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六校2014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1
天津市蓟县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物理、化学、生物三学科分别为120分、100分、80分,各学科试卷均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化学学科1至6页。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答各部分第I卷时,在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厉,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Zn:65 Na:23 Fe:56第Ⅰ卷(共36分)一、选择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答案的标号涂在卡上。
)1、常用到一些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医疗上可用硫酸钡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水 B.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的CO2增多C.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D.加碘食盐中添加碘酸钾而不用碘化钾,是因为碘酸钾能溶于水而碘化钾不溶于水2、下列有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所有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一定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B. 反应A(g)+3B(g)2C(g)达平衡后,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常数K不变C. 在KI溶液中加入氯化银固体,一段时间后沉淀变成黄色,说明同温度下K SP (AgI)< KSP(AgCI)D. 常温下硝酸铵溶于水是一个能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说明该过程的△S>03、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编号实验操作A 钠与水反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C 为确证NaHCO3固体中是否含Na2CO3取少量待检固体溶于水中,滴加少量BaC1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4、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常温常压下,1 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②由Cu、Zn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若Cu极生成0.2gH2,则电路通过电子0.2N A③在标准状况下,11.2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75N A④常温常压下,16 g O3所含的原子数为N A⑤1 mol 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 N A⑥1 mol 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 N A⑦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分子数为N AA.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⑤ C.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⑤5、下列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2Fe(SO4)2②(NH4)2CO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 >③>①③(NH4)2SO4,c(NH+4B.常温时,将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合后,当pH=7时,则c(NH+)>c(Cl—)4)+c(H+)+c(H2CO3)C.0.1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O-3D.0.1 mol·L—1的NH4Cl溶液与0.05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碱性:)>c(Na+)>c(OH—)>c(H+)c(Cl—)>c(NH+46、将镁片、铝片平行插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该装置在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镁比铝活泼,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B. 铝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C. 该装置的内、外电路中,均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D. 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第Ⅱ卷(共64分)二、简答题7、(14分)有A、B、C、D、E、F、G七种元素,试按下述所给的条件推断:①A、B、C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已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A的原子半径在所属周期中最大且原子半径A>B>C;②D、E是非金属元素,它们跟氢化合可生成气态氢化物HD和HE,在室温时,D的单质是液体,E的单质是固体;③F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气体,性质很稳定,是除氢外最轻的气体;④G是除氢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天津市六校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天津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答题时,将第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图其他答案标号。
2.本试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I127 Fe 56 Pb 207 Cr 52 Cu 64 Al 271 . 图表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某同学表中归纳的内容与图K3-2对应正确的是( )图K3-22. YBa 2Cu 8Ox(Y 为元素钇)是磁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关于8939Y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50C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9D .8939Y 和9039Y 是两种不同的核素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12753I 和12953I 2互为同位素 B.NH 5的电子式为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14692U4.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 .稳定性:NH 3<PH 3<SiH 4B .酸性:HClO 4>H 2SO 4>H 3PO 4C .碱性:KOH >NaOH >Mg(OH)2D .还原性:F -<Cl -<Br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饱和FeCl3溶液边振荡制备Fe(OH)3胶体D.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6. 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 ②2A2+ +B2→2A3++2B-③2B-+Z2→B2+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
天津市六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天津市六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逮(dài)捕发酵(jiào)档(dǎng)案片言只(zhī)语B.榫(sǔn)头舌苔(tāi)攒(cuán)射宁缺毋滥(wù)C.咯(kǎ)血剽(piáo)窃供(gōng)销浑身解(xiâ)数D.忸怩(ní)打烊(yàng)贮(zhù)存北门锁钥(yuâ)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发轫幅员纷至踏来树倒猢狲散B.座落付梓殒身不恤苛政猛于虎C.赝品诙谐铩羽而归汲汲于富贵D.熨帖影牒直截了当图穷匕首现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已经布置了的工作,应该认真检查。
③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的行为如不停止,将毁掉自己的生存空间。
A.窜改敦促玩火自焚 B.篡改督促作茧自缚C.窜改督促作茧自缚 D.篡改敦促玩火自焚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新闻周刊》第二十六期披露的招生内幕令人触目惊心,定向招生以往无序混乱的局面非但没有改观,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中介人或组织明目张胆地贩卖指标。
B.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无可非议,关键是当网络搜索上升为“人肉搜索”时,这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地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精神上的伤害,这与传统暴力事件性质接近,也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
C.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时间8日凌晨4时,日本东京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奥委会全会上,一举击败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
2014届天津市第三次六校 化学联考

2014届高考模拟练习理科综合 化学试卷化学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K :39 Ce :140 1.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脂肪、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B .将“地沟油”变废为宝,可制成生物柴油和肥皂C .污水处理的常用化学方法有:混凝法、中和法、沉淀法D .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MnO 4-、Al 3+、C 2H 5OH 、SO 2-4B .水电离出的c (H +)=1×10-14 mol·L -1的溶液中:Na +、NH 4+、Cl -、SiO 32-C .c (NaHCO 3)=0.1 mol·L -1 的溶液中:K +、C 6H 5O -、SO 42-、CO 32-D .c (H +)/C(OH -)=1012的溶液中:NH +4、Al 3+、NO -3、ClO-3.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选项a 中的物质b 中的物质c 中d 中的物质 A 浓硫酸 Na 2SO 3 SO 2 NaOH 溶液 B 浓氨水 CaO NH 3 H 2O C 稀硝酸 Cu NO 2 H 2O D浓盐酸MnO 2Cl 2NaOH 溶液4.下列相应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向100 mL 浓度为2 mol·L -1 的FeI 2溶液中通入5.6 L (标准状况下)的Cl 2: 4Fe 2++6I -+5Cl 2=4Fe 3++3I 2+10Cl -B .Na 2S 2O 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S 2O 32-+2H +=SO 2 ↑+S↓+H 2OC .将SO 2通入酸性KMnO 4溶液中:5SO 2+2MnO 4-+2H 2O=5SO 42-+2Mn 2++4H +D .用惰性电极电解硝酸银溶液:4Ag + + 2H 2O 4Ag+O 2↑+4H +5.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 .常温下的两种溶液:① 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② 0.3 mol·L -1 CH 3COOH 与0.1 mol·L -1NaOH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 (H +):①<②B .已知NaHSO 3溶液的pH ﹤7,则该溶液中:c (Na +)﹥c (HSO 3-)﹥c (SO 32-)﹥c (H 2SO 3)C .相同条件下,pH=9的 ① CH 3COONa 溶液;② NH 3·H 2O 溶液;③ NaOH 溶液中, 由水电离出的c (OH -):①﹥②﹥③D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 3COONa 与CH 3COOH 的混合溶液中:c (Na +)=c (CH 3COO -)+c (CH 3COOH) 6.表格中的各种情况,可用如下图像表示的是反应纵坐标 甲 乙A 等质量的K 、Na 分别与足量水反应 H 2的质量 K Na B等量的NH 3在同一容器中反应: 2NH 3(g)N 2(g)+3H 2(g) ΔH >0NH 3的转化率400℃ 500℃ C恒温、恒压下,等物质的量的H 2、I 2(g): H 2(g)+I 2(g)2HI(g)HI 的浓度活性一般的催化剂 活性高的催化剂 D 同温下,2 molSO 2与l molO 2反应: 2SO 2(g)+O 2(g)2SO 3(g)SO 2的物质的量1×105Pa1×106Pa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天津市六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天津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答题时,将第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图其他答案标号。
2.本试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I 127 Fe 56 Pb 207 Cr 52 Cu 64 Al 27 1 . 图表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某同学表中归纳的内容与图K3-2对应正确的是( )图K3-22. YBa 2Cu 8Ox(Y 为元素钇)是磁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关于8939Y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B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50C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9D .8939Y 和9039Y 是两种不同的核素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12753I 和12953I 2互为同位素 B.NH 5的电子式为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14692U4.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 .稳定性:NH 3<PH 3<SiH 4B .酸性:HClO 4>H 2SO 4>H 3PO 4C .碱性:KOH >NaOH >Mg(OH)2D .还原性:F -<Cl -<Br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饱和FeCl3溶液边振荡制备Fe(OH)3胶体D.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6. 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 ②2A2+ +B2→2A3++2B-③2B-+Z2→B2+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
2013-2014学年天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

2013-2014学年天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2014春•诸暨市校级期中)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1H与D互称同位素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2.(2分)(2013•福建)室温下,对于0.10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与AlCl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4+)•c(OH﹣)变大C.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D.其溶液的pH=133.(2分)(2014春•青羊区校级期中)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U4.(2分)(2013•重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B.25℃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V醋酸<V NaOHC.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D.AgCl沉淀易转化为AgI沉淀且K(AgX)=c(Ag+)•c(X﹣),故K(AgI)<K(AgCl)5.(2分)(2013•山东)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A.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B.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C.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D.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6.(2分)(2013•天津)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A.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7.(2分)(2015秋•宜城市校级期中)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X+B.X+、Y3+C.W﹣、Z2﹣ D.X+、Z2﹣8.(2分)(2013•江苏)短周期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 的原子半径比Y 的小,X 与W 同主族,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B.元素Z、W 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C.元素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 的强D.只含X、Y、Z 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9.(2分)(2013秋•和平区校级月考)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其对应目的是()编号实验操作目的A 向2mL 1mol•L﹣1 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mol•L﹣1MgCl2溶液,再加入3滴1mol•L﹣1 FeCl3溶液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沉淀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验证淀粉已水解C 将1mL KSCN溶液与1mL同浓度FeCl3溶液充分混合;再继续加入KSCN溶液证明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SCN═Fe(SCN)3D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得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检验产物是乙烯气体A.A B.B C.C D.D10.(2分)(2013•上海)H2S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H++HS﹣和HS﹣⇌H++S2﹣.若向H2S溶液中()A.加水,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B.通入过量SO2气体,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值增大C.滴加新制氯水,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值减小D.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忽略体积变化),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11.(2分)(2013•上海)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D.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12.(2分)(2013•安徽)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Ca+2Cl﹣﹣2e﹣=CaCl2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C.每转移0.1 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 g PbD.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13.(2分)(2016•新干县模拟)如图所示的电解池I和II中,a、b、c和d均为Pt电极.电解过程中,电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d>b.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选项X YA MgSO4CuSO4B AgNO3Pb(NO3)2C FeSO4Al2(SO4)3D CuSO4AgNO3A.A B.B C.C D.D14.(2分)(2015•市中区校级模拟)银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15.(2分)(2013•安徽)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MgSO4(s)+CO(g)⇌MgO(s)+CO2(g)+SO2(g)△H>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选项x yA 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B 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C 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D 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CO的转化率A.A B.B C.C D.D16.(2分)(2015秋•祁县校级期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B.电解法精炼铜时,以粗铜作阴极,纯铜作阳极C.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的值减小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32﹣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17.(2分)(2013秋•和平区校级月考)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B+C(g)△H=+Q kJ/mol(Q>0)达到平衡.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C的浓度比原平衡的浓度大.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产物B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B.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A)消耗﹕n(C)消耗=1﹕1C.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不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mol B和1mol C,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kJ18.(2分)(2014•商南县校级一模)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弱酸HCOOH HCN H2CO3电离平衡常数(25℃)K i=1.77×10﹣4K i=4.9×10﹣10K i1=4.3×10﹣7K i2=5.6×10﹣11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2CN﹣+H2O+CO2→2HCN+CO32﹣B.2HCOOH+CO32﹣→2HCOO﹣+H2O+CO2↑C.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D.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大于后者19.(2分)(2014春•越城区校级期末)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其过程如下:mCeO2(m﹣x)CeO2•xCe+xO2(m﹣x)CeO2•xCe+xH2O+xCO2mCeO2+xH2+x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图中△H1=△H2+△H3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O+4OH﹣﹣2e﹣=CO32﹣+2H2O 20.(2分)(2014•湖南一模)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min 2 4 7 9n(Y)/mol 0.12 0.11 0.10 0.10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2.0×10﹣5mol/(L•min)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0分)(2013•海南)X、Y和Z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为密度最小的气体,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周期数的三倍,Z与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X、Y和Z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2)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有______、______.(3)X和Y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此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与高锰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此化合物还可将碱性工业废水中的CN﹣氧化为碳酸盐和氨,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22.(15分)(2013秋•和平区校级月考)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相关信息X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3Y 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 Z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W 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8,中子数为14(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Z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2)氢元素、X、Y的原子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写出其中一种能形成同种分子间氢键的物质名称______.(3)W的单质与氢氟酸反应生成两种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W的最高价含氧酸钠盐显______性(填“酸”、“碱”或“中”),其用途是______.(4)常温下,不能与z单质发生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a.CuSO4溶液b.Fe2O3c.浓硫酸d.NaOH e.Na2CO3固体在25°、101kPa下,已知13.5g的Z固体单质在Y2气体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放热419kJ,Z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3.(11分)(2013秋•宁波期末)2013年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2CO2(g)+N2(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2)随温度(T)、催化剂的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此判断: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②该反应的△H______0(选填“>”、“<”).③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图中画出c(CO2)在T2、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①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kJ•mol﹣12NO2(g)⇌N2O4(g)△H=﹣56.9kJ•mol﹣1写出CH4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g)、CO2(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②将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可达到低碳排放的目的.下图是通过光电转化原理以廉价原料制备新产品的示意图.写出上述光电转化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催化剂a、b之间连接导线上电子流动方向是______(填a→b或b→a).24.(9分)(2013秋•和平区校级月考)利用化石燃料开采、加工过程产生的H2S废气制取氢气,既廉价又环保.利用H2S废气制取氢气来的方法有多种(1)高温热分解法已知:H2S(g)⇌H2(g)+S2(g)在恒温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H2S分解实验.以H2S起始浓度均为0.2mol•L﹣1测定H2S的转化率,结果见图1.图中a为H2S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关系曲线,b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且未达到化学平衡时H2S的转化率.据图计算985℃时H2S按上述反应分解的平衡常数K=______;说明温度的升高,曲线b向曲线a逼近的原因:______.(2)电化学法该法制氢过程的示意图如图2.反应池中反应物的流向采用气、液逆流方式,其目的是______;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后的溶液进入电解池,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25.(15分)(2013秋•和平区校级月考)物质A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只含有C、H、O 三种元素,且它们的质量比为12:3:8.物质D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请根据如图(所有无机产物已略去)中各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已知,两分子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反应(其中R、R′为H或烃基):RCHO+R′CH2CHO+H2O(1)写出物质A的结构简式:______;C的名称:______;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有机反应类型:A﹣→B______;E﹣→F______(3)写出H与G反应生成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写出D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5)若F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则1molF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6)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与E具有相同官能团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有______种(包括本身和顺反异构),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五个吸收峰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2013-2014学年天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2014春•诸暨市校级期中)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1H与D互称同位素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D.1H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析】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B.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C.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D即是2H,据此分析.【解答】解:A.氘(D)原子内有1个质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核外有1个电子,故A正确;B.1H与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二者互称同位素,故B正确;C.H2O与D2O均为水,属于化合物,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D.D即是2H,所以1H与D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D错误;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及同位素,把握相关的概念及核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2.(2分)(2013•福建)室温下,对于0.10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与AlCl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4+)•c(OH﹣)变大C.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D.其溶液的pH=13【分析】A.弱电解质要写化学式,且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B.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但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减小;C.硝酸铵是强酸弱碱盐,其溶液呈酸性;D.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氨水中部分电离.【解答】解:A.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化学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A错误;B.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但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减小,所以c(NH4+)•c (OH﹣)减小,故B错误;C.含有弱根离子的盐,谁强谁显性,硝酸铵是强酸弱碱盐,所以其溶液呈酸性,故C正确;D.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氨水中部分电离,所以0.10mol•L﹣1氨水的pH小于13,故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盐类的水解等知识点,根据盐类水解特点、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中等.3.(2分)(2014春•青羊区校级期中)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U【分析】A.甲烷的球棍模型用小球和短棍表示,图示为甲烷的比例模型;B.氢氧根离子为阴离子,根据阴离子的电子式的表示方法进行判断;C.氯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总数都是17,最外层为7个电子;D.元素符号的左上角表示的是质量数,该铀(U)原子的中子数为238.【解答】解:A.为甲烷的比例模型,甲烷的球棍模型为:,故A错误;B.氢氧根离子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氧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为:,故B正确;C.氯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17,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的质量数为238,该原子可以表示为:92238U,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子式、比例模型与球棍模型、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正确的表示方法,明确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的表示方法及区别.4.(2分)(2013•重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B.25℃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V醋酸<V NaOHC.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D.AgCl沉淀易转化为AgI沉淀且K(AgX)=c(Ag+)•c(X﹣),故K(AgI)<K(AgCl)【分析】A.KClO3和三氧化硫的水溶液都能导电,KClO3是电解质,但三氧化硫是非电解质;B.CH3COOH不完全电离,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CH3COO ﹣),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时显碱性,则中性时应使醋酸过量;C.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反应中碳酸氢钠提供氢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生成Al(OH)3;D.AgCl沉淀易转化为AgI沉淀,说明溶解度S(AgCl)>S(AgI),所以K(AgCl)>K (AgI);【解答】解:A.电解质是熔融态或水溶液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氯酸钾溶于水自身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SO3溶于水后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其溶液导电,电离出阴阳离子的物质是硫酸而不是三氧化硫,所以SO3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CH3COO﹣),若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时显碱性,则25℃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显中性时应使醋酸过量,即V醋酸>V NaOH,故B错误;C.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由于酸性:HCO3﹣>Al(OH)3,根据强酸制备弱酸,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反应中碳酸氢钠提供氢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生成生成Al(OH)3,AlO2﹣+HCO3﹣+H2O=Al(OH)3↓+CO32﹣有沉淀生成,无气体生成,故C错误;D.向AgCl沉淀中滴入稀KI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AgCl转变为黄色沉淀AgI,说明AgCl 沉淀易转化为AgI沉淀,沉淀易转化为更难溶沉淀,越难溶物质其饱和溶液中电离出相应离子浓度越小,故K(AgI)<K(AgCl),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酸碱中和、氢氧化铝、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等知识,掌握它们的相关本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5.(2分)(2013•山东)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A.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B.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C.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D.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分析】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生成离子化合物,这指的是铵盐,W是N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氧元素、Y为硫元素、Z为氯元素,据此解答.【解答】解: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生成离子化合物,这指的是铵盐,W是N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氧元素、Y 为硫元素、Z为氯元素,A.非金属O>S,Cl>S,则其氢化物中H2S最不稳定,故A正确;B.只有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才一定比Y的含氧酸酸性强,故B错误;C.非金属O>S,则阴离子还原性S2﹣>O2﹣,故C错误;D.Cl2与水的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也表现了还原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关系、元素周期律等,难度不大,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整体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W的推断是突破口.6.(2分)(2013•天津)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A.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分析】A.湿润的pH值试纸可以稀释碱液;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结合c=判断;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气体占据液体应占有的体积;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导致热量损失过大.【解答】解:A.湿润的pH值试纸可以稀释碱液,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根据减小,测定的溶液碱性减弱,测定值偏小,故A正确;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结合c=可知,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故B错误;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气体占据液体应占有的体积,会导致所测溶液体积偏小,故C正确;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导致热量损失过大,所测温度值偏小,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误差分析等,难度中等,理解实验进行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注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7.(2分)(2015秋•宜城市校级期中)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X+B.X+、Y3+C.W﹣、Z2﹣ D.X+、Z2﹣【分析】根据答案选项可知W、X、Y、Z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W﹣、X+、Y3+、Z2﹣,又知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可推出W为F,X为Na,Y为Al,Z为S.【解答】解:根据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及各选项可以推出,W 为F﹣、X为Na+、Y为Al3+、Z为S2﹣,Al3+和S2﹣均能发生水解,水解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F﹣能在水溶液中水解,破坏水的电离平衡,而Na+不水解,故正确的是C,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命题结构简单,切入点新颖,考查了离子化合价与其离子电荷的关系,难度中等.8.(2分)(2013•江苏)短周期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 的原子半径比Y 的小,X 与W 同主族,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B.元素Z、W 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C.元素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 的强D.只含X、Y、Z 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分析】短周期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 为氧元素,X 的原子半径比Y 的小,则X不可能与Y处于同一周期,Y的原子序数小于氧元素,故Y处于第二周期,X处于第一周期,则X为氢元素,X与W同主族,故W为Na元素,四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则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3﹣1﹣1﹣6=5,故Y为氮元素,据此解答.【解答】解:短周期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为氧元素,X 的原子半径比Y 的小,则X不可能与Y处于同一周期,Y的原子序数小于氧元素,故Y处于第二周期,X处于第一周期,则X为氢元素,X与W同主族,故W为Na元素,四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则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3﹣1﹣1﹣6=5,故Y为氮元素,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N>O,即r(W)>r(Y)>r(Z),故A错误;B、O2﹣、Na+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都是10个电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故B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O>N,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氢化物稳定性H2O>NH3,故C错误;D、由H、N、O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若硝酸为共价化合物,硝酸铵为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结构性质关系等,难度中等,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利用同周期原子半径大小关系确定X为氢元素.9.(2分)(2013秋•和平区校级月考)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其对应目的是()编号实验操作目的A 向2mL 1mol•L﹣1 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mol•L﹣1MgCl2溶液,再加入3滴1mol•L﹣1 FeCl3溶液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沉淀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验证淀粉已水解C 将1mL KSCN溶液与1mL同浓度FeCl3溶液充分混合;再继续加入KSCN溶液证明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SCN═Fe(SCN)3D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得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检验产物是乙烯气体A.A B.B C.C D.D【分析】A.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铁反应都生成沉淀;B.应在碱性条件下反应;C.KSCN溶液不足,不能证明存在平衡;D.制得的气体中含有S02,可使溴水褪色.【解答】解:A.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铁反应都生成沉淀,所以不能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沉淀,故A错误;B.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应先调节溶液至碱性,故B正确;C.KSCN溶液不足,不能证明存在平衡,应使二者恰好反应后再检验,故C错误;D.浓硫酸和乙醇作用生成具有还原性的S02,可使溴水褪色,不能证明是否含有乙烯,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于基本实验的操作的考查,涉及物质的检验和平衡移动的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相关基础知识.10.(2分)(2013•上海)H2S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H++HS﹣和HS﹣⇌H++S2﹣.若向H2S溶液中()A.加水,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B.通入过量SO2气体,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值增大C.滴加新制氯水,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值减小D.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忽略体积变化),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分析】A.加水稀释促进弱电解质电离;B.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和水,亚硫酸酸性大于氢硫酸;C.氯气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和盐酸,盐酸酸性大于氢硫酸;D.硫化氢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和硫化铜,硫酸酸性大于氢硫酸.【解答】解:A.加水稀释促进硫化氢电离,但氢离子浓度减小,故A错误;B.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方程式为SO2+2H2S=3S↓+2H2O,通入过量二氧化硫平衡向左移动,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H2O+SO2=H2SO3,亚硫酸酸性大于氢硫酸,所以溶液的pH 减小,故B错误;C.氯气和硫化氢反应方程式为Cl2+H2S=S↓+2HCl,通入氯气平衡向左移动,盐酸的酸性大于氢硫酸,所以溶液的pH减小,故C正确;D.加入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CuSO4+H2S=H2SO4+CuS↓,硫酸的酸性大于氢硫酸,所以氢离子浓度增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离子间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加水稀释时,虽然促进氢硫酸电离,但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增大,为易错点.11.(2分)(2013•上海)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D.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分析】铁粉、氯化钠溶液、炭粉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放电过程是放热反应,结合得失电子相等进行有关计算.【解答】解:A.铁粉、氯化钠溶液、炭粉构成原电池,原电池放电过程是放热反应,故A 错误;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负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为:Fe﹣2e﹣→Fe2+,故B错误;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正极,故C错误;D.由电子守恒知,消耗氧化剂氧气的体积(标况下)v(O2)==336mL,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正负极的判断、正负极上得失电子、物质间的反应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中等.。
2014高考天津 化学及答案 高清版

2014年高考化学部分(天津卷)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化学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O 16 Si 28 S 32 Co 59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铁表面镀锌可增强其抗腐蚀性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D.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2.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制氧气时,用Na2O2或H2O2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B.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C.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D.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3.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B.NH4F水溶液中含有HF,因此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C .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D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H 2的速率4.对右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 .不是同分异构体B .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C .均能与溴水反应D .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 5.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 =1的NaHSO 4溶液:c(H +)=c(SO 24-) + c(OH -)B .含有AgCl 和AgI 固体的悬浊液:c(Ag +) > c(Cl -)=c(I -) C .CO 2的水溶液:c(H +) > c(HCO 3-)=2c(CO 23-)D .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 2O 4和Na 2C 2O 4的溶液:3c(Na +)=2[c(HC 2O 4-) + c(C 2O 24-) + c(H 2C 2O 4)]6.己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 x C + Li 1-x CoO 2 C + LiCoO 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 + SLi 2S 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j +向负极迁移B .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 .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D .右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014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

机密★启用前2014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 学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 卷1至5页,第II 卷6至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试卷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S 32 Cu 641.下列做法不能有效改善大气质量的是A .大量生产、使用能过滤PM 2.5的口罩B .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进行脱硫处理C .开发利用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清洁能源D .研究廉价、高效的催化剂,以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2.下列元素中,属于短周期VIIA 族的是A .FB .BrC .ID .Be3.铀的一种核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U ,这里的“235”表示的是A .质子数B .中子数C .电子数D .质量数4.当光束分别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 .NaOH 溶液B .Fe(OH)3胶体C .C 2H 5OH 溶液D .CuSO 4溶液5.下列物质中,只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A .H 2OB .Cl 2C .NH 4ClD .NaOH6.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晶体硅常用作半导体材料B .二氧化硅不能与任何酸反应C .硅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D .硅酸可通过硅酸钠与盐酸反应制得7.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 .纯碱属于碱B .钢属于纯净物C .冰醋酸属于混合物D .水属于氧化物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天津六校2014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第Ⅰ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I 127 Fe 56 Pb 207 Cr 52 Cu 64 Al 271 . 图表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某同学表中归纳的内容与图K3-2对应正确的是( ) 图K3-22. YBa 2Cu 8Ox(Y 为元素钇)是磁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关于8939Y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50C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9D .8939Y 和9039Y 是两种不同的核素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12753I 和12953I 2互为同位素 B.NH 5的电子式为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14692U4.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 .稳定性:NH 3<PH 3<SiH 4B .酸性:HClO 4>H 2SO 4>H 3PO 4C .碱性:KOH >NaOH >Mg(OH)2D .还原性:F -<Cl -<Br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饱和FeCl 3溶液边振荡制备Fe(OH)3胶体D .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6. 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①16H ++10Z -+2XO 4-→2X 2++5Z 2+8H 2O ②2A 2+ +B 2→2A 3++2B -③2B -+Z 2→B 2+2Z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Z 2+2A 2+=2A 3++2Z -可以进行。
B. 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2+、B-、Z -、X 2+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 4-、Z 2、B 2、A 3+D. Z 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还原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BaSO 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 4是非电解质B.氨溶于水得到的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选项 x y z A 胶体 混合物 淀粉溶液 B 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 一氧化氮 C 纯净物 化合物 液溴 D 强电解质 强酸 硫酸C.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导电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8.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B.在氧化钠中,只存在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C.某化合物熔融态能导电,该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D.Na2O和Na2O2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4 g CH4含有N A个C—H共价键B.常温常压下,7.0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 AC.含有6.02×1023个中子的D2O的质量为2.0 gD.1 mol Al3+完全水解生成Al(OH)3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 A10.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0的溶液中:Al3+、NH+4、Ca2+、ClO- B.含有大量HCO-3的溶液:NH+4、Ca2+、Mg2+、I-C.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NH+4、Fe2+、SO2-4、NO-3 D.含有大量ClO-的溶液:H+、Mg2+、I-、SO2-4 1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0.012 kg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B.1 mol H2O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C.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 g D.2 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 mol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Fe3O4溶于足量稀HNO3:Fe3O4+8H+===Fe2++2Fe3++4H2OB.NH4HCO3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OH-+CO2===HCO-3D.将0.2 mol·L-1的NH4Al(SO4)2溶液与0.3 mol·L-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2Al3++3SO2-4+3Ba2++6OH-===2Al(OH)3↓+3BaSO4↓13.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有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D.假设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114.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B、C、D 位于同一周期,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A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又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B>A,离子半径:C<D B.B的单质能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C.元素B和D能形成BD2型的共价化合物 D.D的单质有毒,且有漂白性15.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B .取少量溶液X ,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 溶液一定有Fe 2+C. 向饱和Na 2CO 3中通入足量CO 2 ,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 3D .某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16.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若X +和Y 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X>YB .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 2S ,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C .在元素周期表中,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都可以作半导体材料D .Cs 和Ba 分别位于第六周期ⅠA 族和ⅡA 族,碱性:CsOH>Ba(OH)21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 +、NH +4、Ba 2+、SO 2-4、I -、S 2-。
分别取样:①用pH 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
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A .Na +B .SO 2-4C .Ba 2+D .NH +41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②NO 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1 mol Cl 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 A ④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9.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①KOH Na 2SO 4 AlCl 3 ②NaHCO 3 Ba(OH)2 H 2SO 4③HCI NaAlO 2 NaHSO 4 ④Ca(OH)2 Na 2CO 3 BaCl 2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D .②③20. Cu 2S 与一定浓度的HNO 3反应,生成Cu(NO 3)2、CuSO 4、NO 2、NO 和H 2O 。
当产物中n (NO 2)∶n (NO)=1∶1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物中n [Cu(NO 3)2]∶n [CuSO 4]=1∶1B .参加反应的n (Cu 2S)∶n (HNO 3)=1∶5C .反应中Cu 2S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 .1 mol Cu 2S 参加反应时有8 mol 电子转移21.下列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变化与对应的图形相符合的是( )22.在t ℃时,将a g NH 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 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 ·mL -1,质量分数为w ,其中含有NH 4+的物质的量是b mo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分数w =a ρV -a ×100%B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1 000a 35V mol ·L -1C .溶液中c(OH -)=1 000b Vmol ·L -1+c(H +) D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V mL 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23..下列有关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 g NaClC.用100 mL 的量筒量取5.2 mL 的盐酸D.用浓盐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24.将35.8g Al 、Fe 、Cu 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 溶液中,产生6.72L 气体(标准状况)。
另取等质量的该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生成13.44L NO (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A .66.4 gB .50.8 gC .44.8gD .39.2g25.在硫酸铁电化浸出黄铜矿精矿工艺中,有一主要反应:CuFeS 2+4Fe 3+===Cu 2++5Fe 2++2S ,反应结束后,经处理获得单质硫x mo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硫元素被氧化,所有铁元素均被还原B .氧化剂是Fe 3+,氧化产物是Cu 2+C .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x molD .反应结束后,测得溶液中三种金属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y mol ,则原Fe 3+的总物质的量为(y -x) mol 第Ⅱ卷26.(15分)在A 、B 、C 、D 、E 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中,A 、B 、C 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C 都能与B 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的化合物。
D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E 的核电荷数最大,D 与E 能形成气态物质ED 4。
(1)画出D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五种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A 与B 形成的化合物中,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
(3)C 与B 按原子个数比为1:1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4)D 、E 所形成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填具体的化学式)。
(5)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某些微粒,如SO 2、O 3、NO -2可互称为等电子体,则与B 、D 同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中,能与N -3、CS 2互称为等电子体的微粒是 (填符合要求所有微粒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