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考试常识:地震知识考点

合集下载

地震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震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震知识点归纳总结地震是指地球表面上突然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是由于地壳发生断裂、滑动或破裂等运动而引起的。

地震是一种非常有破坏性的自然现象,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地震发生的瞬间,可能会引发建筑物倒塌、火灾、山体滑坡、海啸等一系列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伤害。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预防和减轻地震可能带来的伤害,我们需要积极学习地震知识,提高地震防护意识。

下面将对地震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地震。

一、地震的成因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而引起的。

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一层,是由岩石组成的。

地球内部存在许多岩石层,这些岩石层在地球内部会发生各种变化。

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主要包括板块构造和地球内部的各种变化引起的地质现象。

在地球内部的运动过程中,如果岩石层发生了断裂、滑动或破裂等现象,就可能会引发地震。

地震分为自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种。

自然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而人工地震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比如地震勘探、水库蓄水、地下核试验等。

二、地震的发生时机地震不是突如其来的,它是有规律可循的。

地震的发生时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下应力状态、地震断裂带、地震活动性、地震预测等。

地震的主要发生时间集中在地震多发区,比如太平洋火环、中国东部、地中海周边等地区。

这些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的发生时机也较为集中。

地震的发生时机可以通过地震预报来进行预测。

地震预报是利用地震现象和地下应力状态等资料来进行地震活动的预测,以减轻地震可能带来的危害。

三、地震的危害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现象,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地震的主要危害包括建筑物倒塌、火灾、山体滑坡、海啸等。

地震发生时,可能会造成建筑物倒塌。

因为地震会给建筑物带来巨大的震动,如果建筑物设计不符合地震防护要求,就可能会在地震中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还可能引发火灾。

地震发生时,可能会造成供电供水系统的破坏,导致火灾的发生。

2020年防震减灾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参考

2020年防震减灾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参考

2020年防震减灾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参考1、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 ),我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单选题- 2.0分)D、火灾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A、不相信3、地震灾害资料统计证实,( )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不抗震的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

(单选题- 2.0分)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

B、跳楼A、安全通道C、乘坐电梯D、从窗户抓绳下滑C、90% A、75%B、85% B、不相信、不传播C、不相信、不传播并及时上报D、相信并随意传播C、停电、断水A、毒气污染B、交通瘫痪地震是地球( )物质运动的结果A、外部地震发生时,在家中( )进行个人防护。

(1)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2)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3)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储藏室及墙角躲避;(4)要关闭电源、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5)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要乘电梯。

(6)地震后迅速撤离。

A、(1)(2)(3)(4)(5)地震灾害有( )特点。

C、突发性、纵横性和续发性8、民谣:"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

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

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指的是( )异常。

(单选题- 2.0分) 民谣:"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

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

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指的是( )异常。

C、地象D、地下流体B、气象A、水文D、突发性、纵横性、续发性和不确定性B、突发性和纵横性A、突发性C、(1)(2)(3)(4) B、(2)(3)(4)(5)(6) D、(1)(2)(3)(4)(5)(6) D、内部C、地幔B、地壳地震预报分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四种,其中短期预报( )。

C、是指10日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地震知识考点汇总

地震知识考点汇总

地震知识考点汇总地震是由于地壳的破裂和运动引起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对于地震的了解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地震知识的一些考点:1.地震的定义和原理:地震是指地球上因地壳发生破裂和运动,导致地表震动的现象。

地震的主要原理是地壳板块的相互作用,包括板块的碰撞、剪切和拉伸等。

2.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地震的震级是用于衡量地震强度的指标,常用的有里氏震级、矩震级等。

震源深度是指地震发生的深度,通常分为浅震源、中震源和深震源。

3.地震波的类型和传播:地震波是地震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时产生的振动波动,主要包括纵波、横波和面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与地球内部的物质特性有关。

4.地震的破坏力和影响:地震的破坏力取决于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以及震中距离等因素。

地震可以引起地面晃动、土壤液化、山体滑坡等灾害,对建筑物、交通设施以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5.地震带和地震活动性:地球上的地震并不均匀分布,而是沿着一些特定的地震带集中发生。

地震带是指地球板块相对运动导致的地震密集区。

不同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不同,有些地区经常发生地震,有些地区则较为稳定。

6.地震预测和预警:地震预测是指根据地震前兆和历史地震数据对未来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推测。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波传播到人们所在地之前,通过监测仪器提前发出警报,以便人们有时间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地震安全措施和应急响应: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危害,人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地震安全措施,包括建筑物抗震设计、地震应急救援设施的建设等。

在地震发生时,需要迅速组织应急响应,包括逃生、救援和物资供应等。

8.地震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地震常常会引起其他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同时,一些地质灾害也可能导致地震,如火山喷发、洪水侵蚀等。

地震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对于人们的安全意识、灾害防范意识以及科学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省考行测考试地震知识梳理

省考行测考试地震知识梳理

省考行测考试地震知识梳理省考行测考试地震知识梳理公务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公共服务的,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的公职人员。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省考行测考试地震知识梳理,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省考行测考试地震知识梳理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8.0级汶川大地震造成中国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财产损失超过8452亿元。

尽管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十年,但它带给我们的伤痛却依旧没有完全散去。

时至今日,预测地震仍然是一个众多科研工作者全力攻关的难题。

因此,学习有关地震以及地震来临时的自救常识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备考公务员考试的广大考生也一定不要忽视这部分知识。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分类(一)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分为板缘地震、板内地震、火山地震;(二)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分为天然地震、人工地震、脉动;(三)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四)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km以上)。

地震分布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

传播方式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其他常见名词震源: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

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震中: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所确定的震中称为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

地震有关知识考查要点

地震有关知识考查要点

地震有关知识考查要点————————————————————————————————作者: ————————————————————————————————日期:ﻩ地震有关知识考查要点一、简答题1、在户外怎样避震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户外,应马上离开狭窄的街巷、高大的建筑物、电线杆、变压器、高大烟囱等危险地带,并用身边的物品或护住头部,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

待地震过后朝比较开阔的地方转移到安全地带和疏散区去,以防震坏但尚未倒塌的建筑物在余震时倒塌伤人或高空坠物伤人。

2、在野外怎样避震如果发生地震时你正在野外,要迅速离开河边、水坝或桥梁,防止地震时河岸坍塌、堤坝跨塌。

要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滑坡、泥石流等,如遇山崩、滑坡,要迅速向滚石两侧躲避,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不能到桥下、隧道里避震,以免塌方造成伤亡,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

3、在行驶的车里怎样避震正在行使的火车、汽车要紧急减速停车防止倾倒,坐在车上的乘客应抓牢扶手或坐椅,以免摔到或碰伤,并注意防止行李从行李架上掉下伤人。

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如果车正在桥上,应尽快离开。

4、在室内怎样避震在震中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的时间,这时人们可以利用这个短暂的瞬间采取措施进行紧急避险。

来不及撤离到室外的人,可因地制宜,就地避震。

大震的实践证明,坚实的家具和小跨度的房间都是暂时藏身的地方。

ﻫ在楼房内的人,当遭遇破坏性地震时,要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不要跑向阳台,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也可到内墙根、墙角、坚固家具附近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还可以躲到桌子下面。

千万不要破窗跳楼,也不能使用电梯。

正在用火的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和电源,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

关于地震的常识知识点

关于地震的常识知识点

关于地震的常识知识点1.地震,俗称地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2.地震波主要分为体波和面波。

顾名思义,体波指在地球内部传递的波。

面波指沿地球表面传递的波。

体波主要由两种波组成,即横波和纵波。

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是一致的,而横波的振动方向则与传播方向是垂直的关系。

因而,纵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而横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从速度上说,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要快,因此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

纵波与横波之间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差。

一般来说,造成地面左右晃动的横波是造成建筑物倒塌的主要原因。

3.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4.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5.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6.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

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

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

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7.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8.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

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9.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

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10.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

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地震的知识点 能力点

地震的知识点 能力点

地震的知识点能力点一、地震知识点。

1. 地震的定义与成因。

- 定义: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 成因:- 板块运动: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组成。

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或者张裂。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就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周围板块的碰撞和俯冲造成的。

当板块边缘发生摩擦、碰撞时,岩石层会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的承受极限时,岩石就会断裂,从而引发地震。

- 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前或喷发过程中,岩浆在地下的运动可能会引起地壳的震动,导致地震。

这种地震往往与火山活动区域密切相关,如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附近就会有因火山活动引发的地震。

- 地下岩洞塌陷:地下存在着大量的溶洞等空洞,当溶洞顶部的岩石支撑不住自身重量或者受到外部压力影响时,就会发生塌陷,产生地震波,不过这种地震一般震级较小。

2. 地震的要素。

- 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地震能量的发源地。

-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也就是地面上距离震源最近的点。

-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

根据震源深度可以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 - 300千米之间)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

浅源地震由于离地表近,释放的能量能快速到达地表,往往造成的破坏比较大,如2011年日本东海岸发生的9.0级地震就是浅源地震。

- 震级: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级,它是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

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2倍。

例如,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是5级地震的32倍。

里氏震级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地震震级标准。

- 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

它不仅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有关。

同一震级的地震,在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烈度。

例如,一次6级地震,在震中附近可能烈度达到Ⅷ度(房屋破坏严重,少数倾倒),而在距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可能只有Ⅲ度(少数人有感,仪器能记录)。

公务员考试常识之“地震知识考点”

公务员考试常识之“地震知识考点”

公务员常识积累之地震知识考点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

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主流科学界认为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这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根据震源离我们的距离,我们把地震可以分成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因为浅源地震离我们距离较近,释放的能量到达地表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故危害较大。

深源地震因为离我们距离较远,往往危害较小。

除此以外,我们衡量地震有两把尺子,震级和烈度。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

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

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烈度是指地震在不同地点造成破坏的程度,分为12级,用罗马数字表示(Ⅰ~Ⅻ)。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有多个烈度,一般讲,离震中越近的地方破坏就越大,烈度也越高。

世界有三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和欧亚两大地震带中间,我国地震频发的地震是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它环绕着成都,但它并不是简单的地形隆起,而是一条巨大的断裂带,主要由三条断裂组成:由西到东分别是汶川-茂县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近年来我国的汶川、雅安、芦山、阿坝九寨沟、长宁地震都处在这一地震带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公务员考试常识:地震知识考点
在行测常识判断部分,经常会考一些地理类题目,地震相关考点颇受关注,下面将地震发生的原理和过程进行讲解,希望助力考生备考。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

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主流科学界认为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这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根据震源离我们的距离,我们把地震可以分成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因为浅源地震离我们距离较近,释放的能量到达地表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故危害较大。

深源地震因为离我们距离较远,往往危害较小。

除此以外,我们衡量地震有两把尺子,震级和烈度。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

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

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
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烈度是指地震在不同地点造成破坏的程度,分为12级,用罗马数字表示(Ⅰ~Ⅻ)。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有多个烈度,一般讲,离震中越近的地方破坏就越大,烈度也越高。

世界有三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和欧亚两大地震带中间,我国地震频发的地震是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它环绕着成都,但它并不是简单的地形隆起,而是一条巨大的断裂带,主要由三条断裂组成:由西到东分别是汶川-茂县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近年来我国的汶川、雅安、芦山、阿坝九寨沟、长宁地震都处在这一地震带上。

【例题】
我国地震频发,造成地震的根本原因是
A气候变化B人为因素
C板块运动D地球自转
【答案】C。

参考解析:地震是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所释放的能量到达地表的一种地质灾害。

故本题答案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