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合集下载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性能及应用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性能及应用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性能及应用作者:马进霞来源:《石油研究》2019年第03期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15123摘要:本文通过对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的性能进行分析检测,对其应用进行研究,主要对在文物保护中对土遗址的加固作用中,通过对土样的渗透速度,抗压强度,耐酸碱性等性质进行测试。

在对织物的印染应用中对织物的色牢度,柔软性和色差等进行一系列测试,均得出很好的结果,能够被广泛应用这些领域。

关键词:有机硅;丙烯酸酯;性能;应用1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结构和性能以软单体(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各共占聚合乳液质量的 12%,3%)与有机硅(D4占聚合乳液质量的 9%),在聚合反应步骤、聚合温度为75℃,乳化剂为单体组合物的3重量%,引发剂为单体组合物的0.3重量%,并连续滴加单体以制备乳液聚合和适量的聚合乳液在表面壳中烘烤。

波数为 2958.02cm-1、1455.63cm-1和 1385.86 cm-1是甲基和亚甲基的特征峰,酯基中 C=O 的伸缩振动峰波数为 l731.43cm-1;而C=C的伸缩振动1637cm-1)和 C=C 与 C-H 键相连的伸缩振动(3102cm-1)的特征峰的消失,说明乙烯基单体已完全反应,乳胶膜无不饱和 C=C 双键存在。

波数为 1252.49cm-1、1065.49cm-1和 810.87cm-1的特征峰分别证实了Si-CH3、Si-O-C 和Si-O-Si 键的存在,因波数在 3022~3700cm-1之间处无吸收峰,说明乳胶膜中无 Si-OH 键,这说明有机硅氧烷已完全共聚合到丙烯酸酯上且无水解。

通过选取 3 个不同的有机硅含量占乳液质量(3%,9%,15%),在软单体(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各共占聚合乳液质量的 12%,3%)、聚合反应步骤、聚合温度 75℃,乳化剂用量占单体质量的 3wt%,引发剂用量占单体质量的 0.3wt%,单体连续滴加方式的情况下乳液聚合制备,探究其聚合物膜在 TG-DTA 下的热性能影响,有机硅含量对聚合物热分解特征温度的影响见表 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液 的 聚 合 速 度 、 膜 性 能 以 及 对 粒 径 的影 响 规 律 都 有 差 异 。 胶 随 着 研 究 的 深 入 , 机 硅 改 性 共 聚 合 乳 液也 从 简单 的 共 聚乳 液 发 展 到 了 复合 共 聚 乳 液 有 j 。 采用 一次投 料法[ 1 部 分 连 续 法 聚合 时 , 氧 烷 丙 烯 酸 酯 的 聚 合 是 随 机 而 无 规 的 , 合 场 所 未 聚 和 硅 聚 合单 体 浓 度 较 大 , 种 单 体 自聚 倾 向加 强 , 应 温 度 稍 高 , 有 冲 釜 现 象 ; 反 应 温度 低 则 竞 聚率 大 的 极 各 反 就 而 性 单 体 聚 合 并 从 水 相 中沉 淀 出来 , 成 颗 粒 状 絮凝 物 。种 子 乳 液 法 因 为有 机 硅 在 外 层 , 减 轻 了凝 结 形 则 现 象 , 他 几 种 聚 合 方 法 , 聚合 单 体 浓 度 较 小 , 种 单 体 自聚倾 向小 , 轻 了 冲釜 现 象 口 其 未 各 减 。 不 同 的 聚合 方 法 , 应 速 度 也 不 同 , 次 投 料 法 最 快 , 到平 衡 最 快 , 连 续 法 次 之 , 反 一 达 半 全连 续 法 最 慢 。 次 法 聚合 场 所 内 足 够 多 的 单体 有 利 于 聚 合 反 应 迅 速 进 行 。 往 往 产 生 自动加 速 效 应 , 反 应 速 率 增 长 但 使

过快 。分 段 加 料 法 在 反 应 点 单 体 浓 度 较 低 , 利 于共 聚 物 的 形 成 , 段 加 料 法 以控 制 单 体 浓 度 加 人 到 反 有 分
应 混 合 物 的速 度 来 控 制 聚 合 反 应 速 度 , 而 控 制 自动 加 速 效应 和 反应 热 的大 量 产 生 。 同 的 聚 合 方 法 所 从 不 得 的 胶 膜 的性 能也 不 同 , 的 说 来 , 聚 胶 乳 成 膜 性 好 , 膜 柔 软 透 明 , 伸 强 度 大 , 裂 伸 长 率 也 较 大 。 总 共 胶 拉 断 用 共 聚方 法 制 备 的 有 机 硅 改 性 丙 烯 酸 乳 液 , 一方 面硅 氧 烷 与 丙 烯 酸 酯 分 子 之 间 发 生 共 聚 反 应 , 相 使 容性 差 的 聚 合 物分 子 之 间 形 成 化 学 键 。 光 速 等人 [ 用 红 外 光谱 、 磁 共 振 谱 、 视 电 镜 、 描 电镜 清 楚 黄 s 核 透 扫 的观 察 到 了硅 氧 烷 与 丙 烯 酸 酯 分 子 之 间 发生 了 共 聚 。 时从 动态 力 学 谱 也 可 以 明 显 地 观 察 到 其 共 聚 。 同 吴 福 迪 等 人 也 通 过 对 硅 氧 烷 与 丙 烯 酸 酯 乳 液 聚 合 产 物 的 分 离 过 程 , 红 外 光 谱 、 磁 共 振 谱 分 析 , 接 用 核 对 枝 产 物 进 行 表 征 , 实 了其 共 聚 。另 一 方 面 , 机硅 分 子 链 和 丙 烯 酸 酯 分 子链 之 间 通 过 机 械 缠 结 起 强 迫 证 有 互 容 作 用 , 而 明 显 提 高 两 相 之 间 的相 容 性 和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控 制 了有 机 硅 分 子 链 的 表 面 迁 移 和 有 机 硅 从

有机氟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进展

有机氟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进展
同时 与 氢 原 子 相 比 , 原 子 半 径 比 氢 原 子 半 径 略 大 , 容 易 将 氟 更
C—C主链 和内部分子严密地包住 , 形成 “ 屏蔽 保 护”, 持 高 度 保 的稳定性 H 。通过在丙烯 酸酯 聚合 物 中引入 含氟 基团得到 聚丙 J 烯酸氟代烷基酯 , 成膜 的过程 中, 氟侧链 趋 向朝外 , 向空 在 全 并 气 中伸展 , 全氟烷基会富积 到聚合 物与 空气 的界 面上 , 以氟 改 所 性丙烯酸树脂具有较 强的化学惰性 J 。 有机氟改性丙烯酸 酯聚合物兼具 了丙烯酸酯 聚合物 和氟碳
P l r t i n nier g T i a stt o eh o g ,S ax T i a 30 8 C ia oy i Ma r l dE g ei , ay nI tue f cn l y h ni ay n0 0 0 , hn ) me c e a a n n u ni T o u
子公司 、 u ot 。相 比发达 国家 和地 区 , 国含 氟丙烯酸酯类 D Pn 等 我 单体及其聚合物 的研究 比较 晚 , 主要 研究 单位有 中科 院有机化
学研究所 、 上海 市有 机氟材 料研 究所等 j 国内主要生产 厂 家 。
有哈尔滨雪佳氟硅公司 、 上海 天格 化工有限公 司等 , 生产 品种有 ( 甲基 ) 丙烯 酸六 氟丁酯 、 甲基丙烯酸 四氟丙醇酯 、 甲基丙烯酸 十 二氟庚酯等 。 胡立立等 以 1 1 2 2 H,H, H,H一全 氟辛 醇 、 烯 酸为原 料 , 丙
21年 3 01 9卷第 2 4期
广州 化 工
・7 1・ຫໍສະໝຸດ 有 机 氟 改 性 丙 烯 酸 酯 乳 液 研 究 进 展
费 昀卿 ,李 迎 春 ,朱 玉 明 ,李 振 中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
采用不同聚合或改性方法制备的功能性丙烯酸乳液不但可以制备高性能涂料,也可以用于制备特殊功能的涂料。将有机硅和丙烯酸酯乳液聚合技术结合制得的硅丙乳液具有超耐候性,优异的耐水、耐烟雾、耐温变、耐污染、抗颜料粉化及耐洗刷性能;有机硅含量达10%以上的改性硅丙乳液主要应用于对耐候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外墙涂料、工程机械漆以及作业环境恶劣的码头设备、海洋设施等的表面防蚀及装饰。以苯乙烯和丙烯酸酯聚合物为壳的有机硅丙烯酸酯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着色、抗碰撞等功能,可应用于电子产品涂层。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还可应用于防污涂料、夜光涂料、防护涂料等功能涂料。
1.2化学改性法
由于分子结构自身的特点,丙烯酸树脂与有机硅的相容性差,而物理的混合方法达不到预想的改性效果。但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有机硅分子链引入丙烯酸酯分子中,借助化学键使这两种极性相差较大的聚合物结合在一起,可改善两相间的相容性,抑制有机硅分子的表面迁移,使有机硅和丙烯酸酯在微观上达到均匀分散。目前化学改性的方法主要有缩聚法、自由基聚合法、硅氢加成法及互穿网络法。
刘晓国等将端烯基硅氧烷预聚体与丙烯酸(酯)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共聚,合成得到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通过引入极性基团,将该共聚物用有机胺中和成盐,使其水性化,制得水溶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用该树脂配制成水溶性硅丙树脂绝缘漆。这种漆耐油性、耐热性、体积电阻率和电气强度性能改善非常明显。曹优明等以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树脂为基料,以荧光颜料乳液直接分散于基料中制得的荧光涂料,具有荧光性强、保光、保色和耐候性好、涂层性能优良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建筑装饰、广告设计、道路标记等,为新型高性能的荧光涂料。
1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
目前有机硅对丙烯酸酯微乳液改性方法一般分为两种:物理改性法和化学改性法。物理改性分为两种:一是将有机硅氧烷单体作为偶联剂或改性主机直接加入丙烯酸酯微乳液中改性;二是将有机硅氧烷制备成有机硅微乳液,再将其与丙烯酸酯类乳液共混进行改性。

核—壳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制

核—壳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制

有机 硅 改性 纯 丙乳 液 ( 称 硅 丙乳 液 ) 一 种 综 简 是
在装 有 冷 凝 管 、 拌 器 、 度 计 和 气 体 导 人 管 的 搅 温 四 口烧 瓶 中 , 加入 p H值 缓 冲 剂 、 分 乳 化 剂 、 离 子 部 去 水 , 氮 气 , 拌 , 化剂 分散 均 匀后 , 入单 体 Ⅱ 通 搅 乳 加
法是根据核和壳的组成采用分段聚合方法来制备 , 将
核 作 为种 子 , 然后 将壳 层单 体 加 到种 子 聚合 物 上 聚合 而成 l 。这 种结 构 的 聚合 物具 有 比共 混 物 或 共 聚 物 】 J 更 优异 的 性 质 , 泛用 于 涂 料 、 合 剂 等 l 。表 面 广 粘 2 , 含羧 基 官 能基 的乳 液 不但 可 以 自增 稠 , 而且 反应 性 官 能 团更 有利 于 聚 合 物 的 改 性 l 。本 文 用 种 子乳 液 聚 4 j 合 的方法 合 成 了 内硬 外 软 的 核 一壳 结 构 有 机 硅 改性 丙烯 酸 酯乳 液 , 并讨 论 了官 能单 体 ( 甲基丙 烯 酸 、 甲基 丙烯 酸 羟 乙 酯 和 有 机 硅 氧 烷 ) 核 壳 单 体 结 构 、 化 、 乳
丙烯 酸 酯类 单 体 乳 液 聚合 一 般 属 自由基 聚 合 反 应, 常用 水 溶性 过硫 酸 盐 及 氧 化 一还 原 引 发 剂 , 用 其 量为 单 体量 的 02 一08 .% .% j 。实 验 中发 现 : 纯 使 单
碱 洗 处理 除 去阻 聚剂 ; 机 聚 硅 氧 烷 , 口; 化 剂 , 有 进 乳
残余 单 体 含量 和稳 定 性 。
2 实 验 部 分
2 1 原 材料 .
3 结 果 与 讨 论
3 1 引发 剂 的影 响 .

高性能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高性能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高性能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近年来,由于地球温室效应和能源危机的持续增长,节能减排技术和材料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机硅改性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低卤素发射和优异的耐温性能,在包装、建筑、涂料、胶粘剂、汽车行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关于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很少,但这种复合材料在用于高性能材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应用,本文以《高性能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为题,研究其结构和性能,并给出了适用的应用领域。

有机硅氧烷是一种含有硅氧键的有机复合物,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低毒性、低燃烧性和耐温性能。

通过与丙烯酸酯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有机硅氧烷改性的乳液,改性后的乳液具有更好的附着力、耐候性、耐热性和抗紫外线性能。

因此,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适用于高性能建筑涂料、防火涂料、油漆等材料。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结构是由有机硅氧烷经热处理后,与丙烯酸酯发生反应而形成的。

有机硅氧烷改性后的乳液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可以有效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同时,有机硅氧烷乳液的结构稳定性较好,可以有效防止乳液分解而引起的复合材料性能不稳定。

此外,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还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热性和抗紫外线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涂料、油漆、防火涂料、胶粘剂等产品。

有机硅氧烷乳液的优异性能使它成为强度高、硬度高、抗氧化、抗老化的理想材料。

此外,有机硅氧烷乳液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涂料、纤维或纤维增强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建筑工业、胶粘剂行业和其他高性能材料的生产和应用。

本文研究了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结构、性能特点及其适用的应用领域。

通过改性,可以有效提升乳液的抗氧化性、耐候性和耐热性能,并且可以有效降低其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因此,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高性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涂料、油漆、防火涂料、胶粘剂等产品中。

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与改性优化研究

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与改性优化研究

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与改性优化研究摘要:聚丙烯酸乳液聚合的整个流程主要为分散、乳胶粒生成、乳胶粒长大以及聚合等环节。

本文对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过程进行了分析,对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功能性单体改性于复合改性展开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功能性单体改性;复合改性1.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1.1 乳液聚合的过程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组成主要分为丙烯酸酯类单体、引发剂、乳化剂以及水(分散介质)。

乳化剂中含有亲油的非极性基团和亲水的极性基团,使得丙烯酸酯类单体在水中较均匀地分散,形成小胶束,从而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完成乳液聚合。

根据时间-转化率的关系,将乳液聚合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散阶段、乳胶粒生成阶段、乳胶粒长大阶段以及聚合反应完成阶段。

分散阶段也就是预备阶段。

在搅拌过程中,乳化剂使聚合单体分布在乳化剂分子稳定的单体液滴内、胶束内以及有着极少量的部分在水相中。

在聚合单体、乳化剂和水混合均匀时,便达到了单体在单体珠滴、胶束以及水相之间的动态平衡。

在分散阶段后期,加入引发剂并升高温度,引发剂在水相中生成自由基,自由基先和体系中少量氧或单体中的阻聚剂反应,这个过程称为诱导期。

诱导期结束后,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生成乳胶粒,该过程称为乳胶粒生成阶段,乳胶粒生成的机理包括低聚物成核机理和胶束成核机理。

在乳胶粒长大阶段中,自由基由水相进入乳胶粒,并引发聚合,乳胶粒便不断长大。

理论上,聚合体系中的数目以及乳胶粒内的单体浓度不变,单体珠滴中的单体输送到乳胶粒,直到单体珠滴消失,这时反应只能消耗乳胶粒内的单体,随着单体浓度降低,反应速率不断下降。

但是现实中,由于存在体积效应,在乳胶粒长大阶段后期出现加速现象。

1.2 新型乳液聚合工艺1.2.1 无皂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过程中完全不加或只加入微量乳化剂,其无残留乳化剂,产物的耐水性、电学性能、光泽度等较好。

无皂乳液聚合主要是将丙烯酸酯类单体自身的亲水性链段或基团发挥出乳化剂的作用,从而反应稳定进行。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在玻璃纤维套管上的应用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在玻璃纤维套管上的应用
剂、蒸馏水的1000mL磨口四口烧瓶中,在 一 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将pH 值调至弱碱 性,得到有机硅乳液。
将一定 量 的 有 机 硅 乳 液、 助 剂 放 入 反 应 瓶
中,再将丙烯酸酯类混合单体匀速滴入反应体系
中;然后升温至60~95࠷,恒温3~5h;降温, 调节pH 值至8.5~9。 1.3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测试
主要产品
硅树脂:用于玻纤套管、云母粘接(耐高温)、薄膜防粘等 消泡剂:用于印染、水性涂料、油墨、助剂等水相溶液,可耐高温 混炼胶:阻燃、导电、辊筒、高抗撕、高透明、挤出型等 硅丙乳液:化学合成,耐候性能佳,用于涂料等 有机硅建筑防水剂:用于水泥砂浆 其它有机硅材料及制品:硅油、偶联剂、硫化剂、铂催化剂、硅凝胶、 硅橡胶专用助剂。
4 曹同玉,刘庆普,胡金生.聚合物乳液合成原理、 性能及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4
!!!!!!!!!!!!!!!!!!!!!!!!!!!!!!!!!!!!!!!!!!!"
佛山市华联有机硅有限公司
!!!!!!!!!!!!!!!!!!!!!!!!!!!!!!!"
!!!!!!!!!!!!!!!!!!!!!!!!!!!!!!!"
产品·应用
,2005,19(3):24~26 SILICONE MATERIAL
=============================================================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在玻璃纤维套管上的应用
薛瑜军,许峰,肖燕平
(佛山市华联有机硅有限公司,广东南海 528226)
化温度(Tg):采用最低成膜温度测定仪测定。 1.4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应用性能的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有机硅 改性 丙烯酸酯乳液的类型和特点
用有 机硅改 性聚 丙烯酸 酯 ,有 共混 和共 聚 两种 改性 方 法 [ 。 共混 法即将有 机聚 硅氧 烷和聚丙烯酸酯两种乳液以一定 的配比混 合均匀。这种 方法工艺简单 ,在实际生产 中已得到 应用 ;但 在共混 改性中 ,两种聚 合物分子链之 间无化学键 结 合 ,由于两者化学性质 相差很大 ,两相 间相互作用力小 ,容 易产 生相分离 。又 由于聚硅氧烷具有很低 的表面能 ,易 于向 表面迁移 ,致使它在乳液膜表面 明显 富集 ,因而破坏了丙烯 酸酯聚合物相在膜表面 的连 续性 ,因此 ,共混改性得到 的乳 液稳定性较差 ,改性 乳液膜 的机械强度也低 。 共聚 改性则是将有机硅单体和丙烯 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 聚合 。在共聚 改性乳液膜 中 ,聚 硅氧 烷分子链的侧链上接枝 有丙烯酸酯聚合物 的分子链 ,形 成了互穿网络结构 ,在很大
能, 如很低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很高 的耐热性 、优良的耐候
性和憎水性等 。但这两种聚合物 各自存在一定的缺点 ,如聚 丙烯酸酯乳液 的耐低温 『 生、耐沾污性 、防水性不够理想 ;而 有机硅聚合物 的机械强度 、耐化 学药品性 能较差等等 。用有 机硅对聚丙烯酸酯乳液进行 改性 ,可制备兼具二 者优异性能
[ 收稿 日 ]20 0 —1 期 07 4 0

含有 引发剂 的水 溶液 中进行反应 。这种方法 中单体加入速率
3 5
维普资讯
辽 宁 建 材
20 0 7年第 4期
很慢 ,浓度低 ,降低了有机硅单体 间的缩合反应速率 ,同时 引发剂 已全部加入体系中 ,增加了硅氧烷与丙烯酸酯单体的
维普资讯
◎ 论

有机硅改性丙烯 酯乳液的研究 酸
刘成 波 。岳玉 雪
[ 摘
要 ]本文研究了有机硅改性 丙烯酸酯乳液 的特 『 : 生, 要研究了有机硅含量对丙烯 酸酯改性性能 的影响 。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 12 (0 7 4 0 3 — 2 0 9 0 4 2 0 )0 — 0 5 0
不同方法合成的乳液,即 种单 使两 体的含量相同, 所得到的
共聚乳液其 结构 和性能也是大不相 同的 [, ] 1n,可见不同方法 0 得到的共聚乳液的化学结构是不 同的。有 机硅 改性 丙烯 酸酯 乳液的制备通常有一次投料法 、预乳化滴加 法和种 子聚合法 3 种方法 。 311 一次投料法 .. 将有 机硅单体和丙烯酸酯单体以及乳化剂一次性全 部放 入 水中乳化 ,然后加入 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 。由于有机硅 单 体 中往往含有不饱和双键和可缩合 的烷氧基 ,在 酸 『 生的水溶 液 中会 很快 发生缩合反应产生交联 ,使硅氧烷和丙烯酸酯 的 自由基加成 反应 不能充分进行 ,实际形成 的是 两种均聚物 的 混合物 。由于聚 硅氧烷交联物和丙烯酸酯聚合物 的相容性较 差 ,导 致交 联物析出。因此 ,这种聚合方法得到的共聚乳液 的改性效果往往不理想 。 312 预乳化滴加法 .. 将 两种 单体 和乳化剂加入水中乳化 ,然后将乳液滴加到
[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 ;丙烯酸酯 ;乳液 [ 中图分类号 ]T 5 U6

1 前 言
在化学建材 、纺织 、皮革等 生产领域 中聚 丙烯 酸酯类乳 液有十分广泛 的应用 。聚丙烯酸 酯类乳液具有成膜性好 ,强 度高 和粘结 性好 的特 点 。有 机聚 硅氧烷 具有 许多 优异 的性
程度 上抑 制了聚硅氧烷链段 向膜表面 的迁移与 两相 间的相分
离 过程

同时这 种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有利 于聚硅氧烷 侧链
甲基在膜表面 的定 向排 列 ,从而提高了共聚乳液膜对水 的接 触角 ,改善 了膜的耐污 染性 [ 。有 研究表 明 ,共聚 改性膜 9 ] 虽然也存在一 定程 度的相分离 ,但两相界面模糊不清 ,且膜
聚合物分子链以化学键相连 ,同 时又存在一定程度 的互 穿网 络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聚硅氧烷起了补强作用 。因而在聚硅 氧烷含量较高的情况下 ,涂层的力学强度虽有下 降,但 降低
的幅度 较小 [ 。 8 1
先将丙烯酸酯类单体 、乳化剂 、引发 剂和 水加 入反 应器 中 ,通过 自由基聚合制得种子乳液 。然后再加入有 机硅 单体 进行共聚合 。这种方 法合成 的其聚乳液具有核虎 型 的结构 , 极性的聚丙烯酯 为核 ,包 裹在 非极性 的聚 硅氧烷壳 的内部 。 和聚硅氧烷 分别富集在粒子 的内层和外层 。但核壳 两桕 的交
共聚几率 ,提高了聚硅氧烷链与丙烯酸酯链的相容性 ,因此 形成 的乳液 很稳 定 ,室 温下放 置数 月无 明显 分层 及破乳 现 象 。电镜观察发现 ,其乳胶颗粒 为均 匀。
31 种子聚合法 .. 3
液涂层 的力学性能 还是要高 的多 。因为 在共混乳液涂 层中 , 聚硅氧烷与聚丙烯酸酯 明显分相 ,而在共聚乳液层 中,两种
和聚硅氧烷的化学结构及极性迥然不 同 ,如何 解决 两者的反 应性与相容 『是研究的热点 1l ・ 生 。 4
行了广泛深入的 研究并已经实用化 [・。由于聚丙烯酸酯 3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的合成 1 1 z
31 有机硅该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方法 .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有 多种不 同的合 成方法。采用
的上表面 、中间层 、下表面的微观形态无明显差异 , 这表 明
膜 中聚硅氧烷 向膜 表面迁 移的程度明显减弱 。因此 ,与共混 改性相 比 ,共聚 改性可明显提高膜均匀性 ,从而提高的防水 性 、耐候性抗污染性 ,而且 在聚 硅氧烷含量不太大 时对膜 的 力学 『 生能无明显 影响 。
的新型材料 。近年来这方面的工作受到人们 的普遍 重视 ,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