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教案1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1.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了解化学平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2.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教科书、教学课件、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备好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对化学平衡产生兴趣。
2. 教学: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实验:进行关于化学平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培养其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4. 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引导学生思考。
5. 作业布置:布置化学平衡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馈1. 课后作业的批改与讲解。
2.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感受和问题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化学平衡的概念2.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3.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七、课后拓展1. 让学生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2. 带领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化学平衡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1.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范本,希會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1. 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介绍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时的特点和条件,并能够分析影响平衡位置和平衡浓度的因素。
2.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分析影响平衡位置和平衡浓度的因素;•解决与化学平衡相关的问题。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影响平衡位置和平衡浓度的因素的分析。
4. 教学内容和步骤4.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1)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简要介绍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2)讲解平衡位置的静态和动态理解,以及平衡状态的特点。
(3)介绍达到平衡的条件,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4.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1)介绍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实例演示平衡常数的计算过程。
(3)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4.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介绍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浓度以及催化剂等。
(2)讲解这些因素对平衡位置和平衡浓度的影响机制。
(3)通过实例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
4.4 习题训练(1)安排一定数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2)课堂讲解和解析习题,解决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5. 教学工具和材料•教学投影仪和电脑;•演示用的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习题练习册。
6. 教学评估方式•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习题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学习笔记的评估。
7. 参考资料•《化学》教科书;•《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动力学》教材;•网络资源:化学平衡相关的学习视频、文章等。
以上是化学平衡教案的详细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化学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平衡的有关计算(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
例1 445℃时,将0.1l I2与0.02l 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有0.03lHI生成。
求: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平衡浓度。
②平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c始/l/L 0.01 0.05 0c变/l/L x x 2xc平/l/L 0.0150+2x=0.015 l/Lx=0.0075l/L平衡浓度:c(I2)平=C(I2)始-℃C(I2)=0.05 l/L -0.0075 l/L=0.0425l/Lc(H2)平=0.01-0.0075=0.0025l/Lc(HI)平=c(HI)始+℃c(HI)=0.015l/Lw(H2)=0.0025/(0.05+0.01)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例2 02lCO与0.02×100%=4.2%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in达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l/(L·in),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c(CO)=V(CO)·t=0.003l/(L·in)×2in=0.006l/La=℃c/c(始)×100%=0.006/0.01×100%=60%【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
化学教师的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教师的化学平衡教案引言:化学平衡是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本文将提供一个化学平衡的教案,通过有趣的实验和互动的讨论,使学生对化学平衡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征。
2. 掌握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学会预测和解释影响化学平衡位置的因素。
4.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化学平衡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通过简明的讲解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的定义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和平衡常数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平衡表达式的建立过程,并结合实例计算平衡常数。
3. 影响化学平衡位置的因素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探究温度、浓度、压力等因素对化学平衡位置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解释影响的原因。
4. 解决与化学平衡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化学平衡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个与化学平衡相关的实际例子,引起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 知识讲解简明扼要地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
3. 实验演示选择一个与化学平衡相关的实验,如铁离子和硫氰酸根离子的反应。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反应在达到平衡时的特征,并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表达式。
4. 学生参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实验结果,计算平衡常数,并与其他小组共享结果和讨论。
5. 探究因素设计不同条件下的实验,如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的测定、反应物浓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等。
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发现和解释这些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化学平衡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高中化学平衡理论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理论教案
主题:化学平衡理论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了解平衡位置受影响因素等内容。
时间:2学时
教学内容:
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教学步骤:
一、导入(15分钟)
向学生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平衡的现象发生。
二、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20分钟)
1. 介绍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和反应物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现象。
2. 讲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3. 解释平衡位置移动的过程,引入平衡常数的概念。
4. 讲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和讨论(30分钟)
让学生进行练习,计算不同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加深他们对平衡常数的理解。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因素会影响平衡位置。
四、总结(15分钟)
总结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强调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复习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方式:讲解、练习、讨论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教材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来评估学生对化学平衡理论的掌握程度。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化学平衡的建立、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如温度、浓度等。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化学平衡的变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一些关于化学平衡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平衡不仅是一种理论概念,更是一种实际应用的工具。
高中化学平衡章节的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章节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定义。
2. 了解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意义。
3. 掌握计算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方法。
4. 理解平衡常数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5. 能够利用Le Chatelier原理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
难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和Le Chatelier原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示范演示,引导实践。
教学准备:1. 化学平衡的实验设备及试剂。
2. 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计算方法。
3. 相关实验数据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化学平衡(15分钟)1. 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概念。
3. 分析平衡常数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员示范一组化学反应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和反应商。
3.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四、活动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讨论平衡位置的变化。
2. 学生结合Le Chatelier原理预测不同情况下的平衡位置。
五、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应用。
但可能需要更多实例来加深学生对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的理解。
下节课可以加强相关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化学平衡教案协议一、协议方信息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包括其特征和标志。
111 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112 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11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 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1 引导学生构建化学平衡的思维模型,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1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11 让学生体会化学平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
111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1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应用。
2、教学难点21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211 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平衡的存在和变化。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4、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 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平衡现象,如合成氨反应、溶解平衡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化学平衡的课题。
2、知识讲解21 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强调可逆反应达到一定程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211 分析化学平衡的特征,如动态平衡、等、定、变等。
3、实验探究31 进行化学平衡移动的实验,如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1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4、小组讨论41 组织学生讨论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411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例题讲解51 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学平衡本章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并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原因2、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学会用图象来分析化学平衡,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3、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4、使学生了掌握合成氨的条件的选择,学会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5、通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加强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3、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4、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和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教学重点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计算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图形分析讲练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投影】1、H2 + Cl2 == 2HCl (瞬间完成)1、OH- + H+ == H2O (中和反应,快速完成)2、CaCO3 + 2HCl == CaCl2 + 2H2O + CO2↑ (较快的完成)3、塑料的分解、铁的缓慢的氧化(几年几百年才能完成)【讲述】自然界中的不同化学反应速率不同,有些反应我们需要其快速完成,例如工来制氨、盐酸的制取,有些反应要越慢越好,例如钢铁的生锈,食物的腐败。
因此很多的化学反应我们必需控制这样或那样的条件,来研究和改变化学反应,使其更好的为工农业生产服务,这就需要涉及以下两个问题:一个是反应进行的快慢,即化学反应速率;一个是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
【思考】为什么北京故宫的云龙陛石前几百年受损不大,而最近的几年却受损特别大呢?这种受损是一种化学变化,因此这个问题涉及了化学反应的的什么问题呢?【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演示】大理石分别和盐酸、醋酸的反应强调:此实验是一个对比性实验,探制实验的相同条件是对比实验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象分析】从上述实验现象中说明了什么问题,(不同的化学反应其快慢不同)我们用化学反应速率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
【板书】1、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υ)【提问】上述两个化学反应哪个速率快呢?(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率比醋酸快,这只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大致的描述反应的快慢,那么我们如何从定量的角度来描述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呢?【板书】2、从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表示,也就是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来表示(△C)3、单位:mol/(L.S) mol/(L.min) mol/(L.h)【思考】1、1mol/(L.S)表示一个什么涵义?2、某物质B其反应时的初始浓度为2mol/L,经过2秒后,其最终浓度为1.6mol/L,则在这两秒内B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分析】解:υ(B)=△C(B)/t=o.4mol/L/2s=0.2mol/(L.S)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的简单步骤及格式,以及有关物理量的表示。
同时这种计算得到的化学反应速率是一个平均速率,是反应时间内的平均值。
(和速度作比较)【思考】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浓度变化来表示的,那么能否用固体物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分析】因些固体物质的浓度在化学反应中是不变的,因此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不能用固体物质来表示,【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一般有多种,那么在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同一条化学反应速率时,其数值是否相同,存在什么样的规律,它们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请结合问题展开讨论: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反中前,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保持1升不变,反应前NaOH和浓硫酸的物质的量为2mol,经过两秒后有0.4molNa2SO4生成,求用不同反应物和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并指出其反应速率间的关系有什么规律。
【分析】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最初量: 2mol 2mol 0变化量: 0.8mol 0.4mol 0.4mol浓度变化:0.8mol/L o.4mol/L 0.4mol/L反应速率:0.4mol/(L.S) 0.2mol/(L.S) 0.2mol/(L.S)速率之比:υ(NaOH):υ(H2SO4):υ(Na2SO4)=2:1:1化学计算数之比:NaOH:H2SO4:Na2SO4=2:1:1【板书】4、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
mA(g) + nB(g) == pC(g) + qD(g)υ(A):υ(B):υ(C):υ(D)=m:n:p:q【说明】同一化学反应中,虽然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其都可以描述同一条化学反应速率。
【例题1】在反应,N2 + 3H2 == 2NH3,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5min 内NH3的质量增加了1.7g,求υ(N2)υ(NH3)υ(H2)【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B、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D、在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速率不相同的,因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该化学反应的速率也不同C、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固体物质来表示2、在反应4NH3 + 5O2 == 4NO + 6H2O 在5L的容器中进行,30s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可表示为()A、υ(O2)=0.01mol/(L.S)B、υ(NO)=0.08mol/(L.S)C、υ(H2O)=0.003mol/(L.S)D、υ(NH3)= 0.002mol/(L.S)【思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其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导与练自学导演部分〖第二课时〗【引入】不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速率不同,这说明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物质的性质,那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请举例说明。
【提问】在实际生产中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有何现实意义?【板书】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1、确定实验目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设计实验方案1、分析实验现象2、得出实验结论【小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练习】同温同压下,同种规格的铝片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0.1mol/L的盐酸15mLB、0.2mol/L的盐酸12mLC、0.15mol/L的硫酸溶液8mLD、18mol/L的浓硫酸15mL【思考】为什么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呢?【分析】1、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键的知识2、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分子的碰撞3、有效碰撞与活化分子【投影】课本图2-2、图2-3,【讨论】活化分子何时才会发生有效碰撞,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如何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
【小结】如果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或者是活化分子的数量。
可以使有效碰撞的机率增加,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举例分析)【思考】结合化学反应实质分析为什么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板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量,从而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
【讨论】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体积,也可通入其它物质等。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比较明显,可让学生举例分析。
【板书】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升高温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思考】除了上述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加强化学反应速率呢?【板书】四、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实验探究】1、实验目的2、实验设计方案3、现象和结论分析【小结】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分析】催化剂为什么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呢,原因在于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分子能量,可以使更多能量较低的分子成为活化分子,从而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
【说明】目前化学工业生产中催化剂的生产和使用情况【讨论】采用哪些方法可以增大Fe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在这些方法中,哪些是由于增加了活化分子在反应物分子中的百分数所造成的。
【布置作业】〖第三课时〗【复习】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单位及简单计算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部条件【重难点分析】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2、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用图象来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例题1】已知反应A + 3B == 2C + 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A、0.5mol/(L.min)B、1mol/(L.min)C、2mol/(L.min)D、3mol/(L.min)【练习】将化合物A的蒸气1mol充入0.5L容器中加热分解:2A(g)==B(g) + nC(g).反应3min时,容器内A的浓度为0.8mol/L,测得这段时间内,平均速率υ(C)=0.6mol/(L.min),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的值为__,υ(B)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例题3】把除去氧化镁的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氢气产生的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其中: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图2-6为将Zn投入一定浓度体积的H2SO4中,解释图像的成因。
(纵坐标表示H2的生成的速率)板书设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单位:mol/(L.s) mol/(L.min) mol/(L.h)1、反应速率影响反应内因: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速率因素浓度温度外因:压强催化剂2、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4、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图象分析第二节化学平衡教学目标1、从溶解平衡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学会化学平衡的判断3、了解化学平衡常数,并初步用化学平衡常数来判断化学平衡4、学会用数图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化学平衡,培养学生抽象的理论思维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教学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用坐标图表示和分析化学平衡教学方法数图分析讲解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知识】1、什么是可逆反应?2、请用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图来描述可逆反应N2 + H2 == NH3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
【引入】在工来生产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化学反应的速率,还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例如合成氨的工业,而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化学平衡【板书】第二节化学平衡【讲解】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也只有可逆反应存在反应进行程度问题,下面我们以溶解平衡来理解什么是化学平衡。