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研究论文2018-11-22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归纳演绎法,在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指出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必须与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相适应,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是:以体育知识技能为先导,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以身心协调发展为中心,以终身体为育为方向,并提出了落实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终身体育一、研究目的。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理论界对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研究较少,近些年来,由于国外有关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的新理论、新观点不断引入,加深了我们对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认识,高校体育界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认识,出现了观点纷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

为此,本文试图对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作为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专学、学者进行研究,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向纵深发展起点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归纳演绎法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内涵。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起方向指导作用的,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基本观点与认识,它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反遇了一定时期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学培养人才的需求。

虽然高校体育理论界开展过多次有关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问题的讨论,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有的学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应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主,因此提出“体质教育”的指导思想;(2)有的体育理论工作者认为,“三基”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提出“技能教育”的指导思想;(3)有的学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指针,以全面完成体育教学各项目标为主导,因而提出“全面教育”的指导思想;(4)还有的学者认为,当前国内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所以提出“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5)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许多高校都办高水平运动队,于是有的学者强调高校要为发展学生竞技能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多作贡献,因而又提出了“竞技体育”的指导思想。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摘要:体育教学是高等院校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重要途径,在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今天,加强体育教学的改革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和稳步顺利进入社会有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如何培养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人才培养身心素质的整体提升是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前提,能否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足够的优势综合素质成为了判定的尺度之一。

为迎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在教育培养工作中已经将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纳入到教育发展战略当中。

作为代表高校身体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开始受到更多关注,但当前众多高校的体育教学发展面临有多种问题,应当结合现状,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教学改革。

1 当前体育教学发展形势存在问题高校的体育教育事业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转变,在体育教学重视程度及理论实践上都有了巨大的提升,特别是体育教学思想上的贯彻对高校的体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也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有了充分的认识,在促进体育教学工作改革上不断做出努力,将终身体育的理念开始贯穿到体育理论教学中,依靠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热情。

但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体育教学的形式仍然不够灵活,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大多延续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兴趣带动性不强,而且体育考评过于形式化,在体育教学任务导向上有些偏差。

学生的体育思想转变不够彻底,对体育教学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

2 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魄,促进身体健康,同时能够适应社会的各方面发展。

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体育项目上要求也越来越高,众多的体育场地及健身房等设施的建立体现的是当前社会对提高身体素质体育项目多元化的需求。

高校的体育教学事业改革方向需要迎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的前提下加大对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体育课程的培养。

最新-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研究3篇 精品

最新-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研究3篇 精品

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研究3篇第一篇一、研究结果与分析一云南大学体育课程的理念树立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改变现有的体育课程观念,将身体教育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

真正着眼于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适应社会能力。

二云南大学体育课程的主要模式1课程模式逐级分流,生本体育逐级分流,生本体育的含义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条件,允许学生进行纵向选择多个层次的课程或横向选择多个方向的课程,打破年级界限,最终使学生养成健康体育习惯,拥有自我参与健身锻炼的知识和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模式特征自主、开放、活泼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专业特点等自愿选择体育课程,学校给予学生一定的选课自由度,提供充分的健身锻炼的空间;以过程性评价反馈学生阶段锻炼的效果,使学生保持自信和激情,在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中,形成稳定的体育生活方式,构建自己的体育文化体系,真正理解体育与健康内涵,从而走向生本体育的境界。

三云南大学体育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第一,具有终身体育的思想,掌握基本的人体生理知识和健康维护知识;熟练至少一种传统养生文化,具有基本的体育文化素质和一定的体育欣赏能力。

第二,熟练掌握至少2种体育健身项目的技能,养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能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健身计划;能运用运动来调节心绪,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阶段目标整个体育课程的学习分为4个阶段、7个学期,学习目标按照一定的层次性和领域性逐级递增,全面铺开。

整个目标体系涉及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领域。

四云南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主要内容1云南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云南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理论知识部分和实践技能部分,两部分内容相互渗透,形成完整的体育课程印象。

2课程内容设置第一,基础教育阶段第一学期本学期课程分为两部分,即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其中理论部分包括健身锻炼的科学方法、终身体育与健康、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等专题,主要对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进行入学前的体育思想教育。

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发展[论文]

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发展[论文]

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发展的探讨摘要:高校体育在人才培养中就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强健学生体魄的光荣任务。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现今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探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着重研究和探讨了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改革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未来设想,以促进普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01-01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的创新中逐步完善,取得了很多可喜的进步,比如终身体育思想进入课堂,全民健身计划给学校体育带来的良好影响。

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则是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方法改革其中心环节应当是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体育成绩评定的改革。

二、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比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针对性不强,原有的部分传统内容从小学到大学,从男生到女生都相差无几。

教学方法单一、体育教学的成绩评定不太科学,过分重视竞技运动,轻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提高终身体育能力等方面,均缺乏很好的措施与办法,高校体育在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方面还流于形式与口号。

现有的师资队伍未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滞后,课程发展能力欠缺和课程意识淡薄。

另外,有效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比例小。

不能很好地转变学生思想,形成正确的体育观,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尤其缺乏健康教育,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没有养成等。

体育理论教学滞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明显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模式,体育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理论知识传授所占的比例,单纯强调提高学生体质,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的观念无法在学生心目中深入,体育意识淡薄,缺乏自我锻炼意识,导致观念滞后。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伴随高等教育的长期高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和具体改革措施作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完善措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要求以人为本,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的表现除了人才的理论知识外,还包括其身体素质及体育精神等。

可见高校体育教学在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的快乐体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理念。

它主张将快乐的情感体验融入体育教学的各种项目中,促使学生将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

为学生创造融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教学环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成为服务型的教育。

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启发和引导为主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充分调动他们主动性的基础上实现体育教学既定目标。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被忽视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的影响仍然存在,这种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主张学生的学习、课程的安排等一切都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必须适应教师的步伐和节奏。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育对象的素质,也就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想方设法地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完善。

教师的权威应当让位于学生的学习。

而当前的事实恰恰相反,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佳。

2.个体的差异性在教学环节中没有出来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普遍将所有学生视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将所有学生当做一个学生,只备一次课、只制订一次教学计划,所有内容只讲一遍。

但事实上,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理解能力方面都存在差别,而且就算他们在能力方面没有任何差别,也不一定都能够当时就明白和理解知识内容。

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就应当因材施教,采取差别化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将所有学生当成一个整体。

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以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为出发点,从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发展现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为以后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对策一、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1.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设计,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活动模型。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三基”型,这种教学模式以固定的教学班为教学单位,注重传授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能够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果在体育教学中仅用某一种教学模式难免有局限性,要想利用有限的体育资源产生最大的使用效果,实现全体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仅仅依靠某一种体育教学模式来实现它的全部功能是不切合实际的。

因此,优选几种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重新进行组合应用将是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

2.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预期要达到的目标是否科学、具体、明确,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活动的成效。

通过调查,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取向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掌握运动技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没有教学目标。

3.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中的课程内容包括体育知识与技术、运动参与和体育活动经验三大类,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才能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内,更有效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目前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课程内容过于庞杂,呈现“多而杂”的特点。

现行的体育教学理论课课时安排极少,形同虚设;实践课“全面而不发展”,过频的项目转换导致学生疲于应付,极不符合运动技术形成的规律,以致于部分学生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变得消极被动,无法熟练掌握运动技术及锻炼方法。

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发展前景与趋势

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发展前景与趋势
教 探 ou・As 学・ 索I xE T u J l A No
论我 国高校体育课程发展前景与趋势
Dic sin o v lp n r p ci e a d Tr n fColg y ia s u so n De eo i g Pe s e tv n e d o l e Ph sc l e
p y ia d c t n c riu u i hn d p t o w r o u g sin h o g ay ig te c re tst ain h sc le u ai u r l m n C i a a u r a d s me s g e t st r u h a l zn h u r n i t . o c n f o n u o
2 2 课 程 内容 设 置 尚不 太合 理 .
当人类社会 阔步迈人 2 l世纪时 , 我国高校体育课 程的改 革与发展 面临着全新的社会形势 。北京奥运会 的成功举办 , 使 得我国体育事业空前发展 , 素质教育 的全 面实施 , 以及 社会转
尽管高校的体 育教学 改革 已取得 了一定 进展 , 从 总体 但 上看 , 这些改革还只是局部的和有 限的 。多数 院校仍是满足于 年级 的基本课 、 二年级 的选 项课 , 在原有 教材 的基础 上增加 几个选项 内容的现状 , 选修 课 和保健课 还只存 在 于教 学大 纲

型给人们生 活带来 的巨大变化 , 使得我们必须重新 审视高校体
育课程发展 的未来走向。课程价值取向 、 课程 目标、 课程内容 、 课程实施 以及课程评价等构成 了体育课程的核心 问题 , 正确认
识这些问题 的发展趋势 , 将有助于把握好我 国高校体育课程改
革 发 展 的 向 。
中。原有 的格局并没有打破 , 以强身育人为 中心 的课程体系尚

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的探究

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的探究

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的探究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体育教学的发展不断加强,高校体育越来越得到重视。

党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而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提条件。

对此,我国各高校应注重从体育教学改革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教学,从而提高其身心素质,为顺利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发展趋势,并根据现状提出了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发展趋势改革建议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1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无论是从重视程度还是理论实践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注重在工作上进行创新,逐步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贯穿到理论教学中,并通过采用不同形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与热情,使得高校体育教育出现生机与活力。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仍然存有很多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比如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内容不够丰富、方法相对死板单一,针对性不强,体育考评机制不够科学合理,缺乏正确的体育观念,未能根据学生生理与心理特征进行区别对待等一系列问题普遍存在。

2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探究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脑力劳动者越来越多,工作时间逐步缩短,人们闲暇时间逐渐增多,体育健身、娱乐场所不断发展与健全,各种体育俱乐部与健身房的建立等都对体育教学客观上提出了要求。

对此,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方向需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基础前提下,加强其对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培养,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传统体育价值观同“适应社会的必要知识技能”新的体育教育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逐步形成一种符合时代需求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体育理念。

目前我国高校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强化体育教学改革,注重建立体育俱乐部,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对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学发展
吴显亮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学号:201200292051)
摘要:高校体育在人才培养中就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强健学生体魄的光荣任务。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现今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探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着重研究和探讨了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改革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未来设想,以促进普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人才培养
前言
近年来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的创新中逐步完善,取得了很多可喜的进步,比如终身体育思想进入课堂,全民健身计划给学校体育带来的良好影响。

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则是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方法改革其中心环节应当是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体育成绩评定的改革。

1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比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针对性不强,原有的部分传统内容从小学到大学,从男生到女生都相差无几。

教学方法单一、体育教学的成绩评定不太科学,过分重视竞技运动,轻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提高终身体育能力等方面,均缺乏很好的措施与办法,高校体育在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方面还流于形式与口号。

现有的师资队伍未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滞后,课程发展能力欠缺和课程意识淡薄。

另外,有效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比例小。

不能很好地转变学生思想,形成正确的体育观,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尤其缺乏健康教育,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没有养成等。

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缺乏兴趣是目前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又一难题,笔者调查发现,在现有的教学改革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一种主流思想,但是就目前来看,取得的效果甚微,从中就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做出的努力还很多,在经过选项课教学改革之后,我们把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了分类,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发现学生很难在项目中表现出应该有的运动欲望,期问题主要在于很多学生坦言,目前的学习压力和今后面临的就业,深造压力使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心思去参加体育锻炼,那么面对学生的学习负担过大与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学校和体育教师该如何倡导和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从实践教学中,我们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并进行积极的探索于实践,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学生的体育自主性学习兴趣在逐步的得到改善和提高。

体育理在传统教学中,学校把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用学生的成绩考核和达标测试来进行指引和约束,其出发点很好,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中,还有有很多学生并不注重这两项考核,甚至有一些学生简单的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好坏与学校及社会并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自己的事情,甚至一些家长也认为学生的这种身体素质问题并不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更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负担,所以在家长、社会和学生三者之间,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在测试中的散漫就足以说明他们对于考核的态度。

在国家教育部把学生的达标测试与学生的学位认定相挂钩之后,才有一些学校和学生开始注重这个问题,并逐步步入正轨。

对于学生而言,这势必会慢慢的引起学生对于考核的重视,并逐步形成风气。

论教学滞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明显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模式,体育
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理论知识传授所占的比例,单纯强调提高学生体质,而忽视了对学生综
合素质的培养,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的观念无法在学生心目中深入,体育意识淡薄,缺乏自我锻炼意识,导致观念滞后。

体育理论知识对体育技能起着辅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
提高,缺乏理论知识势必会影响学生技能的掌握。

2 国外研究现状
2.1美国体育课程的现状
张建华等指出:美国体育课程改革的一般特点有强调体育的学科性;重视健康体能的教育;强调发展运动特有价值的运动课程;重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强调操作评价和真实评价;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强调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运动的教学;舞蹈、韵律体操和娱乐活动等受到重视。

张建华等指出:以美为代表的具有高度灵活性的体育教学目标开始寻求不同程度的全国统一性。

体育教学已经普遍采用了过程性评价,不仅有教师评价,还包括自我评价、学生互评。

2.2日本体育课程的现状
陆淳指出:日本注重体育的娱乐价值,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感。

李建军说:日本在提出课程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学制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并且体育目标和保健目标是分开的。

日本最新的保健体育课程目标比较好地协调了各项目标的关系,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全面性。

王健认为:日本是将认知目标放在前,其后才是发展身体。

目标则更多地涉及到卫生健康知识,包括个人的饮食、疾病、损伤以及安全和保护环境、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3澳大利亚体育课程的现状
王健说:教育思想上,澳大利亚的课程目标更加倡导素质教育思想。

价值观上,澳大利亚的社会哲学信念是强调“个体是最基本的因素”。

在目标侧重点上,是追求人的自身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目标范围上,比中国更广。

澳大利亚课程方案没有具体的时数和内容的限制,教师、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比中国要强。

学习内容涉及面相对广泛,身体锻炼的内容并非特别突出,更多地从个人、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来构建内容体系。

以“学习结果的陈述”来体现对学生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评价,要求评价应考虑达到标准的轻松、自主的程度、重复动作的能力等因素,而不是完全机械地反映学生的成绩,更有利于学生的发挥。

3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发展设想
3.1明确学校任务
进一步明确现阶段高等学校体育所应担负的任务,树立新型的体育观。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学校体育是培养2l世纪人才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育人的总目标服务;二是从未来着眼,终身体育观念取代一些教育的观念,把教育的目的放在培养智能即运用知识的
能力上。

用掌握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自身的锻炼;三是高等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要面向社会,着眼未来,与社会实际现状相结合,注意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的培养,发挥学生思考、判断、自己负责的主
体能力,激发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体现自己的才能,从中获得效益,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

3.2加强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
各高校应加强体育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除对不同等级的体育课程分别给予起动经费和奖励的同时,重点要加强对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投入,以尽快地改善我国普通高校现代化体育教学设施落后的状况,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现代体育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体育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增强凝聚力,发扬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增强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

把物质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奖励及时,形式多
样化;培养激励机制:给教师业务提高的机会,如攻读硕士学位、参加裁判等级考试、选派进修等,满足其对专业文化学习的需求;第三,加强体育硬件建设,增强对体育教师的吸引力;第四,创造良
好的培训条件,提供多种形式、多层次、多专题的培训活动,重视学科梯队的建设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第五,每学年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教学、科研、业务进修、思想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充分调
动老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全面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4.结论
高校体育除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体育认识的提高,培养健康
意识,并掌握相关的体育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努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使学
生在校期间就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为生命的延续打下良好基础。

高校体育课
程建设是培养未来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工作,其中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考核评价等直接影响着培养人
才的规格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应主动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和需要。

参考文献
[1] 周斌星.谈高校体育课成绩评定[m].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6):106-108.
[2] 卢虹等.关于高等学校教学模式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技,2002,(2):106-109.
[3] 张孝荣.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j].辽宁财经学院学报,2001,(3):41-45.
[4] 张细谦.中日美体育学习评价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1,(6):8O-83.
[5]张建华,杨铁黎.21世纪国际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J].体育文史,2001,(6):46-48.
[6] 陆淳.中、日、德三国学校体育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1,(5):5- l17.
[7]李建军,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日本目标的比较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42-46.
[8] 王健.中、澳初中体育课程方案比较[J].体育与科学,1999,(4):42-45.
[9]王子朴,骆泉全.中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特点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O0l,(6):l3-15.[1O]陈建东.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措施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l,(5):174-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