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卷(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保护环境(同步阅读)

7.两篇短文中,两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分别说道:“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 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 、美丽而脆弱的星球。”请你为保护地球提几条合理的建议,并设计一 两条关于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建议:(1)主动捡拾果皮纸屑,营造清洁的社区环境;(2)积极参加环保志 愿者活动;(3)阻止破坏树木花草的行为,进行环保宣传。 宣传语示例: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2.【训练要素】默读短文,结合关键句,说说短文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①蜜蜂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是巨大的。②蜜蜂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 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③蜜蜂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因子、 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充当着环境质量监测员的角色。④蜜蜂 传粉有利于提高植物杂交概率,为其杂交进化提供可能,进而保持生 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1.这篇短文的主要观点是( A )。 A.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的传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同时,对维持生 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B.蜜蜂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 C.蜜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 D.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活4年!”
1.【整体感知】理清“鲸落”形成的四个阶段及相应的生物群落,把 导图补充完整。(4分)
食腐动物
吃掉剩下的一些组织 碎片以及之前生物所 留下的残渣
贝类动物
慢慢变成礁岩 或沙粒
2.【解读信息】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列数字 、举例子 的说明
方法,其作用是 准确地说明了“鲸落”形成了新的生态系统,促进了,
5.
失去了动物,我们就失去了朋友;失去了清风流水,我们就失去了
生存的环境。请你向小伙伴们发出倡议,号召大家一起保护大自然,保护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古人的环保意识(节选)包光潜环境污染或许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环境保护则是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
传说从五帝时起,国家就设置了虞、衡机构。
虞、衡就是专门负责环保工作的。
据史料记载,舜任命了九官二十二人,其中之一便是虞官伯益。
伯益负责管理草木,治理山泽。
到了大禹时代,伯益又协助大禹治水、开垦种植等。
南方的水稻就是从那时开始大面积种植的。
衡是虞的下设单位,它的工作比较具体,有林衡、川衡等。
林衡负责巡视山林,植树造林,调拨护林人员和相关物资等;川衡主要整治江河湖泊,保持水系畅通,既要抗旱,又要排涝。
林衡和川衡在虞的领导和协助下,还要进行一些合作,譬如养山涵水、山洪导流等。
中国古代环保法令多以诏令、礼、律、禁令等形式下达。
其中诏令毫无疑问是国家法律,不得违抗;礼多是民间的约束或者叫规约;律和禁令可能是地方政府颁布的,也可能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ɡǔ),以成鱼鳖之长。
”据说此禁令产生于大禹时代,最迟也在先秦。
这和今天实施的季节性封山育林、江河禁捕如出一辙。
《礼记》里的规定就更加具体,什么时候可以伐木,什么时候可以捕鱼……桩桩件件说得清清楚楚。
不仅定性,而且量化;不仅制约黎民百姓,皇家也不例外,违者必究。
这些规定并非哪一朝代所特有,而是各朝各代都以国家的法律形式诏令天下,如秦代的《秦律·田律》、宋代的《宋大诏令集》等。
中国古人环保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古人崇尚自然、自给自足、不轻易杀生的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国家颁发律令,主导环保,促进了民间的环保习惯的形成。
1.【词语辨析】下面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管理草木B.治理山泽C.整理江河D.颁发律令2.【整体感知】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介绍中国古代的环保机构。
B.介绍中国古代的环保法律。
C.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理念。
D.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意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训练(含答案)(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阅读训练第六单元一、基础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使低洼地区面临着被夷为平地的隐患;卫星拍下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会使全球皮肤癌患者与旧俱增;就中国来说,黄河的大支流“渭河”,它的水已经被污染成了“劣5类”水,水质的污染导致沿岸百姓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滥砍滥伐带来的沙尘暴,使得呼吸道疾病患者骤增。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亚咸海还是世界第4大湖泊,拥有奇特的风光,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咸海的含盐量又很大,再加上工业污染,使咸海很多地方干涸,现在已经分裂成了许多个小湖。
有毒的颗粒随风传播,搅得周围居民不得安宁。
圣诞节时很多人都送贺卡,可四千张贺卡就是1棵树,北京每年生产四千万张贺卡,需要10年以上的大树一万棵,想一想,我们每年都砍掉多少棵。
我们在为自然的力量而感叹,而我们也在一点一点地毁坏我们的家园。
残忍的乱捕滥杀、乱砍滥伐,导致动物灭绝、植被破坏,试想:如果这世上只剩下人类,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是我们想起环保的时候了!也许挺多人都觉得“我一个人也没什么用啊。
”如果我们宣传环保知识给更多的人,那么,这股力量一点也不小了。
作为一个热爱自然的“地球人”,我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环保的内容:①用肥皂洗手时,请把水龙头关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夷为平地:。
②与日俱增:。
(2)给短文起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请补充短文最后的环保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一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理解训练练习试题 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理解训练1. 课内阅读。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衷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遨游:________________。
璀璨: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标出选段中的两个比喻句。
(3)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_______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①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②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选段第①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地球________的特点。
(3)选段第③自然段中“本来”能否删去?为什么?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只有一个地球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基础百花园(35分)一、在句子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5分)1.河水运载(zǎizài)我们的木舟……木舟上满载(zǎizài)着我们的希望。
2.九曲(qūqǔ)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bǒbò)自天涯。
3.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xiǔsù)。
二、正确书写词语。
(6分)他看到家乡的环境因滥用(lànyòng)化学品、无节制(kāizhì)等而遭到毁坏(huǐhuài),心里很难过。
于是他抗拒(kàngkǎi)出资(chūzī),在家乡成立了专门的环保组织,为家乡的环保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gòngxiàn)。
三、选字组词。
(6分)绕饶浇]缠(rào)水富(jiāo)睹渚赌]赌(dǔ)钱烟(dù)目慨概溉]括(kuò)灌(gǔàn)感(kǎi)莹荧萤]光晶(jīng)荧(yíng)火虫四、仿写词语。
(3分)1.三番五次:三次五次三次五次2.闪闪发光:金光闪闪白雪皑皑大火熊熊3.如臂如股:如手如臂如影随形五、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把字母填到括号里。
(4分)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B)2.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A)3.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C)4.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D)六、按要求写句子。
(8分)1.荞麦地里的两只蝈蝈儿欢快地叫。
(缩句)→ 荞麦地里两只蝈蝈欢快叫。
2.木舟穿行。
(扩句,至少扩两处)→ 木舟在清澈的河水上穿行,船尾泛起了微微的涟漪。
船上的人们欣赏着两岸美丽的风景。
3.李玲不断地努力研究。
李玲的成绩提高很快。
人教版(部编)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考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人教版(部编)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 60分钟)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8分)颠簸.(b ǒ b ō) 织.女(z ī zh ī) 黄莺.(y īn ɡ y īn) 房檐.(y án zh ān) 晶莹.(y ín y ín ɡ) 滥.用(ji ān l àn) 资.源(z ī zh ī) 回荡.(d àn ɡ t àn ɡ) 二、读拼音,写汉字。
(6分) y á k ān ɡ ɡu ǒ天慨 包l án ǎi ɡòn ɡ摇和献三、填空。
(7分)1.“慨”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指的是__________这个词语。
2.“璀璨”的意思是( )A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B .形容衣服等非常好看。
用这个词语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
(5分) A .作比较 B .打比方C .分类别D .举例子E .列数字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 )2.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 )( )3.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 )4.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8分)1.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加标点符号)2.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黑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一、积累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yáo lán héǎi zīyuán()()()huǐhuài làn yònɡkānɡkǎi()()()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1)他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恶.(wùè)习深恶.(wùè)痛绝。
(2)他和朋友在野外露宿.(sùxiùxiǔ)了一宿.(sùxiùxiǔ),晚上他们仰望着星空,讲述着二十八星宿.(sùxiùxiǔ)的故事。
(3)河水运载.(zǎi zài)我们的木舟,木舟上满载.(zǎi zài)着我们的希望。
3.选字组词。
[绕饶浇] 缠()()水富()[睹渚赌] ()钱烟()目()[莹荧萤] ()光晶()()火虫4.仿写词语。
(1)三番五次:三五三五(2)闪闪发光:白雪大火(3)如臂如股:如如如如5.根据要求完成句子。
(1)如果..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就.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仿写)如果,就。
(2)地球的资源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仿写)不是,而是。
(3)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改为反问句)6.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浪淘沙》全诗用豪迈的语气表达浪漫的理想,朴实无华而意境优美。
( ) (2)《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珍爱地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 ) (3)《青山不老》是指只要山上种满了树,这座山就不会老。
( )7.名句积累。
(1)九曲黄河万里沙,。
(2),水村山郭酒旗风。
(3),两山排闼送青来。
(4)五行:(5)五彩:二、阅读理解8.课内阅读。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谁让太阳变懒了?章云华①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变得越来越“朦胧”。
②人造卫星传回地球的资料表明,大气污染已经使“革命圣地”——延安从卫星的“太空之眼”中消失了。
③科学家们的另一个警告更令人心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日照时间每天因此已平均减少了一个小时,太阳越来越“不喜欢”地球,与地球“约会”的时间越来越短!④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内部不断进行着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的热核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发出的可见光线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还使地球每年获得了60亿亿千瓦小时的太阳能。
⑤现在,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每年可以“生产”2亿亿吨碳水化合物,虽然日照的减少不至于使人类灭绝,但恶性循环却让人类呼吸到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甚至已有科学家提出今后人们将戴上面罩出门。
⑥日照时间减少,后患无穷,不仅人类习以为常的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的感觉不复存在,利用太阳能建造的太阳能温室、太阳灶、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空间发电站……也会因此而缩短有效工作时间,从而加剧地球的能源危机。
由于地球上的天气情况主要取决于太阳的辐射,日照时间的减少,将使到达地球磁场的太阳能辐射和带电粒子流产生变化,从而引起气压和气温的变化。
⑦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能增进人类的新陈代谢,有扩张皮肤、肌肉,杀死皮肤表面细菌,增强皮肤防范能力的功能。
日照时间的减少,势必缩短人类皮肤的有效日晒时间,造成人类皮肤的免疫力下降、佝偻病和骨软化症的诱因增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⑧由此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和大气层不再受到污染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我们的未来,请爱护我们的环境!(摘自《青少年科技博览》)1.【信息提取】“太阳变懒”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品析】第③段“与地球‘约会’的时间越来越短”一句中的“约会”是指______ 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卷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相应的练习。
光明的心曲①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②无意中见到的新鲜的景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
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
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③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④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荫深处。
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晚风中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的头顶上飞舞。
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⑤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翳——啊,竟是一个盲姑娘!⑥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是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的?⑦“……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⑧歌声依然在飘荡。
盲姑娘,(táo zuì)在她的歌声里。
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在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远方,那开满五彩缤纷的花儿的远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
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⑨唱吧,盲姑娘,你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⑩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
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
然而,从这位母亲紧抿的嘴唇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睛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
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⑪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那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
我的眼里,只有叮咚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⑫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mímàn),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1.根据短文中所给的拼音,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运用了( )A.顺叙B.插叙C.倒叙D.补叙3.从第②自然段中找出与“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相照应的一句话,用“____”画出来。
4.对歌声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盲姑娘的音乐天赋。
B.作为线索,使全文更加紧凑。
C.烘托人物性格,表现盲姑娘对光明的向往。
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
5.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句写了“我”听盲姑娘唱歌时的感想。
B.“我”相信盲姑娘从这歌声中获得了鼓舞自己的信心。
C.这歌声能把当时悄然飘落的夜色驱走。
D.句中的“黑暗”指盲姑娘因残疾而遇到的人生困难。
6.母亲给女儿拉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话填空)7.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亲热爱女儿。
B.人类热爱音乐。
C.人类不能没有理解、同情。
D.人类向往光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题。
地球信箱①一天,我发现,地球是一个大信箱,盛满了无数爱的信件。
②捡起的落叶是一封信:那里有它刚一泛绿,就开始书写给大地母亲的思念。
叶儿越写越多,叶片越写越大,直到把碧绿写成了黄色,才把满载的情思,托付秋风邮发。
③抬头看云儿也是一封信:太阳把给大地的信写在天上,片片云彩就是五色的信笺(jiān)。
白云写的是圣洁□红云写的是吉祥□金云写的是丰收□色彩越写越多,云朵越写越重,支撑不住的盛情,就从那里滴滴答答地飘落。
落在水面,江海读得荡波;落到大地,泥土读出清香;落进麦田,强壮了庄稼的脊(jǐ)梁。
④即使是满身银装的冬天,仍是一封信:看它把雪白的信纸一页页地铺满了天地,满腹的话儿不知从哪儿下笔。
只好把这篇无字的纯白,寄给了春天。
⑤就连乌黑的煤,竟然也是一封信,是一封从遥远的过去发给今天的信:它把亿万年的精华,深深地埋藏,直到今天才在燃烧中迸发出炽热。
听!它在向我们传唱,亿万亿万年前,太阳教给它的歌。
⑥这些美丽的信件,哪一封不感人至深?哪一封不给人启迪?读着,读着,我仿佛走进了这多情的信箱。
于是拿起了笔,加入了这写信的行列。
我要写给那些被我们遗忘的伙伴。
一封写给荒山,一封写给污河,一封写给沙漠,一封写给灰蒙蒙的云天。
为改变它们的面貌,让我发出一篇绿色的宣言,再告诉它们,我在期待着,期待着它们的更动听的诗篇。
1.作者提到了哪些被我们遗忘的伙伴?为什么说它们是被我们遗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美丽的信件,哪一封不感人至深?哪一封不给人启迪?(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第③自然段的□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相应的练习。
钱塘湖①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②西,水面初平云脚低③。
几处早莺④争暖树,谁家新燕⑤啄春泥。
乱花渐欲⑥迷人眼,浅草才能⑦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⑧,绿杨阴⑨里白沙堤。
【注释】①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②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③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脚”这里指低垂的云。
④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⑤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⑥欲:将要,就要。
⑦才能:刚够上。
⑧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⑨阴:同“荫”,指树荫。
1.《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的感情。
第______句和第____句是颌联,颈联运用了______ 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景色,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这几个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3.本诗以“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字为着眼点,抒发了作者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诗中直接抒发表达这一感情的词语是“_________”。
4.下列关于本首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5. 下列关于本首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6.关于本诗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六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卷参考答案:一、1.陶醉弥漫2.C 3.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
4.A5.C6.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
7.D二、1.荒山、污河、沙漠、灰蒙蒙的云天。
因为它们被人类破坏后改变了原来的容颜,不再美丽,不再吸引人,不再被人讴歌,所以说是被我们遗忘的伙伴。
三、1.诗人行踪早春喜悦三四对偶 2.初早新渐浅 3.行春爱(最爱) 4.D 5.C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