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西安建筑实习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10页)
西安考察实习报告总结(3)

西安考察实习报告总结(3)西安考察实习报告总结清光绪年末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避难到西安,曾在广济街口闻香停车,品尝了德懋恭生产的水晶饼大加赞赏,逐将其钦点为“贡品”,这之后德懋恭更是锦上添花,名价倍增。
130年来,德懋恭人依据“德、懋、恭”三个字的语意去做人、经商,使德懋恭的名气越来越大,德懋恭水晶饼信誉越来越高。
德懋恭水晶饼是古城西安名特风味食品,因其馅晶莹透亮,犹如水晶而得名。
是秦式糕点的代表。
水晶饼源于宋代下刲县,曾与燕窝、银耳、金华火腿齐名。
水晶饼以西安德懋恭生产的最为正宗有名。
其成品小巧玲珑,皮酥馅足,滋润适口,层次分明,油多吃而不腻,糖重入口渗甜,且以其浓郁的玫瑰和橘饼清香使人见即想食。
水晶饼面色金黄,四周雪白,素有“金底银帮鼓鼓腔,红色印章盖中央”的赞誉,被称为“秦点之首”。
板栗为壳斗科栗书属植物,是全世界十多种食用栗中主要栽培品种之一,是我国栽培利用最早的经济树种。
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栗实,这说明远在6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食用板栗。
南京博物院1951年在湖熟文化遗址中发现3600年前用作冶炼铜和烧陶器的栗,《诗经》、《论语》等古书中多次提到板栗,其中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更清楚地说明了板栗在古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农村,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皮影戏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元代时,皮影剧院戏曾传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
稍后,又传至东南亚。
清代乾隆年间,皮影戏传入法国巴黎、马赛和英国伦敦,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 "中国影灯"。
皮影的原料多是牛羊皮,豫南喜欢用牛皮,豫西常用驴皮,其制作和表演皮影戏的过程是:首先,将皮子泡制、刮薄、磨平,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斜刀、圆刀、平刀、三角刀等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
陕建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陕建实训旨在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参与,加深对建筑行业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增强对工程管理、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本次实训,我希望能够:1. 理解并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和规范。
2. 提高现场施工管理能力,包括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的控制。
3. 学习并运用建筑测量、材料使用、施工工艺等专业知识。
4. 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二、实训环境本次实训在陕西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实训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项目:1. 项目名称:某住宅小区施工项目2. 项目地点:陕西省西安市3.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4. 项目工期:预计2023年底完工在实训期间,我跟随项目团队,深入施工现场,亲身经历了从基础施工到主体结构施工再到装饰装修的全过程。
三、实训原理1. 施工工艺原理: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建筑施工的基本原理,包括地基处理、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等各个阶段的施工工艺。
2. 工程管理原理: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习了工程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控制等基本管理原理,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的管理方法。
3. 测量原理:我学习了建筑测量原理,包括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施工放样等基本知识。
四、实训过程1. 地基处理:在实训过程中,我参与了地基处理工作,学习了地基处理的方法和施工工艺。
2. 主体结构施工:我参与了主体结构施工,包括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
3. 装饰装修:在装饰装修阶段,我学习了室内外装饰装修的施工工艺,包括墙面、地面、天花板的施工。
4. 工程管理:在实训过程中,我参与了工程项目的日常管理,包括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的控制。
五、实训结果1. 技能提升: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施工工艺和工程管理知识。
2. 团队协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锻炼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建筑学暑期西安实地调研报告

西安市实地调研报告从书本上可以学到我们的专业知识,但通过实地调研,走进建筑,我们才能更好的将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
建筑设计,是从功能.结构与艺术方面进行空间围合与分割,将空间从我们生活中提取出来,而又通过赋予其有用的功能,融入我们的生活。
实地调研对于我们建筑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个梦想成为建筑师而熟悉建筑、了解建筑、了解社会的绝好机会,是我们将知识化为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为此,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涉及到广场、体育场、园林、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和办公建筑等多种类优秀设计实体,通过对各类建筑的参观考察,从而提升了我们对建筑的认识和理论的提升。
第一天,第一站:钟楼广场时间:2011年07月11日钟楼是西安的地标性建筑,与相距500米左右的鼓楼遥相呼应,两个建筑之间通过一个长400米,宽300米左右的矩形广场相联系。
与传统的广场不同,讲求古今交错与自然结合的钟鼓楼广场,打破了一般广场以草地树木等自然环境为主体的格局,在两个富有历史气息的古建筑中间通过空间的沉降,以及地下建筑屋顶的现代集合体突起,将自然.城市与人,古代建筑与现代风格等不同时空元素相融合。
从对单体建筑艺术表现力的重视,多时空元素结合,外部形象和装饰细节等;扩大到整个群体建筑而言,建筑外部空间艺术,街道,园林和城市景观艺术的全面营造。
古中有今,今中看古,古今相对比而使游客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从建筑领域升华至整个人生。
而对于一个建筑师而言,在对建筑的环境创作中,不仅要使人们欣赏到建筑的单体之美,还要让人们充分享受到建筑的群体之美,街道、广场之美以及人工与自然之美、城市之美等等;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人通过自己设计的建筑,使生活更美好。
第二天,第二站:省图,省体时间:2011年07月12日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人聚集、让人停留,人们在此阅读,在此交流,在此冥想。
人与人,人与书籍发生联系,建筑为其提供了场所。
而与这种行为模式相对应的建筑模式就是图书馆。
西安考察实习报告

西安实习考察报告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西安考察实习报告考察目的地:华山秦始皇陵以及兵马俑大唐芙蓉园秦陵地宫华清池大雁塔西安世园会华山篇:首先说下华山,对于华山的地质特征,在老师和导游以及自己在网上了解已经差不多了,由于我对景观的学习不是非常深入,只能多听老师和导游的介绍。
也说些自己看到的东西吧,去西安之后,总感觉陕西的景点对如何多从游客身上多赚点钱很有研究,在华山脚下,按照给旅客一个方便舒适快捷游览华山的规划,我认为售票点应该放在北峰脚下的中巴站。
但旅游单位却在山外修建一个巨大的游客接待中心,浪费土地不说,还硬性规定要乘坐游客接待中心的中巴才能上山,中巴也需要额外付费,完全没法理解这样做除了赚钱还能有什么利于旅客的目的,我毕竟对景观规划不是了解很深,只能从自己身为旅游者的方向考虑问题。
其实这个我个人感觉可以参考下庐山,对于上山的直接一次性收费,即使是自驾也能上山,对于现代人旅游的想法,个人觉得这个比较靠谱,但是华山也不可能如此做,毕竟地理环境不太一样,但是参考下这个方向,也是可以的,由于我华山五个峰只登顶北峰,所以也没了解到很多,所以华山就说到这里吧。
秦始皇陵以及兵马俑和秦陵地宫篇:然后再说下秦始皇陵以及兵马俑和秦陵地宫,秦始皇陵我们去的时候大门还在建设过程,所以也不多说什么,兵马俑的规划总体上,我感觉还算不错,然而,当真正站在兵马俑博物馆的一号坑前时,成百上千的“泥人”所构筑起的气势丝毫不逊于千军万马。
我想,很少有人能不心潮澎湃。
周围有不少外国游客,大多数人对中华文化少有涉猎,但他们同样在那里啧啧称奇。
他们所感到的,不是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不是秦朝工匠的精湛技艺,而是那股不可抗拒的气势。
人们说音乐是无国界的,它的旋律能感动世上几乎所有的人,兵马俑有何尝不是如此?西安游记在兵马俑博物馆内参观了一圈,已觉双脚无力,心想秦始皇也够猛的,光陪葬的军队就怎么多。
然而,当看到几十平方米的秦陵复原模型角上一小块标着“兵马俑遗迹”的模型时,我真有些惊呆了。
西安建筑实习报告

西安建筑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西安建筑实习活动。
实习时间为2023年7月10日至7月20日,实习地点为西安市。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了解西安建筑的历史、特点和现状,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创新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西安市区内的一些著名建筑和遗址,包括大雁塔、小雁塔、城墙、钟楼、鼓楼、大清真寺等。
我们还参观了一些博物馆和展览馆,如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了解了西安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建筑特点。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西安建筑的独特魅力。
西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西安的建筑中,既有古代的建筑遗址,如城墙、大雁塔等,也有现代的建筑作品,如西安市政府大楼、大雁塔南广场等。
这些建筑作品都体现了西安地区的特色和时代精神。
在实习期间,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我们参观了一个建筑工地,了解了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我们还参观了一个建筑材料工厂,了解了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这些实践活动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西安建筑的历史、特点和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建筑遗产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在西安的建筑中,既有古代的建筑遗址,如城墙、大雁塔等,也有现代的建筑作品,如西安市政府大楼、大雁塔南广场等。
这些建筑作品都体现了西安地区的特色和时代精神。
同时,我也认识到,建筑不仅仅是建筑物本身,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每一种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都有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因此,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学习和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作品,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建筑考察实习报告总结

建筑考察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建筑考察实习项目。
这次实习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建筑项目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建筑行业的理解。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首先,我在实习期间参与了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作。
通过对项目的实地考察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地形、环境和功能需求来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并考虑到建筑的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在设计过程中,我还学习了如何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和渲染,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表达能力。
其次,我在实习期间也有机会参与了项目的施工管理和现场监督工作。
通过与施工队伍的互动,我更加了解了建筑施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我学会了如何读懂施工图纸,掌握了施工现场的安全规范和质量要求。
在施工现场,我还学会了如何与不同工种的人员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顺利进行。
此外,我还通过实习项目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同时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互动,我更加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建筑考察实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和成长。
通过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技能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建筑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观古建筑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主题:参观古建筑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3年7月10日至7月20日实习地点:西安古建筑群一、实习目的与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日益受到重视。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参观西安古建筑群,了解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建筑特点及保护现状,提高我们对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认识和技能。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西安的多个古建筑群,包括兵马俑、大雁塔、华清宫等。
通过对这些古建筑的实地参观和学习,我们对古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兵马俑: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代表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侧。
兵马俑以其数量多、规模大、工艺精湛、造型逼真、寓意深刻而闻名于世。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兵马俑的制作过程、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深感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2. 大雁塔: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南郊的大雁塔景区,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象征之一。
大雁塔建于唐代,高64米,外观庄严典雅,内部有大量的佛像和壁画。
我们通过参观大雁塔,了解了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华清宫:华清宫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华清池景区,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华清宫建于唐代,以温泉、宫殿和园林著称。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华清宫的历史变迁、建筑特点和园林布局,感受到了古代皇家园林的魅力。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参观西安古建筑群,我们不仅学到了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建筑特点及保护现状,还提高了我们对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认识和技能。
首先,我们深刻认识到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传承。
通过参观古建筑,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其次,我们了解到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古建筑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城市化进程中的拆除、自然灾害的破坏、环境污染等。
我们需要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古建筑,同时传承古建筑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2019年建筑参观考察实习报告

建筑参观考察实习报告通过参观典型建筑,建筑工地,使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对本专业的概貌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增强我们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以下是带来建筑参观考察实习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实习目的及任务目的是通过参观典型建筑,建筑工地,使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对本专业的概貌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我们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实习的任务如下: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增加对建筑的认识程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通过参观和老师的讲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的优缺点,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平,为以后自己的设计提供参考。
3.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
4.通过在实际施工现场的参观实习,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实习内容(一)建筑外观11月30日下午,同学们来到碧湖云溪住宅小区,参观该小区。
一路上李老师就所看到的建筑给我们进行讲解,并给我们分析某一构造设置的作用,设置原因,设计的优缺点。
同时结合具体的问题,告诉我们现行国家规范是怎样规定的。
工大学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及时发现问题并请老师解答,并及时作记录。
通过大家有针对性的问答,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可以在建筑物顶上安装成排的短型避雷针,使其具有传统避雷针的效果同时又不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虽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节约能源,但是规范禁止用户自行安装,以免影响建筑的整体外观,但可以在建筑物设计时将其统一规划、安装。
我们还从老师那里了解到,该小区的设计理念是“爸爸是湖,妈妈是溪,我是快乐的小鱼儿”。
事实上,这一设计理念也在设计中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小区中的湖、小溪与周围的精致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
(二)建筑施工12月7日下午,同学们又到合肥体育运动学校全民健身训练馆施工现场进行参观。
在施工现场的外面,我们惊喜的发现,这个建筑的设计单位就是我们学校的建筑设计研究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西安建筑实习考察报告
青岛理工大学
实习名称:___建筑认识实习___ 专业:___ ________
年级班别:___ ____
学号:
学生姓名:__ 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
201X年 9月 21日建筑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接触和调查当地城市的规划内容,针对中国地域特色浓厚的历史城镇、现
代都市、各类建成的优秀建筑进行考察和调研,学习古代现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充实和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体验城市,感知建筑,加深
对大都市、小城镇、古建和现代建筑的感性认识,并对后期的专业学习奠定良
好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在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对山西陕西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考察前
我们对将要考察的城市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整理,我们按照制定的计划按部就班
的对城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主要的城市及地点有太原晋祠,长风商务区,山
西平遥,陕西西安等,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有代表性的地方。
三、实习时间:201X年7月18号——201X年7月25号
四、实习地点:太原晋祠、长风商务区,西安
五、正文
(一)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
处的悬瓮山麓,晋水的发源处。
晋祠
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
子叔虞而建。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
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
其子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
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立
设,以祭祀叔虞。
郦道元《水经注》
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即今晋祠。
晋祠历代均有修建和扩
建。
南北朝天保年间(550-559年)扩
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
唐
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游晋
祠撰《晋祠之铭并序》碑文,又一次
扩建。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依山枕
水建正殿,是供奉唐叔虞,至北宋天
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
汾东王,其母邑姜亦供奉於正殿之
中。
熙宁年间(1068——1077年)封
邑姜为“顕灵昭济圣母”,遂有圣母
殿之称,后来唐叔虞祠堂迁於北侧,
形成今日格局
晋祠内建筑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结构壮丽而整肃,为全祠之核心,北部建筑以崇楼高阁取胜,南部建筑阁楼林立,小桥流水,亭榭环绕,一片江南园林风光。
大门是一座三开间的上覆歇山顶的建筑,正面三个券门,大门有须弥座,从外
观来看极似一座无梁殿的式样。
圣母殿是祠内最大的建筑,始建
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至九年(公元
979——984年),重檐歇山顶,面阔
五间,进深八橼,外加一周深两橼的
副阶。
殿宇翼角升起明显,殿顶举折
平缓。
屋架举高为前后檐中距的
1/3.64前檐木柱上雕刻盘龙八条,为
宋代原物,是我国现存木构建筑中有
此制者最早的实物例证。
殿内的43
尊彩像,亦为宋代所塑,圣母像端坐
于正中神座内,侍女。
宦官、女官分
列2侧。
殿之前有鱼沼飞梁,实际是一座方形十字桥,构造特殊。
除此之外,祠内历代
名人题刻、楹联、诗词及苍松古柏等其他古迹数不胜数。
晋祠有三绝:一是周柏唐槐。
周柏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至今都还茂盛葱郁。
二是圣母殿内宋代的彩塑。
三绝中最后一绝
是难老泉。
晋祠通过层层递进,主次、大小、远近、虚实、动静、明暗的对比突出了主体
空间,给人以变化丰富的感受,增强了其意境的表现力。
晋祠建造者在组织空
间序列时,综合运用了各种手法,着意处理各个空间的连接和过渡,从内部、
外部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整体,天空、山峦、流水、林木、瓦屋、殿宇交
叠显示,时隐时现。
远观晋祠,西边山峦绵延,东边汾水长流,殿宇楼台优美
的曲线隐约在山麓林梢。
圣母殿前廊柱雕木质盘龙8条,倒映水中,随波浮动。
殿内无柱,殿身当心间装板门,两梢间安直棂窗。
四周柱子皆微向内倾形成
“侧角”,角柱增高造成“生起”。
下檐斗拱五铺作,单拱出两跳,柱头出平昂,补间单抄单下昂。
上檐斗拱六铺作,单拱出三跳,柱头双抄单下昂,补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