天然 湿地 系统 内陆湿 地
类, 分布有 3种湿 地 型 , 即淡 水 草本 沼 泽 、 内陆盐 沼 和 时令碱 、 水盐 沼湿地 型 。 咸
1 引 言
甘肃敦煌 西湖 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西邻 库姆塔格 大 沙漠 , 西北 部基本 与罗 布泊相连 通 , 于极干旱 地 位
渗 入地 下 , 于 沙 砾 层 中 , 成 地 下水 丰 富 的 含 水 储 形 层 。 随地势 变低 , 地下水埋 藏变浅 , 至山前 冲积扇 溢 出地 表 , 以泉水 形成地 表径流 , 多 汇成 保护 区 内面积
l 淡水 草本沼 泽 _
季 不竭 。地 下径 流提供 的水 源是保护 区湿地 的 主要
维普资讯
第8 期
水 源。
赵洪 民等 : 甘肃 敦煌 西湖 国家级 自然 保护 区湿地现状 及其保 护对策 研究 ( )退化湿 地生态 系统 的恢 复 与重建 1
护和 开发 的 关 系、 强 宣传增 强保护 意识等 一 系列措施 , 加 以期 为甘肃敦 煌 西湖 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湿
地资 源的保护提 供科 学依据 。 关键词 : 自然保 护 区; 湿地 ; 布 ; 分 类型 ; 因 ; 成 问题 ; 护 保 中图分 类号 : 1 6 X 7
由 于保 护 区特殊 的地 质 结构 , 流出 山后 大 量 河
区 , 种特殊 的气候 环 境 条件 孕 育 了敦 煌 西湖 国家 这 级 自然保护 区独特 的湿 地 生态 系统 , 干 旱荒 漠 区 是 重要 的水源涵 养 区和蓄水 库 。其荒 漠化 条件下 的湿

甘肃敦煌西湖湿地现状及野生动物汲水系统建设

甘肃敦煌西湖湿地现状及野生动物汲水系统建设

第16卷 第2期 湿 地 科 学 与 管 理 Vol.16 No.2 2020年6月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 j un.2020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和野骆驼(Camelus bactrianus)均属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

2015年普氏野马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目前全世界有1 000余匹圈养野马。

野骆驼被IUCN列为极濒危物种,野外种群数量估计有730~880头(袁磊等, 1999; 兰新等, 1998)。

为使普氏野马回归自然,经多方考察,2010年,原国家林业局确定在甘肃敦煌西湖保护区实施普氏野马放归。

于2010年9月25日和2012年9月6日先后2次,有7批和21批,共计28匹(17雄11雌)普氏野马由甘肃(武威)濒危动物保护研究中心放归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放归的还有野骆驼4头(2雄2雌)。

截止2018年7月,放归普氏野马种群数量达60匹,净增32匹;放归野骆驼种群数量达到10头,净增6头。

敦煌西湖的野生动物放归工作取得可喜成效,但随着放归区内普氏野马和野骆驼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原因,饮用水源地不足已成为影响普氏野马和野骆驼繁衍生息的重要因素。

本文在研究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氏野马和野骆驼放归区饮用水源地水位动态变化的情况下,提出在地下水位浅水区,通过打小眼浅水井,利用太阳能智能控制系统建立野生动物饮水点的系列解决方案。

1 研究区概况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西接库姆塔格大沙漠和新疆罗布泊,四甘肃敦煌西湖湿地现状及野生动物汲水系统建设袁海峰1,3 陈文业2,3* 孙志成1,3 韩栋1,3 吴婷1,3 谈嫣蓉2,3 刘鸿源2,3(1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敦煌 736200;2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20;3 甘肃敦煌西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甘肃 敦煌 736200)摘 要 通过分析敦煌西湖湿地资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水资源优化利用、科研监测体系建立、法律法规完善宣传等方面提出了湿地保护对策。

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湿地监测体系构想

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湿地监测体系构想

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湿地监测体系构想
代雪玲
【期刊名称】《环境生态学》
【年(卷),期】2022(4)4
【摘要】湿地是地球表面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敦煌阳关保护区湿地作为戈壁沙漠中的一颗绿色明珠,其动态变化与周边地区的发展紧密相连。

因此,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和研究敦煌阳关保护区湿地的动态变化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有效缓解湿地保护与利用、开发的关系,而且能为湿地恢复、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敦煌阳关保护区建立健全湿地监测体系,开展可持续、长期的湿地监测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任务,还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基于敦煌阳关保护区湿地状况、监测内容和指标分析,对湿地监测工作提出初步构想。

【总页数】6页(P87-92)
【作者】代雪玲
【作者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7
【相关文献】
1.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阳关湿地生态保护对策分析
2.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3.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
4.红外相机在鸟类监测中的规范探讨——以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5.极旱荒漠区湿地候鸟种群数量变化监测分析——以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甘肃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策略

浅论甘肃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策略
作 是必 须的 。对湿地 自然规律认 识不 清是达不 到湿
地 生态 系统管 理的 目的的 ; 同样 , 如果 没有解决 和协
鉴于我 省湿地 已经 遭受 大 面 积 的 、 高强 度 的破 坏 的 客观事 实 , 于湿地 的可持 续 管 理 主要 应 该 聚焦 于 对 两个方 面 : 一方 面是 在那 些 湿 地 已受 到 人类 干 预 而
粉砂与 轻粘 土河湖堆 积物形 成 隔水 层 。
污染不仅使水质恶化, 也对湿地 的生物多样性造成 严重危害。目前许多天然湿地 已成为工农 业废水、
生 活污水 的承泄 区。
2 4 泥沙淤 积 日益严重 .
长期 以来 , 三大 内陆 河 上游 水 源涵 养 区的 森林 资源 遭到过 度砍伐 , 导致水 土 流失加剧 , 影响 了河流 域 的生态平衡 , 流 中的 泥沙 含量 增 大 , 成 河床 、 河 造 湖底 淤积 , 河 西 海 子 湿 地 面 积 不 断 缩 小 , 能 衰 使 功
徐 广 , 月娥 , 晓 雷 闫 周
( 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 甘肃 兰州 7 00 ) 300

要: 湿地 是可 为全球提供 客 观 的社 会 效 益 、 济效 益和 环境 效 益 的极 为 重要 的 生 态 系统 。 目 经
前, 甘肃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的研 究基础较薄弱, 理论体 系不够健全 , 因而在湿地地 急剧 减 少 , 湿地 功 能和效 益 不断 下降等 问题 , 文 着 手论 述 本
植被死亡 , 沙进人退 。
2 3 湿地 污染加剧 .
强烈。干海子湿地和敦煌西湖湿地气候状况为半干 旱 性 内陆气候 , 夏天 热 , 冬天 冷 。
植 被 以沼生植 物 为 主 , 有 水 生植 物 。主 要 植 伴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持续利用研究——以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持续利用研究——以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Ab t a t Ec -o rs a n w p r a h f r e p o t g t u i e o c s u i st e e c c fe o o y e o o , n o it . f s r c : o t u im, e a p o c o x l i n o r m r s u e , n t h f a y o c l g , c n my a d s c e Xi i s r e i y Hu O
Ke r s Du h a g Weln ; O t u im ; u ti a l t ia i n su y ywo d : n u n ; t d e — rs s s n b e i z t ; t d a c o a u l o
生 态 旅游 是 以 良好 的 自然生 态 环 境 、生 态 景 观 为旅 游 吸 引 物 的 自然 之 旅 ,它 是依托 自然保护区 、风景 名胜 区 开展起 来的专项旅 游活动 。随着 现代城 市 自然环 境 的 破 坏和 人 类 环 保意 识 的
Du a g we ln i st er e ’ we t r o rd  ̄A e il c -o r m n s a ewa o m e d r o g tr c mmo t r ci n f n Hu n t d s e l i rS se n c ri o a t l v s ca o t u i l d c p sf r du e n -em o p e s a n l n i e a t so n o
加 强 , 生 态 旅 游 越 来 越 受 到 关 注 。甘 肃 敦 煌 西 湖 自 然 保 护 区 湿 地 地 处 干 旱 的
西 走 廊 最 西端 ,位 于 敦 煌城 西 10 2 km 处 ,核 心 区 距 离 市 区 2 6 m ( 1 。 0k 图 ) 自然保 护 区 北 部地 区 有天 桥 墩 、榆 树 泉、大 马迷 兔、小马 迷兔 等 1 6处 湿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究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究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究会仙湿地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净化水源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生物多样性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是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就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进行探究,旨在寻求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湿地旅游资源优势,又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旅游开发模式。

一、会仙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会仙湿地是一个面积辽阔、生物种类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湿地植被、鸟类以及其他野生动物资源。

据调查统计,会仙湿地保护区内拥有植物种类达到200余种,鸟类达到100余种,是中国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湿地保护地。

这里还保护了多种湿地动植物群落,包括珍稀濒危物种。

目前,会仙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已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仙湿地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会仙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这为其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如何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尤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需求迫切。

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

湿地生态系统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净化有着重要作用,而生物多样性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

在开发旅游业的必须优先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内的各种生物多样性资源,以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开发生态旅游项目。

湿地内的各种生物资源可以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如设立鸟类观赏区、植物观赏区等生态旅游项目,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湿地生态旅游业的投入和收益。

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

游客作为生态旅游的主体,其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对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研究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研究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研究
刘旻霞;袁海峰
【期刊名称】《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年(卷),期】2007(21)11
【摘要】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6万hm2,湿地总面积11.35万hm2,其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独特,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环境类型多样,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动植物中有许多保护种和特有种。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自然和人类的双重作用,生态环境逐渐退化,生物多样性种类数量锐减,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

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和生态建设,恢复和重建敦煌西湖保护区生态系统和栖息地环境,才能使其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总页数】5页(P75-79)
【关键词】敦煌;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研究
【作者】刘旻霞;袁海峰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16
【相关文献】
1.大沙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研究 [J], 余建容
2.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J], 刘曼霞;马建祖
3.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J], 赵洪民;陈翔舜;郭鹏
4.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持续利用研究——以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刘旻霞;袁海峰
5.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研究 [J], 包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学视角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

生态学视角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

生态学视角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与此同时,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如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开展生态旅游,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体现,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和原材料,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水等。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如森林砍伐、过度放牧、非法捕猎、城市化和工业化等,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当地社区发展为目的的旅游方式。

它强调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通过参与生态旅游活动,游客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系统,增强环保意识,同时也为当地社区带来经济收益,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学视角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旅游的基础和核心资源。

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例如,热带雨林中的珍稀动植物、珊瑚礁中的五彩斑斓的鱼类、草原上奔驰的野生动物等,都为生态旅游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体验。

只有保护好生物多样性,才能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生态旅游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动力。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生态旅游项目,可以为当地社区带来收入,提高当地居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当地政府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和力度。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生态旅游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游客数量的增加和管理不善,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 第11期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Vol.22 No.11 2008年11月Journal of A rid Land Res ources and Envir onment Nov.2008文章编号:1003-7578(2008)11-132-06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件下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3———以甘肃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为例刘 霞, 姚晓军(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 提 要: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前提。

生态旅游作为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旅游方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推崇。

本文讨论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测度指标,对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论述,提出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件下的生态旅游开发原则与目标,探讨了其开发模式。

关键词: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敦煌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1]。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不同地理环境下生存的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在景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可以形成独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件下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2]。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测度指标1.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B i odiversity)一词最初是由Fisher和W illia m s(1943)[3]在研究昆虫物种-多度关系时提出的。

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表的关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巨著《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G BA)给出一个较简单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与生存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称。

按照空间尺度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有的学者认为生物多样性还有第四个层次,即景观多样性[4]。

它既是生物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体现,也是生物资源丰富多彩的标志。

它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基本规律的一个简明概括,也是衡量生产发展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的主要尺码。

一个区域和一个生态系统保护的是否完整,在很大程度上要以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是否合理来决定。

1.1.1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主要指物种内基因变异的多样性。

每一个物种包括由若干个体组成的若干种群,不同种群之间或同一种群内部由于突变、自然选择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遗传上存在着变异,这种变异就是生物进化的材料。

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的种群的某些个体更能忍受环境的不利改变,并把它们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从而实现种群的优化。

3收稿日期:2007-9-29。

基金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803RJZ A093)资助。

作者简介:刘 霞(1969-),女,汉族,甘肃镇原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Email:xia m inl@1.1.2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主要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变异的多样性,可用一定空间范围内物种丰富度(即种的总数目)和分布的均匀性来衡量。

物种多样性决定着物种间食物链的复杂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一般来说,一个种的种群越大,其遗传多样性就越大。

但是一些种的种群增加可能导致其他一些种的衰退,甚至使一定区域内物种多样性减少。

因为在通常情况下,物种多样性越大遗传多样性不一定就越大,一个区域内的濒危物种多,种群小或者不完整,其遗传多样性就低。

所以决策者有必要确定与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最适度的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没有任何一个种的种群降低到最小的临界水平,避免遗传多样性迅速的遭受损失。

1.1.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指生物群落与生境类型的多样性。

多样的生境条件孕育着多样的生物个体与种群,两者的结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类型。

在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与能量的基础,各种类型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个体或种群占据不同的生态位,采用不同的营养与能量利用方式,通过千差万别的食物链网关系维持着区域乃至全球大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以及物种的持续演变和发展。

因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证。

有了生物遗传多样性,才能保持物种的多样性,而物种多样性则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物种多样性是核心。

可见,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包揽了可提高人类生活和福利的自然生物财富的术语。

1.1.4景观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结构、功能和时间变化方面的多样性,是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化程度的表征。

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景观多样性构成了其它层次生物多样性的背景,并制约着这些层次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目前,有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层次上的研究工作较多,而景观多样性及其与其他层次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跨尺度综合研究起步较晚,近年刚刚受到重视[5]。

但是对景观的研究和保护不论是在将其作为认识和研究比物种、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更大尺度运作的生态过程上,还是将其作为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合适尺度乃至经济开发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1.2测度指标1.2.1物种丰富度指标物种丰富度指标是测定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目以表达生物的丰富程度,主要有一定样地内的物种数、Margalef 指数、Gleas on 指数。

Margalef 指数:D =(S 种-1)/lnN 。

式中,N 为个体总数;S 种为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

Gleas on 指数:D =S 种/lnA 。

式中,A 为单位面积;S 种为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

图1 敦煌西湖保护区位置图Fig .1 Locati ons of Xihu nature reserve regi on in Dunhuang1.2.2Si m p s on 指数D =1-∑s i =1(p i )2式中:D 为Si m p s on 指数值,S 为生态系统总数;P i 为每一生态系统所占面积的百分数,以小数表示。

1.2.3Shannon -wiener 指数H =-∑si =1(p i )(l og 2p i )该指数是信息论中用于测定系统中的信息量。

式中:H 是信息量指标值,表示信息量H 越大,多样性也越高;种类数目多,则多样性高。

S是生态系统总数;P i 是个别生态系统占面积的百分比,当P i =1/S,即S 个物种,每种只有1个个体时,信息量最大,Hmax =-S (1/S ×l og 2(1/S ))=l og 2S,即多样性最大;当全部个体为1个物种时,则信息量最小,Hm in =-(S/S )×l og 2・331・第11期刘 霞等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件下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S/S )=0,即多样性最小。

1.2.4生态优势度可用D =∑P 2i 来计算。

生态优势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有密切关系。

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物种均匀度呈现正相关,而与生态优势度呈负相关。

多样性指数越高,生态优势度越小,多样性指数越大,均匀度越高。

2敦煌西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2.1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概况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位于敦煌城西120km 处,核心区距离市区206km (图1)。

保护区总面积66万h m 2,北部地区有天桥墩、榆树泉、大马迷兔、小马迷兔等16处湿地。

地理坐标界于东经92°45′~93°50′,北纬40°05′~40°23′,湿地总面积11.35万h m 2,其中芦苇沼泽3.48万hm 2。

年平均气温9.9℃,最热月7月为26.7℃,最冷月元月为-10.4℃。

气温日差较大,最高达29℃。

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h,日照率达73%。

太阳总辐射全年为641.84kJ c m 2。

降水少,年平均降水量39.9mm ,干燥度大于16,属于极干旱气候条件。

风大沙多,全年平均风速2.2m /s 。

土壤主要为沼泽土、草甸土等。

2.2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植被类型多样性2.2.1植物物种多样性该区地处暖温带荒漠植被气候带,其天然植被以旱生和超旱生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

根据所采植物标本及初步统计,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133种[6],其中裸子植物2种,分属于1科1属;被子植物131种,分属于27科、83属,其中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5种,裸果木(Gym no 2carpos prze w alskii Maxi m .)、胡杨(Popu lus eph ratica O liver )(图2)、梭梭(Haloxylon amm odendron (C . A.Mey .)Bge .)、沙生柽柳(Tam arix leptostachys Bge .)、沙生芦苇(Phragm 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 2del ),占植物总数3.8%。

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裸果木是中亚古老残遗种,有较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其它类群如药用植物资源有21种,如锁阳(Cyno m orium songaricum Rup r .)、罗布麻(A pocynum venetum L.)、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 ta Bat .)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受到保护,尤其是锁阳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另外,保护区内还生长有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 (B ieb .)C . A.Mey .)、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 (Pall .)Less )、骆驼刺(A lhagi pseudoalhag i )、柽柳(Tam a rix ram osissi m a Ledeb .)等荒漠或盐生植物,这些都是珍贵的荒漠绿化树种和基因资源。

保护区内牧草植物较为丰富,有23种之多,其中狭颖鹅观草(R oegneria angustiglum is (Nevski )Nevski .)、圆柱披碱草(E lym us cylindricus (Franch .)Honda )、羽毛三芒草(A ristida pennata Trin .)、石生针茅(S tipa tianschanica var .kle m enzii (Roshev .)Nort .)等优良牧草是野骆驼、鹅喉羚等野生动物的重要饲料。

2.2.2植被类型多样性根据朗惠卿关于湿地的区划,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属于西北高原草丛沼泽区。

该地区的植被类型大致分为5个植被型组:阔叶林、荒漠、灌丛、草甸、沼泽和水生植被;5个植被型:温带阔叶林、温带荒漠、温带灌丛、盐化草甸和沼泽;8个植被亚型:温带荒漠落叶阔叶林、小乔木荒漠、灌木荒漠、盐生小半灌木荒漠、盐地沙生灌丛、禾草盐化草甸、杂类草盐化草甸和草本沼泽;13个群系:胡杨(Populus ephratica O liver )群系、梭梭(Haloxylon amm odend ron (C . A.Mey .)Bge .)群系、膜果麻黄(Ephed ra prze w alskii Stapf )群系、泡泡刺(N itraria sphaeroca rpa Maxi m .)群系、裸果木(Gym nocarpos prze w alskii Maxi m .)群系、盐穗木(Ha lostach 2ys caspica (B ieb .)C . A.Mey .)群系、尖叶盐爪爪(Kalidium cuspidatum (Ung .-sternb .)Grub .)群系、多枝柽柳(Tam a rix ram osissi m a Ledeb .)群系、芦苇(Phragm 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el )群系、花花柴(Ka relinia caspica (Pall .)Less )群系、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 .)群系、骆驼刺(A lhagi pseudoalhagi )群系和芦苇沼泽群系等[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